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作者農民在飛


    第六十四章安排


    下午回到京城,田川以提前注冊的農機服務公司的名義向美國的約翰迪爾公司提出了購買采棉機,打捆機等農機的購買意向。並要求對方為自己和趙教授赴美提供商務邀請。


    傍晚,田川和趙教授一起給他在美國讀博士的學生魏文強打了電話。


    在電話中田川了解到,魏文強的專業是精密製造,學識十分淵博。他原本有在美國就業的願望,但求職的過程並不順利,至今仍沒有頭緒。


    對於回國就業,魏文強有一定的顧慮。他是一個不太擅長同他人交往的人,希望獲得一個純粹的研究性質的工作,至少也要是設計研發類的工作。他對於國內的工作環境不太放心,也擔心收入距離自己的期望值太遠。


    田川介紹了自己做采棉機研發的想法,邀請他加入自己的團隊,擔任首席設計師職位,並提出了豐厚的待遇。魏文強當即表示接受這個工作邀請,雙方約定,在田川赴美考察時,簽訂勞動合同。


    田川請他在自己十天後赴美前,幫自己檢索關於采棉機的資料,並按照自己提供的目錄購買圖書,魏文強答應了下來。


    星期六,田川以老板的身份參加了在國展中心舉辦的招聘會。田川的機械公司和網絡公司都參加了招聘,隻是兩個公司的展台距離比較遠,田川無法兼顧。田川親自過來的目的是招聘采棉機項目的高級研發人員,所以就坐在了機械公司的展台後麵。


    機械公司招聘的職位很多,待遇優厚,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田川希望招聘的高級研發人員,研發項目經理,質量體係運營人員,機器人開發,圖像智能分析等高級職位應聘的卻不太多,他也不急,就坐在那裏靜靜的等待。


    終於有人來應聘項目經理,田川和對方談了一下,卻不太滿意,整個上午,也沒有能夠見到自己最希望的團隊管理人員來應聘。應聘普通技術崗位的簡曆倒是收了一大摞,回去可以好好挑選一下。


    招聘會會持續到下午三點,田川對下午已經不抱期望了,一般人上午就投好了簡曆,隻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才會在下午繼續來碰運氣。結果在田川他們準備收攤的時候,意外的驚喜降臨了。


    來人名叫龔麗華,三十歲,曾經是美國通用汽車發動機研究院的一個研發團隊主管,因為家庭的原因剛剛回國。這位龔麗華女士身材高挑,一副都市白領麗人的打扮,在人群中走過時,回頭率極高。經過二十分鍾的交流,雙方達成了初步意向,決定下周一到機械公司進行詳細麵談,並訂立勞動合同。


    得到了此行最大的收獲,田川十分滿意,去網絡公司趙娟的展位去看了看,卻意外的發現,趙娟已經收拾好了東西,正和龔麗華聊得火熱。


    見到田川過來,趙娟拉著龔麗華給他介紹:“田總,這位美女是留美博士龔麗華,她對我們公司有意向,隻要下周一去麵試的公司不滿意,周二就來我們這裏麵試。”


    田川對龔麗華伸出手,說道:“龔女士,沒想到你對我的公司如此認同,我感到萬分榮幸。”


    龔麗華驚訝的睜大眼睛:“這家網絡公司也是田總你的?”


    “對呀,看來你對我這個人當老板的風格比較認同,才會同時選擇我的兩個公司。不過我更傾向於請你去機械公司,我認為那裏更適合你,也更需要你。”


    ………………


    在繳納了十萬美元的訂金兩天後,約翰迪爾公司邀請田川攜技術專家趙嘉偉副教授赴美考察農機型號的邀請函傳真到了田川的案頭。


    與此同時,田川和趙教授的護照辦理下來了。他們二人去大使館辦好了商務簽證,定於三月七日赴美進行采棉機和其他幾種先進農機的考察,預計將在美國停留十天左右。


    距離去美國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他在此之前要對各項工作都做一些準備。


    學校方麵,他通過宋院長請了假,而趙教授的假期更容易解決,可以按公務出差處理。請好假後,田川又分別和需要上課的幾門課程的老師打了招呼,獲得了老師們的諒解。


    農機公司正是最忙碌的時候,他和趙教授一起分別給公司管理層和研發中心開了會,安排了這段時間的工作。事實上,田川根本不怎麽管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他離開半個月對公司的運行基本沒有影響,他要做的就是叮囑大家處理好即將開始的生產線試運行工作,注重高工作強度下的生產安全。


    對於研發中心這個新成立的機構,趙教授這個老領導和自己這個老板都不在,下一步工作需要好好安排一下。三種開始投產的新農機設計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隻要適當維持對生產的技術支持就可以了。計劃在秋季到來前推廣的玉米收割機和綜合果樹機,技術方案已經確定,他們為大家劃定了這段時間的設計進度計劃。


    在他們二人離開的這段時間裏,由龔麗華全麵負責研發中心的管理工作,確立其中的組織機構劃分方案,等自己回來後審核。他已經把魏文強擔任技術總監的事情通知了龔麗華,請她在劃分組織機構時考慮這一點。


    網絡公司方麵,論壇已經正式上線,一星期以來,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七千多,還在快速增長中,運營部已經成立,滕悅從現有人員中選擇了一位名叫唐三喜的小夥子任部長。滕悅帶領開發團隊已經完成即時通訊軟件的框架搭建工作,田川與滕悅一起討論了這個框架,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目前正在緊張的修改中,預計在田川赴美前會確定下來,開始代碼的編寫工作。田川早期投入的一百萬已經見底了,他決定再劃撥一百萬到公司賬戶裏。


    老爸來電話說家裏的事情都挺順利的,隨著五個大棚陸續都進入了采收季,采摘旅遊更紅火了。而且每周可以產出的蔬菜禮盒也有所增加,上周達到了十九個,除幾個朋友預訂的以外,田川全部交給劉美婷處理。隻是加高魚塘堤壩的施工隊雞群有一些影響,還不至於炸群。


    郎教授和洪老師仍舊每周去田家村,與養雞場和大棚的人員混得極熟。


    老爸在電話裏抱怨,說王大勇和田龍總去騷擾他,逼他寫博物館用的老農村的回憶文章。但自己還要忙活養雞場和大棚的工作,哪裏有那麽多時間寫東西呢?


    去美國之前,田川還要回家一趟,和爸媽告別,也順便看看村裏推廣采摘旅遊有沒有問題。


    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爸媽在養雞場和大棚各選一個人出來做主管,把爸媽從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養雞場確定的主管就是當司機的李二寶,這小子能張羅,責任心也強,做這個主管應該沒問題。大棚就比較麻煩,幾個現有的工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實在沒有幹管理的料,何況這個負責人還要接待采摘團。沒辦法隻好讓老爸先自己盯一段時間。


    新大棚就要開工建設了,選的仍舊是上次那家建築隊,建築隊現在已經進場進行地基建設了。


    田川回家時,魚塘的堤壩已經填好了土,隻等河水解凍後就蓄水,引進魚苗。四個魚塘他準備分別養殖鯉魚,鯽魚,鱅魚也就是花鰱,這三種魚會混養在兩個塘裏,其中還可以摻雜一部分草魚。另外一個塘養甲魚,一個塘養蝦。


    按照他的想法,到年底時,他的蔬菜,雞蛋,公雞,魚蝦,要形成一定的供應能力,力爭留住一批固定顧客,並在京城建設成初步的配送體係,並爭取讓網上下單購買和付款開始付諸實踐。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或者說為了支撐初步的配送體係運轉,他必須擁有足夠多的顧客,以保障有足夠的日下單量。否則食品的利潤會被配送嚴重攤薄,甚至整個運作模式都有可能被徹底拖垮。


    為了留住顧客,他必須提供足夠大的產能,為此,他寧願讓產能過剩,將多餘的產品免費送出去。現在的采摘旅遊隻是用來消耗前期的多餘產量,高端的顧客群體數量有限,每家每年能參加的次數更有限,將來是難以長期增長的,擴大到一定的規模後就會開始回落,直到最後保持在某個比較固定的數字。也就是說采摘旅遊的消費能力是難以跟上他的產能的增長速度的。


    他擴大大棚的種植規模是一次冒險,但從他的長遠目標來看,這又是必要的投資。


    在大棚裏新一輪種植開始前,他已經要求爸媽種一些蔥薑蒜類調料,以豐富產品種類。


    另外,他和爸媽一起評估了各種蔬菜的理想消耗比例,在新大棚開始種植時做參考。他覺得現在的五個大棚用來供應采摘旅遊足夠了,所以新大棚就不再按現在的五個這樣為了采摘的趣味性搞混合種植了。


    爸媽還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離土種植和蚯蚓養殖需要的培養基製作比較困難,在冬天牛糞的消毒和幹燥太困難,有些供不上用。現在新大棚的培養基還沒有影子呢。


    田川經過反複思量,考慮了幾種方案,覺得最可行的辦法是在新大棚的附近建一個烘幹窯,采用土炕加熱的辦法處理培養基的材料,這樣可以大幅度提高處理效率,減少處理占用土地的麵積。隻是這個烘幹窯的位置要好好選擇,那味道肯定是杠杠的。


    由此田川想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將來農場有機肥料的處理。還有就是有機肥料施肥的工作量太大,造成生產成本進一步的上升。這也將影響將來無公害種植的推廣。看來有必要做一個有機肥料的研究項目了。


    王大勇和田龍聽說田川回來了,一起找上門來了,和他討論了一晚上采摘旅遊和博物館的工作,最後田川沒辦法,隻好把話題轉到防汛的問題上,這一招果然管用,兩人沒多久就要告辭。但田川實在不放心在夏天即將到來的大雨,還是拉著兩人,落實了一些防汛措施,才放他們離開。這兩人見田川自己已經在花大成本搞防汛,也有了一定的危機意識,做了不少切實的防汛工作。


    還有最後一件事,就是棉花種植的事情。雙河那邊的鄉政府傳來消息,他們幫田川雇傭的十名當地村民已經到位了,並將他購買的豬糞和化肥撒進了地裏。距離他去美國還有三天,他必須去一趟棉花地,把下一步要進行的工作安排下去。


    田川請自己本家的叔叔,曾經種過幾年棉花的田見宇去雙河幫自己管理棉花地。田見宇當過生產隊長,是種棉花的一把好手,又有安排別人工作的經驗,田川相信他能管理好這150畝棉花地。


    他帶著田見宇去了雙河,又叫龔麗華過去和大家認識了一下,並交代田見宇必須執行龔麗華的命令,作為實驗田,龔麗華的命令即使不符合棉花的生長規律,也必須執行。


    然後他安排田見宇找機器深耕土地,並根據地勢平整土地,劃分田壟。


    棉花種子和必要的農藥地膜等生產物資,他已經購買了,幾天內就要送過來。開壟覆膜機也將在土地翻耕完成前送到,一旦完成翻耕,就立刻覆膜保溫保墒。兩台點播機也將隨開壟覆膜機一起送過來,用於完成浸種後的棉花播種。


    安排好棉花播種的事情,確定了棉花地的管理人員,田川又找到洪老師,請他在農學專業老師裏幫自己介紹一位擅長棉花種植的老師,指導一下種棉花。洪老師給他介紹了一位名叫安海軍的青年講師。安老師讀研究生時的課題就是棉花種植技術方麵的,留校後一直在從事這方麵的研究,經驗豐富。


    安老師接受了田川的邀請,幫他指導田見宇種棉花。


    田川在去美國的前一天,終於把事情安排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有機農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民在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民在飛並收藏有機農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