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鱷王縛妖遭劫獄郡主下界度輪回
前途漫漫料難知,勝敗生死各有時。
命中自有窮通數,煩惱皆因苦愁思。
上回說到成道將困靈敦中的眾妖放出,將朱衣鶴氅撕碎,敷在眾妖頭上,將眾妖劃分七伍,各劃歸眾官調配。又遣下十三隻精怪,到人間攫取山川之資,供養恒元宮眾兵將。自此,李成道兵多將勇、物資充盈,不再寄人籬下,天庭更是忌憚。
再說那北海王敖吉,關押了一百餘個精怪,卻遲遲不見天兵交接,心憂不已。生怕這些精怪作亂,壞了龍宮,連連上書撫地將軍,亦不見回音。一日鱷王覲見,稱方知北海群妖遁出時四王子死戰殉國,特來吊唁。北海王言道:“犬子尚未婚姻,不做葬禮。”鱷王言道:“那北海銅牆鐵壁,又有天兵把守,精怪如何遁出?”北海龍王道:“想必是天數合此。”鱷王道:“四王子天生神勇,那些精怪怎能傷的了他?”龍王打斷道:“犬子臨終前還伏得數百妖怪。”鱷王驚訝:“難道這些精怪就困在這北海之中?”北海龍王點頭。鱷王站起:“大王,將精怪留於北海恐非長久之計,稍有差池,那精怪作下亂來,便是萬劫不複。更甚者天庭一旦怪罪,豈不連累九族?”北海王歎氣道:“誰言不是!但我左右上書撫地將軍,請天兵押解,卻遲遲不見回話,叫我如何是好?”鱷王躬身道:“大王,聽說鳳鳴山恒元宮持正同元帝君剛正不阿、法力無邊,前者眾妖均被其收伏,何不押解眾妖前往他處,一並交予天庭。”北海王道:“這怎好?天庭若是派下天使前來押解,我作何交代?”鱷王道:“大王,我們這江河海域,均屬人間水係,俱規同元帝君所管,將眾妖精押往其處,理所應當。天庭若問將下來,也可這般說辭。”北海王道:“也隻好如此,我這就燃香稟告同元帝君,請他示下。”鱷王勸阻道:“大王不可!這萬一李成道不允,這百餘隻妖精就無處可去,將永困北海,豈不是累贅。不如將眾妖精直接押往鳳鳴山,生米煮成熟飯,讓那李成道沒有退路,如此才好收納。”北海王言道:“隻是此處距鳳鳴山不知幾萬裏,我這龍宮水族均不能離水而行,不宜押解。”那鱷王看破龍王心思,道:“大王,卑職願領本部人馬押解。”北海王懼群妖生亂,早已怕了三分,見鱷王所說有理,自去了三分顧慮,如今鱷王親自押解,又解了三分憂愁,因此大喜:“我海朝之內果有如此忠臣!”於是命龍太子多帶錢財,隨鱷王同行。次日,鱷王果率本部三千鱷兵前來北海,查典驗身之後,押著眾妖往鳳鳴山去了。北海王令太子亦帶上五百蟹兵同行。那北海離鳳鳴山路途遙遠,隻是苦了這一群押解的鱷兵、蟹兵,真乃是:
溝溝坎坎,點下群兵辛苦汗;風風浪浪,掩住眾卒怨罵聲。
一路無話,這一日,遠望見恒元宮金光,隻見雲蒸霞蔚、瑞彩千條,巍峨宮殿似在眼前,那些鱷兵欣喜不已,卻是讓百十個妖精驚恐萬分。正要前行,隻見一道黑風襲來,風中大有喊殺之聲,還未等鱷兵反應過來,黑風已掠過眾人,風過處狼藉一片,隻見鱷兵死傷無數,那些小妖也被砍斷繩索,四散奔逃。龍太子大怒,揮刀來戰,卻見風中閃出十幾個精怪,圍攻不止,瞬間將龍太子砍倒在地,鱷王與眾兵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癱軟在地,眾妖精揚長而去。
龍太子大驚,想這正神宮下竟有妖怪作祟,豈不猖獗?顧不得鱷王,急匆匆來到鳳鳴山,燃過信香,自然有仙兵接引,待見過成道,將所見之事一一稟明。成道聽完,不由的大驚,心想這天地正氣,悉數結於此地,平凡精怪不敢近前,怎會有妖怪公然劫獄?忙與龍太子出得宮來,飛下山去,隻見一片狼藉,鱷兵死的死、傷的傷,精怪逃的逃、跑的跑,那鱷王也是小臂中了一刀,坐在地上不知所措。成道命侍從取出丹藥,救死扶傷。隻見鱷王委身跪倒參拜,成道扶起道:“鱷王辛苦了。”那鱷王道:“帝君,剛剛風中有無數精怪,煞是厲害,微臣鬥他不過,望帝君恕罪。”
成道命人救治眾兵,命定官符、執小耗、危朱雀、成白虎各領一千山兵分多路追襲,方帶領龍太子、鱷王與眾兵同到恒元宮,設宴壓驚。那龍太子與鱷王甚是慚愧,不敢坐飲。成道勸道:“二位辛苦,這一路顛簸甚是艱難,你二人功不可沒。那妖怪被掠,乃是在這鳳鳴山下,孤自當嚴查不咎。”龍太子、鱷王見成道如此說,跪倒謝恩。二人心中有愧,自然不敢多言。成道乃命奉義陪酒,自去正功殿等候定官符等人消息。
過了數個時辰,定官符等人追查未果,回山複命:“啟稟帝君,那些鱷兵傷處,均是利器所致,卻不見封血,因此看這群精怪法力不過爾爾。臣等遍尋周圍土地、山神、河伯、樹仙,詳問來由,均道是風從東南起,落在鳳鳴,風中眾人盡是黑紗掩麵、身披黑袍,不曾得知來曆。臣等一路奔去,遍查各地,直到東海,與東海龍王說明來意,老龍王招來巡海夜叉,得知今日東海大霧,十步之內不見人影,確實有一股黑風從東南天柱而來,但來去迅速,不曾看清是何仙人所馭。臣等辭過龍王,直到分水將軍府邸,分水將軍言道,今日奉旨垂霧,寅時起霧、巳時散去,未見霧中有神佛過境。待臣詳問黑風一事,那分水將軍竟稱‘仙班中人,怎會不知其中緣由,那司職之事哪有親力親為之理,早已吩咐下去,自有童子為之,倒樂得在山中吟詩作賦,不違天意,便是大功一件。’待問過他的弟子,俱稱不曾有任何人過境。臣無計可施,隻好先回宮奏報。”成道命大荒落即刻下發緝捕精怪的文書,傳旨各國人主及各仙山道場,並抄送陰曹地府。黃門官由陰間返回,告知成道那第一殿閻羅王韓擒虎早已被貶至第五殿,如今第一殿主官乃是秦廣王。成道哪裏有閑心理會這些,盡思量那百十個精怪遁去,必定不會上天入地,命人傳旨李宣,責令李宣在人間仔細搜尋。成道一麵向李天王府遞發通傳谘文,稱北海王訴百蕊郡主一案,望李天王遣郡主到恒元宮與那敖家當麵對質。一麵密旨五方侯,秘密搜尋百蕊郡主下落,一經查實,立即密押。並發明詔,令天下地仙、道士、精怪,但若於查找定海珠有功之人,俱有重賞。複命定官符、執小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各帶領一千天兵,按日輪流巡遊天下。
那天庭在鳳鳴山亦有耳目,得知李成道搜尋定海珠,李天王等亦是坐立不寧,隻得令那百蕊郡主不得踏出天宮半步,隨時有數十甲士保護。那潛逃的百十隻精怪,甚是神通,竟然藏匿無形,鳳鳴山山兵日日搜尋,竟然一無所獲,所幸再未為患。
那百蕊郡主因成道徹查定海珠一事,十年不敢跨出天庭半步,早已煩悶不堪,那李天王眼見這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已過了及笄之年,將要成為了老姑娘,也是憂愁得緊,怎奈這天庭百官之中,都風聞這位百蕊郡主的軼事,因此無人敢來提親。李天王不得已,隻得請示玉皇,命百蕊郡主下界輪回,一來經曆人間疾苦,可修身養性,二來也是給北海王一個交代,事後若有人問,也算是小懲大誡了。但是李天王夫人與百蕊郡主母女連心,天天以淚洗麵,數次苦勸王爺不可讓女兒下界,但玉帝已頒赦命,卻也無力回天,但又怕四海龍王尋釁滋事,這一番下界,女兒無異於羊投虎口,正在哀傷之際,忽聞報轉靈神求見王爺。那王後靈機一動,命丫鬟告知轉靈神,隻稱是王爺正在休息,讓他偏殿等候。隨後王後著正服來到偏殿,轉靈神一見王後駕到,連忙施禮,王後言道:“王爺經常讚譽大人,如同兄弟一般,就不必如此客氣了。”
寒暄了幾句之後,王後問道:“大人,如今玉皇赦命郡主前往人間,但是王爺擔心人間凶險,非小女能夠勝任,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那轉靈神早已知曉王後所慮,言道:“王後無憂,想那人間倒無甚可慮,唯有個別風塵胥吏不服從天庭管束,可能會為難郡主。不過王後放心,我自有安排,已命八位金甲神隨郡主下界,時時護佑郡主安全。”王後略感寬心,但猶有疑慮:“四海龍王絕非善類,況且下界新赦了一個什麽帝君,這一眾人恐怕非是幾個金甲神就能對付的了的。不如將郡主悄悄送下,來個瞞天過海,讓他們無從去查,這樣方保無虞。”
轉靈神言道:“王後所言極是,但投胎轉世一事,必須經送子天王轄下仙官接引方可,如此一來,想要神鬼不知就萬難了。”王後複又憂慮,轉靈神道:“王後,微臣有一計,不知當講否?”王後頓感一喜:“但講無妨!”
轉靈神道:“我有一至交好友,現在送子天王門下當差,姓張名仙,長的是儀表堂堂、貌似潘安,隻因家道中落,如今已過弱冠之年,卻也隻是做個送子仙官,更無婚配,不如微臣將他招來,待王爺王後看後,定成一門親事,再由張仙送去郡主後,轉世成為個人王地主,再娶郡主,天上拜堂、地上婚配,如此,四海龍王也未必能夠奈何。不知王後意下如何?”
王後聽了,喜憂參半,畢竟張仙隻是一個小小天官,如何配得上這金枝玉葉的郡主,但是事到如今,也隻好委屈女兒。王後將此事稟過李天王之後,李天王也深知女兒芳齡漸長,要想找個門當戶對的也是不易,因此答應先看看張仙本人。翌日轉靈神約張仙前來飲茗對弈,那王後從閣窗外一見,隻見張仙長得果然英俊,轉靈神所言不虛,言行舉止甚是得體,頓時心花怒放,又將女兒喚來,那百蕊郡主不看便罷,杏眼望去,好一個俊俏的後生,不想天庭還有如此標致的男兒,頓時滿臉緋紅,羞答答的跑開了。
轉靈神送走張仙,來見王爺王後,王後容光煥發,言道:“轉靈神,王爺與本宮對張仙略感滿意,但不知郡主意下如何,待你去問了張仙思想,我與王爺再來定奪,你看可好。”
轉靈神道:“啟稟王後,方才微臣與張仙對弈時,已問過張仙,其並無婚配,且心無旁騖,擇妻隻要是官家女子便可。不過他還有一條,他上無父母,唯有上司送子天王待他如親子一般,因此,媒妁之事,需要稟過送子天王方可。”
李天王大喜:“本王與那送子天王同殿為臣,同心同德,本王亦感送子天王為人敦厚樸質,在民間威望甚高,他調教出來的後生必定不差。如今,這一事就拜托轉靈神了,還望不要推辭。”轉靈神連忙跪倒:“多謝王爺王後抬愛,微臣能夠成就郡主姻緣,也是微臣前世修來的福分。微臣保舉老君座騎青牛大仙為男方媒妁,與臣共沾喜氣。”王爺大喜,重賞了轉靈神。
話說這青牛大仙,受了轉靈神的委托,前來拜見送子天王,說明來意。送子天王言道:“此乃張仙家事,老夫不可擅專。”青牛大仙言道:“數人曾為張仙提親,但是他唯有一言,道其已無嚴慈,王上既是他的再生父母,須得王上應允方可。可是眾人聽聞,自知身形慚愧,不敢踏入這天王府半步,因此天王也便不知其中原委。”
送子天王聽罷,召張仙入殿,問過緣由,確有此事,送子天王言道:“雖然如此,可是玉皇已經赦命那百蕊郡主下界輪回,如何能夠與張仙成親。”
青牛大仙道:“那托塔李天王已經擬好奏折,隻待您老人家發話,便可啟奏玉皇,命他二人天上成親、人間婚配,讓張仙成為個人王地主,二人在人間行善,百年後再回天庭。這人間苦修,自然是功德無量,到時再返天庭,張仙必然可進真君之列。”
送子天王問張仙:“如此,你可願意!”
張仙答道:“屬下願聽天王法旨。”
送子天王言道:“既然如此,老夫僭越了,你既然尊我為再生父母,我也不可占得虛名,如今我收你為義子,為你備下公子聘禮,待你二人轉世之時,老夫親自送你們下界,你看可好?”張仙聽罷,叩謝天王大恩。因此一樁好事就此成就。
李天王聽聞張仙應允,立即上了奏折,謊稱百蕊郡主與張仙早有婚約,因此謝絕了諸多提親之人,隻因張仙想成就一番事業才能成家,二人一直書信寄思,如今郡主下界修行,張仙欲陪同郡主,共修善緣、同播天恩,因此叩請玉皇恩旨,將這一對璧人同赦下界。
奏折上到禦書房,早有四大天師閱處,心想這百蕊郡主曾犯下滔天罪孽,本應株連九族,可是卻小懲大誡,按個謫仙下界了事,如今,又要請旨成婚,按兩位天王家世,下界之後,必定會投到富貴之家。如此看來,這非但是下界苦修,更像是享受富貴去了。因此猜測,玉皇恐怕不準此奏。但萬沒想到,等朱批下來,玉皇竟然恩準了。
轉靈神又懇請青牛大仙,二人下界之時,由轉靈神、青牛大仙共同護送,那青牛大仙滿口應允,不想向老君告假時,老君不悅,道:“童兒,你可知道那百蕊郡主為何要下界投胎?”
青牛頓感錯愕,言道:“弟子略有耳聞,但是如今天庭並未懲處,弟子又與那轉靈神交厚,才答應成就這段姻緣,弟子知錯了。”老君歎道:“童兒,玉皇並未懲處百蕊郡主,皆是因為李靖手握兵權,玉皇有意拉攏,以此削弱我等三清地位而已。如今,那人間李成道抓住此事不放,四海龍王又不肯善罷甘休,你如何要趟這個渾水?你保媒倒也罷了,如今還要行走人間,親自護送百蕊郡主下界,三界之內,必然以為本座偏袒百蕊郡主,你真是陷我於不義之地也。”
青牛連忙跪倒:“弟子知錯了,弟子立即回了轉靈神,不與他同去護送了。”老君又歎道:“你既然已經應允,如今再以任何借口,別人都會認為是為師從中作梗了。也罷,既然玉皇欽旨成婚,你就隨他往人間走一遭吧。不僅要盡力而為,還要保全他二人周全。但是切記,在外不可妄言,更不可忘了天神本分。一言一行,都要將為師與你的清譽當成頭等大事。”青牛慚愧而去。
這一邊,李天王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那一邊成道已然接到密奏,言稱玉帝已經恩準百蕊郡主與張仙下界輪回。成道密令五方侯,玉帝已然下旨令百蕊郡主輪回,不可再行造次,隻要嚴密監視,詳知其下落便好。又密令除青龍親往北海,向北海王多表歉意,此事天庭已然寬恕,便不好再行緝拿,隻將百蕊郡主下界之期、所行之路相告便可。
北海王聽聞,百蕊郡主行將下界,還要天上成親、人間婚配,如此大張旗鼓,實在是欺人太甚,遂重賞了除青龍,請代為轉奏謝恩,命龍宮再掛白紗,祭奠亡靈。北海王想想這十年來玉皇並未懲處天王府上下,早已是氣憤難當,因此早用重金請了一位混世魔王,那便是號稱飛天太歲的上古惡獸窮奇,這窮奇像虎又像牛,卻聲如犬吠,全身火紅,背生二翅,渾身鋼刺,手使一柄八棱紫金錘,神通廣大,專以食人為生,乃上古惡獸,非是一般上仙便能降服的,早年曾禍亂人間,被被舜帝製伏,流囚於地之西北不毛之地,永受寒苦。但那窮奇乃是至邪之物,得風便可活、有蠱便不滅,後曾尋冉閔報仇,被成道擊退,暫避於西海龍宮之中避難。後北海龍王舍去一半家產,隻為讓這絕世之妖除去百蕊郡主,讓李天王殺人償命。
窮奇領了北海王財寶,散與了手下五員大將與眾嘍囉,哪五位大將?一是青蛇,二是黃蜂,三是蜈蚣,四是蟾蜍,五是毒蠍。五妖俱有千年法力,在人間為非作歹,驅趕山神土地,欺男霸女,好似世外皇帝一般。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屢請高深的高僧老道前去驅趕,但都是有去無回,因此眾妖更是肆無忌憚。那些百姓怒不敢言,隻得舉家外遷。天庭對此早已知曉,曾圍剿兩次,均無果而終,便不了了之。
長話短說,這一日張仙與郡主下界輪回,送子天王送至北天門外百裏,仔細交代了屬下官兵,方才返回王府。李天王亦差遣正諭神、扶功神、轉靈神與青牛大仙共同護送張仙、郡主下界,但見:
前有金鑼開道,後有華蓋護身,
兩旁宮娥仙女無數,前後天兵仙將成群。
那宮娥,一個個花枝招展,
那天兵,一身身鎧甲輝光。
陣仗蕩蕩,簇擁郡主如星伴月,
車馬攘攘,恭賀張仙喜上眉梢。
但見隊前香氣繞,唯見陣中百花飄。
一行人興高采烈,托著喜氣,吹拉彈唱、載歌載舞,卻不想一場劫難到此臨頭。正是:但凡好事多磨礪,悲喜隻在一瞬間。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前途漫漫料難知,勝敗生死各有時。
命中自有窮通數,煩惱皆因苦愁思。
上回說到成道將困靈敦中的眾妖放出,將朱衣鶴氅撕碎,敷在眾妖頭上,將眾妖劃分七伍,各劃歸眾官調配。又遣下十三隻精怪,到人間攫取山川之資,供養恒元宮眾兵將。自此,李成道兵多將勇、物資充盈,不再寄人籬下,天庭更是忌憚。
再說那北海王敖吉,關押了一百餘個精怪,卻遲遲不見天兵交接,心憂不已。生怕這些精怪作亂,壞了龍宮,連連上書撫地將軍,亦不見回音。一日鱷王覲見,稱方知北海群妖遁出時四王子死戰殉國,特來吊唁。北海王言道:“犬子尚未婚姻,不做葬禮。”鱷王言道:“那北海銅牆鐵壁,又有天兵把守,精怪如何遁出?”北海龍王道:“想必是天數合此。”鱷王道:“四王子天生神勇,那些精怪怎能傷的了他?”龍王打斷道:“犬子臨終前還伏得數百妖怪。”鱷王驚訝:“難道這些精怪就困在這北海之中?”北海龍王點頭。鱷王站起:“大王,將精怪留於北海恐非長久之計,稍有差池,那精怪作下亂來,便是萬劫不複。更甚者天庭一旦怪罪,豈不連累九族?”北海王歎氣道:“誰言不是!但我左右上書撫地將軍,請天兵押解,卻遲遲不見回話,叫我如何是好?”鱷王躬身道:“大王,聽說鳳鳴山恒元宮持正同元帝君剛正不阿、法力無邊,前者眾妖均被其收伏,何不押解眾妖前往他處,一並交予天庭。”北海王道:“這怎好?天庭若是派下天使前來押解,我作何交代?”鱷王道:“大王,我們這江河海域,均屬人間水係,俱規同元帝君所管,將眾妖精押往其處,理所應當。天庭若問將下來,也可這般說辭。”北海王道:“也隻好如此,我這就燃香稟告同元帝君,請他示下。”鱷王勸阻道:“大王不可!這萬一李成道不允,這百餘隻妖精就無處可去,將永困北海,豈不是累贅。不如將眾妖精直接押往鳳鳴山,生米煮成熟飯,讓那李成道沒有退路,如此才好收納。”北海王言道:“隻是此處距鳳鳴山不知幾萬裏,我這龍宮水族均不能離水而行,不宜押解。”那鱷王看破龍王心思,道:“大王,卑職願領本部人馬押解。”北海王懼群妖生亂,早已怕了三分,見鱷王所說有理,自去了三分顧慮,如今鱷王親自押解,又解了三分憂愁,因此大喜:“我海朝之內果有如此忠臣!”於是命龍太子多帶錢財,隨鱷王同行。次日,鱷王果率本部三千鱷兵前來北海,查典驗身之後,押著眾妖往鳳鳴山去了。北海王令太子亦帶上五百蟹兵同行。那北海離鳳鳴山路途遙遠,隻是苦了這一群押解的鱷兵、蟹兵,真乃是:
溝溝坎坎,點下群兵辛苦汗;風風浪浪,掩住眾卒怨罵聲。
一路無話,這一日,遠望見恒元宮金光,隻見雲蒸霞蔚、瑞彩千條,巍峨宮殿似在眼前,那些鱷兵欣喜不已,卻是讓百十個妖精驚恐萬分。正要前行,隻見一道黑風襲來,風中大有喊殺之聲,還未等鱷兵反應過來,黑風已掠過眾人,風過處狼藉一片,隻見鱷兵死傷無數,那些小妖也被砍斷繩索,四散奔逃。龍太子大怒,揮刀來戰,卻見風中閃出十幾個精怪,圍攻不止,瞬間將龍太子砍倒在地,鱷王與眾兵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癱軟在地,眾妖精揚長而去。
龍太子大驚,想這正神宮下竟有妖怪作祟,豈不猖獗?顧不得鱷王,急匆匆來到鳳鳴山,燃過信香,自然有仙兵接引,待見過成道,將所見之事一一稟明。成道聽完,不由的大驚,心想這天地正氣,悉數結於此地,平凡精怪不敢近前,怎會有妖怪公然劫獄?忙與龍太子出得宮來,飛下山去,隻見一片狼藉,鱷兵死的死、傷的傷,精怪逃的逃、跑的跑,那鱷王也是小臂中了一刀,坐在地上不知所措。成道命侍從取出丹藥,救死扶傷。隻見鱷王委身跪倒參拜,成道扶起道:“鱷王辛苦了。”那鱷王道:“帝君,剛剛風中有無數精怪,煞是厲害,微臣鬥他不過,望帝君恕罪。”
成道命人救治眾兵,命定官符、執小耗、危朱雀、成白虎各領一千山兵分多路追襲,方帶領龍太子、鱷王與眾兵同到恒元宮,設宴壓驚。那龍太子與鱷王甚是慚愧,不敢坐飲。成道勸道:“二位辛苦,這一路顛簸甚是艱難,你二人功不可沒。那妖怪被掠,乃是在這鳳鳴山下,孤自當嚴查不咎。”龍太子、鱷王見成道如此說,跪倒謝恩。二人心中有愧,自然不敢多言。成道乃命奉義陪酒,自去正功殿等候定官符等人消息。
過了數個時辰,定官符等人追查未果,回山複命:“啟稟帝君,那些鱷兵傷處,均是利器所致,卻不見封血,因此看這群精怪法力不過爾爾。臣等遍尋周圍土地、山神、河伯、樹仙,詳問來由,均道是風從東南起,落在鳳鳴,風中眾人盡是黑紗掩麵、身披黑袍,不曾得知來曆。臣等一路奔去,遍查各地,直到東海,與東海龍王說明來意,老龍王招來巡海夜叉,得知今日東海大霧,十步之內不見人影,確實有一股黑風從東南天柱而來,但來去迅速,不曾看清是何仙人所馭。臣等辭過龍王,直到分水將軍府邸,分水將軍言道,今日奉旨垂霧,寅時起霧、巳時散去,未見霧中有神佛過境。待臣詳問黑風一事,那分水將軍竟稱‘仙班中人,怎會不知其中緣由,那司職之事哪有親力親為之理,早已吩咐下去,自有童子為之,倒樂得在山中吟詩作賦,不違天意,便是大功一件。’待問過他的弟子,俱稱不曾有任何人過境。臣無計可施,隻好先回宮奏報。”成道命大荒落即刻下發緝捕精怪的文書,傳旨各國人主及各仙山道場,並抄送陰曹地府。黃門官由陰間返回,告知成道那第一殿閻羅王韓擒虎早已被貶至第五殿,如今第一殿主官乃是秦廣王。成道哪裏有閑心理會這些,盡思量那百十個精怪遁去,必定不會上天入地,命人傳旨李宣,責令李宣在人間仔細搜尋。成道一麵向李天王府遞發通傳谘文,稱北海王訴百蕊郡主一案,望李天王遣郡主到恒元宮與那敖家當麵對質。一麵密旨五方侯,秘密搜尋百蕊郡主下落,一經查實,立即密押。並發明詔,令天下地仙、道士、精怪,但若於查找定海珠有功之人,俱有重賞。複命定官符、執小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各帶領一千天兵,按日輪流巡遊天下。
那天庭在鳳鳴山亦有耳目,得知李成道搜尋定海珠,李天王等亦是坐立不寧,隻得令那百蕊郡主不得踏出天宮半步,隨時有數十甲士保護。那潛逃的百十隻精怪,甚是神通,竟然藏匿無形,鳳鳴山山兵日日搜尋,竟然一無所獲,所幸再未為患。
那百蕊郡主因成道徹查定海珠一事,十年不敢跨出天庭半步,早已煩悶不堪,那李天王眼見這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已過了及笄之年,將要成為了老姑娘,也是憂愁得緊,怎奈這天庭百官之中,都風聞這位百蕊郡主的軼事,因此無人敢來提親。李天王不得已,隻得請示玉皇,命百蕊郡主下界輪回,一來經曆人間疾苦,可修身養性,二來也是給北海王一個交代,事後若有人問,也算是小懲大誡了。但是李天王夫人與百蕊郡主母女連心,天天以淚洗麵,數次苦勸王爺不可讓女兒下界,但玉帝已頒赦命,卻也無力回天,但又怕四海龍王尋釁滋事,這一番下界,女兒無異於羊投虎口,正在哀傷之際,忽聞報轉靈神求見王爺。那王後靈機一動,命丫鬟告知轉靈神,隻稱是王爺正在休息,讓他偏殿等候。隨後王後著正服來到偏殿,轉靈神一見王後駕到,連忙施禮,王後言道:“王爺經常讚譽大人,如同兄弟一般,就不必如此客氣了。”
寒暄了幾句之後,王後問道:“大人,如今玉皇赦命郡主前往人間,但是王爺擔心人間凶險,非小女能夠勝任,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那轉靈神早已知曉王後所慮,言道:“王後無憂,想那人間倒無甚可慮,唯有個別風塵胥吏不服從天庭管束,可能會為難郡主。不過王後放心,我自有安排,已命八位金甲神隨郡主下界,時時護佑郡主安全。”王後略感寬心,但猶有疑慮:“四海龍王絕非善類,況且下界新赦了一個什麽帝君,這一眾人恐怕非是幾個金甲神就能對付的了的。不如將郡主悄悄送下,來個瞞天過海,讓他們無從去查,這樣方保無虞。”
轉靈神言道:“王後所言極是,但投胎轉世一事,必須經送子天王轄下仙官接引方可,如此一來,想要神鬼不知就萬難了。”王後複又憂慮,轉靈神道:“王後,微臣有一計,不知當講否?”王後頓感一喜:“但講無妨!”
轉靈神道:“我有一至交好友,現在送子天王門下當差,姓張名仙,長的是儀表堂堂、貌似潘安,隻因家道中落,如今已過弱冠之年,卻也隻是做個送子仙官,更無婚配,不如微臣將他招來,待王爺王後看後,定成一門親事,再由張仙送去郡主後,轉世成為個人王地主,再娶郡主,天上拜堂、地上婚配,如此,四海龍王也未必能夠奈何。不知王後意下如何?”
王後聽了,喜憂參半,畢竟張仙隻是一個小小天官,如何配得上這金枝玉葉的郡主,但是事到如今,也隻好委屈女兒。王後將此事稟過李天王之後,李天王也深知女兒芳齡漸長,要想找個門當戶對的也是不易,因此答應先看看張仙本人。翌日轉靈神約張仙前來飲茗對弈,那王後從閣窗外一見,隻見張仙長得果然英俊,轉靈神所言不虛,言行舉止甚是得體,頓時心花怒放,又將女兒喚來,那百蕊郡主不看便罷,杏眼望去,好一個俊俏的後生,不想天庭還有如此標致的男兒,頓時滿臉緋紅,羞答答的跑開了。
轉靈神送走張仙,來見王爺王後,王後容光煥發,言道:“轉靈神,王爺與本宮對張仙略感滿意,但不知郡主意下如何,待你去問了張仙思想,我與王爺再來定奪,你看可好。”
轉靈神道:“啟稟王後,方才微臣與張仙對弈時,已問過張仙,其並無婚配,且心無旁騖,擇妻隻要是官家女子便可。不過他還有一條,他上無父母,唯有上司送子天王待他如親子一般,因此,媒妁之事,需要稟過送子天王方可。”
李天王大喜:“本王與那送子天王同殿為臣,同心同德,本王亦感送子天王為人敦厚樸質,在民間威望甚高,他調教出來的後生必定不差。如今,這一事就拜托轉靈神了,還望不要推辭。”轉靈神連忙跪倒:“多謝王爺王後抬愛,微臣能夠成就郡主姻緣,也是微臣前世修來的福分。微臣保舉老君座騎青牛大仙為男方媒妁,與臣共沾喜氣。”王爺大喜,重賞了轉靈神。
話說這青牛大仙,受了轉靈神的委托,前來拜見送子天王,說明來意。送子天王言道:“此乃張仙家事,老夫不可擅專。”青牛大仙言道:“數人曾為張仙提親,但是他唯有一言,道其已無嚴慈,王上既是他的再生父母,須得王上應允方可。可是眾人聽聞,自知身形慚愧,不敢踏入這天王府半步,因此天王也便不知其中原委。”
送子天王聽罷,召張仙入殿,問過緣由,確有此事,送子天王言道:“雖然如此,可是玉皇已經赦命那百蕊郡主下界輪回,如何能夠與張仙成親。”
青牛大仙道:“那托塔李天王已經擬好奏折,隻待您老人家發話,便可啟奏玉皇,命他二人天上成親、人間婚配,讓張仙成為個人王地主,二人在人間行善,百年後再回天庭。這人間苦修,自然是功德無量,到時再返天庭,張仙必然可進真君之列。”
送子天王問張仙:“如此,你可願意!”
張仙答道:“屬下願聽天王法旨。”
送子天王言道:“既然如此,老夫僭越了,你既然尊我為再生父母,我也不可占得虛名,如今我收你為義子,為你備下公子聘禮,待你二人轉世之時,老夫親自送你們下界,你看可好?”張仙聽罷,叩謝天王大恩。因此一樁好事就此成就。
李天王聽聞張仙應允,立即上了奏折,謊稱百蕊郡主與張仙早有婚約,因此謝絕了諸多提親之人,隻因張仙想成就一番事業才能成家,二人一直書信寄思,如今郡主下界修行,張仙欲陪同郡主,共修善緣、同播天恩,因此叩請玉皇恩旨,將這一對璧人同赦下界。
奏折上到禦書房,早有四大天師閱處,心想這百蕊郡主曾犯下滔天罪孽,本應株連九族,可是卻小懲大誡,按個謫仙下界了事,如今,又要請旨成婚,按兩位天王家世,下界之後,必定會投到富貴之家。如此看來,這非但是下界苦修,更像是享受富貴去了。因此猜測,玉皇恐怕不準此奏。但萬沒想到,等朱批下來,玉皇竟然恩準了。
轉靈神又懇請青牛大仙,二人下界之時,由轉靈神、青牛大仙共同護送,那青牛大仙滿口應允,不想向老君告假時,老君不悅,道:“童兒,你可知道那百蕊郡主為何要下界投胎?”
青牛頓感錯愕,言道:“弟子略有耳聞,但是如今天庭並未懲處,弟子又與那轉靈神交厚,才答應成就這段姻緣,弟子知錯了。”老君歎道:“童兒,玉皇並未懲處百蕊郡主,皆是因為李靖手握兵權,玉皇有意拉攏,以此削弱我等三清地位而已。如今,那人間李成道抓住此事不放,四海龍王又不肯善罷甘休,你如何要趟這個渾水?你保媒倒也罷了,如今還要行走人間,親自護送百蕊郡主下界,三界之內,必然以為本座偏袒百蕊郡主,你真是陷我於不義之地也。”
青牛連忙跪倒:“弟子知錯了,弟子立即回了轉靈神,不與他同去護送了。”老君又歎道:“你既然已經應允,如今再以任何借口,別人都會認為是為師從中作梗了。也罷,既然玉皇欽旨成婚,你就隨他往人間走一遭吧。不僅要盡力而為,還要保全他二人周全。但是切記,在外不可妄言,更不可忘了天神本分。一言一行,都要將為師與你的清譽當成頭等大事。”青牛慚愧而去。
這一邊,李天王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那一邊成道已然接到密奏,言稱玉帝已經恩準百蕊郡主與張仙下界輪回。成道密令五方侯,玉帝已然下旨令百蕊郡主輪回,不可再行造次,隻要嚴密監視,詳知其下落便好。又密令除青龍親往北海,向北海王多表歉意,此事天庭已然寬恕,便不好再行緝拿,隻將百蕊郡主下界之期、所行之路相告便可。
北海王聽聞,百蕊郡主行將下界,還要天上成親、人間婚配,如此大張旗鼓,實在是欺人太甚,遂重賞了除青龍,請代為轉奏謝恩,命龍宮再掛白紗,祭奠亡靈。北海王想想這十年來玉皇並未懲處天王府上下,早已是氣憤難當,因此早用重金請了一位混世魔王,那便是號稱飛天太歲的上古惡獸窮奇,這窮奇像虎又像牛,卻聲如犬吠,全身火紅,背生二翅,渾身鋼刺,手使一柄八棱紫金錘,神通廣大,專以食人為生,乃上古惡獸,非是一般上仙便能降服的,早年曾禍亂人間,被被舜帝製伏,流囚於地之西北不毛之地,永受寒苦。但那窮奇乃是至邪之物,得風便可活、有蠱便不滅,後曾尋冉閔報仇,被成道擊退,暫避於西海龍宮之中避難。後北海龍王舍去一半家產,隻為讓這絕世之妖除去百蕊郡主,讓李天王殺人償命。
窮奇領了北海王財寶,散與了手下五員大將與眾嘍囉,哪五位大將?一是青蛇,二是黃蜂,三是蜈蚣,四是蟾蜍,五是毒蠍。五妖俱有千年法力,在人間為非作歹,驅趕山神土地,欺男霸女,好似世外皇帝一般。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屢請高深的高僧老道前去驅趕,但都是有去無回,因此眾妖更是肆無忌憚。那些百姓怒不敢言,隻得舉家外遷。天庭對此早已知曉,曾圍剿兩次,均無果而終,便不了了之。
長話短說,這一日張仙與郡主下界輪回,送子天王送至北天門外百裏,仔細交代了屬下官兵,方才返回王府。李天王亦差遣正諭神、扶功神、轉靈神與青牛大仙共同護送張仙、郡主下界,但見:
前有金鑼開道,後有華蓋護身,
兩旁宮娥仙女無數,前後天兵仙將成群。
那宮娥,一個個花枝招展,
那天兵,一身身鎧甲輝光。
陣仗蕩蕩,簇擁郡主如星伴月,
車馬攘攘,恭賀張仙喜上眉梢。
但見隊前香氣繞,唯見陣中百花飄。
一行人興高采烈,托著喜氣,吹拉彈唱、載歌載舞,卻不想一場劫難到此臨頭。正是:但凡好事多磨礪,悲喜隻在一瞬間。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