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海商出身,您知道,帝國的製度很大程度來自於社團時代,元老們的股份參與........。”李君度給出了一個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式的答案,但黃宗羲卻沒有讓他說完,直接反駁道:“可如今陛下已登基稱帝,卻仍然分權讓權。”
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時間有二,第一是帝居京師,而內閣中樞則在臨時首都南京,內閣執掌帝國內政外交,除了大政方針和部分重要事務,所有政務都由內閣負責決斷,隻需要向皇帝報備知曉而已。
而第二個便是李明勳在稱帝之後,正式確定了元老院和國民議院共同組成國會,在國會所擁有得立法、監察和財政審核三大權柄中,議院都有涉及,其中對財政審核擁有的權柄最少,但卻掌握最大限度的立法權,隻有涉及帝國貴族、軍隊、藩務的法律需要元老院同意,而在李明勳稱帝之前,議院最大的權柄是監察權,根本無法審核行政機構的財政,而所有議院通過的法律也必須元老院同意後才能實施,那個時候,國民議院更像是元老院的下屬機構,顯然,李明勳的稱帝不僅沒有削弱民權,反而增強了議員們所代表的中下階層在帝國中樞的權柄。
李君度一時語塞,他並非沒有答案,隻是不願意說出來罷了,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父親稱帝後權柄下移的原因主要是妥協,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帝國的各個民族和各個區域,團結帝國的各個階層,而這隻是一時不得已罷了,但這一次回京城大婚,李君度重新認知了自己的父親,發現與自己的印象全然不同,那些權柄是他故意分出的,而且沒有再奪回來的意思,反倒是用法律和製度把權力的歸屬確定下來,不準備輕易更改。
“父皇代天立憲,心係百姓,才有如此善政,當世聖人也,又豈是本王能理解的。”沉默了一會,李君度苦澀的笑了笑。
黃宗羲見他打哈哈,笑了:“天子是當世聖人不假,可陛下稱帝之後仍然分權讓權的原因卻如殿下方才所說,屁股決定腦袋。”
“那要討教黃師父了。”李君度抱拳問道。
黃宗羲說道:“自古改朝換代,所需者有三,財、人、名!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以前明為例,明太祖舉事,所需之財,主取之於農業,名為農民所納錢糧,實際卻是士紳籌措,而其朝中將帥臣子要麽是淮西舊人,要麽是士大夫,其正統也是來自於士大夫的擁護,明太祖開創天下,所取所需,大部分來自士紳階層,自然與其共治天下,前明皇權不下鄉,是矣,明太祖在京城當他的大皇帝,士紳在鄉裏當他的小皇帝罷了。
而今上不同,帝國建立,驅逐韃虜,所需軍資來自何處,一為國債,二位稅款。帝國二十餘哉,大半在海外開拓,對農民征稅很少,主要稅款是工商業所得,而國債更是主要由工商業從業者購買。而帝國朝廷所有官員,軍中所用將佐,都取之於學堂,能入學堂者,亦是有資產的,所以天子所用之人也來自於工商業主,至於帝國正統更不用說,因為工商業主不希望前明再複,因此支持天子另立新朝,以為正統也。
天子之位,工商業主出力甚多,自然要向其分權,隻不過工商業主與士大夫不同,其資產主要並非土地,亦無人身依附關係,較之於從政,更喜歡經商,才有各級議院讓其參政。
如此看來,也是屁股決定腦袋,工商業主有錢有人有勢,自然可得權柄,隻不過與曆朝曆代不同,今上位當世聖人,不待其索要權柄,便主動賦予。”
李君度微微點頭,越發覺得黃宗羲說的有道理,而黃宗羲則說道:“說到這裏,老夫也可為殿下解答另一疑惑,方才殿下問,老夫為士大夫出身,為何批駁君權,支持民權。蓋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華幾千年,朝代數十,每當朝代更迭,皇權都在加強,到了前明更是到達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依舊有甲申國難,韃虜入關,老夫身在王朝之末,看到的是腐敗、混亂和低效,所以才希望皇權受到製約。”
“如黃師父這般說.........。”李君度聽了這話,順口說道,但一想要說的言論有些不妥,連忙笑了笑,閉嘴不言。
黃宗羲哪裏猜不到他要說什麽,直言說道:“確實,若老夫不見前明衰落,也不會有這些思想了,窮則思變,亂也思變,如是而已。”
二人聊著,眼瞧著天色漸暗,李君度順勢留了黃宗羲在府中用晚膳,晚膳倒是沒有講什麽排場,尋常的家宴而已,也沒有什麽作陪的客人,就連倒酒都是李君度親自來,黃宗羲看的嘖嘖稱奇,聽李君度說在京城時也是這般,更加相信皇室不講俗套規矩的傳聞。
酒過三巡,李君度放下筷子,問道:“黃師父,今日為您接風洗塵,您這侍讀學士便算正式履職了,隻是不知道黃師父要教些什麽,煩請告知一二,學生也好溫習一二,以免黃師父講起來,學生懵懂不知,就實在汗顏了。”
這個問題倒是難倒了黃宗羲,他這個侍讀學士可不是真的來講課的,如果講,按照他的理解也該是帝王之術為主,可這又不能直言,而當日李海所言,讓他講解自己的著作,黃宗羲卻認為不合時宜,他的那些著作雖然很有前瞻性,但也不過是成文字,而帝國的製度卻已經形成,一個是設想,一個是事實,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
黃宗羲不知道,李君度卻也隻是試探一二,見黃宗羲說不出什麽來,他說道:“若黃師父未有準備,可先安頓下來,想好了隨時可來教授,學生恭候便是。”
最終的結果也正是如此,李君度在王府周邊尋了一個清淨的院子作為黃宗羲的居所,一應飲食起居都由王府安排,待遇極為優渥,黃宗羲也挑不出什麽不是來,他正經的整理了教案,認真的備課,足足準備的小半個月,才是上門授課,但幾次去,都是碰壁,原因很簡單,李君度沒有時間聽課。
原本以為李君度在敷衍自己,黃宗羲索性就在王府接連等了幾日,卻是看到王府之中出入的多是軍中將領、參謀一類,亦有西南各省的行政官員到來,而李君度忙的腳不沾地,黃宗羲看在眼裏,便也不再著急授課,反而像是一個普通幕僚一樣,旁觀英王主持的軍機會議,了解自己的學生,也了解帝國的政治。
而李君度確確實實遇到了困難了,而最大的困難就是他的計劃和意見得不到帝國中樞,特別是無法得到帝國皇帝的認可。
李君度的身份從大西南戰區司令轉變為西南藩務經略,不僅在於管轄範圍的縮小,還有權力受到製約,他被重新派遣到西南,目的就是借機解決西南的土司,但現在的土司都已經今非昔比了,在大西南戰區的時代,西南的土司要麽是敵人要麽是牆頭草,李君度有完全自由的權力為其定性,完全可以憑一己判斷決定他們的額命運,可現在不同了,經曆了西南平叛之後,存活下來的土司都已經接受了帝國爵位的封賞,成為了帝國勳貴,李君度無論要對他們做什麽,都要得到中樞的支持。
午後,黃宗羲來到了李君度的小書房,看到他正捏著自己的額頭歎氣,隻見書桌上擺著一張公文,黃宗羲就猜到了大概,問道:“天子依舊不許殿下的計劃嗎?”
李君度歎息一聲:“已經打回來三次了,這一次連批示都沒有,隻是原樣駁回了。”
“那殿下想要怎麽辦?”黃宗羲問。
李君度道:“隻能再與參謀們再議一次,更換一下名單,少動些刀兵了。”
黃宗羲倒是絲毫沒有給麵子,直言:“若如此,怕是還要第四次駁回了。”
李君度又是長歎一聲,心中沉悶,因為前幾次他也是這麽幹的,那張要收拾的名單是越來越小,可依舊沒有任何同意的意思,他無奈的搖搖頭,說道:“連黃師父都這麽說,看來年前是確定不下來了,不如鬆快了心情,先過個年再說,大不了過年給父皇去封問安的信,請他老人家直接給定個章程,本王身為人子,依命而行,也就是了。”
“老夫以為,這不是章程不章程的問題,天子屢屢駁回殿下的計劃,可見從立意上您就錯了,哦,也就是您常說的原則性問題。”黃宗羲淡淡說道。
李君度眼睛閃過一道光,他看向黃宗羲,見他胸有成竹的模樣,似乎有自己的見解,於是連忙討教:“黃師父可有何高見?”
黃宗羲問:“帝國新政,若改天換地一般,殿下可知最得人心者是何等新政?”
李君度微微搖頭,黃宗羲道:“最得人心的便是帝國的法治,帝國法律頗多,而且極為嚴格,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無一不從。且帝國無論何等政策,上出自天子、內閣,下到鄉村小吏,都必須合乎法律才可實施,不合法則不具效力,老夫問一句,殿下那些計劃,可合乎法律,可有法可依?”
李君度聽了這話,語塞不言,黃宗羲直言:“老夫這幾日觀殿下施政,藩務之事,判斷隻問是否符合帝國利益,不問是否合法。您的計劃裏,也隻有權術,而無法治,老夫以為,這便是天子不允的原因。”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那黃師父以為,怎麽樣才能合法呢?”李君度來了興致,問道。
黃宗羲道:“老夫以為,其中關節不在於殿下的計劃如何才能合法,而在於如何讓那些土司違法,如果他們違法,那麽您的所作所為都能有法可依。”
李君度在心裏把黃宗羲的話重複了幾遍,越發覺得有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好操作。他很清楚,經曆了改朝換代的,認識到帝國強盛的土司現在都很乖,一個個龜縮不出,生怕惹出什麽事端來,想找他們的茬很難,而細枝末節的東西根本不解決問題,更何況,帝國給西南土司三年的適應期限,自己總不能三年無所作為吧。
“想讓他們違法,就要立他們不守之法,守則失權,違則送命,這樣對內對外對上對下都有交代。”黃宗羲提醒道。
“那何為不守之法?”李君度問。
黃宗羲道:“據老夫所知,按照帝國貴族法律,三等伯爵以上的勳貴都必須長居京城,既有如此先河,為何不再下順規定呢,例如伯爵以下勳貴必居省城、府城,或元老院指定的城市,隻要有如此規定,那些居於山中的土司就必須下山聚居於城,主離仆,上離下,殿下便可在藩務中上下其手,而若那些土司不肯,便是違法違製,殿下不就出師有名了嗎,而天子、內閣和國會又豈會包庇違法土司呢?”
“妙計!”李君度連連稱讚,起身拜了三拜,說道:“學生不知師父大才,多有得罪,請師父責罰。”
這道歉倒也不作假,李君度對皇帝給自己安排師父內心實際是抗拒的,特別安排的師父還是士大夫出身,那日見過,聽他論新政舊政,多有不合意之處,而且流於表麵,並無實際用途,他也隻是以為黃宗羲不過是個誇誇其談之輩,也就沒有多少重視,隻是礙於是皇帝所命,首相親請的師父,也隻是讓人著意看重,好好伺候好也就是了,今天一看,竟不知道黃宗羲也是精通實務的。
黃宗羲笑了笑:“無妨,無妨。老夫隻是想提醒,時移世易,殿下今日仍然掌軍,但身邊所缺的並非是精兵強將,而是精通法務的學者、官員,更需要中樞和地方的立法機構的配合,才好施政有為呀。”
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時間有二,第一是帝居京師,而內閣中樞則在臨時首都南京,內閣執掌帝國內政外交,除了大政方針和部分重要事務,所有政務都由內閣負責決斷,隻需要向皇帝報備知曉而已。
而第二個便是李明勳在稱帝之後,正式確定了元老院和國民議院共同組成國會,在國會所擁有得立法、監察和財政審核三大權柄中,議院都有涉及,其中對財政審核擁有的權柄最少,但卻掌握最大限度的立法權,隻有涉及帝國貴族、軍隊、藩務的法律需要元老院同意,而在李明勳稱帝之前,議院最大的權柄是監察權,根本無法審核行政機構的財政,而所有議院通過的法律也必須元老院同意後才能實施,那個時候,國民議院更像是元老院的下屬機構,顯然,李明勳的稱帝不僅沒有削弱民權,反而增強了議員們所代表的中下階層在帝國中樞的權柄。
李君度一時語塞,他並非沒有答案,隻是不願意說出來罷了,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父親稱帝後權柄下移的原因主要是妥協,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帝國的各個民族和各個區域,團結帝國的各個階層,而這隻是一時不得已罷了,但這一次回京城大婚,李君度重新認知了自己的父親,發現與自己的印象全然不同,那些權柄是他故意分出的,而且沒有再奪回來的意思,反倒是用法律和製度把權力的歸屬確定下來,不準備輕易更改。
“父皇代天立憲,心係百姓,才有如此善政,當世聖人也,又豈是本王能理解的。”沉默了一會,李君度苦澀的笑了笑。
黃宗羲見他打哈哈,笑了:“天子是當世聖人不假,可陛下稱帝之後仍然分權讓權的原因卻如殿下方才所說,屁股決定腦袋。”
“那要討教黃師父了。”李君度抱拳問道。
黃宗羲說道:“自古改朝換代,所需者有三,財、人、名!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以前明為例,明太祖舉事,所需之財,主取之於農業,名為農民所納錢糧,實際卻是士紳籌措,而其朝中將帥臣子要麽是淮西舊人,要麽是士大夫,其正統也是來自於士大夫的擁護,明太祖開創天下,所取所需,大部分來自士紳階層,自然與其共治天下,前明皇權不下鄉,是矣,明太祖在京城當他的大皇帝,士紳在鄉裏當他的小皇帝罷了。
而今上不同,帝國建立,驅逐韃虜,所需軍資來自何處,一為國債,二位稅款。帝國二十餘哉,大半在海外開拓,對農民征稅很少,主要稅款是工商業所得,而國債更是主要由工商業從業者購買。而帝國朝廷所有官員,軍中所用將佐,都取之於學堂,能入學堂者,亦是有資產的,所以天子所用之人也來自於工商業主,至於帝國正統更不用說,因為工商業主不希望前明再複,因此支持天子另立新朝,以為正統也。
天子之位,工商業主出力甚多,自然要向其分權,隻不過工商業主與士大夫不同,其資產主要並非土地,亦無人身依附關係,較之於從政,更喜歡經商,才有各級議院讓其參政。
如此看來,也是屁股決定腦袋,工商業主有錢有人有勢,自然可得權柄,隻不過與曆朝曆代不同,今上位當世聖人,不待其索要權柄,便主動賦予。”
李君度微微點頭,越發覺得黃宗羲說的有道理,而黃宗羲則說道:“說到這裏,老夫也可為殿下解答另一疑惑,方才殿下問,老夫為士大夫出身,為何批駁君權,支持民權。蓋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華幾千年,朝代數十,每當朝代更迭,皇權都在加強,到了前明更是到達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依舊有甲申國難,韃虜入關,老夫身在王朝之末,看到的是腐敗、混亂和低效,所以才希望皇權受到製約。”
“如黃師父這般說.........。”李君度聽了這話,順口說道,但一想要說的言論有些不妥,連忙笑了笑,閉嘴不言。
黃宗羲哪裏猜不到他要說什麽,直言說道:“確實,若老夫不見前明衰落,也不會有這些思想了,窮則思變,亂也思變,如是而已。”
二人聊著,眼瞧著天色漸暗,李君度順勢留了黃宗羲在府中用晚膳,晚膳倒是沒有講什麽排場,尋常的家宴而已,也沒有什麽作陪的客人,就連倒酒都是李君度親自來,黃宗羲看的嘖嘖稱奇,聽李君度說在京城時也是這般,更加相信皇室不講俗套規矩的傳聞。
酒過三巡,李君度放下筷子,問道:“黃師父,今日為您接風洗塵,您這侍讀學士便算正式履職了,隻是不知道黃師父要教些什麽,煩請告知一二,學生也好溫習一二,以免黃師父講起來,學生懵懂不知,就實在汗顏了。”
這個問題倒是難倒了黃宗羲,他這個侍讀學士可不是真的來講課的,如果講,按照他的理解也該是帝王之術為主,可這又不能直言,而當日李海所言,讓他講解自己的著作,黃宗羲卻認為不合時宜,他的那些著作雖然很有前瞻性,但也不過是成文字,而帝國的製度卻已經形成,一個是設想,一個是事實,到底該以哪個為準呢?
黃宗羲不知道,李君度卻也隻是試探一二,見黃宗羲說不出什麽來,他說道:“若黃師父未有準備,可先安頓下來,想好了隨時可來教授,學生恭候便是。”
最終的結果也正是如此,李君度在王府周邊尋了一個清淨的院子作為黃宗羲的居所,一應飲食起居都由王府安排,待遇極為優渥,黃宗羲也挑不出什麽不是來,他正經的整理了教案,認真的備課,足足準備的小半個月,才是上門授課,但幾次去,都是碰壁,原因很簡單,李君度沒有時間聽課。
原本以為李君度在敷衍自己,黃宗羲索性就在王府接連等了幾日,卻是看到王府之中出入的多是軍中將領、參謀一類,亦有西南各省的行政官員到來,而李君度忙的腳不沾地,黃宗羲看在眼裏,便也不再著急授課,反而像是一個普通幕僚一樣,旁觀英王主持的軍機會議,了解自己的學生,也了解帝國的政治。
而李君度確確實實遇到了困難了,而最大的困難就是他的計劃和意見得不到帝國中樞,特別是無法得到帝國皇帝的認可。
李君度的身份從大西南戰區司令轉變為西南藩務經略,不僅在於管轄範圍的縮小,還有權力受到製約,他被重新派遣到西南,目的就是借機解決西南的土司,但現在的土司都已經今非昔比了,在大西南戰區的時代,西南的土司要麽是敵人要麽是牆頭草,李君度有完全自由的權力為其定性,完全可以憑一己判斷決定他們的額命運,可現在不同了,經曆了西南平叛之後,存活下來的土司都已經接受了帝國爵位的封賞,成為了帝國勳貴,李君度無論要對他們做什麽,都要得到中樞的支持。
午後,黃宗羲來到了李君度的小書房,看到他正捏著自己的額頭歎氣,隻見書桌上擺著一張公文,黃宗羲就猜到了大概,問道:“天子依舊不許殿下的計劃嗎?”
李君度歎息一聲:“已經打回來三次了,這一次連批示都沒有,隻是原樣駁回了。”
“那殿下想要怎麽辦?”黃宗羲問。
李君度道:“隻能再與參謀們再議一次,更換一下名單,少動些刀兵了。”
黃宗羲倒是絲毫沒有給麵子,直言:“若如此,怕是還要第四次駁回了。”
李君度又是長歎一聲,心中沉悶,因為前幾次他也是這麽幹的,那張要收拾的名單是越來越小,可依舊沒有任何同意的意思,他無奈的搖搖頭,說道:“連黃師父都這麽說,看來年前是確定不下來了,不如鬆快了心情,先過個年再說,大不了過年給父皇去封問安的信,請他老人家直接給定個章程,本王身為人子,依命而行,也就是了。”
“老夫以為,這不是章程不章程的問題,天子屢屢駁回殿下的計劃,可見從立意上您就錯了,哦,也就是您常說的原則性問題。”黃宗羲淡淡說道。
李君度眼睛閃過一道光,他看向黃宗羲,見他胸有成竹的模樣,似乎有自己的見解,於是連忙討教:“黃師父可有何高見?”
黃宗羲問:“帝國新政,若改天換地一般,殿下可知最得人心者是何等新政?”
李君度微微搖頭,黃宗羲道:“最得人心的便是帝國的法治,帝國法律頗多,而且極為嚴格,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無一不從。且帝國無論何等政策,上出自天子、內閣,下到鄉村小吏,都必須合乎法律才可實施,不合法則不具效力,老夫問一句,殿下那些計劃,可合乎法律,可有法可依?”
李君度聽了這話,語塞不言,黃宗羲直言:“老夫這幾日觀殿下施政,藩務之事,判斷隻問是否符合帝國利益,不問是否合法。您的計劃裏,也隻有權術,而無法治,老夫以為,這便是天子不允的原因。”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那黃師父以為,怎麽樣才能合法呢?”李君度來了興致,問道。
黃宗羲道:“老夫以為,其中關節不在於殿下的計劃如何才能合法,而在於如何讓那些土司違法,如果他們違法,那麽您的所作所為都能有法可依。”
李君度在心裏把黃宗羲的話重複了幾遍,越發覺得有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好操作。他很清楚,經曆了改朝換代的,認識到帝國強盛的土司現在都很乖,一個個龜縮不出,生怕惹出什麽事端來,想找他們的茬很難,而細枝末節的東西根本不解決問題,更何況,帝國給西南土司三年的適應期限,自己總不能三年無所作為吧。
“想讓他們違法,就要立他們不守之法,守則失權,違則送命,這樣對內對外對上對下都有交代。”黃宗羲提醒道。
“那何為不守之法?”李君度問。
黃宗羲道:“據老夫所知,按照帝國貴族法律,三等伯爵以上的勳貴都必須長居京城,既有如此先河,為何不再下順規定呢,例如伯爵以下勳貴必居省城、府城,或元老院指定的城市,隻要有如此規定,那些居於山中的土司就必須下山聚居於城,主離仆,上離下,殿下便可在藩務中上下其手,而若那些土司不肯,便是違法違製,殿下不就出師有名了嗎,而天子、內閣和國會又豈會包庇違法土司呢?”
“妙計!”李君度連連稱讚,起身拜了三拜,說道:“學生不知師父大才,多有得罪,請師父責罰。”
這道歉倒也不作假,李君度對皇帝給自己安排師父內心實際是抗拒的,特別安排的師父還是士大夫出身,那日見過,聽他論新政舊政,多有不合意之處,而且流於表麵,並無實際用途,他也隻是以為黃宗羲不過是個誇誇其談之輩,也就沒有多少重視,隻是礙於是皇帝所命,首相親請的師父,也隻是讓人著意看重,好好伺候好也就是了,今天一看,竟不知道黃宗羲也是精通實務的。
黃宗羲笑了笑:“無妨,無妨。老夫隻是想提醒,時移世易,殿下今日仍然掌軍,但身邊所缺的並非是精兵強將,而是精通法務的學者、官員,更需要中樞和地方的立法機構的配合,才好施政有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