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天的功夫,戚遠已經帶領著新生的小團隊,找到了七種致病菌和兩種針對性藥物,最關鍵的是阿瑞納達人已經學會了尋找的方法。
所以戚遠已經可以繼續自己的旅行了,如果這裏有祈願術和他沒見過的傳送法術,固然最好,即便沒有,也不妨礙他繼續尋找。
在此之前,戚遠從沒提出過自己的目的,卻無私地幫助阿瑞納達人,並不是他對自我精神有了多麽高的要求,隻是他確實認為事情應當這麽做。
遇到他人有困難,就幫助一下,而自己的困難,別人能幫忙當然好,幫不了,也不失望。
恰好,他遇到的是阿瑞納達人,雖然這些人類信仰的神祗很複雜,教義各不相同,但都處於守序、善良的陣營,他們所堅持的美德與地球人類有著相當程度的重合。
得知了戚遠的旅行目的,五名史詩奧術施法者互相對視一眼,隨後英利爾便道:“戚遠大師,我們的傳送類法術可以與您交流,請您稍等,尼普爾隨我去圖書館吧。”
戚遠一聽,頓時笑了,傳送術方麵未必有收獲,但是祈願術看起來有戲!
雖然英利爾對祈願術隻字不提,但是去圖書館需要兩名史詩嗎?
或許對於他們來說,祈願術事關重大,必須與國王商議之後才行。
“好的,我並不是很著急,既然如此,我們就再交流一下神術吧。”戚遠很默契地不提祈願術。
關於神術、神祗,其實戚遠也很關注。
且不提他曾經擁有過神性,感受過那種“心想事成”的特殊威能,單隻魔法之主博卡布明確提到過的,隻有神祗那樣的生命層次,才具備直接觀察融涉世界的能力,就足以吸引戚遠了。
更何況,戚遠研究“魂能”、人類本身乃至魔力本質,等等課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獲得長久的生命,以此支撐他研究、認識更深更廣的世界真實。
同時,想要找到回家的路,再見地球一麵,顯然要有極長的生命作為支撐。
如果成為神祗,這些問題也就一次性解決了!
雖然神祗並非不死,但祂們的壽命顯然已經不是凡物所能理解,倒足以稱得上長生不老了。
等到以神祗的身份,獲得了長久的生命之後,再拐回頭來,繼續探索“魂能”與凡物生命的關係,那就簡單多了。
現在他如仰攻山頭,下麵有重力拉著,不論是人還是武器,都被拖著後腿。
若以神祗處於融涉世界的視角再來觀察,說不得就如俯視一般,你向它發起攻擊,還要有個勢能的加強。
一正一反,難度相差已不可以道理計。
這也就是戚遠在一定意義上,近距離領略過神祗威能,否則換個人、換段經曆,也不會明白成為神祗怎麽就跟科研的難易程度,扯上了關係。
可惜的是,阿瑞納達這裏沒有聯係到任何一位神祗,他們的聖職者在數十年間隻減不增,無論數量還是所處層次,都已經十分虛弱。
能夠與戚遠討論神術的,主要就是那幾位德魯伊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戚遠本人就是一名德魯伊,他的神術來自於自然領域,與德魯伊完全一致。
所不同的,也就是他既沒有就職,也沒有訓練德魯伊職業的其它能力。
來到了新的世界,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植物、動物,阿瑞納達的德魯伊們此前始終保持著興奮。
“瘟疫”爆發後,處於自然深處的德魯伊們同樣躲不過微生物的侵襲,不過他們受到大自然的眷顧,自發形成的神術保護了他們的身體健康。
最初的微生物,並沒有能夠引起德魯伊們的注意。
在他們看來,微生物與動植物並沒太大區別,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但是微生物並不僅僅攻擊人類,植物、動物、昆蟲,無一幸免,這個時候,德魯伊們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了。
這屬於大自然的存在狀態問題,就如白槲的貝奧曾經專門到高原地區,思考那裏的自然環境因何多樣化,隨著地形、海拔高度的變化,生物分布有著顯著區別。
對於德魯伊來講,這就是深入到了大自然的選擇中的高深問題了,獨立思考並且因此而尋到自我的獨到見解的成員,就有極大機會,接觸史詩的門檻。
所以對於德魯伊們來說,微生物泛濫既是危難,也是機會,平日裏自然環境的選擇、變化,都是在細微處非常緩慢地進行的,思考到了這裏的人,就需要如貝奧那樣,到處旅行,尋找大自然的“交界線”。
而微生物的無差別攻擊,使得大自然整個混亂起來,選擇和變化都在短時間內明顯起來,天賦好又專心於學業的德魯伊,就獲得了非常好的“研究環境”。
最終,也確實是他們,找到了針對各種致病菌的神術,這些神術等級都很低,其實原因就在於微生物本身生命脆弱,很好消滅。
他們的神術針對不同的植物、動物等等生物,都可以分門別類,產生良好效果。
在隨著戚遠學習、做實驗的這些日子裏,無論是法師還是德魯伊,都明白了微生物的種類有多複雜。
他們在人類、其它動物、昆蟲和不同的植物上,找到了多達上千種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
其中會對不同物種,產生傷害的有哪些,不會產生傷害而互相依存的又有哪些,微生物之間會互相攻滅的是哪些……
一個尋常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展現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中。
當阿瑞納達的施法者們五體投地般仰望戚遠的時候,他在想著的是另一個看不到的世界——融涉世界。
要不要尋求成為神祗呢?
或者說,怎麽才能成為神祗呢?
戚遠這時候有點後悔,怎麽早先沒有同黃馨仔細探討一下,成為神性生物,收攏信仰的心得呢?
之前,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大略說過幾句,隻不過黃馨因為自己也不敢太確定,所以說的都不多罷了。
現如今,戚遠隻能自己摸索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所以戚遠已經可以繼續自己的旅行了,如果這裏有祈願術和他沒見過的傳送法術,固然最好,即便沒有,也不妨礙他繼續尋找。
在此之前,戚遠從沒提出過自己的目的,卻無私地幫助阿瑞納達人,並不是他對自我精神有了多麽高的要求,隻是他確實認為事情應當這麽做。
遇到他人有困難,就幫助一下,而自己的困難,別人能幫忙當然好,幫不了,也不失望。
恰好,他遇到的是阿瑞納達人,雖然這些人類信仰的神祗很複雜,教義各不相同,但都處於守序、善良的陣營,他們所堅持的美德與地球人類有著相當程度的重合。
得知了戚遠的旅行目的,五名史詩奧術施法者互相對視一眼,隨後英利爾便道:“戚遠大師,我們的傳送類法術可以與您交流,請您稍等,尼普爾隨我去圖書館吧。”
戚遠一聽,頓時笑了,傳送術方麵未必有收獲,但是祈願術看起來有戲!
雖然英利爾對祈願術隻字不提,但是去圖書館需要兩名史詩嗎?
或許對於他們來說,祈願術事關重大,必須與國王商議之後才行。
“好的,我並不是很著急,既然如此,我們就再交流一下神術吧。”戚遠很默契地不提祈願術。
關於神術、神祗,其實戚遠也很關注。
且不提他曾經擁有過神性,感受過那種“心想事成”的特殊威能,單隻魔法之主博卡布明確提到過的,隻有神祗那樣的生命層次,才具備直接觀察融涉世界的能力,就足以吸引戚遠了。
更何況,戚遠研究“魂能”、人類本身乃至魔力本質,等等課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獲得長久的生命,以此支撐他研究、認識更深更廣的世界真實。
同時,想要找到回家的路,再見地球一麵,顯然要有極長的生命作為支撐。
如果成為神祗,這些問題也就一次性解決了!
雖然神祗並非不死,但祂們的壽命顯然已經不是凡物所能理解,倒足以稱得上長生不老了。
等到以神祗的身份,獲得了長久的生命之後,再拐回頭來,繼續探索“魂能”與凡物生命的關係,那就簡單多了。
現在他如仰攻山頭,下麵有重力拉著,不論是人還是武器,都被拖著後腿。
若以神祗處於融涉世界的視角再來觀察,說不得就如俯視一般,你向它發起攻擊,還要有個勢能的加強。
一正一反,難度相差已不可以道理計。
這也就是戚遠在一定意義上,近距離領略過神祗威能,否則換個人、換段經曆,也不會明白成為神祗怎麽就跟科研的難易程度,扯上了關係。
可惜的是,阿瑞納達這裏沒有聯係到任何一位神祗,他們的聖職者在數十年間隻減不增,無論數量還是所處層次,都已經十分虛弱。
能夠與戚遠討論神術的,主要就是那幾位德魯伊了。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戚遠本人就是一名德魯伊,他的神術來自於自然領域,與德魯伊完全一致。
所不同的,也就是他既沒有就職,也沒有訓練德魯伊職業的其它能力。
來到了新的世界,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的植物、動物,阿瑞納達的德魯伊們此前始終保持著興奮。
“瘟疫”爆發後,處於自然深處的德魯伊們同樣躲不過微生物的侵襲,不過他們受到大自然的眷顧,自發形成的神術保護了他們的身體健康。
最初的微生物,並沒有能夠引起德魯伊們的注意。
在他們看來,微生物與動植物並沒太大區別,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但是微生物並不僅僅攻擊人類,植物、動物、昆蟲,無一幸免,這個時候,德魯伊們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了。
這屬於大自然的存在狀態問題,就如白槲的貝奧曾經專門到高原地區,思考那裏的自然環境因何多樣化,隨著地形、海拔高度的變化,生物分布有著顯著區別。
對於德魯伊來講,這就是深入到了大自然的選擇中的高深問題了,獨立思考並且因此而尋到自我的獨到見解的成員,就有極大機會,接觸史詩的門檻。
所以對於德魯伊們來說,微生物泛濫既是危難,也是機會,平日裏自然環境的選擇、變化,都是在細微處非常緩慢地進行的,思考到了這裏的人,就需要如貝奧那樣,到處旅行,尋找大自然的“交界線”。
而微生物的無差別攻擊,使得大自然整個混亂起來,選擇和變化都在短時間內明顯起來,天賦好又專心於學業的德魯伊,就獲得了非常好的“研究環境”。
最終,也確實是他們,找到了針對各種致病菌的神術,這些神術等級都很低,其實原因就在於微生物本身生命脆弱,很好消滅。
他們的神術針對不同的植物、動物等等生物,都可以分門別類,產生良好效果。
在隨著戚遠學習、做實驗的這些日子裏,無論是法師還是德魯伊,都明白了微生物的種類有多複雜。
他們在人類、其它動物、昆蟲和不同的植物上,找到了多達上千種細菌、真菌、病毒、支原體……
其中會對不同物種,產生傷害的有哪些,不會產生傷害而互相依存的又有哪些,微生物之間會互相攻滅的是哪些……
一個尋常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展現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中。
當阿瑞納達的施法者們五體投地般仰望戚遠的時候,他在想著的是另一個看不到的世界——融涉世界。
要不要尋求成為神祗呢?
或者說,怎麽才能成為神祗呢?
戚遠這時候有點後悔,怎麽早先沒有同黃馨仔細探討一下,成為神性生物,收攏信仰的心得呢?
之前,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大略說過幾句,隻不過黃馨因為自己也不敢太確定,所以說的都不多罷了。
現如今,戚遠隻能自己摸索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