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遠再次睜開眼睛,恍如隔世。
救贖之路還是老樣子,空蕩蕩的,隻有那枚秘法眼依舊在按照程序工作。
看樣子,戚遠的法術從召喚變成了製造,秘法眼已經沒有存在時限了。
身體長久不動,感覺很陌生,在感知領域同混亂之力較量的這段時間裏,他都保持著同一個姿勢站立著。
戚遠忽然有點擔心,身體會不會就這麽壞死,雖說他和人類已經具有本質區別,但是體內能量循環的特征到底是什麽,他還沒有徹底搞明白。
好在經過了小心翼翼地嚐試之後,戚遠很快找回了熟悉的感覺,身體活動自如,令他心情很好。
接下來,就要檢查一下秘法眼的收獲了,按照道理來講,不間斷的攝像這麽久,很多救贖之路的常規變化應當已經被捕捉到多次了。
雖然戚遠沒有了準確的計時工具,手機早就沒電了。
但是這不妨礙他大致推斷時間的流逝,時間會在一切存在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對於戚遠來說,最明顯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與混亂之力的這一輪交鋒,耗時絕不會少於兩年,他還是習慣以曾經的曆法計算時間,畢竟新曆法的信息還沒有傳到他這裏來。
戚遠有種自己在修仙的錯覺,果然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種孑然一身、了無牽掛,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確實非常逍遙自在!
戚遠準備把秘法眼中保存信息的法術模型闡發一下,這是硬盤的優良代替品。
接下來還要設計計算核心,要使奧術代替中央處理器,再加上他本人作為信息的中轉設備代替運存,一台簡易的計算機就算成型了。
如此一來,設計好圖像信息比對程序,秘法眼攝錄的海量視頻信息就能很輕鬆地整理出來。
其實,如果如果戚遠的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硬件相關學科的話,他現在完全可以自己製造計算機了,可惜他知道中央處理器的核心是晶圓,晶圓的主要成分是矽,至於更細節的,那就隻能道一聲遺憾了。
等到視頻信息比對結束,有價值的變化被戚遠挑選出來,準備儲存起來,等到他解決了靈魂方麵的隱患,再來細究不遲。
可是合適的信息儲存載體就讓人犯難了,再造一個僅僅作為信息儲存器的秘法眼是不難,但是這種東西的壽命到底有多久,戚遠心裏也沒譜。
萬一解決依附在靈魂上的混亂之力的時候,夢蛹又不依不饒地打過來,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解決問題還不一定,要是秘法眼在這期間壞掉了,那豈不是浪費時間!
於是戚遠把背著的次元裝備拿下來,他準備在裏麵找一找,看有沒有合適做法術載體的東西。
戚遠曾經想要再做一件次元裝備,但是因為準備參照救贖之路做件既輕巧,又有大容量的“神器”,結果一直到現在,還是依靠那件繳獲的戰利品。
直接把開口朝下,他打算把所有東西都倒出來,說起來,自從繳獲了這東西,他也就是往裏可勁兒塞,竟然還沒認真檢查過裏麵都有什麽……
隨著開啟的小模型印入次元裝備,“嘩啦啦”地就開始有各種零碎被顛倒來去,可是聲音非常快地消失了,袋口被堆滿,卻並沒有東西掉出來。
戚遠這才想起來,救贖之路裏根本沒有向著單一方向的重力。
沒有顯著的重力,物質當然不會向下落,也不會向上升!就如他自己站在虛無一物的空間裏,腳下是沒有任何可見的物體的。
可是他又沒有失重感,完全像是站在地麵上一樣,任何行動都不受阻礙。
事實上,在地球學界,重力目前更多的被稱為萬有引力,這是四大基本力之一,它無處不在,隻要有物質,就有它們。
問題在於數量與質量不足或者沒有在一定體積內聚攏在一起,那麽萬有引力的表現就非常微弱,甚至很多時候都難以察覺。
當有著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在一處的時候,它們的合力就會非常大,這個時候才會產生足以令人察覺的重力,就像每一顆星辰那樣,不管你處於它的哪一個麵,都不會掉下去。
可是物質不夠多,或者說全部都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內的時候呢?
來自千萬個方向的力,會產生什麽現象?
戚遠倒提著次元裝備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著空若無物的救贖之路,很顯然,這裏有物質,並不空,隻不過他的眼睛觀測不到而已!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物理學界的前沿思潮,四大基本力是否應當稱為普通基本力?
萬有引力存在於所有物質本身,任何物質都會有相互吸引的特征。
電磁力表現在帶電粒子之間,它們有相互吸引和互相排斥,有爆發也有湮滅。
強相互作用力更多地用於表述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間的運動,不論那些粒子被起名叫做質子、中子還是誇克,又或者千奇百怪,但是歸根結底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子核。
弱相互作用力描述的則是粒子的失能衰變,這一過程需要粒子間進行碰撞,產生能量傳遞,這同樣是接近、遠離的運動過程!
它們會不會確實是統一的呢?不都是在微觀世界裏描述物質、能量的結合與分離的嗎?
救贖之路的價值遠遠不止於一處特殊的空間現象!這裏有著得天獨厚的實驗環境,沒有一個足以產生巨大到能夠讓人察覺的引力源,這是太空中都沒有的條件!
可是他自己最多做出一些猜想,既沒有手段驗證什麽,也沒有辦法提出驗證的思路,戚遠的基礎知識夠紮實,可是前沿方麵就差得太遠。
戚遠忽然有點不自信了,那麽多科研工作者,花費畢生心血,其中有多少天才?難道沒有比他更厲害的人物嗎?
單單憑借自己的力量,在這個地方浪費光陰,獨自享用這或許整個宇宙都再無一處的寶貴環境。
他能否在有生之年將這裏的價值最大化?能否解決困擾那麽多天才的問題?
如果把這裏介紹給全世界的優秀學者,會有什麽令人激動的成果?
會不會每個人都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裏得到足以改變世界的新發現?
戚遠忽然間就感受到了孤獨,一個人向遠方前行,沒有同道、沒有親友,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無人訴說,更來自於孤獨的人必須扛起所有希望,如果你跌倒了、走岔了、死掉了……
那麽多人的希望或許就沒了,哪怕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距離希望曾經有多麽近!
救贖之路還是老樣子,空蕩蕩的,隻有那枚秘法眼依舊在按照程序工作。
看樣子,戚遠的法術從召喚變成了製造,秘法眼已經沒有存在時限了。
身體長久不動,感覺很陌生,在感知領域同混亂之力較量的這段時間裏,他都保持著同一個姿勢站立著。
戚遠忽然有點擔心,身體會不會就這麽壞死,雖說他和人類已經具有本質區別,但是體內能量循環的特征到底是什麽,他還沒有徹底搞明白。
好在經過了小心翼翼地嚐試之後,戚遠很快找回了熟悉的感覺,身體活動自如,令他心情很好。
接下來,就要檢查一下秘法眼的收獲了,按照道理來講,不間斷的攝像這麽久,很多救贖之路的常規變化應當已經被捕捉到多次了。
雖然戚遠沒有了準確的計時工具,手機早就沒電了。
但是這不妨礙他大致推斷時間的流逝,時間會在一切存在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對於戚遠來說,最明顯的就是自己的身體。
與混亂之力的這一輪交鋒,耗時絕不會少於兩年,他還是習慣以曾經的曆法計算時間,畢竟新曆法的信息還沒有傳到他這裏來。
戚遠有種自己在修仙的錯覺,果然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種孑然一身、了無牽掛,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確實非常逍遙自在!
戚遠準備把秘法眼中保存信息的法術模型闡發一下,這是硬盤的優良代替品。
接下來還要設計計算核心,要使奧術代替中央處理器,再加上他本人作為信息的中轉設備代替運存,一台簡易的計算機就算成型了。
如此一來,設計好圖像信息比對程序,秘法眼攝錄的海量視頻信息就能很輕鬆地整理出來。
其實,如果如果戚遠的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硬件相關學科的話,他現在完全可以自己製造計算機了,可惜他知道中央處理器的核心是晶圓,晶圓的主要成分是矽,至於更細節的,那就隻能道一聲遺憾了。
等到視頻信息比對結束,有價值的變化被戚遠挑選出來,準備儲存起來,等到他解決了靈魂方麵的隱患,再來細究不遲。
可是合適的信息儲存載體就讓人犯難了,再造一個僅僅作為信息儲存器的秘法眼是不難,但是這種東西的壽命到底有多久,戚遠心裏也沒譜。
萬一解決依附在靈魂上的混亂之力的時候,夢蛹又不依不饒地打過來,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解決問題還不一定,要是秘法眼在這期間壞掉了,那豈不是浪費時間!
於是戚遠把背著的次元裝備拿下來,他準備在裏麵找一找,看有沒有合適做法術載體的東西。
戚遠曾經想要再做一件次元裝備,但是因為準備參照救贖之路做件既輕巧,又有大容量的“神器”,結果一直到現在,還是依靠那件繳獲的戰利品。
直接把開口朝下,他打算把所有東西都倒出來,說起來,自從繳獲了這東西,他也就是往裏可勁兒塞,竟然還沒認真檢查過裏麵都有什麽……
隨著開啟的小模型印入次元裝備,“嘩啦啦”地就開始有各種零碎被顛倒來去,可是聲音非常快地消失了,袋口被堆滿,卻並沒有東西掉出來。
戚遠這才想起來,救贖之路裏根本沒有向著單一方向的重力。
沒有顯著的重力,物質當然不會向下落,也不會向上升!就如他自己站在虛無一物的空間裏,腳下是沒有任何可見的物體的。
可是他又沒有失重感,完全像是站在地麵上一樣,任何行動都不受阻礙。
事實上,在地球學界,重力目前更多的被稱為萬有引力,這是四大基本力之一,它無處不在,隻要有物質,就有它們。
問題在於數量與質量不足或者沒有在一定體積內聚攏在一起,那麽萬有引力的表現就非常微弱,甚至很多時候都難以察覺。
當有著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在一處的時候,它們的合力就會非常大,這個時候才會產生足以令人察覺的重力,就像每一顆星辰那樣,不管你處於它的哪一個麵,都不會掉下去。
可是物質不夠多,或者說全部都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空間內的時候呢?
來自千萬個方向的力,會產生什麽現象?
戚遠倒提著次元裝備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著空若無物的救贖之路,很顯然,這裏有物質,並不空,隻不過他的眼睛觀測不到而已!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物理學界的前沿思潮,四大基本力是否應當稱為普通基本力?
萬有引力存在於所有物質本身,任何物質都會有相互吸引的特征。
電磁力表現在帶電粒子之間,它們有相互吸引和互相排斥,有爆發也有湮滅。
強相互作用力更多地用於表述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間的運動,不論那些粒子被起名叫做質子、中子還是誇克,又或者千奇百怪,但是歸根結底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子核。
弱相互作用力描述的則是粒子的失能衰變,這一過程需要粒子間進行碰撞,產生能量傳遞,這同樣是接近、遠離的運動過程!
它們會不會確實是統一的呢?不都是在微觀世界裏描述物質、能量的結合與分離的嗎?
救贖之路的價值遠遠不止於一處特殊的空間現象!這裏有著得天獨厚的實驗環境,沒有一個足以產生巨大到能夠讓人察覺的引力源,這是太空中都沒有的條件!
可是他自己最多做出一些猜想,既沒有手段驗證什麽,也沒有辦法提出驗證的思路,戚遠的基礎知識夠紮實,可是前沿方麵就差得太遠。
戚遠忽然有點不自信了,那麽多科研工作者,花費畢生心血,其中有多少天才?難道沒有比他更厲害的人物嗎?
單單憑借自己的力量,在這個地方浪費光陰,獨自享用這或許整個宇宙都再無一處的寶貴環境。
他能否在有生之年將這裏的價值最大化?能否解決困擾那麽多天才的問題?
如果把這裏介紹給全世界的優秀學者,會有什麽令人激動的成果?
會不會每個人都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裏得到足以改變世界的新發現?
戚遠忽然間就感受到了孤獨,一個人向遠方前行,沒有同道、沒有親友,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無人訴說,更來自於孤獨的人必須扛起所有希望,如果你跌倒了、走岔了、死掉了……
那麽多人的希望或許就沒了,哪怕他們都不知道自己距離希望曾經有多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