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進入立夏之後,楚州的天氣逐漸陰晴不定,各路官軍的行軍速度也變緩了許多。南平府的五郡兵馬在耗費了五六日的時間後,總算都在郡城集合完畢。


    南平府本就有三旅府兵,所轄五郡兵馬到齊後,城中一下子有了八旅大軍。


    按照夏國武製,府下各郡原本隻有三到四營郡兵。不過,因為西賊的到來,朝廷已經允許楚州各郡擴兵成旅,在郡守之外,特設了一個旅將,以便統製各營。


    西賊還沒有坐大,若是事態嚴重,朝廷也許會讓府城增設將軍,州城特設元帥。


    開撥在即,各郡旅將有意讓手下軍人放鬆放鬆,因而府城各地的歌樓酒肆,一時間人滿為患起來。到處都是吃酒宿娼、聚眾鬧事的軍士。


    正在府卿為這些丘八頭疼不已的時候,州裏終於傳來了出師的命令。


    楚州三府,分別為南平府、東寧府,北安府。


    就地理位置看,東寧府西南與南平府接壤,東北與北安府交接,而西賊盤踞的荊陽郡則位於東寧府中部,距府城不遠。


    按州城將軍製定的行軍計劃,南平府的八旅人馬要迅速趕到東寧府城與東寧大軍會合,將軍本人也將帶領一軍人馬盡快趕到。待南平軍、州軍與東寧軍回合後便著手向荊陽發動進攻。至於北安府的大軍,州城將軍的意思是,讓他們以偏師的身份由北而下,配合主力南北夾擊。


    一切似乎都有條不紊。


    …


    十日後,東寧府城。


    兩府大軍已經會師。由於數日奔波,人馬疲乏,州城將軍令各軍先做休養,待北安軍有消息傳來便開始攻城。


    州城將軍姓馮名石,四十歲上下,祖上幾代都是世襲將軍。按製,世襲將軍每隔一代便要換州駐守,到馮石這一代,恰好分到楚州。


    馮石高約六尺。雖是將門出身,但自幼嬌生慣養,沒吃過什麽苦頭。他平日裏從不騎馬,都是乘車坐轎。因而養得頭胖身圓,看上去有些笨拙。


    謀兵布陣,幕後指揮,馮石還是有些韜略的。至於馬上殺敵、陷陣衝鋒,那是莽夫才做的事,馮石自視為人上之人,從來不曾想過這些。所以他的武藝幾乎一點也無。


    大軍在東寧府駐紮了三日,糧草消耗得驚人,卻沒有收到北安軍南下的消息。


    馮石估計北安軍已在來的路上,同眾將商議一番後,認為不能再等。


    於是大軍稍做準備便匆匆誓師,浩浩蕩蕩地向荊陽開去。


    十萬官兵,滿懷鬥誌,鋪天蓋地,聲勢浩大地向荊陽境內殺去,短短幾日便接連收複數縣。一路上,除了偶爾遇到過百十個出來偵查的賊人探馬,官兵們幾乎沒有打過仗。


    如此順利的進展,讓大多數官兵生出了輕敵的心理。不過身為全軍指揮的馮石卻越發警惕起來—他總有一種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或許是祖傳的性格,越是一路無人,馮石越小心翼翼。行軍途中,他一直收攏各部,不讓任何人掉隊。夜裏紮營,他專門派出守夜官兵,手執金柝,四下巡邏,以防賊人偷襲。


    眾人行了十數天,眼看便要到荊陽城下了。馮石這才微微放鬆了些,他想,賊人應該把兵馬都囤集在城中,等著官兵去進攻了。


    …


    小滿將至。


    本來一直陰晴不定的天氣,今日忽然放晴。十萬官兵的頭上是驕烈如火的太陽。


    大軍馬上便到荊陽,諸將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起來。


    馮石帳下,諸將聚在一起商議軍情。


    “將軍,小將請率一旅兵馬充當前鋒,為將軍探路。”


    一個長臉旅將自薦道。此人是州城出身的旅將,名叫馬力,跟在馮石身邊多年。


    另一個黑麵大漢咧道:“將軍,您可不能偏袒自己人。咱常山的兵馬也不是吃素的,某家願為將軍殺開一條血路。”


    黑麵大漢叫李馗,南平府常山郡人。此君是個猛人,西賊過境南平,肆虐諸郡,唯獨對李馗鎮守的常山郡城久攻不下,因而棄了常山郡城,轉入東寧府。


    馮石原本不想輕進,但諸將熱情正盛,他不能打擊大家的士氣。


    思索了一番,他決定派李馗做前軍。


    “李旅將,本將在州城就聽說過你常山李老虎的大名。好!既然你自請長纓,本將就著你提本部人馬,替十萬大軍開路。”


    李馗大喜,領命退下。


    …


    食過午飯,李馗率領手下五千人馬離開軍營,沿小路朝荊陽城奔去。因為李馗一旅是探路前軍,所以馮石特地將為數不多的馬匹分給他們。


    眾人平安無事地在路上行了兩個時辰。李馗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看起來威風凜凜。


    “啟稟旅將大人,探馬來報,前方發現一片鬆林,恐有賊人埋伏。”一個傳令官來報。


    李馗道:“探馬怕死,既疑有賊,怎不派幾個人進去查探一下。急著回來做甚?”


    其時正是午後,天氣炎熱,蟬噪鳥鳴。李馗解開水囊,喝了幾口,又下令道:“命一營官兵充當前軍,再探。”


    一營官軍小心翼翼地進林搜索一番,卻沒有見到賊人的影子。


    李馗得知後,氣道:“這些探馬,無端浪費本旅將的時間,待我紮下軍營,非得打他們軍棍!”


    隨後五千官兵又陸續穿過了兩片高過人腰的蕎麥地,皆無異樣。


    李馗舉目望天,見日已傾西,擔心大軍天黑前不能到荊陽城下,於是下令全速前進,也不派前鋒打探了。


    此時,一片竹林之內。


    數千名全副武裝的西賊士兵一言不發地伏在地上,身上全都覆著竹葉。如果不走近,根本沒人能發現他們。


    “威爺,前方的兄弟看到大隊騎馬的夏兵過來了。”


    一個傳訊的小卒低聲向一個大漢道。這大漢便是西賊的大將韓威。


    韓威拍了他的頭一巴掌,罵道:“大隊是多少?”


    小卒懼道:“前邊的兄弟說,和咱們差不多。”


    韓威吩咐道:“要兄弟們不要打草驚蛇。”


    韓威的心中是有些惱火的,孫富居然讓他來這裏埋伏官兵。他韓威再怎麽說也是升天教裏數一數二的人物,應該和官兵堂堂正正地野戰才對。打伏擊這麽陰險的事,怎麽能讓他來做呢?


    但是孫富認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韓威無法,隻能應允下來。


    他心裏盤算著:現在自己有四千多弟兄,都是身經百戰的好手,人數上又和官兵差不多,再加上是打伏擊,勝算怎麽說也有七八成。


    思畢,他便沉下心來,靜靜地等待官兵入網。


    對麵的李馗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踏進西賊的陷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州奪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身尚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身尚孤並收藏九州奪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