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雖沒言說那武曲鼎的來曆,但畢竟是傳家之物,黛玉怎麽也要問一聲的,等人一走,就拉著紫鵑到屋裏,叫小丫頭們都出去了,才問:“老太太房裏的事,你知道多少?”
紫鵑跟了黛玉多年,焉能不知姑娘的心思?看她的口氣就知道事情不一般,也不托大或假裝不知道,忙問出了什麽事,可是和永寧王今日送來的那玉鼎有關。黛玉歎了口氣,方把事情一說。賈敏當年出嫁時收的定禮和當年閨閣中的器物被賈母收起來這事她還是知道的,但其中竟有林家祖傳的寶貝,如今還流落在外,被別人給送過來——這事若傳出去,整個榮國府都不要做人了!她忙道:“老太天雖精明,畢竟年紀大了,被蒙在鼓裏的情形也是有的。她就姑太太一個女兒,自己肚子裏掉下來的肉,能有不疼的道理?她對姑太太,也是有目共睹的,二太太當年可沒少酸。就算她心裏,整個榮國府,她的寶玉,要比姑娘重些,也不至於到這地步。退一萬步講,榮國府真落到了這樣的田地,老太太是什麽人,姑娘也不是不知道,她平素最好麵子,這事卻無論如何也叫那邊狡辯不來,老太太能答應?”
黛玉略一沉吟:“你說,外祖母偶有被蒙在鼓裏的時候?”
紫鵑不自覺地壓低聲音,後想起來自己這不是在賈府裏,方敢正常說話:“我原來不是在寶玉屋裏,都說我們那個屋不管那些俗事的,其實也就是寶玉自己不聽不說這些罷了,屋裏其他人,從襲人起,該知道的都知道,不該知道的,也都能聽個幾耳朵。姑娘也不是不知道,那家裏現如今是璉二奶奶當家的,二奶奶的為人怎麽樣我們不說,隻兩件事,膽子是真大。頭一件事是平兒偷偷說的,原來姑娘不是也好奇,怎麽二姑娘問月錢晚了幾天,咱們屋裏的月錢正常?原來二奶奶是拿了月錢,拖個十天半月的,出去放利子呢!也不是沒人告訴太太,隻是二奶奶也圓得過去,沒耽誤過事罷了。隻是寶玉同咱們屋裏,她怕老太太知道,準時發了的。還有件事,比這個就更嚇人了,那天平兒和鴛鴦說的時候,我還躲在花廊下頭,打算嚇她們一嚇呢,誰知聽到了那樣的話,反而嚇得我自己幾天沒睡得著覺。原來榮國府已經入不敷出有些時日了,周轉不開的時候,璉二爺和二奶奶還求著鴛鴦偷偷拿老太太不常看的古董擺設去當了,過陣子再贖回來。隻是恐怕這個贖得也難,鴛鴦不敢擔事,那天問平兒一個成窯美人瓶在哪兒呢。我想著,這尊鼎,姑娘認得,永寧王認得,老太太認得,可是姑娘看,我服侍你一場,我都不認得。又封存得久了·····”
黛玉越聽越忍不住冷笑:“我是明白了,外祖母的記性那樣好,她的那些古董、擺設,就是收起來,偶爾一提,也是能想得起來,隨口一提,要是拿不出來,豈不是難看?我媽媽的東西,就不用那麽提心吊膽的。我也不敢提,老太太也不會當自己家的一樣時不時地當初來擺玩、賞人是不是?”
紫鵑知她氣急,隻是這事可不是小事,就算黛玉現在去榮國府裏,掀了賈母的門簾子摔臉子哭,也不會有人說出她一點兒錯處來。這是林家的傳家寶,好歹永寧王送還回來了,別的呢?就算隻是普通的器物,不像這鼎這麽有意義,也是她爹爹媽媽的東西,流落在外,能高興得起來?一時也不知道怎麽勸才好,隻得說:“姑娘先坐下順口氣,別氣壞了身子,這事要怎麽辦呢?”
黛玉到底還小,劉遇在時能不露怒容已十分不易,要真讓她說出個該怎麽辦,還真有些為難。這也怪不得她,就是再多個十年八年的閱曆,也算不出會遭上這樣的事啊。
也不是不能去請教宋氏,但委實太丟臉了——她不是惜春那樣,覺得被家裏連累了,恨不得躲進賈母懷裏,同東府老死不相往來的人,但外祖母家的行事和叔叔家裏,實在是互相看不慣,都覺得對方不懂規矩不像話。黛玉心裏自有評判,但也沒多想讓他們彼此來說。
正躊躇呢,宋氏遣人來叫她去用膳:“今兒個老爺同二爺、三爺要在前頭陪著永寧王用膳,太太來問姑娘院兒裏晚上用什麽?要是還沒準備下,太太那兒倒是托福添了些南方剛運來的綠葉子菜,說不上好吃不好吃,嚐個鮮罷。或者給姑娘送來?”黛玉才收起心思,笑道:“我這就去。”
宋氏瞧得出她今日心不在焉的,笑也不過在勉強,悄聲問道:“可是永寧王給你氣受了?他身份不同,我也隻能勉力攔著,下回若還是攔不住,我同你一起見他,好歹念著我的年紀,他當不那麽......”
黛玉心裏一暖,忙道:“嬸子誤會了,很不幹永寧王的事,隻是下午讀到一本書,方有此思量。”
“也是心裏有事,才易感同身受。”宋氏也不逼問她,“等你願意說的時候再說吧。先吃飯。”
林家的吃穿用度算不得鋪張,今日有永寧王這樣的貴客在,廚房也不過多做了幾樣罷了,還有不少是劉遇自己帶來的鮮貨。
“你叔叔這次要跟著皇上去木蘭狩獵。他年紀也不輕了,出去又不能多帶家裏人。往年你大哥二哥也在,還能互相照應著,這回誰也這次他們誰也不跟著,我難免要擔心。永寧王府上倒能跟幾個人,想著求他把林盛兒子帶上,好賴讓你叔叔有個人照顧著。才想著借莊上送菜來的事跟他說說,誰想他今日興致好,還留下用膳了。”
林滹一介文官,跟去木蘭也不過是為著給皇家歌功頌德,原也沒人指望他跑馬拉弓的,但家裏人擔憂,實在是人之常情。黛玉聽得出宋氏在同她解釋,然而有什麽好解釋的呢?永寧王自幼親近舅舅家,素來常來常往的,再正常不過的交際了,皇帝那兒都不需要多說一聲的。到她這兒卻要額外多出這句來,她原想說不必忌諱她——可嬸子忌諱的原因,卻是她這個閨閣女兒不能想、不能懂、不能說的。
黛玉又問了回韻婉的身體,宋氏道:“她倒還好,說起來,有個姓錢的禦醫,因為年歲大了,不在宮裏供職了,正在相看房子,你叔叔說,咱們家西南角上春綠院白空著,不若租賃給他家,家裏人若是有個病痛的,也能請他救個急。”
春綠院在林府西南角上,約有十餘間房舍,形製也完整,前廳後舍俱全,原來林家是買來預算著修林皇妃的省親園子的,故與主宅隻隔了一條小巷,雖十分便利,竟也沒人住著,黛玉也曾問過為何不租出去,宋氏隻說離自己家有些近,多少不安心,一直拖到了現在。
“若是能請來,自是極好,不過有年歲的禦醫,供奉高低且不提,想來京裏想求他的人家不少,咱們能請來?”叔叔家沒養尼姑道士、戲班子之類的,供個大夫也不至於養不起,但禦醫可不是尋常大夫,他們也是領著官職的,更何況這錢禦醫在宮裏幹了這麽久,沒惹出什麽事兒來,平平安安地告老還鄉,就說明水平不賴,這鄰居若是做成了,當然是好的,隻是想同他們家做鄰居的,隻怕不少。
“錢太醫膝下隻有一個兒子,又去得早,現如今他們老夫妻兩個,帶著孫女兒過活,那錢家姑娘同你一般大小,咱家裏人多,安全些,又有當年的麵子在,竟還是他們主動來說的。”宋氏道,“你姐姐也要回來了,以後你們幾個女孩兒在一起,上學也好,玩樂也好,有個伴兒。”
黛玉心裏一動,想道:“天下可憐人何其多來,這又是一個沒了爹媽的。”隻是自己家裏三哥正在說親,這邊嬸子主動請了錢家人住春綠院,是不是.......她正猜測呢,宋氏歎了口氣:“錢太醫的兒子還在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好醫術,可惜醫者不自醫。錢老原想讓孫女兒繼承衣缽的——然如今也沒有女醫官的容身之處了,在外頭,又怕女孩兒受委屈,隻得作罷。你道他為何選我們家?竟是因為我打聽著,想給你找個才學出眾的女先生,他老人家聽說了這事,特特去問你叔叔,我們家的姑娘可是如男兒般正經讀書的,想送他孫女兒過來和你一起上學,便是一時找不到先生,讓我看著背書也好。”
這實是讓黛玉想起亡父來,當年林海也是把她當男兒教養,特意請了進士出身的賈雨村來給她啟蒙,隻怕比寶玉這些爺還嚴謹勤奮些,隻是後來到了外祖母家,賈母不要女孩兒讀書,方放下了。這錢太醫想來也是把一腔心血都投入到了孫女兒身上,隻可惜這世道,女子考不得學也罷了,如今連做個正經女官的路也堵上了,黛玉又是痛惜,又不免有了比較的心思,問道:“錢妹妹讀書如何呢?”
“等她來了,你一問就知。”宋氏笑道,“好在當時□□綠院的時候,把那條巷子的地兒一並買下了,把院子擴一擴,給他家修個廊道過來。既然要動工,索性家裏其他院子舊的也翻一翻,你漱楠苑裏不是有塊兒略顯空著?倒要好好想想怎麽改好看些。”
黛玉道:“那裏做留白用也好,倒是二哥說幫我在那棵楠樹上紮個秋千玩,說到現在,換了好幾回繩子板子,還是一邊長一邊短的,華伯說幫他弄一下,我看二哥不太樂意的樣子,都沒敢說好。隻是等秋千好了,楠樹那塊兒可得好好拾掇出一景來,才不負二哥這般辛苦。”
宋氏也聽說了兒子的這番折騰,笑道:“你等他弄好,不知道什麽年月去了,你還給那樹底下添景致?他從小搗鼓的這些小玩意兒,莫說阿征阿徥,就是他姐姐小時候淘氣,跟個小子似的,弄這些也比他像樣的。”
“才來就聽到在說我壞話。”林徹正好自外間進來,也不要人打簾,自己一隻手掀起簾子,一隻手穩穩當當地端著一個托盤,屋裏的丫頭們忙不迭地圍上去幫忙,他隻說不必,把托盤放到桌上來,“不知道永寧王怎麽想的,跟咱們家窮得揭不開鍋似的,急急地叫人從他那兒搬了點東西來,別的我都給退回去了,想著那炭確實要過幾天才有,留下了。這是方才大嫂子院子裏小廚房做的醋魚,先去了我們那兒,我看葉祥家的親自送來的,怕嫂子屋裏離不得人,所以替她跑了這趟。”
黛玉聽得他說炭的事,不覺一陣羞惱,倒是問了一聲:“永寧王凍著沒有?”
“隻剛才瞧著,倒沒什麽變化,用了薑茶了。”林徹沒急著回去,坐下說道,“馥姐去了這幾天了,既是沒什麽念想了,不做人家媳婦了,哪有一直住別人家的道理?就算還有什麽事沒了結,那也是回自己家來,慢慢捋幹淨得好,要我說,還是趕著父親出門前把姐姐接回來,否則父親這一出門就是一個多月,那邊借口咱們家沒有主事人,拖下去了也是姐姐自己的時辰。”
他這麽一說,黛玉亦怕拖久了要有變故,也跟著看宋氏。宋氏遂笑道:“你從你父親那裏來,他怎樣說?”
“這不等著母親去跟父親說?”林徹嬉笑著,賴在椅子上,“要我說,雪一下,年就來了,大嫂子身子不同往日,今年又是團圓年,事兒那樣多,馥姐在那邊水深火熱的,還不如早點回來幫襯著家裏呢。”
黛玉亦道:“二哥哥說的有理,姐姐還在那家折騰什麽呢?她多待一天,我都覺著心裏堵。”
最疼愛的一雙兒女都這樣說了,宋氏便順水推舟地笑道:“既然如此,我便去求一求老爺。隻是阿徹,你去接你姐姐的時候,記著別太過了,雖然從今咱們兩家表麵上的和氣也掛不住了,但是你老這樣,別人一想起來,就是個咄咄逼人的樣兒,不大好。”
“少年時尚沒有鋒利銳氣,那我再過幾年下了差就該提著鳥籠子去曬太陽了。”林徹說完,倒也應了一聲,“母親放心,兒心裏有數。”
等林徹走了,黛玉方問道:“二哥哥一向心係姐姐的事,但怎麽是今兒個想起來呢?是不是前頭說到什麽了?”
隻能是這樣,宋氏也有些心神不寧:“罷了,早些把你姐姐接回來,是福是禍,咱們一家子一起擔,別人家的禍水,也別撒我們家頭上來。”
她在說南安王府的事,但黛玉聽在耳朵裏,卻不免想起了榮國公府,當下也多了幾分心思,悶頭不語。
作者有話要說: 再也不立g了
1.1
紫鵑跟了黛玉多年,焉能不知姑娘的心思?看她的口氣就知道事情不一般,也不托大或假裝不知道,忙問出了什麽事,可是和永寧王今日送來的那玉鼎有關。黛玉歎了口氣,方把事情一說。賈敏當年出嫁時收的定禮和當年閨閣中的器物被賈母收起來這事她還是知道的,但其中竟有林家祖傳的寶貝,如今還流落在外,被別人給送過來——這事若傳出去,整個榮國府都不要做人了!她忙道:“老太天雖精明,畢竟年紀大了,被蒙在鼓裏的情形也是有的。她就姑太太一個女兒,自己肚子裏掉下來的肉,能有不疼的道理?她對姑太太,也是有目共睹的,二太太當年可沒少酸。就算她心裏,整個榮國府,她的寶玉,要比姑娘重些,也不至於到這地步。退一萬步講,榮國府真落到了這樣的田地,老太太是什麽人,姑娘也不是不知道,她平素最好麵子,這事卻無論如何也叫那邊狡辯不來,老太太能答應?”
黛玉略一沉吟:“你說,外祖母偶有被蒙在鼓裏的時候?”
紫鵑不自覺地壓低聲音,後想起來自己這不是在賈府裏,方敢正常說話:“我原來不是在寶玉屋裏,都說我們那個屋不管那些俗事的,其實也就是寶玉自己不聽不說這些罷了,屋裏其他人,從襲人起,該知道的都知道,不該知道的,也都能聽個幾耳朵。姑娘也不是不知道,那家裏現如今是璉二奶奶當家的,二奶奶的為人怎麽樣我們不說,隻兩件事,膽子是真大。頭一件事是平兒偷偷說的,原來姑娘不是也好奇,怎麽二姑娘問月錢晚了幾天,咱們屋裏的月錢正常?原來二奶奶是拿了月錢,拖個十天半月的,出去放利子呢!也不是沒人告訴太太,隻是二奶奶也圓得過去,沒耽誤過事罷了。隻是寶玉同咱們屋裏,她怕老太太知道,準時發了的。還有件事,比這個就更嚇人了,那天平兒和鴛鴦說的時候,我還躲在花廊下頭,打算嚇她們一嚇呢,誰知聽到了那樣的話,反而嚇得我自己幾天沒睡得著覺。原來榮國府已經入不敷出有些時日了,周轉不開的時候,璉二爺和二奶奶還求著鴛鴦偷偷拿老太太不常看的古董擺設去當了,過陣子再贖回來。隻是恐怕這個贖得也難,鴛鴦不敢擔事,那天問平兒一個成窯美人瓶在哪兒呢。我想著,這尊鼎,姑娘認得,永寧王認得,老太太認得,可是姑娘看,我服侍你一場,我都不認得。又封存得久了·····”
黛玉越聽越忍不住冷笑:“我是明白了,外祖母的記性那樣好,她的那些古董、擺設,就是收起來,偶爾一提,也是能想得起來,隨口一提,要是拿不出來,豈不是難看?我媽媽的東西,就不用那麽提心吊膽的。我也不敢提,老太太也不會當自己家的一樣時不時地當初來擺玩、賞人是不是?”
紫鵑知她氣急,隻是這事可不是小事,就算黛玉現在去榮國府裏,掀了賈母的門簾子摔臉子哭,也不會有人說出她一點兒錯處來。這是林家的傳家寶,好歹永寧王送還回來了,別的呢?就算隻是普通的器物,不像這鼎這麽有意義,也是她爹爹媽媽的東西,流落在外,能高興得起來?一時也不知道怎麽勸才好,隻得說:“姑娘先坐下順口氣,別氣壞了身子,這事要怎麽辦呢?”
黛玉到底還小,劉遇在時能不露怒容已十分不易,要真讓她說出個該怎麽辦,還真有些為難。這也怪不得她,就是再多個十年八年的閱曆,也算不出會遭上這樣的事啊。
也不是不能去請教宋氏,但委實太丟臉了——她不是惜春那樣,覺得被家裏連累了,恨不得躲進賈母懷裏,同東府老死不相往來的人,但外祖母家的行事和叔叔家裏,實在是互相看不慣,都覺得對方不懂規矩不像話。黛玉心裏自有評判,但也沒多想讓他們彼此來說。
正躊躇呢,宋氏遣人來叫她去用膳:“今兒個老爺同二爺、三爺要在前頭陪著永寧王用膳,太太來問姑娘院兒裏晚上用什麽?要是還沒準備下,太太那兒倒是托福添了些南方剛運來的綠葉子菜,說不上好吃不好吃,嚐個鮮罷。或者給姑娘送來?”黛玉才收起心思,笑道:“我這就去。”
宋氏瞧得出她今日心不在焉的,笑也不過在勉強,悄聲問道:“可是永寧王給你氣受了?他身份不同,我也隻能勉力攔著,下回若還是攔不住,我同你一起見他,好歹念著我的年紀,他當不那麽......”
黛玉心裏一暖,忙道:“嬸子誤會了,很不幹永寧王的事,隻是下午讀到一本書,方有此思量。”
“也是心裏有事,才易感同身受。”宋氏也不逼問她,“等你願意說的時候再說吧。先吃飯。”
林家的吃穿用度算不得鋪張,今日有永寧王這樣的貴客在,廚房也不過多做了幾樣罷了,還有不少是劉遇自己帶來的鮮貨。
“你叔叔這次要跟著皇上去木蘭狩獵。他年紀也不輕了,出去又不能多帶家裏人。往年你大哥二哥也在,還能互相照應著,這回誰也這次他們誰也不跟著,我難免要擔心。永寧王府上倒能跟幾個人,想著求他把林盛兒子帶上,好賴讓你叔叔有個人照顧著。才想著借莊上送菜來的事跟他說說,誰想他今日興致好,還留下用膳了。”
林滹一介文官,跟去木蘭也不過是為著給皇家歌功頌德,原也沒人指望他跑馬拉弓的,但家裏人擔憂,實在是人之常情。黛玉聽得出宋氏在同她解釋,然而有什麽好解釋的呢?永寧王自幼親近舅舅家,素來常來常往的,再正常不過的交際了,皇帝那兒都不需要多說一聲的。到她這兒卻要額外多出這句來,她原想說不必忌諱她——可嬸子忌諱的原因,卻是她這個閨閣女兒不能想、不能懂、不能說的。
黛玉又問了回韻婉的身體,宋氏道:“她倒還好,說起來,有個姓錢的禦醫,因為年歲大了,不在宮裏供職了,正在相看房子,你叔叔說,咱們家西南角上春綠院白空著,不若租賃給他家,家裏人若是有個病痛的,也能請他救個急。”
春綠院在林府西南角上,約有十餘間房舍,形製也完整,前廳後舍俱全,原來林家是買來預算著修林皇妃的省親園子的,故與主宅隻隔了一條小巷,雖十分便利,竟也沒人住著,黛玉也曾問過為何不租出去,宋氏隻說離自己家有些近,多少不安心,一直拖到了現在。
“若是能請來,自是極好,不過有年歲的禦醫,供奉高低且不提,想來京裏想求他的人家不少,咱們能請來?”叔叔家沒養尼姑道士、戲班子之類的,供個大夫也不至於養不起,但禦醫可不是尋常大夫,他們也是領著官職的,更何況這錢禦醫在宮裏幹了這麽久,沒惹出什麽事兒來,平平安安地告老還鄉,就說明水平不賴,這鄰居若是做成了,當然是好的,隻是想同他們家做鄰居的,隻怕不少。
“錢太醫膝下隻有一個兒子,又去得早,現如今他們老夫妻兩個,帶著孫女兒過活,那錢家姑娘同你一般大小,咱家裏人多,安全些,又有當年的麵子在,竟還是他們主動來說的。”宋氏道,“你姐姐也要回來了,以後你們幾個女孩兒在一起,上學也好,玩樂也好,有個伴兒。”
黛玉心裏一動,想道:“天下可憐人何其多來,這又是一個沒了爹媽的。”隻是自己家裏三哥正在說親,這邊嬸子主動請了錢家人住春綠院,是不是.......她正猜測呢,宋氏歎了口氣:“錢太醫的兒子還在的時候,也是出了名的好醫術,可惜醫者不自醫。錢老原想讓孫女兒繼承衣缽的——然如今也沒有女醫官的容身之處了,在外頭,又怕女孩兒受委屈,隻得作罷。你道他為何選我們家?竟是因為我打聽著,想給你找個才學出眾的女先生,他老人家聽說了這事,特特去問你叔叔,我們家的姑娘可是如男兒般正經讀書的,想送他孫女兒過來和你一起上學,便是一時找不到先生,讓我看著背書也好。”
這實是讓黛玉想起亡父來,當年林海也是把她當男兒教養,特意請了進士出身的賈雨村來給她啟蒙,隻怕比寶玉這些爺還嚴謹勤奮些,隻是後來到了外祖母家,賈母不要女孩兒讀書,方放下了。這錢太醫想來也是把一腔心血都投入到了孫女兒身上,隻可惜這世道,女子考不得學也罷了,如今連做個正經女官的路也堵上了,黛玉又是痛惜,又不免有了比較的心思,問道:“錢妹妹讀書如何呢?”
“等她來了,你一問就知。”宋氏笑道,“好在當時□□綠院的時候,把那條巷子的地兒一並買下了,把院子擴一擴,給他家修個廊道過來。既然要動工,索性家裏其他院子舊的也翻一翻,你漱楠苑裏不是有塊兒略顯空著?倒要好好想想怎麽改好看些。”
黛玉道:“那裏做留白用也好,倒是二哥說幫我在那棵楠樹上紮個秋千玩,說到現在,換了好幾回繩子板子,還是一邊長一邊短的,華伯說幫他弄一下,我看二哥不太樂意的樣子,都沒敢說好。隻是等秋千好了,楠樹那塊兒可得好好拾掇出一景來,才不負二哥這般辛苦。”
宋氏也聽說了兒子的這番折騰,笑道:“你等他弄好,不知道什麽年月去了,你還給那樹底下添景致?他從小搗鼓的這些小玩意兒,莫說阿征阿徥,就是他姐姐小時候淘氣,跟個小子似的,弄這些也比他像樣的。”
“才來就聽到在說我壞話。”林徹正好自外間進來,也不要人打簾,自己一隻手掀起簾子,一隻手穩穩當當地端著一個托盤,屋裏的丫頭們忙不迭地圍上去幫忙,他隻說不必,把托盤放到桌上來,“不知道永寧王怎麽想的,跟咱們家窮得揭不開鍋似的,急急地叫人從他那兒搬了點東西來,別的我都給退回去了,想著那炭確實要過幾天才有,留下了。這是方才大嫂子院子裏小廚房做的醋魚,先去了我們那兒,我看葉祥家的親自送來的,怕嫂子屋裏離不得人,所以替她跑了這趟。”
黛玉聽得他說炭的事,不覺一陣羞惱,倒是問了一聲:“永寧王凍著沒有?”
“隻剛才瞧著,倒沒什麽變化,用了薑茶了。”林徹沒急著回去,坐下說道,“馥姐去了這幾天了,既是沒什麽念想了,不做人家媳婦了,哪有一直住別人家的道理?就算還有什麽事沒了結,那也是回自己家來,慢慢捋幹淨得好,要我說,還是趕著父親出門前把姐姐接回來,否則父親這一出門就是一個多月,那邊借口咱們家沒有主事人,拖下去了也是姐姐自己的時辰。”
他這麽一說,黛玉亦怕拖久了要有變故,也跟著看宋氏。宋氏遂笑道:“你從你父親那裏來,他怎樣說?”
“這不等著母親去跟父親說?”林徹嬉笑著,賴在椅子上,“要我說,雪一下,年就來了,大嫂子身子不同往日,今年又是團圓年,事兒那樣多,馥姐在那邊水深火熱的,還不如早點回來幫襯著家裏呢。”
黛玉亦道:“二哥哥說的有理,姐姐還在那家折騰什麽呢?她多待一天,我都覺著心裏堵。”
最疼愛的一雙兒女都這樣說了,宋氏便順水推舟地笑道:“既然如此,我便去求一求老爺。隻是阿徹,你去接你姐姐的時候,記著別太過了,雖然從今咱們兩家表麵上的和氣也掛不住了,但是你老這樣,別人一想起來,就是個咄咄逼人的樣兒,不大好。”
“少年時尚沒有鋒利銳氣,那我再過幾年下了差就該提著鳥籠子去曬太陽了。”林徹說完,倒也應了一聲,“母親放心,兒心裏有數。”
等林徹走了,黛玉方問道:“二哥哥一向心係姐姐的事,但怎麽是今兒個想起來呢?是不是前頭說到什麽了?”
隻能是這樣,宋氏也有些心神不寧:“罷了,早些把你姐姐接回來,是福是禍,咱們一家子一起擔,別人家的禍水,也別撒我們家頭上來。”
她在說南安王府的事,但黛玉聽在耳朵裏,卻不免想起了榮國公府,當下也多了幾分心思,悶頭不語。
作者有話要說: 再也不立g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