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特增恩科,施恩於天下,收攏士子之心,這是德政。中書令郝處俊、檢校侍中狄仁傑上本之後,李賢想都沒想,直接批了紅。
並下恩旨, 增加一倍的進士名額,推恩天下。選用年高德劭,馬上就要致仕的中書侍郎李義琰為主考。
可李賢畢竟不是順位繼承皇位的,在傳統的讀書人眼中,他就是個亂臣賊子,比當年殺兄逼父的太宗更甚, 所以來參考的學子,僅僅隻有三百餘人。
皇帝的恩典, 被士子們一卷,倒是把臣工們搞得惶惶而不知所措。如此與陛下唱反調,不是找不自在麽?弄急了陛下,惡了科舉,看他們還有出路不!
“陛下,貞觀初年,太宗登基之初也是如此,但最後還是做到了垂衣拱手而治。”
“義琰公所言即是,有些事是要靠時間來證明的,他們早晚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狄仁傑負責籌辦這次科舉,李義琰遴選與考官員,他倆也覺得這些整日在野議論朝務的士子們, 實在是吃飽撐的。
即便李顯當了皇帝又能如何, 還不是免不了牝雞司晨, 太後稟政。難道外戚掌權, 酷吏橫行,就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朱筆,李賢澹澹笑道:“我說你們倆行了,除了接受,朕難道還能把恩科停了!”
“算了,他們願意怎麽想都無所謂,朕難道還管到人家心裏怎麽想?”
迂腐是讀書人的通病,同時也是碎嘴的勢利之徒,李賢能當這個皇帝,自然也就不在乎這點事。如果真的和他們僅僅計較,豈不是自降身份,丟了天子氣派。
這些天來,他一直於裴行儉、岑長倩等人討論收複西域,重置安西四鎮之事。他不僅要燦爛的文治,還要赫赫的武功,雙管齊下才是正事。
“朕考慮過了,今年的恩科,要嚴上加嚴,朕要破格為三甲加封,示恩於天下。”
“至於人多人少, 朕看不是問題, 兵在精不在於多, 朕打了那麽多年的仗, 哪一仗是靠人多贏的。”
聽了皇帝這話,狄仁傑與李義琰相覷一笑,他倆都是跟隨皇帝多年的老臣了,當然知道皇帝的潛詞。
皇帝的意思是說,好虎一個能攔路,耗子多了全喂貓了!隻不過身份不同,說話也有些忌諱,不能太過粗俗。
“陛下,眼下朝中剛剛戡亂,人心不穩,如此急切的發動戰事,臣擔心關中不穩。”
“而且,去歲我朝還進行了北伐,軍隊疲乏,軍備不整,這打起仗來,傷亡也定然是大的。”
狄仁傑早就想說了,可最近一直在忙著恩科,也沒機會說。
他心裏清楚,皇帝要收複安西四鎮,就是為了向天下證明,自己比先帝強。也是要以兵鋒,威懾宵小之輩。
可現在發動戰事,實在是倉促了一些。如果,一定要用將士們的傷亡,來換得安西四鎮,那不如不打。
皇帝是戰場打出來的,向來愛兵,所以狄仁傑不得不掐著這條,向李賢進言。
哈哈,“懷英,你呀,多慮了!朕十二歲便隨英公征伐,什麽仗該打,什麽仗不該打,朕能分不清楚!”
“安西四鎮要打,可朕也不會拿將士們的命去換,那叫好大喜功,朕與漢武帝還是不一樣的。”
李賢已經下旨,侍中-參謀部尚書-張文瓘,主管西域諸國的情報;後勤部尚書-劉審禮,主抓軍需裝備;兵部尚書-岑長倩,考察、抽調將校。
等這些工作做完,沒個一年半載,根本就做不了。到時候,朝局穩固,軍備齊整,這仗自然是打的自然也得心應手。
聽到皇帝這般耐心的解釋,狄仁傑誠惶誠恐的向皇帝請罪,人臣這般誤會天子,實在是丟了本分。
親自扶起狄仁傑,李賢澹澹笑道:“朕與懷英,便是太宗與房公,君臣相得如魚得水,卿何罪之有!”
一旁撫著胡子的李義琰,羊裝吃味,毫不客氣的說:“陛下好偏心,老臣可不比懷英差啊!”
哈哈......,李義琰詼諧幽默,不管在禦前,還是朝中,與之說話,總有如沐春風之感,讓人輕鬆愜意。
<a id="wzsy" href="http://m.loubiqu.net">筆趣閣</a>
“你呀你,你這老家夥!你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倆就是唱雙黃,朕要是連這個看不出來,豈不是湖塗皇帝。”
“行了,時辰也不早了!兩位愛卿與朕一塊用膳,今兒小米粥熬的好,喝了養胃,你們一會多喝一點。”
額,皇帝賜膳,本來是臣子的莫大榮幸。可一說到那小米粥,狄、李二臣就不得不跟著苦笑。
也不知道皇後在那個禦醫處聽到的小米粥養胃,所以吩咐尚食局,頓頓都要給皇帝弄一些。
養胃不假,可這頓頓喝,誰能受得了。而李賢呢,隻要自己喝不下了,就一定賜宴,讓臣工幫著喝。狄仁傑和李義琰是近臣,受害頗深,現在真是怕喝了。
“瞧你們那表情,又不是隻有小米粥,不喜歡可以吃別的嘛!”
話是這麽說,可李賢與臣工們一樣,對於雲曦,那是佩服不得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都當皇後的人了,辦事還這麽一根筋。
可你能說這種偏執是錯的嗎?不能,母儀天下的人了,還能保持這份赤子之心,朝中、宮內、天下子民,難道不需要這麽一個心地光明的皇後嗎?
用膳之時,李賢還提到了狄仁傑舉薦的清源縣丞-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國家掄才大典,是要務中的要務,就讓他跟著去操辦,也算是個曆練。如果,辦差出得利,即補中書舍人,在弘文殿當差。
“諾!”
“陛下,許王請之藩的本章已經上了多道,您都留中了,這是他親自交到臣手中的。”
經過內侍的手,掃了兩眼兩眼後,李賢點了點。既然他在中書省整日無事可做,那也跟著張柬之一塊去辦差好了。總而言之,就是不準就藩。
“桐葉封弟,君無戲言!不之官,是朕對他及幾位近支宗室的恩典,無錯不可廢。”
“朕知道他怕什麽,李卿,你轉告許王,安心在京中辦差,不必驚恐。”
並下恩旨, 增加一倍的進士名額,推恩天下。選用年高德劭,馬上就要致仕的中書侍郎李義琰為主考。
可李賢畢竟不是順位繼承皇位的,在傳統的讀書人眼中,他就是個亂臣賊子,比當年殺兄逼父的太宗更甚, 所以來參考的學子,僅僅隻有三百餘人。
皇帝的恩典, 被士子們一卷,倒是把臣工們搞得惶惶而不知所措。如此與陛下唱反調,不是找不自在麽?弄急了陛下,惡了科舉,看他們還有出路不!
“陛下,貞觀初年,太宗登基之初也是如此,但最後還是做到了垂衣拱手而治。”
“義琰公所言即是,有些事是要靠時間來證明的,他們早晚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狄仁傑負責籌辦這次科舉,李義琰遴選與考官員,他倆也覺得這些整日在野議論朝務的士子們, 實在是吃飽撐的。
即便李顯當了皇帝又能如何, 還不是免不了牝雞司晨, 太後稟政。難道外戚掌權, 酷吏橫行,就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朱筆,李賢澹澹笑道:“我說你們倆行了,除了接受,朕難道還能把恩科停了!”
“算了,他們願意怎麽想都無所謂,朕難道還管到人家心裏怎麽想?”
迂腐是讀書人的通病,同時也是碎嘴的勢利之徒,李賢能當這個皇帝,自然也就不在乎這點事。如果真的和他們僅僅計較,豈不是自降身份,丟了天子氣派。
這些天來,他一直於裴行儉、岑長倩等人討論收複西域,重置安西四鎮之事。他不僅要燦爛的文治,還要赫赫的武功,雙管齊下才是正事。
“朕考慮過了,今年的恩科,要嚴上加嚴,朕要破格為三甲加封,示恩於天下。”
“至於人多人少, 朕看不是問題, 兵在精不在於多, 朕打了那麽多年的仗, 哪一仗是靠人多贏的。”
聽了皇帝這話,狄仁傑與李義琰相覷一笑,他倆都是跟隨皇帝多年的老臣了,當然知道皇帝的潛詞。
皇帝的意思是說,好虎一個能攔路,耗子多了全喂貓了!隻不過身份不同,說話也有些忌諱,不能太過粗俗。
“陛下,眼下朝中剛剛戡亂,人心不穩,如此急切的發動戰事,臣擔心關中不穩。”
“而且,去歲我朝還進行了北伐,軍隊疲乏,軍備不整,這打起仗來,傷亡也定然是大的。”
狄仁傑早就想說了,可最近一直在忙著恩科,也沒機會說。
他心裏清楚,皇帝要收複安西四鎮,就是為了向天下證明,自己比先帝強。也是要以兵鋒,威懾宵小之輩。
可現在發動戰事,實在是倉促了一些。如果,一定要用將士們的傷亡,來換得安西四鎮,那不如不打。
皇帝是戰場打出來的,向來愛兵,所以狄仁傑不得不掐著這條,向李賢進言。
哈哈,“懷英,你呀,多慮了!朕十二歲便隨英公征伐,什麽仗該打,什麽仗不該打,朕能分不清楚!”
“安西四鎮要打,可朕也不會拿將士們的命去換,那叫好大喜功,朕與漢武帝還是不一樣的。”
李賢已經下旨,侍中-參謀部尚書-張文瓘,主管西域諸國的情報;後勤部尚書-劉審禮,主抓軍需裝備;兵部尚書-岑長倩,考察、抽調將校。
等這些工作做完,沒個一年半載,根本就做不了。到時候,朝局穩固,軍備齊整,這仗自然是打的自然也得心應手。
聽到皇帝這般耐心的解釋,狄仁傑誠惶誠恐的向皇帝請罪,人臣這般誤會天子,實在是丟了本分。
親自扶起狄仁傑,李賢澹澹笑道:“朕與懷英,便是太宗與房公,君臣相得如魚得水,卿何罪之有!”
一旁撫著胡子的李義琰,羊裝吃味,毫不客氣的說:“陛下好偏心,老臣可不比懷英差啊!”
哈哈......,李義琰詼諧幽默,不管在禦前,還是朝中,與之說話,總有如沐春風之感,讓人輕鬆愜意。
<a id="wzsy" href="http://m.loubiqu.net">筆趣閣</a>
“你呀你,你這老家夥!你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倆就是唱雙黃,朕要是連這個看不出來,豈不是湖塗皇帝。”
“行了,時辰也不早了!兩位愛卿與朕一塊用膳,今兒小米粥熬的好,喝了養胃,你們一會多喝一點。”
額,皇帝賜膳,本來是臣子的莫大榮幸。可一說到那小米粥,狄、李二臣就不得不跟著苦笑。
也不知道皇後在那個禦醫處聽到的小米粥養胃,所以吩咐尚食局,頓頓都要給皇帝弄一些。
養胃不假,可這頓頓喝,誰能受得了。而李賢呢,隻要自己喝不下了,就一定賜宴,讓臣工幫著喝。狄仁傑和李義琰是近臣,受害頗深,現在真是怕喝了。
“瞧你們那表情,又不是隻有小米粥,不喜歡可以吃別的嘛!”
話是這麽說,可李賢與臣工們一樣,對於雲曦,那是佩服不得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都當皇後的人了,辦事還這麽一根筋。
可你能說這種偏執是錯的嗎?不能,母儀天下的人了,還能保持這份赤子之心,朝中、宮內、天下子民,難道不需要這麽一個心地光明的皇後嗎?
用膳之時,李賢還提到了狄仁傑舉薦的清源縣丞-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國家掄才大典,是要務中的要務,就讓他跟著去操辦,也算是個曆練。如果,辦差出得利,即補中書舍人,在弘文殿當差。
“諾!”
“陛下,許王請之藩的本章已經上了多道,您都留中了,這是他親自交到臣手中的。”
經過內侍的手,掃了兩眼兩眼後,李賢點了點。既然他在中書省整日無事可做,那也跟著張柬之一塊去辦差好了。總而言之,就是不準就藩。
“桐葉封弟,君無戲言!不之官,是朕對他及幾位近支宗室的恩典,無錯不可廢。”
“朕知道他怕什麽,李卿,你轉告許王,安心在京中辦差,不必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