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鮑為啥比鮮鮑好吃?


    正常來說,幹鮑是用鮮鮑經醃製、風幹、反複曬製而成,在製作過程中,大部分的水分被蒸發。


    而在這個反複曬製的處理過程中,肉質發生了化學變化,產生了美食家們所稱呼的“糖心”效果,品嚐起來更甘更鮮,正如美食家所說的“鮮幹各有其味,鮮味嫩而香,幹味厚而醇”。


    不僅如此,去掉了大量水分的幹鮑,就算經過多道烹飪工序的處理,盡量恢複了其原本的鮮味、原本的色澤、原本的模樣,但實際上在口感上,還是會在口感更有彈性。


    糖心效果,以及更佳的口感,還有去澀味,就是伊凡需要解決的問題。


    充分考慮好後,伊凡開始行動了。


    他又開始往外變東西。


    先是一隻瓦罐,然後是一隻宰殺好的文昌老母雞,以及一些新鮮肉排。


    這是用來煲湯的。


    在著名的阿一鮑魚做法裏,為了讓幹鮑恢複原本的鮮味、原本的色澤、原本的模樣,就是用老母雞加肉排來煲幹鮑,並且是用瓦罐在炭火上小火慢熬十幾個小時。


    其中,老母雞和肉排的作用,就是為幹鮑來提鮮。


    按照伊凡的做法,他采用的是鮮鮑,因此不用熬那麽久,但老母雞和肉排所熬的湯汁還是要的,這種高湯,對於鮮鮑的提鮮也有妙處。


    湯煲上以後,伊凡開始繼續處理鮑魚。


    他開始給鮑魚打花刀。


    按照正常的鮮鮑做法,是不需要打花刀的,頂多交叉切上幾刀以入味。


    可伊凡的做法卻不打花刀不行。


    這是因為,在接下來的醃製和烹飪過程中,伊凡需要快速模擬出糖心效果。


    類似魷魚花的花刀效果,可以擴大醃製麵,以快速去除鮑魚體內過多的水分。


    在跟著鐵牛學了這麽多天的刀工後,打花刀對伊凡來說已經沒有了難度。


    一番操作後,鮑魚僅剩下了底部薄薄的一層皮相連,上麵的部分,已經散開如向日葵,縱橫交錯有序,非常漂亮的魷魚花。


    接著,伊凡開始調製醃汁醬。


    這一步對他來說也沒有難度。


    在鬆鼠魚的做法裏,它的醃製過程,其實也附帶有糖心效應。


    因此,這醃汁醬伊凡基本上可以照搬鬆鼠魚醃汁醬的配方,隻是因為鮑魚原本就含有一定的鹽分,他需要將醃汁醬中的鹽分適當降低。


    如此一來,鹽、白葡萄酒、老陳醋、生抽便成為了醃汁醬的主要成分。


    這其中,白葡萄酒和老陳醋都具備去澀的作用,而白葡萄酒中的果糖成分,又可以加速鮮鮑的糖心效應。


    當然,有了鬆鼠魚的醃製經驗,這個醃製過程采用的也是巴氏滅菌法。


    對於伊凡的烹製方法來說,這還僅僅是開始。


    接下來,他又是一變,變出了一個簡易的燒烤架,並且讓小翠找來了一些木炭,開始生木炭火。


    接下來準備燒烤了。


    之所以燒烤,是為了去除鮮鮑多餘的水分,以及讓它有更好的口感、質感。


    這一靈感,既來自於鮑魚的常見做法之一:燒烤,也來自於大名鼎鼎的zq烤魚。


    肉類食材在燒烤的過程中,因為獨特的加熱方式,不僅會大量蒸發水分,還會讓肉質變得外幹內嫩,外脆內滑。


    這是伊凡想要的效果。


    這跟接下來的烹飪步驟息息相關。


    鮮鮑的烤製也是門學問。


    等鮮鮑醃製好後,伊凡把鮑魚殼架上了烤架,並往裏加了一點豬油。


    之所以用鮮鮑殼,就相當於起到了石板燒的作用,甚至於比石板的效果更好。


    之所以加豬油,一是豬油耐高溫,而是豬油的鮮甜味,對於鮮鮑的提鮮相得益彰。


    等豬油溫熱後,伊凡開始往鮑殼裏加醃製好的鮮鮑。


    緊接著,他開始挨個地翻動鮮鮑,以便讓它們受熱均勻。


    沒多久,熱騰騰的蒸汽便從一個個鮑殼裏冒了出來,鮑肉也逐漸變得焦黃。並且,因為鮑肉水分的蒸發,原本還像向日葵盤的鮑肉也開始綻放,變成了一朵朵盛開的鮑魚花。


    一股誘人的香氣從鮑殼裏飄了出來,慢慢向四周飄散。


    “真香。”


    “真好看。”


    董小宛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


    毫無掩飾。


    伊凡臉上也浮現出了滿意的笑容。


    到目前為止,他所設計的鮑魚新品烹飪方案,暫時還沒出現超出他想象的差錯。


    通過醃製和烤製的鮑魚,隨著它們體內部分水分的蒸發,以開始變得筋道起來。


    他相信,就算後續的烹飪工序不再繼續,這道烤鮑魚,起碼也是一道中品以上的美味。


    他有這個自信。


    當然,中品甚至是上品三等都滿足不了他的需求的,因此,後續的工序也很關鍵。


    他開始“察顏觀色”,將烤製好的鮑魚一個個挪開燒烤架。


    因為是試驗,這批烤鮮鮑,烤製的火候、焦黃程度是有所不一的,這是為了驗證不同火候不同口感的需要。


    伊凡架起了蒸鍋。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幹鮑的做法中,為了讓其恢複原本的鮮味、原本的色澤、原本的模樣,瓦罐小火慢燉是很關鍵的一步,主要就是讓幹鮑恢複原有的水分。


    可伊凡用的是鮮鮑,水分流失沒那麽多,而且,相對於燉煮的方式,蒸會更少減少鮑魚原本原道和營養的流失,因此他選擇了蒸的方法。


    這一靈感,來源於粵菜中脆皮鳳爪的做法。


    在脆皮鳳爪的做法中,雞爪經過煎炸之後,就是用蒸來補充水分,那樣會讓鳳爪變得又酥又嫩,口感獨特。


    還有一靈感,就是來自於zq烤魚。


    按照zq烤魚的做法,也是先烤後煮,同樣也能有特別的口感和味道。


    等水蒸氣冒出來後,伊凡把一個個已烤製的鮑魚連殼放進了蒸鍋裏,開始大火猛蒸。


    在蒸鮑魚的同時,伊凡開始最後一步。


    熬醬汁。


    在阿一鮑魚的做法裏,雞和肉排的湯汁,是在燉煮的過程中同時入味,但在伊凡的這一創新做法裏,他采用的是澆汁的方法。


    這是符合粵菜做法的一種常用方式。


    在粵菜裏,蒸的美味,竟然缺不了醬汁湯汁澆蓋這一步。


    因為伊凡原本采用的就是鮮鮑,因此醬汁澆蓋這一方法是合適並有效的。


    這將是點睛之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廚藝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老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老黑並收藏廚藝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