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就算是玩遊戲做任務,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也是必要的。
伊凡現在的這個海歸身份,就是根據這個年代的曆史背景編造出來的。
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後世,人人都知道鄭和七下西洋,明早中期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禁海,可到了中晚期,出海貿易又開始盛行。
因此,伊凡的海歸身份根本就不會引起人懷疑。
至於中原大亂,就更好解釋了。
1628年起,高迎翔、張獻忠、李自成等,因民不聊生,開始在sx發起農民起義,並且迅速將起義規模擴大,戰火延續到了整個中原。
1634年後,在朝廷軍隊的圍剿之下,相當一部分起義部隊轉入了hn。
因此,自稱商丘人士的伊凡,以躲避戰亂為由下西洋也是站得住腳的。
至於他為啥要說家毀人亡,自然是為了避免董小宛問太多。
可他編得太真實了。
真實得讓董小宛唏噓不已。
她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夠可憐的了,可沒想到小呆竟然連家都沒了。
實在是太可憐了!
她開始安慰他:“沒事,說不定你家人也躲避戰亂去了,等戰亂一過,他們就會回去的。”
“唉,隻能這樣了。”
不得已,伊凡隻能接著演。
他開始轉移話題:“不說這個了,咱們開始幹活,你叫人去買一些最好的大青蝦回來,咱們試製新品。”
“我已經叫小翠帶人去買了,是要做水晶灌湯蝦包嗎?”
董小宛又有些雀躍。
她可是記得昨天小呆說過,要出品更貴的水晶灌湯蝦包,因此她一大早就安排小翠帶人買去了。
“不,改做水晶蝦餃。”
伊凡卻改主意了。
他改主意是有原因的。
按照中國北方人的觀點,包子更像是點心早點,而餃子則是主食的一種,或者說既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早點。
既然如此,基本上差不多的做法,為啥不改做更容易被人接受、檔次又高上一籌的餃子呢?
而在粵海大酒店,水晶蝦餃也是特色點心之一,伊凡也大致知道做法,他感覺,有了董小宛的配合,他在水晶包子上稍稍改製,做出一種頂級新品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改製很重要,董小宛的配合也很重要。
他鑒定了一下,粵海的水晶蝦餃隻是中品檔次,這不符合伊凡現在的需求。
在這裏,他可是要把水晶蝦餃當成天價美食來賣的,因此起碼得達到上品以上等級,他才會推出去。
“哦。”董小宛應了一聲。
在這方麵,她完全聽伊凡的。
“對了,再叫個人跟我去搬點東西。”
伊凡想起了澄粉和高壓鍋的事。
正好,鐵牛到了。
“師兄,走,幫我去搬點東西。”
伊凡帶著兩人去到了管事安排給他的那間偏房。
不出他所料,那個高壓鍋的存在,立即就引起了董小宛的驚呼。
在這個所有東西還是手工製作的年代,哪能見到像高壓鍋這種精美絕倫的現代工藝品?
“哦,這叫高壓鍋,是我花高價錢從西洋買回來的。”
這正是伊凡要給自己編造海歸身份的原因。
否則太多東西不好解釋。
可就算是這樣,董小宛和鐵牛也還是被驚得口呆目瞪。
這高壓鍋實在是太圓了,表麵也實在是太光滑了,造型還那麽複雜,他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到底要怎樣的工藝大師,才能打造出這麽精妙絕倫的鍋出來。
鐵牛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這鍋肯定很值錢吧?”
“哦,大概兩三千兩銀子吧。”
伊凡隨口說了個數字。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兩三千兩銀子也就相當於後世的百來萬。
這樣的東西如果放到這個年代來賣,這個價格絕對會讓那些有錢人來搶破頭。
在這個年代,絕對比藝術品還藝術品。
唉,可惜係統為了防止他作弊,禁止他把現代的東西直接拿到副本來賣錢。
否則……
可這樣還是把鐵牛給驚呆了。
小呆,你不是說你沒錢嗎?
怎麽現在又是西洋,又是幾千塊的寶貝隨便擱?
董小宛也給驚呆了。
難怪小呆說不差錢,原來是真的!
這東西如果拿來賣,絕對不止兩三千兩銀子!
伊凡的有錢人身份算是被坐實了。
同時,她也被震住了。
名門之後,有錢的人,這立即讓她對伊凡產生了一定的敬畏心理。
她原本還有很多好奇的話想問的,可現在卻有了些顧忌。
看著兩人目瞪口呆的樣子,伊凡又開始轉移話題:“走吧,把東西搬去宛樓。”
宛樓就是董小宛住的地方。
沒辦法,部分製作場地必須得轉移了。
連董小宛都為這東西吃驚,若是讓它出現在廚房,豈不是要引起大家的轟動?
說不定還會因為一個破高壓鍋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呢!
那樣不劃算。
“就這樣搬?會不會太惹人注意了?”
董小宛也提醒了一句。
她指的是財不外露。
這麽貴重的東西往她那裏搬,真的讓她有點膽戰心驚。
伊凡早已有所準備。
他所帶來的這些東西畢竟是來自現代,帶到這裏後肯定會很突兀。
因此,去掉一些現代的痕跡是必須的。
早在進副本之前,他就已經動了一番手腳,比如說把澄粉原本的包裝袋換掉,換成那種沒有任何標識的布袋之類的。
他隨手拿起了一個大號束口布袋,把高壓鍋一套,遞到了董小宛手裏:“你拿這個吧。”
可這個天鵝絨質地的質感又把董小宛給驚到了。
她忍不住仔細打量了一番。
質地先不說了。
這做工……又得是那種大師級的裁縫才做得出來吧?
她忍不住又問道:“這袋子肯定也很值錢吧?”
伊凡:“……”
這已經是我在超市找到的最便宜的布袋了好吧!
唉,早知道,我就去市場買幾個麻袋就好了!
還好,幸虧那兩袋粉我沒有用編織袋裝,否則更會讓你吃驚。
“哦,這東西在西洋不知情。”
他應付式地回了一句,隨手拎起了另一個用來裝雜物的絨布袋,又提起了那袋十五斤裝的綠豆粉。
“師兄,你把那袋澄粉搬上。”
不能再解釋了,越解釋破綻越多。
還是走人為妙。
伊凡現在的這個海歸身份,就是根據這個年代的曆史背景編造出來的。
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後世,人人都知道鄭和七下西洋,明早中期雖然有過一段時間的禁海,可到了中晚期,出海貿易又開始盛行。
因此,伊凡的海歸身份根本就不會引起人懷疑。
至於中原大亂,就更好解釋了。
1628年起,高迎翔、張獻忠、李自成等,因民不聊生,開始在sx發起農民起義,並且迅速將起義規模擴大,戰火延續到了整個中原。
1634年後,在朝廷軍隊的圍剿之下,相當一部分起義部隊轉入了hn。
因此,自稱商丘人士的伊凡,以躲避戰亂為由下西洋也是站得住腳的。
至於他為啥要說家毀人亡,自然是為了避免董小宛問太多。
可他編得太真實了。
真實得讓董小宛唏噓不已。
她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夠可憐的了,可沒想到小呆竟然連家都沒了。
實在是太可憐了!
她開始安慰他:“沒事,說不定你家人也躲避戰亂去了,等戰亂一過,他們就會回去的。”
“唉,隻能這樣了。”
不得已,伊凡隻能接著演。
他開始轉移話題:“不說這個了,咱們開始幹活,你叫人去買一些最好的大青蝦回來,咱們試製新品。”
“我已經叫小翠帶人去買了,是要做水晶灌湯蝦包嗎?”
董小宛又有些雀躍。
她可是記得昨天小呆說過,要出品更貴的水晶灌湯蝦包,因此她一大早就安排小翠帶人買去了。
“不,改做水晶蝦餃。”
伊凡卻改主意了。
他改主意是有原因的。
按照中國北方人的觀點,包子更像是點心早點,而餃子則是主食的一種,或者說既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早點。
既然如此,基本上差不多的做法,為啥不改做更容易被人接受、檔次又高上一籌的餃子呢?
而在粵海大酒店,水晶蝦餃也是特色點心之一,伊凡也大致知道做法,他感覺,有了董小宛的配合,他在水晶包子上稍稍改製,做出一種頂級新品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改製很重要,董小宛的配合也很重要。
他鑒定了一下,粵海的水晶蝦餃隻是中品檔次,這不符合伊凡現在的需求。
在這裏,他可是要把水晶蝦餃當成天價美食來賣的,因此起碼得達到上品以上等級,他才會推出去。
“哦。”董小宛應了一聲。
在這方麵,她完全聽伊凡的。
“對了,再叫個人跟我去搬點東西。”
伊凡想起了澄粉和高壓鍋的事。
正好,鐵牛到了。
“師兄,走,幫我去搬點東西。”
伊凡帶著兩人去到了管事安排給他的那間偏房。
不出他所料,那個高壓鍋的存在,立即就引起了董小宛的驚呼。
在這個所有東西還是手工製作的年代,哪能見到像高壓鍋這種精美絕倫的現代工藝品?
“哦,這叫高壓鍋,是我花高價錢從西洋買回來的。”
這正是伊凡要給自己編造海歸身份的原因。
否則太多東西不好解釋。
可就算是這樣,董小宛和鐵牛也還是被驚得口呆目瞪。
這高壓鍋實在是太圓了,表麵也實在是太光滑了,造型還那麽複雜,他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到底要怎樣的工藝大師,才能打造出這麽精妙絕倫的鍋出來。
鐵牛試探性地問了一句:“這鍋肯定很值錢吧?”
“哦,大概兩三千兩銀子吧。”
伊凡隨口說了個數字。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兩三千兩銀子也就相當於後世的百來萬。
這樣的東西如果放到這個年代來賣,這個價格絕對會讓那些有錢人來搶破頭。
在這個年代,絕對比藝術品還藝術品。
唉,可惜係統為了防止他作弊,禁止他把現代的東西直接拿到副本來賣錢。
否則……
可這樣還是把鐵牛給驚呆了。
小呆,你不是說你沒錢嗎?
怎麽現在又是西洋,又是幾千塊的寶貝隨便擱?
董小宛也給驚呆了。
難怪小呆說不差錢,原來是真的!
這東西如果拿來賣,絕對不止兩三千兩銀子!
伊凡的有錢人身份算是被坐實了。
同時,她也被震住了。
名門之後,有錢的人,這立即讓她對伊凡產生了一定的敬畏心理。
她原本還有很多好奇的話想問的,可現在卻有了些顧忌。
看著兩人目瞪口呆的樣子,伊凡又開始轉移話題:“走吧,把東西搬去宛樓。”
宛樓就是董小宛住的地方。
沒辦法,部分製作場地必須得轉移了。
連董小宛都為這東西吃驚,若是讓它出現在廚房,豈不是要引起大家的轟動?
說不定還會因為一個破高壓鍋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呢!
那樣不劃算。
“就這樣搬?會不會太惹人注意了?”
董小宛也提醒了一句。
她指的是財不外露。
這麽貴重的東西往她那裏搬,真的讓她有點膽戰心驚。
伊凡早已有所準備。
他所帶來的這些東西畢竟是來自現代,帶到這裏後肯定會很突兀。
因此,去掉一些現代的痕跡是必須的。
早在進副本之前,他就已經動了一番手腳,比如說把澄粉原本的包裝袋換掉,換成那種沒有任何標識的布袋之類的。
他隨手拿起了一個大號束口布袋,把高壓鍋一套,遞到了董小宛手裏:“你拿這個吧。”
可這個天鵝絨質地的質感又把董小宛給驚到了。
她忍不住仔細打量了一番。
質地先不說了。
這做工……又得是那種大師級的裁縫才做得出來吧?
她忍不住又問道:“這袋子肯定也很值錢吧?”
伊凡:“……”
這已經是我在超市找到的最便宜的布袋了好吧!
唉,早知道,我就去市場買幾個麻袋就好了!
還好,幸虧那兩袋粉我沒有用編織袋裝,否則更會讓你吃驚。
“哦,這東西在西洋不知情。”
他應付式地回了一句,隨手拎起了另一個用來裝雜物的絨布袋,又提起了那袋十五斤裝的綠豆粉。
“師兄,你把那袋澄粉搬上。”
不能再解釋了,越解釋破綻越多。
還是走人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