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避災兢兢十年盡修行悅悅上希夷


    少年不狂難有為,老發猙狂隻等閑。


    清冷閑坐看花落,可惜如今正當年。


    上回說到成道隱居山林,被山神樹仙所迫,隻得操起命卦營生,以籌三牲之禮。卻不想遇到了破落戶刁難,倘若算得不準,還要與他銀子。成道笑道:“但不知施主要算何事?”那公子道:“你便算來我姓甚名誰。”成道笑道:“此乃雕蟲小技,隻不過貧道算得出來,你偏不認,又奈你何?”那公子道:“我與你尋些中證!”言罷大聲喊叫,將四周之人喊了過來,言道:“眾位高臨,此處有一個老道,言稱能斷萬事,大家來與我做個見證。倘若他能算對,我便許下他十兩紋銀,倘若不對,他便要與我十兩銀子,某家還要將騙人之徒打將出去,大家以為如何?”眾人紛紛起哄,行人見了這邊熱鬧,也都紛紛圍攏過來,一時間圍個水泄不通。人群中有認識這公子的,原來當地的一個破落戶,叫做李林,自詡綽號“雙頭蛇”,平日裏也聚些潑皮,賭犬鬥雞,隻是不行良事。那李林見人多了,便道:“老道,快快算來。”成道早已看了觀世鏡,知道了這李林的來曆,言道:“施主姓李名林,是也不是?”李林聽後大驚,道:“你等眾人不要大聲喧嘩,讓這道人聽了去。那道人,你不過是聽了別人言語,方才蒙騙過去。方才我有言在先,要算三事皆準,才能給銀,這一件就算你對了,還有兩件,若是有一件算錯,也要打出你去。”成道言道:“但請說來。”


    李林道:“你算我將來有多少錢財。”成道笑道:“我觀你瘦長發少、顏色憂滯、麵偏鼻低、眉眼不正、肌肉幹燥、項長喉啞、聲音重濁、行坐不安、身姿不正之貌,又有執性偏心、嫉妒不仁、慳吝鄙嗇、事理不通、狠毒乖戾、不得眾情、顛倒失信、怪吝妄為之態,斷你八字中五行木處休囚死絕之位、土氣不足。恐你內有脾胃不和、翻胃隔食、氣噎腹脹、泄瀉黃腫、惡心嘔吐等病,外有手指僵硬不靈、濕毒流注、胸悶腹脹之症。是也不是?”那李林聽得詫異,道:“這個雖有些是,但我問的是錢財。”成道問了其生辰八字,道:“你生於大敗日,乃是祿值空亡,你命中無有貴相,又無天月二德相助,嚐不聞經雲‘甲辰乙巳與壬申,丙申丁亥忌庚辰,戊戌癸亥加辛巳,乙醜都來十位神。邦國用兵犯大忌,龍虎出穴也難伸,人命若是逢此日,倉庫金銀化灰塵。’莫看你衣著光鮮,亦不過對鏡觀花,貧道斷你一生難有積蓄。縱是父祖留下產業,也必然被你敗光。你的命,無錢便好,若是來了橫財,恐你壓製不住,受其戕害。”


    那李林還想著這老道該說些好話,不想竟然說出此等話語,焉能不怒,道:“一派胡言,你這道人竟然在此妖言惑眾!”不想人群中有人道:“準了就是準了,不準就是不準,不能因不合你的心意便出言不遜。”此時眾人也有指責李林不是的。那李林道:“老道,還差一事,倘若不準,你定要掏了銀子。你算我心下所想何事?”這下眾人議論更大,紛紛言道:“這哪裏能算來!”成道笑道:“李林,即便貧道算下來了,你依舊會稱算的不準。今日貧道已送了你兩卦,就此走去,也少了是非。”那李林獰笑道:“臭老道,若是經師不到、學藝不精,就不要出來現世,如今你惹下了我,便如同太歲頭上動土,再不說來,便掏錢吧!”成道言道:“也罷!你昨夜宿賭,贏了三十七兩散碎銀兩,如今便要前去尋你那相好石慶兒,是也不是?”李林大驚失色,怔了半怔,道:“不準、不準!速速拿來銀子!”成道言道:“你這無賴,好不知趣,世上怎會有你這等奸人!”那李林聽到此處,喝道:“眾位高鄰都聽到了,這可是老道辱罵在先!”言罷一把扯住成道衣襟,舉拳要打,成道大喝一聲:“慢著!你無非想索要錢財,此事甚易!”言罷從袖中掏出一粒金丹,隻聞得異香撲鼻。成道對眾人言道:“眾鄉親,貧道路經貴寶地,不想被小人刁難,身外無財,唯有此粒仙丹在身,隻得忍痛割愛,將仙丹賣出,哪位鄉親願買下,此時便出資一百兩黃金即可!”眾人聽後大歎噓聲,無人前來問詢。那李林見老道果然神機妙算,又聞這仙丹異香撲鼻,知道必是仙家珍品,因此一把搶過,吞到腹中,言道:“老道,這粒丹便做是你的銀子,也不打你了,你可在此生意!”眾人又驚又恨,議論紛紛。成道見此,笑道:“李林,你方才吞下的確是仙丹一粒,不過此丹名為懾惡丹,別無它用,隻可震懾邪心。倘若人服下此丹,一經思想有悖綱常道德之事,便似萬蟲噬身、生不如死。日後你要多行善事,望你好自為之。”那李林大驚,連忙用手掏喉,卻是如何也吐不出來。李林大怒,罵道:“妖道,今日讓你嚐嚐我的厲害!”言罷便要上前來追打,卻不想一時間身上果然如萬蟲噬咬,慘叫一聲,跌倒在地,痛癢得滿地打滾。


    成道對眾人言道:“無上太乙救苦天尊!眾位鄉親,其乃是咎由自取,望眾位鄉親日後要多行義舉,冥冥之中自然有因果福報。”言罷飄然而去。一時間眾人一傳十、十傳百,都道此處來了神仙,前來求課問簽的人絡繹不絕。成道多者不取,隻收三牲供品一副,按序供奉於此地山神廟便可。那山神等見供品豐足,也就不再找成道的麻煩,雙方平安無事。


    過了數年,應天尋來,二人自述離別之情。應天知曉成道受了山神的欺侮,要前往山神廟評理。成道勸止,隻要息事寧人。應天言道:“主人,此時凡間已是大唐朝代,那唐皇李世民開明賢德,主人深具法力,倘若能令他許下一座仙山,我主仆二人也可清修靜養,豈不比這草棚中自在。”成道言道:“你且不知,我不知犯下何過,被老師禁錮在樹中,不知多少年月。如今貿然出世,恐老師尋到,禁了我去,受那等苦楚。”應天驚道:“主人尚且不知?三界傳聞,那菩提老祖已然坐化成樹了。”成道聽後大驚,道:“此事當真?”應天道:“亦是聽聞,不曾親見。”成道命應天速去靈台山查看。過了數日,成道早已是心急如焚,方望見應天返回。應天言道:“那靈台山亦是凋敝荒蕪、人去樓空。從前的宮觀樓閣,已成殘垣斷壁,周圍百裏,世人均不知那老祖去向。”成道且喜且憂,若無明確消息,確是不敢輕舉妄動。


    話說那成道自天柱內噴薄而出,菩提老祖便知大事不妙——先有孫悟空大鬧天宮,此番又多了一個李成道,如若再鬧上一番,三界內恐無人能夠製服於他。到時必然連累山門,於是老祖遣散眾徒,唯獨將一剛入山學道的小童留下,那小童名叫呂岩,生得眉清目秀,雖隻有五六歲,但生性聰明,自幼便懂鳥獸之語,因剛入山門,還未曾學道。老祖將其招至禪房,授予一錦囊,告之如日後李成道不符三界管束,可持此錦囊求見太乙救苦天尊,內中自有降伏之法。菩提老祖乃離山而去,自行坐化成菩提樹了。


    那老祖為何如此顧慮?想那孫悟空並無十分本事,能大鬧天宮且全身而退,十萬天兵拿他不住,隻是因為天庭內有相互傾軋、外有西教覬覦而已。此中玄機,恐常人不得而知。那孫悟空是萬年石猴所化,隻在菩提老祖處學得七十二般地煞變化,仗著定海神針,在凡間打死了幾個妖怪,便肆意逞強,還想弄個什麽齊天大聖,如今看來,都乃是無稽之談。那天宮人才濟濟,焉能讓其胡來?不過這其中溝深流急,各個自保,偏要看笑話罷了。因道教之內,曆來以三清為尊、六禦為輔,但世人崇權拜貴,均尊玉帝為主,三清為次,玉皇大帝也逐漸迷戀權力,要一統三界,漸漸奪了三清之位。那三清均是得道上仙,豈肯為這等俗事爭擾,漸漸也無心理會。但玉皇又恐無有三清為輔,失了正統之名,因此邀得太上老君同朝理政。老君為穩三界局麵,也就勉為其難。但年長日久,太上老君漸感玉帝雄心勃勃,也漸漸生出嫌隙。


    如來佛祖曆來想傳法中原,借以廣大佛法。但道教以此為諱,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一直嚴加防範。佛祖無計可施,自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雖被鎮壓五行山,但不過是小懲而已。世間邪魔見此無不歡呼雀躍,看透天庭軟弱好欺,隻待兵強馬壯之際,便要反天自立。過了數百年,群魔勢力大振,恰逢凡間乃是司馬晉朝一統天下,尊奉天庭旨意,崇道棄儒,那先師儒家每況愈下。自晉朝曆經八王之亂後,人主昏聵、國力空虛,無力抵禦外敵,隻在東南偏安一隅,因此世間便有五大妖魔亂世,天庭亦不能遏製。那些妖魔驅役西北惡族,長驅直入進入中原,瓜分天下。怎奈那惡魔以殺人為樂、以人肉為食,搜羅漢人,稱為“雙腳羊”,對炎黃之後大開殺戒,對漢人女子,夜則**、晝則烹食,竟有一日斬殺十數萬漢人之事。惡族所殺漢人,總計不止數百萬,實乃開天辟地始無有此發指之事。北方之地,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禮器崩塌、神州陸沉,漢人有亡國滅種之災,殘留不過四百餘萬人,史稱“五胡亂華”。


    天庭盛憤、道祖震怒,乃遣下眾神投入凡間,驅逐妖魔。那大神投入魏郡內黃冉良之宅,是為冉閔,一十二歲上陣殺敵,深得當時胡王讚賞。那冉閔果斷敏銳、勇猛多力、所向披靡。掌權之後,為匡扶漢家基業,連下三道殺胡令,一日之間,便有數萬羯人被殺,漢胡之間,無月不戰,中原之地又複屍橫遍野,其中多有外族百姓,亦有被濫殺之人。惡族惶恐,隻得逃亡,隻不過妖魔凶橫,眾魔聯手,卷土重來。那冉閔足智多謀,屢戰屢勝,眼看中原大定在即,卻有西教僧徒勸說冉閔輕敵冒進,最終被斬殺遏陘山。然冉閔死後,陳屍之地周圍七裏草木皆枯、蝗災大起、久旱不雨。胡王大驚,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祭祀之後,忽降大雪,過人雙膝,彰顯天意。隻不過蒼天不公、造物不仁,因冉閔濫殺,天庭令其要承受千古罵名。後世論曰:冉閔雖有濫殺之罪,卻是因胡人濫殺而起,挽狂瀾於危難,救華夏於傾危,威名受詬,實乃千古奇冤。


    那佛祖見眼看天庭懦弱,分裂日盛,中土紛爭,便覺有機可乘,但是不宜親曆風霜東渡傳法,唯恐天庭上下因畏而聚,團結一致與佛家作對。恰在此時石猴出世,佛祖因此便引石猴到菩提老祖處。那菩提老祖雖然與佛祖有所恩怨,但傳揚佛法之大事麵前,菩提老祖卻不敢妄為。待授了石猴一些本事之後,本想遣他下山,保金蟬子西去取經。如此,一來可以絕天庭悠悠之口,二來也顯得佛法貴重。不想那石猴獸性不改,竟然大鬧天宮,以致無法收場。想那石猴,縱有天大的本事,天庭一上仙便可收伏,但玉帝為防道教各元老居功自傲,不肯委派而已。因此才會令托塔天王率兵擒拿。


    玉帝雖然忌諱佛家,但對三清一派也是忌憚,想周旋於老君與佛祖之間,坐收漁翁之利。那托塔天王李靖,三子俱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之中還有兩子為佛教大神,因此玉帝想拉攏李靖一家。此舉正合李靖之意,想那李靖是太公封神之時肉身成聖的,資曆甚高,雖無十分本事、建樹,但膝下三子各個法力廣大,也正因此,三清道祖恐李靖一家擁兵自重、震動朝綱,因此封神之後,始終未肯授爵升遷。如今同仇敵愾,玉帝如有李靖之助,號令三界則多一臂膀,李靖若得玉帝栽培,摒開三清掣肘則名正言順。


    菩提老祖何嚐不知這其中玄妙,但如今非比往昔,孫悟空乃皮外之癢,而這李成道乃是肱股之患,不可同日而語。菩提老祖坐化,也是為了怕引火燒身而已。成道畏懼老祖手段,脫離桎梏後急於奔命,一刻不敢停留,因此對世外之事毫無知覺。


    看看十年將盡,三界一片安寧,成道漸漸膽大,乃命應天在此守護,自己前往希夷島拜見福君。如若福君應允,到可在此權作道場。打定主意,成道駕雲而去,不到一日,便來至在希夷島,眼前景象,卻是人去樓空、甚是淒涼。但見:


    茅屋矮矮瓦重重,竹籬密密風洶洶。


    柴扉半掩人聲靜,野樹參天遮碧空。


    曲徑深深深入內,窗欞畫畫畫無窮。


    未扣庭門身後冷,心內自生鬼獰猙。


    成道在島上尋了一遍,都不見老福君蹤影,遙喊幾聲,亦是不見回應,甚是失落感傷。正待返身而去,隻見路旁閃出一老者,施禮言道:“老朽有禮了。”成道連忙還禮,問道:“仙長,可知此處有一老福君?到哪裏雲遊去了?”那老者道:“那老福君因犯下重罪,早被二郎神打散魂魄,此處也不是他的道場了。”成道驚訝不已,問道:“不知犯有何罪?”那老者道:“數千年前,老福君曾在此處修為,但根基太淺不能成神,於是每日掠食一名百日內小兒煉法,希望可以修得正果。不想一日擄來一男童,竟無法吞食,原來此童乃是上古大神盤古的精氣所化,欲在爐火中煉成丹藥。然而此事被天庭覺察,天庭派重兵圍剿,他見無計可施,方放走男童,負隅頑抗,被二郎神打散了元神。”成道大驚,此事指的乃是自己,莫非真是如此?那從前天兵為何要在自己出世之前大舉擒拿?一時間怔怔不語。那老者道:“公子何許人?來此地何為啊?”成道言道:“依老人家所言,老福君豈不是惡人?”那老者道:“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你若不信,可觀我前世書。”說著打開卷軸一冊,成道湊上前去正要觀瞧,隻見書內金光一閃,便將成道吸了進去。


    隻聽那老者哈哈大笑,現出了法身,卷上書冊便走。原來這老者乃是蟾精所化,那書卷也非前世書,而是太極圖。原來蟾精自被封為善財使者後,便到天宮赴任,但自知身微言輕,處處謹慎,萬一哪日盤古精氣追上天宮府邸,必是一場劫難。於是便向玉帝奏請,身先士卒擒拿李郎。


    那蟾精駕雲疾去,不想半路卻被一人攔住去路。那蟾精定眼觀瞧,麵前這人與剛剛收入圖中的李郎一模一樣,頓時大吃一驚,倒吸了一口涼氣,擺開了廝殺的架勢。成道不慌不忙,問道:“為何害我?”那蟾精忿忿道:“你乃是塗炭的邪魔、亂世的妖星,三界之內人人得而誅之。貧道捉了你,也算是為蒼生造福,勿須多言。”成道怒道:“你信口雌黃,我自出世以來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倒是你這老匹夫滿口胡言,騙了我去,念你修為不易,我暫且饒過你,但你須如實講來,是受何人所使!”那老者見成道並無有意廝殺,放鬆了架勢,眼珠一轉,答道:“我乃是西天佛祖座下金蟾,前日隨佛祖出行,在此處曾受薑太公款待,我當時多飲了幾杯,倒沉睡於此,不想醒來佛祖早已西去,尊駕不信,我可現出原形。”不待成道回言,那老者變成一隻巨大蟾蜍,雖是通體金黃,但滿身亦是烏黑膿疥,周身上下毒氣覆蓋。不待細看,隻見蟾精急速放出一陣黑氣,直奔成道而來,成道想躲已是不及,待毒氣逼近,卻又煙消雲散了。原來毒氣悉數被吸入觀世鏡之中。那蟾精見狀,大吃一驚,急忙落下雲頭,遁入土中,疾奔而去。


    成道怒急,取出觀世鏡,隻見鏡中一團黑氣凝滯,成道念動咒語,將黑氣放出,頃刻間周圍花草樹木全部變成黑炭,強風一過,全部被吹成黑沙。成道罵道:“不義匹夫,若是不除,恐天下不寧。”定睛向觀世鏡望去,隻見蟾精在土中疾行,奔東南而去,成道不敢怠慢,駕雲而來。


    那蟾精善於藏伏土中,能在土中行走,更可借土地掩飾前行,地上之人便渾然不知。成道舉起觀世鏡向地照去,隻見華光一片,地下之物盡收眼底。那蟾精忽然感到天上華光四射,還以為是有大神經過,抬頭一看,去看見成道高舉觀世鏡,那華光正是從觀世鏡中放出,驚得魂不附體,心想大事休矣。成道厲聲喝問:“孽障,還不現身!”那蟾精剛要求饒,轉念一想:我乃上界天官,他又能奈我何?再說這四方土地,平時受我不少好處,也不會看我受難而不顧,乃言道:“豎子,你縱有仙家寶貝又奈我何?我乃是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元帥麾下善財使者,享天宮俸祿,你這小小蟊賊,未曾拜過本官,還要追殺於我,你就不怕天宮怪罪!你速速退去,本官既往不咎,倘若不然,本官請下天兵,定置你冒犯之罪。”成道聽了,亦有幾分忌憚,言道:“既然你是天官,爺爺也給天個麵子,你隻須繳上那一本書冊,某便可饒你。”


    那蟾精一聽,恐怕這太極圖中確實收了一個李成道,可是又怎的會冒出一個?當初隻以為是李成道妖法甚重,拿不住他,看來這不過是李成道的分身之法。因此更不能放開太極圖,一來交給天庭便是大功一件,二來破了他的分身法,量他也無計可施。況且在這土中便是我的天下,與他鬥上一鬥也未嚐不可。想罷,鼓起兩腮、膨起腹囊,一時間又大了幾倍。說時遲那時快,隻聽得地動山搖一聲巨響,震得山石滾落、樹木連根拔起。成道看著蟾精吸氣,知道蟾精仍於頑抗,大喝一聲:“刀來!”那光華刃應聲而出,此寶乃是菩提老祖鎮山之寶,當初隻為收伏孫悟空而傳於成道,因恐成道疑心,因此將成道投入天地靈根時並未索回。以致此寶方才出世,但見得寒光淩冽、令人心驚,此刃一出,便要大開殺戒。正是:一寸秋光一寸寒,可與日月爭青天。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烈神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懷興原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懷興原創並收藏烈神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