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汙言逼死黃李氏馬四欺瞞張侍郎
為官登鸞台,耗盡家私萬貫財,
若為清廉事,何人償我黃與白?
上有虎狼顧,孝敬不周添妄災。
平常糾紛事,禮至自然判斷開。
上回說到成道設計將窮奇斬殺,聽聞眾人言說世態炎涼,乃奏請天庭誥封包拯為陰君閻王,不想聖旨下來,竟然授成道統轄陰陽兩界之權。那陰間本是有西教眾官轄製,成道一道文書,竟然亦令佛祖網開一麵,順了天庭的水,推了成道的舟。成道乃命佛魔將軍尚雲龍及仰雲峰數仙,率五千山兵陪同包拯元神到陰間赴任,又命五方侯點派山兵到各地城隍戍守,黑白無常等陰官亦有被調往城隍廟聽職。成道見如今三界平穩,又見自身羽翼壯大,頗有些得意。但此時人主漸漸衰微,各國豪強環立,時間又多有兵戈之苦。成道聽聞日遊、夜遊二神上奏人間是非,見天庭一時不足以為難,便時常帶著沙悟淨、奉義等人下界巡遊。
一日正駕雲而來,眼見一道怨氣衝天而起,定睛觀瞧,原來是一個婦人正在林中哭泣,哭罷,便將一個長繩搭於樹上,欲尋短見。成道用手點指樹枝,隻見那婦人剛吊上去,樹枝便應聲而斷,婦人又是一番哭泣,複又搭上另一樹枝,卻又見剛剛搭上,樹枝便又折斷。婦人無奈,望見眼前大河,欲溺水而死。成道見狀,化作一個道人,上前問道:“施主,貧道有禮。”那婦人擦幹眼淚,回個萬福道:“小女子還禮。”成道問道:“方才見施主欲尋短見,不知何故,俗話講‘好死不如賴活著’,施主何苦如此想不開?”那婦人道:“道長不知,小女子遇到一樁天大的冤屈無處申辯,隻有以死明誌。”成道言道:“貧道聽聞這世間陽有官府、陰有城隍,緣何無處伸冤呢?”那女子道:“小女子生就女兒之身,怎能拋頭露麵去到公堂之上?況且這個冤屈無有被告,小女子不知向城隍告訴於誰。”成道笑道:“這世間怎會有無首之冤?可否言講出來,貧道多年修行,也識得幾個管事的,或許能夠解救。”那女子起初不願言說,見成道並無惡意,乃娓娓道來。
那婦人言道:“小女子父家姓李,乃是大柳莊人士,十年前嫁往鄰村五柳莊黃家,成親後我與夫君恩愛有加,不想三年前夫君出外販絲,竟然跌落懸崖而死。小女子保守貞潔,願從一而終,因此未再外嫁,視公婆猶如父母,替夫行孝。天寒地冷之時,小女子便仿效黃香溫席事,將公婆被衾溫熱方才讓公婆入睡。公婆隻有獨子,見我孝順,欲招贅夫婿入宅。但小女子不從,致使多個媒婆提親未果。本來這也無事,不久之後卻總見鄰人多指指點點,但見我來便避開不談。有相親姐妹暗中告訴,原來不知哪個天殺的廢材,誣我與公爹黃偉有染。此事乃是天大的冤屈,卻又無處申辯,因此小女子方想一死了之。”
成道聞聽,言道:“婦人從一而終乃是德行,替夫行孝乃是善舉,不應受此屈辱。方才貧道見你掛繩之枝紛紛折斷,可見上天知你冤屈,不令你死。你不如暫回,焚香禱告於同元大帝,倘若你果真冤屈,同元大帝定然還你清白。”那婦人將信將疑,言道:“小女子家貧,供不得三牲五禮,那神仙焉能幫我?”成道言道:“施主,同元大帝與他神不同,隻要誠心信奉,定會有所見報。”那女子行個萬福,憂愁而去。
成道命山神跟隨這婦人,召來這婦人家的灶王爺到恒元宮。那灶王回奏這婦人所述屬實,確是賢婦一個,待公婆猶如親生父母,確無失德之事。成道又命日遊神、夜遊神多方調查,這流言蜚語究竟出自何處。經查,原來是同村一個破落戶喚作焦強,人稱焦二,以殺羊宰牛為業,因嗜酒賭博,許大年歲也不曾娶得一房媳婦。因聘媒婆前去說定那黃李氏不遂,方才起了歹心,要讓黃李氏名聲受損。
成道大怒,令城隍拘來焦二,嚴懲不貸。那城隍派去謝、範二將軍,卻是遲遲不回。待人再去傳喚,方知那謝、範二人已被緝拿。城隍聞之大驚,連忙帶人前來,隻見那焦二的門前站定一個黑臉大漢,手持大刀,那謝、範二人被綁跪於地上。城隍大驚,厲聲問道:“大漢,緣何綁縛仙官!”那大漢道:“你這哪裏什麽仙官?可有天庭印綬?”城隍不知大漢此問,細思能知此中曲委者,應是天上神仙,乃言道:“仙尊,我等乃是奉了同元持正李大帝之命,前來緝拿焦二前往城隍廟問訓,還請仙尊不要阻攔。”那黑臉大漢道:“今日不行,來日再說!”那城隍問道:“今日緣何不行?”那大漢道:“此宅中老爺降臨,正在行事,閑雜人等不得靠近。”那城隍也是大怒,道:“不知是何方神聖在此,但本官已奉了旨,若是有人阻擋,與犯同罪論處。”後麵那些鬼兵紛紛拉開刀槍,黑臉大漢絲毫不懼,豎起大刀哈哈大笑,道:“莫說是你們一群小兒,便是一起上又何妨?”說罷掄刀便砍。那群鬼兵把大漢圍在當中,但不知這大漢神勇,左突右衝,竟然殺得那群鬼兵丟盔棄甲、肢殘臂斷。那城隍不得已號令收兵,乃帶著眾兵退出山村。
那城隍越想越氣,連忙燃了信符奏報成道,細說此行細節。成道聞之大怒,心想若是精怪作祟,倒不必大動幹戈,若是這天庭仙官,定要拿問,由此便可看出天庭態度。命令滿喪門、成白虎親隨,並令羽林衛擺下帝王車駕,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奔凡間而來。
那焦二宅前大漢還未走,眼見天上忽然來了一群人馬,看那金輿、華蓋,隻道是帝王臨凡,又見那城隍去而又回,已然明白來的便是李成道,卻是不跪。那成白虎大怒,道:“地上草仙,見了同元持正大帝緣何不拜!”那大漢怒目圓睜,這時隻見焦二宅中生騰出一片紅光,繼而見一個黑臉長髯將軍威襟正坐,後麵倒有數個小廝站定,但見:
紅光灑室霞透頂,金花漫漫舞生平,
刀槍緊握神色重,鐵甲黑袍殺氣騰。
那成道認得,來人非是旁人,乃曾是天庭護法大神之一黑煞將軍,如今被玉帝赦封為蕩寇將軍。那黑煞將軍曾被打下大獄,之後又被赦去死罪,降職留用,隻在人間行事。不想黑煞將軍依舊張揚,在人間亦不知收斂,屢有監察言官彈劾於他。那黑煞將軍見了成道,起身施禮,言道:“不知帝君降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那黑臉漢子見黑煞將軍施禮,也連忙跪倒。成道命平身,那城隍也識得黑煞將軍,連忙施禮。成道言道:“將軍在此何為?”那黑煞將軍道:“有弟子在此設壇叩拜,末將方才下界傳乩。”李成道言道:“城隍,方才遭遇之事,細細講來。”那城隍言道:“啟奏帝君,方才我等奉旨前來緝拿焦二,卻遭至這黑臉大漢阻攔,不問明緣由,舉刀便砍,臣手下多個鬼兵慘被打傷。”成道問道:“抗旨者還有誰?”那城隍言道:“僅這黑臉漢子,並無旁人。”成道言道:“來啊,給我綁了!”身後滿喪門、成白虎挺身而出,便要來綁,隻聽得黑煞將軍言道:“帝君且慢!末將還有話說!”成道示意,那黑煞將軍言道:“帝君,向來訴者,由原告申訴,必允被告申辯,如今,城隍言說末將屬下抗旨,請帝君允許他申辯一二。”成道言道:“將軍所講不差,那將,你有何話說。”那黑臉大漢道:“末將今日隨將軍下界臨壇,不想城隍帶著鬼兵前來擒拿我教弟子。一來將軍正在傳乩,二者城隍並非天庭之官,三者不能言說那弟子罪孽,因此末將方予阻止。不想那城隍不知好歹,仗著人多勢眾,與末將拚鬥,因此才有這個局麵。”那城隍剛要辯解,成道擺手,言道:“你倒是句句有理,孤來問你,其一,黑煞將軍臨壇之事,你可否告知城隍?其二,那城隍乃是孤之所封,孤乃天庭赦封的神帝,節製凡間一切地仙,孤命城隍懲處奸佞,有何不可?其三,城隍是否告知你,其是奉了孤的旨意?難道緝拿罪首還要請示你不成?你如此膽大妄為,究竟是何人所使?!”那大漢言道:“並非旁人所使,俱是某一人所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成道笑道:“黑煞將軍,你可聽真?”那黑煞將軍自知不是對手,但又不能令屬下受難,言道:“帝君,這廝一時護主心切,還望帝君寬恕。如今雖然是闖下大禍,畢竟未出人命,末將願多錢銀錢賠償傷殘,還請帝君饒過於他,末將定當嚴加管束。”成道聽聞,也不願再生事端,言道:“孤執掌三界公正,絕不偏私。如今這些兵卒受屈,隻要原告願意和解,孤便不再多言。”轉臉問城隍道:“卿與弟兄們速議回奏。”那城隍領命,與鬼兵們商議後言道:“帝君,眾鬼兵傷殘嚴重,隻想要元凶歸案,但既然黑煞將軍如此說,弟兄們隻要元凶賠償三千萬貫錢便罷了。”那黑臉大漢聽罷大怒,言道:“無恥賊子,竟然獅口大張!某便是一死也不償你半分。”黑煞將軍喝退,言道:“帝君,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末將即可便去籌措銀兩。”成道言道:“將軍慢行,既然雙方願平息此事,孤也不願再生事端,不過畢竟那將軍無理在先,還請將軍陪個不是,讓我這一眾弟兄消了怒氣方好。”那黑煞將軍向來桀驁,怎會向人低頭,漲紅著臉一言不發。那大漢怒目而視,也不屈服。成道見此,言道:“將軍若嫌此地荒陋,不應這負荊請罪之景,孤便可請將軍到鳳鳴山,那裏如今山清水秀,正適合將軍賠禮。”黑煞將軍聽聞,怒道:“還不賠禮,更待何時!”那大漢依舊怒視,煩躁來到城隍和眾鬼兵之前,一抱拳言道:“眾位,方才失禮,多有得罪。”說罷不待城隍禮讓,便回身而走。成道見此言道:“既然將軍賠禮了,孤便不再插手此事,不過還請黑煞將軍速速籌措賠款,勿讓英名受損。”那黑煞將軍一抱拳,帶著隨從返天而去。成道言道:“城隍,將受傷兵卒遣往鳳鳴山醫治,再將焦二依律嚴懲。”說罷帶著眾人返回恒元宮。
那焦二正在房中扶乩,忽然見乩針停止,正在納悶,卻見外麵天空映出萬道霞光,心下歡喜,還以為是上仙顯靈,急急忙打開院門,隻聽得天音繚繞卻是不見神仙。正在納悶,隻見數個鬼兵上來便套住鎖鏈,徑拉往城隍廟而去。來到廟中,城隍升堂,早已把焦二嚇得半死。城隍問道:“堂下歹人,姓甚名誰?”那焦二早已癱倒在地,顫巍巍答道:“草民焦強,因排行第二,人稱焦二。”城隍喝道:“焦二,你犯下諸多罪孽,是你自言,還是本府中的刑具幫你言說?”那焦二言道:“小人全招!小人全招!”遂把收受賊父李誌剛好處、強拆民房致人傷殘、挖掘鄉人墳墓盜財、販賣鄰裏兒童等諸多罪孽合盤托出。那城隍聽得心驚,方知造謠亂人名節之事實在不值一提。令其呈供畫押,收監侯審,連忙派下範、謝二將軍再帶人手擒得李誌剛等一眾刁民,當堂對證。
不久,那焦強見了李誌剛也被捉來,心下慰藉,罵道:“狗賊,是你害得我!”那李誌剛大罵:“王八,少來亂咬!”二人平日沆瀣一氣,不想到了公堂,不待城隍審判,二人便全將對方罪行揭發出來。原來,李誌剛人稱李大,早年隨著郭軍強郭員外販賣私鹽,攢下了一筆橫財,那李大雖比郭員外僅小五歲,亦拜了郭員外為義父。郭員外雖非善類,但對李大頗厚。李大後來因暗中勾結山賊,意欲血洗郭府銀錢,不想事發,被郭員外打斷一腿,轟出門去。那李大仗著攢下的黑心錢,拉起一夥破落戶,整天介混吃混喝,欺男霸女、為惡鄉裏,更使得銀錢與縣裏捕快馬四搭上關係。那馬四倒也不是什麽善類,自此與李大等人蛇鼠一窩。那焦二見李大勢大,也前去投奔,無奈沒有投名之禮,隻好效仿李大之事,拜那李大為義父。那李大原比那焦二還小上一歲,見焦二情真意切,也就認下了。不想那焦二身體有殘,不能長於房事,令焦二之妻好不苦惱。那焦二之妻本是臨鄉齊家之女,小名娜靜,嫁與趙家,卻不自愛,被趙家掃地出門,所幸被焦二拾得,因此過上半路夫妻。眼見娜靜已到了如狼似虎的年紀,卻趕上焦二不能給與歡樂,因此便與那李大勾搭成奸,此事做得縝密,眾賊都知,隻是瞞著焦二。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那李大時常與娜靜偷歡,也覺有愧,便時常賞些散碎銀子給焦二,二人出行便邀同車,以示親近。但這世上難有不透風的籬笆牆,不久,那齊氏竟然懷孕,令焦二好不懊惱,棍棒相加。不想那齊氏牙尖嘴利,言道:“我與你尚未婚配,還是自由之身,願與誰好與你無幹。如今光景,你若願繼續這般富貴,隻托得兒父之名,否則你便要滾出,依舊做你那殺牛宰羊的營生。”焦二怎舍得這裏逍遙,因此便忍氣吞聲。那齊氏見焦二這等窩囊,便與那李大更加肆無忌憚,最後竟然三人同寢。那焦二暗地裏謀劃要殺了李大,卻又無有門路,隻好等待時機。
那捕快馬四有個遠房親戚在京任工部員外郎,下人都巴結稱為“支侍郎”,年老致仕,出銀二十萬兩,委托馬四在老家覓得陵寢一塊,以作百年之用。那馬四見此錢亦是橫財,因此貪下十萬兩,找到李大,令其找一處上風上水之地。那李大令焦二去辦,焦二找了陰陽師,擇了一處上好之地,去無奈此處有民房百處、舊墳數座,焦二與那些居民商議,以每戶補償十五兩銀子,令其半月內遷出。那些鄉民哪裏肯遷,焦二將價抬高到二十兩仍是無人肯走。焦二隻得招來三十多個破落戶,每人三兩銀子,將這些鄉民打出。一些鄉民懦弱,隻得領了二十兩在他村租下房子。個中亦有勇者,持械與焦二等打鬥,不想那些破落戶平日裏飛揚跋扈,到了此時也全變成了縮頭烏龜,其中亦有被打傷者,真乃是“橫的怕不要命的”。焦二無計,隻得報官,衙門早被馬四金錢打通,因此三班衙役前來,竟然以聚眾鬥毆的罪名將鄉民索去。焦二回複李大道:“那些刁民無視朝廷高官,每戶偏要一百兩現銀,方肯遷出。”李大言道:“此事好辦,隻要有價便好。”於是找到馬四,告知每戶要求二百兩現銀,另每戶遷墳還需五十兩。馬四久在衙門,知道這李大必然虛報,因此隻付銀錢一萬兩,那李大不敢得罪,隻得稱一試。回來告訴焦二,每戶陽宅隻得給銀二十兩、田畝十五兩、陰宅五兩,限期十日,若逾期未遷,便要放火燒房。
那焦二見錢少,隻得耍些陰謀手段,趁著鄉民夜半入睡,多聚些草寇山賊,將鄉民從家中拽出,用驢車拉往野地,命那些破落戶掄開大錘便將房屋砸倒,待鄉民們返回,見房屋已塌,別無選擇,隻好領了二十兩遷往別處。亦有不服者,再與那焦二爭鬥,不過畢竟人少,亦有被打死者。那些苦主告到縣衙,那縣丞、知縣等早被馬四收買,隻派了四五個衙役前來調停。那些衙役到此,收了焦二的好處,隻得活個稀泥,要求焦二除補償陽宅外,每戶再補償二兩遷墳之費。那些鄉民哪裏肯依,如此區區,遷墳之資都且不夠,因此無人聽命,心想著鬼神乃敬畏之物,律法有雲:挖墳掘墓者一律入刑,想那焦二必不敢輕舉妄動。誰成想焦二不動聲色,帶著潑皮無賴趁著夜色挖開了兩村民祖墳,挫骨揚灰。想那凡間,人死為大、入土為安,如此動作,誰人能忍?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焦二手段眾人也都領教,因此不敢衝突。不過那村民也是狡猾,一夜之間便多出百十個墳頭,其中多是衣冠塚。焦二見此也不追究,按個給錢,不足便尋那李大去要。
不久,這選址外遷之事已成,那焦二連帶苛刻敲詐,共計賺取了一千餘兩白銀。焦二拿出五百兩賄賂馬四,將這修造墳墓之事攬入懷中。但凡花去一兩,便稱是五兩,所用材料均是邊角碎料,那墳塋看似華麗,實則粗製濫造,到最後那焦二賺的倒比造墳費用還多。那馬四哪裏管的這些,隻要手裏還有這十萬兩,夠一時逍遙便好。
等那墳塋初具雛形,支員外郎便得到馬四喜報,便遣手下師爺前來查看。那師爺在這工部也有些年頭,對工程建造也頗為熟絡,草草一看,便知道這其中必是馬四作祟。但一時並無證據,隻得遍到民間查訪。那一日,正查到這五柳莊黃偉家,那黃家隻有一子,早年販絲跌落懸崖而死,黃父隻得托著老軀出外做活補貼家用。前些日那鄰鄉修造墳墓,便是黃老漢召集了一些民夫建造的。那師爺扮作行腳商人,細說道這京官墳墓之事,那黃老漢便一五一十將官商勾結強拆民房、偷工減料建造墳塋的事一一道來。那師爺心下大驚,料想那馬四必然要貪汙四五萬兩以上,心下妒恨,找到馬四,稱隻要馬四拿出三萬兩白銀,便全將此事遮掩過去。那馬四怎舍得這白花花的銀子溜走,嚴詞拒絕。那師爺大怒,找到黃老漢,給了五十兩紋銀,令其前往支員外郎府揭發。那支員外郎氣得胡須直顫,大罵馬四忘恩負義。正是:人皮最是厚重物,掩住刁鑽豺狼心。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為官登鸞台,耗盡家私萬貫財,
若為清廉事,何人償我黃與白?
上有虎狼顧,孝敬不周添妄災。
平常糾紛事,禮至自然判斷開。
上回說到成道設計將窮奇斬殺,聽聞眾人言說世態炎涼,乃奏請天庭誥封包拯為陰君閻王,不想聖旨下來,竟然授成道統轄陰陽兩界之權。那陰間本是有西教眾官轄製,成道一道文書,竟然亦令佛祖網開一麵,順了天庭的水,推了成道的舟。成道乃命佛魔將軍尚雲龍及仰雲峰數仙,率五千山兵陪同包拯元神到陰間赴任,又命五方侯點派山兵到各地城隍戍守,黑白無常等陰官亦有被調往城隍廟聽職。成道見如今三界平穩,又見自身羽翼壯大,頗有些得意。但此時人主漸漸衰微,各國豪強環立,時間又多有兵戈之苦。成道聽聞日遊、夜遊二神上奏人間是非,見天庭一時不足以為難,便時常帶著沙悟淨、奉義等人下界巡遊。
一日正駕雲而來,眼見一道怨氣衝天而起,定睛觀瞧,原來是一個婦人正在林中哭泣,哭罷,便將一個長繩搭於樹上,欲尋短見。成道用手點指樹枝,隻見那婦人剛吊上去,樹枝便應聲而斷,婦人又是一番哭泣,複又搭上另一樹枝,卻又見剛剛搭上,樹枝便又折斷。婦人無奈,望見眼前大河,欲溺水而死。成道見狀,化作一個道人,上前問道:“施主,貧道有禮。”那婦人擦幹眼淚,回個萬福道:“小女子還禮。”成道問道:“方才見施主欲尋短見,不知何故,俗話講‘好死不如賴活著’,施主何苦如此想不開?”那婦人道:“道長不知,小女子遇到一樁天大的冤屈無處申辯,隻有以死明誌。”成道言道:“貧道聽聞這世間陽有官府、陰有城隍,緣何無處伸冤呢?”那女子道:“小女子生就女兒之身,怎能拋頭露麵去到公堂之上?況且這個冤屈無有被告,小女子不知向城隍告訴於誰。”成道笑道:“這世間怎會有無首之冤?可否言講出來,貧道多年修行,也識得幾個管事的,或許能夠解救。”那女子起初不願言說,見成道並無惡意,乃娓娓道來。
那婦人言道:“小女子父家姓李,乃是大柳莊人士,十年前嫁往鄰村五柳莊黃家,成親後我與夫君恩愛有加,不想三年前夫君出外販絲,竟然跌落懸崖而死。小女子保守貞潔,願從一而終,因此未再外嫁,視公婆猶如父母,替夫行孝。天寒地冷之時,小女子便仿效黃香溫席事,將公婆被衾溫熱方才讓公婆入睡。公婆隻有獨子,見我孝順,欲招贅夫婿入宅。但小女子不從,致使多個媒婆提親未果。本來這也無事,不久之後卻總見鄰人多指指點點,但見我來便避開不談。有相親姐妹暗中告訴,原來不知哪個天殺的廢材,誣我與公爹黃偉有染。此事乃是天大的冤屈,卻又無處申辯,因此小女子方想一死了之。”
成道聞聽,言道:“婦人從一而終乃是德行,替夫行孝乃是善舉,不應受此屈辱。方才貧道見你掛繩之枝紛紛折斷,可見上天知你冤屈,不令你死。你不如暫回,焚香禱告於同元大帝,倘若你果真冤屈,同元大帝定然還你清白。”那婦人將信將疑,言道:“小女子家貧,供不得三牲五禮,那神仙焉能幫我?”成道言道:“施主,同元大帝與他神不同,隻要誠心信奉,定會有所見報。”那女子行個萬福,憂愁而去。
成道命山神跟隨這婦人,召來這婦人家的灶王爺到恒元宮。那灶王回奏這婦人所述屬實,確是賢婦一個,待公婆猶如親生父母,確無失德之事。成道又命日遊神、夜遊神多方調查,這流言蜚語究竟出自何處。經查,原來是同村一個破落戶喚作焦強,人稱焦二,以殺羊宰牛為業,因嗜酒賭博,許大年歲也不曾娶得一房媳婦。因聘媒婆前去說定那黃李氏不遂,方才起了歹心,要讓黃李氏名聲受損。
成道大怒,令城隍拘來焦二,嚴懲不貸。那城隍派去謝、範二將軍,卻是遲遲不回。待人再去傳喚,方知那謝、範二人已被緝拿。城隍聞之大驚,連忙帶人前來,隻見那焦二的門前站定一個黑臉大漢,手持大刀,那謝、範二人被綁跪於地上。城隍大驚,厲聲問道:“大漢,緣何綁縛仙官!”那大漢道:“你這哪裏什麽仙官?可有天庭印綬?”城隍不知大漢此問,細思能知此中曲委者,應是天上神仙,乃言道:“仙尊,我等乃是奉了同元持正李大帝之命,前來緝拿焦二前往城隍廟問訓,還請仙尊不要阻攔。”那黑臉大漢道:“今日不行,來日再說!”那城隍問道:“今日緣何不行?”那大漢道:“此宅中老爺降臨,正在行事,閑雜人等不得靠近。”那城隍也是大怒,道:“不知是何方神聖在此,但本官已奉了旨,若是有人阻擋,與犯同罪論處。”後麵那些鬼兵紛紛拉開刀槍,黑臉大漢絲毫不懼,豎起大刀哈哈大笑,道:“莫說是你們一群小兒,便是一起上又何妨?”說罷掄刀便砍。那群鬼兵把大漢圍在當中,但不知這大漢神勇,左突右衝,竟然殺得那群鬼兵丟盔棄甲、肢殘臂斷。那城隍不得已號令收兵,乃帶著眾兵退出山村。
那城隍越想越氣,連忙燃了信符奏報成道,細說此行細節。成道聞之大怒,心想若是精怪作祟,倒不必大動幹戈,若是這天庭仙官,定要拿問,由此便可看出天庭態度。命令滿喪門、成白虎親隨,並令羽林衛擺下帝王車駕,一行人浩浩蕩蕩直奔凡間而來。
那焦二宅前大漢還未走,眼見天上忽然來了一群人馬,看那金輿、華蓋,隻道是帝王臨凡,又見那城隍去而又回,已然明白來的便是李成道,卻是不跪。那成白虎大怒,道:“地上草仙,見了同元持正大帝緣何不拜!”那大漢怒目圓睜,這時隻見焦二宅中生騰出一片紅光,繼而見一個黑臉長髯將軍威襟正坐,後麵倒有數個小廝站定,但見:
紅光灑室霞透頂,金花漫漫舞生平,
刀槍緊握神色重,鐵甲黑袍殺氣騰。
那成道認得,來人非是旁人,乃曾是天庭護法大神之一黑煞將軍,如今被玉帝赦封為蕩寇將軍。那黑煞將軍曾被打下大獄,之後又被赦去死罪,降職留用,隻在人間行事。不想黑煞將軍依舊張揚,在人間亦不知收斂,屢有監察言官彈劾於他。那黑煞將軍見了成道,起身施禮,言道:“不知帝君降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那黑臉漢子見黑煞將軍施禮,也連忙跪倒。成道命平身,那城隍也識得黑煞將軍,連忙施禮。成道言道:“將軍在此何為?”那黑煞將軍道:“有弟子在此設壇叩拜,末將方才下界傳乩。”李成道言道:“城隍,方才遭遇之事,細細講來。”那城隍言道:“啟奏帝君,方才我等奉旨前來緝拿焦二,卻遭至這黑臉大漢阻攔,不問明緣由,舉刀便砍,臣手下多個鬼兵慘被打傷。”成道問道:“抗旨者還有誰?”那城隍言道:“僅這黑臉漢子,並無旁人。”成道言道:“來啊,給我綁了!”身後滿喪門、成白虎挺身而出,便要來綁,隻聽得黑煞將軍言道:“帝君且慢!末將還有話說!”成道示意,那黑煞將軍言道:“帝君,向來訴者,由原告申訴,必允被告申辯,如今,城隍言說末將屬下抗旨,請帝君允許他申辯一二。”成道言道:“將軍所講不差,那將,你有何話說。”那黑臉大漢道:“末將今日隨將軍下界臨壇,不想城隍帶著鬼兵前來擒拿我教弟子。一來將軍正在傳乩,二者城隍並非天庭之官,三者不能言說那弟子罪孽,因此末將方予阻止。不想那城隍不知好歹,仗著人多勢眾,與末將拚鬥,因此才有這個局麵。”那城隍剛要辯解,成道擺手,言道:“你倒是句句有理,孤來問你,其一,黑煞將軍臨壇之事,你可否告知城隍?其二,那城隍乃是孤之所封,孤乃天庭赦封的神帝,節製凡間一切地仙,孤命城隍懲處奸佞,有何不可?其三,城隍是否告知你,其是奉了孤的旨意?難道緝拿罪首還要請示你不成?你如此膽大妄為,究竟是何人所使?!”那大漢言道:“並非旁人所使,俱是某一人所為,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成道笑道:“黑煞將軍,你可聽真?”那黑煞將軍自知不是對手,但又不能令屬下受難,言道:“帝君,這廝一時護主心切,還望帝君寬恕。如今雖然是闖下大禍,畢竟未出人命,末將願多錢銀錢賠償傷殘,還請帝君饒過於他,末將定當嚴加管束。”成道聽聞,也不願再生事端,言道:“孤執掌三界公正,絕不偏私。如今這些兵卒受屈,隻要原告願意和解,孤便不再多言。”轉臉問城隍道:“卿與弟兄們速議回奏。”那城隍領命,與鬼兵們商議後言道:“帝君,眾鬼兵傷殘嚴重,隻想要元凶歸案,但既然黑煞將軍如此說,弟兄們隻要元凶賠償三千萬貫錢便罷了。”那黑臉大漢聽罷大怒,言道:“無恥賊子,竟然獅口大張!某便是一死也不償你半分。”黑煞將軍喝退,言道:“帝君,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末將即可便去籌措銀兩。”成道言道:“將軍慢行,既然雙方願平息此事,孤也不願再生事端,不過畢竟那將軍無理在先,還請將軍陪個不是,讓我這一眾弟兄消了怒氣方好。”那黑煞將軍向來桀驁,怎會向人低頭,漲紅著臉一言不發。那大漢怒目而視,也不屈服。成道見此,言道:“將軍若嫌此地荒陋,不應這負荊請罪之景,孤便可請將軍到鳳鳴山,那裏如今山清水秀,正適合將軍賠禮。”黑煞將軍聽聞,怒道:“還不賠禮,更待何時!”那大漢依舊怒視,煩躁來到城隍和眾鬼兵之前,一抱拳言道:“眾位,方才失禮,多有得罪。”說罷不待城隍禮讓,便回身而走。成道見此言道:“既然將軍賠禮了,孤便不再插手此事,不過還請黑煞將軍速速籌措賠款,勿讓英名受損。”那黑煞將軍一抱拳,帶著隨從返天而去。成道言道:“城隍,將受傷兵卒遣往鳳鳴山醫治,再將焦二依律嚴懲。”說罷帶著眾人返回恒元宮。
那焦二正在房中扶乩,忽然見乩針停止,正在納悶,卻見外麵天空映出萬道霞光,心下歡喜,還以為是上仙顯靈,急急忙打開院門,隻聽得天音繚繞卻是不見神仙。正在納悶,隻見數個鬼兵上來便套住鎖鏈,徑拉往城隍廟而去。來到廟中,城隍升堂,早已把焦二嚇得半死。城隍問道:“堂下歹人,姓甚名誰?”那焦二早已癱倒在地,顫巍巍答道:“草民焦強,因排行第二,人稱焦二。”城隍喝道:“焦二,你犯下諸多罪孽,是你自言,還是本府中的刑具幫你言說?”那焦二言道:“小人全招!小人全招!”遂把收受賊父李誌剛好處、強拆民房致人傷殘、挖掘鄉人墳墓盜財、販賣鄰裏兒童等諸多罪孽合盤托出。那城隍聽得心驚,方知造謠亂人名節之事實在不值一提。令其呈供畫押,收監侯審,連忙派下範、謝二將軍再帶人手擒得李誌剛等一眾刁民,當堂對證。
不久,那焦強見了李誌剛也被捉來,心下慰藉,罵道:“狗賊,是你害得我!”那李誌剛大罵:“王八,少來亂咬!”二人平日沆瀣一氣,不想到了公堂,不待城隍審判,二人便全將對方罪行揭發出來。原來,李誌剛人稱李大,早年隨著郭軍強郭員外販賣私鹽,攢下了一筆橫財,那李大雖比郭員外僅小五歲,亦拜了郭員外為義父。郭員外雖非善類,但對李大頗厚。李大後來因暗中勾結山賊,意欲血洗郭府銀錢,不想事發,被郭員外打斷一腿,轟出門去。那李大仗著攢下的黑心錢,拉起一夥破落戶,整天介混吃混喝,欺男霸女、為惡鄉裏,更使得銀錢與縣裏捕快馬四搭上關係。那馬四倒也不是什麽善類,自此與李大等人蛇鼠一窩。那焦二見李大勢大,也前去投奔,無奈沒有投名之禮,隻好效仿李大之事,拜那李大為義父。那李大原比那焦二還小上一歲,見焦二情真意切,也就認下了。不想那焦二身體有殘,不能長於房事,令焦二之妻好不苦惱。那焦二之妻本是臨鄉齊家之女,小名娜靜,嫁與趙家,卻不自愛,被趙家掃地出門,所幸被焦二拾得,因此過上半路夫妻。眼見娜靜已到了如狼似虎的年紀,卻趕上焦二不能給與歡樂,因此便與那李大勾搭成奸,此事做得縝密,眾賊都知,隻是瞞著焦二。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那李大時常與娜靜偷歡,也覺有愧,便時常賞些散碎銀子給焦二,二人出行便邀同車,以示親近。但這世上難有不透風的籬笆牆,不久,那齊氏竟然懷孕,令焦二好不懊惱,棍棒相加。不想那齊氏牙尖嘴利,言道:“我與你尚未婚配,還是自由之身,願與誰好與你無幹。如今光景,你若願繼續這般富貴,隻托得兒父之名,否則你便要滾出,依舊做你那殺牛宰羊的營生。”焦二怎舍得這裏逍遙,因此便忍氣吞聲。那齊氏見焦二這等窩囊,便與那李大更加肆無忌憚,最後竟然三人同寢。那焦二暗地裏謀劃要殺了李大,卻又無有門路,隻好等待時機。
那捕快馬四有個遠房親戚在京任工部員外郎,下人都巴結稱為“支侍郎”,年老致仕,出銀二十萬兩,委托馬四在老家覓得陵寢一塊,以作百年之用。那馬四見此錢亦是橫財,因此貪下十萬兩,找到李大,令其找一處上風上水之地。那李大令焦二去辦,焦二找了陰陽師,擇了一處上好之地,去無奈此處有民房百處、舊墳數座,焦二與那些居民商議,以每戶補償十五兩銀子,令其半月內遷出。那些鄉民哪裏肯遷,焦二將價抬高到二十兩仍是無人肯走。焦二隻得招來三十多個破落戶,每人三兩銀子,將這些鄉民打出。一些鄉民懦弱,隻得領了二十兩在他村租下房子。個中亦有勇者,持械與焦二等打鬥,不想那些破落戶平日裏飛揚跋扈,到了此時也全變成了縮頭烏龜,其中亦有被打傷者,真乃是“橫的怕不要命的”。焦二無計,隻得報官,衙門早被馬四金錢打通,因此三班衙役前來,竟然以聚眾鬥毆的罪名將鄉民索去。焦二回複李大道:“那些刁民無視朝廷高官,每戶偏要一百兩現銀,方肯遷出。”李大言道:“此事好辦,隻要有價便好。”於是找到馬四,告知每戶要求二百兩現銀,另每戶遷墳還需五十兩。馬四久在衙門,知道這李大必然虛報,因此隻付銀錢一萬兩,那李大不敢得罪,隻得稱一試。回來告訴焦二,每戶陽宅隻得給銀二十兩、田畝十五兩、陰宅五兩,限期十日,若逾期未遷,便要放火燒房。
那焦二見錢少,隻得耍些陰謀手段,趁著鄉民夜半入睡,多聚些草寇山賊,將鄉民從家中拽出,用驢車拉往野地,命那些破落戶掄開大錘便將房屋砸倒,待鄉民們返回,見房屋已塌,別無選擇,隻好領了二十兩遷往別處。亦有不服者,再與那焦二爭鬥,不過畢竟人少,亦有被打死者。那些苦主告到縣衙,那縣丞、知縣等早被馬四收買,隻派了四五個衙役前來調停。那些衙役到此,收了焦二的好處,隻得活個稀泥,要求焦二除補償陽宅外,每戶再補償二兩遷墳之費。那些鄉民哪裏肯依,如此區區,遷墳之資都且不夠,因此無人聽命,心想著鬼神乃敬畏之物,律法有雲:挖墳掘墓者一律入刑,想那焦二必不敢輕舉妄動。誰成想焦二不動聲色,帶著潑皮無賴趁著夜色挖開了兩村民祖墳,挫骨揚灰。想那凡間,人死為大、入土為安,如此動作,誰人能忍?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焦二手段眾人也都領教,因此不敢衝突。不過那村民也是狡猾,一夜之間便多出百十個墳頭,其中多是衣冠塚。焦二見此也不追究,按個給錢,不足便尋那李大去要。
不久,這選址外遷之事已成,那焦二連帶苛刻敲詐,共計賺取了一千餘兩白銀。焦二拿出五百兩賄賂馬四,將這修造墳墓之事攬入懷中。但凡花去一兩,便稱是五兩,所用材料均是邊角碎料,那墳塋看似華麗,實則粗製濫造,到最後那焦二賺的倒比造墳費用還多。那馬四哪裏管的這些,隻要手裏還有這十萬兩,夠一時逍遙便好。
等那墳塋初具雛形,支員外郎便得到馬四喜報,便遣手下師爺前來查看。那師爺在這工部也有些年頭,對工程建造也頗為熟絡,草草一看,便知道這其中必是馬四作祟。但一時並無證據,隻得遍到民間查訪。那一日,正查到這五柳莊黃偉家,那黃家隻有一子,早年販絲跌落懸崖而死,黃父隻得托著老軀出外做活補貼家用。前些日那鄰鄉修造墳墓,便是黃老漢召集了一些民夫建造的。那師爺扮作行腳商人,細說道這京官墳墓之事,那黃老漢便一五一十將官商勾結強拆民房、偷工減料建造墳塋的事一一道來。那師爺心下大驚,料想那馬四必然要貪汙四五萬兩以上,心下妒恨,找到馬四,稱隻要馬四拿出三萬兩白銀,便全將此事遮掩過去。那馬四怎舍得這白花花的銀子溜走,嚴詞拒絕。那師爺大怒,找到黃老漢,給了五十兩紋銀,令其前往支員外郎府揭發。那支員外郎氣得胡須直顫,大罵馬四忘恩負義。正是:人皮最是厚重物,掩住刁鑽豺狼心。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