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俠客夢,都夢想著有一天,武功大成,神擋殺神,魔擋殺魔,大殺四方,李驚瀾也是這樣,或許當他拿起刀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其實這個夢並不容易實現,所以他不太著急,但他不知道其實無論易秋還是童半川都覺得他已經是很著急了,不惜身,不惜傷,不惜讓娘每日裏想過來看看他,又怕看見他滿身是傷的樣子。
他並不想北邊有任何消息傳來,一個指玄幾近圓滿,一個天象境的劍仙,會在滄國掀起多大的波浪?浪頭會很大,所以,沒有消息比有消息強,
他很急,雖然他很明白自己急是沒有用的,但他控製不了自己的急,所以今天他被童半川輕易的撂倒三次。
童半川雖然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憑著對李驚瀾體內紊亂的氣機的感知,知道他的心亂了,走到躺在塵土裏,嘴角溢出一絲殷紅的李驚瀾麵前,指著鼻子說道:“李雲道一世凶名,就生了你這麽一個草包?”
“雖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頂天了就是李雲道死在北邊了,將軍陣上亡難道不是他的宿命?我雖然不屑那個胖子的做事手段,但無論是野狐嶺還是淮南平叛,直至今日親赴滄境策劃的這驚天大局,我輩武夫服不服都得翹大拇指;當老子的死得其所,那麽當兒子想做點什麽無可厚非,可想做什麽是一回事,能做什麽又是一回事,雲騎都尉?二品小宗師?我呸,一刀能破五十甲,頂個屁用,難不成你娘前頭給胖子收屍,後頭再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驚瀾突然暴起,左手一把沙土揚向童半川麵門,左手長刀倒撩卻是直奔童半川襠下,端的是刁鑽狠辣,童半川遇驚不慌,顯示一個難度極大的鐵板橋,避開麵門,然後腳尖發力倒滑而出一丈有餘,也不停步,右腳一擰左腳騰空踢出,李驚瀾並不起身,就地一滾,變撩為削,橫掃童半川右膝,童半川大喝一聲,騰空躍起一拳砸下,李驚瀾突然擲刀離手刀光直奔童半川麵門,童半川偏頭躲過,化拳為肘,摟頭砸下,卻見李驚瀾左腿彎曲,右腳蹬地,舒臂開聲,一拳向上擊出,竟是硬碰硬的意思。
電光火石之間,童半川雖然有一瞬遲疑,但下意識地認為李驚瀾驟聞噩耗,又被自己刺激了一下,有些失心瘋,肘下減了一分力道,拳肘相交之時,突然看到李驚瀾鳳目一眯,嘴角露出詭異笑容,突生警兆,腰腹一扭硬生生在空中橫挪出半尺,隻見李驚瀾唇間低語:遲了!左手狠狠往下一拽,沉身到:天涯咫尺!
先前擲出的那把長刀攜風雷之勢,自童半川背後撞到,非是童半川經驗老道提前橫挪,就直插後心了,便是這樣,也在左臂劃出一溜血光。
“童半川,你爹才死了呢,就是你爹死了,胖子也不會死,我擦你大爺的,不斬你一刀,你還以為老李家沒人了。”李驚瀾使出這一刀也是力盡,躺在地上破口大罵。
童半川也不管左臂傷口,手裏胡亂比劃著,:“咦,這一刀古怪,有點像回劍式,龍虎山的絕學?”
“老子自創的,咋樣!牛不牛?”
童半川上去就是一腳,這次李驚瀾連罵人的力氣都沒了,咳著血大口大口的呼吸。童半川上去拎著他,走下山去。
夕陽照在李驚瀾癱軟的身體上,坍塌的脊背和軟趴趴的雙腿,就像一條垂死的野狗一樣,但在他的內心,卻有一隻猛虎,暴躁的咆哮著,時刻準備擇人而噬。
童半川低頭看看那張蒼白俊秀,但雙眉緊皺的臉,略微沉思了一下,單臂一提,把他撂到背上,童半川看到了少年越來越寬闊的肩背,卻並未注意到少年的右手,由始至終,都緊緊地握著刀鞘,從未放鬆!
邑城的倒春寒來的很猛烈,就像滄國人的進攻,從去年年底,滄國人就表示出強硬的姿態,邑城以北已經沒有屬於大秦的任何生物了,就連天上的鷂鷹都被清理了七七八八,沒有人能忍受背叛,更沒有人能忍受皇陵被燒的奇恥大辱,更別說擁有百萬鐵騎的滄國人。
邑城之所以還能在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不得不說皇帝和李雲道確實是下了一盤好棋,選擇在寒冬發起謀劃,恰恰是滄國人最難受的時候,滄國人以遊牧為生,大軍開拔,軍糧往往是大批的牛羊,這個好處在於長途跋涉很方便,移動的糧食,壞處就是都是帶嘴的,秋夏之季還好,冬春就不適合大批遷徙了,因為沒有足夠的草料。
所以滄國人隻能不斷的騷擾秦滄邊境,偶爾發生的中型戰鬥也控製在萬人左右,遊弋在北境的幾個大部落加起來不過六七萬人,別說邑城守軍的三萬人,就是偏關的八千守軍,沒有三四萬不要命的人頭來填也難以攻取,滄國人的攻勢隻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但所有邊軍都知道,隨著白天逐漸增長,日子逐漸轉暖,國戰已經不遠了,吳庸更知道,所以他最近總是站在城頭望著狼胥山的方向,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希望那個胖子全須全尾的回來,還是希望他埋骨他鄉,人生自古忠義難兩全。尤其是他們這幫私邸出來的老人,吳庸喃喃的自語:“敬酒和罰酒都不好喝啊!”
伸出食指將身前城牆上的一隻對倒春寒沒有絲毫敬畏螞蟻撚成齏粉,“別怪我,你知道的太多了!”
隻有慶城的煙塵柳巷還在燈火不墜,大戰將起,在生死一線中,也會劃出一條功名利祿與一捧塵土的壕溝,一些人像邊城的蒿草一樣,一茬接一茬的被割掉頭顱;另一些人,會在來年繼續跋涉到這裏,有的人迫於無奈,有的人為了搏命,還有一些人,在遠方為他們哭泣。
一陣琵琶從燈火通明的樊樓飄了出來:
“江南風光好塞外嘯罡風
墳塚不南望,雄骨立國門。
一坪棋,亂風雨
車馬兵士,你是誰?
十萬寒甲十萬碑
大風起,硝煙墜
金陵河上霓裳飛
誰知,白頭老婦撫胄悲
一墨揮,將星墜
父兄弟友,你是誰?
一入邊荒歲月催
雲纛動,旌旗飛
鐵馬錚錚戰鼓擂
誰數,雄關漫道幾人歸?
一弦顫,美人醉
夫子叔舅,你是誰?
望關依闌香滿樓
一盞茶,千行淚
泣血聲聲杜鵑碎
誰念,煙波沉沉土幾抷?”
……
誰知良人可好?誰念良人當歸?
大漠沙如雪,前行的腳痕,早在風沙中淹沒,門前的那棵樹卻絕不會倒,那是家的方向。
李驚弦腳踏飛劍,在如刀的罡風中,回身南望。
“娘,驚瀾,等我!”
每個男孩都有一個俠客夢,都夢想著有一天,武功大成,神擋殺神,魔擋殺魔,大殺四方,李驚瀾也是這樣,或許當他拿起刀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其實這個夢並不容易實現,所以他不太著急,但他不知道其實無論易秋還是童半川都覺得他已經是很著急了,不惜身,不惜傷,不惜讓娘每日裏想過來看看他,又怕看見他滿身是傷的樣子。
他並不想北邊有任何消息傳來,一個指玄幾近圓滿,一個天象境的劍仙,會在滄國掀起多大的波浪?浪頭會很大,所以,沒有消息比有消息強,
他很急,雖然他很明白自己急是沒有用的,但他控製不了自己的急,所以今天他被童半川輕易的撂倒三次。
童半川雖然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憑著對李驚瀾體內紊亂的氣機的感知,知道他的心亂了,走到躺在塵土裏,嘴角溢出一絲殷紅的李驚瀾麵前,指著鼻子說道:“李雲道一世凶名,就生了你這麽一個草包?”
“雖然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頂天了就是李雲道死在北邊了,將軍陣上亡難道不是他的宿命?我雖然不屑那個胖子的做事手段,但無論是野狐嶺還是淮南平叛,直至今日親赴滄境策劃的這驚天大局,我輩武夫服不服都得翹大拇指;當老子的死得其所,那麽當兒子想做點什麽無可厚非,可想做什麽是一回事,能做什麽又是一回事,雲騎都尉?二品小宗師?我呸,一刀能破五十甲,頂個屁用,難不成你娘前頭給胖子收屍,後頭再白發人送黑發人?”
李驚瀾突然暴起,左手一把沙土揚向童半川麵門,左手長刀倒撩卻是直奔童半川襠下,端的是刁鑽狠辣,童半川遇驚不慌,顯示一個難度極大的鐵板橋,避開麵門,然後腳尖發力倒滑而出一丈有餘,也不停步,右腳一擰左腳騰空踢出,李驚瀾並不起身,就地一滾,變撩為削,橫掃童半川右膝,童半川大喝一聲,騰空躍起一拳砸下,李驚瀾突然擲刀離手刀光直奔童半川麵門,童半川偏頭躲過,化拳為肘,摟頭砸下,卻見李驚瀾左腿彎曲,右腳蹬地,舒臂開聲,一拳向上擊出,竟是硬碰硬的意思。
電光火石之間,童半川雖然有一瞬遲疑,但下意識地認為李驚瀾驟聞噩耗,又被自己刺激了一下,有些失心瘋,肘下減了一分力道,拳肘相交之時,突然看到李驚瀾鳳目一眯,嘴角露出詭異笑容,突生警兆,腰腹一扭硬生生在空中橫挪出半尺,隻見李驚瀾唇間低語:遲了!左手狠狠往下一拽,沉身到:天涯咫尺!
先前擲出的那把長刀攜風雷之勢,自童半川背後撞到,非是童半川經驗老道提前橫挪,就直插後心了,便是這樣,也在左臂劃出一溜血光。
“童半川,你爹才死了呢,就是你爹死了,胖子也不會死,我擦你大爺的,不斬你一刀,你還以為老李家沒人了。”李驚瀾使出這一刀也是力盡,躺在地上破口大罵。
童半川也不管左臂傷口,手裏胡亂比劃著,:“咦,這一刀古怪,有點像回劍式,龍虎山的絕學?”
“老子自創的,咋樣!牛不牛?”
童半川上去就是一腳,這次李驚瀾連罵人的力氣都沒了,咳著血大口大口的呼吸。童半川上去拎著他,走下山去。
夕陽照在李驚瀾癱軟的身體上,坍塌的脊背和軟趴趴的雙腿,就像一條垂死的野狗一樣,但在他的內心,卻有一隻猛虎,暴躁的咆哮著,時刻準備擇人而噬。
童半川低頭看看那張蒼白俊秀,但雙眉緊皺的臉,略微沉思了一下,單臂一提,把他撂到背上,童半川看到了少年越來越寬闊的肩背,卻並未注意到少年的右手,由始至終,都緊緊地握著刀鞘,從未放鬆!
邑城的倒春寒來的很猛烈,就像滄國人的進攻,從去年年底,滄國人就表示出強硬的姿態,邑城以北已經沒有屬於大秦的任何生物了,就連天上的鷂鷹都被清理了七七八八,沒有人能忍受背叛,更沒有人能忍受皇陵被燒的奇恥大辱,更別說擁有百萬鐵騎的滄國人。
邑城之所以還能在風雨飄搖中屹立不倒,不得不說皇帝和李雲道確實是下了一盤好棋,選擇在寒冬發起謀劃,恰恰是滄國人最難受的時候,滄國人以遊牧為生,大軍開拔,軍糧往往是大批的牛羊,這個好處在於長途跋涉很方便,移動的糧食,壞處就是都是帶嘴的,秋夏之季還好,冬春就不適合大批遷徙了,因為沒有足夠的草料。
所以滄國人隻能不斷的騷擾秦滄邊境,偶爾發生的中型戰鬥也控製在萬人左右,遊弋在北境的幾個大部落加起來不過六七萬人,別說邑城守軍的三萬人,就是偏關的八千守軍,沒有三四萬不要命的人頭來填也難以攻取,滄國人的攻勢隻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但所有邊軍都知道,隨著白天逐漸增長,日子逐漸轉暖,國戰已經不遠了,吳庸更知道,所以他最近總是站在城頭望著狼胥山的方向,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希望那個胖子全須全尾的回來,還是希望他埋骨他鄉,人生自古忠義難兩全。尤其是他們這幫私邸出來的老人,吳庸喃喃的自語:“敬酒和罰酒都不好喝啊!”
伸出食指將身前城牆上的一隻對倒春寒沒有絲毫敬畏螞蟻撚成齏粉,“別怪我,你知道的太多了!”
隻有慶城的煙塵柳巷還在燈火不墜,大戰將起,在生死一線中,也會劃出一條功名利祿與一捧塵土的壕溝,一些人像邊城的蒿草一樣,一茬接一茬的被割掉頭顱;另一些人,會在來年繼續跋涉到這裏,有的人迫於無奈,有的人為了搏命,還有一些人,在遠方為他們哭泣。
一陣琵琶從燈火通明的樊樓飄了出來:
“江南風光好塞外嘯罡風
墳塚不南望,雄骨立國門。
一坪棋,亂風雨
車馬兵士,你是誰?
十萬寒甲十萬碑
大風起,硝煙墜
金陵河上霓裳飛
誰知,白頭老婦撫胄悲
一墨揮,將星墜
父兄弟友,你是誰?
一入邊荒歲月催
雲纛動,旌旗飛
鐵馬錚錚戰鼓擂
誰數,雄關漫道幾人歸?
一弦顫,美人醉
夫子叔舅,你是誰?
望關依闌香滿樓
一盞茶,千行淚
泣血聲聲杜鵑碎
誰念,煙波沉沉土幾抷?”
……
誰知良人可好?誰念良人當歸?
大漠沙如雪,前行的腳痕,早在風沙中淹沒,門前的那棵樹卻絕不會倒,那是家的方向。
李驚弦腳踏飛劍,在如刀的罡風中,回身南望。
“娘,驚瀾,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