謝舒靜坐了一小會兒, 聽到外麵?巡檢完畢,方才發下還?是新墨的卷子。
今年由禮部負責科考,主考人是禮部侍郎蘭英, 考題則出自翰林院。
無論曆朝曆代,翰林院都是眾所周知的養才儲望之所,地位清貴,隻有每年會考得了一甲的三人和二甲第一名傳臚有資格去翰林院, 其餘人還?需要朝考才行。
翰林院主要負責的內容為修書撰史,起草詔書, 為皇室成員侍讀等還?有擬定科舉的題目, 當然如?今起草詔書的職責已?落到慶帝所設的中書省裏, 翰林院又要清閑許多了。
謝舒展開試卷從?上往下一覽,經義幾道題都出自四書五經的內容, 並不算刁鑽,隻是繁瑣細節之處需要注意, 謝舒看了一眼,心中大致有數, 接著又看向?詩賦。
記得之前?鄉試的時候,是以《文?選》中“黃華如?散金”為題,此句看似平常, 卻極有誤導性, 如?果沒?有看過?《文?選》此書隻會將黃華當做菊花,寫作秋景。
因此謝舒也注意著, 這次試詩會不會依舊以古句命題。
果然隻見這次的詩賦出題直接給出了固定的題目, 詩以“天德清明詩”為題,並且要以題中平字為韻,限五言六韻。
看上去是一副標標準準的應製詩。
隻是天德清明?這是哪個典故?
謝舒有些眼熟, 這四個字好像前?不久才看到過?,謝舒思忖片刻,便想起來了,這題目其實還?是脫胎於?四書五經。
《詩經·周頌》中有一篇《清廟》是講祭祀祖先的文?章。後來《毛詩序》,一本專門?為詩經作序的作品中提到,清廟正是祭祀的文?王。
所謂“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
這首詩要如?何下筆,隻需要明白這文?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也是商朝的開創者,殷朝末年,天下動蕩,當時還?是西伯的他,招賢納士,攻伐殷紂,奠定了周一統中原的基礎。所以在?周朝的百姓眼裏,這位文?王始終是一名威德具備,不可?超越的開國君主。
《詩經》裏麵?有相當大的詩篇都是讚美這位文?王,周頌的頌字也是歌頌的意思,明了這個,這首詩的主旨也不讓人意外了。
謝舒並不奇怪會試中會出現這樣的題目,畢竟會試的錄取名單還?是需要皇帝來批複的,也就是說?皇帝很有可?能會親自查看試卷。
而翰林院如?此明顯的出題用意,從?側麵?的一定角度說?明了這位皇帝的風格。
不過?謝舒對於?這種應製詩並不排斥,在?有限的發揮餘地裏,能寫出精彩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挑戰。
而賦的題目比起剛才的詩更要直白,以《周以宗強賦》為題,此句出自《史記序》“管蔡世家”:周公主盟,太任十子,周以宗強,嘉仲改過?。
說?的便是周朝怎麽興盛繁榮的事情。
這也不算難,謝舒直接把格式先寫好,第一行隻用寫“奉”字,第二行才寫題目。
至於?試論往往出題的範圍都要寬泛許多,不僅限於?四書五經,對於?考生而言,是一道難題。
同時,論題雖然也有命題,但?比起詩賦沒?有那麽嚴格的韻律,靈活性和自主性大了許多。
謝舒看了此次論題的題目,輕吸了一口氣,果然並非出自四書五經,是選自《漢書東方朔傳》的一段話。
題目則是《文?帝道德仁義如?何》。
這題目看似和剛才的詩賦的風格差不多,不過?謝舒很快就發現,這兩者其實大相徑庭!
首先詩賦的題目要模糊許多,考察了應試者對經義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不過?隻要熟知這些典故,就能明白詩賦的內容該如?何作答了。
試論卻不然,雖然清楚地寫明了要論的人是文?帝,但?是主旨是相當曖.昧的,這個題目也是極其少見的疑問句,也就是說?,需要考生通過?這段截取的史實來論證文?帝的道德仁義。
既是漢書,那麽文?帝當然指的是那位開啟了“文?景之治” 的漢文?帝。他即位之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節儉樸素,向?來被認為是一位明君,而且截取的這段《東方朔傳》中,東方朔規勸武帝,便是以文?帝的風範為例。
謝舒手心微微出汗,他這時知道這題難在?何處了,難就難在?如?何論證!
因為文?帝在?眾人眼中,本就是一個仁君,那麽又有什麽論證的必要呢?而且試論講究破題和立意,破題是理論的出發點,所謂一篇之意,皆涵於?此。
但?這篇不僅要破題出彩,立意也要尤其獨特,方才能夠脫穎而出啊!
謝舒細細回憶他曾經看過?的史學研究,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漢文?帝當然可?以稱得上是仁慈之人,但?隻要為君者,就不可?能完全仁慈。
至少在?兩件事上,足以讓人詬病,一是出爾反爾曾答應過?封功臣為王,可?最後卻趕盡殺絕,二是為了收攏權力,將當時的丞相周勃屈打成招,含冤落獄。
這些又哪裏算得上仁義道德呢?
這樣寫,確實立意特別。
但?謝舒的筆尖停留在?空中遲遲不願落筆,他的腦海裏再次響起了薑鴻的話語。
老師曾經說?過?,科舉場上瞬息萬變,要慎之又慎。
故見題目莫先於?認題意,認題意,莫先於?識本原。
那麽他應該要確保的是所交的這份答案讓所有人都滿意。
謝舒苦思冥想許久,忽然心中一動,筆尖重重落下,這樣寫到:“文?帝本是仁厚之君,故其道德義皆是從?仁之來,向?使文?帝無此仁......”1
直到申時,謝舒才將前?麵?的詩賦和經義寫完,中午他隻是草草吃了些自己帶來的幹糧,但?絲毫不覺得饑餓,反而精神奕奕,再度打開策問的卷子。
這時離考試時間隻剩下一個時辰了。
此次的策問和會試不同,除了第一道問的是經史,其他兩道都是問的時務。
第二題問為治國之本的農業,事關?農耕,第三題就吏治弊病等問良方,事關?吏治。
這兩道題都很有針對性地就國家的政策弊端提出了問題,這樣的策提傾向?之前?薑鴻已?經預測過?。
而這兩道題謝舒也不陌生,老師這些日子以來,在?時政這一塊,讓謝舒花費的功夫最多。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士農工商,是民眾之本,而吏治國政,更是社稷的基礎。時策的意義除了能夠觀朝政的得失,也要知道百姓的疾苦,這才是策論和時務結合的意義,而非單一以經義為題。
謝舒在?草稿上將要寫的幾個點都琢磨了一下,再下筆的時候,幾乎沒?有停頓過?。
等將所有的試卷都答完,謝舒仔細檢查一番,確認韻律都寫對了,格式也都正確方才作罷。
從?考棚出去的時候,已?是黃昏了。
天邊雲霧蒸騰,金燦燦的霞光熊熊燃燒,點燃了一道明亮不息的火焰。
考試一結束,周圍那些喧囂沸騰的聲音變得真實起來,但?所生的歡喜和煩惱卻模糊不清了。
這時早就等候著的洗墨一眼就在?一片如?雪的麻衣中看到謝舒,忙跑到謝舒跟前?,緊張地接過?主子手中的“文?具箱”。
謝舒倒放鬆了一些,無論結果是什麽,他此刻多想也無用。
謝舒快步走出人群,沒?有等任何人,他答應過?郎君,考完便給郎君回信。
以他和郎君的距離,一封信往往要隔十多日才能收到,有時中途再耽擱幾天,那就不知時日了。
謝舒隻好每日都寫上一封,這樣,郎君就可?以天天都能看到他的信了。
今年由禮部負責科考,主考人是禮部侍郎蘭英, 考題則出自翰林院。
無論曆朝曆代,翰林院都是眾所周知的養才儲望之所,地位清貴,隻有每年會考得了一甲的三人和二甲第一名傳臚有資格去翰林院, 其餘人還?需要朝考才行。
翰林院主要負責的內容為修書撰史,起草詔書, 為皇室成員侍讀等還?有擬定科舉的題目, 當然如?今起草詔書的職責已?落到慶帝所設的中書省裏, 翰林院又要清閑許多了。
謝舒展開試卷從?上往下一覽,經義幾道題都出自四書五經的內容, 並不算刁鑽,隻是繁瑣細節之處需要注意, 謝舒看了一眼,心中大致有數, 接著又看向?詩賦。
記得之前?鄉試的時候,是以《文?選》中“黃華如?散金”為題,此句看似平常, 卻極有誤導性, 如?果沒?有看過?《文?選》此書隻會將黃華當做菊花,寫作秋景。
因此謝舒也注意著, 這次試詩會不會依舊以古句命題。
果然隻見這次的詩賦出題直接給出了固定的題目, 詩以“天德清明詩”為題,並且要以題中平字為韻,限五言六韻。
看上去是一副標標準準的應製詩。
隻是天德清明?這是哪個典故?
謝舒有些眼熟, 這四個字好像前?不久才看到過?,謝舒思忖片刻,便想起來了,這題目其實還?是脫胎於?四書五經。
《詩經·周頌》中有一篇《清廟》是講祭祀祖先的文?章。後來《毛詩序》,一本專門?為詩經作序的作品中提到,清廟正是祭祀的文?王。
所謂“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
這首詩要如?何下筆,隻需要明白這文?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也是商朝的開創者,殷朝末年,天下動蕩,當時還?是西伯的他,招賢納士,攻伐殷紂,奠定了周一統中原的基礎。所以在?周朝的百姓眼裏,這位文?王始終是一名威德具備,不可?超越的開國君主。
《詩經》裏麵?有相當大的詩篇都是讚美這位文?王,周頌的頌字也是歌頌的意思,明了這個,這首詩的主旨也不讓人意外了。
謝舒並不奇怪會試中會出現這樣的題目,畢竟會試的錄取名單還?是需要皇帝來批複的,也就是說?皇帝很有可?能會親自查看試卷。
而翰林院如?此明顯的出題用意,從?側麵?的一定角度說?明了這位皇帝的風格。
不過?謝舒對於?這種應製詩並不排斥,在?有限的發揮餘地裏,能寫出精彩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挑戰。
而賦的題目比起剛才的詩更要直白,以《周以宗強賦》為題,此句出自《史記序》“管蔡世家”:周公主盟,太任十子,周以宗強,嘉仲改過?。
說?的便是周朝怎麽興盛繁榮的事情。
這也不算難,謝舒直接把格式先寫好,第一行隻用寫“奉”字,第二行才寫題目。
至於?試論往往出題的範圍都要寬泛許多,不僅限於?四書五經,對於?考生而言,是一道難題。
同時,論題雖然也有命題,但?比起詩賦沒?有那麽嚴格的韻律,靈活性和自主性大了許多。
謝舒看了此次論題的題目,輕吸了一口氣,果然並非出自四書五經,是選自《漢書東方朔傳》的一段話。
題目則是《文?帝道德仁義如?何》。
這題目看似和剛才的詩賦的風格差不多,不過?謝舒很快就發現,這兩者其實大相徑庭!
首先詩賦的題目要模糊許多,考察了應試者對經義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不過?隻要熟知這些典故,就能明白詩賦的內容該如?何作答了。
試論卻不然,雖然清楚地寫明了要論的人是文?帝,但?是主旨是相當曖.昧的,這個題目也是極其少見的疑問句,也就是說?,需要考生通過?這段截取的史實來論證文?帝的道德仁義。
既是漢書,那麽文?帝當然指的是那位開啟了“文?景之治” 的漢文?帝。他即位之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節儉樸素,向?來被認為是一位明君,而且截取的這段《東方朔傳》中,東方朔規勸武帝,便是以文?帝的風範為例。
謝舒手心微微出汗,他這時知道這題難在?何處了,難就難在?如?何論證!
因為文?帝在?眾人眼中,本就是一個仁君,那麽又有什麽論證的必要呢?而且試論講究破題和立意,破題是理論的出發點,所謂一篇之意,皆涵於?此。
但?這篇不僅要破題出彩,立意也要尤其獨特,方才能夠脫穎而出啊!
謝舒細細回憶他曾經看過?的史學研究,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漢文?帝當然可?以稱得上是仁慈之人,但?隻要為君者,就不可?能完全仁慈。
至少在?兩件事上,足以讓人詬病,一是出爾反爾曾答應過?封功臣為王,可?最後卻趕盡殺絕,二是為了收攏權力,將當時的丞相周勃屈打成招,含冤落獄。
這些又哪裏算得上仁義道德呢?
這樣寫,確實立意特別。
但?謝舒的筆尖停留在?空中遲遲不願落筆,他的腦海裏再次響起了薑鴻的話語。
老師曾經說?過?,科舉場上瞬息萬變,要慎之又慎。
故見題目莫先於?認題意,認題意,莫先於?識本原。
那麽他應該要確保的是所交的這份答案讓所有人都滿意。
謝舒苦思冥想許久,忽然心中一動,筆尖重重落下,這樣寫到:“文?帝本是仁厚之君,故其道德義皆是從?仁之來,向?使文?帝無此仁......”1
直到申時,謝舒才將前?麵?的詩賦和經義寫完,中午他隻是草草吃了些自己帶來的幹糧,但?絲毫不覺得饑餓,反而精神奕奕,再度打開策問的卷子。
這時離考試時間隻剩下一個時辰了。
此次的策問和會試不同,除了第一道問的是經史,其他兩道都是問的時務。
第二題問為治國之本的農業,事關?農耕,第三題就吏治弊病等問良方,事關?吏治。
這兩道題都很有針對性地就國家的政策弊端提出了問題,這樣的策提傾向?之前?薑鴻已?經預測過?。
而這兩道題謝舒也不陌生,老師這些日子以來,在?時政這一塊,讓謝舒花費的功夫最多。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士農工商,是民眾之本,而吏治國政,更是社稷的基礎。時策的意義除了能夠觀朝政的得失,也要知道百姓的疾苦,這才是策論和時務結合的意義,而非單一以經義為題。
謝舒在?草稿上將要寫的幾個點都琢磨了一下,再下筆的時候,幾乎沒?有停頓過?。
等將所有的試卷都答完,謝舒仔細檢查一番,確認韻律都寫對了,格式也都正確方才作罷。
從?考棚出去的時候,已?是黃昏了。
天邊雲霧蒸騰,金燦燦的霞光熊熊燃燒,點燃了一道明亮不息的火焰。
考試一結束,周圍那些喧囂沸騰的聲音變得真實起來,但?所生的歡喜和煩惱卻模糊不清了。
這時早就等候著的洗墨一眼就在?一片如?雪的麻衣中看到謝舒,忙跑到謝舒跟前?,緊張地接過?主子手中的“文?具箱”。
謝舒倒放鬆了一些,無論結果是什麽,他此刻多想也無用。
謝舒快步走出人群,沒?有等任何人,他答應過?郎君,考完便給郎君回信。
以他和郎君的距離,一封信往往要隔十多日才能收到,有時中途再耽擱幾天,那就不知時日了。
謝舒隻好每日都寫上一封,這樣,郎君就可?以天天都能看到他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