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難道:“此賊與為師有殺父之仇,為師因何下不了手?”其實如果真的下得了手,直接一掌劈死李自成便是,根本用不著辯駁。
“聽上去理由很充分,但是,”楊丹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闖王不該嗎?所以,那是一個政權推翻另一個政權,不能以殺父之仇一概論之。
“不錯,師父的父親崇禎皇帝的確因為闖王,被逼死在煤山。但必須明白,他的直接死因是自縊,闖王的逼迫隻是間接外因。
“師父應該很清楚,除闖王這個主要外因之外,地方勢力割據、文臣把持朝政、微薄的稅收、高昂的物價、異常寒冷的天氣,所有內憂外患,都是逼死崇禎皇帝的外因。
“所以,師父您對闖王的恨,其實並不多。
“如果師父真與闖王不共戴天,那什麽要仇視滿清呢?須知滿清韃子可是推翻了大順朝,為師父報了仇的。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大順朝沒蹦達幾天就沒了。滿腔的仇恨失去了目標,似乎就連活著也沒有了意義,於是師父便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轉移了仇恨,開始反清複明了。”
說自己也許並不十分憎恨李自成,九難勉強可以接受。但說自己堅持二十多年的反清複明隻是遷怒,九難就不能接受了。
九難當即罵道:“逆徒,竟敢說為師是遷怒!”
——
“口誤、口誤,師父息怒,”楊丹說,“其實闖王雖然攻克了北京,但南方半壁江山依然還是大明。真正說起來,亡明的,的確是大清。所以,既然大順朝沒蹦達幾天就沒了,那麽師父仇恨滿清,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也許,連師父自己都沒注意,仇恨大順朝的時候,同道者甚少;而反清複明,則同道者甚多。倒不是因為大順朝有什麽好,而是因為闖王也是漢人,自個家裏的事,關起門來打個你死我活,都不是什麽大事。滿清就不同了,那是外族。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才會有什麽楊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每一個有血性的漢人都向往反清複明。”
這裏要稍稍補充解釋一下反清複明的事。
後世說明朝,通常指整個明朝,但反清複明並不是。複明,就是要將明朝延續下去。所以反清複明中的明,僅指明朝末年崇禎時期以後。
實際上明朝末年已經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要不怎麽會誕生大順朝呢?明朝末年光景並不好,但為何百姓們還會向往反清複明呢?是因為清朝更加不好。這裏所說的清朝,也是僅指清朝剛剛占領國土大肆屠殺那幾年。
之所以提反清複明,而不提反清複順,自然是因為明朝才是正統,因為大順朝未能真正的治理過天下。
——
“阿珂你說到哪裏去了?”九難突然發現楊丹歪樓嚴重,便扯回話題,“這個人怎麽辦?”
楊丹回答:“師父仁慈,下不了殺手;弟子心狠,但受名份限製,所以,我們就隻好放過他嘍!”
其實九難剛知道那是李自成的時候,是下得了手的。那個時候楊丹正在虐打李自成,九難就沒有行動。
及至被楊丹喚出,陳圓圓相勸,九難讓楊丹說出自己大明公主的身份的時候,九難都下得了手。
不過,緊接著,李自成沒有求饒,而是慷慨赴死。其英雄氣概,激發了一項名叫惺惺相惜的高手風範,九難就遲疑了。
其實,就算那個時候,九難仍然想要殺死李自成,隻是不想自己親自動手而已。
但往常這個時候,叫旁邊人殺就行了。此時,旁邊隻有陳圓圓和楊丹。陳圓圓的立場一望可知;楊丹先前已經說了,“不能殺他”“讓師父來殺”,故楊丹也不會動手。
隨後九難質問楊丹,為什麽花大力氣找出自己父親李自成來讓自己斬殺,其實是想讓楊丹給自己一個出手的理由。
結果楊丹沒給,反而給了不出手的理由。
楊丹那番不出手的理由,從正反兩個方向打消了九難的殺心。同時,楊丹的東拉西扯,也消磨了九難的殺意。
——
“既然兩位下不了手,就由老夫代勞,如何?”廟外突然傳來洪亮的聲音。
隻近嗤嗤聲響,兩柄長劍劍刃晃動,割下了房門的門帷。
跟著砰蓬之聲大作,泥塵木屑飛揚而起,四周牆壁和窗戶同時被人以大鐵錘錘破。每個破洞中都露出數名衛士,有的彎弓搭箭,有的手挺長矛,箭頭矛頭都對準了室內。
房子沒垮,是因為柱子還在。
“圓圓,你出來!”隨著這聲喊,楊丹、九難才把視線集中在來敵中間一個將軍打扮的老人身上。
隻見他身軀雄偉,一張紫膛臉,須發白多黑少,年紀雖老,仍是精神飽滿,高視闊步。
人身閃動間,卻是九難把來將擒進了屋內。九難把人往地麵一扔,手掌按在他天靈蓋上,向四周兵士喝道:“快放箭!”
這一下變起俄頃,眾衛士都驚得呆了,眼見首領已落入敵手,誰敢稍動?
“你是誰,叫什麽名字?”九難問來將。
來將望了陳圓圓一眼,道:“平西王吳三桂便是老夫!”女人麵前,自不能縮頭縮腦。
——
吳三桂的確派人監視了陳圓圓。
可想而知,跟楊丹九難相比,那些負責監視的人,屬於低手。因而四個多月下來,他們都沒發現楊丹九難。
不僅如此,連李自成進廟,他們都沒發現。
他們發現異常,是因為楊丹突然暴露身形,施輕功奔襲十裏。
得到報告之後,吳三桂就來了。
——
九難道:“十多年前,你有一個兩歲的女孩被人偷走。偷走女孩的人,就是我。”
吳三桂道:“師太與老夫若有仇怨,盡管找老夫報仇就是,請不要殃及婦孺。”
“那女孩被我收為弟子,扶養長大,並授予武功,”說到這兒,九難笑了一聲,“我當然沒安好心,我是為了讓她長大之後行刺於你。”
吳三桂一下就愣住了,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女兒來行刺自己的畫麵。他發現,不管行刺是否成功,都是父女相殘、人間殘劇。
“今日老夫但求速死!”吳三桂喝道。字麵意思是,死也不想麵對父女相殘的局麵。同時,此時此刻,想要不死,已經很難。說不定一心求死,反而不會死。
“你也是征戰沙場的老將了,怎麽這麽沉不住氣?”九難接著說,“我已經改變主意,不會讓弟子行刺你了。”
吳三桂這回沒吭聲。告訴這種消息,需要把自己擒過來嗎?因而吳三桂猜到九難必有下文。
——
九難一伸手,把吳三桂提起來站立,說:“來,給你介紹一下:這就是那個女孩、我的弟子,陳珂;哦,還有這一位,這位是女孩的親生父親,闖王李自成。”
這裏需要交待一個時間概念:此時距離李自成占領北京已經二十七年。
李自成占領北京的時候,陳圓圓曾經落入其手。但楊丹隻有十七歲。證明陳圓圓私會李自成在清兵入關多年之後。
由於陳圓圓早年是娼妓,吳三桂總有些疑神疑鬼。陳圓圓被惹惱之後帶發修行,吳三桂派人監視。想不到,今日,終於得到了實證。而這個實證,還是一個不懷好意的人提供的。
頭頂一片大草原的吳三桂猛地吐了一口鮮血,眼神明顯黯淡下來。
陳圓圓這時居然撲到吳三桂身上,哭訴道:“王爺,我也是出於無奈,”都不稱奴婢的,“我丟不下王爺,可我心裏也丟不下他……”
九難聽了,感覺非常惡心,袍袖揮出,就把吳三桂送回了外麵兵士當中。
——
外麵的兵士裏,另有指揮官。見吳三桂出來,立即下令放箭。
百箭齊發,射向九難。
兵士的箭,自然不可能都準,但那些箭縱有偏移,也離陳圓圓遠遠的。沒人敢傷陳圓圓。
九難一個旋身,袍袖一震,將所有箭支全都拂開。
隻是拂開,而並沒有反射回去。這是因為九難記得,楊丹說過,不能殺死吳三桂。
——
射完一輪,自然還可以射下一輪。
但下一箭剛剛搭上,還沒拉弓,眾兵士便發現,吳三桂又被抓到屋裏去了。
這回出手的,是楊丹。
“我就問你一件事,你今年多大年紀?”
“五十九。”吳三桂倒也沒有堅持不開口。
楊丹道:“你已經看見了,就算你躲在士兵裏麵,我師父和我若要殺你都隻如探囊取物。所以,你能活這麽大年紀,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師父和我沒想殺你。對此,你是否反對?又或者想要逼我們殺你?”
“姑娘說笑了,”吳三桂道,“說起來兩歲之前,姑娘跟老夫亦有過一段父女緣的。今日相逢,實乃快事,不若移步府內,讓小王設宴款待?”
楊丹道:“你還不如說同享富貴、共襄盛舉!”
“小王的確有那意思,但小王不敢勉強姑娘和尊師。”吳三桂道。
“好了,廢話就不說了,”楊丹道,“我跟我師父都是反清複明那邊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隻能後會無期。這個人,也就是闖王,我的生父,我保他一天;你若想殺他,今日之後,但憑本事。當然他若想殺你,你隨時可以反抗。”
“小王明白,小王這就收兵回城。”吳三桂向楊丹抱拳。
“去吧。”楊丹讓其自己行走,沒有揮掌推送。
吳三桂再向九難抱拳,然後走到外麵,領兵離去。
——
楊丹和九難在原地繼續呆了片刻,聽到吳三桂一行人走遠的聲音,然後二人準備離開。
陳圓圓道:“阿珂留步,萬一王爺呆會兒折返……”一點母女親情都沒有,一心念念的隻是情人。
“不關我事!”丟下這四字,楊丹和九難就留開了。
“聽上去理由很充分,但是,”楊丹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闖王不該嗎?所以,那是一個政權推翻另一個政權,不能以殺父之仇一概論之。
“不錯,師父的父親崇禎皇帝的確因為闖王,被逼死在煤山。但必須明白,他的直接死因是自縊,闖王的逼迫隻是間接外因。
“師父應該很清楚,除闖王這個主要外因之外,地方勢力割據、文臣把持朝政、微薄的稅收、高昂的物價、異常寒冷的天氣,所有內憂外患,都是逼死崇禎皇帝的外因。
“所以,師父您對闖王的恨,其實並不多。
“如果師父真與闖王不共戴天,那什麽要仇視滿清呢?須知滿清韃子可是推翻了大順朝,為師父報了仇的。
“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大順朝沒蹦達幾天就沒了。滿腔的仇恨失去了目標,似乎就連活著也沒有了意義,於是師父便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轉移了仇恨,開始反清複明了。”
說自己也許並不十分憎恨李自成,九難勉強可以接受。但說自己堅持二十多年的反清複明隻是遷怒,九難就不能接受了。
九難當即罵道:“逆徒,竟敢說為師是遷怒!”
——
“口誤、口誤,師父息怒,”楊丹說,“其實闖王雖然攻克了北京,但南方半壁江山依然還是大明。真正說起來,亡明的,的確是大清。所以,既然大順朝沒蹦達幾天就沒了,那麽師父仇恨滿清,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也許,連師父自己都沒注意,仇恨大順朝的時候,同道者甚少;而反清複明,則同道者甚多。倒不是因為大順朝有什麽好,而是因為闖王也是漢人,自個家裏的事,關起門來打個你死我活,都不是什麽大事。滿清就不同了,那是外族。古人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才會有什麽楊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每一個有血性的漢人都向往反清複明。”
這裏要稍稍補充解釋一下反清複明的事。
後世說明朝,通常指整個明朝,但反清複明並不是。複明,就是要將明朝延續下去。所以反清複明中的明,僅指明朝末年崇禎時期以後。
實際上明朝末年已經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要不怎麽會誕生大順朝呢?明朝末年光景並不好,但為何百姓們還會向往反清複明呢?是因為清朝更加不好。這裏所說的清朝,也是僅指清朝剛剛占領國土大肆屠殺那幾年。
之所以提反清複明,而不提反清複順,自然是因為明朝才是正統,因為大順朝未能真正的治理過天下。
——
“阿珂你說到哪裏去了?”九難突然發現楊丹歪樓嚴重,便扯回話題,“這個人怎麽辦?”
楊丹回答:“師父仁慈,下不了殺手;弟子心狠,但受名份限製,所以,我們就隻好放過他嘍!”
其實九難剛知道那是李自成的時候,是下得了手的。那個時候楊丹正在虐打李自成,九難就沒有行動。
及至被楊丹喚出,陳圓圓相勸,九難讓楊丹說出自己大明公主的身份的時候,九難都下得了手。
不過,緊接著,李自成沒有求饒,而是慷慨赴死。其英雄氣概,激發了一項名叫惺惺相惜的高手風範,九難就遲疑了。
其實,就算那個時候,九難仍然想要殺死李自成,隻是不想自己親自動手而已。
但往常這個時候,叫旁邊人殺就行了。此時,旁邊隻有陳圓圓和楊丹。陳圓圓的立場一望可知;楊丹先前已經說了,“不能殺他”“讓師父來殺”,故楊丹也不會動手。
隨後九難質問楊丹,為什麽花大力氣找出自己父親李自成來讓自己斬殺,其實是想讓楊丹給自己一個出手的理由。
結果楊丹沒給,反而給了不出手的理由。
楊丹那番不出手的理由,從正反兩個方向打消了九難的殺心。同時,楊丹的東拉西扯,也消磨了九難的殺意。
——
“既然兩位下不了手,就由老夫代勞,如何?”廟外突然傳來洪亮的聲音。
隻近嗤嗤聲響,兩柄長劍劍刃晃動,割下了房門的門帷。
跟著砰蓬之聲大作,泥塵木屑飛揚而起,四周牆壁和窗戶同時被人以大鐵錘錘破。每個破洞中都露出數名衛士,有的彎弓搭箭,有的手挺長矛,箭頭矛頭都對準了室內。
房子沒垮,是因為柱子還在。
“圓圓,你出來!”隨著這聲喊,楊丹、九難才把視線集中在來敵中間一個將軍打扮的老人身上。
隻見他身軀雄偉,一張紫膛臉,須發白多黑少,年紀雖老,仍是精神飽滿,高視闊步。
人身閃動間,卻是九難把來將擒進了屋內。九難把人往地麵一扔,手掌按在他天靈蓋上,向四周兵士喝道:“快放箭!”
這一下變起俄頃,眾衛士都驚得呆了,眼見首領已落入敵手,誰敢稍動?
“你是誰,叫什麽名字?”九難問來將。
來將望了陳圓圓一眼,道:“平西王吳三桂便是老夫!”女人麵前,自不能縮頭縮腦。
——
吳三桂的確派人監視了陳圓圓。
可想而知,跟楊丹九難相比,那些負責監視的人,屬於低手。因而四個多月下來,他們都沒發現楊丹九難。
不僅如此,連李自成進廟,他們都沒發現。
他們發現異常,是因為楊丹突然暴露身形,施輕功奔襲十裏。
得到報告之後,吳三桂就來了。
——
九難道:“十多年前,你有一個兩歲的女孩被人偷走。偷走女孩的人,就是我。”
吳三桂道:“師太與老夫若有仇怨,盡管找老夫報仇就是,請不要殃及婦孺。”
“那女孩被我收為弟子,扶養長大,並授予武功,”說到這兒,九難笑了一聲,“我當然沒安好心,我是為了讓她長大之後行刺於你。”
吳三桂一下就愣住了,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女兒來行刺自己的畫麵。他發現,不管行刺是否成功,都是父女相殘、人間殘劇。
“今日老夫但求速死!”吳三桂喝道。字麵意思是,死也不想麵對父女相殘的局麵。同時,此時此刻,想要不死,已經很難。說不定一心求死,反而不會死。
“你也是征戰沙場的老將了,怎麽這麽沉不住氣?”九難接著說,“我已經改變主意,不會讓弟子行刺你了。”
吳三桂這回沒吭聲。告訴這種消息,需要把自己擒過來嗎?因而吳三桂猜到九難必有下文。
——
九難一伸手,把吳三桂提起來站立,說:“來,給你介紹一下:這就是那個女孩、我的弟子,陳珂;哦,還有這一位,這位是女孩的親生父親,闖王李自成。”
這裏需要交待一個時間概念:此時距離李自成占領北京已經二十七年。
李自成占領北京的時候,陳圓圓曾經落入其手。但楊丹隻有十七歲。證明陳圓圓私會李自成在清兵入關多年之後。
由於陳圓圓早年是娼妓,吳三桂總有些疑神疑鬼。陳圓圓被惹惱之後帶發修行,吳三桂派人監視。想不到,今日,終於得到了實證。而這個實證,還是一個不懷好意的人提供的。
頭頂一片大草原的吳三桂猛地吐了一口鮮血,眼神明顯黯淡下來。
陳圓圓這時居然撲到吳三桂身上,哭訴道:“王爺,我也是出於無奈,”都不稱奴婢的,“我丟不下王爺,可我心裏也丟不下他……”
九難聽了,感覺非常惡心,袍袖揮出,就把吳三桂送回了外麵兵士當中。
——
外麵的兵士裏,另有指揮官。見吳三桂出來,立即下令放箭。
百箭齊發,射向九難。
兵士的箭,自然不可能都準,但那些箭縱有偏移,也離陳圓圓遠遠的。沒人敢傷陳圓圓。
九難一個旋身,袍袖一震,將所有箭支全都拂開。
隻是拂開,而並沒有反射回去。這是因為九難記得,楊丹說過,不能殺死吳三桂。
——
射完一輪,自然還可以射下一輪。
但下一箭剛剛搭上,還沒拉弓,眾兵士便發現,吳三桂又被抓到屋裏去了。
這回出手的,是楊丹。
“我就問你一件事,你今年多大年紀?”
“五十九。”吳三桂倒也沒有堅持不開口。
楊丹道:“你已經看見了,就算你躲在士兵裏麵,我師父和我若要殺你都隻如探囊取物。所以,你能活這麽大年紀,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師父和我沒想殺你。對此,你是否反對?又或者想要逼我們殺你?”
“姑娘說笑了,”吳三桂道,“說起來兩歲之前,姑娘跟老夫亦有過一段父女緣的。今日相逢,實乃快事,不若移步府內,讓小王設宴款待?”
楊丹道:“你還不如說同享富貴、共襄盛舉!”
“小王的確有那意思,但小王不敢勉強姑娘和尊師。”吳三桂道。
“好了,廢話就不說了,”楊丹道,“我跟我師父都是反清複明那邊的,道不同不相為謀,隻能後會無期。這個人,也就是闖王,我的生父,我保他一天;你若想殺他,今日之後,但憑本事。當然他若想殺你,你隨時可以反抗。”
“小王明白,小王這就收兵回城。”吳三桂向楊丹抱拳。
“去吧。”楊丹讓其自己行走,沒有揮掌推送。
吳三桂再向九難抱拳,然後走到外麵,領兵離去。
——
楊丹和九難在原地繼續呆了片刻,聽到吳三桂一行人走遠的聲音,然後二人準備離開。
陳圓圓道:“阿珂留步,萬一王爺呆會兒折返……”一點母女親情都沒有,一心念念的隻是情人。
“不關我事!”丟下這四字,楊丹和九難就留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