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滄國禮佛,不外乎三座大廟,金頂寺,焚王寺,爛陀山。


    金頂寺大約與龍虎山差不多,甚至在某些影響滄國國策的建議上,比龍虎山的聲音要大的多,龍虎山大約是穿著朝服的客卿,而金頂寺的大和尚,就連當初的大帝耶律保德也是恭恭敬敬,畢竟,說到底耶律保德是金頂寺養大的,文治武功的底子都在這裏打下,就連大帝歸天的時候,都大喊了一句:佛祖,弟子回來了。


    所以,金頂寺的金頂是十足的赤金,不參雜任何水分。


    焚王寺,是皇家別院,大帝死於此,且焚燒在此,立下規矩,凡滄國皇族,九歲的時候都要在焚王寺出一次家,接受佛祖的保佑,洗禮。三年之後,出寺,帶發修行,一生禮佛。


    理論上,最差的就是爛陀山了,爛陀山講究一個“苦修”,以避世為宗要,幾乎從不染指朝堂,但往往一些王宗貴族一生中總要在爛陀山掛一次單,無論是金頂寺或者焚王寺都是鼓勵這種行為,而爛陀山出來的弟子,一旦到了金頂寺,焚王寺參加法會,辯難,無論什麽輩分,身份,那都是與上師同坐。


    其中的奧妙,有一句話說的明白:“君子不爭,故無與之爭!”,由於這句話以君子為喻開頭,坊間都以為是大智慧的夫子所說,是故傳流很廣,但事實上,究其所出,妥妥的是道家無為。可見,秀才認字讀半邊也是確有其事的。


    三十年前,爛陀山來了個道士,入山而止,傍道而坐,以一人而問萬佛,若是在金頂寺或焚王寺,肯定是要被打將出去的,而爛陀山卻依舊該吃吃,該睡睡,你要辯,我就辯。說來也怪,前十年小和尚們苦不堪言,中十年大和尚們若有所思,後十年凡從爛陀寺下山的和尚,都得回身合十給老道士最虔誠的謝禮。


    如今人去棚空,大家倒懷念起這個攔路“惡道”了,這不,一凡小和尚望著簡陋的小茅棚,就跟師傅說:“師傅呀!張爺爺真的不會再來了?”


    “怕是,在那裏再見了!”師傅指指天上。


    “唉,想著還要跟張爺爺練拳呢!”


    “嗬嗬,拳就在那裏,何時不能練,何地不能練?”


    “師父,不一樣的!”


    “如何不一樣?”


    “沒人跟我搭手了,渾身不得勁!”


    “哦,你可以教教你的師兄弟呀!教會他們,不就有人和你搭手了?”


    “師父,這行麽?那拳可是張爺爺的師門真傳啊!”


    “笨和尚!”師父屈指磕了一凡鋥亮的小光頭“你以為張爺爺為啥要教你?他就不擔心你外傳?”


    “有什麽擔心的,我本來就不會外傳啊!”小和尚一凡揉揉腦袋,委屈的說。


    “你呀,就你張爺爺的畫圓圈的功夫,有這麽大。”師父在天空劃了一個大圓圈,“而你現在的圓圈!”又圍著小和尚一凡,畫了一個小圓圈。


    一凡小和尚撓了撓光頭,沒想明白,索性蹲了下來,發起愁來!


    師父也不點破,轉身向山上走去,一凡邊發愁邊循著師父的腳步向前走去,回到廟門口,師父一腳跨進廟門一腳還落在門外時,小和尚一拍腦門兒,“哎呀,真是笨啊!”


    師父回頭看看他,笑著說:“明白了?”


    一凡撓撓頭:“有什麽不明白的?這本來就是我們爛陀山的東西!”


    師父又把身子也轉了過來問:“嗯?”


    一凡笑著說:“這下又不是了!”


    師父哈哈大笑,使勁兒拍了一下小光頭,:“我說嘛!老道士留了寶貝在山上!”


    一凡拉著臉,揉揉怕是已經紅了一片的光頭,唉聲歎氣:“師父,對也打,錯也打,這日子是沒法過了。”


    “沒發過就滾,爛陀山啥也缺,就不缺小光頭!”


    一凡一屁股坐在寺院門口打青石台階上:“師父,你這是趕鴨子上架啊!”


    師傅也不答話,嗬嗬一笑,甩袖走進院內。


    小和尚先是發愁,那小茅棚得修修了,滿園子的雜草還的自己去收拾,那麽大的一口水缸,自己早上又的多跑幾趟了,倒沒有愁過爛陀山成千的師兄一個個下山來辯難,自己應付得了麽?這個他是真不愁,這一點,就連張爺爺也得翹大拇指。


    一會兒,一凡站起身來,學著師父在天空中畫了個大圈,似乎不太滿意,又掄圓了胳膊劃了一個更大的,雙手叉腰自言自語道:“這下和張爺爺的一邊兒大了吧!”


    夕陽西下,一道金色光輝自小光頭側麵灑下,將他的身影拖長,光華順著山頂,山腰,山腳,一直延伸到廣袤的草原,以及更遠的草原以南,金光灼灼。


    世間有為法,當作如是觀。


    小和尚背著手昂著頭,向山腰的小茅棚走去,沒走幾步,便蹦蹦跳跳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波瀾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比黃花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比黃花菜並收藏波瀾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