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著歉意對陸仁軒說:“小夥子,你請坐。實在對不住,我這兒子太冒失,有什麽不對的地方,請你多包涵。”
那小夥子急了,道:“爸!您這是……?”小販不理解父親為什麽是這種態度,不過還是聽從了父親的話,並給陸仁軒沏上了茶,隻不過態度仍然生硬,動作裏仍帶著一股怒氣。茶杯放到桌子上的聲音讓陸仁軒心裏一顫,他不禁擔心小販放茶杯的時候用上了獨家內功,就等他一端起杯子,杯子就會碎成粉末。
陸仁軒雖然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但起碼知曉這是一場誤會了。他低頭看了一眼茶水,還是沒敢端起來。
老人說話很緩慢,似乎他的力氣全部集中起來用來發音,一個字一個字艱難地從他的牙縫中擠出來:“我叫林忠,你可以稱呼我為老林或者林叔,這個是我的兒子,名叫林華。小夥子,你叫什麽啊?”
老林的態度與他的兒子截然不同,在陸仁軒看來就好像菜園子張青和女夜叉孫二娘的現代版,不過夫妻關係換成父子而已。老林的好態度也讓陸仁軒的那股氣消於無形,便說:“我叫陸仁軒,您叫我小陸或者小軒就行了。我想我和您的兒子之間一定是有什麽事情弄錯了,使他誤會了我。他一直拉我到了您家,一路上怒氣衝衝。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不過,您剛才這麽說,那肯定是誤會了,沒關係的。”
林華估計還是認為陸仁軒是非奸即盜的人,絕對不是什麽好玩意,便有些著急地說:“爸,就是這個人讓我刻那幾個字的,您忘了您當初因為這幾個字而……”老林打斷他的話,說:“所以你就以為是他害了你爸?你也不想一想,十年前他才多大?怎麽可能是他?”
“可是,可是……說不定他和那人有關係,說不定他就是那人的後代。”老林一擺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道:“那個人是棕色皮膚的外國人,可你看他哪一點像?”
陸仁軒自然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誰,但盡管他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但並不妨礙他確信自己是個地道的中國人。雖然他也聽說外國無業人員拿的社會救濟金比他的工資都高,也聽說外國的月亮似乎比中國的圓,外國的和尚也比中國的和尚會念經,但他始終都認為他是生在紅旗下,長在藍天中的個中國人。
從兩個人的談話中,陸仁軒雖然不甚明了,但是一定與十年前的發生的一件與外國人有關的事有莫大關係。他從兜中掏出那個殘破的盒子,說:“我之所以說那幾個字,是因為我撿到了這個。”
老林將木盒拿過來,仔細地看了看,麵色凝重地說:“這就是我當年做的東西,十年了,我又見到了它。”
陸仁軒的好奇心又上來了,便道:“林叔,不管怎麽說,咱也算有緣,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能否告訴我這個圓珠的故事,還有,十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老林似乎想下意識的拒絕,但看了陸仁軒一眼,像是改了主意,歎了一口氣,說:“好吧,看你的樣子,我若不告訴你,你今後吃飯也會不香的。這件事在我心底埋了十年了,就連林華也隻是聽我講過一部分。窩在心頭,我也很悶,既然你撿到了它,我便告訴你吧。”
老林往輪椅椅背上一靠,開始講述十年前發生的一件怪事。
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取消了沿襲2600多年的農業稅、建成了三峽大壩、普通了青藏鐵路等等,太多大事件發生,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而這一年的的林忠剛過了不惑之年,也正是被別人稱作老林的年代。
這一年對於老林一家來說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老林沒有上過什麽學,但老天賜給老林一雙好手,帶過老林的師傅都認為他必將成為一個傑出的雕刻家。
老林在景德鎮、洛陽等地拜過師學過藝,但凡做老林師傅的人沒有超過兩年的,不是因為老林太笨太難教,恰恰相反,老林學的太快了,大部分不到兩年,師傅就認為他們沒有什麽可以教老林了。老林年僅二十歲便出師,但母親病重,所以他沒有選擇進老工藝廠,而是回到家鄉泰安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手藝人沒有什麽大出息,老林閑暇之餘就在泰山腳下開了個雕刻店,一方麵不至於手藝生疏,一方麵也掙點錢養家糊口。那時候來泰山的人逐漸增多,老林的手藝精湛、價錢公道,林氏雕刻的名聲在整個泰安城逐漸打響,登門定製產品的人也逐漸增多。
老林記得很清楚,那是2006年的初冬,泰山附近飄起了大雪,登山的人減少到平時的一成左右。門廳冷清,老林便搬了把椅子圍著煤球爐取暖。這時他的店鋪裏來了一個40歲左右的棕色皮膚的外國人。他給了老林一個碧綠的珠子,並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告訴老林,讓老林在上麵刻幾個字,就是“一湖一塔半秋半日”這八個字,並放到一個八角盒子裏,外國人臨走之前還給他畫好的圖紙,要求刻在八角盒上。
老林開店二十年,什麽稀奇古怪的人、各種各樣的要求都見過,但這個外國人卻整出這麽個匪夷所思的要求來,實在令人猜不透。
那顆珠子透著綠光,而珠子的正中央懸浮著一些黑色的如霧狀的東西,那黑霧還在緩緩地遊動,讓看它的人心中一陣發寒。
要怪就怪老林當時一時起了貪念,他一看就知道那個珠子價值連城,想據為己有,所以老林就告訴那老外今天天色太黑了,怕給他刻壞了,等明天再刻。老外哪裏知道他的這些想法,隨口就答應了,也沒有要回去珠子,說明天一早來取。
等他走後,老林欣喜萬分,以他的想法,隻要有了這個珠子,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哪裏知道,一切的噩夢從此開始。
那小夥子急了,道:“爸!您這是……?”小販不理解父親為什麽是這種態度,不過還是聽從了父親的話,並給陸仁軒沏上了茶,隻不過態度仍然生硬,動作裏仍帶著一股怒氣。茶杯放到桌子上的聲音讓陸仁軒心裏一顫,他不禁擔心小販放茶杯的時候用上了獨家內功,就等他一端起杯子,杯子就會碎成粉末。
陸仁軒雖然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但起碼知曉這是一場誤會了。他低頭看了一眼茶水,還是沒敢端起來。
老人說話很緩慢,似乎他的力氣全部集中起來用來發音,一個字一個字艱難地從他的牙縫中擠出來:“我叫林忠,你可以稱呼我為老林或者林叔,這個是我的兒子,名叫林華。小夥子,你叫什麽啊?”
老林的態度與他的兒子截然不同,在陸仁軒看來就好像菜園子張青和女夜叉孫二娘的現代版,不過夫妻關係換成父子而已。老林的好態度也讓陸仁軒的那股氣消於無形,便說:“我叫陸仁軒,您叫我小陸或者小軒就行了。我想我和您的兒子之間一定是有什麽事情弄錯了,使他誤會了我。他一直拉我到了您家,一路上怒氣衝衝。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不過,您剛才這麽說,那肯定是誤會了,沒關係的。”
林華估計還是認為陸仁軒是非奸即盜的人,絕對不是什麽好玩意,便有些著急地說:“爸,就是這個人讓我刻那幾個字的,您忘了您當初因為這幾個字而……”老林打斷他的話,說:“所以你就以為是他害了你爸?你也不想一想,十年前他才多大?怎麽可能是他?”
“可是,可是……說不定他和那人有關係,說不定他就是那人的後代。”老林一擺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道:“那個人是棕色皮膚的外國人,可你看他哪一點像?”
陸仁軒自然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誰,但盡管他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但並不妨礙他確信自己是個地道的中國人。雖然他也聽說外國無業人員拿的社會救濟金比他的工資都高,也聽說外國的月亮似乎比中國的圓,外國的和尚也比中國的和尚會念經,但他始終都認為他是生在紅旗下,長在藍天中的個中國人。
從兩個人的談話中,陸仁軒雖然不甚明了,但是一定與十年前的發生的一件與外國人有關的事有莫大關係。他從兜中掏出那個殘破的盒子,說:“我之所以說那幾個字,是因為我撿到了這個。”
老林將木盒拿過來,仔細地看了看,麵色凝重地說:“這就是我當年做的東西,十年了,我又見到了它。”
陸仁軒的好奇心又上來了,便道:“林叔,不管怎麽說,咱也算有緣,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能否告訴我這個圓珠的故事,還有,十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老林似乎想下意識的拒絕,但看了陸仁軒一眼,像是改了主意,歎了一口氣,說:“好吧,看你的樣子,我若不告訴你,你今後吃飯也會不香的。這件事在我心底埋了十年了,就連林華也隻是聽我講過一部分。窩在心頭,我也很悶,既然你撿到了它,我便告訴你吧。”
老林往輪椅椅背上一靠,開始講述十年前發生的一件怪事。
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取消了沿襲2600多年的農業稅、建成了三峽大壩、普通了青藏鐵路等等,太多大事件發生,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而這一年的的林忠剛過了不惑之年,也正是被別人稱作老林的年代。
這一年對於老林一家來說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老林沒有上過什麽學,但老天賜給老林一雙好手,帶過老林的師傅都認為他必將成為一個傑出的雕刻家。
老林在景德鎮、洛陽等地拜過師學過藝,但凡做老林師傅的人沒有超過兩年的,不是因為老林太笨太難教,恰恰相反,老林學的太快了,大部分不到兩年,師傅就認為他們沒有什麽可以教老林了。老林年僅二十歲便出師,但母親病重,所以他沒有選擇進老工藝廠,而是回到家鄉泰安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手藝人沒有什麽大出息,老林閑暇之餘就在泰山腳下開了個雕刻店,一方麵不至於手藝生疏,一方麵也掙點錢養家糊口。那時候來泰山的人逐漸增多,老林的手藝精湛、價錢公道,林氏雕刻的名聲在整個泰安城逐漸打響,登門定製產品的人也逐漸增多。
老林記得很清楚,那是2006年的初冬,泰山附近飄起了大雪,登山的人減少到平時的一成左右。門廳冷清,老林便搬了把椅子圍著煤球爐取暖。這時他的店鋪裏來了一個40歲左右的棕色皮膚的外國人。他給了老林一個碧綠的珠子,並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告訴老林,讓老林在上麵刻幾個字,就是“一湖一塔半秋半日”這八個字,並放到一個八角盒子裏,外國人臨走之前還給他畫好的圖紙,要求刻在八角盒上。
老林開店二十年,什麽稀奇古怪的人、各種各樣的要求都見過,但這個外國人卻整出這麽個匪夷所思的要求來,實在令人猜不透。
那顆珠子透著綠光,而珠子的正中央懸浮著一些黑色的如霧狀的東西,那黑霧還在緩緩地遊動,讓看它的人心中一陣發寒。
要怪就怪老林當時一時起了貪念,他一看就知道那個珠子價值連城,想據為己有,所以老林就告訴那老外今天天色太黑了,怕給他刻壞了,等明天再刻。老外哪裏知道他的這些想法,隨口就答應了,也沒有要回去珠子,說明天一早來取。
等他走後,老林欣喜萬分,以他的想法,隻要有了這個珠子,就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哪裏知道,一切的噩夢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