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驁並不知道,就在他去施工中的秋爽齋,跟劉所長及一眾美院研究生敘舊、視察慰問的同時。
《紅樓夢》劇組的籌備專家們,正好領著一群第二輪備選人員,到已經初步完工的瀟湘館,進行試裝和麵試。
不得不承認,曆史上《紅樓夢》這個劇的拍攝,還是非常讓影視圈氣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為它打破了此前隻用各大製片廠成熟演員直接接戲的行業慣例,在初選的時候,一反常態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藝圈經曆,而是純粹從社會上海選形象氣質合適的年輕人。
隻要你氣質形象、文化修養、談吐內涵這些符合,哪怕毫無演戲經驗和演技,也能入選。
選來之後,也不先給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讓你在大觀園裏住個一年半載,飲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讓你在真實考據出來的古代環境裏揣摩角色氛圍。
然後每天的功課就是文化有關部門的紅學專家或者古代文化專家給大家上課、讓大家真心學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戰鬥花、吟詩聯句之類的貴族文人娛樂方式,提升文學修養。學到差不多了,才最後定角色、開鏡。
84年開始籌拍的《紅樓夢》最後是到了87年發行,不過真正開機拍攝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選址建園子、選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養這些選出來的人,最後才開機拍攝。
這種做法的成本當然是很高的,後來市場經濟時代拍片要賺錢,幾乎就不能複製了——這也算是國企計劃時代、影視運作的少有利好之一。因為國企加計劃,雖然容易浪費,但至少不會偷工減料。
世人隻見過國企的產品因為工藝和設計的時候低效浪費、大手大腳,導致產品價格缺乏市場競爭力,但至少不會見到有牌子的國企幹偷工減料的事情。
畢竟都是堂而皇之能報賬的錢,辦事人幹嘛給國家省錢?省出來的利潤又不是你的。
倒是私人老板投資進來之後,一部劇報個5000萬投資實際到賬2000萬、還要聯合導演編劇製片人一起做賬、或者給偶像鮮肉明麵高片酬實際上換個渠道返給投資人……不一而足。
反正私人老板是會給辦事人們分髒的,你幫他省錢了,他回報你的方式也機動靈活得多,漸近於無招勝有招之境界。
市場高效而易偷工減料,計劃低效而用料充足,這兩大基本特性是沒什麽好質疑的。
有見識的明眼人,總是能看到各種製度都是有特定優缺點,不能全盤否定或者肯定。市場對計劃的利弊,憑良心說,八二開吧。
後世幾十年後再次翻拍《紅樓夢》時,號稱也是繼承了這一本該優秀的文化傳統,但也隻是繼承了“海選”而沒有繼承後續的熏陶培訓,這就導致最後還是成了小孩子家世財力、從小才藝培訓投入的對戰,並不能發掘貧寒但愛好文藝者的真正潛力。
不像87版,還能選出幾個本來毫無琴棋書畫吟詩作賦基礎,但因為展露出來的學習能力、文學熱愛與天賦,被培訓起來的寒門。這些人演完《紅樓夢》後,有不少還走上社會各行各業有所成就,並未全部執著於一輩子演戲,可見他們有的是真的愛好古文學,而不是想當專職演員。
而很可惜的是,幾十年後的小孩子都太世故,小小年紀已經塵味太重,更有十歲不到就處心積慮夢想著長大後要當明星的市儈功利。所以2010年代那一版的“紅樓夢中人”海選,假裝“熱愛文藝”倒是假裝得很像,內心實則把入選當成日後踏足演藝圈的跳板。最後總之是爆出若幹醜陋的花邊。
不過,這都是曆史的必然,隻有在某些領域上麵還比較空白、大家都摸索的時候,才有階級躍遷的機會,一切完備之後,上升通道封死,這是任何社會的共性。
美國曰本隻會比中國更加封閉,這是毋庸諱言的。中國人在這方麵的痛苦感暫時更加強烈,隻不過是中國人上一代還享受了“突然就能階級躍遷”的快感,所以到了這一代有落差。
而美國人曰本人早就在二戰結束那一代人就固化了,比中國人還早固兩代呢,所以他們也就麻木得不痛苦了。
……
正是因為“不看演技和演戲資曆”的默認選拔設定,導致這一次選進來的人員構成,跟顧驁原先接觸過的影視項目,都完全不同。
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配角,是成熟的各大製片廠知名演員以外。
其他片中20來歲或者10幾歲的年輕角色備選人,清一色都不是影視院校科班畢業的,也沒有有經驗的影視製片廠演員,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或許這也跟專家組是文學領域人士牽頭、壓製了影視係的緣故導致的吧,畢竟在文化有關部門牽頭的《紅樓夢》籌備組裏,最權威的清一色是紅學家和古文學研究專家,影視口的人話語權反而被壓製了。
這種情況下,主要角色備選人最出彩的能力,毫無疑問就是文學修養和談吐氣質了。
那些高中剛畢業、高考語文成績斐然的偏科生,就頗有優勢。至於搞古文學研究的年輕在校女大學生更好,如果有點別的古典才藝那就簡直完美。
“林黛玉組,第五位候選人,任雨琴,準備。”
瀟湘館的某個房間裏,文化有關部門的一名專家組成員擔綱評判,籌備組工作人員按著名單,一個個讓通過第一輪初選的備選人們試妝。
今天的選拔是第二輪了。因為第一輪是在各省的地方上,由有關部門先選一道、把一看就不靠譜地剔除掉,同時因為成本的關係,第一輪是不用穿古裝的。
隻有到了今天的第二輪,才會把所有人都拉到錢塘來、實景試古裝。這也不算是試鏡,因為不用拍攝,隻是看看古裝形象氣質是否過關。
今天這個選拔,還會淘汰掉大約90%的人,通過這一輪的,就都能進“《紅樓夢》演員培訓班”,然後在大觀園裏生活學習一年。
一年後的結業考核才會最終定誰演誰,選拔時候定的組隻是培養方向,並不代表最終定角。
到時候還會淘汰掉少量實在學習效果不好的——不過大多數都可以留下來,畢竟國家出錢報銷你學習一年,也不能白白浪費了。演技不行還能把角色換成次一些的,或者跑跑古裝龍套嘛。
任雨琴走進瀟湘館書房的時候,看到前一名候選女生表情悲戚地離去,似乎是表現不好、古文對答談吐有問題,被專家嫌棄了。
任雨琴心裏也是微微有點忐忑,不過很快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比年紀我吃虧點,比詩詞歌賦談吐,我怎麽會怕!我可是專業的!”她在內心默默給自己打氣,然後就穿著水袖的襦裙,秀氣靈動地坐下,等待提問。
殊不知,對麵的專家們也在快速地瞥一眼這個候選人的簡曆材料。
“唔……北師大文學院的,古漢語文學專業的,這個專業很對口啊,難怪光往那兒一座,古法禮節就很符合考據,氣質也拿捏得不錯。”
“嗯?居然不是在校生,都畢業工作一年多了?籍貫姑蘇,畢業後回鄉,在江南省師範學院教書,那倒是繼續幹老本行了。不過年紀肯定有些超了呀,咱今天普遍都是招20歲以下的小姑娘,大學在校女生也就罷了,來了個大學女老師……
不過怎麽才22歲?貌似也不算超太多,應該是剛恢複高考的時候趕上了好時機,很年輕就上了大學吧。既然才超兩歲,那就給個機會吧。”
幾名主次專家心中分別如是想,還不忘看了看任雨琴的長相。確實麵相還算年輕,說是18歲也沒人會反駁,那就別計較真實年齡了。
人才難得嘛。
另外,簡曆上寫的“江南省師範學院”,其實就是一所姑蘇市的大學,並不是所有頂著“江南省”前綴的大學都是在省城金陵的。
任雨琴畢業的時候,也是趕上了好時候,一來當初剛剛恢複高考,人才稀缺,連馬風這種“專科生畢業到本科當老師”的事情都能發生,任雨琴這樣北師大本科畢業、回故鄉到江南師專當老師的,自然是再根正苗紅不過了。
二來麽,也是任雨琴剛好趕上了好時候,因為她分配進校後沒幾個月,江南省師專就改名叫“姑蘇大學”了,檔次提升了一些,也算是恢複當年民國時候“東吳大學”的舊觀。任雨琴要是晚一年畢業,等江南師專改回姑蘇大學,估計靠北師大的本科招牌、想來這裏當大學老師,就不好進了。
(在大學市場上,金陵的大學好像有個特例,那就是都喜歡取名“金陵某某大學”,相比之下覺得“江南省”的前綴反而比金陵的前綴low。以至於“江南省某某大學”都被姑蘇錫州蘭陵這些市搶去了。
這跟隔壁苦逼的吳越省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吳越,“吳越某某大學”的招牌都是遠遠比“錢塘某某大學”值錢的。)
捋順了關係之後,主考專家拋出了一個暫時看起來很致命的問題:
“任雨琴同……同學,請問你為什麽要來應征林黛玉這個角色呢?從履曆上看,你已經是大學裏的文學老師了呀。你的動機是什麽?難道你不喜歡教文學、想向影視發展?”
專家畢竟比她老了一兩輩,所以盡管任雨琴已經是大學老師了,但稱謂上還是隻能喊她“同學”。
《紅樓夢》劇組的籌備專家們,正好領著一群第二輪備選人員,到已經初步完工的瀟湘館,進行試裝和麵試。
不得不承認,曆史上《紅樓夢》這個劇的拍攝,還是非常讓影視圈氣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為它打破了此前隻用各大製片廠成熟演員直接接戲的行業慣例,在初選的時候,一反常態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藝圈經曆,而是純粹從社會上海選形象氣質合適的年輕人。
隻要你氣質形象、文化修養、談吐內涵這些符合,哪怕毫無演戲經驗和演技,也能入選。
選來之後,也不先給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讓你在大觀園裏住個一年半載,飲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讓你在真實考據出來的古代環境裏揣摩角色氛圍。
然後每天的功課就是文化有關部門的紅學專家或者古代文化專家給大家上課、讓大家真心學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戰鬥花、吟詩聯句之類的貴族文人娛樂方式,提升文學修養。學到差不多了,才最後定角色、開鏡。
84年開始籌拍的《紅樓夢》最後是到了87年發行,不過真正開機拍攝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選址建園子、選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養這些選出來的人,最後才開機拍攝。
這種做法的成本當然是很高的,後來市場經濟時代拍片要賺錢,幾乎就不能複製了——這也算是國企計劃時代、影視運作的少有利好之一。因為國企加計劃,雖然容易浪費,但至少不會偷工減料。
世人隻見過國企的產品因為工藝和設計的時候低效浪費、大手大腳,導致產品價格缺乏市場競爭力,但至少不會見到有牌子的國企幹偷工減料的事情。
畢竟都是堂而皇之能報賬的錢,辦事人幹嘛給國家省錢?省出來的利潤又不是你的。
倒是私人老板投資進來之後,一部劇報個5000萬投資實際到賬2000萬、還要聯合導演編劇製片人一起做賬、或者給偶像鮮肉明麵高片酬實際上換個渠道返給投資人……不一而足。
反正私人老板是會給辦事人們分髒的,你幫他省錢了,他回報你的方式也機動靈活得多,漸近於無招勝有招之境界。
市場高效而易偷工減料,計劃低效而用料充足,這兩大基本特性是沒什麽好質疑的。
有見識的明眼人,總是能看到各種製度都是有特定優缺點,不能全盤否定或者肯定。市場對計劃的利弊,憑良心說,八二開吧。
後世幾十年後再次翻拍《紅樓夢》時,號稱也是繼承了這一本該優秀的文化傳統,但也隻是繼承了“海選”而沒有繼承後續的熏陶培訓,這就導致最後還是成了小孩子家世財力、從小才藝培訓投入的對戰,並不能發掘貧寒但愛好文藝者的真正潛力。
不像87版,還能選出幾個本來毫無琴棋書畫吟詩作賦基礎,但因為展露出來的學習能力、文學熱愛與天賦,被培訓起來的寒門。這些人演完《紅樓夢》後,有不少還走上社會各行各業有所成就,並未全部執著於一輩子演戲,可見他們有的是真的愛好古文學,而不是想當專職演員。
而很可惜的是,幾十年後的小孩子都太世故,小小年紀已經塵味太重,更有十歲不到就處心積慮夢想著長大後要當明星的市儈功利。所以2010年代那一版的“紅樓夢中人”海選,假裝“熱愛文藝”倒是假裝得很像,內心實則把入選當成日後踏足演藝圈的跳板。最後總之是爆出若幹醜陋的花邊。
不過,這都是曆史的必然,隻有在某些領域上麵還比較空白、大家都摸索的時候,才有階級躍遷的機會,一切完備之後,上升通道封死,這是任何社會的共性。
美國曰本隻會比中國更加封閉,這是毋庸諱言的。中國人在這方麵的痛苦感暫時更加強烈,隻不過是中國人上一代還享受了“突然就能階級躍遷”的快感,所以到了這一代有落差。
而美國人曰本人早就在二戰結束那一代人就固化了,比中國人還早固兩代呢,所以他們也就麻木得不痛苦了。
……
正是因為“不看演技和演戲資曆”的默認選拔設定,導致這一次選進來的人員構成,跟顧驁原先接觸過的影視項目,都完全不同。
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配角,是成熟的各大製片廠知名演員以外。
其他片中20來歲或者10幾歲的年輕角色備選人,清一色都不是影視院校科班畢業的,也沒有有經驗的影視製片廠演員,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或許這也跟專家組是文學領域人士牽頭、壓製了影視係的緣故導致的吧,畢竟在文化有關部門牽頭的《紅樓夢》籌備組裏,最權威的清一色是紅學家和古文學研究專家,影視口的人話語權反而被壓製了。
這種情況下,主要角色備選人最出彩的能力,毫無疑問就是文學修養和談吐氣質了。
那些高中剛畢業、高考語文成績斐然的偏科生,就頗有優勢。至於搞古文學研究的年輕在校女大學生更好,如果有點別的古典才藝那就簡直完美。
“林黛玉組,第五位候選人,任雨琴,準備。”
瀟湘館的某個房間裏,文化有關部門的一名專家組成員擔綱評判,籌備組工作人員按著名單,一個個讓通過第一輪初選的備選人們試妝。
今天的選拔是第二輪了。因為第一輪是在各省的地方上,由有關部門先選一道、把一看就不靠譜地剔除掉,同時因為成本的關係,第一輪是不用穿古裝的。
隻有到了今天的第二輪,才會把所有人都拉到錢塘來、實景試古裝。這也不算是試鏡,因為不用拍攝,隻是看看古裝形象氣質是否過關。
今天這個選拔,還會淘汰掉大約90%的人,通過這一輪的,就都能進“《紅樓夢》演員培訓班”,然後在大觀園裏生活學習一年。
一年後的結業考核才會最終定誰演誰,選拔時候定的組隻是培養方向,並不代表最終定角。
到時候還會淘汰掉少量實在學習效果不好的——不過大多數都可以留下來,畢竟國家出錢報銷你學習一年,也不能白白浪費了。演技不行還能把角色換成次一些的,或者跑跑古裝龍套嘛。
任雨琴走進瀟湘館書房的時候,看到前一名候選女生表情悲戚地離去,似乎是表現不好、古文對答談吐有問題,被專家嫌棄了。
任雨琴心裏也是微微有點忐忑,不過很快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比年紀我吃虧點,比詩詞歌賦談吐,我怎麽會怕!我可是專業的!”她在內心默默給自己打氣,然後就穿著水袖的襦裙,秀氣靈動地坐下,等待提問。
殊不知,對麵的專家們也在快速地瞥一眼這個候選人的簡曆材料。
“唔……北師大文學院的,古漢語文學專業的,這個專業很對口啊,難怪光往那兒一座,古法禮節就很符合考據,氣質也拿捏得不錯。”
“嗯?居然不是在校生,都畢業工作一年多了?籍貫姑蘇,畢業後回鄉,在江南省師範學院教書,那倒是繼續幹老本行了。不過年紀肯定有些超了呀,咱今天普遍都是招20歲以下的小姑娘,大學在校女生也就罷了,來了個大學女老師……
不過怎麽才22歲?貌似也不算超太多,應該是剛恢複高考的時候趕上了好時機,很年輕就上了大學吧。既然才超兩歲,那就給個機會吧。”
幾名主次專家心中分別如是想,還不忘看了看任雨琴的長相。確實麵相還算年輕,說是18歲也沒人會反駁,那就別計較真實年齡了。
人才難得嘛。
另外,簡曆上寫的“江南省師範學院”,其實就是一所姑蘇市的大學,並不是所有頂著“江南省”前綴的大學都是在省城金陵的。
任雨琴畢業的時候,也是趕上了好時候,一來當初剛剛恢複高考,人才稀缺,連馬風這種“專科生畢業到本科當老師”的事情都能發生,任雨琴這樣北師大本科畢業、回故鄉到江南師專當老師的,自然是再根正苗紅不過了。
二來麽,也是任雨琴剛好趕上了好時候,因為她分配進校後沒幾個月,江南省師專就改名叫“姑蘇大學”了,檔次提升了一些,也算是恢複當年民國時候“東吳大學”的舊觀。任雨琴要是晚一年畢業,等江南師專改回姑蘇大學,估計靠北師大的本科招牌、想來這裏當大學老師,就不好進了。
(在大學市場上,金陵的大學好像有個特例,那就是都喜歡取名“金陵某某大學”,相比之下覺得“江南省”的前綴反而比金陵的前綴low。以至於“江南省某某大學”都被姑蘇錫州蘭陵這些市搶去了。
這跟隔壁苦逼的吳越省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吳越,“吳越某某大學”的招牌都是遠遠比“錢塘某某大學”值錢的。)
捋順了關係之後,主考專家拋出了一個暫時看起來很致命的問題:
“任雨琴同……同學,請問你為什麽要來應征林黛玉這個角色呢?從履曆上看,你已經是大學裏的文學老師了呀。你的動機是什麽?難道你不喜歡教文學、想向影視發展?”
專家畢竟比她老了一兩輩,所以盡管任雨琴已經是大學老師了,但稱謂上還是隻能喊她“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