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偉向藤椅裏仰一仰,“莊一龍教授提出的‘斥力子’假說,以一種全新的思維對物理學最基礎的質作用過程做出了根本改造。首先,他把普朗克能力量子從一中表示能量的計量常數,變成一種具有能量的物質粒子;其次,這種粒子是一種與普通具有引力特性粒子不同的實物粒子,而是具有對抗引力特性的實物粒子。從此,物理學的引力論框架被打破,排斥因素作為一種與引力地位的作用因素進入利潤物理學。再有,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不再是僅僅受抽象‘力’的作用,而是由物體吸收或釋放斥力子造成的。這就為物理學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力’的本質作了解釋。作為‘斥力子’假說的前提本身,就是對傳統物理學理論基礎的重大突破。以往在物體作用過程中的能量轉移被實體粒子的轉移所取代,那種脫離實物載體的抽象的能量概念被取消。正是由於這些思維觀念的改變,以此為出發點的物理學,它的完整麵貌將會發生根本的改變。”
“對於一種客觀的自然原則,自然科學的理論解釋往往是多元的,從數學的角度看,可以很容易證明,這種理論性的解釋有很多。但是,人們為什麽選擇一個,而不去選擇另一個,這往往是根據簡單性的、合理性的原則來確定。”
“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這些看上去不同的主張,起源於追求本原的努力。”
郝秋岩,“我才不費腦力去想那些繁瑣的東西。太極就是宇宙。”
廖大偉,“對,是圓滿、是整體、是存在、是生命。”
“根據太極的觀點,引力和斥力是問題的兩個方麵,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太極圖意義深遠,其內涵包含了古代的智慧哲學,化出陰陽概念。太極圖體現觀點有三點,第一就是陰陽本是一;第二就是陰陽互化的特點,由一點點的小陽發展到陽極的時候,一個小陰生出來,同理太極圖的另一麵,一個小點點的陰,發展到陰極的時候,一個小陽生出來了;第三陰陽互為能量,我們這個宇宙是個能量的世界,陰陽互相轉換需要能量的概念,沒有能量這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沒有了宇宙萬象與山川河流,沒有了生命。道無生萬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演萬物是宇宙萬生萬有的模式。太極的表象形式是由陰陽兩部分構成的統一體,太極的品格就是德一。無極大道所生出的太極,是一氣含三、一元四素(象數理氣)的物質表象複合體,是生育、滋養宇宙萬物的能量源泉,是一切生命結構、運動的主宰。
一個簡單的太極圖,可以揭示出宇宙、生命、物質的起源及其發生、發展、運動的自然規律性。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太極分陰陽,陰陽一分為二,是故太極生兩儀。太極生陰陽,陰陽又生化成四象。四象是四種形象,即是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然後再由此形成的現實生活中具體的形象,八卦既是四象演變出來的母象。八卦名:乾、坤、震、艮、離、坎、兌、巽。
太極生兩儀。這樣,有萬有引力,就有萬有斥力。宇宙中的一切物體,不能單說引力,把斥力說成無;單說斥力,而把引力說成無。隻是在不同宇宙環境中,相互間的轉化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西風。有人會說,宇宙中一切物體都是排斥的。這話是對的,宇宙之間的星體,如果不相互排斥,不就相撞了嗎?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引力,那怎麽恒星與行星之間,星係與星係之間都按規律相互繞行?這也是問題的所在,豈不知,在我們所見的各星體之間,是可見的星際物質;那麽,有沒有不可見的物質呢?這是一種假想的物質,是宇宙的重要物質;我們人類尋找暗物質的努力始終一無所獲,但科學家們沒有停止腳步。”
廖大偉,“是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產生齊頭並進的方式,免不了在交叉領域會產生相互碰撞的火花,需要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郝秋岩看著漫天的星辰,“莊一龍教授提出的斥力子假設理論,在質量——速度的關係中,一反相對論從速度(時空)變化推出質量變化的次序,而是從質量變化推出速度(時空)變化,其作為一種新的物理物理思維出發點確實是很有意思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宇宙大爆炸假說的起始點實際是一個時空為零,質量為無窮的點,這樣一個從無中生有的宇宙起始點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如果從質量變化推出速度(時空)的變化次序看,時空為零的起始點的困難就不存在了。但是,卻引出一個絕對參照係。因為,既然物質運動的狀態的改變是由於吸收或釋放釋放斥力子所造成的,那麽,當物體內斥力子全部釋放或者物體全部由引力物質組成時定義為基本參照係,這不就是宇宙的絕對參照係嗎?這是個什麽狀態,是不是絕對零度狀態?另外,從斥力子假設理論推出的運動物體具有四種物理質量概念,以及高速運動物體具有微重力特點的結論(注意這些結論恰恰是同相對論推出的結論相反),卻是能夠解釋當前星際星際暗物質的特性和存在於宇宙間的對抗引力的作用來源。這正是該假設引入了具有對抗引力的物質質量所帶來的理論優越性。”
站起來走走,郝秋岩,“那些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廖大偉,“理論需要發展和豐富。”
“暗物質、暗能量、斥力子現在隻能停留在假說上。外星人,基本上都是來自外星的高維空間,有維度控製能力,我們看不到,也感知不到。”
“要比我們3維生命高級很多,能穿過我們整個生命線。”
“看不見的並不等於不存在。”
“站在現實的認知角度和目前社會係統環境來看待“道”的本質,當然是困難和渺茫的。我們的文明還不夠高級,所處的空間係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認知的思維還不夠精;我們看到的是滾滾紅塵,所眼見的正是3維物質空間表現的各種欲望。太極哲學,正是人類從低級走向高級、從蒙昧走向清醒、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潛在悟性和天生動力。”
郝秋岩,“數十億年前,地球上已經存在高度文明,由此可見,佛經記載的地球文明因眾生的共業,每隔一時段即被毀滅的記述。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誌,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曆史稱作人類文明史。從上個世紀,人類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現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6000年。古中國文明起源大約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發現最早的文字大約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古印度的年代大約在2500年左右,古巴比倫在大約公元前3500年。這是可以確定的人類文明的最上限。
第一個,馬特拉克堤利mactrt(根達亞文明)。
第二個,伊厄科特爾ehecatl(米索不達亞文明)。
第三個,奎雅維洛tleyquiyahuillo(穆裏亞文明)。
第四個,宗德裏裏克tzontlilic(亞特蘭蒂斯文明)。
第五個,我們存在的文明。(情感文明)
地球並非人類所有,人類卻屬於地球所有。——瑪雅預言
(瑪雅文明陳腐而神秘。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主要漫衍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巴西、伯利茲以及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瑪雅文明在物質文化、科學藝術等方麵有很多大成績。)
“精致的,與眾不同的物質世界,帶來錯綜複雜的關係;我們現在人類不能自命不凡,宇宙有它自身演化規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極的陰陽理論,斥力和引力共同作用於宇宙任何兩個物體,或同一物體的兩個部分,或任何兩個分子、原子、中子、光子、中微子,從而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相結合,可以具體闡述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膨脹和收縮。宇宙斥力和宇宙引力從來沒有得到過和諧統一,太極圖的相互轉化關係,能把這兩種力更深刻、更根本地揭示其奧秘。”
“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總是受當時的時代思想和實驗觀測水平的限製,隨著認識的發展,以往的物理理論遲早被新的理論所取代。統治了1500多年的亞裏士多德理論,被牛頓理論所代替,250年後,牛頓理論又被愛因斯坦理論所代替,這都是正常的。我們前些年還在質疑和信心滿滿的情況下,期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作為一代偉人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到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了,這期間自然科學的發展更是突發猛進,特別是近年來宇宙空間的暗物質和反物質的探索,以及宇宙間反引力作用的現象,使迄今為止還建立在引力基礎理論上的物理理論,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由於‘斥力子假說’理論突破了目前物理學基礎的因理論框架,所以說對物理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目前的物理學理論,無論是經典物理還是現代物理,都是建在引力論基礎上的;在引力論的框架裏,物體的質量同引力之間,是存在著正相關聯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引力也越大。因為這是人們日常生活所觀察到的情況是完全一致的,似乎還沒有發生過與此相反的情況。但是,斥力子的假說卻為物理學物理學找到一種反作引力的作用的實物粒子。這種反物質粒子竟是早已在物理學中應用的普朗克量子,隻是當時把它當做輻射波動能量的一個最小單位的計量符號。並沒把它當做一種實物波動粒子來對待,更沒有設想該種粒子具有反引力特證。當然,‘斥力子假說’的正確與否,還有待於以後的實踐檢驗;但是,它的思想無疑給物理學帶來更多的思考,使人們對相對論可以進行再認識,這也是對科學的嚴謹態度。”
“偉大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先驅伽利略;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他以係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係的近代科學。”
半明半暗中,談論得有些時候,東方已現微白。郝秋岩說:“老子對於宇宙的界定似乎更為客觀。宇宙這個詞,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已經不陌生。在當今的科幻類小說,影視作品裏,宇宙已經成為屢見不鮮的活動場地,星際旅遊和銀河係大戰,這和宇宙探索的成果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是3維存在體,星際空間穿梭要靠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並同物質、意識、能量相結合才能達到。給你個3維空間,讓你穿過維度進入4維空間,想穿就能穿過去嗎?我們連塑料布都穿不過去,何談穿越時空,不把人穿死才怪?”
“就像你跑去和莊周聊天,相聲裏也有關公戰秦瓊。思維遊戲,娛樂。古代的宇宙是這樣概念。屍子,戰國魯國人,商鞅的老師。”
打斷他的話,“饑荒多不愁,虱子多不咬。”
廖大偉嘰歪著,“不是虱子,是屍子。”
故意調侃,“你看看,南方人的口音就是不利索,虱子嗎?”
他在手機裏搜索出屍子的條目,“你看看,是不是念屍子。你把這個讀音念出兩個音來?”
哈哈著,“一樣一樣一樣的。”
廖大偉斜他一眼,“就知道鬥嘴。上下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即宇的意思是無限空間,宙的意思是無限時間。《屍子》是先秦雜家著作,提出的是一種時空命題。莊子把宇宙的概念擴大了,延伸了,更接近近代天文學宇宙的概念,‘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本剽者,宙也。他說明了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很有現代文學的意思。’”
郝秋岩暢快地說,“老師學得很雜。”
廖大偉也不失幽默,“治好了?”
郝秋岩說著他逗哏的語言,“你是蒙古大夫”。
廖大偉笑著,“你這病弄不好容易過去,我可不治了,趕緊找心理醫生。”
天已經亮了,地平線上是永恒不變的放射性藍色,這片藍色在白天被淹沒,不過此刻還能看得出來。已經有人影走動,起身到食堂去吃早餐。
“對於一種客觀的自然原則,自然科學的理論解釋往往是多元的,從數學的角度看,可以很容易證明,這種理論性的解釋有很多。但是,人們為什麽選擇一個,而不去選擇另一個,這往往是根據簡單性的、合理性的原則來確定。”
“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這些看上去不同的主張,起源於追求本原的努力。”
郝秋岩,“我才不費腦力去想那些繁瑣的東西。太極就是宇宙。”
廖大偉,“對,是圓滿、是整體、是存在、是生命。”
“根據太極的觀點,引力和斥力是問題的兩個方麵,就像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太極圖意義深遠,其內涵包含了古代的智慧哲學,化出陰陽概念。太極圖體現觀點有三點,第一就是陰陽本是一;第二就是陰陽互化的特點,由一點點的小陽發展到陽極的時候,一個小陰生出來,同理太極圖的另一麵,一個小點點的陰,發展到陰極的時候,一個小陽生出來了;第三陰陽互為能量,我們這個宇宙是個能量的世界,陰陽互相轉換需要能量的概念,沒有能量這個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沒有了宇宙萬象與山川河流,沒有了生命。道無生萬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演萬物是宇宙萬生萬有的模式。太極的表象形式是由陰陽兩部分構成的統一體,太極的品格就是德一。無極大道所生出的太極,是一氣含三、一元四素(象數理氣)的物質表象複合體,是生育、滋養宇宙萬物的能量源泉,是一切生命結構、運動的主宰。
一個簡單的太極圖,可以揭示出宇宙、生命、物質的起源及其發生、發展、運動的自然規律性。黑白兩方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太極分陰陽,陰陽一分為二,是故太極生兩儀。太極生陰陽,陰陽又生化成四象。四象是四種形象,即是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然後再由此形成的現實生活中具體的形象,八卦既是四象演變出來的母象。八卦名:乾、坤、震、艮、離、坎、兌、巽。
太極生兩儀。這樣,有萬有引力,就有萬有斥力。宇宙中的一切物體,不能單說引力,把斥力說成無;單說斥力,而把引力說成無。隻是在不同宇宙環境中,相互間的轉化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西風。有人會說,宇宙中一切物體都是排斥的。這話是對的,宇宙之間的星體,如果不相互排斥,不就相撞了嗎?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引力,那怎麽恒星與行星之間,星係與星係之間都按規律相互繞行?這也是問題的所在,豈不知,在我們所見的各星體之間,是可見的星際物質;那麽,有沒有不可見的物質呢?這是一種假想的物質,是宇宙的重要物質;我們人類尋找暗物質的努力始終一無所獲,但科學家們沒有停止腳步。”
廖大偉,“是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產生齊頭並進的方式,免不了在交叉領域會產生相互碰撞的火花,需要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郝秋岩看著漫天的星辰,“莊一龍教授提出的斥力子假設理論,在質量——速度的關係中,一反相對論從速度(時空)變化推出質量變化的次序,而是從質量變化推出速度(時空)變化,其作為一種新的物理物理思維出發點確實是很有意思的。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宇宙大爆炸假說的起始點實際是一個時空為零,質量為無窮的點,這樣一個從無中生有的宇宙起始點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如果從質量變化推出速度(時空)的變化次序看,時空為零的起始點的困難就不存在了。但是,卻引出一個絕對參照係。因為,既然物質運動的狀態的改變是由於吸收或釋放釋放斥力子所造成的,那麽,當物體內斥力子全部釋放或者物體全部由引力物質組成時定義為基本參照係,這不就是宇宙的絕對參照係嗎?這是個什麽狀態,是不是絕對零度狀態?另外,從斥力子假設理論推出的運動物體具有四種物理質量概念,以及高速運動物體具有微重力特點的結論(注意這些結論恰恰是同相對論推出的結論相反),卻是能夠解釋當前星際星際暗物質的特性和存在於宇宙間的對抗引力的作用來源。這正是該假設引入了具有對抗引力的物質質量所帶來的理論優越性。”
站起來走走,郝秋岩,“那些就不是什麽秘密了。”
廖大偉,“理論需要發展和豐富。”
“暗物質、暗能量、斥力子現在隻能停留在假說上。外星人,基本上都是來自外星的高維空間,有維度控製能力,我們看不到,也感知不到。”
“要比我們3維生命高級很多,能穿過我們整個生命線。”
“看不見的並不等於不存在。”
“站在現實的認知角度和目前社會係統環境來看待“道”的本質,當然是困難和渺茫的。我們的文明還不夠高級,所處的空間係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認知的思維還不夠精;我們看到的是滾滾紅塵,所眼見的正是3維物質空間表現的各種欲望。太極哲學,正是人類從低級走向高級、從蒙昧走向清醒、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潛在悟性和天生動力。”
郝秋岩,“數十億年前,地球上已經存在高度文明,由此可見,佛經記載的地球文明因眾生的共業,每隔一時段即被毀滅的記述。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誌,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曆史稱作人類文明史。從上個世紀,人類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發現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6000年。古中國文明起源大約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發現最早的文字大約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古印度的年代大約在2500年左右,古巴比倫在大約公元前3500年。這是可以確定的人類文明的最上限。
第一個,馬特拉克堤利mactrt(根達亞文明)。
第二個,伊厄科特爾ehecatl(米索不達亞文明)。
第三個,奎雅維洛tleyquiyahuillo(穆裏亞文明)。
第四個,宗德裏裏克tzontlilic(亞特蘭蒂斯文明)。
第五個,我們存在的文明。(情感文明)
地球並非人類所有,人類卻屬於地球所有。——瑪雅預言
(瑪雅文明陳腐而神秘。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主要漫衍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巴西、伯利茲以及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瑪雅文明在物質文化、科學藝術等方麵有很多大成績。)
“精致的,與眾不同的物質世界,帶來錯綜複雜的關係;我們現在人類不能自命不凡,宇宙有它自身演化規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極的陰陽理論,斥力和引力共同作用於宇宙任何兩個物體,或同一物體的兩個部分,或任何兩個分子、原子、中子、光子、中微子,從而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萬有引力和萬有斥力相結合,可以具體闡述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膨脹和收縮。宇宙斥力和宇宙引力從來沒有得到過和諧統一,太極圖的相互轉化關係,能把這兩種力更深刻、更根本地揭示其奧秘。”
“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總是受當時的時代思想和實驗觀測水平的限製,隨著認識的發展,以往的物理理論遲早被新的理論所取代。統治了1500多年的亞裏士多德理論,被牛頓理論所代替,250年後,牛頓理論又被愛因斯坦理論所代替,這都是正常的。我們前些年還在質疑和信心滿滿的情況下,期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作為一代偉人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到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了,這期間自然科學的發展更是突發猛進,特別是近年來宇宙空間的暗物質和反物質的探索,以及宇宙間反引力作用的現象,使迄今為止還建立在引力基礎理論上的物理理論,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由於‘斥力子假說’理論突破了目前物理學基礎的因理論框架,所以說對物理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目前的物理學理論,無論是經典物理還是現代物理,都是建在引力論基礎上的;在引力論的框架裏,物體的質量同引力之間,是存在著正相關聯係。物體的質量越大,物體的引力也越大。因為這是人們日常生活所觀察到的情況是完全一致的,似乎還沒有發生過與此相反的情況。但是,斥力子的假說卻為物理學物理學找到一種反作引力的作用的實物粒子。這種反物質粒子竟是早已在物理學中應用的普朗克量子,隻是當時把它當做輻射波動能量的一個最小單位的計量符號。並沒把它當做一種實物波動粒子來對待,更沒有設想該種粒子具有反引力特證。當然,‘斥力子假說’的正確與否,還有待於以後的實踐檢驗;但是,它的思想無疑給物理學帶來更多的思考,使人們對相對論可以進行再認識,這也是對科學的嚴謹態度。”
“偉大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先驅伽利略;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他以係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係的近代科學。”
半明半暗中,談論得有些時候,東方已現微白。郝秋岩說:“老子對於宇宙的界定似乎更為客觀。宇宙這個詞,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已經不陌生。在當今的科幻類小說,影視作品裏,宇宙已經成為屢見不鮮的活動場地,星際旅遊和銀河係大戰,這和宇宙探索的成果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是3維存在體,星際空間穿梭要靠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並同物質、意識、能量相結合才能達到。給你個3維空間,讓你穿過維度進入4維空間,想穿就能穿過去嗎?我們連塑料布都穿不過去,何談穿越時空,不把人穿死才怪?”
“就像你跑去和莊周聊天,相聲裏也有關公戰秦瓊。思維遊戲,娛樂。古代的宇宙是這樣概念。屍子,戰國魯國人,商鞅的老師。”
打斷他的話,“饑荒多不愁,虱子多不咬。”
廖大偉嘰歪著,“不是虱子,是屍子。”
故意調侃,“你看看,南方人的口音就是不利索,虱子嗎?”
他在手機裏搜索出屍子的條目,“你看看,是不是念屍子。你把這個讀音念出兩個音來?”
哈哈著,“一樣一樣一樣的。”
廖大偉斜他一眼,“就知道鬥嘴。上下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即宇的意思是無限空間,宙的意思是無限時間。《屍子》是先秦雜家著作,提出的是一種時空命題。莊子把宇宙的概念擴大了,延伸了,更接近近代天文學宇宙的概念,‘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本剽者,宙也。他說明了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性,很有現代文學的意思。’”
郝秋岩暢快地說,“老師學得很雜。”
廖大偉也不失幽默,“治好了?”
郝秋岩說著他逗哏的語言,“你是蒙古大夫”。
廖大偉笑著,“你這病弄不好容易過去,我可不治了,趕緊找心理醫生。”
天已經亮了,地平線上是永恒不變的放射性藍色,這片藍色在白天被淹沒,不過此刻還能看得出來。已經有人影走動,起身到食堂去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