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地球中世紀大航海時代,此時雙方艦隊的戰鬥就可以稱之為接舷戰,意指雙方戰艦的船舷已經靠在了一起,船員們可以直接衝上對方的甲板作戰。
而放到這個大宇宙時代,戰艦航行於真空的太空之中,自然不會有敞開的甲板。因而接舷戰也隨之轉換為另一種表現形式,即雙方戰艦和機動戰士的近距離混戰。
這是一種戰損率最高的戰鬥方式。
無論是戰艦還是機動戰士,在敵我犬牙交錯的密集陣型中,隨時會麵對來自各個方向出乎意料的各種打擊。戰艦要麵對機動戰士的圍攻,機動戰士則要提防高度密集的炮擊。此時戰術已經變得相對次要,更多的是比拚雙方的個人能力及士氣。
在這種戰場環境下,個人能力越強的機師,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就越大。可以說,王牌機師正是接舷戰的主宰者!
這支uac艦隊選擇了這種作戰方式,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幾個鍾頭之前他們剛剛擊墜了太空軍第10艦隊的一位王牌機師,意味著他們對新亞洲有了王牌機師的人數優勢。
當然,風宇的存在對他們而言依然是個秘密。
別看e4基地半要塞的長度隻有十幾公裏,在浩瀚的太空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視為一個點。但是之前順時針空港戰場和逆時針空港戰場的實際距離卻在三十萬公裏以上。之所以會將兩個戰場拉得那麽開,是因為兩支uac艦隊有意為之,意在讓太空軍第10艦隊被迫分兵,使其無法相互呼應。
但是這種安排並未拖垮頑強的第10艦隊,反而因為戰場距離過大,限製了兩支艦隊之間的常規通訊。正如我們所知,在r粒子的幹擾下,光子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隨機偏振,而這種偏振在1光秒的距離上就會導致肉眼可見的視覺偏差,就連儀器都無法校正。
換句話說,超過1光秒的距離,戰艦之間的光通信就會因為r粒子的幹擾而成為係統無法識別的亂碼。1光秒之內,現有的解碼係統還能勉強進行糾錯,得出大概的訊息。
被擊潰的那支uac艦隊在逆時針空港是怎麽輸的,順時針空港這邊的uac艦隊並不知情。僅通過光學傳感器對那邊的監視,根本無法看清身高不足二十米的機動戰士。而那支艦隊潰逃時候全部往遠離e4基地的方向而去,他們都自顧不暇了,哪還有那個心思過來跟這邊打個招呼。如果有人能夠在那種情況下依然想得如此周全,這支艦隊也不至於因為風宇而被擊潰。
所以在沒有摸清對手底細,且又確實沒看到新亞洲增援艦隊的情況下,這支uac艦隊默認己方在王牌機師的人數上占優,於是便毫不客氣地選擇了最暴力的接舷戰。
如果uac艦隊的如意算盤能打得響,就算他們的兩位王牌機師遏製不了新亞洲這邊殘存的那位,單單比拚王牌機師斬艦的效率和雙方戰艦的數量,結局都是毫無懸念的。
uac的兩名王牌機師各自隻要負責不到10個目標,而太空軍第10艦隊的王牌機師就得獨自麵對近50艘戰艦。
這是令人絕望且瘋狂的對比。
就算第10艦隊的兩位王牌機師都在,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以1對50和以1對25的區別就像五十步笑百步那樣,輸都是輸、跑都是跑,無非是輸得慘一些,跑得快一些。
抱著必勝的信心,uac艦隊大張旗鼓地打起了難道一見的接舷戰。事實上這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戰方式,如果不是形勢所迫,他們也不願意選擇這種辦法。
在uac艦隊指揮官看來,導致友軍艦隊突然被擊潰肯定是有新的生力軍加入逆時針空港戰場。雖然他們的瞭望手沒有發現目標,但不能說沒有,說不定增援艦隊的位置恰好被e4基地和友軍艦隊給遮擋了。
至於友軍艦隊潰逃之後,那支新亞洲的增援艦隊為何沒有前來e4基地協防,他們的猜測是增援艦隊和友軍艦隊一同轉移了戰場,到更遠的地方繼續交戰,所以未能留在e4基地。
這樣的推測頗為合理,畢竟誰也無法想象一名王牌機師單槍匹馬來到e4星域並且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戰局。會這麽想的人才叫不正常!
可惜就是這種不正常改變了e4的局麵,並且給剩下的這支uac艦隊造成了錯覺。
後世的曆史學家和軍事專家將此稱為“風暴現象”,以此紀念風宇為機動戰士在戰場上的極限使用方式開辟了一種新思維。盡管這種戰鬥方式需要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條件方能達成,所以才被稱為一種現象。但是“風暴現象”代表了王牌機師斬首戰術運用的極致,以摧毀敵艦隊指揮體係為目標的作戰方式從此在各國王牌機師之間盛行。
此時此刻,在雙方的戰場記錄儀數據還未被讀取並且公布的狀況下,“風暴現象”還是個不存在的名詞,但是“風暴”上校已經駕駛著他的機動戰士ws加入了這場無比慘烈的太空接舷戰。
“熱帶高壓號”上沒有機動戰士彈射裝置,所以風宇飛出來的速度相對於戰艦裏發射的常規型要稍微慢一些。等他出現在戰場上時,雙方的機動戰士已經陷入了混戰狀態,那慘烈的場麵就像古代冷兵器時代的近身肉搏,就連雙方的遠程型mr和ms-b都被強行拉進了近戰,無法拉開距離進行遠程攻擊。
古時候冷兵器時代的遠程兵種一旦被貼身就是悲劇收場,同樣的,mr和ms-b也成為了這場太空接舷戰最初的犧牲者。沒有合金軍刀的這兩款量產型機動戰士近身時就是被虐的命,基本上最早被擊墜的就是這兩款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剩下的遠程型機動戰士紛紛後退,幾乎是貼著己方戰艦的裝甲板在戰鬥,總算是將陣亡率降了下來。
大概看了看戰場上的局勢,風宇也有些無奈。第10艦隊不管是戰艦還是機動戰士的數量都遠不如對方,在接舷戰這種高強度消耗下很快就會被打崩盤。即便他的個人能力再強也於事無補,他沒法搶在對方打垮第10艦隊之前摧毀uac艦隊指揮體係。
之前“熱帶高壓號”一直跟在第10艦隊的旗艦旁,借助戰艦群中部較高的r粒子濃度掩蓋這艘高速艦光學隱形的痕跡。也正因為如此,風宇登場的位置便在第10艦隊的旗艦邊上,恰好讓他遇到了一個再次挽救這支艦隊的機會。
而放到這個大宇宙時代,戰艦航行於真空的太空之中,自然不會有敞開的甲板。因而接舷戰也隨之轉換為另一種表現形式,即雙方戰艦和機動戰士的近距離混戰。
這是一種戰損率最高的戰鬥方式。
無論是戰艦還是機動戰士,在敵我犬牙交錯的密集陣型中,隨時會麵對來自各個方向出乎意料的各種打擊。戰艦要麵對機動戰士的圍攻,機動戰士則要提防高度密集的炮擊。此時戰術已經變得相對次要,更多的是比拚雙方的個人能力及士氣。
在這種戰場環境下,個人能力越強的機師,所能夠發揮出來的作用就越大。可以說,王牌機師正是接舷戰的主宰者!
這支uac艦隊選擇了這種作戰方式,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幾個鍾頭之前他們剛剛擊墜了太空軍第10艦隊的一位王牌機師,意味著他們對新亞洲有了王牌機師的人數優勢。
當然,風宇的存在對他們而言依然是個秘密。
別看e4基地半要塞的長度隻有十幾公裏,在浩瀚的太空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視為一個點。但是之前順時針空港戰場和逆時針空港戰場的實際距離卻在三十萬公裏以上。之所以會將兩個戰場拉得那麽開,是因為兩支uac艦隊有意為之,意在讓太空軍第10艦隊被迫分兵,使其無法相互呼應。
但是這種安排並未拖垮頑強的第10艦隊,反而因為戰場距離過大,限製了兩支艦隊之間的常規通訊。正如我們所知,在r粒子的幹擾下,光子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隨機偏振,而這種偏振在1光秒的距離上就會導致肉眼可見的視覺偏差,就連儀器都無法校正。
換句話說,超過1光秒的距離,戰艦之間的光通信就會因為r粒子的幹擾而成為係統無法識別的亂碼。1光秒之內,現有的解碼係統還能勉強進行糾錯,得出大概的訊息。
被擊潰的那支uac艦隊在逆時針空港是怎麽輸的,順時針空港這邊的uac艦隊並不知情。僅通過光學傳感器對那邊的監視,根本無法看清身高不足二十米的機動戰士。而那支艦隊潰逃時候全部往遠離e4基地的方向而去,他們都自顧不暇了,哪還有那個心思過來跟這邊打個招呼。如果有人能夠在那種情況下依然想得如此周全,這支艦隊也不至於因為風宇而被擊潰。
所以在沒有摸清對手底細,且又確實沒看到新亞洲增援艦隊的情況下,這支uac艦隊默認己方在王牌機師的人數上占優,於是便毫不客氣地選擇了最暴力的接舷戰。
如果uac艦隊的如意算盤能打得響,就算他們的兩位王牌機師遏製不了新亞洲這邊殘存的那位,單單比拚王牌機師斬艦的效率和雙方戰艦的數量,結局都是毫無懸念的。
uac的兩名王牌機師各自隻要負責不到10個目標,而太空軍第10艦隊的王牌機師就得獨自麵對近50艘戰艦。
這是令人絕望且瘋狂的對比。
就算第10艦隊的兩位王牌機師都在,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以1對50和以1對25的區別就像五十步笑百步那樣,輸都是輸、跑都是跑,無非是輸得慘一些,跑得快一些。
抱著必勝的信心,uac艦隊大張旗鼓地打起了難道一見的接舷戰。事實上這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戰方式,如果不是形勢所迫,他們也不願意選擇這種辦法。
在uac艦隊指揮官看來,導致友軍艦隊突然被擊潰肯定是有新的生力軍加入逆時針空港戰場。雖然他們的瞭望手沒有發現目標,但不能說沒有,說不定增援艦隊的位置恰好被e4基地和友軍艦隊給遮擋了。
至於友軍艦隊潰逃之後,那支新亞洲的增援艦隊為何沒有前來e4基地協防,他們的猜測是增援艦隊和友軍艦隊一同轉移了戰場,到更遠的地方繼續交戰,所以未能留在e4基地。
這樣的推測頗為合理,畢竟誰也無法想象一名王牌機師單槍匹馬來到e4星域並且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戰局。會這麽想的人才叫不正常!
可惜就是這種不正常改變了e4的局麵,並且給剩下的這支uac艦隊造成了錯覺。
後世的曆史學家和軍事專家將此稱為“風暴現象”,以此紀念風宇為機動戰士在戰場上的極限使用方式開辟了一種新思維。盡管這種戰鬥方式需要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條件方能達成,所以才被稱為一種現象。但是“風暴現象”代表了王牌機師斬首戰術運用的極致,以摧毀敵艦隊指揮體係為目標的作戰方式從此在各國王牌機師之間盛行。
此時此刻,在雙方的戰場記錄儀數據還未被讀取並且公布的狀況下,“風暴現象”還是個不存在的名詞,但是“風暴”上校已經駕駛著他的機動戰士ws加入了這場無比慘烈的太空接舷戰。
“熱帶高壓號”上沒有機動戰士彈射裝置,所以風宇飛出來的速度相對於戰艦裏發射的常規型要稍微慢一些。等他出現在戰場上時,雙方的機動戰士已經陷入了混戰狀態,那慘烈的場麵就像古代冷兵器時代的近身肉搏,就連雙方的遠程型mr和ms-b都被強行拉進了近戰,無法拉開距離進行遠程攻擊。
古時候冷兵器時代的遠程兵種一旦被貼身就是悲劇收場,同樣的,mr和ms-b也成為了這場太空接舷戰最初的犧牲者。沒有合金軍刀的這兩款量產型機動戰士近身時就是被虐的命,基本上最早被擊墜的就是這兩款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剩下的遠程型機動戰士紛紛後退,幾乎是貼著己方戰艦的裝甲板在戰鬥,總算是將陣亡率降了下來。
大概看了看戰場上的局勢,風宇也有些無奈。第10艦隊不管是戰艦還是機動戰士的數量都遠不如對方,在接舷戰這種高強度消耗下很快就會被打崩盤。即便他的個人能力再強也於事無補,他沒法搶在對方打垮第10艦隊之前摧毀uac艦隊指揮體係。
之前“熱帶高壓號”一直跟在第10艦隊的旗艦旁,借助戰艦群中部較高的r粒子濃度掩蓋這艘高速艦光學隱形的痕跡。也正因為如此,風宇登場的位置便在第10艦隊的旗艦邊上,恰好讓他遇到了一個再次挽救這支艦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