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漫美若天人,這時廟中諸人一見之下,隻覺她猶如天仙下凡一般,那兩個小校尉雖然仍是一動不動的,但兩人四隻眼睛登時便睜的更大了,更加的是一瞬也不瞬了。
那大將軍生性粗豪,見陸漫容貌美極,並不以為有什麽了不起,但見她與陳修遠這麽一站,男的俊朗,女的秀美,也不禁大聲喝彩,哈哈大笑道:“你二人人品俊雅,真是一對璧人,我若失手將你們殺了,有如將一對珍異的玉瓶打碎,大損陰德。”
陳修遠和陸漫聽他說到“一對璧人”四字,都是臉上一紅。
這時那大將軍又道:“小兄弟你的掌法很高啊,再鬥下去你也未必便會輸了給我,老實說,能在我的劍下過了這麽多招而不死的你還是第一個。”
陳修遠道:“不敢,不敢請問尊駕高姓大名?”
那大將軍道:“我叫俞大猷。”
陳修遠突然“啊”的一聲驚呼,趕忙拜倒,口中說道:“原來你便是當世東南沿海的擎天一柱,一代名將俞大將軍啊!”
俞大猷收起曲劍,忙伸手相扶,奇道:“小兄弟你何以行此大禮?”陳修遠道:“小子對俞大將軍好生相敬,適才不知,冒犯了大將軍虎威,心中不安。”俞大猷哈哈一笑,道:“小兄弟忒也多禮了,咱們是不打不相識。”又道:“小兄弟,這雨非是一時能止,我來做東,請你一同喝杯酒,去去寒氣,如何?”陳修遠大喜,道:“甚好!”轉頭又對著陸漫說道:“陸姑娘,我先送你回船上去吧?”
陸漫微微的搖了搖頭,俞大猷英名揚於四海,陸漫早在深閨之中便曾聽聞,心下對他也是好生相敬,此時也是轉身向著俞大猷盈盈拜倒施禮,口中言道:“俞大將軍英名遠播,小女子這幾年聽人說起大將軍的英名,也是仰慕已久。”俞大猷見她生的猶如廟中的白衣觀音一般端莊,自有一股莊嚴、聖潔不可冒犯的氣象,倒也不敢輕慢,趕忙還禮,口中說道:“姑娘不可行此大禮,快快請起,若是不嫌棄,就請姑娘也一起喝杯薄酒吧。”
陸漫盈盈起身,輕輕點了點頭,道:“好,大將軍降尊屈貴而請小女子飲酒,小女子不勝榮幸,多謝!”陳修遠見她並不顯露身份,便也不向俞大猷提起她峨眉掌門人的身份。
這時俞大猷向著那兩名小校叫道:“把酒菜擺上罷,我要和這兩位好朋友一道喝酒。”那二人一聽得他的號令,立馬便從廟中挑出兩個扁擔來,一挑是桌椅,另一挑卻是酒菜,二人便如廝仆一般,手腳甚是麻利,不多時便在土地廟中擺下桌椅,布上三副碗筷、酒杯,又將雞、魚、蔬果等一一擺上,再取出小爐,將酒燙熱,在酒杯中斟上三杯酒,而後便側身垂手,又如適才一般直挺挺的立在一旁,就此一動也不動了。
陳修遠心下暗讚:原來這二人適才並非人被點了穴道,竟能在刀光劍影中一動也不動,“俞家軍”果然名不虛傳,俞大將軍治軍如此軍紀嚴明,真將才也。陸漫也是看的暗暗慚愧,心想:我連那幾個小丫頭都管不好,任由她們頑皮胡鬧,昔日師父在世之時她們又怎敢如此隨性。
俞大猷見酒菜都已準備停當,右手一擺,說道:“兩位請罷。”陳修遠和陸漫先一同謝過了,這才同俞大猷一起入座。初時陳修遠懾於俞大猷的威名,頗為有些拘束,俞大猷卻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小兄弟你盡可隨意,不必拘謹。”陳修遠見他豪爽快活,這才漸漸開懷。
俞大猷見陸漫是女子,怕她不便與陌生男子多所相見,便對著那兩個小校說道:“這裏不用你們了,你們先出去到外麵等著罷。”那二人躬身行禮後這才一齊向著廟外走去,而後便又直挺挺的立在土牆之下了。
這時陳修遠與陸漫隻見杯中酒作琥珀色,原來卻是女兒紅,二人一同舉起酒杯向著俞大猷敬酒,三人一飲而盡。陸漫一杯酒過後,玉頰嬌豔欲滴,更增麗色。
俞大猷不便去問陸漫姓氏,隻聽陳修遠叫她陸姑娘便也就如此稱呼。這時向著陳修遠道:“不知小兄弟你尊姓大名?”陳修遠道:“在下姓陳,草字修遠,說起來還和大將軍你是同鄉呢,在下也是泉州府人士。”俞大猷是泉州晉江人,這時一聽之下大喜,說道:“陳兄弟你像是讀書人,可有功名?武藝、身手又是如此了得,你文武雙全,不如便到我軍中來可好?”陳修遠道:“在下乃是一介布衣,並未考取功名,自幼便在南少林寺讀書、學藝,直到數日之前方才奉了師命下山,待此間之事一了,稟過了師父、父母高堂,正想投到將軍帳下效命。”俞大猷喜道:“好,好,隨時歡迎,我的帳門隨時為陳兄弟你敞開。”
這時陳修遠忽道:“不知道大將軍何以到此?前方海上與倭寇的戰事不知如何?”俞大猷長歎一聲,說道:“唉,此事一言難盡……我本打了勝場,可朝中卻有小人向陛下進讒言,說我越軌、僭越……不過似這等遭受彈劾而被罷官、被他人冒領軍功之事在我一生之中隻是平常,就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我也不去計較,但我決心此生滅倭之誌卻是無一日敢忘,至死不渝。”
陳修遠聽他這麽說,胸中也感憤慨,憤憤的道:“肉食者鄙,國家大事,便壞在這些奸臣手裏。”又道:“大將軍你這寶劍挺不尋常,不知能否借在下一觀。”俞大猷道:“那有什麽不行,天下人隻道倭刀淩厲,但我有這曲劍,區區倭刀又何足慮也。”說著便解下腰間曲劍,遞到陳修遠麵前,陳修遠雙手接了,拔出劍刃隻覺寒光閃閃、鋒銳無比,借著廟中兩根巨燭熊熊的燭光之下,隻見劍鞘上鑲著兩個字“吳鉤”,陳修遠不禁口中喃喃道:“吳鉤,吳鉤……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此時陸漫忽然說道:“你可知這曲劍吳鉤所蘊含的深意?”陳修遠奇道:“哦?此劍還有什麽深意麽,這我倒是不知,還請陸姑娘賜教。”
陸漫道:“男子漢大丈夫在世自當奮發有為,得意之時固然意氣風發、縱橫四海,但世事無常,不如意之事在所難免,就算偶有失意之時,也當如俞大將軍這般毫不氣餒、不移其誌。此劍劍身彎曲,以我想來那是有為圖大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之深意。”原來陸漫這番話雖是對著陳修遠所說的,卻也是有寬慰俞大猷之意。
俞大猷一聽之下便即明白,哈哈大笑道:“這位姑娘吐屬不凡,豪邁過人,原來姑娘也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須眉,我倒是失敬了。”俞大猷雖見她容貌極美,卻還並不覺得如何,這時聽了她一番話,反倒不由得肅然起敬、刮目相看,對她好生欽佩。
陳修遠也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陸漫被他二人一讚,卻是嬌羞無限,連稱不敢當。
這時陳修遠雙手遞還了吳鉤劍,俞大猷接了,口中說道:“陳兄弟,你那柄寶劍卻也是大非尋常啊!”陳修遠心想:可惜此劍是陸姑娘所有,她隻怕愛若性命,否則經你這麽一讚,我自然送你。當下微微一笑道:“其實此劍並非是我所有,是……是一位知己、好朋友借給我防身的。”陸漫聽他稱自己為“知己”,登時便喜形於色,俏臉一紅,不敢再向他望去,心中卻是著實歡喜。
俞大猷看著他們二人,又笑道:“陳兄弟你們……你還沒成親吧?”陳修遠麵上一紅,慨然道:“倭寇未滅,何以家為!”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聽他這麽說更是大喜,讚道:“好!有誌氣!”陸漫也道:“陳相公,你既有如此誌向,寶劍當贈英雄,這素霓劍自當送你,師父若是泉下有知,知道你將來以此劍蕩盡天下倭寇,也當十分歡喜!”陳修遠慨然道:“姑娘厚意,陳修遠終生銘記,既是如此說了,我便恭敬不如從命,卻之不恭了。”
這時俞大猷已酒過數巡,酒酣耳熱之際,胸中豪氣徒發,道:“席間無以為樂,且看我舞劍、作歌助興。”說著便拔出長劍,一躍而出土地廟,在雨中一麵舞劍一麵作歌,歌中唱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
陳修遠見他豪情萬丈,初時以筷子敲擊杯口,打著節拍,與他的歌聲相和,後來索性大聲拍手叫好,又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口中說道:“如此丈夫歌,就算是滴酒不沾之人,聞之亦可浮三大白!”陸漫初時隻是靜靜的坐在陳修遠身旁相陪,這時也是舉杯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望著他二人,一雙美目之中滿是敬重、歡喜之意。
待得俞大猷歌畢,重又歸座,陳修遠道:“不知適才那幹人卻是何門何派?又為何來與將軍為難?”俞大猷笑道:“那些人自稱是什麽神教裏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矯矯而不群的人物,哈哈,想是倭賊懼我,勾結了這些鼠輩意欲害我,這些人沒出息,咱們不說他們。陳兄弟你是讀書人,可知適才我所作的是什麽歌?”
陳修遠道:“那是丈夫歌,相傳是三國時吳國大都督周瑜周公瑾所唱的歌。”
俞大猷道:“正是,咱們福建省三國時隸屬吳國,周瑜是吳國中了不起的人物,是個曆史上大大有名的英雄!”
陳修遠道:“東坡居士有詞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陸漫道:“嗯,這是說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的故事。”
俞大猷讚道:“好詞,好詞啊!古人以漢書下酒,今日咱們為了這好詞、為了周公瑾,也當浮上一大白!”又道:“唉,周公瑾與孫家交情匪淺,與孫策有總角之交,後來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也可稱的上是個明主!”
陳修遠道:“正是,孫權也是個英雄,辛幼安有詞言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就連孫權的敵人曹操也曾讚譽他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陸漫善解人意,這時已猜到俞大猷的言下之意,說道:“當蔣幹過江在群英會上意欲說降周瑜之時,周瑜曾言道‘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複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吳國上有明主,下有名將,假使今日孫權、周瑜尚在,安得能使彼倭寇狼子野心得逞哉?俞大將軍雖是一代名將,隻可惜生不逢時……”
俞大猷歎道:“多謝姑娘,陸姑娘真乃深知我俞大猷之人也,但這後邊的話從此便別再提了,隻恐隔牆有耳,於姑娘不利。大丈夫盡力而為也就是了,何況當今皇帝陛下聖明,隻不過一時被小人、奸臣蒙蔽而已……”俞大猷雖是如此說,但還是不免感歎時乖運蹇,明主、伯樂難遇……一時悶悶不樂。
陳修遠和陸漫亦知他傷懷,也替他感到惋惜,但陸漫一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寬慰他才好。陳修遠趕忙轉過話頭說道:“我認得一人,此人當真是大英雄,真豪傑,酒量俠義,無雙無對,將軍若是遇見,必然也愛慕喜歡,隻可惜他不在此處,否則咱們四人一同飲酒暢談,共盡意氣之歡,實是平生快事。”
俞大猷道:“哦?當今天下竟有如此多的英雄好漢。”
陳修遠道:“我親眼所見他不遠千裏行俠仗義,視金銀如糞土,酒後以一把單刀刀擊倭寇首級,慷慨作歌!”
這時俞大猷和陸漫都不約而同的問道:“此人是誰?”
陳修遠搖了搖頭道:“我隻知他姓張,乃是河北人士,他事了拂衣去,不願留下姓名,隻說大丈夫結交但重義氣,隻需肝膽相照,不必提名道姓……”
俞大猷讚道:“好漢子!”又道:“可惜,可惜!似這般人物我竟然不識得……”
那大將軍生性粗豪,見陸漫容貌美極,並不以為有什麽了不起,但見她與陳修遠這麽一站,男的俊朗,女的秀美,也不禁大聲喝彩,哈哈大笑道:“你二人人品俊雅,真是一對璧人,我若失手將你們殺了,有如將一對珍異的玉瓶打碎,大損陰德。”
陳修遠和陸漫聽他說到“一對璧人”四字,都是臉上一紅。
這時那大將軍又道:“小兄弟你的掌法很高啊,再鬥下去你也未必便會輸了給我,老實說,能在我的劍下過了這麽多招而不死的你還是第一個。”
陳修遠道:“不敢,不敢請問尊駕高姓大名?”
那大將軍道:“我叫俞大猷。”
陳修遠突然“啊”的一聲驚呼,趕忙拜倒,口中說道:“原來你便是當世東南沿海的擎天一柱,一代名將俞大將軍啊!”
俞大猷收起曲劍,忙伸手相扶,奇道:“小兄弟你何以行此大禮?”陳修遠道:“小子對俞大將軍好生相敬,適才不知,冒犯了大將軍虎威,心中不安。”俞大猷哈哈一笑,道:“小兄弟忒也多禮了,咱們是不打不相識。”又道:“小兄弟,這雨非是一時能止,我來做東,請你一同喝杯酒,去去寒氣,如何?”陳修遠大喜,道:“甚好!”轉頭又對著陸漫說道:“陸姑娘,我先送你回船上去吧?”
陸漫微微的搖了搖頭,俞大猷英名揚於四海,陸漫早在深閨之中便曾聽聞,心下對他也是好生相敬,此時也是轉身向著俞大猷盈盈拜倒施禮,口中言道:“俞大將軍英名遠播,小女子這幾年聽人說起大將軍的英名,也是仰慕已久。”俞大猷見她生的猶如廟中的白衣觀音一般端莊,自有一股莊嚴、聖潔不可冒犯的氣象,倒也不敢輕慢,趕忙還禮,口中說道:“姑娘不可行此大禮,快快請起,若是不嫌棄,就請姑娘也一起喝杯薄酒吧。”
陸漫盈盈起身,輕輕點了點頭,道:“好,大將軍降尊屈貴而請小女子飲酒,小女子不勝榮幸,多謝!”陳修遠見她並不顯露身份,便也不向俞大猷提起她峨眉掌門人的身份。
這時俞大猷向著那兩名小校叫道:“把酒菜擺上罷,我要和這兩位好朋友一道喝酒。”那二人一聽得他的號令,立馬便從廟中挑出兩個扁擔來,一挑是桌椅,另一挑卻是酒菜,二人便如廝仆一般,手腳甚是麻利,不多時便在土地廟中擺下桌椅,布上三副碗筷、酒杯,又將雞、魚、蔬果等一一擺上,再取出小爐,將酒燙熱,在酒杯中斟上三杯酒,而後便側身垂手,又如適才一般直挺挺的立在一旁,就此一動也不動了。
陳修遠心下暗讚:原來這二人適才並非人被點了穴道,竟能在刀光劍影中一動也不動,“俞家軍”果然名不虛傳,俞大將軍治軍如此軍紀嚴明,真將才也。陸漫也是看的暗暗慚愧,心想:我連那幾個小丫頭都管不好,任由她們頑皮胡鬧,昔日師父在世之時她們又怎敢如此隨性。
俞大猷見酒菜都已準備停當,右手一擺,說道:“兩位請罷。”陳修遠和陸漫先一同謝過了,這才同俞大猷一起入座。初時陳修遠懾於俞大猷的威名,頗為有些拘束,俞大猷卻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小兄弟你盡可隨意,不必拘謹。”陳修遠見他豪爽快活,這才漸漸開懷。
俞大猷見陸漫是女子,怕她不便與陌生男子多所相見,便對著那兩個小校說道:“這裏不用你們了,你們先出去到外麵等著罷。”那二人躬身行禮後這才一齊向著廟外走去,而後便又直挺挺的立在土牆之下了。
這時陳修遠與陸漫隻見杯中酒作琥珀色,原來卻是女兒紅,二人一同舉起酒杯向著俞大猷敬酒,三人一飲而盡。陸漫一杯酒過後,玉頰嬌豔欲滴,更增麗色。
俞大猷不便去問陸漫姓氏,隻聽陳修遠叫她陸姑娘便也就如此稱呼。這時向著陳修遠道:“不知小兄弟你尊姓大名?”陳修遠道:“在下姓陳,草字修遠,說起來還和大將軍你是同鄉呢,在下也是泉州府人士。”俞大猷是泉州晉江人,這時一聽之下大喜,說道:“陳兄弟你像是讀書人,可有功名?武藝、身手又是如此了得,你文武雙全,不如便到我軍中來可好?”陳修遠道:“在下乃是一介布衣,並未考取功名,自幼便在南少林寺讀書、學藝,直到數日之前方才奉了師命下山,待此間之事一了,稟過了師父、父母高堂,正想投到將軍帳下效命。”俞大猷喜道:“好,好,隨時歡迎,我的帳門隨時為陳兄弟你敞開。”
這時陳修遠忽道:“不知道大將軍何以到此?前方海上與倭寇的戰事不知如何?”俞大猷長歎一聲,說道:“唉,此事一言難盡……我本打了勝場,可朝中卻有小人向陛下進讒言,說我越軌、僭越……不過似這等遭受彈劾而被罷官、被他人冒領軍功之事在我一生之中隻是平常,就沒有十次也有八次了,我也不去計較,但我決心此生滅倭之誌卻是無一日敢忘,至死不渝。”
陳修遠聽他這麽說,胸中也感憤慨,憤憤的道:“肉食者鄙,國家大事,便壞在這些奸臣手裏。”又道:“大將軍你這寶劍挺不尋常,不知能否借在下一觀。”俞大猷道:“那有什麽不行,天下人隻道倭刀淩厲,但我有這曲劍,區區倭刀又何足慮也。”說著便解下腰間曲劍,遞到陳修遠麵前,陳修遠雙手接了,拔出劍刃隻覺寒光閃閃、鋒銳無比,借著廟中兩根巨燭熊熊的燭光之下,隻見劍鞘上鑲著兩個字“吳鉤”,陳修遠不禁口中喃喃道:“吳鉤,吳鉤……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此時陸漫忽然說道:“你可知這曲劍吳鉤所蘊含的深意?”陳修遠奇道:“哦?此劍還有什麽深意麽,這我倒是不知,還請陸姑娘賜教。”
陸漫道:“男子漢大丈夫在世自當奮發有為,得意之時固然意氣風發、縱橫四海,但世事無常,不如意之事在所難免,就算偶有失意之時,也當如俞大將軍這般毫不氣餒、不移其誌。此劍劍身彎曲,以我想來那是有為圖大誌,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之深意。”原來陸漫這番話雖是對著陳修遠所說的,卻也是有寬慰俞大猷之意。
俞大猷一聽之下便即明白,哈哈大笑道:“這位姑娘吐屬不凡,豪邁過人,原來姑娘也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須眉,我倒是失敬了。”俞大猷雖見她容貌極美,卻還並不覺得如何,這時聽了她一番話,反倒不由得肅然起敬、刮目相看,對她好生欽佩。
陳修遠也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陸漫被他二人一讚,卻是嬌羞無限,連稱不敢當。
這時陳修遠雙手遞還了吳鉤劍,俞大猷接了,口中說道:“陳兄弟,你那柄寶劍卻也是大非尋常啊!”陳修遠心想:可惜此劍是陸姑娘所有,她隻怕愛若性命,否則經你這麽一讚,我自然送你。當下微微一笑道:“其實此劍並非是我所有,是……是一位知己、好朋友借給我防身的。”陸漫聽他稱自己為“知己”,登時便喜形於色,俏臉一紅,不敢再向他望去,心中卻是著實歡喜。
俞大猷看著他們二人,又笑道:“陳兄弟你們……你還沒成親吧?”陳修遠麵上一紅,慨然道:“倭寇未滅,何以家為!”俞大猷一生與倭寇作戰,聽他這麽說更是大喜,讚道:“好!有誌氣!”陸漫也道:“陳相公,你既有如此誌向,寶劍當贈英雄,這素霓劍自當送你,師父若是泉下有知,知道你將來以此劍蕩盡天下倭寇,也當十分歡喜!”陳修遠慨然道:“姑娘厚意,陳修遠終生銘記,既是如此說了,我便恭敬不如從命,卻之不恭了。”
這時俞大猷已酒過數巡,酒酣耳熱之際,胸中豪氣徒發,道:“席間無以為樂,且看我舞劍、作歌助興。”說著便拔出長劍,一躍而出土地廟,在雨中一麵舞劍一麵作歌,歌中唱到:“大丈夫處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業成。王業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將醉,吾將醉兮,舞霜鋒……”
陳修遠見他豪情萬丈,初時以筷子敲擊杯口,打著節拍,與他的歌聲相和,後來索性大聲拍手叫好,又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口中說道:“如此丈夫歌,就算是滴酒不沾之人,聞之亦可浮三大白!”陸漫初時隻是靜靜的坐在陳修遠身旁相陪,這時也是舉杯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望著他二人,一雙美目之中滿是敬重、歡喜之意。
待得俞大猷歌畢,重又歸座,陳修遠道:“不知適才那幹人卻是何門何派?又為何來與將軍為難?”俞大猷笑道:“那些人自稱是什麽神教裏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矯矯而不群的人物,哈哈,想是倭賊懼我,勾結了這些鼠輩意欲害我,這些人沒出息,咱們不說他們。陳兄弟你是讀書人,可知適才我所作的是什麽歌?”
陳修遠道:“那是丈夫歌,相傳是三國時吳國大都督周瑜周公瑾所唱的歌。”
俞大猷道:“正是,咱們福建省三國時隸屬吳國,周瑜是吳國中了不起的人物,是個曆史上大大有名的英雄!”
陳修遠道:“東坡居士有詞道‘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陸漫道:“嗯,這是說周瑜火燒赤壁,大敗曹軍的故事。”
俞大猷讚道:“好詞,好詞啊!古人以漢書下酒,今日咱們為了這好詞、為了周公瑾,也當浮上一大白!”又道:“唉,周公瑾與孫家交情匪淺,與孫策有總角之交,後來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位,也可稱的上是個明主!”
陳修遠道:“正是,孫權也是個英雄,辛幼安有詞言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就連孫權的敵人曹操也曾讚譽他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陸漫善解人意,這時已猜到俞大猷的言下之意,說道:“當蔣幹過江在群英會上意欲說降周瑜之時,周瑜曾言道‘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複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吳國上有明主,下有名將,假使今日孫權、周瑜尚在,安得能使彼倭寇狼子野心得逞哉?俞大將軍雖是一代名將,隻可惜生不逢時……”
俞大猷歎道:“多謝姑娘,陸姑娘真乃深知我俞大猷之人也,但這後邊的話從此便別再提了,隻恐隔牆有耳,於姑娘不利。大丈夫盡力而為也就是了,何況當今皇帝陛下聖明,隻不過一時被小人、奸臣蒙蔽而已……”俞大猷雖是如此說,但還是不免感歎時乖運蹇,明主、伯樂難遇……一時悶悶不樂。
陳修遠和陸漫亦知他傷懷,也替他感到惋惜,但陸漫一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寬慰他才好。陳修遠趕忙轉過話頭說道:“我認得一人,此人當真是大英雄,真豪傑,酒量俠義,無雙無對,將軍若是遇見,必然也愛慕喜歡,隻可惜他不在此處,否則咱們四人一同飲酒暢談,共盡意氣之歡,實是平生快事。”
俞大猷道:“哦?當今天下竟有如此多的英雄好漢。”
陳修遠道:“我親眼所見他不遠千裏行俠仗義,視金銀如糞土,酒後以一把單刀刀擊倭寇首級,慷慨作歌!”
這時俞大猷和陸漫都不約而同的問道:“此人是誰?”
陳修遠搖了搖頭道:“我隻知他姓張,乃是河北人士,他事了拂衣去,不願留下姓名,隻說大丈夫結交但重義氣,隻需肝膽相照,不必提名道姓……”
俞大猷讚道:“好漢子!”又道:“可惜,可惜!似這般人物我竟然不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