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奉義意冷生貳意銅山窮奇再現身
昨日錦帽裘袍暖,難保明朝豕突奔。
莫欺弱小白衣子,誰知雨雨哪片雲。
上回說到奉義帶著十數個山兵四處遊蕩,一日來至在一洪流大川之邊,手下將校黃貂借口河之深淺指桑罵槐,奉義好不惱怒。黑狼解圍,用投石問路之法,將石頭拋入河中,卻隻聽得悶雷聲響,湧起大浪。奉義見了,呼道:“準備迎敵!”那數十個山兵各拉刀槍,隻見那河麵上巨浪翻湧之後,由浪中衝出一物,似龍而無角、似蛇而有足,細頸白嬰、魚身蛇尾。湧出喝道:“何處來的歹人!敢攪擾爺爺清夢!”那奉義看出此物不過一條潛蛟,喝道:“潛蛟!我等乃是鳳鳴山山兵,來此河中飲水,你我理當井河不犯。”那潛蛟道:“不管你是哪家的大王,此處喧鬧,便是失禮!若是向爺爺磕上三個響頭,爺爺一高興,便放爾等歸去。”奉義大怒道:“放肆!不過一個未脫形的妖精,竟然大言不慚,來來來!與爺爺打上三百合!”那潛蛟也不示弱,縱身前來,卻見那蛟倒有一丈之長,張開血盆大口,直撲奉義。那十數個鳳鳴山的兵將,到了如今,卻紛紛倒退,隻留下奉義與那潛蛟交戰。
那潛蛟晃動身形,卻因體大,甚不靈活,根本咬不到奉義。奉義見眾人畏縮,更是憤懣,一心要在眾人麵前逞強,雖不知這潛蛟底細,也隻得奮力向前。那潛蛟見拿不住奉義,扭頭欲回河中,奉義見了時機,連忙近身,欲擒住那蛟,卻不想那蛟尾猛地甩來,將奉義擊倒在地。那蛟大喜,連忙返身來咬,卻見鳳鳴山兵中有數人奔出,欲搶出奉義。潛蛟不由一驚,抬眼觀瞧之際,卻被奉義重拳打在眉交之上,原來蛟類雖是龍屬,但畢竟不是龍,雙眼亦不突出,隻在眉上有突起的肉塊交叉,此處乃是蛟的要害所在。經得奉義一拳,嗷嗷大叫,痛的那蛟連忙奔回水中。
奉義大喜,罵道:“奴才,再來與爺爺鬥上打上三百回合啊!”那蛟雖是失利,卻不輸陣,罵道:“奴才,你仗著人多,爺爺倒也不懼,有本事前來這河中,爺爺定要讓你好看。”奉義雖然是得道的精怪,但畢竟不善水戰,又見那蛟尾淩厲,因此不敢近前。那蛟大笑道:“孬種!若是畏懼,趕緊磕頭!”奉義惱怒,剛要去戰,隻聽得山邊風雷湧動,一股潮風撲麵而來,風中隱隱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奉義等扭頭觀瞧,原來是一個仙人駕雲到此,左右站立兩個仙童,一個捧劍,一個撒花。那童子道:“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駕臨,爾等虔誠叩拜!”
奉義乃是上古時瑞獸,知曉此乃是赤鬆子,連忙叩拜。身後那些山兵,自慚形穢,也都紛紛拜倒。赤鬆子喝道:“地隱,凡與此山有緣者,皆為客,為師便是教你如此的待客之道嗎?”那潛蛟連忙稽首,口稱恕罪。赤鬆子言道:“尊駕莫非便是恒元宮靖世將軍不成?”奉義連忙答道:“不才正是在下。”赤鬆子頷笑道:“尊客且到洞內飲茶。”
一行人隨著赤鬆子來到洞府,早有仙童引著奉義入內。黃貂也要跟隨進去,另有仙童道:“眾位尊神,家師洞府窄小,恐慢待了眾神,且隨晚輩到客殿飲茶。”
奉義入洞內再拜,言道:“弟子有幸識得前輩仙人,實是造化。不知仙人修行在此,晚輩多有冒犯,萬望海涵。”赤鬆子道:“將軍客氣了。不知將軍不在恒元宮當值,如何有興致到了敝處?”奉義遂將前後因果言說一遍。赤鬆子道:“世事無常、滄海變幻,將軍還是要放寬心些。”奉義言道:“晚輩一心人世清平,卻怎奈恒元宮內朝臣非要置某於死地而後快,偏不知這得道之人,亦是如此。”赤鬆子道:“老夫亦曾為官,深知這宦海沉浮,看慣那勾心鬥角,正所謂各為其主,將軍不應執著於此。”
奉義言道:“弟子恐是所托非人,因此才有如今際遇。”赤鬆子道:“三界之中,若非至親骨肉,皆不可言托。人人因利而來、因利而往,若非利在,人人形同陌路。然利者,非單指財物,亦可為名、亦可為權、亦可為心內安寧。將軍輕言所托非人,但請問將軍,無有辜負所托之人嗎?”一句話問得奉義無言以對,羞愧道:“弟子失言!”赤鬆子複道:“世間外人相近,皆是因利;天下朋友相交,隻是有求而已。有求知音,有求不孤寂,亦有求心安理得,但總離不開一個利益罷了。”
奉義言道:“弟子痛心如此,還有一節,弟子帳下親兵,曾經如手足兄弟,如今卻令弟子眾叛親離,莫非是弟子有眼無珠、識人不明?”赤鬆子笑道:“將軍當權得令之時,其等追隨將軍,能得利,如何不從?如今將軍失勢喪權,其等追隨將軍,將有波及之危,如何相扶?此非是其等之過,天下人心俱是如此,更何況其等還未得道?將軍不該因此耿耿於懷。如今之際,當綢繆東山再起,方是正事。”
奉義言道:“弟子如今落魄,還望上神指點迷津。”赤鬆子言道:“將軍不過略有小患,何言落魄?將軍鴻運未至,如今隻是苦心誌、勞筋骨,無須困心衡慮。老夫有三策,將軍試聽之:一為樹威,正所謂威權不立、上下異心,則功績不能成;二為建功,無功不立身、無德難恒久,則為憂患之根;三為權變,盛時宜廣結善緣、隨遇而安,衰時宜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方是處世之道。”
奉義再拜言道:“弟子如今流離失所,名不正而言不順,如何能夠建功?”赤鬆子言道:“功之所以為功,既對下眾有德,又對上主有利,二者缺一則不為功。隻對上主有利,則為勞,僅對下眾有德,則為衍。勞雖無賞,衍則隱患。將軍倘若無功可建,亦當建勞。”奉義叩頭道:“請前輩指點迷津!”
赤鬆子笑道:“時來泥蚓成龍,運去黃金失色,將軍靜待便好。”將奉義長跪不起,言道:“也罷,你我相識一場,也算有緣,老夫便泄露天機一回。將軍的功勞遠在天邊,時運卻是近在眼前。將軍若能參透此種玄機,亦不枉老夫破律了。”奉義還在靜聽,卻久久不見他言,抬頭觀看,這哪裏是什麽洞府,不過是山花爛漫之處。奉義連忙呼喊眾人,哪成想那群山兵早昏睡在地,聽見呼喊,方才轉醒,連忙言道:“大人,方才我等隻喝了一盞茶,隻覺異香襲人,卻不想便昏睡了,可知這茶亦能醉人。”
奉義猶在思索赤鬆子所言,問道:“這普天之下哪處是天邊?”那駕下山兵言道:“大人不知,當初小的們曾困在銅山之內,聽聞人言,這銅山往北百裏,便是天邊所在,因為畏懼深淵之厲,世間神鬼恐都未敢去過。爺爺要看奇景,恐三界之內無有超過那裏的。”奉義言道:“神鬼不敢前去,爺爺我偏不信這樣事,你等不要危言聳聽,倘若是不怕死,與我遊覽一番如何?”那些山兵道:“大人不知,天邊所在,暗無天日,天斷地絕,縱是大羅上仙也難施展法術,必然掉落其中,小的們根基淺薄,必然難以活命,還望大人勿要前去!”奉義見山兵膽懼,更是揚威時候,喝道:“小的們,爺爺的身家要賽過爾等數百倍,尚且不如此惜命,你等白身,有何戀哉?爾等若是畏懼,遠遠跟在我的身後便是。”眾山兵無奈,隨著奉義往北而來。
過了三日,來至在穿雲峰下,但見那高山直入雲霄,上不見頂,因此世人傳聞此乃是天柱。一山兵言道:“爺爺,過了此峰便是銅山,再往北便是拒陽峰。小的們福薄壽淺,實不敢過了那拒陽峰,萬請爺爺移步他處,也算是憐憫小的們了。”奉義笑道:“爾等本是得道的精怪,怎能如此膽小!既然眾人畏懼,不去也就算了。不過既然到了此處,也算是爾等故地,何不到銅山之上重遊一番!”那些山兵言道:“爺爺,此處恐怕有山兵守衛,見了我等必然擒拿,小的們再不願受那幽冥之苦。”奉義言道:“爾等早已受了招安,現俱是鳳鳴山山兵,又何懼他等天兵?況且那些天兵不過是些酒囊飯袋,動起手來,也隻得屁滾尿流,有何懼哉?!”眾山兵聽得在理,跟著奉義駕起狂風,直奔銅山而來。
遠遠望見那銅山之上鎮妖洞洞口大開,周圍營帳、演操場早已是破敗不堪,滿山上下俱不見有天庭一兵一卒。奉義笑道:“爾等來看,這裏哪有什麽天兵天將,切勿要自嚇、嚇人。”言罷便往那鎮妖洞而去,那數十個山兵言道:“爺爺,勿要進入,這洞中妖氣甚重,實是駭人!”奉義大笑不止,道:“爾等久禁於此,自然會有妖氣。這是爾等故地,又有何怕?!”不聽眾兵勸告,徑往洞口而來。那些山兵見奉義前往,也隻得跟來。
還未到洞口,奉義便覺洞內確實詭異,身後不由發冷。那洞口黑漆漆,並無半點光亮,洞門大開,好似凶獸之口。洞中雖無聲響,卻不覺有一股陰風襲來,令人膽寒。奉義停住腳步,有心退去,但此時若退,必然受天兵暗嘲,況且這洞中精怪早已被成道收伏,即便有漏網之魚,也萬萬不敢返回此處。打定主意,大步向前,來在洞口,向裏張望。卻不想就在此時,洞內風雷聲響,黑沙撲來,還未等奉義躲閃,隻見一物從洞內飛出,直打在奉義胸口,奉義大驚不已,被打出數十丈遠。那些山兵大驚,連忙搶到奉義身邊,回頭看時,卻見那物早飛回洞口,究竟是何物,眾人並未看清。
眾山兵驚懼,連連呼喚奉義,奉義微睜二目,言道:“速速……回山,稟明……帝君……報仇!”言罷昏厥。眾山兵連忙架起奉義,剛要返回,卻見從洞中衝出數十個精怪,將重兵圍困,為首的一妖似虎非虎、似牛非牛,背生二翅,渾身鋼刺,手使一柄八棱紫金錘。山兵中有些有見識的,見了頓時魂飛天外,顫聲喊道:“窮奇!”待山兵仔細看來,那不是窮奇又是誰?
原來北海龍王敖吉當年花了重金請下上古四凶之一的窮奇,隻要誅殺百蕊郡主,卻不想在百蕊郡主下界之時,偷襲青牛大仙,將青牛殺死,那百蕊郡主被震昏迷,跌落雲頭不知去向。北海王一見如此變故,又驚又怕,萬一老君降罪下來,自己必定株連。因此將戍守在銅山的眾天兵請至北海龍宮,再建宮邸供養起來,派人秘密將窮奇引至銅山鎮妖洞藏匿起來。那銅山自來不歸三界所管,神仙鬼怪俱不敢由此路過,因此也就無人知曉。窮奇擊死青牛,也是畏懼,便帶著人躲在此處。
那老君見青牛身死,早下法旨,三界之內搜尋窮奇,卻並不想到那窮奇敢匿在銅山。天下仙官仔細搜查了數年,不見窮奇蹤影,又見天庭催的不緊,便也就懈怠了。那窮奇在此住了二百年,每日俱要北海王好生招待。北海王畏懼窮奇殺生狂魔,又懼怕老君追查,也隻得命了五百蝦兵蟹將,每日好酒好菜款待窮奇。那窮奇見敖家富碩,便不時索要財物、珍寶、宮娥等,北海王叫苦不迭,好端端的家境也怕被其坐吃山空。隻是苦無良策,也隻得聽之任之。
自天庭革職黑煞將軍、斥責紫微大帝之後,翊聖將軍、真武將軍等便率兵而回北天,並秘調三軍,以防不測。窮奇手下亦有小妖探知數十萬天兵駐守不遠,慌忙回稟,窮奇大驚,擔憂行蹤泄漏,便不再似從前哪班招搖,隻是守在洞中,命人嚴加戒備。卻不想這一日竟然有數十人到此探望,窮奇在洞中看得仔細,那為首的仙氣繚繞,必是天將,身後數十兵眾,雖是精怪模樣,卻是衣甲鮮明、妝容肅整,便斷定必是天兵到了,即便不是天庭精銳,也是北極中天紫微大帝駕下兵將,因此趁著奉義觀望之際,一錘飛出,將奉義擊飛。那八棱紫金錘,數萬斤之重,上有太皞伏羲氏所繪的乾、巽、坎、艮、坤、震、離、兌八卦圖形,法力廣大。若不是奉義乃是獲得神籍、飲下金丹,恐早已魂飛魄散。即便如此,亦是不省人事。
窮奇大喝言道:“速速道來,爾等是受了何人所使,前來拿我!”那些山兵早被嚇得腳酸腿軟,駕不起風來逃遁,那窮奇凶惡,山兵看又不敢看,躲又不敢躲,隻得伏在地上。有膽大的山兵叫道:“大王饒命,我等非是前來擒拿大王,隻是故地重遊……”那窮奇聽罷哈哈大笑,言道:“爾等謊言,欺我是三兩歲的孩童不成?!”命手下妖精將眾山兵剿殺,一個不留。那些精怪得令,提著刀槍便來刺,山兵早嚇得癱軟,哪裏能夠動彈?隻得哀嚎。萬般絕望之際,隻聽得天上嗖嗖飛來十數支羽箭,隻射在那群精怪身上。那群精怪大驚失色,連忙跑回,窮奇定睛一看,原來是天上飛來百十個兵將。正是:氣數不絕命不死,大難臨頭有人幫。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昨日錦帽裘袍暖,難保明朝豕突奔。
莫欺弱小白衣子,誰知雨雨哪片雲。
上回說到奉義帶著十數個山兵四處遊蕩,一日來至在一洪流大川之邊,手下將校黃貂借口河之深淺指桑罵槐,奉義好不惱怒。黑狼解圍,用投石問路之法,將石頭拋入河中,卻隻聽得悶雷聲響,湧起大浪。奉義見了,呼道:“準備迎敵!”那數十個山兵各拉刀槍,隻見那河麵上巨浪翻湧之後,由浪中衝出一物,似龍而無角、似蛇而有足,細頸白嬰、魚身蛇尾。湧出喝道:“何處來的歹人!敢攪擾爺爺清夢!”那奉義看出此物不過一條潛蛟,喝道:“潛蛟!我等乃是鳳鳴山山兵,來此河中飲水,你我理當井河不犯。”那潛蛟道:“不管你是哪家的大王,此處喧鬧,便是失禮!若是向爺爺磕上三個響頭,爺爺一高興,便放爾等歸去。”奉義大怒道:“放肆!不過一個未脫形的妖精,竟然大言不慚,來來來!與爺爺打上三百合!”那潛蛟也不示弱,縱身前來,卻見那蛟倒有一丈之長,張開血盆大口,直撲奉義。那十數個鳳鳴山的兵將,到了如今,卻紛紛倒退,隻留下奉義與那潛蛟交戰。
那潛蛟晃動身形,卻因體大,甚不靈活,根本咬不到奉義。奉義見眾人畏縮,更是憤懣,一心要在眾人麵前逞強,雖不知這潛蛟底細,也隻得奮力向前。那潛蛟見拿不住奉義,扭頭欲回河中,奉義見了時機,連忙近身,欲擒住那蛟,卻不想那蛟尾猛地甩來,將奉義擊倒在地。那蛟大喜,連忙返身來咬,卻見鳳鳴山兵中有數人奔出,欲搶出奉義。潛蛟不由一驚,抬眼觀瞧之際,卻被奉義重拳打在眉交之上,原來蛟類雖是龍屬,但畢竟不是龍,雙眼亦不突出,隻在眉上有突起的肉塊交叉,此處乃是蛟的要害所在。經得奉義一拳,嗷嗷大叫,痛的那蛟連忙奔回水中。
奉義大喜,罵道:“奴才,再來與爺爺鬥上打上三百回合啊!”那蛟雖是失利,卻不輸陣,罵道:“奴才,你仗著人多,爺爺倒也不懼,有本事前來這河中,爺爺定要讓你好看。”奉義雖然是得道的精怪,但畢竟不善水戰,又見那蛟尾淩厲,因此不敢近前。那蛟大笑道:“孬種!若是畏懼,趕緊磕頭!”奉義惱怒,剛要去戰,隻聽得山邊風雷湧動,一股潮風撲麵而來,風中隱隱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奉義等扭頭觀瞧,原來是一個仙人駕雲到此,左右站立兩個仙童,一個捧劍,一個撒花。那童子道:“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太虛真人駕臨,爾等虔誠叩拜!”
奉義乃是上古時瑞獸,知曉此乃是赤鬆子,連忙叩拜。身後那些山兵,自慚形穢,也都紛紛拜倒。赤鬆子喝道:“地隱,凡與此山有緣者,皆為客,為師便是教你如此的待客之道嗎?”那潛蛟連忙稽首,口稱恕罪。赤鬆子言道:“尊駕莫非便是恒元宮靖世將軍不成?”奉義連忙答道:“不才正是在下。”赤鬆子頷笑道:“尊客且到洞內飲茶。”
一行人隨著赤鬆子來到洞府,早有仙童引著奉義入內。黃貂也要跟隨進去,另有仙童道:“眾位尊神,家師洞府窄小,恐慢待了眾神,且隨晚輩到客殿飲茶。”
奉義入洞內再拜,言道:“弟子有幸識得前輩仙人,實是造化。不知仙人修行在此,晚輩多有冒犯,萬望海涵。”赤鬆子道:“將軍客氣了。不知將軍不在恒元宮當值,如何有興致到了敝處?”奉義遂將前後因果言說一遍。赤鬆子道:“世事無常、滄海變幻,將軍還是要放寬心些。”奉義言道:“晚輩一心人世清平,卻怎奈恒元宮內朝臣非要置某於死地而後快,偏不知這得道之人,亦是如此。”赤鬆子道:“老夫亦曾為官,深知這宦海沉浮,看慣那勾心鬥角,正所謂各為其主,將軍不應執著於此。”
奉義言道:“弟子恐是所托非人,因此才有如今際遇。”赤鬆子道:“三界之中,若非至親骨肉,皆不可言托。人人因利而來、因利而往,若非利在,人人形同陌路。然利者,非單指財物,亦可為名、亦可為權、亦可為心內安寧。將軍輕言所托非人,但請問將軍,無有辜負所托之人嗎?”一句話問得奉義無言以對,羞愧道:“弟子失言!”赤鬆子複道:“世間外人相近,皆是因利;天下朋友相交,隻是有求而已。有求知音,有求不孤寂,亦有求心安理得,但總離不開一個利益罷了。”
奉義言道:“弟子痛心如此,還有一節,弟子帳下親兵,曾經如手足兄弟,如今卻令弟子眾叛親離,莫非是弟子有眼無珠、識人不明?”赤鬆子笑道:“將軍當權得令之時,其等追隨將軍,能得利,如何不從?如今將軍失勢喪權,其等追隨將軍,將有波及之危,如何相扶?此非是其等之過,天下人心俱是如此,更何況其等還未得道?將軍不該因此耿耿於懷。如今之際,當綢繆東山再起,方是正事。”
奉義言道:“弟子如今落魄,還望上神指點迷津。”赤鬆子言道:“將軍不過略有小患,何言落魄?將軍鴻運未至,如今隻是苦心誌、勞筋骨,無須困心衡慮。老夫有三策,將軍試聽之:一為樹威,正所謂威權不立、上下異心,則功績不能成;二為建功,無功不立身、無德難恒久,則為憂患之根;三為權變,盛時宜廣結善緣、隨遇而安,衰時宜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方是處世之道。”
奉義再拜言道:“弟子如今流離失所,名不正而言不順,如何能夠建功?”赤鬆子言道:“功之所以為功,既對下眾有德,又對上主有利,二者缺一則不為功。隻對上主有利,則為勞,僅對下眾有德,則為衍。勞雖無賞,衍則隱患。將軍倘若無功可建,亦當建勞。”奉義叩頭道:“請前輩指點迷津!”
赤鬆子笑道:“時來泥蚓成龍,運去黃金失色,將軍靜待便好。”將奉義長跪不起,言道:“也罷,你我相識一場,也算有緣,老夫便泄露天機一回。將軍的功勞遠在天邊,時運卻是近在眼前。將軍若能參透此種玄機,亦不枉老夫破律了。”奉義還在靜聽,卻久久不見他言,抬頭觀看,這哪裏是什麽洞府,不過是山花爛漫之處。奉義連忙呼喊眾人,哪成想那群山兵早昏睡在地,聽見呼喊,方才轉醒,連忙言道:“大人,方才我等隻喝了一盞茶,隻覺異香襲人,卻不想便昏睡了,可知這茶亦能醉人。”
奉義猶在思索赤鬆子所言,問道:“這普天之下哪處是天邊?”那駕下山兵言道:“大人不知,當初小的們曾困在銅山之內,聽聞人言,這銅山往北百裏,便是天邊所在,因為畏懼深淵之厲,世間神鬼恐都未敢去過。爺爺要看奇景,恐三界之內無有超過那裏的。”奉義言道:“神鬼不敢前去,爺爺我偏不信這樣事,你等不要危言聳聽,倘若是不怕死,與我遊覽一番如何?”那些山兵道:“大人不知,天邊所在,暗無天日,天斷地絕,縱是大羅上仙也難施展法術,必然掉落其中,小的們根基淺薄,必然難以活命,還望大人勿要前去!”奉義見山兵膽懼,更是揚威時候,喝道:“小的們,爺爺的身家要賽過爾等數百倍,尚且不如此惜命,你等白身,有何戀哉?爾等若是畏懼,遠遠跟在我的身後便是。”眾山兵無奈,隨著奉義往北而來。
過了三日,來至在穿雲峰下,但見那高山直入雲霄,上不見頂,因此世人傳聞此乃是天柱。一山兵言道:“爺爺,過了此峰便是銅山,再往北便是拒陽峰。小的們福薄壽淺,實不敢過了那拒陽峰,萬請爺爺移步他處,也算是憐憫小的們了。”奉義笑道:“爾等本是得道的精怪,怎能如此膽小!既然眾人畏懼,不去也就算了。不過既然到了此處,也算是爾等故地,何不到銅山之上重遊一番!”那些山兵言道:“爺爺,此處恐怕有山兵守衛,見了我等必然擒拿,小的們再不願受那幽冥之苦。”奉義言道:“爾等早已受了招安,現俱是鳳鳴山山兵,又何懼他等天兵?況且那些天兵不過是些酒囊飯袋,動起手來,也隻得屁滾尿流,有何懼哉?!”眾山兵聽得在理,跟著奉義駕起狂風,直奔銅山而來。
遠遠望見那銅山之上鎮妖洞洞口大開,周圍營帳、演操場早已是破敗不堪,滿山上下俱不見有天庭一兵一卒。奉義笑道:“爾等來看,這裏哪有什麽天兵天將,切勿要自嚇、嚇人。”言罷便往那鎮妖洞而去,那數十個山兵言道:“爺爺,勿要進入,這洞中妖氣甚重,實是駭人!”奉義大笑不止,道:“爾等久禁於此,自然會有妖氣。這是爾等故地,又有何怕?!”不聽眾兵勸告,徑往洞口而來。那些山兵見奉義前往,也隻得跟來。
還未到洞口,奉義便覺洞內確實詭異,身後不由發冷。那洞口黑漆漆,並無半點光亮,洞門大開,好似凶獸之口。洞中雖無聲響,卻不覺有一股陰風襲來,令人膽寒。奉義停住腳步,有心退去,但此時若退,必然受天兵暗嘲,況且這洞中精怪早已被成道收伏,即便有漏網之魚,也萬萬不敢返回此處。打定主意,大步向前,來在洞口,向裏張望。卻不想就在此時,洞內風雷聲響,黑沙撲來,還未等奉義躲閃,隻見一物從洞內飛出,直打在奉義胸口,奉義大驚不已,被打出數十丈遠。那些山兵大驚,連忙搶到奉義身邊,回頭看時,卻見那物早飛回洞口,究竟是何物,眾人並未看清。
眾山兵驚懼,連連呼喚奉義,奉義微睜二目,言道:“速速……回山,稟明……帝君……報仇!”言罷昏厥。眾山兵連忙架起奉義,剛要返回,卻見從洞中衝出數十個精怪,將重兵圍困,為首的一妖似虎非虎、似牛非牛,背生二翅,渾身鋼刺,手使一柄八棱紫金錘。山兵中有些有見識的,見了頓時魂飛天外,顫聲喊道:“窮奇!”待山兵仔細看來,那不是窮奇又是誰?
原來北海龍王敖吉當年花了重金請下上古四凶之一的窮奇,隻要誅殺百蕊郡主,卻不想在百蕊郡主下界之時,偷襲青牛大仙,將青牛殺死,那百蕊郡主被震昏迷,跌落雲頭不知去向。北海王一見如此變故,又驚又怕,萬一老君降罪下來,自己必定株連。因此將戍守在銅山的眾天兵請至北海龍宮,再建宮邸供養起來,派人秘密將窮奇引至銅山鎮妖洞藏匿起來。那銅山自來不歸三界所管,神仙鬼怪俱不敢由此路過,因此也就無人知曉。窮奇擊死青牛,也是畏懼,便帶著人躲在此處。
那老君見青牛身死,早下法旨,三界之內搜尋窮奇,卻並不想到那窮奇敢匿在銅山。天下仙官仔細搜查了數年,不見窮奇蹤影,又見天庭催的不緊,便也就懈怠了。那窮奇在此住了二百年,每日俱要北海王好生招待。北海王畏懼窮奇殺生狂魔,又懼怕老君追查,也隻得命了五百蝦兵蟹將,每日好酒好菜款待窮奇。那窮奇見敖家富碩,便不時索要財物、珍寶、宮娥等,北海王叫苦不迭,好端端的家境也怕被其坐吃山空。隻是苦無良策,也隻得聽之任之。
自天庭革職黑煞將軍、斥責紫微大帝之後,翊聖將軍、真武將軍等便率兵而回北天,並秘調三軍,以防不測。窮奇手下亦有小妖探知數十萬天兵駐守不遠,慌忙回稟,窮奇大驚,擔憂行蹤泄漏,便不再似從前哪班招搖,隻是守在洞中,命人嚴加戒備。卻不想這一日竟然有數十人到此探望,窮奇在洞中看得仔細,那為首的仙氣繚繞,必是天將,身後數十兵眾,雖是精怪模樣,卻是衣甲鮮明、妝容肅整,便斷定必是天兵到了,即便不是天庭精銳,也是北極中天紫微大帝駕下兵將,因此趁著奉義觀望之際,一錘飛出,將奉義擊飛。那八棱紫金錘,數萬斤之重,上有太皞伏羲氏所繪的乾、巽、坎、艮、坤、震、離、兌八卦圖形,法力廣大。若不是奉義乃是獲得神籍、飲下金丹,恐早已魂飛魄散。即便如此,亦是不省人事。
窮奇大喝言道:“速速道來,爾等是受了何人所使,前來拿我!”那些山兵早被嚇得腳酸腿軟,駕不起風來逃遁,那窮奇凶惡,山兵看又不敢看,躲又不敢躲,隻得伏在地上。有膽大的山兵叫道:“大王饒命,我等非是前來擒拿大王,隻是故地重遊……”那窮奇聽罷哈哈大笑,言道:“爾等謊言,欺我是三兩歲的孩童不成?!”命手下妖精將眾山兵剿殺,一個不留。那些精怪得令,提著刀槍便來刺,山兵早嚇得癱軟,哪裏能夠動彈?隻得哀嚎。萬般絕望之際,隻聽得天上嗖嗖飛來十數支羽箭,隻射在那群精怪身上。那群精怪大驚失色,連忙跑回,窮奇定睛一看,原來是天上飛來百十個兵將。正是:氣數不絕命不死,大難臨頭有人幫。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