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自己的一生都有哪些際遇呢?


    戚遠想到過自己會在宇宙裏遇到各種危險,出發時便有了置生死於度外的覺悟,當然也可能尋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便如阿瑞納達的幾位史詩奧術施法者。


    但從未想過,還能在茫茫宇宙中,成為一名老師,還是一個擁有上百名直係子孫的生命的老師。


    經過旅行,戚遠和進入了星雲內部,有著原住民的指引,戚遠不需要過於擔心安全問題。


    在這裏,很開心,他的身軀隨意擴展開來,籠罩範圍近乎百萬立方米,有了星雲內部物質的混合,被包裹在他體內的外物,就不會再造成明顯的異樣感。


    到了這個時候,戚遠才明白過來,之前出現在自己麵前的,已經是收縮到了極致。


    在星雲之外,質量稍大些的物質,一旦闖入體內,如果不消化掉,就會因為引力問題而造成的身體不平衡,對於他而言是很苦惱的感受。


    星雲之內的物質則達到了一種很特殊的動態平衡狀態,分布雖然並不是絕對的均勻,但引力狀態則適於氣態生命的生存,不會使他們隨時麵臨被撕碎的危險。


    之所以外出覓食時,總要將身軀收縮起來,也正是為了避免危險,密度越大的整體,麵對引力的抵抗能力越高。


    他阻攔戚遠前進的原因,也正是擔心突破號闖入星雲,破壞了環境,甚至於帶走太多星雲物質,也有可能使得星雲開始邁入轉化恒星的進程。


    以突破號的質量和密度,哪怕在星雲外圍繞一圈,也確實有可能掠走相當數量的氣態物質。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生命同樣脆弱,雖然他可以不借助任何外物便橫渡宇宙,但也沒有比人類的生存能力強大多少。


    或許的“家”並不是典型的星雲,就像地球很可能不是典型的行星一樣。


    其它星雲中,氣態生命未必存在。


    戚遠懷疑,之所以與他的家庭能夠存在,之所以這個星雲如此特殊,都是受到了人為幹預,才導致的。


    正如這附近的天體孕育了異常繁榮的生命一樣,反常的、偶然的事情集中到一起,造成它們的必然原因就呼之欲出了。


    戚遠被的孩子們繞得迷迷糊糊,完全分辨不出哪個是哪個之後,決定不再為了已滿足的好奇心而停留,去見一見被他假定為“罪魁禍首”的那位伯嶽,就成了他最迫切的願望。


    當然,製造生命不能稱為“罪”,如果那位伯嶽真的是製造了如許多生命種類的存在,有關“魂能”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已經被歸納、總結好了的現成知識!


    在沒有充分的反例之前,戚遠相信,自己所假設的“魂能”,就是一切生物所必然具備的特質,也不能例外。


    雖然戚遠不好意思讓充當自己的實驗素材,但是去尋找他以及他們,可能存在的製造者,當麵請教,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在氣態環境中,就不那麽容易搭建法陣了,不是因為需要考慮高密度物質的引力作用,也不是沒有合適的氣態施法材料。


    更多還是因為氣態環境中,物質的難以固定,密度小也就意味著微粒子們的可運動範圍大。


    同時,距離星雲較近的地方,也沒有固態天體存在,它們一旦離得近了,便會將星雲外圍的物質掠奪吸附,久而久之,整個星雲或許就改變了核心位置,恒星誕生的同時,一個新的恒星係也將出現。


    事實上,這才是宇宙天體的正常運動軌跡,它們在漫長的時光中,不斷進行著相互轉化,每一次轉化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人類為了自己的方便,則必須將它們進行分類。


    的家能夠擁有蘊育氣態生命的特殊環境,還能在漫長的生命周期中長時間保持狀態穩定,本身就是極小概率的事件。


    如果說,有人為了維護這一特殊環境,將原本在附近的以及即將運動到附近的天體,統一挪動了位置,倒是很有說服力。


    隻是如此一來,想要再通過布設法陣,帶著一起到伯嶽那裏去就很困難了,光是位移著飛出七八光年的距離,就足夠戚遠頭疼的。


    於是乎,戚遠隻得告別,通過提供的相對坐標地址,自己駕駛突破號前往。


    好在跟著戚遠學習這麽久,已經把數學中有關集合的部分讀明白了,否則怎麽描述詳細地點,都很成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隻有很原始的語言,而並沒有文字,他的語言通過非常原始的物質震動發聲,不過頻率的廣度超過了人類太多,致使已經幾經改良的通曉語言都沒辦法將之直接翻譯成漢語。


    但是有了心靈連線,學習漢語就很簡單了,作為戚遠的學生,漢字成了學會的第一種文字,戚遠也為他留下了一部往期《奧術》合訂本。


    不過漢語和漢字對於來說都並不是最佳的交流選擇,原因就在於他的發音方式與人類完全不同,如果僅僅模仿人類的發音範圍,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自我限製。


    如果和他的家庭繼續不斷壯大,形成氣態生命的社會,那麽未來可預期的,他們一定會在漢字、漢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語言的詞匯量,使之不斷發展,最終變化成為一種適合於氣態生命社會交流的工具。


    那個時候,新語言、新文字,很可能就連戚遠這個傳授了最初的語言的人,都認不出來了。


    但那個時候的通曉語言隻會更加強大,溝通交流必然不會成為問題。


    甚至於,隨著宇宙中各個智慧種族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在宇宙間的交通更為發達後,交流、融合從而促成新的語言的誕生,就有可能解決連神祗都發愁的問題。


    當初,魔法之主博卡布,因為人類的語言沒有發展到足以描述融涉世界,而不得不采取通過思維與戚遠直接交流的方法。


    語言,同樣是製約認識的一道枷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記之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一點並收藏印記之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