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這種特殊的法術,研究者不是很多,原因在於那對施法者的歌唱水準有著極高的要求。
類似黃曉筱那種始終不在調上的,根本不可能施法成功。
同時,吟遊詩人們的本職法術所起到的作用也並不是十分顯著,與法師們的奧術,德魯伊、聖職者們的神術比起來,很是雞肋。
他們的法術被稱為“戰歌”,主要是給隊友附加一些狀態,作用類似於腎上腺素,讓人精神亢奮,對疼痛、疲勞的感受明顯遲鈍。
而且範圍相當有限,在空曠且嘈雜的戰場上,能夠聽到吟遊詩人的歌聲的,才能獲得增強……
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一個吟遊詩人就能管身邊幾個或者十幾個人,實在是太浪費了,起到類似作用的法術,無論法師還是聖職者,都有!
有人想到了讓吟遊詩人帶上擴音設備的點子,可惜魔力並不認可,經過擴音的歌聲,並不能帶動魔力產生法術效果。
除了本職業的“戰歌”之外,吟遊詩人也能施展一些奧術,方式與法師們一樣,隻要能學會就可以。
但人物卡賦予他們的法術位較少,而且等級也較低,相比起來,遠遠不如其它的專業施法者。
不過吟遊詩人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還能學習一些近身戰鬥的技巧,比起經常受到過量法力侵擾的法師,顯得健壯不少。
而且“戰歌”不一定非要用在戰鬥上,經過艾梵瑞爾的吟遊詩人們數千年來的摸索,他們的歌曲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意義。
比如通過歌聲感知某個目標,對自己所說的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種隱蔽的方式比起奧術中的讀取記憶,可保險多了。
所以吟遊詩人們總是表現得既多情又無情,因為你昨天真心實意對人好,人家知道了,結果你今天看到另一個姑娘很漂亮,想多看兩眼,人家也知道啊!
除此之外,在晉升了傳奇的吟遊詩人中,還有一個傳說隱隱約約、傳遞不絕,那就是他們“歌唱”的方式,是更為先進的施法方式,當吟遊詩人們到達傳奇乃至史詩,就會發現手勢、咒語、法力的施法方式,與歌唱、法力的施法方式,有著驚人的高度一致!
很多吟遊詩人都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像法師一樣施展法術,就是因為開創這一職業的先輩,本就是一名法師,他發現了新的施法方式,從而有了吟遊詩人。
依諾維紳自從晉階傳奇,便對這個傳言越發相信了,傳奇們的魔力親和力,使她隱隱約約感知到了魔力與歌聲是如何配合的,那像極了奧術的模型!
於是她又兼職了法師,智力屬性和魅力屬性都沒辦法幫助她直接觀察到魔力的樣子,她想要更多的感知屬性,以幫助她完成進一步的驗證。
然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哪怕她是半精靈,理論上比人類更長壽,但她在智力方麵並沒有什麽特長,作為吟遊詩人,魅力才是她的強項。
好在她早先就跟隨老師維塔利耶,加入了曾理的施法者組織,在這裏有著十分豐富的師資力量,碰到任何難以理解的問題,總是可以找到人請教的。
於是依諾維紳多了許多老師,可惜的是,所有人在感知方麵都很一般,而由地球的科研工作者轉職的施法者們,更是注重於利用儀器設備,觀測難以直觀感受的魔力。
最初,崔萌萌、曾理他們,就是接受了首都方麵歐靖中分配的科研任務,開發擾動魔力,進而達到觀測目的的設備,結果碰巧接收到了班加洛的求援信號……
但是依諾維紳需要的是非常直觀的,觀察到聲音與魔力產生了什麽樣的結合,進而分析驗證為什麽特定的某些字詞和語調,可以與魔力產生那樣的效果。
僅僅使用設備,難以做到這一點,人類想要直觀地觀測到聲音,隻能將其再次轉換概念,變成聲波,而這多出來的一次轉換,就很可能會導致一切觀察到的結果、推論,都是片麵的或者錯誤的。
更可惜的是,即便不要求一定要準確無誤,依諾維紳的實驗都無法繼續深入,因為通過聲波和魔力波的形式,具體化的記錄,根本找不到一定之規律。
原因就在於每次施法發出的聲音必定存在些微差別,哪怕歌唱者都是依諾維紳自己,唱的也是同一首曲子……
這些偏差,雖然不至於造成法術效果的大幅度變化,但是轉化為各種“波”狀的記錄之後,就完全失去了規律。
這個時候,戚遠從救贖之路歸來,他在完成自己的論文之餘,利用自己在感知方麵的優勢,通過感知領域的直觀地觀測,幫助依諾維紳,大幅度地推進了研究進程。
兩個人因此而熟識,不過戚遠顯然沒怎麽放心裏。
依諾維紳通過學自曾理的預言法術,追著戚遠和突破號的蛛絲馬跡,先是找到了五號行星,畢竟那裏的奧術坐標都是傳回過地球的。
而找到了被拋棄的突破號部件之後,雖然因為距離關係,沒有得到地球方麵關於戚遠下一站的方位的準確信息,但是預言法術已經能夠模糊地找到那裏了。
於是依諾維紳才有機會親眼目睹完全失去神誌的泰坦,從空間甬道裏掉出半個身子來。
正常情況下,泰坦在宇宙中航行會變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球體,四肢都不知道收縮在什麽地方。
而這隻剩下半個身子帶個腦袋的泰坦,也不再變形,漫無目的地隨著引力飄飛了一會兒之後,便發現了不遠處的依諾維紳。
依諾維紳駕駛的是改型後的突破級,具備三個元素池,同時取消了最初的各種實驗設備。
就機動性和安全性而言,比起戚遠最初駕駛的突破號要強不少。
麵對氣勢洶洶的不知名生物,依諾維紳借助艦載測速儀器,調整她自己駕駛的“豎琴號”,與泰坦同速航行。
早先,戚遠就覺得泰坦飛得慢,認為他們的航天技術太差,現如今依諾維紳甚至可以調整“豎琴號”的航行方向和速度,選擇與之保持一定距離,詳細觀察情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類似黃曉筱那種始終不在調上的,根本不可能施法成功。
同時,吟遊詩人們的本職法術所起到的作用也並不是十分顯著,與法師們的奧術,德魯伊、聖職者們的神術比起來,很是雞肋。
他們的法術被稱為“戰歌”,主要是給隊友附加一些狀態,作用類似於腎上腺素,讓人精神亢奮,對疼痛、疲勞的感受明顯遲鈍。
而且範圍相當有限,在空曠且嘈雜的戰場上,能夠聽到吟遊詩人的歌聲的,才能獲得增強……
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一個吟遊詩人就能管身邊幾個或者十幾個人,實在是太浪費了,起到類似作用的法術,無論法師還是聖職者,都有!
有人想到了讓吟遊詩人帶上擴音設備的點子,可惜魔力並不認可,經過擴音的歌聲,並不能帶動魔力產生法術效果。
除了本職業的“戰歌”之外,吟遊詩人也能施展一些奧術,方式與法師們一樣,隻要能學會就可以。
但人物卡賦予他們的法術位較少,而且等級也較低,相比起來,遠遠不如其它的專業施法者。
不過吟遊詩人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還能學習一些近身戰鬥的技巧,比起經常受到過量法力侵擾的法師,顯得健壯不少。
而且“戰歌”不一定非要用在戰鬥上,經過艾梵瑞爾的吟遊詩人們數千年來的摸索,他們的歌曲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意義。
比如通過歌聲感知某個目標,對自己所說的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種隱蔽的方式比起奧術中的讀取記憶,可保險多了。
所以吟遊詩人們總是表現得既多情又無情,因為你昨天真心實意對人好,人家知道了,結果你今天看到另一個姑娘很漂亮,想多看兩眼,人家也知道啊!
除此之外,在晉升了傳奇的吟遊詩人中,還有一個傳說隱隱約約、傳遞不絕,那就是他們“歌唱”的方式,是更為先進的施法方式,當吟遊詩人們到達傳奇乃至史詩,就會發現手勢、咒語、法力的施法方式,與歌唱、法力的施法方式,有著驚人的高度一致!
很多吟遊詩人都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像法師一樣施展法術,就是因為開創這一職業的先輩,本就是一名法師,他發現了新的施法方式,從而有了吟遊詩人。
依諾維紳自從晉階傳奇,便對這個傳言越發相信了,傳奇們的魔力親和力,使她隱隱約約感知到了魔力與歌聲是如何配合的,那像極了奧術的模型!
於是她又兼職了法師,智力屬性和魅力屬性都沒辦法幫助她直接觀察到魔力的樣子,她想要更多的感知屬性,以幫助她完成進一步的驗證。
然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哪怕她是半精靈,理論上比人類更長壽,但她在智力方麵並沒有什麽特長,作為吟遊詩人,魅力才是她的強項。
好在她早先就跟隨老師維塔利耶,加入了曾理的施法者組織,在這裏有著十分豐富的師資力量,碰到任何難以理解的問題,總是可以找到人請教的。
於是依諾維紳多了許多老師,可惜的是,所有人在感知方麵都很一般,而由地球的科研工作者轉職的施法者們,更是注重於利用儀器設備,觀測難以直觀感受的魔力。
最初,崔萌萌、曾理他們,就是接受了首都方麵歐靖中分配的科研任務,開發擾動魔力,進而達到觀測目的的設備,結果碰巧接收到了班加洛的求援信號……
但是依諾維紳需要的是非常直觀的,觀察到聲音與魔力產生了什麽樣的結合,進而分析驗證為什麽特定的某些字詞和語調,可以與魔力產生那樣的效果。
僅僅使用設備,難以做到這一點,人類想要直觀地觀測到聲音,隻能將其再次轉換概念,變成聲波,而這多出來的一次轉換,就很可能會導致一切觀察到的結果、推論,都是片麵的或者錯誤的。
更可惜的是,即便不要求一定要準確無誤,依諾維紳的實驗都無法繼續深入,因為通過聲波和魔力波的形式,具體化的記錄,根本找不到一定之規律。
原因就在於每次施法發出的聲音必定存在些微差別,哪怕歌唱者都是依諾維紳自己,唱的也是同一首曲子……
這些偏差,雖然不至於造成法術效果的大幅度變化,但是轉化為各種“波”狀的記錄之後,就完全失去了規律。
這個時候,戚遠從救贖之路歸來,他在完成自己的論文之餘,利用自己在感知方麵的優勢,通過感知領域的直觀地觀測,幫助依諾維紳,大幅度地推進了研究進程。
兩個人因此而熟識,不過戚遠顯然沒怎麽放心裏。
依諾維紳通過學自曾理的預言法術,追著戚遠和突破號的蛛絲馬跡,先是找到了五號行星,畢竟那裏的奧術坐標都是傳回過地球的。
而找到了被拋棄的突破號部件之後,雖然因為距離關係,沒有得到地球方麵關於戚遠下一站的方位的準確信息,但是預言法術已經能夠模糊地找到那裏了。
於是依諾維紳才有機會親眼目睹完全失去神誌的泰坦,從空間甬道裏掉出半個身子來。
正常情況下,泰坦在宇宙中航行會變形成一大一小兩個球體,四肢都不知道收縮在什麽地方。
而這隻剩下半個身子帶個腦袋的泰坦,也不再變形,漫無目的地隨著引力飄飛了一會兒之後,便發現了不遠處的依諾維紳。
依諾維紳駕駛的是改型後的突破級,具備三個元素池,同時取消了最初的各種實驗設備。
就機動性和安全性而言,比起戚遠最初駕駛的突破號要強不少。
麵對氣勢洶洶的不知名生物,依諾維紳借助艦載測速儀器,調整她自己駕駛的“豎琴號”,與泰坦同速航行。
早先,戚遠就覺得泰坦飛得慢,認為他們的航天技術太差,現如今依諾維紳甚至可以調整“豎琴號”的航行方向和速度,選擇與之保持一定距離,詳細觀察情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