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眾小人慘遭嚴刑後縣尉欺師滅祖
男子移情女怨癡,官衙重賂輕訟詞。
惡人壽考善人夭,天道存瑕偏有私。
上回說到成道為救黃李氏,令城隍、灶神等詳查黃李氏德行,卻牽引出李誌剛、焦強、馬四等一眾小人的惡行。那馬四仗著遠親京官之威,竟然打起了陰宅的主意,賺得缽滿盆盈,卻不想那支員外郎久在工部,怎能不知這其中的油水。因此派下手下師爺前來驗工。那師爺眼尖,一眼看出破綻,不動聲色,暗中尋了五柳莊黃家,得知真想觸目驚心,乃尋到馬四,意在敲打竹杠。卻不想那馬四視錢財如爹娘,既然得了,哪裏肯撒手讓去。師爺大怒,令黃家首告馬四、焦二等人強拆民房、偷工減料建造墳塋之事,引得支侍郎大怒不已。
那馬四方才膽小,急忙找李大商議。李大獻計道:“不如令焦二聘黃李氏為妻,馬四出資五十兩銀子作為聘禮,讓黃老漢改換說法。”那馬四道:“隻是不知這焦二是否願意?”那李大道:“他必然喜出望外,那黃李氏雖然守寡多年,但也頗有幾分姿色,況且黃老漢沒了子嗣,將來這房屋田產盡是這焦二的,他必然願意。而那黃老漢也需個入贅的人養老送終,如此一來兩全其美。馬四也算做成了一樁美事。”那馬四亦覺有理,便來找焦二商議。那焦二見有利可圖,滿口答應,因此央了韓媒婆前來提親。不想黃李氏無心再嫁,那黃家公婆也不好勉強。這回可惱了焦二,還指望收得五十兩聘禮再賭上幾把,不想這黃李氏不識抬舉,因此便造出謠來,稱這黃李氏與黃老漢有染。
而那李大見這一事不成,不僅得不到貌美的黃李氏,還將要惹上一身官司,因此對馬四言道:“不如就將此事罪過全部推在焦二頭上。”二人一拍即合,次日便到支員外郎處哭訴。支員外郎雖然憤懣,但畢竟馬四乃是遠房親戚,多少沾親帶故,再說區區十萬兩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因此也就轉怒到焦二身上。那焦二知曉了內情,慌亂不已,急忙請來青雲觀秋道長扶乩占卜,方才有了黑煞將軍下界傳乩一事。
城隍審問明白,按照鳳鳴山律令,二人當斬。城隍擬斬殺二人,奏報成道定奪。成道生平最恨不平之事,尤其是官商勾結欺壓百姓,但此等敗類,外強中幹,所犯之事,不足以斬刑,但倘若不重責,不足以平民憤,因此批奏道:命人鑒官判馬四徒流發配三千裏;李誌剛忘恩負義,勾結匪患、欺人妻小,砍下手臂一隻,終身為官家奴;焦強罪孽深重,拔下舌頭,砍下一手一足,令其終生行乞;齊娜靜不守婦道,賣作官妓。另命人鑒官詳查支員外郎資財何處,若是貪汙受賄而來,立報人主責罰。
城隍遵照成道諭旨,陰令知縣對馬四等人在五柳莊前行刑。那知縣自知罪孽,不敢怠慢,早早便召集衙役驅著囚車趕往五柳莊,用銅鑼著召集民前來觀刑。待悉數了眾人罪孽,行刑官即刻用刑。那李大、焦二慘叫之聲不絕於耳,成道亦知如此肉刑有違凡律,因此用刑後,忙令人止血救治,將殘臂丟入山穀。待行刑之後,忽然刮起一陣大風,頓時飛沙走石,對麵不見。待風過後,五柳莊前多了一座“賢孝牌”,牌樓背麵詳細記載了黃李氏之德。自此,村民方知誤會黃李氏,紛紛登門致慰。那黑煞將軍見成道公正,對成道刮目相看,亦令手下帶著銀兩前來鳳鳴山賠禮。成道命城隍帶著受傷的鬼兵親來領銀,對黑煞將軍大加讚賞,複又賞了黑煞將軍手下等一眾一千萬貫錢。
作噩聞聽成道對李大、焦二用了肉刑,諫言道:“帝君雖是為民除害,但凡間文明氣象,早已廢止肉刑,帝君重懲二賊,有違凡俗人律,甚是駭人。還望帝君深思,勿要大開殺戒。”成道早不耐煩,想當初奉義下界行事時,便是作噩與吳明遠等人不謀而合,彈劾奉義,成道無奈,方才罷免了奉義,不想如今竟然阻止到成道身上,早已煩躁。不過那作噩乃是職責所在,又是性格使然,非是與三公同聲傳氣,因此成道隻得敷衍過去,不願在恒元宮中聽那些天官煩心,帶著沙悟淨,出得宮來,到人間散心。
二人無所去處,隻是信馬由韁,正行走間,隻見地上有人往鬆、桃兩棵樹上釘上符咒,再往樹上敷些硝磺火炭,便要點火焚燒。成道停住腳步,細細觀瞧,那沙悟淨領會,降下雲頭,尋來山神,問明了這凡人來曆,駕雲返回。不想成道亦降下雲來,停在半空,細看那凡人將有何為。那凡人置備妥當,點起火來,瞬間兩棵樹便燃起大火。沙悟淨不待細想,祭起洞天釘便朝成道背後打來。成道忽聞背後有雷火之聲,連忙轉頭,卻不想那洞天釘一道金光衝自己而來,側身之際,隻見那道金光徑直打在地麵山上,崩下數塊巨石,竟然將鬆樹砸斷。成道萬沒想到沙悟淨竟然暗中施放法器,又驚又怒,卻見沙悟淨連忙趕到近前,對成道言道:“帝君,臣已知曉此人來曆。此人喚作後縣尉,本出身魏縣農家,父母雙親久受盤剝之苦,因此祈望後人為官為宦,方給其起名縣尉,隻盼將來做的高官。那後縣尉過了十七年,方考上秀才。之後屢次趕考,卻是不第,聽聞考官早有責備:既然已是縣尉,何必要再考縣尉。因此之後十五年,屢試不第。那後縣尉心灰意冷,一時思想不開,便尋了一處密林,準備自縊,不想卻被行路的夫婦二人救下。那夫婦二人不是凡人,乃是鬆樹、桃樹之精,將其救下之後,那後縣尉陳述苦情,二人憐憫,分別傳下捕風、捉影之術,令其以此養家糊口,萬不可做下惡事。那後縣尉滿心歡喜,整天掐符念咒,漸漸掌握二術。起初能為鄉裏謀福,但在炎熱酷暑之際,便捕來涼風、捉來樹影,為百姓遮蔭納涼,那些鄰裏也是歡喜,時常買涼於他,但畢竟此法可有可無,因此上後縣尉依舊貧困。微臣方才問明土地、山神,得知這鬆樹、桃樹二精,一心修道,並無作惡,卻被後縣尉所燒,因此施放驚雷,意在救下二人,卻不想驚雷竟然打碎山石,驚了帝君,還望帝君恕罪。”
成道心下發冷,緊盯沙悟淨,但見其麵雖改色,但眼神誠摯、正義凜然,言道:“為何他要焚燒二木?”沙悟淨道:“聽聞土地言說,有一日,有一老者到訪後縣尉,密囑其道:‘想要富貴,實則不難,隻為三事,萬保周全。’那後縣尉聽的興起,詳問其計。那老者道:‘這第一樁,乃是拜老夫為師,老夫傳下你巧取之術,你便能富;這第二樁,便是毀了鬆、桃之根,令其不能束縛與你,你便能貴;這第三樁,即是為為師建下生祠,爾作配享,你便能壽。’後縣尉惶恐:‘可那鬆桃乃是我的恩人,廣有法力,緣何能破?’那老者道:‘老夫專為度你而來,早為你備下降妖的法器。’從袖中取出靈符兩道,令其在正午時分釘於兩樹之幹,再取三升元水活開四兩黃砷,注入一碗符水,在樹下灌上一圈,可保二樹盡死,到時便無人可製伏於他,便可為所欲為。老者捧出百兩紋銀,道‘此乃定物,倘若事成,再奉上二百兩’。那後縣尉見了真金白銀,早已眼紅,思考三天,終於下定決心要鏟除二木,因此今日趁著晌午日頭正盛,將兩符釘於樹幹之上,供上三牲,虛偽謝罪言道:‘二位恩師,弟子深受二師之德,本應報效。但你二人阻礙我的富貴,便是不赦之罪。今日前來索你等性命,實非本心,到了陰曹地府,也莫怪我心狠手辣,要怪,也隻能怪爾等多管閑事,不令我脫離苦海。’言罷,將早備下的黃砷元水繞圈灌於樹下。那二樹登時枝枯葉黃,晃動不止。那後縣尉驚懼,連忙引了火種、潑上烈油,將二樹放火燃了。”
不想那鬆樹燃到半截,竟然被巨石砸斷,倒將下來,差點取了後縣尉性命。幸得旁邊閃出一老者,將鬆樹踹到一邊。那後縣尉定睛觀看,原來便是那老者,納頭便拜。那老者言道:“我的徒兒,你犯了大錯,才有此一劫,不是為師救你,你命休矣。”那後縣尉連忙拜謝,問道所犯何錯,那老者言道:“為師命你各取三升元水活開四兩黃砷,灌下二樹,你卻隻用一樹之量來殺二樹,如今那鬆樹精未死,已然逃脫,日後定當尋你報仇。”那後縣尉經此一嚇,不知所措,連忙叩請師父救命。那老者道:“能夠救你,也就是為師了。你即刻建起生祠,供奉‘上神木鬼先生’之神位,要日日淨水、夜夜焚香,命工匠用鬆木雕刻你的造像,要高矮胖瘦與你一致,樹立於生祠之內,作為配享。此事不可耽擱。”那後縣尉不敢怠慢,連忙回去辦理。
書中代言,那老者並非旁人,乃是一個槐樹精,與那桃精、鬆精久在山林,吸收日月精華,漸漸成精,傾慕桃精姿色,但見那鬆樹、桃樹交好,心生妒火,因此才化成人形,引著後縣尉戕害二木,本想用半劑之量使得二樹無還手之力,再出手殺了後縣尉、相救桃精,待尋到靜匿之所,再返回殺死鬆精,不想那桃精道行淺些,又驚又怒,被火一燒,竟然死去,那鬆精成精日久,雖經此劫難,亦是未死,待火燒了符咒,恰巧被大石砸斷樹身,愴然逃命。那槐精不想有如此結局,也是氣憤不已,但想到後縣尉還有用處,因此才一不做二不休,令其建立生祠,供他閉關修法,增長修為,倘若日後鬆精回來報複,倒要與那鬆精一決高下,也可有一幫手。倘若不敵,便將後縣尉殺死,嫁禍於後縣尉,隻道是其一人所為。命其建起生祠,也不過是以利誘騙後縣尉,以自保而已。成道甚是疑慮,言道:“想想也是運數,你我暫回宮去,莫再管他。”二人駕雲返回。
那後縣尉果然用心,日日供奉槐樹精,那槐精見供奉殷勤,也傳些邪術與他,不過是“巧取”的伎倆而已。那雖名為“巧取”,不過是些坑蒙拐騙之類,不想如此正中了那後縣尉下懷。槐樹精傳下“蜂、馬、燕、雀、瓷、金、評、皮、彩、掛”十法,那後縣尉精習日久,再加上深有天賦,竟然運用自如,那金銀財帛,滾滾而來。再加上其時常將人之影子攝來,謂之“擒魂”,烈日之下竟然無影。鄉鄰懼怕,紛紛遠離,往往該人便因此凍餓而死。因此百姓對後縣尉又怕又敬。
那後縣尉富貴起來,便有鄉裏一些潑皮落魄戶依附而至,其中有兩個喚作徐海、陳路的,善於鑽營,漸漸贏得後縣尉歡喜,那後縣尉重利,收了二人為徒,哄騙二人傳下“無風起浪”、“推波助瀾”之術,不過是些行騙的手段而已。後又有一人,喚作李海河的,乃是徐海的表親,慕名而來,托了重金,也拜在後縣尉門下,後縣尉也編織了“節外生枝”之術,傳授與他。三人與後縣尉沆瀣一氣,騙了百姓無數銀錢,漸漸富足。
魏縣有吳軍、吳祥兄弟,早就聽聞後縣尉大名,隻是家中貧困,無有進身之禮,因此苦於不能跟隨。那吳軍頗有心計,便日日到後縣尉府上,端茶倒水、打掃庭院、割草填料、滌洗溺器,無所不應,儼然傭人一般。那後縣尉早已閱人無數,看了麵相便知其人,因此見了,也不理會。一晃三年,吳軍見此並無長進,因此便與內人慶氏商議進取之法。正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他那內人慶氏,本來便是水性之人,心想攀上此路,何愁衣食不足?因此一拍即合。翌日,吳軍請後縣尉到家中飲酒,後縣尉知其必有孝敬,因此欣然而往。酒過三巡,吳軍假意睡去,他那內人早畫好重妝出來獻酒。那後縣尉見了,雖然是半老徐娘,但是酒後亂性,也顧不得其他,推開偏房之門,便行雲雨。之後離去,那慶氏含情脈脈,百轉千回問道:“官人日後需需常來,勿令奴家掛念。”那後縣尉起初方有些害怕,但見那婦人如此主動,便也知是吳軍孝敬之舉。因此也收下吳軍為徒,但不敢傳授“巧取”之術,隻怕是日後吳軍瘋咬,禍及己身。吳軍又混了半載,隻得個記名弟子,心有不甘,再想以慶氏賄賂,卻令後縣尉索然無味。那吳軍隻得與慶氏商議,將自己獨女進獻給後縣尉,那慶氏雖然不悅,但看在後縣尉的銀錢麵上,也隻好答應。那吳軍哄騙孩兒,又請來後縣尉,後縣尉見了那孩兒,不過及笄之年,深恐報應,因此索然而去。那吳軍見此路阻塞,心有不甘,便令慶氏趁著其弟吳祥外出之際,用藥麻翻了弟媳邑氏,由吳軍用被裹起,扛回家中,再請後縣尉過來享用。後縣尉見邑氏略有姿色,尚且年輕,因此心滿意足,授了些吳軍“煽風點火”的伎倆,也傳授了吳祥些“添油加醋”的招數。那吳祥被蒙在鼓裏,滿心歡喜。不想後縣尉數日後又令吳軍再請來邑氏,那邑氏大怒,怒罵吳軍,被吳祥以不知禮數之由暴打一通,那邑氏方道出實情。吳祥怒不可遏,抄起柴刀便趕往吳軍家中,卻不想吳軍早已逃去,吳祥隻得奸汙了他的妻女。吳軍躲了幾日,方才趁夜色返回家中,得知妻女被淫,也是怒火中燒,揚言報複,但又自知害人在先,隻好用些陰毒手段殘害同胞。先稟告了後縣尉,哭訴道:“吳祥起初奉獻其妻,想著得到些真傳,不想恩師所傳不令其滿意,便要報複,近日便要奸淫恩師的獨女。弟子甚是鄙視如此無信義之人,方才出首,與其絕兄弟之義,大義滅親。”後縣尉又氣又怕,次日便命人將吳祥逐出師門,永不允其踏入山莊一步。那吳祥好生憤怒,卻又無法,隻得遠走他鄉。
那吳祥身無長技,平日裏隻學得“皮”法的皮毛,因此隻會挑著擔子到集市賣些狗皮膏藥,單憑一張嘴討生活,日子甚是艱難。流離在外不久,身上盤纏便已花光,想想身無長技,無奈隻得到山林小路間劫道為生。想那殺人越貨的營生如何容易?那吳祥起初倒也不敢,隻扮作砍柴的樵夫,但見旅人客商,三三兩兩,哪裏敢下手,隻是等待孤身的過客。不想一晃三日,除了一個行腳的和尚,再無孤身之人。眼看家中柴米將盡,倘若再無進項,一家人便要忍饑挨餓。吳祥豁出膽去,提著柴刀上山,便要做下那殺生害命的勾當。正是:手足兄弟若相侵,危害勝過世仇人。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男子移情女怨癡,官衙重賂輕訟詞。
惡人壽考善人夭,天道存瑕偏有私。
上回說到成道為救黃李氏,令城隍、灶神等詳查黃李氏德行,卻牽引出李誌剛、焦強、馬四等一眾小人的惡行。那馬四仗著遠親京官之威,竟然打起了陰宅的主意,賺得缽滿盆盈,卻不想那支員外郎久在工部,怎能不知這其中的油水。因此派下手下師爺前來驗工。那師爺眼尖,一眼看出破綻,不動聲色,暗中尋了五柳莊黃家,得知真想觸目驚心,乃尋到馬四,意在敲打竹杠。卻不想那馬四視錢財如爹娘,既然得了,哪裏肯撒手讓去。師爺大怒,令黃家首告馬四、焦二等人強拆民房、偷工減料建造墳塋之事,引得支侍郎大怒不已。
那馬四方才膽小,急忙找李大商議。李大獻計道:“不如令焦二聘黃李氏為妻,馬四出資五十兩銀子作為聘禮,讓黃老漢改換說法。”那馬四道:“隻是不知這焦二是否願意?”那李大道:“他必然喜出望外,那黃李氏雖然守寡多年,但也頗有幾分姿色,況且黃老漢沒了子嗣,將來這房屋田產盡是這焦二的,他必然願意。而那黃老漢也需個入贅的人養老送終,如此一來兩全其美。馬四也算做成了一樁美事。”那馬四亦覺有理,便來找焦二商議。那焦二見有利可圖,滿口答應,因此央了韓媒婆前來提親。不想黃李氏無心再嫁,那黃家公婆也不好勉強。這回可惱了焦二,還指望收得五十兩聘禮再賭上幾把,不想這黃李氏不識抬舉,因此便造出謠來,稱這黃李氏與黃老漢有染。
而那李大見這一事不成,不僅得不到貌美的黃李氏,還將要惹上一身官司,因此對馬四言道:“不如就將此事罪過全部推在焦二頭上。”二人一拍即合,次日便到支員外郎處哭訴。支員外郎雖然憤懣,但畢竟馬四乃是遠房親戚,多少沾親帶故,再說區區十萬兩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因此也就轉怒到焦二身上。那焦二知曉了內情,慌亂不已,急忙請來青雲觀秋道長扶乩占卜,方才有了黑煞將軍下界傳乩一事。
城隍審問明白,按照鳳鳴山律令,二人當斬。城隍擬斬殺二人,奏報成道定奪。成道生平最恨不平之事,尤其是官商勾結欺壓百姓,但此等敗類,外強中幹,所犯之事,不足以斬刑,但倘若不重責,不足以平民憤,因此批奏道:命人鑒官判馬四徒流發配三千裏;李誌剛忘恩負義,勾結匪患、欺人妻小,砍下手臂一隻,終身為官家奴;焦強罪孽深重,拔下舌頭,砍下一手一足,令其終生行乞;齊娜靜不守婦道,賣作官妓。另命人鑒官詳查支員外郎資財何處,若是貪汙受賄而來,立報人主責罰。
城隍遵照成道諭旨,陰令知縣對馬四等人在五柳莊前行刑。那知縣自知罪孽,不敢怠慢,早早便召集衙役驅著囚車趕往五柳莊,用銅鑼著召集民前來觀刑。待悉數了眾人罪孽,行刑官即刻用刑。那李大、焦二慘叫之聲不絕於耳,成道亦知如此肉刑有違凡律,因此用刑後,忙令人止血救治,將殘臂丟入山穀。待行刑之後,忽然刮起一陣大風,頓時飛沙走石,對麵不見。待風過後,五柳莊前多了一座“賢孝牌”,牌樓背麵詳細記載了黃李氏之德。自此,村民方知誤會黃李氏,紛紛登門致慰。那黑煞將軍見成道公正,對成道刮目相看,亦令手下帶著銀兩前來鳳鳴山賠禮。成道命城隍帶著受傷的鬼兵親來領銀,對黑煞將軍大加讚賞,複又賞了黑煞將軍手下等一眾一千萬貫錢。
作噩聞聽成道對李大、焦二用了肉刑,諫言道:“帝君雖是為民除害,但凡間文明氣象,早已廢止肉刑,帝君重懲二賊,有違凡俗人律,甚是駭人。還望帝君深思,勿要大開殺戒。”成道早不耐煩,想當初奉義下界行事時,便是作噩與吳明遠等人不謀而合,彈劾奉義,成道無奈,方才罷免了奉義,不想如今竟然阻止到成道身上,早已煩躁。不過那作噩乃是職責所在,又是性格使然,非是與三公同聲傳氣,因此成道隻得敷衍過去,不願在恒元宮中聽那些天官煩心,帶著沙悟淨,出得宮來,到人間散心。
二人無所去處,隻是信馬由韁,正行走間,隻見地上有人往鬆、桃兩棵樹上釘上符咒,再往樹上敷些硝磺火炭,便要點火焚燒。成道停住腳步,細細觀瞧,那沙悟淨領會,降下雲頭,尋來山神,問明了這凡人來曆,駕雲返回。不想成道亦降下雲來,停在半空,細看那凡人將有何為。那凡人置備妥當,點起火來,瞬間兩棵樹便燃起大火。沙悟淨不待細想,祭起洞天釘便朝成道背後打來。成道忽聞背後有雷火之聲,連忙轉頭,卻不想那洞天釘一道金光衝自己而來,側身之際,隻見那道金光徑直打在地麵山上,崩下數塊巨石,竟然將鬆樹砸斷。成道萬沒想到沙悟淨竟然暗中施放法器,又驚又怒,卻見沙悟淨連忙趕到近前,對成道言道:“帝君,臣已知曉此人來曆。此人喚作後縣尉,本出身魏縣農家,父母雙親久受盤剝之苦,因此祈望後人為官為宦,方給其起名縣尉,隻盼將來做的高官。那後縣尉過了十七年,方考上秀才。之後屢次趕考,卻是不第,聽聞考官早有責備:既然已是縣尉,何必要再考縣尉。因此之後十五年,屢試不第。那後縣尉心灰意冷,一時思想不開,便尋了一處密林,準備自縊,不想卻被行路的夫婦二人救下。那夫婦二人不是凡人,乃是鬆樹、桃樹之精,將其救下之後,那後縣尉陳述苦情,二人憐憫,分別傳下捕風、捉影之術,令其以此養家糊口,萬不可做下惡事。那後縣尉滿心歡喜,整天掐符念咒,漸漸掌握二術。起初能為鄉裏謀福,但在炎熱酷暑之際,便捕來涼風、捉來樹影,為百姓遮蔭納涼,那些鄰裏也是歡喜,時常買涼於他,但畢竟此法可有可無,因此上後縣尉依舊貧困。微臣方才問明土地、山神,得知這鬆樹、桃樹二精,一心修道,並無作惡,卻被後縣尉所燒,因此施放驚雷,意在救下二人,卻不想驚雷竟然打碎山石,驚了帝君,還望帝君恕罪。”
成道心下發冷,緊盯沙悟淨,但見其麵雖改色,但眼神誠摯、正義凜然,言道:“為何他要焚燒二木?”沙悟淨道:“聽聞土地言說,有一日,有一老者到訪後縣尉,密囑其道:‘想要富貴,實則不難,隻為三事,萬保周全。’那後縣尉聽的興起,詳問其計。那老者道:‘這第一樁,乃是拜老夫為師,老夫傳下你巧取之術,你便能富;這第二樁,便是毀了鬆、桃之根,令其不能束縛與你,你便能貴;這第三樁,即是為為師建下生祠,爾作配享,你便能壽。’後縣尉惶恐:‘可那鬆桃乃是我的恩人,廣有法力,緣何能破?’那老者道:‘老夫專為度你而來,早為你備下降妖的法器。’從袖中取出靈符兩道,令其在正午時分釘於兩樹之幹,再取三升元水活開四兩黃砷,注入一碗符水,在樹下灌上一圈,可保二樹盡死,到時便無人可製伏於他,便可為所欲為。老者捧出百兩紋銀,道‘此乃定物,倘若事成,再奉上二百兩’。那後縣尉見了真金白銀,早已眼紅,思考三天,終於下定決心要鏟除二木,因此今日趁著晌午日頭正盛,將兩符釘於樹幹之上,供上三牲,虛偽謝罪言道:‘二位恩師,弟子深受二師之德,本應報效。但你二人阻礙我的富貴,便是不赦之罪。今日前來索你等性命,實非本心,到了陰曹地府,也莫怪我心狠手辣,要怪,也隻能怪爾等多管閑事,不令我脫離苦海。’言罷,將早備下的黃砷元水繞圈灌於樹下。那二樹登時枝枯葉黃,晃動不止。那後縣尉驚懼,連忙引了火種、潑上烈油,將二樹放火燃了。”
不想那鬆樹燃到半截,竟然被巨石砸斷,倒將下來,差點取了後縣尉性命。幸得旁邊閃出一老者,將鬆樹踹到一邊。那後縣尉定睛觀看,原來便是那老者,納頭便拜。那老者言道:“我的徒兒,你犯了大錯,才有此一劫,不是為師救你,你命休矣。”那後縣尉連忙拜謝,問道所犯何錯,那老者言道:“為師命你各取三升元水活開四兩黃砷,灌下二樹,你卻隻用一樹之量來殺二樹,如今那鬆樹精未死,已然逃脫,日後定當尋你報仇。”那後縣尉經此一嚇,不知所措,連忙叩請師父救命。那老者道:“能夠救你,也就是為師了。你即刻建起生祠,供奉‘上神木鬼先生’之神位,要日日淨水、夜夜焚香,命工匠用鬆木雕刻你的造像,要高矮胖瘦與你一致,樹立於生祠之內,作為配享。此事不可耽擱。”那後縣尉不敢怠慢,連忙回去辦理。
書中代言,那老者並非旁人,乃是一個槐樹精,與那桃精、鬆精久在山林,吸收日月精華,漸漸成精,傾慕桃精姿色,但見那鬆樹、桃樹交好,心生妒火,因此才化成人形,引著後縣尉戕害二木,本想用半劑之量使得二樹無還手之力,再出手殺了後縣尉、相救桃精,待尋到靜匿之所,再返回殺死鬆精,不想那桃精道行淺些,又驚又怒,被火一燒,竟然死去,那鬆精成精日久,雖經此劫難,亦是未死,待火燒了符咒,恰巧被大石砸斷樹身,愴然逃命。那槐精不想有如此結局,也是氣憤不已,但想到後縣尉還有用處,因此才一不做二不休,令其建立生祠,供他閉關修法,增長修為,倘若日後鬆精回來報複,倒要與那鬆精一決高下,也可有一幫手。倘若不敵,便將後縣尉殺死,嫁禍於後縣尉,隻道是其一人所為。命其建起生祠,也不過是以利誘騙後縣尉,以自保而已。成道甚是疑慮,言道:“想想也是運數,你我暫回宮去,莫再管他。”二人駕雲返回。
那後縣尉果然用心,日日供奉槐樹精,那槐精見供奉殷勤,也傳些邪術與他,不過是“巧取”的伎倆而已。那雖名為“巧取”,不過是些坑蒙拐騙之類,不想如此正中了那後縣尉下懷。槐樹精傳下“蜂、馬、燕、雀、瓷、金、評、皮、彩、掛”十法,那後縣尉精習日久,再加上深有天賦,竟然運用自如,那金銀財帛,滾滾而來。再加上其時常將人之影子攝來,謂之“擒魂”,烈日之下竟然無影。鄉鄰懼怕,紛紛遠離,往往該人便因此凍餓而死。因此百姓對後縣尉又怕又敬。
那後縣尉富貴起來,便有鄉裏一些潑皮落魄戶依附而至,其中有兩個喚作徐海、陳路的,善於鑽營,漸漸贏得後縣尉歡喜,那後縣尉重利,收了二人為徒,哄騙二人傳下“無風起浪”、“推波助瀾”之術,不過是些行騙的手段而已。後又有一人,喚作李海河的,乃是徐海的表親,慕名而來,托了重金,也拜在後縣尉門下,後縣尉也編織了“節外生枝”之術,傳授與他。三人與後縣尉沆瀣一氣,騙了百姓無數銀錢,漸漸富足。
魏縣有吳軍、吳祥兄弟,早就聽聞後縣尉大名,隻是家中貧困,無有進身之禮,因此苦於不能跟隨。那吳軍頗有心計,便日日到後縣尉府上,端茶倒水、打掃庭院、割草填料、滌洗溺器,無所不應,儼然傭人一般。那後縣尉早已閱人無數,看了麵相便知其人,因此見了,也不理會。一晃三年,吳軍見此並無長進,因此便與內人慶氏商議進取之法。正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他那內人慶氏,本來便是水性之人,心想攀上此路,何愁衣食不足?因此一拍即合。翌日,吳軍請後縣尉到家中飲酒,後縣尉知其必有孝敬,因此欣然而往。酒過三巡,吳軍假意睡去,他那內人早畫好重妝出來獻酒。那後縣尉見了,雖然是半老徐娘,但是酒後亂性,也顧不得其他,推開偏房之門,便行雲雨。之後離去,那慶氏含情脈脈,百轉千回問道:“官人日後需需常來,勿令奴家掛念。”那後縣尉起初方有些害怕,但見那婦人如此主動,便也知是吳軍孝敬之舉。因此也收下吳軍為徒,但不敢傳授“巧取”之術,隻怕是日後吳軍瘋咬,禍及己身。吳軍又混了半載,隻得個記名弟子,心有不甘,再想以慶氏賄賂,卻令後縣尉索然無味。那吳軍隻得與慶氏商議,將自己獨女進獻給後縣尉,那慶氏雖然不悅,但看在後縣尉的銀錢麵上,也隻好答應。那吳軍哄騙孩兒,又請來後縣尉,後縣尉見了那孩兒,不過及笄之年,深恐報應,因此索然而去。那吳軍見此路阻塞,心有不甘,便令慶氏趁著其弟吳祥外出之際,用藥麻翻了弟媳邑氏,由吳軍用被裹起,扛回家中,再請後縣尉過來享用。後縣尉見邑氏略有姿色,尚且年輕,因此心滿意足,授了些吳軍“煽風點火”的伎倆,也傳授了吳祥些“添油加醋”的招數。那吳祥被蒙在鼓裏,滿心歡喜。不想後縣尉數日後又令吳軍再請來邑氏,那邑氏大怒,怒罵吳軍,被吳祥以不知禮數之由暴打一通,那邑氏方道出實情。吳祥怒不可遏,抄起柴刀便趕往吳軍家中,卻不想吳軍早已逃去,吳祥隻得奸汙了他的妻女。吳軍躲了幾日,方才趁夜色返回家中,得知妻女被淫,也是怒火中燒,揚言報複,但又自知害人在先,隻好用些陰毒手段殘害同胞。先稟告了後縣尉,哭訴道:“吳祥起初奉獻其妻,想著得到些真傳,不想恩師所傳不令其滿意,便要報複,近日便要奸淫恩師的獨女。弟子甚是鄙視如此無信義之人,方才出首,與其絕兄弟之義,大義滅親。”後縣尉又氣又怕,次日便命人將吳祥逐出師門,永不允其踏入山莊一步。那吳祥好生憤怒,卻又無法,隻得遠走他鄉。
那吳祥身無長技,平日裏隻學得“皮”法的皮毛,因此隻會挑著擔子到集市賣些狗皮膏藥,單憑一張嘴討生活,日子甚是艱難。流離在外不久,身上盤纏便已花光,想想身無長技,無奈隻得到山林小路間劫道為生。想那殺人越貨的營生如何容易?那吳祥起初倒也不敢,隻扮作砍柴的樵夫,但見旅人客商,三三兩兩,哪裏敢下手,隻是等待孤身的過客。不想一晃三日,除了一個行腳的和尚,再無孤身之人。眼看家中柴米將盡,倘若再無進項,一家人便要忍饑挨餓。吳祥豁出膽去,提著柴刀上山,便要做下那殺生害命的勾當。正是:手足兄弟若相侵,危害勝過世仇人。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