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孫明有意退讓下,與黑山軍的談判進展陡然便快了起來,僅僅隻過了兩天時間而已,雙方便已達成了守望相助之盟約,雙方約定包括易京在內的八座縣城劃歸了公孫續所有,彼此永不征戰,一方有難,各方相助,對此盟約,雙方皆表示滿意,旋即,雙方幾乎同時開始了撤軍行動,公孫明留路濤率三千兵馬守方城,並著孫彌率一萬渤海軍將士回歸渤海軍,自率主力三萬兩千餘眾押解著大批戰俘北上薊縣。
公孫明所部尚在途中,聞之其北上,原本尚在觀望中的右北平諸縣紛紛為之震動,很快便有俊靡縣(今之興隆縣)、徐元縣(今之遵化縣)等各處之原公孫瓚舊部宣布歸附公孫明,至大軍將至薊縣之際,除了劃歸公孫續的八座城之外,原公孫瓚之地盤皆已盡複,再算上渤海郡諸城,在公孫明治下已有城四十二座,民眾近百萬,各地雜兵算起來,也已達八萬之數,當然了,大多數都是各地守備部隊,僅僅隻是名義上歸公孫明所轄,至於能否調得動麽,怕是還得兩說。
地盤大了是好事,有舊部來歸也同樣是好事,然則公孫明卻並未被這等表象所迷惑,沒旁的,概因在他看來,不能如臂使指的政治體係全都是沙漠上的高樓,根本不堪一擊,沒見易京遭冀州軍猛攻之際,那些所謂的舊部根本就不曾露過麵麽,而在公孫明與冀州軍大戰之時,那些所謂的舊部也同樣是在一旁冷眼看著,由此可見,這等歸附的忠心到底有幾何實在是件不太好說之事。
麵對著這等一盤散沙之格局,要說急,公孫明其實也自挺著急的,問題是急又能如何呢,在立足未穩之下,急也是白急,道理很簡單,他手下武將倒是有幾個了,可文治的人才卻是缺缺,縱使能一舉將那些所謂的舊部都拿下,可又該從哪去找替代的人選呢,總不能他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罷,而今之計說來也簡單,那便是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的。
“報,稟主公,薊縣盧、王、蘇、鄭四家率城中數萬百姓於無定河邊行公祭大典,為劉虞父子立廟奠基。”
公孫明倒是想穩穩行了去,可旁人顯然不願給他這麽個機會,這不,就在他率軍進抵薊縣郊外之際,下馬威不就來了。
“一群狗賊,安敢無禮若此,主公,末將請命率部趕去彈壓!”
一聽報馬這般說法,公孫明倒是沒急著表態,僅僅隻是眉頭一揚而已,可跟在一旁的沈飛卻是怒了,昂然便自薦了一句道。
“不必了,嘿,好一個下馬威麽,有點意思了,子奐且率部徑直進城,子龍兄陪某前往公祭處一行便好。”
彈壓?那隻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斷然不可取,而置之不理麽,同樣也不行,那是在示弱,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一旦聲望遭挫,再想樹立起來,代價可就要大了去了,對此,公孫明可是心知肚明得很,哪怕明知此番所謂的公祭背後必然有隻黑手在攪事,他也不得不行險一搏了的。
“主公……”
這一聽公孫明打算趕去公祭現場,沈飛可就不免有些急了,張口便要進諫上一番。
“不必多言,此固然是下馬威,然,又何嚐不是某收攏民心之良機,放心好了,某自有分寸,子龍兄這就隨某來罷,其餘人等由子奐統領,即刻進城!”
沒等沈飛將話說完,公孫明便已是一擺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決斷,而後麽,也沒管眾將士們是怎個表情,一抖馬韁繩,與趙雲一先一後地策馬便往公祭所在處趕了去……
公祭所在位於無定河邊的一塊平整的空地上,足有數十頃方圓,赫然都已站滿了人,怕是不少於六萬之數,看似不算多,然則這等規模於薊縣來說,已然是驚人得很了,此無他,自西漢以來,薊縣雖一直是幽州治所,然則因地處邊疆之故,歲號稱幽州第一大城,可城池規模其實並不甚大,全縣百姓也不過就八萬左右罷了,換而言之,前來參加公祭的民眾已然占了全縣總人口的八成左右,足可見劉家父子在民間的聲望有多高。
“……嗚呼劉公,痛哉劉公,魂歸來兮……”
時值公孫明與趙雲聯袂趕到之際,一座土堆起來的小高台上,一名身著文士服的白發老者正自痛哭流涕地念著悼文,台下的百姓全都哭得個稀裏嘩啦,那等場麵之壯觀,饒是公孫明兩世為人,也自不免有些個頭皮發麻不已。
“主公……”
不說公孫明被這等萬眾哀哭之架勢所震懾,膽略過人的趙雲也同樣變了臉色,唯恐群情激奮之下,會有小人對公孫明不利,趕忙伸手便握住了刀柄,張口便欲勸公孫明先撤為上。
“劉公慢走,某來遲也,痛哉,惜哉……”
人都已到了地頭,哪還能撤,真要是就這麽走了,那他公孫明還如何在薊縣立足,更談不上發展壯大了的,正因為此,不等趙雲將話說完,公孫明便已飛快地調整了下情緒,拿出了前世練就的純青演技,雙眼猛然一紅,兩行熱淚便已脫眶而出,一邊聲線啞然地哭嚎著,一邊沿著祭祀通道跌跌撞撞地往高台上奔。
“嗡……”
公孫明這麽一半道殺出,台上的主祭登時便傻了眼,而台下的百姓們又不知公孫明是何許人,隻是見其一身鮮亮的甲胄,人又年輕得不像話,自不免便亂議了起來,一時間原本肅穆的氣氛頓時便被敗壞了個幹淨。
“站住!”
“爾是何人,安敢亂闖!”
“退下!”
一派轟亂中,數名護台的漢子總算是回過了神來,這一見公孫明要往高台上衝,登時全都火了,一邊嗬斥著,一邊便齊齊搶上了前去,試圖將公孫明製服當場。
“劉公,您走得太早了啊,劉公,某看您來了……”
那幾名護台漢子倒是都生得雄健,用來威嚇普通百姓倒是夠用,可要想擋住公孫明這等絕世勇將,顯然差得太遠了些,沒等眾人發力,就見公孫明一邊哀哭著,一邊用手隨意地一扒拉,幾名護台漢子便都被甩得滾倒在了地上……
公孫明所部尚在途中,聞之其北上,原本尚在觀望中的右北平諸縣紛紛為之震動,很快便有俊靡縣(今之興隆縣)、徐元縣(今之遵化縣)等各處之原公孫瓚舊部宣布歸附公孫明,至大軍將至薊縣之際,除了劃歸公孫續的八座城之外,原公孫瓚之地盤皆已盡複,再算上渤海郡諸城,在公孫明治下已有城四十二座,民眾近百萬,各地雜兵算起來,也已達八萬之數,當然了,大多數都是各地守備部隊,僅僅隻是名義上歸公孫明所轄,至於能否調得動麽,怕是還得兩說。
地盤大了是好事,有舊部來歸也同樣是好事,然則公孫明卻並未被這等表象所迷惑,沒旁的,概因在他看來,不能如臂使指的政治體係全都是沙漠上的高樓,根本不堪一擊,沒見易京遭冀州軍猛攻之際,那些所謂的舊部根本就不曾露過麵麽,而在公孫明與冀州軍大戰之時,那些所謂的舊部也同樣是在一旁冷眼看著,由此可見,這等歸附的忠心到底有幾何實在是件不太好說之事。
麵對著這等一盤散沙之格局,要說急,公孫明其實也自挺著急的,問題是急又能如何呢,在立足未穩之下,急也是白急,道理很簡單,他手下武將倒是有幾個了,可文治的人才卻是缺缺,縱使能一舉將那些所謂的舊部都拿下,可又該從哪去找替代的人選呢,總不能他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罷,而今之計說來也簡單,那便是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的。
“報,稟主公,薊縣盧、王、蘇、鄭四家率城中數萬百姓於無定河邊行公祭大典,為劉虞父子立廟奠基。”
公孫明倒是想穩穩行了去,可旁人顯然不願給他這麽個機會,這不,就在他率軍進抵薊縣郊外之際,下馬威不就來了。
“一群狗賊,安敢無禮若此,主公,末將請命率部趕去彈壓!”
一聽報馬這般說法,公孫明倒是沒急著表態,僅僅隻是眉頭一揚而已,可跟在一旁的沈飛卻是怒了,昂然便自薦了一句道。
“不必了,嘿,好一個下馬威麽,有點意思了,子奐且率部徑直進城,子龍兄陪某前往公祭處一行便好。”
彈壓?那隻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斷然不可取,而置之不理麽,同樣也不行,那是在示弱,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一旦聲望遭挫,再想樹立起來,代價可就要大了去了,對此,公孫明可是心知肚明得很,哪怕明知此番所謂的公祭背後必然有隻黑手在攪事,他也不得不行險一搏了的。
“主公……”
這一聽公孫明打算趕去公祭現場,沈飛可就不免有些急了,張口便要進諫上一番。
“不必多言,此固然是下馬威,然,又何嚐不是某收攏民心之良機,放心好了,某自有分寸,子龍兄這就隨某來罷,其餘人等由子奐統領,即刻進城!”
沒等沈飛將話說完,公孫明便已是一擺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決斷,而後麽,也沒管眾將士們是怎個表情,一抖馬韁繩,與趙雲一先一後地策馬便往公祭所在處趕了去……
公祭所在位於無定河邊的一塊平整的空地上,足有數十頃方圓,赫然都已站滿了人,怕是不少於六萬之數,看似不算多,然則這等規模於薊縣來說,已然是驚人得很了,此無他,自西漢以來,薊縣雖一直是幽州治所,然則因地處邊疆之故,歲號稱幽州第一大城,可城池規模其實並不甚大,全縣百姓也不過就八萬左右罷了,換而言之,前來參加公祭的民眾已然占了全縣總人口的八成左右,足可見劉家父子在民間的聲望有多高。
“……嗚呼劉公,痛哉劉公,魂歸來兮……”
時值公孫明與趙雲聯袂趕到之際,一座土堆起來的小高台上,一名身著文士服的白發老者正自痛哭流涕地念著悼文,台下的百姓全都哭得個稀裏嘩啦,那等場麵之壯觀,饒是公孫明兩世為人,也自不免有些個頭皮發麻不已。
“主公……”
不說公孫明被這等萬眾哀哭之架勢所震懾,膽略過人的趙雲也同樣變了臉色,唯恐群情激奮之下,會有小人對公孫明不利,趕忙伸手便握住了刀柄,張口便欲勸公孫明先撤為上。
“劉公慢走,某來遲也,痛哉,惜哉……”
人都已到了地頭,哪還能撤,真要是就這麽走了,那他公孫明還如何在薊縣立足,更談不上發展壯大了的,正因為此,不等趙雲將話說完,公孫明便已飛快地調整了下情緒,拿出了前世練就的純青演技,雙眼猛然一紅,兩行熱淚便已脫眶而出,一邊聲線啞然地哭嚎著,一邊沿著祭祀通道跌跌撞撞地往高台上奔。
“嗡……”
公孫明這麽一半道殺出,台上的主祭登時便傻了眼,而台下的百姓們又不知公孫明是何許人,隻是見其一身鮮亮的甲胄,人又年輕得不像話,自不免便亂議了起來,一時間原本肅穆的氣氛頓時便被敗壞了個幹淨。
“站住!”
“爾是何人,安敢亂闖!”
“退下!”
一派轟亂中,數名護台的漢子總算是回過了神來,這一見公孫明要往高台上衝,登時全都火了,一邊嗬斥著,一邊便齊齊搶上了前去,試圖將公孫明製服當場。
“劉公,您走得太早了啊,劉公,某看您來了……”
那幾名護台漢子倒是都生得雄健,用來威嚇普通百姓倒是夠用,可要想擋住公孫明這等絕世勇將,顯然差得太遠了些,沒等眾人發力,就見公孫明一邊哀哭著,一邊用手隨意地一扒拉,幾名護台漢子便都被甩得滾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