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不查潘菘的死因,卻要查潘菘的帳,是打算和潘家翻臉?
官家方才已被氣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的晉王穩若泰山,目光鋒利如刀鋒。雅*文*言*情*首*發潘黨的官兒們便是有心替潘菘說幾句話,被晉王的鋼刀擦著麵皮刮過,哪裏還敢張嘴。潘國公爭了幾句,吃不得晉黨大臣的嘲諷,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朝會上的百官還沒有散盡,潘妃生母張夫人的轎子就徑直抬進了宮。
過不得幾日,晉王的第二子深夜吃醉了酒閑逛,居然失足跌進汴水淹死。
又過了幾日,潘妃生的小王子居然也病死了。官家念及和晉王兄弟同受喪子之痛,深夜召晉王入宮吃酒解愁,吃不得幾杯又居然駕崩。
晉王以皇太弟的身份朝上走了一步,大赦天下,舉國歡慶。
京城裏風雲變幻先不提,隻說英華辭了陳夫人出來,看見大街小巷俱有兵丁巡查,略一打聽,才曉得潘菘居然被人亂刀砍死。潘菘原是天子近臣,又領了官職督建新京城,豈是輕易死得的?官家便是不因為寵妃,也必定追查他的死因。
今日的亂子始自潘曉霜和英華過不去,雖然英華並無大過錯,然追查到她和趙恒八郎頭上,必然會連累王柳兩家——英華紅撲撲的小臉霎時就變白了,她咬著嘴唇想了好一會,偏過頭掀車簾看趙恒和八郎兩個。
趙恒和八郎騎著馬兒行走,輕鬆自在的很。趙恒的笑容依舊,看向遠山的眼神裏甚至帶有躍躍欲試之意,八郎哼著京城的小調,嘴裏還咬著不曉得從哪裏摘來的一枝紅薔薇。他兩個都好似沒事人一般,英華再想一想方才在李家他們神神秘秘的避開她講話,就猜這事是他們三個做的。英華定了定神,慢慢把簾子放下,靠著板壁思量到家如何跟母親說這個事。
柳家商行所處本是府城最熱鬧的街道,便是深夜叫賣聲都不歇的。今日路上卻無一個路人,兵丁們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個年紀不大的黑臉紅袍小將,皺著眉,苦著一張臉攔在街心,看見笑嘻嘻的趙恒,那張苦瓜臉瞬間又變成初綻的菊花。小將一路小跑過來,一邊替趙恒牽馬一邊笑道:“劉大人等三郎等的好不心急?”
府城亂成這樣,劉大人若是不頭一個來看顧趙恒,才是怪事。趙恒點點頭,下了馬徑直進去。八郎卻不跟過去,反走到英華馬車邊,隔著板壁小聲道:“熬藥要緊,咱們快些兒。”
英華曉得八郎的意思讓她做個先手,如此挨了罵也好有話說,便依著他不去母親那裏,先把兩車藥運回自己院裏,把滿院子的丫頭婆子喊來,分派大家分撿配藥。就在院子裏頭一字兒排開十幾個風泥小炭爐,二小姐領頭舉著一把小破扇煽風,就差在自己臉上抹兩把炭灰妝狼狽像了。
誰知柳夫人那邊一點兒動靜都沒有,英華搖了一會扇子手酸,卻是忍不住了,把破扇拋給小海棠,問杏仁:“娘可曉得我回來了?”
杏仁抿著嘴兒笑道:“夫人現在忙呢。姑老爺那邊鬧轟轟忙著吵嘴搬家,夫人在那邊勸架。”
這個張姑老爺也真是天真,若是王家真有事他搬個家就能撇清幹係?英華也不惱,反笑了,道:“誰要搬?可是張家姑丈?”
“是姑老爺的一個堂房兄弟,嚷著要搬。姑老爺先是不肯搬的,擋不得本家兄弟們勸說,才改口說搬,文才表少爺攔著不許叫搬,他們張家人自己吵起來了。咱們姑太太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嚷著要跟姑老爺和離呢。”杏仁微微皺眉,停了一會才道:“是文才少奶奶來搬救兵的。”
姑母那麽柔順的一個人,居然都要和離,看來這回是真連累到她老人家了。英華十分歉疚,噯了一聲不再言語,尋了個小馬紮在藥爐邊坐下,看著一排爐子發呆。
杏仁看在眼裏,也不敢多說話,過得一會藥好,便命人照著人頭各處送藥,她自在英華身邊默默陪坐。
英華想了一會,雖然今天的事怪不得她,然到底要和母親說明才使得,因此拍拍衣裳站起來,問:“姑太太那邊的藥送去了沒有?”
杏仁苦笑道:“才送過去。二小姐可是有事要過去一趟?”
英華點頭,道:“就這麽去不好講話,總要尋個由頭才好過去說幾句,我有要緊事和母親說,拖不得。”
杏仁還在想要尋個什麽理由,小海棠從簷下轉過來,笑道:“夫人叫田媽媽尋幾丸兒沁雪丹與姑太太,小書房裏沒尋到,田媽媽問咱們這裏有沒有。”
送藥這個理由冠冕堂皇,英華便點點頭,道:“咱們放丸藥的那個小箱子裏頭取一瓶兒來,我親自送過去。”
杏仁取了藥來,又張羅叫打水與二小姐洗臉,英華卻是等不得了,托著小藥瓶兒,衝杏仁擺擺手,扶著小海棠就走。
姑太太院裏一群男女亂哄哄的,正抬箱子鬧搬家,英華一進院門,就看見姑太太麵對牆壁嚎啕大哭,瘦削的肩膀一聳一聳,看著格外可憐。文才的娘子站在婆婆身邊,雙目赤紅,手拿帕子不停地揩淚。
柳夫人側站在姑太太的身邊,扶著她的肩,低低的勸說著什麽,看見英華站在院門口,微微皺眉,輕聲問:“府城裏的幾家藥店情形如何?”雖說是輕聲,咬字格外清楚,英華站在院門口都聽得響亮,想必那一群鬧哄哄搬行李的張家人都聽見了,大家俱都看向英華。
英華連忙擠出苦笑,提著裙兒小跑到母親身邊,用半是抱怨半是撒嬌的口吻說:“女兒今日把府城的藥店都跑遍了,也不曾買到一片甘草!”
“那……今日的藥,是哪裏來的?”柳夫人心裏也清楚除去李家,再無別家會在這個時候有藥,不過女兒存心在親戚們麵前替未來女婿賣個好,她自當替女兒撐場麵,便假裝不知,故意順著女兒的話說話。
英華便是再大方,也把小臉紅了一紅,微一低頭,含混回說是問李家借來的,說話聲音小的恰好遠處人聽不大清楚。
柳夫人點點頭,道:“這藥雖是不值幾個錢,卻是能救人命的,親家母待咱們,是真心實意的好。”就把真心實意這幾個字咬得格外的重。
柳夫人說這話,也是抬舉文才娘子的意思。柳夫人的親家母,原是文才娘子的親姑母,文才娘子隻要講“骨肉至親,舅母何必見外”,不隻在人前拉近她和王家的關係,她自家也在本家跟前順便賣了個好,大家都有體麵。
文才娘子隻是把本就不彎的身子又挺直了些,借著揩淚,在手帕的掩護下送了幾枚白眼把本家那幾個鬧著要搬家的長輩,卻是不曉得接柳夫人的話頭賣個現成的好。
文才娘子既然抬舉不上,柳夫人也就歎了口氣不再說什麽,轉過頭又問英華:“借來的藥,夠家裏用幾天?”
“夠用五天。”英華自是曉得母親的言外之意,因文才的娘子行事不上道,就點她一點,道:“陳夫人還問起嫂嫂呢,說嫂嫂既然到了府城,也當到她那裏走走。”
“原是要去的。”文才娘子清了清嗓子,又瞟了一眼張家的親戚們,才道:“這幾日娘身子不大好,身邊少不得人,原是想等娘好一些,再和文才去拜見姑母和姑丈的。”
文才娘子這話說的還算得體,柳夫人點點頭,道:“這院裏事又多,也難為你了。好在親戚們也沒有長久住在一起的理,過了今日你們本家都回去了,我和你婆婆且去莊上住幾日,也叫你們小兩口歇歇,走走親戚。”
柳夫人來這院裏也有不少時候了,一直都不曾出言留客,這會子才說親戚們沒有長久住在一起的道理,簡直就是趕人家走似的。張家人聽見,臉上都訕訕的。王家無事,久居不肯去,一聽說王家有事,就要走,怎麽有臉怨柳夫人連個留字都不說?
“哎!”文才娘子答應的那叫一個幹脆響亮。
王姑太太為人老實也聽明白了,柳夫人跟她兒媳婦合起來打張家親戚們的臉替她出氣呢,好言好語安慰半日,都不如夾槍裹棒幾句話紮人來的爽快。姑太太抬起朦朧的淚眼朝張家親戚那邊看,果然看見幾張似被掌摑的紅臉,她心裏就暢快了許多。自從二哥一家回富春,衣食住行都有二哥二嫂照管,便是文才的學業,也得二哥指點,將來可以無慮。今日吵架,二嫂又堅決的站在她這邊,娘家有人的感覺真好。
姑太太吸了吸鼻子,也挺直了腰,站起來道:“文才我兒,你過來,娘有話和你講。”
文才紅著兩個眼,一邊拿袖子揩眼淚,一邊答應著走到母親身邊來。
姑太太用力捏住兒子的手,咬著牙道:“我兒,你爹爹甚怕王家連累他前程呢,娘也不忍拖累他,就與他和離,如何?”
做人子女的,哪裏舍得爹娘和離,文才待說不肯,又覺得張家今日之事做的不甚地道,母親極是可憐,他左右為難,心口又酸又澀,一句話都說不上來,望著姑太太,眼淚汪汪露出乞求之意。姑太太也掉淚,卻沒有半分回頭的意思,扭頭看向姑老爺,道:“寫休書去!今日老身就要和離。”
柳夫人對英華使了個眼色,英華忙把藥塞把小海棠,她息抽身退步出了院門,提起裙兒一路飛奔到書房,看劉大人和趙恒都不在,也就不裝淑女,直接扯著王翰林的袖子,忙忙的說:“爹爹,姑丈要搬走,姑母惱了,要跟姑丈和離呢。”
王翰林卻是不信,慢悠悠把手中的筆擱到筆架上,好笑道:“英華跟爹爹說笑話呀?好好說話,莫要學猴子上躥下跳的醜模樣。”
英華甩開爹爹的袖子,嗔道:“爹爹真是的,女兒便是和爹爹說笑話,也不好拿姑母說。那邊院裏吵的不可開交了,姑丈非要搬走,姑姑是真要和離,當著母親的麵說的!”
王翰林的笑容瞬間僵了,停了好一會,才道:“和離了也好。文才跟著這麽個糊塗爹爹,才會處事畏手縮腳的。姑太太的家務事咱們不摻和,但是若有人敢欺負咱們姑太太,你就喊二哥揍他。此事爹爹就不露麵了,也好給文才留個退步,你自去給你母親傳話罷。”言罷朝後一仰,靠著椅背搖頭歎息,臉色比起方才已是差了許多。
英華看父親這般,心裏實是難過的緊,移到王翰林身後,替父親捏肩,斟酌再三,小心道:“今天的事,女兒有錯,連累到親戚了。”她雖然認錯,心裏還是怪委屈的,眼淚就滴下來了,去擦已是來不及,就有一滴落到王翰林的脖上。
王翰林忽覺脖上一涼,曉得女兒哭了,轉過身來,疼愛的拍拍英華的胳膊,說:“傻孩子,今天的事,錯不在你。便真是你有錯,出了事還有爹爹替你扛。親戚們敢說我女兒不好的,咱們掄大掃把把他們趕出去。”
“爹爹。”英華想笑給爹爹看,卻笑不出來,扭來扭去,哭的更厲害了,索性蹲在下伏在父親的膝蓋上嗚咽。
“好啦好啦,”王翰林摸摸女兒的頭,憐愛的說:“外頭的事有爹爹,有哥哥,還有李知遠哪。咱們這許多男人不是吃稀飯的,必不叫人欺負我們好英華,啊。快去尋你母親去。”
英華抽抽噎噎點頭,從袖子裏抽手帕,走到後廊下一個白地青竹小瓷缸裏浸濕了擠幹,把臉上揩抹幹淨,就忙忙的回姑太太那院。
王姑太太和離,王家不也不勸,柳夫人說話裏還露出請張家人走路的意思,張姑老爺也惱的很,挾狷狂之氣,寫了休書,卻是一個大錢都不帶,兩袖清風大步出門去了。英華到時,張家人正6繼出門,大家看到英華俱都不理。倒還有兩個知禮的婦人,紅著臉扯住英華,說了幾句抱歉的話。
英華含糊應了,重進院裏,就發現這院空曠許多,許多屋子房門大開,老田媽站在院門邊,指點管家婆子掃地揩灰。
廊下擺著一張方桌,姑太太木木地坐在桌邊,手裏握著一隻竹杯,柳夫人陪坐在一邊,默默吃茶。張文才坐在角落的一塊湖石上抹淚,他娘子卻不在他身邊。文才看見英華進來,扯著嘴角對她一笑,笑臉比哭還難看。
姑母一家人都這般,英華心裏更覺難過,方才在王翰林麵前,她還有二分委屈,此時,心中滿滿的全是歉疚。英華走到姑太太身邊,忍不住就泣道:“姑母,都是英華不好。”
柳夫人歎了口氣,看著女兒不言語。姑太太此時反倒沒有眼淚了,把竹杯重重的頓在桌上,大聲說:“我侄女哪裏不好了?我們家英華好的很!但有什麽事,都是我們王家不好,都是我們王家連累了張家,他從來不曉得反省自己。這樣的丈夫,吾羞與之為偶。”
“姑太太說的好!”柳夫人舉杯,道:“姑太太,二嫂敬你一杯,你是女中丈夫。”
姑太太把竹杯拾起來,和柳夫人碰了一碰,咕咕幾大口喝完,站起來說:“文才,念書去。”一邊說著話,一邊回屋裏去了。
英華還想說話,柳夫人將她狠狠一拉,吩咐道:“文才,你好好念書,才不枉你母親這般為你。”
回到柳夫人自己院裏,柳夫人先叫關了門,把英華的衣衫都擼起來看過,胳膊腿都沒有傷,咬著牙罵道:“才老實了幾天!你就不曉得老老實實在家蹲著?”一疊聲叫請家法。
英華忙自己找了塊磚地跪下,老老實實道:“娘,女兒原是該打的。”
老田媽不在,那幾個使女婆子看柳夫人是真發怒,也不敢上來打圓場,一邊分人去尋老田媽,一邊老老實實送了一根二指闊的竹尺上來。
今日之事雖然不算是英華闖禍,然英華若不曾出門,也惹不出這許多事來。便是姑太太,和姑老爺湊和著過日也罷了,何至於真和離?是以非要打英華一場,替姑太太做個裏子。
柳夫人忍著心疼,撿英華肉厚又好養傷的地方一氣敲了二三十下,才道:“若不是因為今日你跑出去,姑太太也不得和姑老爺和離,隻打你這幾下,算是便宜你。”
這一回的打是真打,比不得舊年和李知遠看月亮時打的輕巧,英華咬著牙受打,也不敢喊疼,額頭上滲出來密密麻麻一排汗。
柳夫人心裏實是舍不得的,放下板子歇息,估量著老田媽差不多也該到了,才又把板子提起來。
老田媽跟一陣風似的從外頭跑來,嗓門大得跟打雷似的:“夫人,做什麽打二小姐哎,她為了這一大家子吃口藥,在外頭吃了多少苦頭哎。”衝起來攔在柳夫人跟前,張開胳膊護住英華,跟母雞護小雞似的。
文才娘子跟黃氏跟在後麵進來,看見柳夫人怒麵含霜,再看英華跪在地下哆嗦,小臉青白滿頭虛汗,顯是打的重了,她兩個都對柳夫人存了八分懼怕,站在一邊都不敢動。
柳夫人裝做看不見她兩個,冷笑道:“明曉得那個潘曉霜和她不對付,她就當老老實實在家裏看帳,跑出去做什麽?不打不長記性。”
老田媽拍著大腿喊冤道:“哎喲喟,我的好夫人,那個潘曉霜跟咱們二小姐從小到大打架沒有一百回也有八十回了,就沒有一回是咱們小姐惹的事。今日的事不能怪我們小姐呀。”
柳夫人憤怒稍平,把板子丟到圓桌上,恨道:“姓潘的沒家教,咱們不能溺愛孩子。”
“二小姐今日也是急的沒法子,幾個買辦跑了好幾天都沒有買到藥。”老田媽也不管英華,上去把竹板子搶到自己懷裏抱著,才道:“若是使人去李家討藥,到底還是沒有過門的兒媳婦,怎麽好讓管家去,必要自家去討才是對婆家尊敬是不是?誰樂意半道上遇到潘小姐那個惹禍精呀。”
柳夫人沉著臉,看向窗外。
老田媽估摸著邊上站著的兩位該聽的都聽到了,把竹板塞到一個使女手裏,她就去扶住英華,又衝黃氏招手。黃氏忙過來,幾個人七手八腳把英華扶到邊上小榻歪著,拉起袖子來看,英華兩個胳膊上都是一道一道的青紫印子。黃氏的手帕角不小心掃了一下,英華就疼的直哆嗦。
王家二小姐挨了打,為什麽挨的打,打了之後情形又何如,第二天中午文才娘子探望姑母,都說把陳夫人聽了。
聽說英華疼的晚飯都沒吃,燒到早上都沒有退。李大人點頭道:“這才是老派人家的教養。明日備幾樣孩子們愛的吃食,叫芳歌瞧瞧她嫂子去。”
陳夫人不樂意,道:“原是該打的,打了也罷了,叫咱們芳歌去看她做什麽,沒的叫芳歌學她那個樣兒?芳歌還沒婆家呢,壞了名聲怎麽處?”
李大人搖頭,苦笑道:“你呀你呀。你兒媳婦買不到藥,曉得咱們家有,使個管家來討,你要不要嫌她不懂事?”
陳夫人不慌不忙道:“隻說她挨打的事罷,你繞來繞去的又想哄我什麽?不就是說這回挨打是做戲給咱們看的麽。她自家的女兒自家不曉得疼愛管束,惹了禍再打有什麽用!若不是這個時候退親不厚道,我還真不想要這麽個——跟人家從小到大打架沒有一百回也有八十回的兒媳婦呢!”
陳夫人說完還不解氣,將桌子一拍,惱道:“這個兒媳婦娶回家,還要好好教教。”
官家方才已被氣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的晉王穩若泰山,目光鋒利如刀鋒。雅*文*言*情*首*發潘黨的官兒們便是有心替潘菘說幾句話,被晉王的鋼刀擦著麵皮刮過,哪裏還敢張嘴。潘國公爭了幾句,吃不得晉黨大臣的嘲諷,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朝會上的百官還沒有散盡,潘妃生母張夫人的轎子就徑直抬進了宮。
過不得幾日,晉王的第二子深夜吃醉了酒閑逛,居然失足跌進汴水淹死。
又過了幾日,潘妃生的小王子居然也病死了。官家念及和晉王兄弟同受喪子之痛,深夜召晉王入宮吃酒解愁,吃不得幾杯又居然駕崩。
晉王以皇太弟的身份朝上走了一步,大赦天下,舉國歡慶。
京城裏風雲變幻先不提,隻說英華辭了陳夫人出來,看見大街小巷俱有兵丁巡查,略一打聽,才曉得潘菘居然被人亂刀砍死。潘菘原是天子近臣,又領了官職督建新京城,豈是輕易死得的?官家便是不因為寵妃,也必定追查他的死因。
今日的亂子始自潘曉霜和英華過不去,雖然英華並無大過錯,然追查到她和趙恒八郎頭上,必然會連累王柳兩家——英華紅撲撲的小臉霎時就變白了,她咬著嘴唇想了好一會,偏過頭掀車簾看趙恒和八郎兩個。
趙恒和八郎騎著馬兒行走,輕鬆自在的很。趙恒的笑容依舊,看向遠山的眼神裏甚至帶有躍躍欲試之意,八郎哼著京城的小調,嘴裏還咬著不曉得從哪裏摘來的一枝紅薔薇。他兩個都好似沒事人一般,英華再想一想方才在李家他們神神秘秘的避開她講話,就猜這事是他們三個做的。英華定了定神,慢慢把簾子放下,靠著板壁思量到家如何跟母親說這個事。
柳家商行所處本是府城最熱鬧的街道,便是深夜叫賣聲都不歇的。今日路上卻無一個路人,兵丁們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一個年紀不大的黑臉紅袍小將,皺著眉,苦著一張臉攔在街心,看見笑嘻嘻的趙恒,那張苦瓜臉瞬間又變成初綻的菊花。小將一路小跑過來,一邊替趙恒牽馬一邊笑道:“劉大人等三郎等的好不心急?”
府城亂成這樣,劉大人若是不頭一個來看顧趙恒,才是怪事。趙恒點點頭,下了馬徑直進去。八郎卻不跟過去,反走到英華馬車邊,隔著板壁小聲道:“熬藥要緊,咱們快些兒。”
英華曉得八郎的意思讓她做個先手,如此挨了罵也好有話說,便依著他不去母親那裏,先把兩車藥運回自己院裏,把滿院子的丫頭婆子喊來,分派大家分撿配藥。就在院子裏頭一字兒排開十幾個風泥小炭爐,二小姐領頭舉著一把小破扇煽風,就差在自己臉上抹兩把炭灰妝狼狽像了。
誰知柳夫人那邊一點兒動靜都沒有,英華搖了一會扇子手酸,卻是忍不住了,把破扇拋給小海棠,問杏仁:“娘可曉得我回來了?”
杏仁抿著嘴兒笑道:“夫人現在忙呢。姑老爺那邊鬧轟轟忙著吵嘴搬家,夫人在那邊勸架。”
這個張姑老爺也真是天真,若是王家真有事他搬個家就能撇清幹係?英華也不惱,反笑了,道:“誰要搬?可是張家姑丈?”
“是姑老爺的一個堂房兄弟,嚷著要搬。姑老爺先是不肯搬的,擋不得本家兄弟們勸說,才改口說搬,文才表少爺攔著不許叫搬,他們張家人自己吵起來了。咱們姑太太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嚷著要跟姑老爺和離呢。”杏仁微微皺眉,停了一會才道:“是文才少奶奶來搬救兵的。”
姑母那麽柔順的一個人,居然都要和離,看來這回是真連累到她老人家了。英華十分歉疚,噯了一聲不再言語,尋了個小馬紮在藥爐邊坐下,看著一排爐子發呆。
杏仁看在眼裏,也不敢多說話,過得一會藥好,便命人照著人頭各處送藥,她自在英華身邊默默陪坐。
英華想了一會,雖然今天的事怪不得她,然到底要和母親說明才使得,因此拍拍衣裳站起來,問:“姑太太那邊的藥送去了沒有?”
杏仁苦笑道:“才送過去。二小姐可是有事要過去一趟?”
英華點頭,道:“就這麽去不好講話,總要尋個由頭才好過去說幾句,我有要緊事和母親說,拖不得。”
杏仁還在想要尋個什麽理由,小海棠從簷下轉過來,笑道:“夫人叫田媽媽尋幾丸兒沁雪丹與姑太太,小書房裏沒尋到,田媽媽問咱們這裏有沒有。”
送藥這個理由冠冕堂皇,英華便點點頭,道:“咱們放丸藥的那個小箱子裏頭取一瓶兒來,我親自送過去。”
杏仁取了藥來,又張羅叫打水與二小姐洗臉,英華卻是等不得了,托著小藥瓶兒,衝杏仁擺擺手,扶著小海棠就走。
姑太太院裏一群男女亂哄哄的,正抬箱子鬧搬家,英華一進院門,就看見姑太太麵對牆壁嚎啕大哭,瘦削的肩膀一聳一聳,看著格外可憐。文才的娘子站在婆婆身邊,雙目赤紅,手拿帕子不停地揩淚。
柳夫人側站在姑太太的身邊,扶著她的肩,低低的勸說著什麽,看見英華站在院門口,微微皺眉,輕聲問:“府城裏的幾家藥店情形如何?”雖說是輕聲,咬字格外清楚,英華站在院門口都聽得響亮,想必那一群鬧哄哄搬行李的張家人都聽見了,大家俱都看向英華。
英華連忙擠出苦笑,提著裙兒小跑到母親身邊,用半是抱怨半是撒嬌的口吻說:“女兒今日把府城的藥店都跑遍了,也不曾買到一片甘草!”
“那……今日的藥,是哪裏來的?”柳夫人心裏也清楚除去李家,再無別家會在這個時候有藥,不過女兒存心在親戚們麵前替未來女婿賣個好,她自當替女兒撐場麵,便假裝不知,故意順著女兒的話說話。
英華便是再大方,也把小臉紅了一紅,微一低頭,含混回說是問李家借來的,說話聲音小的恰好遠處人聽不大清楚。
柳夫人點點頭,道:“這藥雖是不值幾個錢,卻是能救人命的,親家母待咱們,是真心實意的好。”就把真心實意這幾個字咬得格外的重。
柳夫人說這話,也是抬舉文才娘子的意思。柳夫人的親家母,原是文才娘子的親姑母,文才娘子隻要講“骨肉至親,舅母何必見外”,不隻在人前拉近她和王家的關係,她自家也在本家跟前順便賣了個好,大家都有體麵。
文才娘子隻是把本就不彎的身子又挺直了些,借著揩淚,在手帕的掩護下送了幾枚白眼把本家那幾個鬧著要搬家的長輩,卻是不曉得接柳夫人的話頭賣個現成的好。
文才娘子既然抬舉不上,柳夫人也就歎了口氣不再說什麽,轉過頭又問英華:“借來的藥,夠家裏用幾天?”
“夠用五天。”英華自是曉得母親的言外之意,因文才的娘子行事不上道,就點她一點,道:“陳夫人還問起嫂嫂呢,說嫂嫂既然到了府城,也當到她那裏走走。”
“原是要去的。”文才娘子清了清嗓子,又瞟了一眼張家的親戚們,才道:“這幾日娘身子不大好,身邊少不得人,原是想等娘好一些,再和文才去拜見姑母和姑丈的。”
文才娘子這話說的還算得體,柳夫人點點頭,道:“這院裏事又多,也難為你了。好在親戚們也沒有長久住在一起的理,過了今日你們本家都回去了,我和你婆婆且去莊上住幾日,也叫你們小兩口歇歇,走走親戚。”
柳夫人來這院裏也有不少時候了,一直都不曾出言留客,這會子才說親戚們沒有長久住在一起的道理,簡直就是趕人家走似的。張家人聽見,臉上都訕訕的。王家無事,久居不肯去,一聽說王家有事,就要走,怎麽有臉怨柳夫人連個留字都不說?
“哎!”文才娘子答應的那叫一個幹脆響亮。
王姑太太為人老實也聽明白了,柳夫人跟她兒媳婦合起來打張家親戚們的臉替她出氣呢,好言好語安慰半日,都不如夾槍裹棒幾句話紮人來的爽快。姑太太抬起朦朧的淚眼朝張家親戚那邊看,果然看見幾張似被掌摑的紅臉,她心裏就暢快了許多。自從二哥一家回富春,衣食住行都有二哥二嫂照管,便是文才的學業,也得二哥指點,將來可以無慮。今日吵架,二嫂又堅決的站在她這邊,娘家有人的感覺真好。
姑太太吸了吸鼻子,也挺直了腰,站起來道:“文才我兒,你過來,娘有話和你講。”
文才紅著兩個眼,一邊拿袖子揩眼淚,一邊答應著走到母親身邊來。
姑太太用力捏住兒子的手,咬著牙道:“我兒,你爹爹甚怕王家連累他前程呢,娘也不忍拖累他,就與他和離,如何?”
做人子女的,哪裏舍得爹娘和離,文才待說不肯,又覺得張家今日之事做的不甚地道,母親極是可憐,他左右為難,心口又酸又澀,一句話都說不上來,望著姑太太,眼淚汪汪露出乞求之意。姑太太也掉淚,卻沒有半分回頭的意思,扭頭看向姑老爺,道:“寫休書去!今日老身就要和離。”
柳夫人對英華使了個眼色,英華忙把藥塞把小海棠,她息抽身退步出了院門,提起裙兒一路飛奔到書房,看劉大人和趙恒都不在,也就不裝淑女,直接扯著王翰林的袖子,忙忙的說:“爹爹,姑丈要搬走,姑母惱了,要跟姑丈和離呢。”
王翰林卻是不信,慢悠悠把手中的筆擱到筆架上,好笑道:“英華跟爹爹說笑話呀?好好說話,莫要學猴子上躥下跳的醜模樣。”
英華甩開爹爹的袖子,嗔道:“爹爹真是的,女兒便是和爹爹說笑話,也不好拿姑母說。那邊院裏吵的不可開交了,姑丈非要搬走,姑姑是真要和離,當著母親的麵說的!”
王翰林的笑容瞬間僵了,停了好一會,才道:“和離了也好。文才跟著這麽個糊塗爹爹,才會處事畏手縮腳的。姑太太的家務事咱們不摻和,但是若有人敢欺負咱們姑太太,你就喊二哥揍他。此事爹爹就不露麵了,也好給文才留個退步,你自去給你母親傳話罷。”言罷朝後一仰,靠著椅背搖頭歎息,臉色比起方才已是差了許多。
英華看父親這般,心裏實是難過的緊,移到王翰林身後,替父親捏肩,斟酌再三,小心道:“今天的事,女兒有錯,連累到親戚了。”她雖然認錯,心裏還是怪委屈的,眼淚就滴下來了,去擦已是來不及,就有一滴落到王翰林的脖上。
王翰林忽覺脖上一涼,曉得女兒哭了,轉過身來,疼愛的拍拍英華的胳膊,說:“傻孩子,今天的事,錯不在你。便真是你有錯,出了事還有爹爹替你扛。親戚們敢說我女兒不好的,咱們掄大掃把把他們趕出去。”
“爹爹。”英華想笑給爹爹看,卻笑不出來,扭來扭去,哭的更厲害了,索性蹲在下伏在父親的膝蓋上嗚咽。
“好啦好啦,”王翰林摸摸女兒的頭,憐愛的說:“外頭的事有爹爹,有哥哥,還有李知遠哪。咱們這許多男人不是吃稀飯的,必不叫人欺負我們好英華,啊。快去尋你母親去。”
英華抽抽噎噎點頭,從袖子裏抽手帕,走到後廊下一個白地青竹小瓷缸裏浸濕了擠幹,把臉上揩抹幹淨,就忙忙的回姑太太那院。
王姑太太和離,王家不也不勸,柳夫人說話裏還露出請張家人走路的意思,張姑老爺也惱的很,挾狷狂之氣,寫了休書,卻是一個大錢都不帶,兩袖清風大步出門去了。英華到時,張家人正6繼出門,大家看到英華俱都不理。倒還有兩個知禮的婦人,紅著臉扯住英華,說了幾句抱歉的話。
英華含糊應了,重進院裏,就發現這院空曠許多,許多屋子房門大開,老田媽站在院門邊,指點管家婆子掃地揩灰。
廊下擺著一張方桌,姑太太木木地坐在桌邊,手裏握著一隻竹杯,柳夫人陪坐在一邊,默默吃茶。張文才坐在角落的一塊湖石上抹淚,他娘子卻不在他身邊。文才看見英華進來,扯著嘴角對她一笑,笑臉比哭還難看。
姑母一家人都這般,英華心裏更覺難過,方才在王翰林麵前,她還有二分委屈,此時,心中滿滿的全是歉疚。英華走到姑太太身邊,忍不住就泣道:“姑母,都是英華不好。”
柳夫人歎了口氣,看著女兒不言語。姑太太此時反倒沒有眼淚了,把竹杯重重的頓在桌上,大聲說:“我侄女哪裏不好了?我們家英華好的很!但有什麽事,都是我們王家不好,都是我們王家連累了張家,他從來不曉得反省自己。這樣的丈夫,吾羞與之為偶。”
“姑太太說的好!”柳夫人舉杯,道:“姑太太,二嫂敬你一杯,你是女中丈夫。”
姑太太把竹杯拾起來,和柳夫人碰了一碰,咕咕幾大口喝完,站起來說:“文才,念書去。”一邊說著話,一邊回屋裏去了。
英華還想說話,柳夫人將她狠狠一拉,吩咐道:“文才,你好好念書,才不枉你母親這般為你。”
回到柳夫人自己院裏,柳夫人先叫關了門,把英華的衣衫都擼起來看過,胳膊腿都沒有傷,咬著牙罵道:“才老實了幾天!你就不曉得老老實實在家蹲著?”一疊聲叫請家法。
英華忙自己找了塊磚地跪下,老老實實道:“娘,女兒原是該打的。”
老田媽不在,那幾個使女婆子看柳夫人是真發怒,也不敢上來打圓場,一邊分人去尋老田媽,一邊老老實實送了一根二指闊的竹尺上來。
今日之事雖然不算是英華闖禍,然英華若不曾出門,也惹不出這許多事來。便是姑太太,和姑老爺湊和著過日也罷了,何至於真和離?是以非要打英華一場,替姑太太做個裏子。
柳夫人忍著心疼,撿英華肉厚又好養傷的地方一氣敲了二三十下,才道:“若不是因為今日你跑出去,姑太太也不得和姑老爺和離,隻打你這幾下,算是便宜你。”
這一回的打是真打,比不得舊年和李知遠看月亮時打的輕巧,英華咬著牙受打,也不敢喊疼,額頭上滲出來密密麻麻一排汗。
柳夫人心裏實是舍不得的,放下板子歇息,估量著老田媽差不多也該到了,才又把板子提起來。
老田媽跟一陣風似的從外頭跑來,嗓門大得跟打雷似的:“夫人,做什麽打二小姐哎,她為了這一大家子吃口藥,在外頭吃了多少苦頭哎。”衝起來攔在柳夫人跟前,張開胳膊護住英華,跟母雞護小雞似的。
文才娘子跟黃氏跟在後麵進來,看見柳夫人怒麵含霜,再看英華跪在地下哆嗦,小臉青白滿頭虛汗,顯是打的重了,她兩個都對柳夫人存了八分懼怕,站在一邊都不敢動。
柳夫人裝做看不見她兩個,冷笑道:“明曉得那個潘曉霜和她不對付,她就當老老實實在家裏看帳,跑出去做什麽?不打不長記性。”
老田媽拍著大腿喊冤道:“哎喲喟,我的好夫人,那個潘曉霜跟咱們二小姐從小到大打架沒有一百回也有八十回了,就沒有一回是咱們小姐惹的事。今日的事不能怪我們小姐呀。”
柳夫人憤怒稍平,把板子丟到圓桌上,恨道:“姓潘的沒家教,咱們不能溺愛孩子。”
“二小姐今日也是急的沒法子,幾個買辦跑了好幾天都沒有買到藥。”老田媽也不管英華,上去把竹板子搶到自己懷裏抱著,才道:“若是使人去李家討藥,到底還是沒有過門的兒媳婦,怎麽好讓管家去,必要自家去討才是對婆家尊敬是不是?誰樂意半道上遇到潘小姐那個惹禍精呀。”
柳夫人沉著臉,看向窗外。
老田媽估摸著邊上站著的兩位該聽的都聽到了,把竹板塞到一個使女手裏,她就去扶住英華,又衝黃氏招手。黃氏忙過來,幾個人七手八腳把英華扶到邊上小榻歪著,拉起袖子來看,英華兩個胳膊上都是一道一道的青紫印子。黃氏的手帕角不小心掃了一下,英華就疼的直哆嗦。
王家二小姐挨了打,為什麽挨的打,打了之後情形又何如,第二天中午文才娘子探望姑母,都說把陳夫人聽了。
聽說英華疼的晚飯都沒吃,燒到早上都沒有退。李大人點頭道:“這才是老派人家的教養。明日備幾樣孩子們愛的吃食,叫芳歌瞧瞧她嫂子去。”
陳夫人不樂意,道:“原是該打的,打了也罷了,叫咱們芳歌去看她做什麽,沒的叫芳歌學她那個樣兒?芳歌還沒婆家呢,壞了名聲怎麽處?”
李大人搖頭,苦笑道:“你呀你呀。你兒媳婦買不到藥,曉得咱們家有,使個管家來討,你要不要嫌她不懂事?”
陳夫人不慌不忙道:“隻說她挨打的事罷,你繞來繞去的又想哄我什麽?不就是說這回挨打是做戲給咱們看的麽。她自家的女兒自家不曉得疼愛管束,惹了禍再打有什麽用!若不是這個時候退親不厚道,我還真不想要這麽個——跟人家從小到大打架沒有一百回也有八十回的兒媳婦呢!”
陳夫人說完還不解氣,將桌子一拍,惱道:“這個兒媳婦娶回家,還要好好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