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21543364788792154妊娠反應很厲害,就沒有和我們一起活動,自己留在宿舍裏休息,我們利用休息時間經常去看望她。
為了全麵了解兒童的啟蒙教育,我和21536687697025853來到這個幼兒院的大班做體驗性的工作。
這裏的孩子都是4到5歲的兒童,經過小班的培養,這些孩子都可以自理啦,更加活潑可愛。
這裏的孩子還是對女養育員稱呼媽媽,經過媽媽們介紹以後,這些孩子也和小班的孩子一樣,顯得對我十分好奇,也是出於沒接觸過男性的原因,都對爸爸的稱呼感覺陌生和好奇,可是孩子們對我都非常親近,圍在我的身邊不停的叫爸爸。
據有經驗的媽媽介紹:這些大班的孩子每天睡眠的時間要保持在12小時,即早晨6點起床,起床後都自己整理內務,媽媽隻是幫助指導。
午間12點睡到午後2點,晚上8點就寢。有3次就餐時間,即在早晨7點早餐,午間11點用午餐,晚餐是安排在午後6點,上午和下午中間分別供給一次水果,早餐以奶製品和蛋類為主,晚餐則以蔬菜和雜糧為主,午餐極其豐富,以肉類和海產品居多,在孩子們用餐的時候,媽媽們按孩子們的要求添加食物,每次都少添多次,避免浪費。
孩子們的活動時間都很緊湊,早飯後有一小時為自由活動,按照自己的愛好玩玩具,或者玩滑梯、蕩秋千、踢球、挖運沙子等,在這裏的孩子有20幾個,活動的場地也比較寬敞,每個孩子都配有小桌子,小椅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用品和文具。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美感,每天媽媽們都教孩子們畫畫,還讓孩子們接觸樂器,聽好聽的音樂,學唱兒歌。
這兒的玩具很多,我仔細的觀察後發現,玩具都是以模仿日常生活用品的為主,也有娃娃和動物玩具,就是沒有像地球上給孩子玩的刀、槍等暴力玩具,可能在這裏武器類的東西已經滅絕啦,更談不到模仿啦。
還有我看到的孩子們做遊戲,都是生活當中的互助互愛,發揮自身潛力,學習勞動技能之類的,也沒有像地球上孩子們常玩的好勇鬥狠,弱肉強食的內容。
由此可見,消滅戰爭,取締暴力,是潛移默化的事情,不是喊喊口號,也不是靠說教就能完成的,應該是壓根就沒有根源和土壤,才不會有巧取豪奪的滋生和蔓延。
媽媽們給孩子講童話,也都是互助互愛的內容。比如我聽到一個媽媽講: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大海邊,小熊和哥哥、姐姐還有爸爸媽媽住在兔子家的旁邊。
有一天,小兔子來到小熊家裏哭泣著說:“我家的房子被海風吹垮啦,爸爸媽媽無力把房梁架起來,請求熊爸爸幫助一下。”熊爸爸和熊媽媽就說:“孩子不要著急,我們全家會一起去幫助你家的。”說完全家出動,一起去幫助小兔子家蓋房子。
經過一天的努力,一座漂亮的小房子矗立在海邊,大家都非常高興,一起圍著新房子唱歌跳舞。
在這裏對孩子們的教育不但媽媽們身體力行,就是孩子們看的動畫,卡通節目也是充滿著和諧、互助、友愛、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甚至把自私自利,武力粗暴作為反麵教材的情節都沒有一點表現,也許是哪兒就壓根沒有。
這幾天我根本就沒法子做孩子們的好爸爸,隻能像實習生一樣乖乖地做學生。
經過在幼兒院教育的考察,使我看到這裏的意識形態之所以根深蒂固,不排除在孩子幼小時期就‘灌輸’有關。
一顆幼苗剛剛出土就被不斷地扶正,直到長成也不會因根基不正而發生歪斜。
這些和我們地球人的教育就差別極大,我們在小的時候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父母對子女是作為私有者來培養教育的,誰都難免把自私自利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孩子,這就使這顆剛出土的幼苗根基有偏差,在這個基礎上越長越偏。
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了。
這裏的‘性’也就是我所講的意識形態啦,對啦,孩子來到世界上就是一張白紙,頭腦裏就根本沒有意識形態,至於如何在這張白紙上作為,那就是如何灌輸,如何畫出未來的雛形,也就是打底稿,通過‘灌輸’後,再通過小學的‘養成’、中學的‘認知’、到大學的‘研習’和走向社會後的‘踐行’階段加以潤色,這是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的,最後才形成了德治社會的體係。
為了全麵了解兒童的啟蒙教育,我和21536687697025853來到這個幼兒院的大班做體驗性的工作。
這裏的孩子都是4到5歲的兒童,經過小班的培養,這些孩子都可以自理啦,更加活潑可愛。
這裏的孩子還是對女養育員稱呼媽媽,經過媽媽們介紹以後,這些孩子也和小班的孩子一樣,顯得對我十分好奇,也是出於沒接觸過男性的原因,都對爸爸的稱呼感覺陌生和好奇,可是孩子們對我都非常親近,圍在我的身邊不停的叫爸爸。
據有經驗的媽媽介紹:這些大班的孩子每天睡眠的時間要保持在12小時,即早晨6點起床,起床後都自己整理內務,媽媽隻是幫助指導。
午間12點睡到午後2點,晚上8點就寢。有3次就餐時間,即在早晨7點早餐,午間11點用午餐,晚餐是安排在午後6點,上午和下午中間分別供給一次水果,早餐以奶製品和蛋類為主,晚餐則以蔬菜和雜糧為主,午餐極其豐富,以肉類和海產品居多,在孩子們用餐的時候,媽媽們按孩子們的要求添加食物,每次都少添多次,避免浪費。
孩子們的活動時間都很緊湊,早飯後有一小時為自由活動,按照自己的愛好玩玩具,或者玩滑梯、蕩秋千、踢球、挖運沙子等,在這裏的孩子有20幾個,活動的場地也比較寬敞,每個孩子都配有小桌子,小椅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用品和文具。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美感,每天媽媽們都教孩子們畫畫,還讓孩子們接觸樂器,聽好聽的音樂,學唱兒歌。
這兒的玩具很多,我仔細的觀察後發現,玩具都是以模仿日常生活用品的為主,也有娃娃和動物玩具,就是沒有像地球上給孩子玩的刀、槍等暴力玩具,可能在這裏武器類的東西已經滅絕啦,更談不到模仿啦。
還有我看到的孩子們做遊戲,都是生活當中的互助互愛,發揮自身潛力,學習勞動技能之類的,也沒有像地球上孩子們常玩的好勇鬥狠,弱肉強食的內容。
由此可見,消滅戰爭,取締暴力,是潛移默化的事情,不是喊喊口號,也不是靠說教就能完成的,應該是壓根就沒有根源和土壤,才不會有巧取豪奪的滋生和蔓延。
媽媽們給孩子講童話,也都是互助互愛的內容。比如我聽到一個媽媽講: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大海邊,小熊和哥哥、姐姐還有爸爸媽媽住在兔子家的旁邊。
有一天,小兔子來到小熊家裏哭泣著說:“我家的房子被海風吹垮啦,爸爸媽媽無力把房梁架起來,請求熊爸爸幫助一下。”熊爸爸和熊媽媽就說:“孩子不要著急,我們全家會一起去幫助你家的。”說完全家出動,一起去幫助小兔子家蓋房子。
經過一天的努力,一座漂亮的小房子矗立在海邊,大家都非常高興,一起圍著新房子唱歌跳舞。
在這裏對孩子們的教育不但媽媽們身體力行,就是孩子們看的動畫,卡通節目也是充滿著和諧、互助、友愛、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甚至把自私自利,武力粗暴作為反麵教材的情節都沒有一點表現,也許是哪兒就壓根沒有。
這幾天我根本就沒法子做孩子們的好爸爸,隻能像實習生一樣乖乖地做學生。
經過在幼兒院教育的考察,使我看到這裏的意識形態之所以根深蒂固,不排除在孩子幼小時期就‘灌輸’有關。
一顆幼苗剛剛出土就被不斷地扶正,直到長成也不會因根基不正而發生歪斜。
這些和我們地球人的教育就差別極大,我們在小的時候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父母對子女是作為私有者來培養教育的,誰都難免把自私自利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孩子,這就使這顆剛出土的幼苗根基有偏差,在這個基礎上越長越偏。
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了。
這裏的‘性’也就是我所講的意識形態啦,對啦,孩子來到世界上就是一張白紙,頭腦裏就根本沒有意識形態,至於如何在這張白紙上作為,那就是如何灌輸,如何畫出未來的雛形,也就是打底稿,通過‘灌輸’後,再通過小學的‘養成’、中學的‘認知’、到大學的‘研習’和走向社會後的‘踐行’階段加以潤色,這是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的,最後才形成了德治社會的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