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清涼寺那邊。
原劇情中,九難落地之後,叫一聲“今日為大明天子複仇”,然後再撲向康熙。
用現代眼光看,九難在擊破屋頂之前,就應該看準康熙的位置,那樣,一落地,就出現在康熙身旁,之後再一伸手,就能殺了康熙,根本用不著喊那一聲。
但古代的事情得用古代眼光去看。所以,九難必須得落在旁邊,先喊一聲,端其名、正其行,然後再理直氣壯地衝向康熙。這才符合古人的思想。
現在,因楊丹抓韋小寶並起身縱起,九難固然喊了那聲“今日為大明天子複仇”,但聽清的人,著實不多。
於是乎,九難衝向康熙之時,康熙的後退,就比原劇情慢了一點。
多隆、燦邴珠、康親王等人由於救駕心切,上前最為及時,倒跟原劇情相似。同時,九難衣袖揮出,將多隆等七八人扇飛,也跟原劇情差不多。
少林十八羅漢因為武功高強,反應敏捷,也有人隨後參與了阻擋。但出手之人,卻不包括澄心和澄光。澄心和澄光幹嘛去了呢?原地沒動。他倆,還加上澄心、澄通等人,都在琢磨,平時根本看不出楊丹和韋小寶有矛盾,楊丹抓韋小寶幹嘛去了?
是的,他們並不知道康熙的身份。在他們心中,方丈韋小寶比康熙重要得多。
於是,九難就比原劇情更加輕鬆地刺到了康熙。
長劍一擊,被康熙懷中《四十二章經》所阻。換個位置再來一劍嗎?不了。
之所以不,有兩個原因:
一是要保持高手風範。一擊不中,則不再試,就是高手風範之一。第二原因,跟楊丹的顧慮一樣,到底殺不殺康熙,九難替意識裏也猶豫未定。
所以,一擊不中之後,九難直接就在心中得出康熙命不該絕的結論。然後拔起身形,就從屋頂的破洞竄了出去。
走那麽急幹嘛?自然是因為楊丹。
先前九難伏於屋頂,便已知道自己的徒弟陳珂也在下麵。九難與陳珂,有點感情也不多,並不擔心連累楊丹。所以原計劃沒變,繼續刺殺康熙。
誰知,剛一下來,楊丹就拔身而起,並且她手裏還抓了個人。九難匆匆瞥了一眼,便知道楊丹輕功大進,比自己弱不了多少。
這時匆匆離去,自是為了早點追上楊丹。
——
九難走了,康熙倒了。有僧人追了一程,沒結果,返回了。清涼寺的丈門被抓走了。
抓走掌門的楊丹,不知道跟行刺康熙的人是否是同夥。
這個問題,眾僧人表示並不確定。
——
康熙倒了,也不是裝病或者受到驚嚇,而是真真切切地受傷了。
《四十二章經》除了封皮較厚之外,書本並不厚實。九難那一劍,刺破了書本,讓康熙受了不輕不重的傷。
康熙本人是理智的,並且與韋小寶的關係非常之鐵,但追隨康熙的臣子就不一樣了。大家與韋小寶關係好,有很大的原因,是看在康熙的麵子上。
於是乎,韋小寶到底是被動被楊丹擒走,還是主動讓楊丹護送自己走,就琢磨不清了。畢竟,事先,韋小寶跟楊丹的關係非常不錯。
當然,多隆、燦邴珠、康親王等人也擔心今後韋小寶會卷土重來,再次得到康熙厚愛。所以他們在判定事態的時候就留了一分,隻是把疑點擺明。最後的裁定,留待康熙身體好轉之後再說。
——
九難、楊丹、韋小寶到市鎮之後,先投客棧,吃喝之後讓九難休息,然後楊丹帶韋小寶上街購物。
走了一程之後,楊丹問:“韋兄,我把你帶出來,你不會怪我吧?”
“當然不怪,我還擔心你把我丟下呢。”韋小寶心說,此時敵強我弱,老子哪裏敢怪。
“那就好,”楊丹說,“隻是你今後回到康熙身邊怕是不好交待吧?”
“沒事,鐵哥們了,不交待也絕對沒事。”韋小寶拍胸口放大話。此時的他,還沒有領略過帝王的翻臉無情。
楊丹又問:“對了,現在離清涼寺並不算遠,要不要我去把雙兒帶過來?”
韋小寶心裏倒是希望雙兒過來,但想了想,說:“還是算了吧。沒她,我是被你抓走的;有了她,我就真的說不清楚了。”
“你身上帶得有錢嗎?”楊丹又問。
“那是當然,銀票骰子不離身嘛!”
“那我們先去買馬!”
古代走長途,沒馬不行,所以馬匹是第一需要。
二人買了馬匹之後,又去買衣服。
不可能讓九難退下僧袍,所以韋小寶需要換下僧裝,否則和尚與尼姑同行,就太奇怪了。
韋小寶的衣服好買,成衣店裏有的是。之後,韋小寶討好楊丹,也給楊丹買了一身,楊丹笑納了。韋小寶想給九難買件僧袍,但成衣店沒有。楊丹提議,轉到綢布裝,也沒發現好布料。因而九難僧袍的事,就隻有等下次了。
回店放東西,然後又到客棧廚房,讓店家供應精美素齋。
原劇情中,由於韋小寶把九難照顧得十分周到,贏得了九難的好感。
現在,照顧得再周到,也是楊丹的功勞,因為韋小寶是楊丹帶來的。韋小寶的其它長處,還沒發揮出來。
——
數日之後到了北京,九難跟原劇情一樣,也到煤山哭了一場。
之後九難提出進宮裏瞧瞧,韋小寶找借口阻止:“好,咱們先回店。我去弄套太監的衣衫來,我們換上了,好混入宮去。”
九難怒道:“我怎能穿韃子太監的衣衫?”
韋小寶道:“是,是。那麽……那麽……有了,師太扮作個喇嘛,皇宮裏經常有喇嘛進出的。”
九難說:“我也不扮喇嘛。就這樣衝進宮去,誰能阻擋?”
韋小寶還要再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之類的話,楊丹打斷道:“韋兄你在怕什麽呢?你是康熙跟前的紅人,並不擔心被人看見。哦,我知道了,你是擔心被別人看見你跟我們在一起吧!”
還真是這樣。原劇情中,韋小寶擔心的就是這個。須知,九難可是刺殺過康熙的刺客。
然後,九難一言而決:“韋小寶回店,我們倆去。”
——
韋小寶倒是能夠起到向導的作用,但九難對皇宮之熟悉,並不在韋小寶之下。九難所缺的,無非是不知道現在是哪個人住在哪個殿。
沒有韋小寶同行,楊丹的輕功就能火力全開了。奔了一程,九難道:“你這輕功,也算世間罕見了;但不知實戰武功如何。”楊丹回道:“出宮之後師父隨時可試。”
隨便找了處宮牆,九難聽了聽,一招手,往上便飛。楊丹跟上之後,心想,剛才九難的傾聽,定是隔著圍牆探聽對麵的動靜。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也行,但在人聲嘈雜的大白天就不行了。
進宮之後,九難行走十分迅速,轉彎抹角,並無絲毫遲疑,遇到侍衛巡查,便在屋角或樹後一躲,也沒有無端殺人。
先看了坤寧宮。康熙未成年,尚未大婚,坤寧宮內無人居住。
九難到坤寧宮,自然是為了懷念自己的母親。
然後到寧壽宮。
寧壽宮是公主居住的地方,現在由建寧公主居住。此次康熙到五台山,太後和建寧公主隨行,因而宮內隻剩下太臨和宮女。
到達寧壽宮外。楊丹說:“裏邊有人,我不會點穴,殺了如何?”
九難道:“不用。”伸手推門,門閂輕輕一響就斷了。宮門打開,九難率先而入。
雖然換了朝代,太監宮女住處仍然未改。九難輕易找了過去,不待眾人驚覺,已淩空點了各人的暈穴,根本就沒有飛身過去。
這點穴功夫,跟雙兒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九難根本沒提教楊丹點穴的事。
最後,九難在公主的寢殿緬懷了一下自己的過往,就帶楊丹返回客棧了。
又一日,三人出京向西,到昌平縣錦屏山思陵、祟禎皇帝的安葬之所祭奠了一番。
之後借住在農家。晚飯時,楊丹主動提起王琪,九難逐決定南下尋找王琪。
——
此次北京之行,與原劇情相比,出現了重大差異。
其實是由於時間差異而引發了一係列事情上的差異。
原劇情裏,也沒有描寫九難和韋小寶路上有什麽耽擱,但二人到北京的時候,康熙、太後和建寧就已經回宮了。
現在,因為楊丹,買了馬匹,速度更快,沿途同樣沒有無謂的停留,很快就到了北京。而康熙、太後和建寧,則還沒有回來。
原劇情裏,太後遣建寧到康熙那裏偷了順治那本《四十二章經》,建寧交給太後的時候,正好遇到九難。九難自然就搶了《四十二章經》。再後,太後傳出消息,桑結帶領眾師弟追殺九難。
現在,由於太後、建寧沒回來,九難也就沒有獲得那本《四十二章經》,隨後的桑結及其眾師弟多半就不會出現了。
原劇情裏,太後坦白自己是假的,名叫毛東珠。事後,韋小寶憑此事立了一大功。
現在,九難沒有遇見太後,韋小寶這一功尚無著落。
原劇情裏,九難聯想到袁承誌當年得到“金蛇秘笈”的經過,解開《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得到地圖碎片。
現在,九難尚不知道《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將繼續是秘密。
原劇情中,九難落地之後,叫一聲“今日為大明天子複仇”,然後再撲向康熙。
用現代眼光看,九難在擊破屋頂之前,就應該看準康熙的位置,那樣,一落地,就出現在康熙身旁,之後再一伸手,就能殺了康熙,根本用不著喊那一聲。
但古代的事情得用古代眼光去看。所以,九難必須得落在旁邊,先喊一聲,端其名、正其行,然後再理直氣壯地衝向康熙。這才符合古人的思想。
現在,因楊丹抓韋小寶並起身縱起,九難固然喊了那聲“今日為大明天子複仇”,但聽清的人,著實不多。
於是乎,九難衝向康熙之時,康熙的後退,就比原劇情慢了一點。
多隆、燦邴珠、康親王等人由於救駕心切,上前最為及時,倒跟原劇情相似。同時,九難衣袖揮出,將多隆等七八人扇飛,也跟原劇情差不多。
少林十八羅漢因為武功高強,反應敏捷,也有人隨後參與了阻擋。但出手之人,卻不包括澄心和澄光。澄心和澄光幹嘛去了呢?原地沒動。他倆,還加上澄心、澄通等人,都在琢磨,平時根本看不出楊丹和韋小寶有矛盾,楊丹抓韋小寶幹嘛去了?
是的,他們並不知道康熙的身份。在他們心中,方丈韋小寶比康熙重要得多。
於是,九難就比原劇情更加輕鬆地刺到了康熙。
長劍一擊,被康熙懷中《四十二章經》所阻。換個位置再來一劍嗎?不了。
之所以不,有兩個原因:
一是要保持高手風範。一擊不中,則不再試,就是高手風範之一。第二原因,跟楊丹的顧慮一樣,到底殺不殺康熙,九難替意識裏也猶豫未定。
所以,一擊不中之後,九難直接就在心中得出康熙命不該絕的結論。然後拔起身形,就從屋頂的破洞竄了出去。
走那麽急幹嘛?自然是因為楊丹。
先前九難伏於屋頂,便已知道自己的徒弟陳珂也在下麵。九難與陳珂,有點感情也不多,並不擔心連累楊丹。所以原計劃沒變,繼續刺殺康熙。
誰知,剛一下來,楊丹就拔身而起,並且她手裏還抓了個人。九難匆匆瞥了一眼,便知道楊丹輕功大進,比自己弱不了多少。
這時匆匆離去,自是為了早點追上楊丹。
——
九難走了,康熙倒了。有僧人追了一程,沒結果,返回了。清涼寺的丈門被抓走了。
抓走掌門的楊丹,不知道跟行刺康熙的人是否是同夥。
這個問題,眾僧人表示並不確定。
——
康熙倒了,也不是裝病或者受到驚嚇,而是真真切切地受傷了。
《四十二章經》除了封皮較厚之外,書本並不厚實。九難那一劍,刺破了書本,讓康熙受了不輕不重的傷。
康熙本人是理智的,並且與韋小寶的關係非常之鐵,但追隨康熙的臣子就不一樣了。大家與韋小寶關係好,有很大的原因,是看在康熙的麵子上。
於是乎,韋小寶到底是被動被楊丹擒走,還是主動讓楊丹護送自己走,就琢磨不清了。畢竟,事先,韋小寶跟楊丹的關係非常不錯。
當然,多隆、燦邴珠、康親王等人也擔心今後韋小寶會卷土重來,再次得到康熙厚愛。所以他們在判定事態的時候就留了一分,隻是把疑點擺明。最後的裁定,留待康熙身體好轉之後再說。
——
九難、楊丹、韋小寶到市鎮之後,先投客棧,吃喝之後讓九難休息,然後楊丹帶韋小寶上街購物。
走了一程之後,楊丹問:“韋兄,我把你帶出來,你不會怪我吧?”
“當然不怪,我還擔心你把我丟下呢。”韋小寶心說,此時敵強我弱,老子哪裏敢怪。
“那就好,”楊丹說,“隻是你今後回到康熙身邊怕是不好交待吧?”
“沒事,鐵哥們了,不交待也絕對沒事。”韋小寶拍胸口放大話。此時的他,還沒有領略過帝王的翻臉無情。
楊丹又問:“對了,現在離清涼寺並不算遠,要不要我去把雙兒帶過來?”
韋小寶心裏倒是希望雙兒過來,但想了想,說:“還是算了吧。沒她,我是被你抓走的;有了她,我就真的說不清楚了。”
“你身上帶得有錢嗎?”楊丹又問。
“那是當然,銀票骰子不離身嘛!”
“那我們先去買馬!”
古代走長途,沒馬不行,所以馬匹是第一需要。
二人買了馬匹之後,又去買衣服。
不可能讓九難退下僧袍,所以韋小寶需要換下僧裝,否則和尚與尼姑同行,就太奇怪了。
韋小寶的衣服好買,成衣店裏有的是。之後,韋小寶討好楊丹,也給楊丹買了一身,楊丹笑納了。韋小寶想給九難買件僧袍,但成衣店沒有。楊丹提議,轉到綢布裝,也沒發現好布料。因而九難僧袍的事,就隻有等下次了。
回店放東西,然後又到客棧廚房,讓店家供應精美素齋。
原劇情中,由於韋小寶把九難照顧得十分周到,贏得了九難的好感。
現在,照顧得再周到,也是楊丹的功勞,因為韋小寶是楊丹帶來的。韋小寶的其它長處,還沒發揮出來。
——
數日之後到了北京,九難跟原劇情一樣,也到煤山哭了一場。
之後九難提出進宮裏瞧瞧,韋小寶找借口阻止:“好,咱們先回店。我去弄套太監的衣衫來,我們換上了,好混入宮去。”
九難怒道:“我怎能穿韃子太監的衣衫?”
韋小寶道:“是,是。那麽……那麽……有了,師太扮作個喇嘛,皇宮裏經常有喇嘛進出的。”
九難說:“我也不扮喇嘛。就這樣衝進宮去,誰能阻擋?”
韋小寶還要再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之類的話,楊丹打斷道:“韋兄你在怕什麽呢?你是康熙跟前的紅人,並不擔心被人看見。哦,我知道了,你是擔心被別人看見你跟我們在一起吧!”
還真是這樣。原劇情中,韋小寶擔心的就是這個。須知,九難可是刺殺過康熙的刺客。
然後,九難一言而決:“韋小寶回店,我們倆去。”
——
韋小寶倒是能夠起到向導的作用,但九難對皇宮之熟悉,並不在韋小寶之下。九難所缺的,無非是不知道現在是哪個人住在哪個殿。
沒有韋小寶同行,楊丹的輕功就能火力全開了。奔了一程,九難道:“你這輕功,也算世間罕見了;但不知實戰武功如何。”楊丹回道:“出宮之後師父隨時可試。”
隨便找了處宮牆,九難聽了聽,一招手,往上便飛。楊丹跟上之後,心想,剛才九難的傾聽,定是隔著圍牆探聽對麵的動靜。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也行,但在人聲嘈雜的大白天就不行了。
進宮之後,九難行走十分迅速,轉彎抹角,並無絲毫遲疑,遇到侍衛巡查,便在屋角或樹後一躲,也沒有無端殺人。
先看了坤寧宮。康熙未成年,尚未大婚,坤寧宮內無人居住。
九難到坤寧宮,自然是為了懷念自己的母親。
然後到寧壽宮。
寧壽宮是公主居住的地方,現在由建寧公主居住。此次康熙到五台山,太後和建寧公主隨行,因而宮內隻剩下太臨和宮女。
到達寧壽宮外。楊丹說:“裏邊有人,我不會點穴,殺了如何?”
九難道:“不用。”伸手推門,門閂輕輕一響就斷了。宮門打開,九難率先而入。
雖然換了朝代,太監宮女住處仍然未改。九難輕易找了過去,不待眾人驚覺,已淩空點了各人的暈穴,根本就沒有飛身過去。
這點穴功夫,跟雙兒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九難根本沒提教楊丹點穴的事。
最後,九難在公主的寢殿緬懷了一下自己的過往,就帶楊丹返回客棧了。
又一日,三人出京向西,到昌平縣錦屏山思陵、祟禎皇帝的安葬之所祭奠了一番。
之後借住在農家。晚飯時,楊丹主動提起王琪,九難逐決定南下尋找王琪。
——
此次北京之行,與原劇情相比,出現了重大差異。
其實是由於時間差異而引發了一係列事情上的差異。
原劇情裏,也沒有描寫九難和韋小寶路上有什麽耽擱,但二人到北京的時候,康熙、太後和建寧就已經回宮了。
現在,因為楊丹,買了馬匹,速度更快,沿途同樣沒有無謂的停留,很快就到了北京。而康熙、太後和建寧,則還沒有回來。
原劇情裏,太後遣建寧到康熙那裏偷了順治那本《四十二章經》,建寧交給太後的時候,正好遇到九難。九難自然就搶了《四十二章經》。再後,太後傳出消息,桑結帶領眾師弟追殺九難。
現在,由於太後、建寧沒回來,九難也就沒有獲得那本《四十二章經》,隨後的桑結及其眾師弟多半就不會出現了。
原劇情裏,太後坦白自己是假的,名叫毛東珠。事後,韋小寶憑此事立了一大功。
現在,九難沒有遇見太後,韋小寶這一功尚無著落。
原劇情裏,九難聯想到袁承誌當年得到“金蛇秘笈”的經過,解開《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得到地圖碎片。
現在,九難尚不知道《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的秘密將繼續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