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施展“滄海踏月”的輕功跨海東行,驚歎於年輕刀客武功高強的同時,完全不知道對麵兩人已將他認定為必須鏟除的對象。此行無驚無險,順利完成李湛交代的使命,順道又見了念茲在茲的阿史那瑕,可謂大有收獲。即便最後被對手發現,也算是自己刻意為之,若他不想賣弄武功、毀壞船隻,悄無聲息來去估計也不會引出神秘刀客那般高手。
回到流光時天光已大亮,城牆上巡邏武士很是驚奇他是何時出去的,李岩也不多做解釋。回到府中休息了一個時辰,又去向李湛匯報昨夜情形,趁著大夥兒都在,李岩順帶將阿史那瑕所言說的無礙堡水寨情況描述一遍。其實對手兵力早已探知,與阿史那瑕所告知的數據大差不差。對方可堪一戰的武林高手大約不到千人,射聲軍五百人,另有常年與流光對峙中成長起來的精銳堡丁不到萬人。由於流光軍士約有萬餘,以對方這般實力來講,頂多也就是平分秋色而已。
射聲軍名聲在外,多靠弓矢弩箭,如今流光從唐門交易來大量弩機,自是不會畏懼的。至於無礙堡眾堡丁,雙方常年爭鬥,以相同兵力對決也是不懼,何況對手攻來料比不能傾巢而出,相較而言流光人多勢眾,自然是占盡上風。這許多年來無礙堡能扼守流光通往內陸要地,最關鍵的地方還在於隨時可憑宇文信特批令箭調動楚州大軍。由於要遏製流光,楚州也算楚王朝少數可以擁兵過萬的州府。隻是十餘年前朝廷水戰精英盡折,大型戰船、攻城器械損失殆盡,十餘年來雖說元氣漸複,但流光也本就易守難攻,又被刻意經營得固若金湯,朝廷要想拿下此地也基本不太可能。至於宇文信有沒有迫切打下流光的心思,更是難測,最起碼沒有隔三岔五傳下聖旨強行要求,對楚州刺史的考評中也未有攻下流光的硬性規定,頂多就是申斥一番了事。楚州一眾大小官員也隻是好生經營,杜絕流光在此間上岸的可能。至於對方是繞道還是困守,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既然在兵力對比上沒有優勢,無礙堡水寨唯一可以仰仗的就是數百名武林高手。這些人用來衝鋒陷陣未必比得上同等數量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但若能用得好,又何嚐不是一支奇兵。這些道理無礙堡也好,流光城也好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如何做好攻防,雙方的關鍵布置都要針對這六百高手來做文章了。
楊嵐將整體形勢作了分析對比,最後道:“敵方優勢在於隨時可傾舉國之力來攻,無論是大軍還是武林人士,後援源源不斷,因此真實實力必然遠遠超出已展示出來的部分;劣勢在於對方不精於水戰。而我方的優勢在於流光島,四周暗礁密布,我等熟悉水道,精通水戰,並有周邊三島互為呼應。島前城牆堅固且靠近海麵,對方即便有攻城器械也隻能在船上施展,威力必然不足;島後多是懸崖,難以攀爬不說,即便上來,我有‘驍騎’施以雷霆一擊,定然讓他損兵折將。劣勢在於沒有外援,隻能與對手在此間消耗。以目前兵力來看,我方是有優勢的,隻需防好對手派出精銳高手奇襲騷擾,定然立於不敗之地。”
李岩也道:“不錯,昨夜我私出流光,咱們城牆上下都有巡邏兵士,卻未發現我的行蹤,看來咱們的布防還是有漏洞的,隻怕防不了武功上佳的高手。在天都時,射聲軍用於防禦天樞的示警鈴音效果很好,可以效仿一下。”
楊嵐點點頭:“咱們也不需太過複雜,隻需在目力不及的地方扯好絲線,掛好鈴鐺即可。隻要能藉此殺傷對手一兩次,挫了對方銳氣,使得此戰陷入軍爭,咱麽仗著地利便可高枕無憂。”眾人點頭稱是。
李湛說道:“此事就由師妹配合秦老完成。”秦宇、楊嵐領命。李湛又道:“都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宇文信倒行逆施,背叛大唐,卻又不肯安撫黎民,反奉北燕為主,此謂失道。現如今綱紀敗壞,官員貪腐,四下裏盜賊並起,整個天下民不聊生。這等情形宇文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來討伐流光。李湛貴為上國之胄,攜親朋故舊隱於流光,奉唐為正朔,不肯屈膝於異族。即便如此,二十年間也未曾敢興風作浪,妄起刀兵,隻圖安度餘生而已,如今流光安居而樂業。捫心自問,得道多矣。如今宇文信以無道來伐我有道,以不義來伐我大義,自有俠義之士不請而來相助,此役我必勝之。望眾位勠力同心,好生給宇文信一個教訓!”堂下轟然響應。隨後李湛又做了各種部署。
散帳之後,大夥兒各自按議定的安排執行,李岩等人武功高強,被編做一個小隊,結合流光原有未在軍中任職的出色子弟,約有百來人,劃歸李湛直接統屬。平日裏作為城主親軍,護衛李湛,來日何方吃緊,這麽一直有生力量加入定能解決一時困厄。
戰書已下,當日巳時無礙堡就派來軍兵挑戰,共計五艘大船,每艘約有兩百餘人,還有能乘數十人的小舟二十來艘。大老遠就看到大船上載投石器械,吃水頗深,想來船艙之內也攜帶了不少石彈。薛炎久經戰陣,一聲令下,任何人不得發一炮一矢,靜等敵船靠近。對手也是做過工夫的,沿著沒有暗礁的地方靠近港口,卻發現河灘之上根本沒有足夠空間布放投石器。隻得在船上直接發炮攻城。
薛炎隻是命人高高撐起深海異獸之皮混合牛皮製成的大帳,用水澆透了,石彈打在上麵隻是輕輕一晃便沒了力氣。饒是對手每船兩炮,還是最為先進的可以輪番轟炸的車輪炮,可惜在船上發射本就力弱,流光防護又嚴,莫說砸塌城牆,連城內的房子也沒砸倒幾棟。
李湛親上城頭,李岩作為他的貼身護衛自是緊緊跟隨,隻是看薛炎一味防守也不還擊,暗暗著急。李湛見了笑道:“你且莫要心慌,薛師叔自有計較。”
約過了盞茶時間,對方攻勢雖在,李岩也明顯感受到士氣不如以前。薛炎一聲令下,先用弩箭壓製對手攻勢,也架起石炮,居高臨下劈頭蓋臉打了過了。對麵戰船上也裹了牛皮,一時也傷不及本體,倒是乍然攻擊之下傷了不少人。對方不慌反喜,非但不躲,反而加強發炮頻率還擊,一時之間互有死傷。流光占有地利,自是損失較小。
正在僵持之間,對方後麵忽然亂了起來,李岩居高臨下看得親切,原來“飛仙”、“騰蛟”、“禦宇”各派三隻巨舟前來助戰,方才薛炎拖延時間,便是為了能完成合圍。對方顯然也有高人坐鎮,一亂便平複了下來,船隻向後退卻,撤出雙方弩炮射擊距離,除了一條巨舟上的投石器械仍對著流光方向,防止城內軍士出城合擊,其他船隻一致對準來船發射弩箭。登時空中石如雨落,矢如飛蝗,不停有人落入水中。石彈落水是以激起大片波浪,整個流光城正西的海麵如同煮開的一鍋粥般沸騰了起來。
李岩從未見過這樣數千人對壘廝殺的局麵,方知人命有時竟如此輕賤。一時之間呆住,喊殺之聲似如遠在天邊一般。李湛卻是久經沙場,見狀拍拍他肩膀道:“兩軍對壘不比江湖爭鋒,戰場之上根本不會給你考慮對手是善是惡,是否當殺。你不殺他,你便要死。因此兵家先賢曾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地。又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未嚐不是考慮兵事一起,死傷無數,有幹天和。俠者仁心當存於兵事之外,以謀止,以交停。一旦止無可止,停無可停,隻能兵戎相對,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因此最高明的用兵之法,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岩點頭受教,默默思索其中道理。
“靖海軍”統帥鹿衍眼見僵持不下,不顧矢石,命令自己搭乘的大艦掛上撞角,立好盾牆,也不衝擊對手主艦,直奔敵對小舟而去。行進途中,令手下弓弩手點燃火箭,進入射程之後隻管瞄準小舟射去。大船防火,小舟則不行,一時之間引燃數舟。地方戰艦紛紛躲避著火船隻,陣型終於亂了起來。鹿衍又命舵手轉舵,豎起巨大拍杆,一陣亂拍開道,就要用撞角撞向對手中軍,如此一來兩側船舷也暴露在對手撞角之下。
隻是對手是不肯行此兩敗俱傷之舉的,流光近在咫尺,船有損傷可以立刻靠岸,自有人接應,他們船隻損毀便要成了甕中之鱉。無礙堡中軍大旗先是豎起,之後旗號變換,示意一艘大船斷後,其餘船隻接應落水軍士,撤出戰場,倉皇而去。
流光船隻圍住最後一支巨舟攻打,眼見對手矢石已盡,鹿衍親出勸降,不料對方船上約剩下百餘人,不但不降,反而鑿沉了巨舟。鹿衍無奈,向對手行了一禮,也向後撤出戰場。眼看巨舟在海中沉落,李岩心中焦慮,看向李湛,隻望他發令救援。李湛搖了搖頭,道:“船上敵人已存死誌,隻看看巨舟的下沉速度便知曉了。非是鹿衍不願救援,他若不撤離,沉船產生的暗流也會影響到他。”饒是如此,李湛仍是下令搜救。
不多時鹿衍過來繳令,薛炎報了戰損,李湛令秦宇、樓明月救治撫恤傷亡,論功行賞。此役從巳時戰到午後,以流光大獲全勝告終,首戰重創對手,挫了對方銳氣,己方最大損失應是鹿衍座船衝擊對手途中受創頗重,好在未動及根本,隻需略作休整便能繼續參戰。
宇文商首次獨領一軍,早間議事之時意氣風發。他昨夜半宿未睡製定好了今日進攻流光的計劃,說與帳下眾人時,傷勢方痊愈便隨他東來的武瀛自是讚同。阿史那瑕也說自己常年居於漠北,水戰是不通曉的,趙王天縱英才,製定的計劃想必是好的。倒是把宇文商樂個夠嗆。
隻有連海天不識相,出列說道計劃過於行險,流光易守難攻,切莫深入敵穴,隻能緩緩圖之。宇文商正躊躇滿誌,被連海天潑了冷水,忍不住反唇相譏,隨口說道無礙堡在這裏徐徐圖了將近二十年,也沒見圖出什麽來。連無心什麽話也沒說,連海山倒是受不了了,當場就要翻臉,卻被連海天死死拉住。宇文商麵上不作聲色,心中冷笑:即便連無心的無礙堡勢大,那也是朝廷給他的權力,連老兒還算識相,他兩個兒子倒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不然還真把自己當主人了。從如何安紮水寨,到如何調兵遣將,都要對自己的安排指手畫腳。最後還是沈青衣出來居中調停。
結果戰事一起,宇文商確實有點發懵,他之前都是道聽途說,沒有見過建城建得離海麵如此之近的,島邊暗礁是天然屏障,東海竟然變成了護城河,更沒想到築城用的黑石堅固無比,還有濕牛皮當著,麵盆大的石彈直接砸上去也僅僅留下一個白印。連海天很是熟悉流光戰力,一看島前港口一艘船都沒有,便知事態不尋常,趕緊建言宇文商小心有詐。誰知他不說還好,一說宇文商更是來勁,也不管有沒有效果,石彈弩箭不要命地往城裏射去。等到對手完成合圍之時,登時慌了手腳,還好沈青衣當機立斷,勸說宇文商將水戰指揮權交給了連海天,這才穩住局勢。
兩邊水軍一交上手,未經過沙場的一眾武林高手便開始各自為戰,射聲軍那群大爺隻是拱衛在宇文商身邊,完全指揮不動。連海天喊破喉嚨,連斬幾個不長眼的,這才勉強頂住,其實也隻有他手下的數百名堡中精銳聽命奮戰而已。再到後來敵軍開始衝陣,連海天眼見敗勢已呈,再拖下去說不定便要落個全軍覆沒,無奈之下隻能舍車保帥,留下一艘船斷後,其餘人等護送宇文商倉惶逃回水寨。隻是可憐斷後的一船精銳。好在後來有幾個死裏逃生,被流光繳了械,用一艘小舟送了回來。
連海天見了欣喜萬分,像對待英雄一樣將他們接回堡內。沈青衣提醒他小心中了對方的計策,連海天心中雖不以為然,麵上卻答應了下來。連海山卻道,我無礙堡絕對沒有貪生怕死跪地求饒之人。武瀛見宇文商臉色不豫,便道李湛向來狡猾,說不定私下達成什麽協議也說不定。
連海山心中正自憤怒,忍不住頂了回去,說道莫說我堡中弟兄不是那樣的人,李湛也不是那樣的人。這下子連海天都有些惱他信口胡柴,一麵向大夥兒賠罪,一麵將他拉走。宇文商的臉冷了下來,卻問沈青衣何意。沈青衣心中冷笑,口中卻道:“連二公子桀驁是桀驁了些,卻是個直腸子,應是沒有什麽惡意。”宇文商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忍不住將沈青衣也怪上了。
沈青衣神態自若,心中卻道,若宇文商這樣的還能還算宇文信兒子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看來這大楚還真是沒有什麽前途了。
正自勾心鬥角,一個身材矮小的老者行進帳來,連海天跟在他身後。沈青衣見了,眼鏡不由眯了起來。來人貌不驚人,正是無礙堡堡主連無心,此時他舉手投足之間便如尋常老叟一般,感應不到任何氣勢。沈青衣前幾年是見過他的,那時候的連無心走到哪裏都是一派高手作態,與此時大相徑庭。
連無心早年熱衷名利,十餘年前敗於於九音之手又執著於勝負,直到兩年前再敗,才真正放下掛礙,回到無礙堡閉門謝客,研修刀道。近日收到朝廷圍剿流光的命令,他也隻是用自己的麵子邀了些幫手,一應事務都交於連海天處置,即便宇文商從天都過來,他也隻是露了寥寥數麵而已。
此時連無心進了帳中,先對宇文商施了一禮,道:“老朽參見趙王。”宇文商畢竟還是敬畏這個刀道宗師,也還了一禮,道:“連堡主請坐。”連無心坐下,又道:“老朽今次來,是賠禮道歉來的。連海山不知深淺,敢頂撞趙王,如今已將他關了起來,什麽時候知錯了,老朽再放他出來。”
宇文商笑道:“堡主言重了,令郎隻是直爽而已,並沒有什麽壞心的,我豈能怪他。”連無心正色道:“老朽卻不以為然。趙王為陛下欽點的三軍統帥,連海山何德何能,敢與趙王頂撞。功則賞,過則罰,處罰他也是應該的。趙王初來乍到不明流光情況,常年與戰的小兒又未曾將所知所聞報與趙王,此番之敗乃是應有之理,怪就怪犬子等未能恪盡職守。不然以趙王天縱之姿,焉能挫於此地。還不上前認錯!”最後一句卻是對連海天所說。
回到流光時天光已大亮,城牆上巡邏武士很是驚奇他是何時出去的,李岩也不多做解釋。回到府中休息了一個時辰,又去向李湛匯報昨夜情形,趁著大夥兒都在,李岩順帶將阿史那瑕所言說的無礙堡水寨情況描述一遍。其實對手兵力早已探知,與阿史那瑕所告知的數據大差不差。對方可堪一戰的武林高手大約不到千人,射聲軍五百人,另有常年與流光對峙中成長起來的精銳堡丁不到萬人。由於流光軍士約有萬餘,以對方這般實力來講,頂多也就是平分秋色而已。
射聲軍名聲在外,多靠弓矢弩箭,如今流光從唐門交易來大量弩機,自是不會畏懼的。至於無礙堡眾堡丁,雙方常年爭鬥,以相同兵力對決也是不懼,何況對手攻來料比不能傾巢而出,相較而言流光人多勢眾,自然是占盡上風。這許多年來無礙堡能扼守流光通往內陸要地,最關鍵的地方還在於隨時可憑宇文信特批令箭調動楚州大軍。由於要遏製流光,楚州也算楚王朝少數可以擁兵過萬的州府。隻是十餘年前朝廷水戰精英盡折,大型戰船、攻城器械損失殆盡,十餘年來雖說元氣漸複,但流光也本就易守難攻,又被刻意經營得固若金湯,朝廷要想拿下此地也基本不太可能。至於宇文信有沒有迫切打下流光的心思,更是難測,最起碼沒有隔三岔五傳下聖旨強行要求,對楚州刺史的考評中也未有攻下流光的硬性規定,頂多就是申斥一番了事。楚州一眾大小官員也隻是好生經營,杜絕流光在此間上岸的可能。至於對方是繞道還是困守,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既然在兵力對比上沒有優勢,無礙堡水寨唯一可以仰仗的就是數百名武林高手。這些人用來衝鋒陷陣未必比得上同等數量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但若能用得好,又何嚐不是一支奇兵。這些道理無礙堡也好,流光城也好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如何做好攻防,雙方的關鍵布置都要針對這六百高手來做文章了。
楊嵐將整體形勢作了分析對比,最後道:“敵方優勢在於隨時可傾舉國之力來攻,無論是大軍還是武林人士,後援源源不斷,因此真實實力必然遠遠超出已展示出來的部分;劣勢在於對方不精於水戰。而我方的優勢在於流光島,四周暗礁密布,我等熟悉水道,精通水戰,並有周邊三島互為呼應。島前城牆堅固且靠近海麵,對方即便有攻城器械也隻能在船上施展,威力必然不足;島後多是懸崖,難以攀爬不說,即便上來,我有‘驍騎’施以雷霆一擊,定然讓他損兵折將。劣勢在於沒有外援,隻能與對手在此間消耗。以目前兵力來看,我方是有優勢的,隻需防好對手派出精銳高手奇襲騷擾,定然立於不敗之地。”
李岩也道:“不錯,昨夜我私出流光,咱們城牆上下都有巡邏兵士,卻未發現我的行蹤,看來咱們的布防還是有漏洞的,隻怕防不了武功上佳的高手。在天都時,射聲軍用於防禦天樞的示警鈴音效果很好,可以效仿一下。”
楊嵐點點頭:“咱們也不需太過複雜,隻需在目力不及的地方扯好絲線,掛好鈴鐺即可。隻要能藉此殺傷對手一兩次,挫了對方銳氣,使得此戰陷入軍爭,咱麽仗著地利便可高枕無憂。”眾人點頭稱是。
李湛說道:“此事就由師妹配合秦老完成。”秦宇、楊嵐領命。李湛又道:“都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宇文信倒行逆施,背叛大唐,卻又不肯安撫黎民,反奉北燕為主,此謂失道。現如今綱紀敗壞,官員貪腐,四下裏盜賊並起,整個天下民不聊生。這等情形宇文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來討伐流光。李湛貴為上國之胄,攜親朋故舊隱於流光,奉唐為正朔,不肯屈膝於異族。即便如此,二十年間也未曾敢興風作浪,妄起刀兵,隻圖安度餘生而已,如今流光安居而樂業。捫心自問,得道多矣。如今宇文信以無道來伐我有道,以不義來伐我大義,自有俠義之士不請而來相助,此役我必勝之。望眾位勠力同心,好生給宇文信一個教訓!”堂下轟然響應。隨後李湛又做了各種部署。
散帳之後,大夥兒各自按議定的安排執行,李岩等人武功高強,被編做一個小隊,結合流光原有未在軍中任職的出色子弟,約有百來人,劃歸李湛直接統屬。平日裏作為城主親軍,護衛李湛,來日何方吃緊,這麽一直有生力量加入定能解決一時困厄。
戰書已下,當日巳時無礙堡就派來軍兵挑戰,共計五艘大船,每艘約有兩百餘人,還有能乘數十人的小舟二十來艘。大老遠就看到大船上載投石器械,吃水頗深,想來船艙之內也攜帶了不少石彈。薛炎久經戰陣,一聲令下,任何人不得發一炮一矢,靜等敵船靠近。對手也是做過工夫的,沿著沒有暗礁的地方靠近港口,卻發現河灘之上根本沒有足夠空間布放投石器。隻得在船上直接發炮攻城。
薛炎隻是命人高高撐起深海異獸之皮混合牛皮製成的大帳,用水澆透了,石彈打在上麵隻是輕輕一晃便沒了力氣。饒是對手每船兩炮,還是最為先進的可以輪番轟炸的車輪炮,可惜在船上發射本就力弱,流光防護又嚴,莫說砸塌城牆,連城內的房子也沒砸倒幾棟。
李湛親上城頭,李岩作為他的貼身護衛自是緊緊跟隨,隻是看薛炎一味防守也不還擊,暗暗著急。李湛見了笑道:“你且莫要心慌,薛師叔自有計較。”
約過了盞茶時間,對方攻勢雖在,李岩也明顯感受到士氣不如以前。薛炎一聲令下,先用弩箭壓製對手攻勢,也架起石炮,居高臨下劈頭蓋臉打了過了。對麵戰船上也裹了牛皮,一時也傷不及本體,倒是乍然攻擊之下傷了不少人。對方不慌反喜,非但不躲,反而加強發炮頻率還擊,一時之間互有死傷。流光占有地利,自是損失較小。
正在僵持之間,對方後麵忽然亂了起來,李岩居高臨下看得親切,原來“飛仙”、“騰蛟”、“禦宇”各派三隻巨舟前來助戰,方才薛炎拖延時間,便是為了能完成合圍。對方顯然也有高人坐鎮,一亂便平複了下來,船隻向後退卻,撤出雙方弩炮射擊距離,除了一條巨舟上的投石器械仍對著流光方向,防止城內軍士出城合擊,其他船隻一致對準來船發射弩箭。登時空中石如雨落,矢如飛蝗,不停有人落入水中。石彈落水是以激起大片波浪,整個流光城正西的海麵如同煮開的一鍋粥般沸騰了起來。
李岩從未見過這樣數千人對壘廝殺的局麵,方知人命有時竟如此輕賤。一時之間呆住,喊殺之聲似如遠在天邊一般。李湛卻是久經沙場,見狀拍拍他肩膀道:“兩軍對壘不比江湖爭鋒,戰場之上根本不會給你考慮對手是善是惡,是否當殺。你不殺他,你便要死。因此兵家先賢曾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地。又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未嚐不是考慮兵事一起,死傷無數,有幹天和。俠者仁心當存於兵事之外,以謀止,以交停。一旦止無可止,停無可停,隻能兵戎相對,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因此最高明的用兵之法,便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岩點頭受教,默默思索其中道理。
“靖海軍”統帥鹿衍眼見僵持不下,不顧矢石,命令自己搭乘的大艦掛上撞角,立好盾牆,也不衝擊對手主艦,直奔敵對小舟而去。行進途中,令手下弓弩手點燃火箭,進入射程之後隻管瞄準小舟射去。大船防火,小舟則不行,一時之間引燃數舟。地方戰艦紛紛躲避著火船隻,陣型終於亂了起來。鹿衍又命舵手轉舵,豎起巨大拍杆,一陣亂拍開道,就要用撞角撞向對手中軍,如此一來兩側船舷也暴露在對手撞角之下。
隻是對手是不肯行此兩敗俱傷之舉的,流光近在咫尺,船有損傷可以立刻靠岸,自有人接應,他們船隻損毀便要成了甕中之鱉。無礙堡中軍大旗先是豎起,之後旗號變換,示意一艘大船斷後,其餘船隻接應落水軍士,撤出戰場,倉皇而去。
流光船隻圍住最後一支巨舟攻打,眼見對手矢石已盡,鹿衍親出勸降,不料對方船上約剩下百餘人,不但不降,反而鑿沉了巨舟。鹿衍無奈,向對手行了一禮,也向後撤出戰場。眼看巨舟在海中沉落,李岩心中焦慮,看向李湛,隻望他發令救援。李湛搖了搖頭,道:“船上敵人已存死誌,隻看看巨舟的下沉速度便知曉了。非是鹿衍不願救援,他若不撤離,沉船產生的暗流也會影響到他。”饒是如此,李湛仍是下令搜救。
不多時鹿衍過來繳令,薛炎報了戰損,李湛令秦宇、樓明月救治撫恤傷亡,論功行賞。此役從巳時戰到午後,以流光大獲全勝告終,首戰重創對手,挫了對方銳氣,己方最大損失應是鹿衍座船衝擊對手途中受創頗重,好在未動及根本,隻需略作休整便能繼續參戰。
宇文商首次獨領一軍,早間議事之時意氣風發。他昨夜半宿未睡製定好了今日進攻流光的計劃,說與帳下眾人時,傷勢方痊愈便隨他東來的武瀛自是讚同。阿史那瑕也說自己常年居於漠北,水戰是不通曉的,趙王天縱英才,製定的計劃想必是好的。倒是把宇文商樂個夠嗆。
隻有連海天不識相,出列說道計劃過於行險,流光易守難攻,切莫深入敵穴,隻能緩緩圖之。宇文商正躊躇滿誌,被連海天潑了冷水,忍不住反唇相譏,隨口說道無礙堡在這裏徐徐圖了將近二十年,也沒見圖出什麽來。連無心什麽話也沒說,連海山倒是受不了了,當場就要翻臉,卻被連海天死死拉住。宇文商麵上不作聲色,心中冷笑:即便連無心的無礙堡勢大,那也是朝廷給他的權力,連老兒還算識相,他兩個兒子倒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不然還真把自己當主人了。從如何安紮水寨,到如何調兵遣將,都要對自己的安排指手畫腳。最後還是沈青衣出來居中調停。
結果戰事一起,宇文商確實有點發懵,他之前都是道聽途說,沒有見過建城建得離海麵如此之近的,島邊暗礁是天然屏障,東海竟然變成了護城河,更沒想到築城用的黑石堅固無比,還有濕牛皮當著,麵盆大的石彈直接砸上去也僅僅留下一個白印。連海天很是熟悉流光戰力,一看島前港口一艘船都沒有,便知事態不尋常,趕緊建言宇文商小心有詐。誰知他不說還好,一說宇文商更是來勁,也不管有沒有效果,石彈弩箭不要命地往城裏射去。等到對手完成合圍之時,登時慌了手腳,還好沈青衣當機立斷,勸說宇文商將水戰指揮權交給了連海天,這才穩住局勢。
兩邊水軍一交上手,未經過沙場的一眾武林高手便開始各自為戰,射聲軍那群大爺隻是拱衛在宇文商身邊,完全指揮不動。連海天喊破喉嚨,連斬幾個不長眼的,這才勉強頂住,其實也隻有他手下的數百名堡中精銳聽命奮戰而已。再到後來敵軍開始衝陣,連海天眼見敗勢已呈,再拖下去說不定便要落個全軍覆沒,無奈之下隻能舍車保帥,留下一艘船斷後,其餘人等護送宇文商倉惶逃回水寨。隻是可憐斷後的一船精銳。好在後來有幾個死裏逃生,被流光繳了械,用一艘小舟送了回來。
連海天見了欣喜萬分,像對待英雄一樣將他們接回堡內。沈青衣提醒他小心中了對方的計策,連海天心中雖不以為然,麵上卻答應了下來。連海山卻道,我無礙堡絕對沒有貪生怕死跪地求饒之人。武瀛見宇文商臉色不豫,便道李湛向來狡猾,說不定私下達成什麽協議也說不定。
連海山心中正自憤怒,忍不住頂了回去,說道莫說我堡中弟兄不是那樣的人,李湛也不是那樣的人。這下子連海天都有些惱他信口胡柴,一麵向大夥兒賠罪,一麵將他拉走。宇文商的臉冷了下來,卻問沈青衣何意。沈青衣心中冷笑,口中卻道:“連二公子桀驁是桀驁了些,卻是個直腸子,應是沒有什麽惡意。”宇文商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忍不住將沈青衣也怪上了。
沈青衣神態自若,心中卻道,若宇文商這樣的還能還算宇文信兒子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看來這大楚還真是沒有什麽前途了。
正自勾心鬥角,一個身材矮小的老者行進帳來,連海天跟在他身後。沈青衣見了,眼鏡不由眯了起來。來人貌不驚人,正是無礙堡堡主連無心,此時他舉手投足之間便如尋常老叟一般,感應不到任何氣勢。沈青衣前幾年是見過他的,那時候的連無心走到哪裏都是一派高手作態,與此時大相徑庭。
連無心早年熱衷名利,十餘年前敗於於九音之手又執著於勝負,直到兩年前再敗,才真正放下掛礙,回到無礙堡閉門謝客,研修刀道。近日收到朝廷圍剿流光的命令,他也隻是用自己的麵子邀了些幫手,一應事務都交於連海天處置,即便宇文商從天都過來,他也隻是露了寥寥數麵而已。
此時連無心進了帳中,先對宇文商施了一禮,道:“老朽參見趙王。”宇文商畢竟還是敬畏這個刀道宗師,也還了一禮,道:“連堡主請坐。”連無心坐下,又道:“老朽今次來,是賠禮道歉來的。連海山不知深淺,敢頂撞趙王,如今已將他關了起來,什麽時候知錯了,老朽再放他出來。”
宇文商笑道:“堡主言重了,令郎隻是直爽而已,並沒有什麽壞心的,我豈能怪他。”連無心正色道:“老朽卻不以為然。趙王為陛下欽點的三軍統帥,連海山何德何能,敢與趙王頂撞。功則賞,過則罰,處罰他也是應該的。趙王初來乍到不明流光情況,常年與戰的小兒又未曾將所知所聞報與趙王,此番之敗乃是應有之理,怪就怪犬子等未能恪盡職守。不然以趙王天縱之姿,焉能挫於此地。還不上前認錯!”最後一句卻是對連海天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