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號的一雙位移係統運轉良好,體現出了高度的可靠性。
在後麵追趕它的泰坦,伴隨著混亂之力的不斷發作,正在快速崩潰,身軀表皮、部件,整塊整塊脫落下來,拋灑在太空中,依舊處於混亂之力的籠罩下。
從自行扭曲的奇形怪狀,一直到崩解成肉眼不可見的微塵,至於會不會被還原成微粒子,則已不在豎琴號搭載的實時觀測設備的辨識範圍之內了。
依諾維紳倒是猜到了後麵的大家夥屬於憎惡畸變體,但她也沒見過這種狀態的,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可惜周圍的環境,不再能夠容許她安安穩穩地觀察了,原本與神屍暫時形成了伴星係統的恒星,在埃蓋馬尼蠻橫地將神屍拖走之後,整個恒星係的引力場已經發生著劇烈變化。
再加上埃蓋馬尼和神屍,一路上撞擊、摧毀了難以計數的各型天體,還將被毀天體的碎片殘渣,帶出原本軌道極遠的距離。
直到埃蓋馬尼裹挾著神屍,通過印記城的幫助,突兀進入融涉世界,那些被神屍引力捕獲的足以形成一個超大型行星的物質才瞬間失去統一的方向和速度,被遺落在恒星係外。
於是整個星係都陷入了暴動之中,雖然總體而言質量並沒有大幅度減少,哪怕是被帶出恒星係的那些物質,最大的可能性也是經過數百上千年的引力捏合之後,成為一個新生的龐大天體,隨著原本恒星係的內部調整結束,新生天體很可能會重新加入曾經的集體。
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極其危險的,原恒星移位,距離它最近的行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引力捕捉,打破曾經的引力平衡。
一旦這顆行星被恒星吞並,恒星的質量必將顯著增加,屆時整個恒星係都將因為核心點的引力增強,而陷入新一輪的運行軌道調整,直到新的引力平衡被建立。
對於整個恒星係內的生物來說,如果不具備類似地球當前這種技術水平的話,那就隻能聽天由命了,根本逃不掉。
就算豎琴號擁有著十分之一光速的位移能力,也並不適宜長期呆在這種環境附近,誰能肯定恒星係的調整,一定不會影響到魔力呢?
豎琴號的位移、傳送,兩種係統,可都是在倚仗魔力的!
眼看著後麵的憎惡畸變體已經陷入了快速的自我崩解之中,說不定要不了多久,祂就自我消亡了,依諾維紳也沒興趣冒險繼續觀察下去,便發動宇宙格鬥傳送術,脫離當前恒星係的恒星風籠罩範圍。
脫離之後,安全暫時是不必過於擔憂了,但戚遠的蹤跡至此再也找尋不到,後麵就是他在傳送中與埃蓋馬尼不斷角力,直至進入印記城,又被帶入融涉世界,再接觸魔法之主博卡布。
這裏麵無論是哪個,都不在曾理改良、創作的預言法術的能力範圍之內。
依諾維紳陷入了兩難之中,她並不知道戚遠具體遭遇了什麽,此時是否還活著,當預言法術反饋出難以解讀的結果時,說不清在她心裏占據上風的,是難過還是開心。
因為一般而言,如果預言目標死了或者不存在,反饋結果會是無,解讀是很清晰的,而一個難以解讀的結果代表著什麽呢?至少不是死去或者不存在。
雖然預言法術並不是百分百準確,還會遭遇欺騙和偽裝,但是這樣的結果至少說明,戚遠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難過的則是依諾維紳知道自己很難找到戚遠了,如果到當前恒星係內部再冒冒險,真的可以再找到些什麽線索的話,說不定就能使預言結果再清晰一點?
依諾維紳思考了很久,駕駛著豎琴號減速到不足三十分之一光速,以八千公裏每秒的速度,劃著弧線重新接近恒星風籠罩範圍,這個時候她才發現了被神屍攜帶到星係外的那些天體碎塊。
這些碎塊突然引發了依諾維紳的恐懼感,預言法術到了這個地方就難以為繼,是不是說明之前戚遠與埃蓋馬尼就是在此相遇的呢?那個不知名的憎惡畸變體,也是二者相遇在此的一個有力證據!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個恒星係還沒有公轉一周,回到當初戚遠作死的地方,而且整個河係也已經隨著自身公轉,有條不紊地經過那個“絕對位置”。
如果依諾維紳的想象力再豐富一點,反應能力再快一點,就會發現,泰坦那樣的形態出現時,所伴隨著的魔力擾動中,是有著與進出救贖之路相類似的特征的。
在地球學界,早先就有聲音認為救贖之路作為次元空間,在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這說明兩者之間的聯係遠比想象中更緊密。
但是這一猜想還沒有獲得充分的證實,緊接著就被全人類都必須鄭重以待的大逃亡打斷了研究進程。
依諾維紳的注意力被引申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不必多想,戚遠本身是不具備將天體打散後攜帶巨量碎片,長距離運動的能力的。
那片呈現雲團狀的碎片群,隻可能是因為埃蓋馬尼而形成的!
如此說來,眼前恒星係的反常運動,必定也與之相關。
那麽埃蓋馬尼強大到了什麽地步?
依諾維紳覺得自己看到了又一個夢蛹,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恒星係!
簡直難以想象。
而她所要找的那個人,她所期盼他還活著的那個人,就是在挑戰這樣的恐怖存在嗎?
依諾維紳在自己的思緒中,怔怔然望著那不斷發光發熱的恒星,不知道在想什麽,腦中一片空白。
那巨大的恒星則完全不曾理會一個渺小生靈的心情,它在憤怒地調整自己的身軀,早先有個家夥跟它搶“被子”,好不容易倆人勉強都“蓋”上了,沒凍著。
結果那家夥一言不合就把“被子”撕一塊跑沒影了!
簡直了,豈有此理!
於是恒星憤懣地咬向“被子”,既然總是有人搶,不如吃到肚子裏好了!
依諾維紳眼睜睜看著距離恒星最近的那顆行星,由弧線路徑變為直線,兩者輕輕巧巧,合二為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在後麵追趕它的泰坦,伴隨著混亂之力的不斷發作,正在快速崩潰,身軀表皮、部件,整塊整塊脫落下來,拋灑在太空中,依舊處於混亂之力的籠罩下。
從自行扭曲的奇形怪狀,一直到崩解成肉眼不可見的微塵,至於會不會被還原成微粒子,則已不在豎琴號搭載的實時觀測設備的辨識範圍之內了。
依諾維紳倒是猜到了後麵的大家夥屬於憎惡畸變體,但她也沒見過這種狀態的,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可惜周圍的環境,不再能夠容許她安安穩穩地觀察了,原本與神屍暫時形成了伴星係統的恒星,在埃蓋馬尼蠻橫地將神屍拖走之後,整個恒星係的引力場已經發生著劇烈變化。
再加上埃蓋馬尼和神屍,一路上撞擊、摧毀了難以計數的各型天體,還將被毀天體的碎片殘渣,帶出原本軌道極遠的距離。
直到埃蓋馬尼裹挾著神屍,通過印記城的幫助,突兀進入融涉世界,那些被神屍引力捕獲的足以形成一個超大型行星的物質才瞬間失去統一的方向和速度,被遺落在恒星係外。
於是整個星係都陷入了暴動之中,雖然總體而言質量並沒有大幅度減少,哪怕是被帶出恒星係的那些物質,最大的可能性也是經過數百上千年的引力捏合之後,成為一個新生的龐大天體,隨著原本恒星係的內部調整結束,新生天體很可能會重新加入曾經的集體。
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極其危險的,原恒星移位,距離它最近的行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引力捕捉,打破曾經的引力平衡。
一旦這顆行星被恒星吞並,恒星的質量必將顯著增加,屆時整個恒星係都將因為核心點的引力增強,而陷入新一輪的運行軌道調整,直到新的引力平衡被建立。
對於整個恒星係內的生物來說,如果不具備類似地球當前這種技術水平的話,那就隻能聽天由命了,根本逃不掉。
就算豎琴號擁有著十分之一光速的位移能力,也並不適宜長期呆在這種環境附近,誰能肯定恒星係的調整,一定不會影響到魔力呢?
豎琴號的位移、傳送,兩種係統,可都是在倚仗魔力的!
眼看著後麵的憎惡畸變體已經陷入了快速的自我崩解之中,說不定要不了多久,祂就自我消亡了,依諾維紳也沒興趣冒險繼續觀察下去,便發動宇宙格鬥傳送術,脫離當前恒星係的恒星風籠罩範圍。
脫離之後,安全暫時是不必過於擔憂了,但戚遠的蹤跡至此再也找尋不到,後麵就是他在傳送中與埃蓋馬尼不斷角力,直至進入印記城,又被帶入融涉世界,再接觸魔法之主博卡布。
這裏麵無論是哪個,都不在曾理改良、創作的預言法術的能力範圍之內。
依諾維紳陷入了兩難之中,她並不知道戚遠具體遭遇了什麽,此時是否還活著,當預言法術反饋出難以解讀的結果時,說不清在她心裏占據上風的,是難過還是開心。
因為一般而言,如果預言目標死了或者不存在,反饋結果會是無,解讀是很清晰的,而一個難以解讀的結果代表著什麽呢?至少不是死去或者不存在。
雖然預言法術並不是百分百準確,還會遭遇欺騙和偽裝,但是這樣的結果至少說明,戚遠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難過的則是依諾維紳知道自己很難找到戚遠了,如果到當前恒星係內部再冒冒險,真的可以再找到些什麽線索的話,說不定就能使預言結果再清晰一點?
依諾維紳思考了很久,駕駛著豎琴號減速到不足三十分之一光速,以八千公裏每秒的速度,劃著弧線重新接近恒星風籠罩範圍,這個時候她才發現了被神屍攜帶到星係外的那些天體碎塊。
這些碎塊突然引發了依諾維紳的恐懼感,預言法術到了這個地方就難以為繼,是不是說明之前戚遠與埃蓋馬尼就是在此相遇的呢?那個不知名的憎惡畸變體,也是二者相遇在此的一個有力證據!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個恒星係還沒有公轉一周,回到當初戚遠作死的地方,而且整個河係也已經隨著自身公轉,有條不紊地經過那個“絕對位置”。
如果依諾維紳的想象力再豐富一點,反應能力再快一點,就會發現,泰坦那樣的形態出現時,所伴隨著的魔力擾動中,是有著與進出救贖之路相類似的特征的。
在地球學界,早先就有聲音認為救贖之路作為次元空間,在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這說明兩者之間的聯係遠比想象中更緊密。
但是這一猜想還沒有獲得充分的證實,緊接著就被全人類都必須鄭重以待的大逃亡打斷了研究進程。
依諾維紳的注意力被引申到了另外一個方向。
不必多想,戚遠本身是不具備將天體打散後攜帶巨量碎片,長距離運動的能力的。
那片呈現雲團狀的碎片群,隻可能是因為埃蓋馬尼而形成的!
如此說來,眼前恒星係的反常運動,必定也與之相關。
那麽埃蓋馬尼強大到了什麽地步?
依諾維紳覺得自己看到了又一個夢蛹,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恒星係!
簡直難以想象。
而她所要找的那個人,她所期盼他還活著的那個人,就是在挑戰這樣的恐怖存在嗎?
依諾維紳在自己的思緒中,怔怔然望著那不斷發光發熱的恒星,不知道在想什麽,腦中一片空白。
那巨大的恒星則完全不曾理會一個渺小生靈的心情,它在憤怒地調整自己的身軀,早先有個家夥跟它搶“被子”,好不容易倆人勉強都“蓋”上了,沒凍著。
結果那家夥一言不合就把“被子”撕一塊跑沒影了!
簡直了,豈有此理!
於是恒星憤懣地咬向“被子”,既然總是有人搶,不如吃到肚子裏好了!
依諾維紳眼睜睜看著距離恒星最近的那顆行星,由弧線路徑變為直線,兩者輕輕巧巧,合二為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