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嵐道:“據傳聞連無心兩年前在淩雲敗給於師叔之後,回到無礙堡便一直閉關,連堡中事務都交給了連海天處理,更有人說他近來武功大進,況且我自天都受傷後功力一直未複,對上他真難說得很。隻是若連無心都沒有一戰的勇氣,又有何資格去向趙重霄挑戰,難不成與他們比誰活得久麽?也就三十餘人,最強的也就算連無心了,我便與他們一戰如何?既然是擂台,單打獨鬥之下又有何懼!”
薛炎也笑道:“不錯,咱們叔侄便與他們一會,我就不信那幫鼠輩還能練出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武功不成!”
其實這次擂台可謂專門處理私仇,所針對的也便是李湛、楊嵐、薛炎而已,李湛見狀,也道:“好,我便陪師叔、師妹走上一遭。”李岩本來是想勸阻的,隻是見李湛已經發話,便知蓋棺定論,也上前道:“在下武功也算過得去,算上我一個。”韓琦、張大通、蕭無忌也紛紛請纓,塵淵在蘇顧的慫恿之下,也表示願往,流光城一眾小輩也都不甘示弱。一時之間整個城主府熱鬧異常。
最終還是薛炎道:“擂台的具體事宜如何商定?待厘清規則之後,再看看多少人出戰、誰來出戰較好。”李湛道:“連無心說道,若答應便今日回書,明日巳時海中龍王礁商議具體事宜。”龍王礁位於無礙堡、流光城正中的水域,方圓不過數十丈,平日裏落潮時剛好露出水麵,漲潮時卻又水麵之下。往來船隻不熟識這一段海路的,一旦撞上就倒了大黴,多有說是觸怒了海龍王的,因此被稱為龍王礁。
薛炎道:“好,明日我自個兒去會一會連無心。你們在後麵排好戰船,對手若是耍詭計,咱們便趁勢過去,燒了他的水寨。”楊嵐道:“師叔,我與你同去。”薛炎笑道:“婉兒,師叔老了,你的路還長。隻要你和城主沒事,流光的未來便在。師叔豁出去這把老骨頭,去看看連無心是否還是與當年一樣無恥!”
楊嵐正待再說,李岩道:“我同師叔走上一遭,定然護得師叔周全。”李湛點點頭道:“不錯,青崖輕功卓絕,在水上來去自如,本身武功又高,此去定為師叔助力。”不待薛炎拒絕,直接對李岩道:“如此有勞了。”李岩拱手說道:“固所願而。”
第二日早上,李岩正要出發,楊嵐來了李岩住處,將一個包裹遞給他,又道:“此行也不知無礙堡是否居心叵測,嚴老與明月姑姑昨夜一宿未睡,趕製了這件軟甲,你且穿上防身,萬一有變還能抵擋一二。”李岩依言穿上,卻見與之前楊嵐所穿很是相似,護住諸般要害,不但能抵擋細微暗器,尋常刀劍也難傷,表麵看起來卻又顯得威風凜凜。楊嵐點點頭,讓他罩上一件外袍,用腰帶束好,又多了一絲儒雅之氣。薛晴在旁笑道:“哎呦,這身裝束,不就是戲文裏描述的儒將麽?這一下子往那裏一站就鎮住了全場,連無心也翻不起什麽浪來。你看看晴羽,眼都看直了。”
晴羽趕忙道:“哪有啊?”笑鬧之間,李岩負好雙劍,眾人簇擁著到海邊港口,薛炎也早就準備好等著他,見他過來,轉身對李湛道:“城主,我跟青崖去去就來。連無心這年餘來行事大氣了許多,量不至於有甚舉動。隻是還請做好準備,萬一有變,我會發出信號,直接出兵攻擊對方水寨便是。”
說著他持了“虎嘯”與李岩登上小舟,拜別眾人,西向而去。約半個時辰,便看到龍王礁西側停了一艘大船,今日為八月初三,正值落潮,露出海麵幾十丈方圓的龍王岩上居然搭了一頂大帳。薛炎命人將船靠東側停了,連海天上前道:“家父與趙王、突厥懷瑜公主、沈公子已在帳中等候,請薛城主隨我來。”說著在前帶路,將後背留給二人,以示坦蕩之意。李岩一聽阿史那瑕也來了,心“砰砰”急速跳了幾下,趕忙跟上。
今日連無心是主,見薛炎、李岩進賬,率先站了起來,抱拳道:“薛兄,許久未見,近來安好?還請先坐。”薛炎也不客氣,自己坐下,也著李岩在他身邊坐下,卻笑道:“我還道你在帳中埋伏下五百名刀斧手,我一進來便要將我碎屍萬段呢。連老兒,近年來做事確實大氣了許多。”
連無心也笑道:“當著趙王與懷瑜公主的麵揭我的短,當真好麽?今日隻是邀你來商議擂台比武之事,絕無他心。”薛炎道:“有話快說,說完我還要回去好好把武功練一練,好收拾你們這幫小人。”連無心看了一眼宇文商,宇文商道:“此事連堡主全權打理,我隻是旁聽而已。”
連無心正要說話,阿史那瑕忽道:“且慢,容我先了結一下私人恩怨。”起身對李岩道:“李岩,你可有話說?”李岩也起身施了一禮,說道:“之前是在下對不住,還請公主原諒。”阿史那瑕冷笑道:“一句對不住便夠了麽?我東來與大楚皇帝陛下結盟,你差點耽誤我大事,還虧了趙王深明大義,多方向陛下諫言,才未曾牽連到我等。”李岩道:“實屬無奈,在下於天都恰逢故人有事,隻得出手相助。待得此間事了,李岩若不死,有機會再為公主效犬馬之勞。”
阿史那瑕道:“那你要好好給我保住性命,不然可永遠也不會原諒你了。”李岩能聽出來她話中的關切之意,忙道:“這個自然,多謝公主寬宏大量。”宇文商本以為二人定起爭執,已準備好叫師兄空山出手,好好教訓下這小子,誰知此時聽來卻越來越是曖昧,更是惱怒,大聲斥到:“不提此事還罷,方想起本王也曾受你之騙,今日定饒你不得。”
薛炎冷笑著說道:“連老兒,我還道你轉了性,原來打得這般主意。”連無心正待解釋,宇文商道:“師兄,請你出手教訓下李岩。”他身後一直站立不動的空山走上前來,先是宣了聲佛號,才對李岩說道:“貧僧空山見過施主。李施主,因果相生,避是避不過的,請隨我出帳一戰。”率先出了帳外。
李岩向薛炎示意無礙,也走出帳外,餘人紛紛跟出。李岩道:“空山師父,咱們是決生死還是分勝負?”空山道:“趙王隻是我讓教訓一下你,不必分出生死的。施主請出招吧。”早在天都之時李岩便見過這個和尚的迂腐勁,他既然如此說了,必然是不會下殺手的。當下也拔出“濤生雲滅”施了一禮,道聲“小心了”,揮劍攻出,直指對手中宮。
空山雙手幻化兩重因果,十指似是演繹生滅,變化之間,已克製住李岩“決浮雲”劍意,右手食中二指絲毫不畏懼劍上鋒銳,夾向對手劍身,正是他苦修二十餘年的“四諦指法”。沈青衣看了精神一振,當初在天都他與空山爭奪魁首之位,對手使出這路指法時讓他吃盡苦頭,卻不知李岩能不能對付得了。阿史那瑕也是見過最後一場的對決的,心下暗自為李岩擔憂,麵上卻不動聲色。
李岩本還想試探一下,誰知對手一上來就沒留手,劍氣吞吐之間,竟然有消散之意,這是他下山對敵以來僅見,吃驚之餘,隻得退了一步,長劍一招“雲龍三現”,化一為三,籠罩空山“膻中”、“建裏”、“氣海”三穴,劍影虛虛實實,哪一處先發哪一處先至,似是隨時可變化一般。誰知空山上前一步,左手五指成爪,直直抓向刺向氣海的一處劍影。李岩又是一驚,便是熟悉他這一路劍法,方才“雲龍三現”這一招也未必判斷得準,因為最終落向哪裏,隻有施展之人自己決斷。
無奈之餘,李岩隻得又退了一步,劍展“八千春秋”,這一招大氣磅礴,似能包含四極八荒,寓攻於守,用於封鎖對手招式勁力,向來是無往而不利。此招取自於《逍遙遊》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以容納之廣應對敵人之弱之小,已是“決浮雲”中極厲害的招式了。
空山又是上前一步,在空落落似是容納千秋歲月的劍影中找到劍身,右手五指直直抓去,就要奪下李岩長劍。好在李岩這一招也極是厲害,空山勁力被劍意層層消解,餘力不足,感受到對手劍上反擊之力,最終隻得曲指在李岩劍上一彈,左手倏地拿向對手的持劍的右腕,要趁機將劍奪下。李岩借他一彈之力,劍光一轉,順勢刺向空山左腕。隻是對手已撲進他懷中,隻得又退了一步。
不單單是旁觀的阿史那瑕,連無心也有些驚詫。他見李岩施展的“決浮雲”劍法當真不弱,已不下於於九音年輕之時,竟然一上來三招之間被對手逼退三步。他再仔細思索空山的招法,指法平平無奇,隻是每出必向對方招式關鍵之處。
這一次空山進擊之中遭到對手長劍反擊,終究是不得不退了一步。道了聲:“阿彌陀佛。施主是自貧僧練成‘四諦指法’以來,第二個在第三招上逼我退了一步之人。另一位也在旁邊,便是沈公子了。”沈青衣一笑道:“榮幸之至。”他倒是想看一下李岩該如何反擊。
空山的“四諦指”說是指法,其實可用於任意兵器拳腳,最厲害的便是這一路心法。所謂“四諦”,是指“苦、集、滅、道”。世間之法集為因,苦為果,出世之法道為因,滅為果,所以又稱兩重因果。是以要“斷集”以“去苦”,“修道”以“證滅”,窺透這兩重因果,最終證涅槃寂滅大道,而“般若”也不過是證道所必需之物罷了。因此在佛心宗的諸般絕學中,“四諦指”比起“般若掌”還要高出一籌,隻是並非人人可修。空山看似魯鈍,實則內心純樸通透,乃是數百年以降第三個修成此法之人。佛家有言,世間世外之物皆不離四諦,若說破盡萬法,僅此一點,空山是比鏡海還要強出少許的。
李岩自是不知道“四諦指”的厲害,隻是覺著所有的招式都被對方看破,與對手比拚招式絕非上策,看空山行止之間,輕功似是不佳,心念一轉,計上心頭。當下仗著自己輕功,倏忽一轉繞到空山背後,挺劍向他“至陽穴”刺去。連無心、薛炎、沈青衣心中歎息,這也是跟對手拆解招式而不得的最好辦法了。尤其是沈青衣,他也是無奈之餘想出來的法子,竟與李岩如出一轍,隻是能否勝出,還要看兩人到底是誰技高一籌。
卻見空山頭也不回,左手長袖揮拂,袖中藏爪,拿向敵劍。李岩根本不與他拆招,輕功一閃又到空山右側,揮劍刺他右肋,空山右手過來格擋。李岩一步也不停息,又繞到了他左側,劍刺左肋,空山稍微半轉身,出左手與他應對。李岩仍是絲毫不加停留,隻管圍著他不停出劍。
他這一番策略,來源於與楊嵐兵法的探討。楊嵐常言,對敵向來是以己之強擊敵之弱,且不同的情勢下強弱會互易。比如空山善於窺破對手招法並能及時破招,那便不與對手拆招,則避開了敵手之強;對手輕功不如自己,便將自己輕功優勢發揮至極限。若僅是如此,也隻是一個不勝不敗之局罷了,畢竟都是當世高手,空山自是知道自身短板,豈能沒有應對之策,防護甚嚴之下,僅憑輕功又不能造成什麽殺傷。
隻是楊嵐又對他說過騎步對決的相持過程,也讓李岩大受啟發。輕騎軍與裝備精良的步軍遭遇,騎軍貴在行動迅捷,步軍貴在陣型緊密,若是貿貿然用騎軍衝陣,即便能勝也是慘勝。優秀騎軍將領會利用速度優勢,不斷在敵對軍陣前後左右進行騷擾,步軍陣型變換之下,無論是指令傳達的緣故,還是軍兵素質的緣故,逐漸會從原本的沒有破綻變成有破綻,從較小的破綻變成較大的破綻,最後騎軍會趁虛破陣而入,從而大獲全勝。就好比幾日前夜間,楊嵐僅僅帶著騎軍轉了兩圈,就引得一部分人匆忙之間將弩矢射出,唯一的威脅不再,直接踏陣而入,變成單方麵的屠殺。
此刻對比之下,李岩就好比輕騎,空山就好比步軍,李岩圍著對手轉來轉去,並非完全隨機選擇攻擊方位,而是有目的地帶動空山身形,雖然對手武功卓絕,“四諦指”驚世駭俗,仍然跳不出世間法則。
轉眼兜兜轉轉已有兩百多圈,出劍出了三五百劍也不止,也是太過於迅捷,倒沒有耗去多少時間。又一圈轉下來,空山心緒雖依然穩定,但這般被動防守之下,終究在背後露出些許破綻。,李岩苦心經營許久,才營造出這麽個機會,似是足不沾地一般,刺完胸口一劍,趁對手格擋之際,忽從他右肋下閃過,反手一劍刺向他頸下“大椎穴”。穴位太過於靠上,空山反手不便格擋,隻得又轉了半圈身體,左手五指拿向敵劍。
李岩哈哈一笑,輕輕從他肩上掠過,已到空山身前,趁著他中門大開之際,長劍已指在他“膻中穴”,任你護體真氣有多強,這一處要穴被刺中也要去半條命。空山卻是實誠之人,眼見對方長劍臨體,且不說能不能躲開,即便躲開,對手若是故技重施,仍是必敗之局,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施主武功高強,貧僧不是對手,佩服之至。”李岩見狀,有些後悔嘲笑他,收劍入鞘還了一禮,說道:“承讓!小子孟浪,得罪之處,還請大師見諒。”
宇文商“哼”了一聲,心中很是不悅,一句話不說,率先入賬,餘人也跟了進去。阿史那瑕跟在最後,看了李岩一眼,滿是讚許之意,李岩心裏暖洋洋得很是舒坦,隻是不敢多待,與她前後腳進了大帳,仍依之前的位置坐好。
連無心忽道:“見你施展了劍法,我才認得出你,竟是兩年多前淩雲山上於九音收的那個小弟子吧?”李岩隻得起身一禮:“正是在下,承蒙前輩記念,不勝榮幸。”連無心點點頭:“有你這樣的弟子,你師父也無憾了。他還好吧,我還期盼著來日若有機會,再在刀劍上決一高下。”李岩不便多說,隻是點頭應是。連海天道:“這麽說,我祖傳的‘吞吳刀’便在你師徒手中了麽?”李岩心知終究繞不過去,便道:“不錯!”連海天點頭道:“好!”也不再多言。
李岩此戰勝出,薛炎老懷大慰,笑嘻嘻地說道:“吵也吵了,打也打了,舊也敘了,現在該說正事了吧。到底是堡主做主,還是王爺做主,不管是誰,劃下道來吧。”
薛炎也笑道:“不錯,咱們叔侄便與他們一會,我就不信那幫鼠輩還能練出什麽驚天地泣鬼神的武功不成!”
其實這次擂台可謂專門處理私仇,所針對的也便是李湛、楊嵐、薛炎而已,李湛見狀,也道:“好,我便陪師叔、師妹走上一遭。”李岩本來是想勸阻的,隻是見李湛已經發話,便知蓋棺定論,也上前道:“在下武功也算過得去,算上我一個。”韓琦、張大通、蕭無忌也紛紛請纓,塵淵在蘇顧的慫恿之下,也表示願往,流光城一眾小輩也都不甘示弱。一時之間整個城主府熱鬧異常。
最終還是薛炎道:“擂台的具體事宜如何商定?待厘清規則之後,再看看多少人出戰、誰來出戰較好。”李湛道:“連無心說道,若答應便今日回書,明日巳時海中龍王礁商議具體事宜。”龍王礁位於無礙堡、流光城正中的水域,方圓不過數十丈,平日裏落潮時剛好露出水麵,漲潮時卻又水麵之下。往來船隻不熟識這一段海路的,一旦撞上就倒了大黴,多有說是觸怒了海龍王的,因此被稱為龍王礁。
薛炎道:“好,明日我自個兒去會一會連無心。你們在後麵排好戰船,對手若是耍詭計,咱們便趁勢過去,燒了他的水寨。”楊嵐道:“師叔,我與你同去。”薛炎笑道:“婉兒,師叔老了,你的路還長。隻要你和城主沒事,流光的未來便在。師叔豁出去這把老骨頭,去看看連無心是否還是與當年一樣無恥!”
楊嵐正待再說,李岩道:“我同師叔走上一遭,定然護得師叔周全。”李湛點點頭道:“不錯,青崖輕功卓絕,在水上來去自如,本身武功又高,此去定為師叔助力。”不待薛炎拒絕,直接對李岩道:“如此有勞了。”李岩拱手說道:“固所願而。”
第二日早上,李岩正要出發,楊嵐來了李岩住處,將一個包裹遞給他,又道:“此行也不知無礙堡是否居心叵測,嚴老與明月姑姑昨夜一宿未睡,趕製了這件軟甲,你且穿上防身,萬一有變還能抵擋一二。”李岩依言穿上,卻見與之前楊嵐所穿很是相似,護住諸般要害,不但能抵擋細微暗器,尋常刀劍也難傷,表麵看起來卻又顯得威風凜凜。楊嵐點點頭,讓他罩上一件外袍,用腰帶束好,又多了一絲儒雅之氣。薛晴在旁笑道:“哎呦,這身裝束,不就是戲文裏描述的儒將麽?這一下子往那裏一站就鎮住了全場,連無心也翻不起什麽浪來。你看看晴羽,眼都看直了。”
晴羽趕忙道:“哪有啊?”笑鬧之間,李岩負好雙劍,眾人簇擁著到海邊港口,薛炎也早就準備好等著他,見他過來,轉身對李湛道:“城主,我跟青崖去去就來。連無心這年餘來行事大氣了許多,量不至於有甚舉動。隻是還請做好準備,萬一有變,我會發出信號,直接出兵攻擊對方水寨便是。”
說著他持了“虎嘯”與李岩登上小舟,拜別眾人,西向而去。約半個時辰,便看到龍王礁西側停了一艘大船,今日為八月初三,正值落潮,露出海麵幾十丈方圓的龍王岩上居然搭了一頂大帳。薛炎命人將船靠東側停了,連海天上前道:“家父與趙王、突厥懷瑜公主、沈公子已在帳中等候,請薛城主隨我來。”說著在前帶路,將後背留給二人,以示坦蕩之意。李岩一聽阿史那瑕也來了,心“砰砰”急速跳了幾下,趕忙跟上。
今日連無心是主,見薛炎、李岩進賬,率先站了起來,抱拳道:“薛兄,許久未見,近來安好?還請先坐。”薛炎也不客氣,自己坐下,也著李岩在他身邊坐下,卻笑道:“我還道你在帳中埋伏下五百名刀斧手,我一進來便要將我碎屍萬段呢。連老兒,近年來做事確實大氣了許多。”
連無心也笑道:“當著趙王與懷瑜公主的麵揭我的短,當真好麽?今日隻是邀你來商議擂台比武之事,絕無他心。”薛炎道:“有話快說,說完我還要回去好好把武功練一練,好收拾你們這幫小人。”連無心看了一眼宇文商,宇文商道:“此事連堡主全權打理,我隻是旁聽而已。”
連無心正要說話,阿史那瑕忽道:“且慢,容我先了結一下私人恩怨。”起身對李岩道:“李岩,你可有話說?”李岩也起身施了一禮,說道:“之前是在下對不住,還請公主原諒。”阿史那瑕冷笑道:“一句對不住便夠了麽?我東來與大楚皇帝陛下結盟,你差點耽誤我大事,還虧了趙王深明大義,多方向陛下諫言,才未曾牽連到我等。”李岩道:“實屬無奈,在下於天都恰逢故人有事,隻得出手相助。待得此間事了,李岩若不死,有機會再為公主效犬馬之勞。”
阿史那瑕道:“那你要好好給我保住性命,不然可永遠也不會原諒你了。”李岩能聽出來她話中的關切之意,忙道:“這個自然,多謝公主寬宏大量。”宇文商本以為二人定起爭執,已準備好叫師兄空山出手,好好教訓下這小子,誰知此時聽來卻越來越是曖昧,更是惱怒,大聲斥到:“不提此事還罷,方想起本王也曾受你之騙,今日定饒你不得。”
薛炎冷笑著說道:“連老兒,我還道你轉了性,原來打得這般主意。”連無心正待解釋,宇文商道:“師兄,請你出手教訓下李岩。”他身後一直站立不動的空山走上前來,先是宣了聲佛號,才對李岩說道:“貧僧空山見過施主。李施主,因果相生,避是避不過的,請隨我出帳一戰。”率先出了帳外。
李岩向薛炎示意無礙,也走出帳外,餘人紛紛跟出。李岩道:“空山師父,咱們是決生死還是分勝負?”空山道:“趙王隻是我讓教訓一下你,不必分出生死的。施主請出招吧。”早在天都之時李岩便見過這個和尚的迂腐勁,他既然如此說了,必然是不會下殺手的。當下也拔出“濤生雲滅”施了一禮,道聲“小心了”,揮劍攻出,直指對手中宮。
空山雙手幻化兩重因果,十指似是演繹生滅,變化之間,已克製住李岩“決浮雲”劍意,右手食中二指絲毫不畏懼劍上鋒銳,夾向對手劍身,正是他苦修二十餘年的“四諦指法”。沈青衣看了精神一振,當初在天都他與空山爭奪魁首之位,對手使出這路指法時讓他吃盡苦頭,卻不知李岩能不能對付得了。阿史那瑕也是見過最後一場的對決的,心下暗自為李岩擔憂,麵上卻不動聲色。
李岩本還想試探一下,誰知對手一上來就沒留手,劍氣吞吐之間,竟然有消散之意,這是他下山對敵以來僅見,吃驚之餘,隻得退了一步,長劍一招“雲龍三現”,化一為三,籠罩空山“膻中”、“建裏”、“氣海”三穴,劍影虛虛實實,哪一處先發哪一處先至,似是隨時可變化一般。誰知空山上前一步,左手五指成爪,直直抓向刺向氣海的一處劍影。李岩又是一驚,便是熟悉他這一路劍法,方才“雲龍三現”這一招也未必判斷得準,因為最終落向哪裏,隻有施展之人自己決斷。
無奈之餘,李岩隻得又退了一步,劍展“八千春秋”,這一招大氣磅礴,似能包含四極八荒,寓攻於守,用於封鎖對手招式勁力,向來是無往而不利。此招取自於《逍遙遊》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以容納之廣應對敵人之弱之小,已是“決浮雲”中極厲害的招式了。
空山又是上前一步,在空落落似是容納千秋歲月的劍影中找到劍身,右手五指直直抓去,就要奪下李岩長劍。好在李岩這一招也極是厲害,空山勁力被劍意層層消解,餘力不足,感受到對手劍上反擊之力,最終隻得曲指在李岩劍上一彈,左手倏地拿向對手的持劍的右腕,要趁機將劍奪下。李岩借他一彈之力,劍光一轉,順勢刺向空山左腕。隻是對手已撲進他懷中,隻得又退了一步。
不單單是旁觀的阿史那瑕,連無心也有些驚詫。他見李岩施展的“決浮雲”劍法當真不弱,已不下於於九音年輕之時,竟然一上來三招之間被對手逼退三步。他再仔細思索空山的招法,指法平平無奇,隻是每出必向對方招式關鍵之處。
這一次空山進擊之中遭到對手長劍反擊,終究是不得不退了一步。道了聲:“阿彌陀佛。施主是自貧僧練成‘四諦指法’以來,第二個在第三招上逼我退了一步之人。另一位也在旁邊,便是沈公子了。”沈青衣一笑道:“榮幸之至。”他倒是想看一下李岩該如何反擊。
空山的“四諦指”說是指法,其實可用於任意兵器拳腳,最厲害的便是這一路心法。所謂“四諦”,是指“苦、集、滅、道”。世間之法集為因,苦為果,出世之法道為因,滅為果,所以又稱兩重因果。是以要“斷集”以“去苦”,“修道”以“證滅”,窺透這兩重因果,最終證涅槃寂滅大道,而“般若”也不過是證道所必需之物罷了。因此在佛心宗的諸般絕學中,“四諦指”比起“般若掌”還要高出一籌,隻是並非人人可修。空山看似魯鈍,實則內心純樸通透,乃是數百年以降第三個修成此法之人。佛家有言,世間世外之物皆不離四諦,若說破盡萬法,僅此一點,空山是比鏡海還要強出少許的。
李岩自是不知道“四諦指”的厲害,隻是覺著所有的招式都被對方看破,與對手比拚招式絕非上策,看空山行止之間,輕功似是不佳,心念一轉,計上心頭。當下仗著自己輕功,倏忽一轉繞到空山背後,挺劍向他“至陽穴”刺去。連無心、薛炎、沈青衣心中歎息,這也是跟對手拆解招式而不得的最好辦法了。尤其是沈青衣,他也是無奈之餘想出來的法子,竟與李岩如出一轍,隻是能否勝出,還要看兩人到底是誰技高一籌。
卻見空山頭也不回,左手長袖揮拂,袖中藏爪,拿向敵劍。李岩根本不與他拆招,輕功一閃又到空山右側,揮劍刺他右肋,空山右手過來格擋。李岩一步也不停息,又繞到了他左側,劍刺左肋,空山稍微半轉身,出左手與他應對。李岩仍是絲毫不加停留,隻管圍著他不停出劍。
他這一番策略,來源於與楊嵐兵法的探討。楊嵐常言,對敵向來是以己之強擊敵之弱,且不同的情勢下強弱會互易。比如空山善於窺破對手招法並能及時破招,那便不與對手拆招,則避開了敵手之強;對手輕功不如自己,便將自己輕功優勢發揮至極限。若僅是如此,也隻是一個不勝不敗之局罷了,畢竟都是當世高手,空山自是知道自身短板,豈能沒有應對之策,防護甚嚴之下,僅憑輕功又不能造成什麽殺傷。
隻是楊嵐又對他說過騎步對決的相持過程,也讓李岩大受啟發。輕騎軍與裝備精良的步軍遭遇,騎軍貴在行動迅捷,步軍貴在陣型緊密,若是貿貿然用騎軍衝陣,即便能勝也是慘勝。優秀騎軍將領會利用速度優勢,不斷在敵對軍陣前後左右進行騷擾,步軍陣型變換之下,無論是指令傳達的緣故,還是軍兵素質的緣故,逐漸會從原本的沒有破綻變成有破綻,從較小的破綻變成較大的破綻,最後騎軍會趁虛破陣而入,從而大獲全勝。就好比幾日前夜間,楊嵐僅僅帶著騎軍轉了兩圈,就引得一部分人匆忙之間將弩矢射出,唯一的威脅不再,直接踏陣而入,變成單方麵的屠殺。
此刻對比之下,李岩就好比輕騎,空山就好比步軍,李岩圍著對手轉來轉去,並非完全隨機選擇攻擊方位,而是有目的地帶動空山身形,雖然對手武功卓絕,“四諦指”驚世駭俗,仍然跳不出世間法則。
轉眼兜兜轉轉已有兩百多圈,出劍出了三五百劍也不止,也是太過於迅捷,倒沒有耗去多少時間。又一圈轉下來,空山心緒雖依然穩定,但這般被動防守之下,終究在背後露出些許破綻。,李岩苦心經營許久,才營造出這麽個機會,似是足不沾地一般,刺完胸口一劍,趁對手格擋之際,忽從他右肋下閃過,反手一劍刺向他頸下“大椎穴”。穴位太過於靠上,空山反手不便格擋,隻得又轉了半圈身體,左手五指拿向敵劍。
李岩哈哈一笑,輕輕從他肩上掠過,已到空山身前,趁著他中門大開之際,長劍已指在他“膻中穴”,任你護體真氣有多強,這一處要穴被刺中也要去半條命。空山卻是實誠之人,眼見對方長劍臨體,且不說能不能躲開,即便躲開,對手若是故技重施,仍是必敗之局,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施主武功高強,貧僧不是對手,佩服之至。”李岩見狀,有些後悔嘲笑他,收劍入鞘還了一禮,說道:“承讓!小子孟浪,得罪之處,還請大師見諒。”
宇文商“哼”了一聲,心中很是不悅,一句話不說,率先入賬,餘人也跟了進去。阿史那瑕跟在最後,看了李岩一眼,滿是讚許之意,李岩心裏暖洋洋得很是舒坦,隻是不敢多待,與她前後腳進了大帳,仍依之前的位置坐好。
連無心忽道:“見你施展了劍法,我才認得出你,竟是兩年多前淩雲山上於九音收的那個小弟子吧?”李岩隻得起身一禮:“正是在下,承蒙前輩記念,不勝榮幸。”連無心點點頭:“有你這樣的弟子,你師父也無憾了。他還好吧,我還期盼著來日若有機會,再在刀劍上決一高下。”李岩不便多說,隻是點頭應是。連海天道:“這麽說,我祖傳的‘吞吳刀’便在你師徒手中了麽?”李岩心知終究繞不過去,便道:“不錯!”連海天點頭道:“好!”也不再多言。
李岩此戰勝出,薛炎老懷大慰,笑嘻嘻地說道:“吵也吵了,打也打了,舊也敘了,現在該說正事了吧。到底是堡主做主,還是王爺做主,不管是誰,劃下道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