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眾人都青著眼圈起來了,吃罷了早飯,紫鵑就連忙拿出了繡繃子和針線,向硯娘請教繡工。誰知道這一琢磨下去就入了迷,一天天的漸漸隻坐在繡架旁拆拆繡繡,連吃飯的時候,也下意識地拈著筷子比劃,惹得眾人一齊稱她“繡癡”。
這一天,又該去城外祭奠,林黛玉帶著雪雁和清兒兩個丫頭,留了癡迷刺繡的紫鵑和硯娘看家。葉姨娘帶著自己的一個名叫秋霜的丫頭,和黛玉一共乘了兩輛馬車,帶了鮮果祭品出城。到了城外,先同長房會合,還有三房的林河,五房的林源等人,一起去祭拜林如海。
郊外的風陰寒濕冷,烏雲低垂,像是一場雨雪正在醞釀。荒草層裏,一片新土和墓碑格外的顯眼。黛玉看著那隆起的土丘前兩座並排的墓碑,心中摧痛,忍不住又是一場痛哭。
黛玉身後,葉姨娘、雪雁,所有從揚州來的人也都忍不住掉淚,蘇州林家的人也陪著拿袖子抹著眼角,隻是其中有幾個真心傷感,又有哪些人在做戲就沒人知道了。
祭拜完畢,眾人就紛紛準備離開。秋霜扶著葉姨娘往馬車那邊去,林黛玉在雪雁的攙扶下忍不住一再回頭,幾回哭得氣噎失聲。
車馬轆轆,把那些祭品酒果和荒涼都留在了後麵。
將近中午,眾人齊聚在城外的莊子上。蘇州林家的長房林江張羅出了幾桌酒菜,凡是族裏的有頭有臉的人都被請上了桌。男客在外麵,女客則在內室裏。
林黛玉先前下了馬車,借了他們家女兒的房間休息了一會兒。林江有兩個女兒,也都生的粉雕玉琢,現在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與黛玉剛好是同齡人。此外,還有一個嫡子,一個庶子。林黛玉正在同林江的兩個女兒說話,外麵就來了個莊重打扮的年輕媳婦,也就是林江的兒媳婦來請她們入席。
黛玉跟著她出了屋子,來到了女眷坐的內室裏,被安排在了一桌長輩中間,林江的女兒們卻和族裏的同齡女孩坐在了一起。連葉姨娘也被從黛玉身邊分開了,安排到了妾室坐的那一桌上。黛玉孤立無援,少不得提高了警惕半福著身子,“奶奶”、“嬸娘”、“伯母”地挨個兒見禮問好,同滿桌子的人說了一圈話,才尷尬地落了座。
顯然是精心安排過得,這是一場不懷好意的鴻門宴。
趁這時候,她努力回想上一世可曾有過這樣的場麵,可是想了半天也沒有一絲印象。原來之前,都是賈璉一手包辦了,僅僅在下葬的那天才讓黛玉露了麵,沒說幾句話就被催著離開了,所以這樣的場麵自然是沒有經曆過。即使是賈敏去世的時候,也有林如海一力擋著,黛玉隻在自家的宅子裏住著,出門也是在林如海的庇護之下,隻有今天,全靠她自己了。
一時間菜色上齊了,席間年紀最大一個老太太卻沉默不動。這位老太太是林江的母親,人稱朱老太君的,她不開口說話,也不讓丫頭給她夾菜,旁人誰敢亂動筷子。黛玉知道這是在難為自己了,作為席間輩分最小的,搬出大規矩來,她得去給這位老太君侍菜。
雪雁在黛玉身後,滿臉氣脹的通紅。就算是嫡親的奶奶外婆,也沒有拿出大規矩來讓孫女侍菜的,何況隻是同宗。
她跟在黛玉身後,端著茶盤子托著一盞茶,黛玉雙手端過,那朱老太君就著她的手喝了口茶水漱了口,黛玉又隻得接過另一個丫頭捧過來的漱盂。滿座隻聽見這朱老太君的漱口聲,連旁邊幾桌都是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葉姨娘看了這一幕,臉色通紅,立刻就要起身過去,卻被身邊的人死死地拉住按在了座位上。左邊的一個人不動聲色地在她耳邊說了句:“你要是過去,反而會讓人排揎你家小主子,安靜坐著,靜觀其變。”葉姨娘冷靜了下來,認出拉住她的原來是林河的一名妾室,於是感激地向她略微點了點頭,隨後又擔憂地看著黛玉。
雖然從沒侍過菜,黛玉寄人籬下了這麽多年,也學會了一些察言觀色。看見那朱老太君下巴一抬,指向了一盤鮮菇炒筍幹,林黛玉揣度著把筷子伸了過去,再看她目光正落在那裏,於是夾了一筷子,放到了朱老太君的碗裏。
朱老太君不再為難黛玉,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鮮菇吃了,說了句“回去坐吧”。黛玉福了一禮,回到了自己的席位。
朱老太君說了一聲:“吃飯吧!”後麵的侍菜工作,都由丫環們接手了。黛玉這一桌的人紛紛開始動筷子,旁邊幾桌的老年人也紛紛開口說:“老姐姐,我們這就開始了。”
朱老太太一臉冷淡地回了句“開始吧”,隨後就隻是低頭吃丫頭夾來的菜。林黛玉的碗裏,此時也堆滿了各位嬸嬸伯母夾來的各式菜肴,在眾人麵前不能失了禮數,黛玉隻好含笑謝過,開始吃飯。也幸好那些夾菜過來的,都是各自還沒有用過的幹淨筷子。
一時吃飯完了,眾人轉道去內院的正廳上喝茶說話。那位朱老太君早已先行離席,帶著丫頭回去休息了,似乎出來一遭就隻為了讓黛玉侍菜而已。這些伯母嬸娘們拉著黛玉在正廳,葉姨娘也被拉去了旁邊的耳房裏喝茶,黛玉的身邊,隻有一個雪雁照顧著。但是那些長輩們都遣自己的丫頭出去了,黛玉也隻得讓雪雁出去找其他的丫頭吃飯、玩耍。幸好林河、林源的內眷,黛玉稱作三嬸嬸和五嬸嬸的兩位都在。她們兩個人攬著黛玉在身邊坐著,其他沒有丈夫官職的人,也隻好小心地陪著湊趣,不敢出什麽幺蛾子來,倒惹得這兩個人不痛快。
說了一番客氣話,就是正題了。
林江的媳婦早已拜托了黛玉的三嬸嬸和五嬸嬸出來說話,誰知她們隻和黛玉單獨談了一次,就含含糊糊地推三阻四。這一回,她又拜托這兩位說話,卻沒有得到任何一句明確的答複。無奈之下,林江的媳婦隻好找了做生意的二房媳婦來說和。話題不為別的,而是要過繼一個人到林如海的名下,繼承香火,順便繼承家產。
那二房媳婦娘家是商戶,模樣也是爽利潑辣的,與王熙鳳的性情類似。
這一天,又該去城外祭奠,林黛玉帶著雪雁和清兒兩個丫頭,留了癡迷刺繡的紫鵑和硯娘看家。葉姨娘帶著自己的一個名叫秋霜的丫頭,和黛玉一共乘了兩輛馬車,帶了鮮果祭品出城。到了城外,先同長房會合,還有三房的林河,五房的林源等人,一起去祭拜林如海。
郊外的風陰寒濕冷,烏雲低垂,像是一場雨雪正在醞釀。荒草層裏,一片新土和墓碑格外的顯眼。黛玉看著那隆起的土丘前兩座並排的墓碑,心中摧痛,忍不住又是一場痛哭。
黛玉身後,葉姨娘、雪雁,所有從揚州來的人也都忍不住掉淚,蘇州林家的人也陪著拿袖子抹著眼角,隻是其中有幾個真心傷感,又有哪些人在做戲就沒人知道了。
祭拜完畢,眾人就紛紛準備離開。秋霜扶著葉姨娘往馬車那邊去,林黛玉在雪雁的攙扶下忍不住一再回頭,幾回哭得氣噎失聲。
車馬轆轆,把那些祭品酒果和荒涼都留在了後麵。
將近中午,眾人齊聚在城外的莊子上。蘇州林家的長房林江張羅出了幾桌酒菜,凡是族裏的有頭有臉的人都被請上了桌。男客在外麵,女客則在內室裏。
林黛玉先前下了馬車,借了他們家女兒的房間休息了一會兒。林江有兩個女兒,也都生的粉雕玉琢,現在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與黛玉剛好是同齡人。此外,還有一個嫡子,一個庶子。林黛玉正在同林江的兩個女兒說話,外麵就來了個莊重打扮的年輕媳婦,也就是林江的兒媳婦來請她們入席。
黛玉跟著她出了屋子,來到了女眷坐的內室裏,被安排在了一桌長輩中間,林江的女兒們卻和族裏的同齡女孩坐在了一起。連葉姨娘也被從黛玉身邊分開了,安排到了妾室坐的那一桌上。黛玉孤立無援,少不得提高了警惕半福著身子,“奶奶”、“嬸娘”、“伯母”地挨個兒見禮問好,同滿桌子的人說了一圈話,才尷尬地落了座。
顯然是精心安排過得,這是一場不懷好意的鴻門宴。
趁這時候,她努力回想上一世可曾有過這樣的場麵,可是想了半天也沒有一絲印象。原來之前,都是賈璉一手包辦了,僅僅在下葬的那天才讓黛玉露了麵,沒說幾句話就被催著離開了,所以這樣的場麵自然是沒有經曆過。即使是賈敏去世的時候,也有林如海一力擋著,黛玉隻在自家的宅子裏住著,出門也是在林如海的庇護之下,隻有今天,全靠她自己了。
一時間菜色上齊了,席間年紀最大一個老太太卻沉默不動。這位老太太是林江的母親,人稱朱老太君的,她不開口說話,也不讓丫頭給她夾菜,旁人誰敢亂動筷子。黛玉知道這是在難為自己了,作為席間輩分最小的,搬出大規矩來,她得去給這位老太君侍菜。
雪雁在黛玉身後,滿臉氣脹的通紅。就算是嫡親的奶奶外婆,也沒有拿出大規矩來讓孫女侍菜的,何況隻是同宗。
她跟在黛玉身後,端著茶盤子托著一盞茶,黛玉雙手端過,那朱老太君就著她的手喝了口茶水漱了口,黛玉又隻得接過另一個丫頭捧過來的漱盂。滿座隻聽見這朱老太君的漱口聲,連旁邊幾桌都是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葉姨娘看了這一幕,臉色通紅,立刻就要起身過去,卻被身邊的人死死地拉住按在了座位上。左邊的一個人不動聲色地在她耳邊說了句:“你要是過去,反而會讓人排揎你家小主子,安靜坐著,靜觀其變。”葉姨娘冷靜了下來,認出拉住她的原來是林河的一名妾室,於是感激地向她略微點了點頭,隨後又擔憂地看著黛玉。
雖然從沒侍過菜,黛玉寄人籬下了這麽多年,也學會了一些察言觀色。看見那朱老太君下巴一抬,指向了一盤鮮菇炒筍幹,林黛玉揣度著把筷子伸了過去,再看她目光正落在那裏,於是夾了一筷子,放到了朱老太君的碗裏。
朱老太君不再為難黛玉,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鮮菇吃了,說了句“回去坐吧”。黛玉福了一禮,回到了自己的席位。
朱老太君說了一聲:“吃飯吧!”後麵的侍菜工作,都由丫環們接手了。黛玉這一桌的人紛紛開始動筷子,旁邊幾桌的老年人也紛紛開口說:“老姐姐,我們這就開始了。”
朱老太太一臉冷淡地回了句“開始吧”,隨後就隻是低頭吃丫頭夾來的菜。林黛玉的碗裏,此時也堆滿了各位嬸嬸伯母夾來的各式菜肴,在眾人麵前不能失了禮數,黛玉隻好含笑謝過,開始吃飯。也幸好那些夾菜過來的,都是各自還沒有用過的幹淨筷子。
一時吃飯完了,眾人轉道去內院的正廳上喝茶說話。那位朱老太君早已先行離席,帶著丫頭回去休息了,似乎出來一遭就隻為了讓黛玉侍菜而已。這些伯母嬸娘們拉著黛玉在正廳,葉姨娘也被拉去了旁邊的耳房裏喝茶,黛玉的身邊,隻有一個雪雁照顧著。但是那些長輩們都遣自己的丫頭出去了,黛玉也隻得讓雪雁出去找其他的丫頭吃飯、玩耍。幸好林河、林源的內眷,黛玉稱作三嬸嬸和五嬸嬸的兩位都在。她們兩個人攬著黛玉在身邊坐著,其他沒有丈夫官職的人,也隻好小心地陪著湊趣,不敢出什麽幺蛾子來,倒惹得這兩個人不痛快。
說了一番客氣話,就是正題了。
林江的媳婦早已拜托了黛玉的三嬸嬸和五嬸嬸出來說話,誰知她們隻和黛玉單獨談了一次,就含含糊糊地推三阻四。這一回,她又拜托這兩位說話,卻沒有得到任何一句明確的答複。無奈之下,林江的媳婦隻好找了做生意的二房媳婦來說和。話題不為別的,而是要過繼一個人到林如海的名下,繼承香火,順便繼承家產。
那二房媳婦娘家是商戶,模樣也是爽利潑辣的,與王熙鳳的性情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