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聽之下,李彪之母終於尋到了皇宮附近。
玄武門是太極宮北麵的正門,為入宮覲見皇帝的必經之路,半年前的玄武門兵變便發生在這裏。
把守玄武門的衛兵們一身金甲,跨刀執槍,威風凜凜,見一個老太婆顫顫巍巍地來到近前,一個屯營衛兵上前攔住了去路,大喝一聲:“站住!”
李母哪裏見識過這等場麵,頓時嚇了一跳,趕忙說道:“大老爺,讓我進門,我要見皇上呢。”
“見皇上?”
這名屯營衛兵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麵前的老太婆,見她一身的粗布衣裳,圍著藍布碎花裙,腳上穿著落滿灰塵的圓口布鞋,臉上布滿了皺紋,滿頭的銀絲迎風飄動,煞是醒目。
“這老婆子居然要見皇上?!太有意思了,哈哈哈...”這屯營衛兵當即忍俊不禁,指著李母對其他衛兵說著,並一起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鄙視和嘲諷。
眾多屯營衛兵一片哄然大笑,都笑這老婆子異想天開,竟然想見皇上,皇上豈是你一個糟老婆子想見就見的?豈不是可笑之極麽?
在眾人的轟然大笑聲中,李母更加不知所措,一時惶急無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正在這時,一個身著紫色官服,腰間係玉帶鉤,眉毛細長,頜下留有濃密胡須,樣貌清瘦的人健步來到了近前,眾屯營衛兵連忙收起笑聲,躬身見禮:“魏大人!”
“嗯。”
這人捋著長長的、濃密的胡須點了點頭,威嚴地應道。
原來,這個人便是被太宗皇帝所倚重的朝中大臣------諫議大夫魏征。
今天,魏征大人正準備赴太極宮覲見皇上呢,卻見把守玄武門的衛兵們正在一片哄笑,又見一個年邁的老太婆正手足無措地拄著拐杖立在那裏。
“這是怎麽回事呀?”魏征大人的臉上寫著滿滿的疑問。
“稟告魏大人,這個老婆子說是要麵見皇上。”一名衛兵恭敬地回道。
“哦?要見皇上?”
魏征也覺得十分不解,於是來到李母的麵前,溫言道:“這位老人家,你想見皇上?”
“正是,老身想見皇上。”李母應道。
魏征瞅了瞅滿頭銀發、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李母,又問道:“你見皇上所為何事?”
李母見麵前的人頗為威嚴,又見衛兵們都十分尊敬他,心想這人一定是個大官,於是說道:“回大老爺,我見皇上是為了救我兒子呢。”
“對了!大老爺,我這裏還有一塊玉佩,我兒子說是皇上送給他的呢。”李母抖抖索索地從貼身衣裳裏摸出了那塊上好的玉佩,遞給了麵前的魏征。
接過玉佩,魏征定睛一看,頓時肅然起來:這塊純白的玉佩為青龍形狀,在正午陽光的映照之下,玉佩呈半透明狀,晶瑩剔透,十分純淨,做工精美,入手溫潤,顯然是塊上等美玉。魏征尋思:這個玉佩是龍的形狀,為皇族之物無疑。不過,一個貌不驚人、蒼老猥瑣的老婆子居然還有皇家之物,這事定然有蹊蹺。
於是,魏征說道:“老人家,你若是放心,我便帶著這塊玉佩麵見皇上,代你老人家陳情,如何?”
“好,好,好!”
李母正愁沒法見到皇上呢,見這個頗有官威的大老爺肯替自己麵見皇上陳情,自然是求之不得、歡喜不已。
“老人家,你且在這附近等著,尋個蔭涼的地方坐下歇著,待我出來尋你。”
說完,魏征便邁步進了玄武門,直奔太極宮而來。
進了太極宮,魏征以君臣之禮覲見太宗皇帝李世民。
“微臣見過陛下!”
太宗笑道:“玄成呐,今天愛卿你來覲見朕,可有什麽事情麽?”
魏征拱手回道:“前日,陛下曾問計於朝中群臣,讓臣工們給陛下提那治國安邦、治理天下的對策與建議,今天微臣便是為此事而來。”
說罷,魏征躬身呈上了奏折《諫太宗十思疏》,一旁侍應皇帝的黃門宦官接過奏折,將這《諫太宗十思疏》的奏折呈交給了太宗皇帝。
太宗李世民打開對折的奏折,定睛細看這《諫太宗十思疏》,一覽之下,眼前頓時為之一亮,忍不住念出聲來!
“臣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卻要它流長,根不牢固卻要樹長得茂盛,德義不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無知,也知其不可,更何況像您這樣的明君呢!作為統治天下的國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長遠利益出發,那就等於是刨了樹根希望樹木茂盛,堵了源泉還要流水暢通啊!
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沒有誰不是為國家擔憂的時候探求治國之道,功成名就後反而德行衰退。善始者確實很多,而善終者卻很少。難道是取得江山容易而守住江山艱難嗎?原來是在打天下的時候,帝王對待臣民誠心誠意,一旦得誌,便縱情傲物;如果彼此竭誠相待,雖遠隔一方心也會在一起;如果遠離臣民,即使是骨肉之親,也形同陌路。如果隻是用嚴刑監督,用威勢鎮壓百姓,就會使百姓外表恭順而內心不服。時間久了必然會激起民憤。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定要慎重啊!
因此懇請國君接納臣下的建議:遇其所好,理應“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要修建什麽,就要克製自己,以安定百姓生活為前提;想到高處不勝寒,就要謙虛並加強自己的修養;擔心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就應有江海容納百川的度量;喜歡遊樂,就要嚴格按照國君一年打獵三次的規定;害怕自己懈怠;就應慎始慎終;憂慮自己受到蒙蔽,就要虛心納諫;害怕讒言和邪惡,就要自身行得正;有所賞賜不要因為個人的喜好亂加賞賜;施行刑罰,也不要因為自己一時怒氣而濫用。總之,如果國君您能發揚光大這十點陳述的話,選拔能者任之,擇其善者從之,那一定會使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自然可以達到垂拱而治的情景了。哪裏需要陛下您勞神苦思,代管百官的職事呢?”
“說的好啊!”
閱罷全文,合上奏折,太宗李世民禁不住拍案叫好!
“玄成呐,你這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是引自荀子的話,但它可是說到朕的心裏麵去了啊!”
太宗“嗬嗬”笑道:“朕再給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八個字加上幾句。”
“陛下,微臣洗耳恭聽。”魏征也笑道。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太宗李世民立起身來,目光深邃,遙望太極宮門外的遠方......
玄武門是太極宮北麵的正門,為入宮覲見皇帝的必經之路,半年前的玄武門兵變便發生在這裏。
把守玄武門的衛兵們一身金甲,跨刀執槍,威風凜凜,見一個老太婆顫顫巍巍地來到近前,一個屯營衛兵上前攔住了去路,大喝一聲:“站住!”
李母哪裏見識過這等場麵,頓時嚇了一跳,趕忙說道:“大老爺,讓我進門,我要見皇上呢。”
“見皇上?”
這名屯營衛兵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麵前的老太婆,見她一身的粗布衣裳,圍著藍布碎花裙,腳上穿著落滿灰塵的圓口布鞋,臉上布滿了皺紋,滿頭的銀絲迎風飄動,煞是醒目。
“這老婆子居然要見皇上?!太有意思了,哈哈哈...”這屯營衛兵當即忍俊不禁,指著李母對其他衛兵說著,並一起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鄙視和嘲諷。
眾多屯營衛兵一片哄然大笑,都笑這老婆子異想天開,竟然想見皇上,皇上豈是你一個糟老婆子想見就見的?豈不是可笑之極麽?
在眾人的轟然大笑聲中,李母更加不知所措,一時惶急無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正在這時,一個身著紫色官服,腰間係玉帶鉤,眉毛細長,頜下留有濃密胡須,樣貌清瘦的人健步來到了近前,眾屯營衛兵連忙收起笑聲,躬身見禮:“魏大人!”
“嗯。”
這人捋著長長的、濃密的胡須點了點頭,威嚴地應道。
原來,這個人便是被太宗皇帝所倚重的朝中大臣------諫議大夫魏征。
今天,魏征大人正準備赴太極宮覲見皇上呢,卻見把守玄武門的衛兵們正在一片哄笑,又見一個年邁的老太婆正手足無措地拄著拐杖立在那裏。
“這是怎麽回事呀?”魏征大人的臉上寫著滿滿的疑問。
“稟告魏大人,這個老婆子說是要麵見皇上。”一名衛兵恭敬地回道。
“哦?要見皇上?”
魏征也覺得十分不解,於是來到李母的麵前,溫言道:“這位老人家,你想見皇上?”
“正是,老身想見皇上。”李母應道。
魏征瞅了瞅滿頭銀發、拄著拐杖、顫顫巍巍的李母,又問道:“你見皇上所為何事?”
李母見麵前的人頗為威嚴,又見衛兵們都十分尊敬他,心想這人一定是個大官,於是說道:“回大老爺,我見皇上是為了救我兒子呢。”
“對了!大老爺,我這裏還有一塊玉佩,我兒子說是皇上送給他的呢。”李母抖抖索索地從貼身衣裳裏摸出了那塊上好的玉佩,遞給了麵前的魏征。
接過玉佩,魏征定睛一看,頓時肅然起來:這塊純白的玉佩為青龍形狀,在正午陽光的映照之下,玉佩呈半透明狀,晶瑩剔透,十分純淨,做工精美,入手溫潤,顯然是塊上等美玉。魏征尋思:這個玉佩是龍的形狀,為皇族之物無疑。不過,一個貌不驚人、蒼老猥瑣的老婆子居然還有皇家之物,這事定然有蹊蹺。
於是,魏征說道:“老人家,你若是放心,我便帶著這塊玉佩麵見皇上,代你老人家陳情,如何?”
“好,好,好!”
李母正愁沒法見到皇上呢,見這個頗有官威的大老爺肯替自己麵見皇上陳情,自然是求之不得、歡喜不已。
“老人家,你且在這附近等著,尋個蔭涼的地方坐下歇著,待我出來尋你。”
說完,魏征便邁步進了玄武門,直奔太極宮而來。
進了太極宮,魏征以君臣之禮覲見太宗皇帝李世民。
“微臣見過陛下!”
太宗笑道:“玄成呐,今天愛卿你來覲見朕,可有什麽事情麽?”
魏征拱手回道:“前日,陛下曾問計於朝中群臣,讓臣工們給陛下提那治國安邦、治理天下的對策與建議,今天微臣便是為此事而來。”
說罷,魏征躬身呈上了奏折《諫太宗十思疏》,一旁侍應皇帝的黃門宦官接過奏折,將這《諫太宗十思疏》的奏折呈交給了太宗皇帝。
太宗李世民打開對折的奏折,定睛細看這《諫太宗十思疏》,一覽之下,眼前頓時為之一亮,忍不住念出聲來!
“臣我聽說,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它的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水流潺潺,經久不息,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源遠才能流長。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使國家安定,統治穩固,就必須積聚道德和仁義,緩和與百姓間的矛盾。反之,源流不深卻要它流長,根不牢固卻要樹長得茂盛,德義不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無知,也知其不可,更何況像您這樣的明君呢!作為統治天下的國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從長遠利益出發,那就等於是刨了樹根希望樹木茂盛,堵了源泉還要流水暢通啊!
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沒有誰不是為國家擔憂的時候探求治國之道,功成名就後反而德行衰退。善始者確實很多,而善終者卻很少。難道是取得江山容易而守住江山艱難嗎?原來是在打天下的時候,帝王對待臣民誠心誠意,一旦得誌,便縱情傲物;如果彼此竭誠相待,雖遠隔一方心也會在一起;如果遠離臣民,即使是骨肉之親,也形同陌路。如果隻是用嚴刑監督,用威勢鎮壓百姓,就會使百姓外表恭順而內心不服。時間久了必然會激起民憤。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定要慎重啊!
因此懇請國君接納臣下的建議:遇其所好,理應“思知足以自戒”,要懂得知足;要修建什麽,就要克製自己,以安定百姓生活為前提;想到高處不勝寒,就要謙虛並加強自己的修養;擔心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就應有江海容納百川的度量;喜歡遊樂,就要嚴格按照國君一年打獵三次的規定;害怕自己懈怠;就應慎始慎終;憂慮自己受到蒙蔽,就要虛心納諫;害怕讒言和邪惡,就要自身行得正;有所賞賜不要因為個人的喜好亂加賞賜;施行刑罰,也不要因為自己一時怒氣而濫用。總之,如果國君您能發揚光大這十點陳述的話,選拔能者任之,擇其善者從之,那一定會使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自然可以達到垂拱而治的情景了。哪裏需要陛下您勞神苦思,代管百官的職事呢?”
“說的好啊!”
閱罷全文,合上奏折,太宗李世民禁不住拍案叫好!
“玄成呐,你這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是引自荀子的話,但它可是說到朕的心裏麵去了啊!”
太宗“嗬嗬”笑道:“朕再給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八個字加上幾句。”
“陛下,微臣洗耳恭聽。”魏征也笑道。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太宗李世民立起身來,目光深邃,遙望太極宮門外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