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故人來訪
《漢末三國之霜瑜煮雨》 作者:叢瑾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聯軍西進之日在即,孫氏父子亦未在武陵郡多做停留。經過兩日的急行軍,孫氏父子終於廿四早間,置身於長沙太守府。
太守府中,孫氏父子前腳剛於正堂就坐,兩名身扈重甲者,遂席前參拜道:“卑職參見主公。”
“不必多禮,快快平身聽令。”孫堅道。
他二人起身後,孫堅又道:“命‘德謀’持我政令,限五日之內,召全郡兩萬兵眾,於長沙北部邊城紮營待命。剩下千餘兵士,盡數交由‘義公’統領,留守長沙諸城。”
孫堅口中的“德謀”與“義公”,便是程普,韓名兩位將軍。
他們應了聲“謹遵君命”,程普又道:“主公剛一回來,就這般大肆調遣兵卒,莫不是諸侯會盟順利,聯軍討董之勢已成?”
孫堅不禁笑逐顏開道:“不錯,此次會盟可謂順暢之至。本太守在此調兵遣將,正是意欲提兵北上,進而西進討董。”
“可長沙郡廩之中,現已無綽糧可用,若戰事曠日持久,我長沙諸軍,該當何以自處?”韓當道。
“哦,無綽糧可用?”孫堅道,“我兒,跟他們講講吧。”
“二位將軍有所不知……”在孫堅的授意之下,孫策將此次會盟期間所發之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與了韓、程兩位將軍。
韓當聞聽,遂將思慮拋諸腦後,可更為年長,且又多謀諳算的程普,卻止不住擔憂道:“韓馥怯懦,袁術貪嗔,他二人所言,足以取信於人否?”
“這……”就在孫堅思慮良久,不知如何作答時,郡中一糧官,突然進門報曰:“啟稟主公:南陽袁術帳下,有將官押輜到來。”
孫堅歎了幾聲“妙哉”,即問道:來人現在何處?”
“現在郡廩之中交接。”糧官回答道。
“交接輜重之事,本將軍理當躬親點查。”話畢,孫堅竟不顧多日奔波疲敝,與眾將共赴長沙郡廩。
他們來到長沙郡廩,即見一位年逾而立的中年男子,正指揮者一眾袁軍兵士,將軍糧卸車入廩。這位中年男子雖身形瘦弱,然頷下蓄留的絡腮胡須,卻讓他看似無奇的身軀中,平添了幾分強悍。
孫堅見來人樣貌,不禁錯愕道:“是你!”
“文台兄,闊別經年,一向安好?”那人作揖問道。
孫堅行著揖禮,回了句“安好”,忽有些語帶哽咽道:“一別五年,本當是天人永隔,不想子章兄依舊健在,真是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孫堅口中的這位“子章兄”,姓張,名勳,字子章,乃是孫堅兒時的總角之交。五年前,張勳曾與孫堅一同披甲,討伐黃巾起義軍。後,張勳所部不幸被黃巾軍擊潰,他本人亦不知所蹤。
待感念之情稍退,孫堅才意識到:張勳乃是袁術派遣的使者,他不禁問道:“怎麽,子章兄現在袁術帳下效命?”
張勳應了聲“然也”,即細細分說道:“那日我麾下所部,被黃巾軍擊潰後,我也身負重傷,落馬摔地,辛得主公路過,救我性命,我才得以存活至今。主公見我是個可用之才,遂留我在他帳下效命。月前,因我作戰勇猛,且又領兵有方,主公特地將我擢升為袁軍主將。”
“袁術竟讓帳下主將押運糧草!”孫堅歎道。
“非也,非也!”張勳搖頭道,“此次運糧,主公本不想遣我前來,是我念及與文台兄之情誼,再三請纓,主公才勉強答應。”
“袁術誌大才疏,且又貪圖名利,終無王佐之相,子章兄在他帳下效命,恐非長久之計。”
“文台兄所言,我又何嚐不知?可救命之德,德被五內;重用之恩,恩同再造,我又怎能輕易背棄於他?”
不知為何,此時孫堅的眼前,竟浮現出一幅兄弟鬩牆之景。且浮想之切實,不可謂不真,遂道:“願你我兄弟,日後切莫沙場對峙矣!”
“文台兄何出此言?”
“有感而發矣!”
為了緩解這略顯尷尬的局麵,孫策急忙插話道:“經年未見,子章叔父體態康健否?”
張勳細細端詳了片刻,方道:“策兒,你可是策兒?”
“不錯,侄兒正是孫策。”孫策應道。
張勳點了點頭,遂戲言道:“賢侄如今都長這麽大了。文台兄,看來你我真的是老了。”話畢,張勳又細細打量起孫氏父子身邊之人。他一眼就認出了程普、韓當兩位將軍,唯一讓他眼生的,是那位糧官,他問道:“這位將軍是?”
糧官聞聽,遂自薦道:“卑職黃蓋,表字公覆,乃我主帳下糧官。”
張勳見黃蓋官卑職小,且與自己素不相識,隻道了聲“有禮”,便不與他再做寒暄。
孫堅吩咐了句“爾等好生交接交接糧草”,即帶著張勳,去到了郡廩旁,一間供人憩息的小築之中,相對促膝而談。
這間小築裏,雖一無山珍海味,二無茶茗五齊,卻並不影響他們敘話。在冉冉升起的檀香氤氳下,他們從孩提時,初次相識的懵懂,談到了齠年時,無憂無慮的歡愉;從齠年時,無憂無慮的歡愉,談到了幼學時,外傅求知的艱辛;從幼學時,外傅求知的艱辛,談到了弱冠時,邂逅佳人的青澀;從弱冠時,邂逅佳人的青澀,談到了而立時,攜手出征的死生之情……
舊時的點滴,雖遙遠而又飄渺,然經年後的現下,當人們重又論及時,卻又顯得如此真實、動人。可昔日裏,那些遙遠而又飄渺的美好,往往敵不過時光的無情洗禮。當夢想與現實交錯,當人性與職責相對,當情誼與私利相衝,當氤氳與霈澤相遇——有些往事,常常會隨風而逝。
少時,張勳帳下,一名喚作紀靈的副將進門道:“啟稟將軍,糧草已盡數交付入廩。令,三千羽箭,也已移交長沙諸將。”
話音剛落,黃蓋亦來到小築,道:“啟稟主公,糧草雖已交付,然數量之寡,隻夠我軍兩月作戰之需。”
“什麽!隻夠兩個月!”孫堅道,“我與袁術當初簽訂盟約之時,分明約定:年供兩批糧草,每批糧草,以兩萬將士,戰時半年所需供給。子章兄運來的糧草,為何隻有兩月戰時之需?”
“這……”張勳一臉茫然:“我也不得而知哪。”
就在此時,紀靈忽拿出一封帛書道:“此乃我主書信,使君一覽便知。”
孫堅接過帛書,隻見上麵寫道:
“此番糧草運抵,兄台必會問及數目。請兄台切莫急躁,寧耐心緒,一覽帛書,遂知究竟。
《漢書》有雲:‘起於黃腄、琅玡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足見運糧損耗之偌大。兄台乃沙場宿將,對此泛泛軍務,必定了然於心。若現將半年軍糧運抵長沙,再由兄台攜大批軍糧北上,豈非徒增損耗,犯兵家之大忌耳?
故,現暫運兩月之糧,以解兄台燃眉之急。待明年正月,兄台領兵北上會盟,吾自當按約兌現糧草。
——後將軍袁術書”
“袁術所言,可當真否?”孫堅道。
張勳本想答一句“袁術所言,不可信也”,可身為袁軍主將的他,又不得不道:“主公既已允諾,應當不會食言才是,文台兄且放寬心。”
“罷了,暫且信他一回。”孫堅道。
“將軍,糧草既已運抵,我等也該回南陽複命了。”紀靈道。
張勳深知此乃袁術受命,意在減少自己與孫堅的接觸,以防昔日的總角之情,取代今日之再生恩德。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張勳稍作整裝,遂領兵北歸。其時間之倉促,以至臨行前,張勳僅與孫堅簡單話別道:“後會有期,珍重萬千。”
太守府中,孫氏父子前腳剛於正堂就坐,兩名身扈重甲者,遂席前參拜道:“卑職參見主公。”
“不必多禮,快快平身聽令。”孫堅道。
他二人起身後,孫堅又道:“命‘德謀’持我政令,限五日之內,召全郡兩萬兵眾,於長沙北部邊城紮營待命。剩下千餘兵士,盡數交由‘義公’統領,留守長沙諸城。”
孫堅口中的“德謀”與“義公”,便是程普,韓名兩位將軍。
他們應了聲“謹遵君命”,程普又道:“主公剛一回來,就這般大肆調遣兵卒,莫不是諸侯會盟順利,聯軍討董之勢已成?”
孫堅不禁笑逐顏開道:“不錯,此次會盟可謂順暢之至。本太守在此調兵遣將,正是意欲提兵北上,進而西進討董。”
“可長沙郡廩之中,現已無綽糧可用,若戰事曠日持久,我長沙諸軍,該當何以自處?”韓當道。
“哦,無綽糧可用?”孫堅道,“我兒,跟他們講講吧。”
“二位將軍有所不知……”在孫堅的授意之下,孫策將此次會盟期間所發之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與了韓、程兩位將軍。
韓當聞聽,遂將思慮拋諸腦後,可更為年長,且又多謀諳算的程普,卻止不住擔憂道:“韓馥怯懦,袁術貪嗔,他二人所言,足以取信於人否?”
“這……”就在孫堅思慮良久,不知如何作答時,郡中一糧官,突然進門報曰:“啟稟主公:南陽袁術帳下,有將官押輜到來。”
孫堅歎了幾聲“妙哉”,即問道:來人現在何處?”
“現在郡廩之中交接。”糧官回答道。
“交接輜重之事,本將軍理當躬親點查。”話畢,孫堅竟不顧多日奔波疲敝,與眾將共赴長沙郡廩。
他們來到長沙郡廩,即見一位年逾而立的中年男子,正指揮者一眾袁軍兵士,將軍糧卸車入廩。這位中年男子雖身形瘦弱,然頷下蓄留的絡腮胡須,卻讓他看似無奇的身軀中,平添了幾分強悍。
孫堅見來人樣貌,不禁錯愕道:“是你!”
“文台兄,闊別經年,一向安好?”那人作揖問道。
孫堅行著揖禮,回了句“安好”,忽有些語帶哽咽道:“一別五年,本當是天人永隔,不想子章兄依舊健在,真是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孫堅口中的這位“子章兄”,姓張,名勳,字子章,乃是孫堅兒時的總角之交。五年前,張勳曾與孫堅一同披甲,討伐黃巾起義軍。後,張勳所部不幸被黃巾軍擊潰,他本人亦不知所蹤。
待感念之情稍退,孫堅才意識到:張勳乃是袁術派遣的使者,他不禁問道:“怎麽,子章兄現在袁術帳下效命?”
張勳應了聲“然也”,即細細分說道:“那日我麾下所部,被黃巾軍擊潰後,我也身負重傷,落馬摔地,辛得主公路過,救我性命,我才得以存活至今。主公見我是個可用之才,遂留我在他帳下效命。月前,因我作戰勇猛,且又領兵有方,主公特地將我擢升為袁軍主將。”
“袁術竟讓帳下主將押運糧草!”孫堅歎道。
“非也,非也!”張勳搖頭道,“此次運糧,主公本不想遣我前來,是我念及與文台兄之情誼,再三請纓,主公才勉強答應。”
“袁術誌大才疏,且又貪圖名利,終無王佐之相,子章兄在他帳下效命,恐非長久之計。”
“文台兄所言,我又何嚐不知?可救命之德,德被五內;重用之恩,恩同再造,我又怎能輕易背棄於他?”
不知為何,此時孫堅的眼前,竟浮現出一幅兄弟鬩牆之景。且浮想之切實,不可謂不真,遂道:“願你我兄弟,日後切莫沙場對峙矣!”
“文台兄何出此言?”
“有感而發矣!”
為了緩解這略顯尷尬的局麵,孫策急忙插話道:“經年未見,子章叔父體態康健否?”
張勳細細端詳了片刻,方道:“策兒,你可是策兒?”
“不錯,侄兒正是孫策。”孫策應道。
張勳點了點頭,遂戲言道:“賢侄如今都長這麽大了。文台兄,看來你我真的是老了。”話畢,張勳又細細打量起孫氏父子身邊之人。他一眼就認出了程普、韓當兩位將軍,唯一讓他眼生的,是那位糧官,他問道:“這位將軍是?”
糧官聞聽,遂自薦道:“卑職黃蓋,表字公覆,乃我主帳下糧官。”
張勳見黃蓋官卑職小,且與自己素不相識,隻道了聲“有禮”,便不與他再做寒暄。
孫堅吩咐了句“爾等好生交接交接糧草”,即帶著張勳,去到了郡廩旁,一間供人憩息的小築之中,相對促膝而談。
這間小築裏,雖一無山珍海味,二無茶茗五齊,卻並不影響他們敘話。在冉冉升起的檀香氤氳下,他們從孩提時,初次相識的懵懂,談到了齠年時,無憂無慮的歡愉;從齠年時,無憂無慮的歡愉,談到了幼學時,外傅求知的艱辛;從幼學時,外傅求知的艱辛,談到了弱冠時,邂逅佳人的青澀;從弱冠時,邂逅佳人的青澀,談到了而立時,攜手出征的死生之情……
舊時的點滴,雖遙遠而又飄渺,然經年後的現下,當人們重又論及時,卻又顯得如此真實、動人。可昔日裏,那些遙遠而又飄渺的美好,往往敵不過時光的無情洗禮。當夢想與現實交錯,當人性與職責相對,當情誼與私利相衝,當氤氳與霈澤相遇——有些往事,常常會隨風而逝。
少時,張勳帳下,一名喚作紀靈的副將進門道:“啟稟將軍,糧草已盡數交付入廩。令,三千羽箭,也已移交長沙諸將。”
話音剛落,黃蓋亦來到小築,道:“啟稟主公,糧草雖已交付,然數量之寡,隻夠我軍兩月作戰之需。”
“什麽!隻夠兩個月!”孫堅道,“我與袁術當初簽訂盟約之時,分明約定:年供兩批糧草,每批糧草,以兩萬將士,戰時半年所需供給。子章兄運來的糧草,為何隻有兩月戰時之需?”
“這……”張勳一臉茫然:“我也不得而知哪。”
就在此時,紀靈忽拿出一封帛書道:“此乃我主書信,使君一覽便知。”
孫堅接過帛書,隻見上麵寫道:
“此番糧草運抵,兄台必會問及數目。請兄台切莫急躁,寧耐心緒,一覽帛書,遂知究竟。
《漢書》有雲:‘起於黃腄、琅玡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足見運糧損耗之偌大。兄台乃沙場宿將,對此泛泛軍務,必定了然於心。若現將半年軍糧運抵長沙,再由兄台攜大批軍糧北上,豈非徒增損耗,犯兵家之大忌耳?
故,現暫運兩月之糧,以解兄台燃眉之急。待明年正月,兄台領兵北上會盟,吾自當按約兌現糧草。
——後將軍袁術書”
“袁術所言,可當真否?”孫堅道。
張勳本想答一句“袁術所言,不可信也”,可身為袁軍主將的他,又不得不道:“主公既已允諾,應當不會食言才是,文台兄且放寬心。”
“罷了,暫且信他一回。”孫堅道。
“將軍,糧草既已運抵,我等也該回南陽複命了。”紀靈道。
張勳深知此乃袁術受命,意在減少自己與孫堅的接觸,以防昔日的總角之情,取代今日之再生恩德。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煩,張勳稍作整裝,遂領兵北歸。其時間之倉促,以至臨行前,張勳僅與孫堅簡單話別道:“後會有期,珍重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