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霜降


    按理說,打了勝仗應該高興才是,但此次大勝之後,西涼境內無論武將官吏還是販夫走卒,上下皆是三緘其口。


    西涼尚武,民風素來剽悍,除去婦孺老幼,幾乎所有身體健全的青壯年都參軍入伍,邊境一有捷報傳來,鄰裏之間都是喜上眉梢,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婦人都拍著胸脯說:“老娘的兒子又打了勝仗。”


    就算吃了敗仗,也能吼上一句:“我兒英烈不辱門風!”


    等過了戰時,著墓燒香,等夜裏燭火熄了,再窩進被子裏抽噎。可無論如何,麵上還是看不出幾分憂色的。


    可如今,西涼民眾沒人有一份好臉色,大多對如今的西涼軍大失所望,臉上的憂慮或是不屑之色沒有絲毫掩蓋的擺在了西涼眾軍士的麵前。


    其實就是參與此戰的兵將都沒幾個掛的住臉麵的,荀海棠更是當著伏戈營全體將士的麵,把徐涼生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通徹。


    即便此役戰果斐然,像荀海棠這樣的也大有人在,沒幾個念徐涼生的好。


    戰果確實驚人,西涼兩線交戰,隻折損了伏戈營三千槍騎軍和枕戈營不到一萬的平戟士,便生生打退了西線格勒那七萬大軍和東線十五萬草原猛士。格勒那以及草原左賢王烏蘭蘇圖死於陣前,右賢王巴雅爾的十五萬草原猛士回到草原的時候隻剩下不到七萬殘軍。


    但是,如此輝煌的戰果也掩蓋不如徐涼生這位軍士的卑鄙手段,縱火燒糧、遊騎騷擾、水中投毒,所有能想到的下作手段被徐涼生用了幹淨,其實隻是這樣的話也不會讓人如此鄙夷,畢竟就算是荀海棠這樣的大老粗都知道,上兵伐謀,以當時西涼相差數萬的兵力,如此行事並無過錯,可讓所有人都忍不了的是,徐涼生居然對平民開刀。


    兩萬以奇襲著稱的伏戈營將士,縱馬草原南境,按照徐涼生的指示,向所有能看到的生命揮動屠刀,隻是為了將巴雅爾逼回。


    逼回去就逼回去唄,這不就結了,等塑方十五萬大軍回返,他巴雅爾還能再來不成?還要在路上投毒。


    西涼軍民中沒有人會把這場仗當成一個勝仗,就憑西涼軍士的一身鐵血,若不是對西涼還有一顆忠義之心,早就尋到徐涼生,將那一顆滿腦子都是下作手段的頭顱砍了去。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因為上不得台麵的過程而否認戰果,幾日前戰死了最後一個孫子的左賒屠不會,取勝從不講究手段的司馬禕兵,一向不守規矩的世子莫白不會,深知軍卒死一人便少一人的涼王莫通山更不會。


    他們都知道,西涼軍不缺驍勇善戰之輩,隻缺詭計多端之徒。


    十五萬草原大軍折損過半,格勒那、烏蘭蘇圖陣亡,按常理來說,損兵折將的草原大軍應該會消停一段時間,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此役隻是一個開始。


    草原西南境部落無一人幸免,巴雅爾回歸草原時看到的是堆積如山的平民屍體和不再嘶鳴的牛馬,就連還在繈褓之中的嬰兒都死在了血泊之中。


    如今的草原可謂是群情激奮,盛怒之中的大可汗已經向草原所有部落下達了命令,冬天一過,草原兵馬盡數南下,誓報此仇!


    今日霜降,也就是說最多還有五個月,西涼便要麵對一支士氣高漲而且多達五十萬的草原大軍。


    與此同時,西涼還要隨時麵臨羌地和朝廷的暗手。


    距離上次募兵不到一個月,西涼全境又開始浩浩蕩蕩的募兵。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募兵,下至十六上至三十,隻要不是殘兵皆可入伍,就算你缺胳膊少腿,隻要是從過軍的老兵,也可以有一席之地,整理軍備、生火做飯,甚至有武功底子的還可以去當新兵教頭。


    要知道,西涼常規募兵,年紀最小的必須行過及冠之禮,最大的也不能超過二十五歲,而如今如此募兵,很多人都聞到了一絲大戰的意味。


    至於和誰打,沒有人在意,有仗打就行。


    敦煌募兵司。


    自清晨告示貼了出去,來募兵司報名的人可以說是絡繹不絕,多半是未到及冠之年,卻過了十六歲年紀的少年,剩下的幾乎都是因傷不得不退出軍中的老兵。


    二十到二十五歲的人大都在上次募兵之時便報名了,哪有多少募兵之前十九,如今就二十了的人?


    一人又一個的報名,臉上大都洋溢著興奮的神色。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在以軍功論長短的西涼,從軍是富貴的惟一出路。當然,剽悍的民風也讓這些孩子自小就以從軍為榮,每年募兵都掰手指頭算算自己到沒到二十歲。


    西涼常規募兵的確是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但大多數都是踩著歲數報名的,西涼新兵也隻有一個年歲,二十。


    日頭漸漸落了下去,負責填寫名冊的官吏揉了揉酸痛的胳膊,略有斑白的發髻沁著幾縷汗水,握著筆杆子的手都有些哆嗦了,就這一天,光名字就至少寫了五六千個。


    他乃是敦煌長史,算算也是個從五品上的大官,本來募兵寫名字這等事根本不用他這級官吏動手,可是奈何手底下的小吏大都不識字,就算有幾個聞過墨香的,寫出來的字兒還不如狗丨爬的好看,也就隻得自己親自動手。


    自自己上任以來,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已經不知道寫了多少份名冊,寫了多少字了,整個敦煌府衙,除去王府中人,自己就是少有的能讀書寫字之人,每逢和文書相關的活兒,自己勢必親力親為,否則不知道下頭那些“官吏”能“寫”出多少亂子。


    揉了揉胳膊,心想今日應該無人再來了,就要吩咐身邊小吏整理書冊,便看見一個白衣少年,背著一個長盒子,踉踉蹌蹌的走了過來。


    在風沙彌漫、幹燥苦寒的西涼,這人麵容算是十分清秀了,臉頰上隻有淡淡的粗糙痕跡,麵色白皙,雙目純亮。


    “小生見過大人。”徐涼生伸手一揖,那人怔了怔,有些出神。


    “哈哈,小兄弟莫要見怪,隻是許多年未見書生禮了。”那人有些恍然,自從中原遊學歸來,正經讀書人他還沒見過幾個。


    “老夫韓正玉。”那人回了一揖,隻是多年不做,手上動作有些生疏,左手抱成了拳,右手再上。


    剛一做出來,韓正玉便發覺不對,連忙撤回雙手,麵容有些尷尬,訕笑道:“讓小兄弟見笑了。”


    徐涼生也未曾深究,這些禮數他早已不在意,逢人作揖也隻是習慣使然,哪手抱拳哪手在上無所謂的。


    方才徐涼生彎腰之時,正看到了韓正玉所寫的名冊,雖然隻是匆匆一眼,但那一襲方方正正的小楷還是讓徐涼生記在了心裏。


    正所謂見字如見人,這韓正玉必然是個方正之人。


    “小生前來報名參軍,還請大人記下姓名。”徐涼生說罷,韓正玉看一眼徐涼生的腿,無奈的說道:“你這腿,恐怕不能入軍。”


    早就料到會是這麽一個情景,徐涼生摘下身後長盒,抬到了韓正玉麵前,伸手示意韓正玉抬抬看。


    韓正玉也沒猶豫,一用力,這長盒竟分毫未動,韓正玉立刻會意,沉吟一番,依然搖了搖頭,緩緩說道:“老夫,還是不能寫。”


    徐涼生頓時有些不解,看著韓正玉,說道:“大人為何為難小生?”


    “不是老夫刻意為難於你,老夫也不是不能寫,而是不願寫,隻是我見你應該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手指頭上的繭子可做不了假。”韓正玉指著徐涼生抬著長盒的手,指尖處正有常年握筆所留下的繭子。


    “你這盒子裏應該是什麽兵器,老夫抬不動,我雖然不知你到底如何勇武,就算是鋼筋鐵骨,有扛鼎之素力,但總歸我西涼不少一個萬人敵的武夫,但卻少一個能識文斷字的書生,所以老夫不願寫。”


    歎了口氣,韓正玉怔怔的看著徐涼生,一臉正色的說道:“我身居敦煌一州長史,每逢書文識字勢必親力親為,稍有不慎,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武夫就不知會鬧出什麽亂子來,稅率三十抽一都能寫成二一十抽一!西涼七州二十四郡,王府所在的敦煌都尚且如此,別的州郡如何,可想而知!”


    “這一天下來,老夫每寫一個名字,那些來報名的人都會盯著自己的名字看上半天,這些人沒有一個識字的!而在隻能拿軍功換富貴的西涼,沒人會去讀書,也讀不起書,長此以往,不說胸有點墨,便是識字之人都會沒有,我西涼就完了!”


    韓正玉一席話可謂入骨三分,徐涼生也有些動容,雖然自己勢必從軍,但是韓正玉的一番話也讓徐涼生多了幾分想法。


    點了點頭,徐涼生深深一禮,正色道:“小生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深知一人之力不能撼江山,一人之才不能治天下,如果留下小生為官治理一方,恕小生不能從命,從軍殺敵才是小生如今必然要做的事。”


    隻有從軍,徐涼生才能淬煉一身武藝,也隻有從軍,徐涼生才能真切的了解西涼。


    韓正玉頓時大失所望,搖了搖頭,有些無奈的拿起了筆,剛欲問徐涼生姓名,就聽得徐涼生說道:“小生雖然從軍,但願在軍中教習所有願意識字之人,最起碼,也要會寫名字。”


    拿起毛筆的手臂頓時僵住了,韓正玉怔怔出神,喃喃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文治世不如以文致世人。”


    “明日起,我便要在這城中開一書院,若是沒有別的讀書人了,那老夫就一人教學。為官幾十載,如今還得被一後輩指點,才如夢方醒。”


    “這名字,你便自己來寫吧,老夫想看看我西涼後輩的墨寶。”韓正玉將毛筆遞了過去,微笑道。


    徐涼生放下長盒,雙手接過毛筆,微微欠身,恭敬的說道:“小生不敢承‘墨寶’二字,我見前輩一手方正行楷才是我輩之楷模。大人為西涼生計不辭辛勞,小生不敢比,便是一手字寫得行雲流水又能如何?”


    “我徐涼生自幼不喜楷書,平日寫字多是行書、草書居多,今日見大人,隻想以楷書寫下名字,還望大人日後能記得,小生一直是個讀書人。”飽含深意的說完一番話,徐涼生似乎略有所指,韓正玉雖然不知深意,但依然點了點頭。


    緩緩寫下徐涼生三個字,將毛筆輕輕放在硯台上,徐涼生拿起長盒,轉身離去。


    捋了捋胡須,韓正玉看著徐涼生遠去的背影,喃喃道:“徐涼生,徐涼生,都說你徐涼生滿腦子盡是下三濫的算計,今日看來,乃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韓正玉堂堂敦煌長史,雖然不涉軍政,但也是整個西涼的一線人物,怎麽會不知道盡退草原十五萬大軍的始作俑者徐涼生呢?隻是一直隻聞其名未見其人而已。


    “今日霜降,秋盡冬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鳳還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秋寒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秋寒暑並收藏鳳還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