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番號:nzj---111(neo–zeon-joint-development-program)
機體代號:heaven’sthunder
走下生產線時間:chaos—era,第四年5月
初戰:哈曼。卡恩奪還事件
機體類型:新吉翁軍聯合開發計劃一號驗證機/newtype用ms戰優勢型機動戰士
製造商:新吉翁聯合設計局/新阿納海姆精密電子(北歐科技)/歐陽重工
所屬:新吉翁
駕駛員:阿蘭多。巴基納(郭周義)
機體塗裝:青/紅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驗證型全接觸式塞克繆傳感座艙
尺寸:頭頂高:19.8米
全高:22.85米
重量:本體重量:49.36噸
全備重量:96.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輕量化e碳鋼/高達尼姆合金/超高強度張力鋼
核心能源:大型米諾夫斯基融合爐x1基
動力核心出力:7230kw
推進力:1128000kg(熱核火箭噴射模組著裝)
姿勢製禦噴嘴數:32
加速度:7.8g(宇宙環境,最大戰速)
大氣層內:最大戰速—1.0馬赫
傳感器掃描半徑:22km
裝備及設計特征:
1.試做型粒子懸浮裝置
2.試做型米諾夫斯基粒子噴射裝置
3.新人類腦波增幅傳感器
4.複合式abc(抗光束塗層)
5.i—field發生器
本體固定武裝:
1.可旋轉式plg(pulseser—gatling)脈衝激光加特林x2,左右肩(前)部內藏式武器隔艙裝備
2.100毫米三聯裝高速火箭彈發射器x2,左右手前端裝甲隔艙內裝備
3.280毫米對ms用散彈槍,腰後掛架掛裝,5發彈夾(額外彈夾可掛裝於機身掛點上)
4.炸裂型粒子炮x2,左右腿部搭載
5.光束軍刀x2,肋部掛架
6.光束軍刀x2,肩(後)部搭載點
可選擇武裝:
1.大天鵝(cygnus)2型大型浮遊導彈,6聯裝發射器x2,可選擇在不對接熱核火箭噴射背包(或者是米諾夫斯基粒子懸浮模組)的時候掛裝於機體背部兩側
2.太陽閃光(sun—burst)折射浮遊攻擊模塊,配置位置與大天鵝2型導彈發射器一致。
3.460毫米高收束米加粒子炮,配置位置與大天鵝2型導彈發射器一致
4.46.9mw製式ms用米加粒子炮,可選擇雙手持握
5.可調節出力的米加步槍,可選擇單手持握
6.攻擊盾牌,內置榴彈發射器以及偽裝氣球
7.組合式長柄光束戰斧
機體解說:
為了統一新吉翁內部的ms生產規格以及驗證新興技術,以在月麵攻勢作戰中發揮威力的“星塵”的設計為基礎改造而成的新人類專用機動戰士,主要擔負的作戰責任是殲滅敵方主力量產部隊,突破敵方ms組成的防禦陣並且製造混亂,殲滅敵方精銳。
機體外觀依舊沿襲吉翁的傳統風格,複古花紋,巨大的獨眼(mono-eye),以及充當塞克繆係統的發射/接收裝置的角飾。
機體本身有背部的5個大型噴射口以及腿部的兩個矢量噴射口,以及32個姿態製禦噴嘴,已經可以提供在宇宙戰中足夠的機動能力;但是設計者還給雷霆配備了能使其在大氣層內作戰並且能實現短時間超音速飛行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懸浮裝置,以及兩個針對宇宙戰的自帶燃料槽的熱核火箭噴射引擎。
武器方麵皆為吉翁的成熟技術,考慮到駕駛者本人的作戰風格,固定標準配置皆以確保在毫不停滯的高速機動中的命中率以及殺傷力為先。
但是也可以選擇新吉翁剛剛定型的重型米加粒子炮,足以對擊毀戰艦;傳統的光束步槍與盾牌的組合加上光束戰斧也足夠應對中規中矩的ms戰鬥。
此外新吉翁還通過隱秘招標,為雷霆配備了歐陽重工與阿納海姆聯合生產生產的大天鵝2型大型浮遊導彈,通過歐陽重工提供的新型導彈發動機,大天鵝2型的射程與射速遠超於當時同類型的武器,並且能在大氣層內使用。
機體代號:heaven’sthunder
走下生產線時間:chaos—era,第四年5月
初戰:哈曼。卡恩奪還事件
機體類型:新吉翁軍聯合開發計劃一號驗證機/newtype用ms戰優勢型機動戰士
製造商:新吉翁聯合設計局/新阿納海姆精密電子(北歐科技)/歐陽重工
所屬:新吉翁
駕駛員:阿蘭多。巴基納(郭周義)
機體塗裝:青/紅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驗證型全接觸式塞克繆傳感座艙
尺寸:頭頂高:19.8米
全高:22.85米
重量:本體重量:49.36噸
全備重量:96.7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輕量化e碳鋼/高達尼姆合金/超高強度張力鋼
核心能源:大型米諾夫斯基融合爐x1基
動力核心出力:7230kw
推進力:1128000kg(熱核火箭噴射模組著裝)
姿勢製禦噴嘴數:32
加速度:7.8g(宇宙環境,最大戰速)
大氣層內:最大戰速—1.0馬赫
傳感器掃描半徑:22km
裝備及設計特征:
1.試做型粒子懸浮裝置
2.試做型米諾夫斯基粒子噴射裝置
3.新人類腦波增幅傳感器
4.複合式abc(抗光束塗層)
5.i—field發生器
本體固定武裝:
1.可旋轉式plg(pulseser—gatling)脈衝激光加特林x2,左右肩(前)部內藏式武器隔艙裝備
2.100毫米三聯裝高速火箭彈發射器x2,左右手前端裝甲隔艙內裝備
3.280毫米對ms用散彈槍,腰後掛架掛裝,5發彈夾(額外彈夾可掛裝於機身掛點上)
4.炸裂型粒子炮x2,左右腿部搭載
5.光束軍刀x2,肋部掛架
6.光束軍刀x2,肩(後)部搭載點
可選擇武裝:
1.大天鵝(cygnus)2型大型浮遊導彈,6聯裝發射器x2,可選擇在不對接熱核火箭噴射背包(或者是米諾夫斯基粒子懸浮模組)的時候掛裝於機體背部兩側
2.太陽閃光(sun—burst)折射浮遊攻擊模塊,配置位置與大天鵝2型導彈發射器一致。
3.460毫米高收束米加粒子炮,配置位置與大天鵝2型導彈發射器一致
4.46.9mw製式ms用米加粒子炮,可選擇雙手持握
5.可調節出力的米加步槍,可選擇單手持握
6.攻擊盾牌,內置榴彈發射器以及偽裝氣球
7.組合式長柄光束戰斧
機體解說:
為了統一新吉翁內部的ms生產規格以及驗證新興技術,以在月麵攻勢作戰中發揮威力的“星塵”的設計為基礎改造而成的新人類專用機動戰士,主要擔負的作戰責任是殲滅敵方主力量產部隊,突破敵方ms組成的防禦陣並且製造混亂,殲滅敵方精銳。
機體外觀依舊沿襲吉翁的傳統風格,複古花紋,巨大的獨眼(mono-eye),以及充當塞克繆係統的發射/接收裝置的角飾。
機體本身有背部的5個大型噴射口以及腿部的兩個矢量噴射口,以及32個姿態製禦噴嘴,已經可以提供在宇宙戰中足夠的機動能力;但是設計者還給雷霆配備了能使其在大氣層內作戰並且能實現短時間超音速飛行的米諾夫斯基粒子懸浮裝置,以及兩個針對宇宙戰的自帶燃料槽的熱核火箭噴射引擎。
武器方麵皆為吉翁的成熟技術,考慮到駕駛者本人的作戰風格,固定標準配置皆以確保在毫不停滯的高速機動中的命中率以及殺傷力為先。
但是也可以選擇新吉翁剛剛定型的重型米加粒子炮,足以對擊毀戰艦;傳統的光束步槍與盾牌的組合加上光束戰斧也足夠應對中規中矩的ms戰鬥。
此外新吉翁還通過隱秘招標,為雷霆配備了歐陽重工與阿納海姆聯合生產生產的大天鵝2型大型浮遊導彈,通過歐陽重工提供的新型導彈發動機,大天鵝2型的射程與射速遠超於當時同類型的武器,並且能在大氣層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