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蘇七爺家已經升起了炊煙。
不一會兒,陸陸續續地有人往蘇七爺家來。
蘇七爺擺一把椅子坐在院坎上,嘴裏叼著一根長煙袋,咧著一口煙熏的牙,衝著來的人點頭示意。他是不會去招呼大家的,來的人全是蘇家的近親晚輩,沒有以大迎小的道理。
小孫子蘇杭就盤腿坐在他的椅子邊上,手裏拿著顆紅石子在那塊青石板上劃來劃去。溪溝裏各種顏色的小石子,能用來寫字,蘇七爺上學的時候,破學堂裏還沒有粉筆,都是用這些小石子來板書。
蘇杭還隻認識幾個簡單的字,像他的名字,像一些基本“天、田、開、土”這些字,他是會寫的,都是蘇七爺教他的。他就在那塊青石板上一遍遍寫自己認識的字,寫滿了擦了再寫。
過了一陣兒,門前聚的人已經不下七八個了,蘇七爺的大兒子蘇興富也來了,肩上扛著一捆安全繩。要說這安全繩在農村可是稀奇玩意兒,縣城都買不到這麽大捆的。蘇興富早年在山東放馬,套馬用得就是繩子,就是這安全繩裁的。後來他複員回來,就隻帶回來一個行軍包和一捆安全繩。行軍包給了蘇三,安全繩自己留下了。
蘇三一早上就到各家去找人,借工具,這會兒從坎下一跛一跛地上院坎來,連忙招呼大家。
“大家進屋裏,吃點東西墊巴墊巴!”
顧大奶奶剛好端了木箍的蒸桶出來,蒸桶裏全是煮熟的紅薯和土豆,熱騰騰地冒著氣。
顧大奶奶招呼了一聲,大家夥都圍了過去。
蘇杭也跑了過去,蘇三見他在旁邊,隨手挑了個大的土豆遞給他,又從桶裏拿了個紅薯放在他手裏。
“你不吃紅薯,去給爺爺!”
“嗯!”
蘇杭撕下一塊土豆皮,咬了一口,燙得舌頭打轉兒。
蘇三看了,不禁發笑。
吃過東西,一行人便在蘇老三的帶領下,往鄭家灣去了。蘇七爺腳力沒年輕人那麽好,加上昨天晚上累過了勁兒,便領著小孫子蘇杭在後麵遠遠跟著。
顧大奶奶本來死活不許蘇七爺帶著小孫子的,怕那場麵嚇著小孩子。蘇杭鬧著要去看熱鬧,蘇七爺又保證說找到了不讓小孫子看,顧大奶奶這才罷休。
翻過黃梁子,蘇三憑著記憶帶著大家在梁子頂上尋那火把。
沒多大會兒功夫,就找到了。那火把已經燒得隻剩下一小截竹篾。
要說這昨兒那火把那麽大的火勢,現在又是夏天,天幹物燥,沒生出火災,真是運氣好,否則這滿山的成材林木都得燒個幹淨不說,山連山的沒準還會出了大事。
想到這兒,蘇三不禁有點後怕。
尋到那火把了,蘇三便吆喝大夥往前頭去。
那前頭有個天坑,蘇三是記得的。前幾年,興德家的大牯牛掉下去摔死了。當時也想撈那牛出來,打算著趁著剛死好歹能做點醬肉,可是由於繩子放完還沒能到底,加上牛太重,隻能作罷。
此番,雖然不是撈一頭牛,但凶險卻是小不了多少。
蘇七爺到了的時候,委實嚇得不輕,不禁脊背直冒冷汗。
隻因他瞧見了那天坑旁的那堆被坐得東倒西歪的草叢,那正是他昨天晚上再也邁不開步子停下來歇息的地方,再往前一尺就是天坑的邊沿。蘇七爺心裏後怕,心想若不是小孫子的連聲追問嚇得他不敢上前,昨晚他們倆已經摔下天坑,斷無活命的道理,隻怕此時早已石灰填縫,封棺入殮了。此番大難不死,當真是祖宗保佑!
一行人帶的東西不少,蘇家老大蘇興富已經找好了拴繩子的樹,就長在天坑邊不遠,當地人叫作“馬夫哨子”,學名蘇七爺也不知道,反正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很多人是靠吃“馬夫哨子”的樹葉活下來的,蘇七爺也吃過,可以說這棵樹以前是救過蘇七爺命的。也許是樹通靈性,又昨夜又救了他爺孫的命。
想到這兒,蘇七爺費勁地把繩子往下套了套,接近樹根的地方樹幹粗一些,免得拽彎了這棵樹。
“爹,我下去了啊!“蘇三喊了蘇七爺一聲。
蘇七爺看了看蘇三的腿,沉下聲來,“讓你大哥下吧!這大白天的,還能見了鬼了!”
蘇三瞟了老大一眼,麵露難色。他是知道這個大哥的性格的,這種事肯定是不願上前的。
“爹,我這兩天風濕犯了,下不了。”蘇興富嘟囔著說。
蘇七爺臉色立馬變了,怒道:“就是腿折了也給我下,老子說話還不頂用了?”
蘇老大臉僵住了,一時間大家都不說話了。
蘇三怕爺倆鬧僵,連忙說:“爹,我下去吧,沒事的!”
蘇七爺卻強住了:“死富娃子,給老子下去!”
蘇興富還是大不情願,蘇七爺上去就是一腳把他踹倒了。
蘇興洪見狀,上前解圍,把繩子往蘇興富的腰間係,“大富哥,你先下去,我跟著你就下!”
蘇三拿了塊石頭,往天坑裏一扔,“砰……砰……砰”的聲音從坑底傳上來。
“大哥,坑底有點深,繩子放完沒到底你就喊。”蘇三叮囑道。
天坑地縫是西南地區的地形特點,蘇興富也不是第一次見,無非是些鍾乳石和雜草藤蔓之類的。天坑裏一股潮濕的氣味,還帶著些陰冷。
蘇興富打開手電,環顧四周,並未發覺什麽異樣。不一會兒,本家的兄弟蘇興洪也下來了。
“大富哥,可有什麽發現嗎?有找到那屍首不?”
蘇興富搖搖頭,表示否認,口中已經有了怨言:“都怪老爺子瞎許願,這下天坑是人幹的事情嗎?”
“大富哥,你不要動氣,眼下找到那死鬼的屍首,正經安埋了才是正事。”蘇興洪開解道。
“哎,大富哥,你看這天坑是不是連著底的啊?”蘇興洪一打手電,發覺另一頭竟有出路,隻是出路那頭沒有光亮再凝神細聽,仿佛有水流的聲音。
蘇興富到底是蘇七爺的兒子,對這些事情多多少少是有些了解的。
“咱這個地方多的是連底的天坑,不足為奇,隻是那挑擔子的,不可能失足掉進這黃梁子上的天坑,你且想想,挑擔子的怎會走到這深山林子裏來。我先不願意攬下這差事,正是處於這個考慮。”蘇興富這才道出了自己的隱憂。
“按大富哥的說法,咱這差事沒準還要費不少腳力了。”蘇興洪也有了些悔意。原本他昨天去墳彎槽尋牛欠了蘇三的人,這番又是個在蘇七爺麵前邀功的好機會,來年自己借蘇七爺的牛耕地也就不愁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差事這麽棘手。
“三哥,這底下沒有,有個黑漆漆的口子,好像有水聲。”蘇興洪衝著頭頂的天坑口子喊道。
“爹,這天坑準是連在一起的,這連著的又是哪個山頭的天坑呢?”蘇三也覺頗為棘手,不敢貿然叫興富、興洪兩人前行,隻得求教蘇七爺。
“你爺爺講過,那天坑連著的是墳彎槽裏的風天坑。”蘇七爺沉聲道。
蘇三是知道那響天坑的,之所以叫風天坑,是因為,不管冬夏,那天坑中始終有一股強風刮過的聲音,天坑口還有涼颼颼的風,夏日裏坐在坑口涼爽無比。所以人們叫鳳天坑。可是這風天坑的位置,大家知之甚少,梅子埡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最關鍵的是,那風天坑處的位置,正是墳彎槽中心地帶,就是傳說有牛鬼出沒的地方。所以村裏的人就更不敢去了。
“爹,要不我下去吧?”蘇三麵色凝重,想了一會兒還是下決心說。
蘇七爺略一思忖,點了點頭。從內心裏來講,他是心疼蘇三的,四個兒子裏,他自覺最對不起的就是蘇三。其餘是哪個好歹已經婚配,成家立業,就連那混賬老幺,也好歹留下了子嗣。獨這三兒子,沒有一兒半女,也沒有個媳婦兒照料。而蘇家這幾年的名聲,委實竟是靠著跛腳的老三撐起來的。所以,他先前才會踢了老大一腳。
可眼下的情形,也隻能老三下去才最為穩妥。
“你們先別往前走,等我下來。”蘇三喊了一聲,把那繩子拉起來,係在腰間,也下了那天坑。
過了五六分鍾,蘇三也站在了天坑底。
“三哥,你看看。”蘇興洪用手電照著那黑漆漆的洞口,指給蘇三看。
“老三,我以前聽爹說,這天坑連著墳彎槽的風天坑,是不是真的?”蘇興富雙眉緊鎖。
蘇三點了點頭,“咱這地方,哪一處天坑不是通的?大哥你別想太多!”
“那風天坑裏不知葬了多少牛的命,牛鬼攔路你又不是不知道。”蘇興富隨著蘇家老太爺從小長大,多多少少也是懂一些門道的。
“大哥,我們還是得往前走,你要是不想走了,就先上去。”麵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蘇三也有些不耐煩了。
儺公這個行當,蘇三也做了有十幾年了,可是梅子埡有兩處他是不敢放肆的,一是鄭家灣,二就是墳彎槽,都是戾氣太重,有些法術到了這裏,都失了效力。
蘇興富聽了這話,臉上不悅,卻也不好發作,隻得呆立一旁。
蘇三從行軍包裏掏出一根紅蠟燭,擦燃火柴,點燃了紅燭,往那洞口走去。
點燃了紅燭。蘇三衝著頭頂光亮處喊;“去墳彎槽風天坑等我們。”
“三哥,你真要去啊?”蘇興洪也生出一些恐懼。
“此番是為了收屍,是大大的好事,料想挑擔子的死鬼不會為難我們。”蘇三振振有詞,其實內心也有疑雲。須知昨日蘇七爺也是為了收屍而來,不也差點遭了毒手嗎?
“聽三哥的準沒錯!”蘇興洪略略放了下心,跟著蘇三後麵小挪步子。
蘇興富也隻得跟上。原來那蘇七爺聽見蘇三的喊聲,早已抽了繩子,蘇興富想上去也上不去。
“三哥,前麵那水聲是從哪兒來的?”蘇興洪倒是個好稀奇的人。
“若是我猜的不錯,那水人從崖屋水流來,往長城溝裏流去的。”蘇三解釋道。
興洪、興富二人心下大駭,“難道那就是陰河嗎?”
蘇三麵色凝重,沉聲道:“正是。”
不一會兒,陸陸續續地有人往蘇七爺家來。
蘇七爺擺一把椅子坐在院坎上,嘴裏叼著一根長煙袋,咧著一口煙熏的牙,衝著來的人點頭示意。他是不會去招呼大家的,來的人全是蘇家的近親晚輩,沒有以大迎小的道理。
小孫子蘇杭就盤腿坐在他的椅子邊上,手裏拿著顆紅石子在那塊青石板上劃來劃去。溪溝裏各種顏色的小石子,能用來寫字,蘇七爺上學的時候,破學堂裏還沒有粉筆,都是用這些小石子來板書。
蘇杭還隻認識幾個簡單的字,像他的名字,像一些基本“天、田、開、土”這些字,他是會寫的,都是蘇七爺教他的。他就在那塊青石板上一遍遍寫自己認識的字,寫滿了擦了再寫。
過了一陣兒,門前聚的人已經不下七八個了,蘇七爺的大兒子蘇興富也來了,肩上扛著一捆安全繩。要說這安全繩在農村可是稀奇玩意兒,縣城都買不到這麽大捆的。蘇興富早年在山東放馬,套馬用得就是繩子,就是這安全繩裁的。後來他複員回來,就隻帶回來一個行軍包和一捆安全繩。行軍包給了蘇三,安全繩自己留下了。
蘇三一早上就到各家去找人,借工具,這會兒從坎下一跛一跛地上院坎來,連忙招呼大家。
“大家進屋裏,吃點東西墊巴墊巴!”
顧大奶奶剛好端了木箍的蒸桶出來,蒸桶裏全是煮熟的紅薯和土豆,熱騰騰地冒著氣。
顧大奶奶招呼了一聲,大家夥都圍了過去。
蘇杭也跑了過去,蘇三見他在旁邊,隨手挑了個大的土豆遞給他,又從桶裏拿了個紅薯放在他手裏。
“你不吃紅薯,去給爺爺!”
“嗯!”
蘇杭撕下一塊土豆皮,咬了一口,燙得舌頭打轉兒。
蘇三看了,不禁發笑。
吃過東西,一行人便在蘇老三的帶領下,往鄭家灣去了。蘇七爺腳力沒年輕人那麽好,加上昨天晚上累過了勁兒,便領著小孫子蘇杭在後麵遠遠跟著。
顧大奶奶本來死活不許蘇七爺帶著小孫子的,怕那場麵嚇著小孩子。蘇杭鬧著要去看熱鬧,蘇七爺又保證說找到了不讓小孫子看,顧大奶奶這才罷休。
翻過黃梁子,蘇三憑著記憶帶著大家在梁子頂上尋那火把。
沒多大會兒功夫,就找到了。那火把已經燒得隻剩下一小截竹篾。
要說這昨兒那火把那麽大的火勢,現在又是夏天,天幹物燥,沒生出火災,真是運氣好,否則這滿山的成材林木都得燒個幹淨不說,山連山的沒準還會出了大事。
想到這兒,蘇三不禁有點後怕。
尋到那火把了,蘇三便吆喝大夥往前頭去。
那前頭有個天坑,蘇三是記得的。前幾年,興德家的大牯牛掉下去摔死了。當時也想撈那牛出來,打算著趁著剛死好歹能做點醬肉,可是由於繩子放完還沒能到底,加上牛太重,隻能作罷。
此番,雖然不是撈一頭牛,但凶險卻是小不了多少。
蘇七爺到了的時候,委實嚇得不輕,不禁脊背直冒冷汗。
隻因他瞧見了那天坑旁的那堆被坐得東倒西歪的草叢,那正是他昨天晚上再也邁不開步子停下來歇息的地方,再往前一尺就是天坑的邊沿。蘇七爺心裏後怕,心想若不是小孫子的連聲追問嚇得他不敢上前,昨晚他們倆已經摔下天坑,斷無活命的道理,隻怕此時早已石灰填縫,封棺入殮了。此番大難不死,當真是祖宗保佑!
一行人帶的東西不少,蘇家老大蘇興富已經找好了拴繩子的樹,就長在天坑邊不遠,當地人叫作“馬夫哨子”,學名蘇七爺也不知道,反正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很多人是靠吃“馬夫哨子”的樹葉活下來的,蘇七爺也吃過,可以說這棵樹以前是救過蘇七爺命的。也許是樹通靈性,又昨夜又救了他爺孫的命。
想到這兒,蘇七爺費勁地把繩子往下套了套,接近樹根的地方樹幹粗一些,免得拽彎了這棵樹。
“爹,我下去了啊!“蘇三喊了蘇七爺一聲。
蘇七爺看了看蘇三的腿,沉下聲來,“讓你大哥下吧!這大白天的,還能見了鬼了!”
蘇三瞟了老大一眼,麵露難色。他是知道這個大哥的性格的,這種事肯定是不願上前的。
“爹,我這兩天風濕犯了,下不了。”蘇興富嘟囔著說。
蘇七爺臉色立馬變了,怒道:“就是腿折了也給我下,老子說話還不頂用了?”
蘇老大臉僵住了,一時間大家都不說話了。
蘇三怕爺倆鬧僵,連忙說:“爹,我下去吧,沒事的!”
蘇七爺卻強住了:“死富娃子,給老子下去!”
蘇興富還是大不情願,蘇七爺上去就是一腳把他踹倒了。
蘇興洪見狀,上前解圍,把繩子往蘇興富的腰間係,“大富哥,你先下去,我跟著你就下!”
蘇三拿了塊石頭,往天坑裏一扔,“砰……砰……砰”的聲音從坑底傳上來。
“大哥,坑底有點深,繩子放完沒到底你就喊。”蘇三叮囑道。
天坑地縫是西南地區的地形特點,蘇興富也不是第一次見,無非是些鍾乳石和雜草藤蔓之類的。天坑裏一股潮濕的氣味,還帶著些陰冷。
蘇興富打開手電,環顧四周,並未發覺什麽異樣。不一會兒,本家的兄弟蘇興洪也下來了。
“大富哥,可有什麽發現嗎?有找到那屍首不?”
蘇興富搖搖頭,表示否認,口中已經有了怨言:“都怪老爺子瞎許願,這下天坑是人幹的事情嗎?”
“大富哥,你不要動氣,眼下找到那死鬼的屍首,正經安埋了才是正事。”蘇興洪開解道。
“哎,大富哥,你看這天坑是不是連著底的啊?”蘇興洪一打手電,發覺另一頭竟有出路,隻是出路那頭沒有光亮再凝神細聽,仿佛有水流的聲音。
蘇興富到底是蘇七爺的兒子,對這些事情多多少少是有些了解的。
“咱這個地方多的是連底的天坑,不足為奇,隻是那挑擔子的,不可能失足掉進這黃梁子上的天坑,你且想想,挑擔子的怎會走到這深山林子裏來。我先不願意攬下這差事,正是處於這個考慮。”蘇興富這才道出了自己的隱憂。
“按大富哥的說法,咱這差事沒準還要費不少腳力了。”蘇興洪也有了些悔意。原本他昨天去墳彎槽尋牛欠了蘇三的人,這番又是個在蘇七爺麵前邀功的好機會,來年自己借蘇七爺的牛耕地也就不愁了。可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差事這麽棘手。
“三哥,這底下沒有,有個黑漆漆的口子,好像有水聲。”蘇興洪衝著頭頂的天坑口子喊道。
“爹,這天坑準是連在一起的,這連著的又是哪個山頭的天坑呢?”蘇三也覺頗為棘手,不敢貿然叫興富、興洪兩人前行,隻得求教蘇七爺。
“你爺爺講過,那天坑連著的是墳彎槽裏的風天坑。”蘇七爺沉聲道。
蘇三是知道那響天坑的,之所以叫風天坑,是因為,不管冬夏,那天坑中始終有一股強風刮過的聲音,天坑口還有涼颼颼的風,夏日裏坐在坑口涼爽無比。所以人們叫鳳天坑。可是這風天坑的位置,大家知之甚少,梅子埡隻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最關鍵的是,那風天坑處的位置,正是墳彎槽中心地帶,就是傳說有牛鬼出沒的地方。所以村裏的人就更不敢去了。
“爹,要不我下去吧?”蘇三麵色凝重,想了一會兒還是下決心說。
蘇七爺略一思忖,點了點頭。從內心裏來講,他是心疼蘇三的,四個兒子裏,他自覺最對不起的就是蘇三。其餘是哪個好歹已經婚配,成家立業,就連那混賬老幺,也好歹留下了子嗣。獨這三兒子,沒有一兒半女,也沒有個媳婦兒照料。而蘇家這幾年的名聲,委實竟是靠著跛腳的老三撐起來的。所以,他先前才會踢了老大一腳。
可眼下的情形,也隻能老三下去才最為穩妥。
“你們先別往前走,等我下來。”蘇三喊了一聲,把那繩子拉起來,係在腰間,也下了那天坑。
過了五六分鍾,蘇三也站在了天坑底。
“三哥,你看看。”蘇興洪用手電照著那黑漆漆的洞口,指給蘇三看。
“老三,我以前聽爹說,這天坑連著墳彎槽的風天坑,是不是真的?”蘇興富雙眉緊鎖。
蘇三點了點頭,“咱這地方,哪一處天坑不是通的?大哥你別想太多!”
“那風天坑裏不知葬了多少牛的命,牛鬼攔路你又不是不知道。”蘇興富隨著蘇家老太爺從小長大,多多少少也是懂一些門道的。
“大哥,我們還是得往前走,你要是不想走了,就先上去。”麵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蘇三也有些不耐煩了。
儺公這個行當,蘇三也做了有十幾年了,可是梅子埡有兩處他是不敢放肆的,一是鄭家灣,二就是墳彎槽,都是戾氣太重,有些法術到了這裏,都失了效力。
蘇興富聽了這話,臉上不悅,卻也不好發作,隻得呆立一旁。
蘇三從行軍包裏掏出一根紅蠟燭,擦燃火柴,點燃了紅燭,往那洞口走去。
點燃了紅燭。蘇三衝著頭頂光亮處喊;“去墳彎槽風天坑等我們。”
“三哥,你真要去啊?”蘇興洪也生出一些恐懼。
“此番是為了收屍,是大大的好事,料想挑擔子的死鬼不會為難我們。”蘇三振振有詞,其實內心也有疑雲。須知昨日蘇七爺也是為了收屍而來,不也差點遭了毒手嗎?
“聽三哥的準沒錯!”蘇興洪略略放了下心,跟著蘇三後麵小挪步子。
蘇興富也隻得跟上。原來那蘇七爺聽見蘇三的喊聲,早已抽了繩子,蘇興富想上去也上不去。
“三哥,前麵那水聲是從哪兒來的?”蘇興洪倒是個好稀奇的人。
“若是我猜的不錯,那水人從崖屋水流來,往長城溝裏流去的。”蘇三解釋道。
興洪、興富二人心下大駭,“難道那就是陰河嗎?”
蘇三麵色凝重,沉聲道:“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