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番號:amx—ng1


    機體代號:stardust(星塵)


    走下生產線時間:???


    初戰:???


    機體類型:newtype專用重型突防/戰略打擊用機動戰士


    製造商:新吉翁殘餘(哈曼直屬部隊)


    所屬:新吉翁


    駕駛員:阿蘭多。巴基納(郭周義)


    機體塗裝:銀灰/黑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高抗荷型全接觸塞克繆座艙


    尺寸:頭頂高:20.2米


    全高:23.8米


    重量:本體重量:29.60噸


    全備重量:54.4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高達尼姆合金可變框架


    核心能源:大型米諾夫斯基融合爐x1基


    動力核心出力:7170kw


    推進力:255100kg


    姿勢製禦噴嘴數:30


    試做腦波傳感製禦型矢量粒子噴射口:8


    加速度:7.8g(宇宙環境,突防模式下全噴射口最大出力)


    大氣層內:最大戰速—0.9馬赫(需借助米諾夫斯基飛行器)


    傳感器掃描半徑:17km


    裝備及設計特征:


    1.試做型粒子懸浮裝置


    2.新人類腦波增幅傳感器


    3.複合式abc(抗光束塗層)


    4.i—field發生器


    本體固定武裝:


    1.60毫米plg(pulseser—gatling)近程脈衝激光加特林機炮x2,左右肩胛外側內藏武器艙裝備


    2.90毫米穿甲火箭彈x4,左右前臂可剝離式武器隔艙內裝備


    3.ndre,赤月,大型米加粒子炮/光束劍,雙臂整體式武裝


    機體胸部/肋部附加掛架可選擇武裝:


    1.lngm(long-range-newtype-guided-missile),長距離新人類製導導彈


    2.560毫米“鐵拳”


    3.32聯裝120毫米火箭巢


    4.懸吊式米加粒子炮


    5.starbre*er,碎星者,試做型一億兩千萬噸級米諾夫斯基粒子誘爆型核子火箭


    肩甲內部可選擇武裝:


    1.浮遊炮


    2.360毫米火箭炮


    3.280毫米無後坐力炮


    機體解說:


    “黑曆史”-----色當的屠夫


    uc0083,迪拉茲艦隊發動星屑作戰,聯邦軍mk82彈頭在阿克西斯艦隊移交諾耶。吉魯的時候被隱秘登船的阿克西斯科學家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粗略的進行了研究;阿克西斯的技術人員們在隨後的數年中對mk82彈頭進行了反向研究,建造吉翁軍自己的針對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的戰略核武,作為“衝撞”計劃不成功時的後備選擇。


    與“碎星者”戰略核子火箭同時開發的就是“星塵”------在戰鬥已經展開,無法進行隱秘突襲的前提下用於突破聯邦軍前沿防衛線,向指定目標(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色當之門)發射戰略核武的重型突防用ms。


    當然,在官方的文件上,碎星者戰略核火箭並不存在,“星塵”留下的記錄也僅僅是“突防用機動戰士”;而在哈曼。卡恩大膽的衝撞計劃實施的時候,碎星者以及“星塵”還並不具有100%的實戰可能性,所以在卡恩家的次女的死別之後,二者也就一直被封印在生產他們的小型隕石漂流基地中。


    機體特色---“必殺的神槍”


    受到當時流行的設計思想以及同期建造的卡碧尼的影響,星塵也采取了可變框架以及肩甲的結構設計,但是星塵的肩甲與本體的銜接部有著比卡碧尼堅固數倍的設計;


    成水滴狀的星塵的肩甲後端有每側3個,一共6個大型噴射口,加上機體背部的大型噴射背包上的4個噴射口,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星塵加速到一個連新人類機體都無法及時反應的程度;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燃料消耗,星塵的肩甲內部還有兩座va**ir離子推進器,用於在離戰場較遠時對星塵進行加速。


    之前隻能搭載於戰艦上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懸浮裝置也第一次被成功的小型化,雖然無法支持星塵在大氣層內單機飛行,但是已經可以滿足哈曼。卡恩提出的“利用月球引力加速機體”的要求。


    極高的速度帶來四個主要的問題:變向;抗荷;探測/掃描;避撞


    阿克西斯的技術人員為“星塵”安裝了8個由駕駛員腦波直接控製的矢量米諾夫斯基粒子噴射口;為駕駛者設計了能“保證在完成任務前不會死”的抗荷係統----降下式的流體座椅封蓋還有裝有滲透壓注射藥物的抗荷駕駛服;


    同時拋棄了火神炮的設計以及在胸部加裝武裝的可能性,安裝了由數個大型液態氮儲藏罐冷卻的大型機載電腦,用於掃描以及分析航路上的障礙物以及在最短時間內捕捉/反應駕駛員的行動;高達三米的頭頂部探針以及四條向耳後斜掠去的探針極大的擴張了新人類駕駛員的感知範圍。


    肩甲前端裝有可以持續15-20秒的i—field發生器,並且在全機身塗裝當時尚在試驗中的抗光束塗層,用來對抗從正麵而來的密集光束打擊。


    機體武裝---“向後射擊”


    拋開肩甲內部極其有限的武器搭載空間還有可以選擇安裝於機體肋部/腹部/腿部的武器掛架的話,星塵的主要武器和手臂一體化的兩門可以切換成大型光束劍的“ndre”(凱爾特語—朱弓)大型米加粒子炮以及4枚90毫米的穿甲火箭。


    星塵的手臂可以自由的伸展,轉向,做出人所做不出的動作,使得主武器可以向前,兩側,甚至向後方自由並且準確的射擊,而且可以從最詭異的角度發起斬擊。


    但是這樣的結構設計讓星塵的手臂並不適合近距離格鬥戰,理論上可以延展至21米的巨型光束刃也僅僅是為了在“掠過”敵機/艦的時候對其造成傷害設計的。


    新生-----“優雅”的駕駛者,凶暴的機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源程序20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超級Gunduck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超級Gunduck並收藏源程序20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