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膳堂門口,本多法師站在門側請貴客先走,口中卻低聲道:“此事莫再說起,與各位無關,否則恐將惹禍上身,切記切記。”這幾句話說得甚是嚴肅,麵上卻滿是笑意,像是怕被別人注意到一樣。
樓明月麵不改色,帶了李岩、九娘母女入室。此時大唐擺宴方式已經變化多端,合坐一桌的情形越來越多,此間卻仍是一人一桌的布局。坐在上首的藤原紀平見他們來了,也起身相迎,四人在知客的引領下各自坐下,連楊霞也分到一張桌子。本多法師也入座,見客人到齊,雙掌一擊,命人上菜。之後一道道齋菜端了出來,每人桌上布了一道,都是三菇六耳烹製而成,外加各類豆製品。藤原紀平原本來到此處必然要吃,此刻隻覺得跟九娘的手藝無疑天上差到地下。總體來說,在倭國也算是了不得的美味了。
每上一道菜,本多法師就問“如何”,樓明月便讚上幾句。本多法師笑道:“說起此間齋菜,那可是一絕,任是京都的寺院都做不出來。這還是百年前惠真法皇從大唐帶來的手藝,入我門來才能習得此藝。”
樓明月微微點頭,說道:“莫不是當年在大慈恩寺掛單的惠真法師麽?怪不得呢,我說這齋菜有大慈恩寺的味道。”此言無異於極大的讚賞,本多法師興致起來了,連連問起自己知曉的一些大唐寺廟,隻是他所知也都是百年前的信息。樓明月神色有些黯然:“可惜,惠真法師學法的大慈恩寺已不存在了,連廣安城也已在五十年前的戰火中化為灰燼。此後大唐都城遷往天都,那座名為西京的大城連同內裏的繁華風流,在當前也隻是一座廢墟而已。”
這些消息倭國卻是沒有得到過,本多法師聽了,麵向西方合十施禮,臉上也是惋惜之色。在惠真法皇的筆記中,大唐物華天寶,作為京師的廣安城簡直就是神仙都城,倭國的京都便是仿廣安城而建。
藤原紀平笑道:“此時不說掃興之事。我讓人給大家表演個戲法看。”說著微一示意,身後一個身著狩衣、頭戴立烏的青年轉了出來,手中持著一支折扇,對著大夥兒躬身一禮說道:“在下僧聞,前來獻技,以博一笑。獻醜了!”待抬起頭來,都見他麵貌很是俊朗,隻是表情很是奇特,一笑起來如沐春風,不笑時猶如萬載玄冰一般。
在大夥兒注視中,僧聞也不緊張,將折扇往腰間一插,從袖中摸出一張白紙,手指虛懸,似是道士化符一般。之後巧施妙手,瞬間折成一隻紙鶴,嘴裏念念有詞,手一揚,將紙鶴拋在空中。紙鶴原本縮在翅中的腦袋探了出來,雙翅也漸漸展開,竟在庭內飛了起來,引起一片驚呼。楊霞小孩心性,更是看得目不轉睛。
李岩仔細端詳,從武功層麵確實怎麽都解釋不了僧聞是怎麽做到的,好在可以捕捉到紙鶴飛行軌跡,不虞如暗器一般傷到人。
大家正看得入神,僧聞輕叱一聲,紙鶴忽然不見。李岩有些驚訝,幹脆閉上眼睛,默運神功,將神思伸展出去,漸漸又捕捉到了紙鶴軌跡,卻見緩緩落在本多法師座下。睜目看時,卻又看不到,但神思和內力卻又能感受到。看來近日的苦練沒有白費,內力雖沒見精深多少,隻是更加氣隨意動,如臂使指而已。
僧聞忽然臉色一變,又從袖中拿出一張紙來,這次畫符時間更長,完了咬破中指,將一滴血滴在紙上,又瞬間折成一隻紙鶴,血跡正好在鶴首。他再次將紙鶴放飛出去,這次卻不見紙鶴消失,在空中盤旋了幾圈,落在本多法師桌上。同一時間,本多法師座下竟發出一聲鶴唳,原本消失不見的紙鶴現出身來。
僧聞沉默一會兒,收了雙鶴在手,手指一彈,一股火焰升起,將雙鶴化為灰燼。看來表演已完,大夥兒都鼓起掌來。僧聞臉色卻有些不太好,回去本位,在藤原紀平耳邊說了幾句,藤原紀平的臉色也難看起來。
本多法師似有所悟,笑道:“內府殿,貴屬是陰陽師吧?”藤原紀平的職務是內大臣,是以以“內府殿”稱之。藤原紀平聞言道:“還是法師見多識廣。”其實倭國陰陽師早就有,蓋因陰陽術傳自中土戰國時陰陽家一脈,又兼納道家各種經典,包含陰陽讖緯、天文曆法、醫理咒術等,太過於博大精深,實是一等一的易學難通,是以頗少人習得此道。不知為何,近年東瀛出了幾個實力強橫的陰陽師,來又漸漸起勢了,隻是整體上還是稀有、神秘的派係。
藤原紀平道:“不錯,僧聞正是道虹法皇座下弟子。”道虹是倭國有名的陰陽師大家,為倭皇的座上賓,本多法師自然知曉,接著問道:“聽聞陰陽師精通陰陽,方才我見僧聞法師麵呈異色,莫非發現了什麽?”
藤原紀平皺皺眉,轉首對僧聞說道:“你說與本多法師聽吧。法師是有大智慧大法力之人,想必不會介意。”僧聞“嗨”了一聲,才向本多法師說道:“實不相瞞,方才我見席間有小孩子,便想用陰陽術演變一個戲法,實則所用法術是我陰陽家的式神之術。式神可用來攻擊,也可以用來防禦,還可以用來探尋陰霾死氣。比如附近若是有陰謀害人之物,式神會自動尋找,因此陰陽師一脈才能近侍天皇。”
本多法師點了點頭:“莫非方才式神在此間尋覓到了死氣不成?”
僧聞點點頭,又搖了搖頭:“隻是沒那麽簡單。原本隻是一個遊戲,中途式神突然失控消失,之後我又用秘術才找到消失的式神,上麵已布滿了死氣,完全斷絕了與我本身的聯係。因此……”神色黯了下來。
本多法師笑道:“方外之人看破生死,法師直說便是。”僧聞道:“式神狀態已表明,近日法師將有大難,恐是不解之禍,請法師提前準備後事。”本多法師麵色如常,隻是道了聲:“南無大悲毗盧遮那佛。
法師的師弟正惠住持大聲道:“師兄修持精深,得佛祖庇佑,豈是汝等可以妄斷生死!”僧聞卻道:“佛家篤信因果,當知有其果則必有因。外事則不是我輩能明了的。”說完閉目不再多言。本多法師也示意正惠莫要多說,正色說道:“早年貧僧曾在平安京見過道虹法皇一麵,當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想來僧聞法師也必得真傳,才能陪伴內府殿身邊。法師所言不差,有因必有果,昔年之因,今日之果,正是如此。”
說完之後仍是言笑不禁。為了緩和莫名得緊張氣氛,李岩也讓楊霞下場展露了一趟拳腳劍法。座中人首次得見中土武學,演練者又是一個眉目如畫的小小女童,登時贏得采聲雷動,氣氛也活躍了不少。
之後本多法師陪同樓明月、藤原紀平聊起近來時事、風土人情,又邀請樓明月多住幾日,領略難波京風情。樓明月道:“難波京風物宜人,本欲長待,隻是俗人必然為俗務纏身,此行除了經商之外,還是要尋一個人的,隻怕不能久待。”本多法師歎道:“本來欲向貴客了解下中土佛教精要,看來又要錯過了。”樓明月道:“來日方長,待尋到了人,我等還是要回難波京的。到時沒有了掛礙,咱們再來煮茶論道。”本多法師道:“但願如此。”
李岩冷眼旁觀,隻是覺得經過中間那麽一鬧,剩下的晚宴熱鬧歸熱鬧,隱隱竟有一絲悲涼之意。
第二一早本待出發,藤原紀平過來說道,平安京傳來音信,卓先生外出平城京已有月餘,若是返回的話,隻怕還是會途經此地,不如幹脆等待一番,省得來回奔走。又說自己在此地有些事情要調查清楚,也要留上一段時間。樓明月在此地人生地不熟,聞聽此言,隻得作罷,又命九娘烹茶待客。
藤原紀平誌向高遠,律己甚嚴,隻是他家族昌盛已久,仍是免不了奢靡之風,對來自於天朝的食用之物基本沒有任何抵抗力。樓明月道:“我有一套大唐宮中流傳出來的貢品茶具,隻是連年奔波,無暇使用,今見公子確是喜歡茶道,有意轉贈予公子,還望不棄。”說著令楊霞捧出一個匣子。
藤原紀平昨日見她贈送天王寺天王像,一直耿耿於懷,此時聞言大喜過望,口中卻道:“我觀貴客也是愛茶之人,貴邦有言,君子不奪人之所好,這樣豈非不妥。”樓明月微笑不語,隻是命楊霞奉上。
藤原紀平欣喜之極,接了過來。匣子應是有些年頭了,頗有古意,盒蓋陽刻了“邢窯元熙一年貢,恭賀改元”字樣,藤原紀平雖不知“元熙一年”是那個皇帝的年號,也知非同小可,手竟有些微微顫抖。
樓明月道:“公子且打開一觀,看可否比得上四天王像。”
藤原紀平依言打開,裏麵是一隻茶壺與七隻小小茶杯,一體俱為白色,隱隱竟有透明之態,杯壺上都有勾有修竹圖案,簡單之中盡顯風雅。樓明月持起一直茶杯,覆過來露出杯底,見到一個陰刻的“盈”字,對藤原紀平說道:“有此字證明為專供皇家大盈庫。”藤原紀平收好茶具,再三拜謝。
正說話間,又是一陣歌聲響起,雖然仍是和歌,但因為語句簡單,都聽了出來,正是昨日的“難波裏,羞赧雪中梅,冬處淡香雲水靜,昨今春滿渡津圍,簇簇此花回”。藤原繼平本來興致頗高,此時臉色又是陡然一變。
李岩心知歌聲絕非尋常,不然不會藤原紀平與本多法師都頗為在意,甚至說忌憚、驚懼也不為過。聽著歌聲似是在西門外,他再不猶豫,穿窗而出,直奔歌聲來源處。西門外花木頗多,雖景色宜人,卻是少有行人,李岩翻牆而過,落在西門外花木間,忽覺眼前一暗。原本明媚陽光照耀的草地上,景物沒有任何變化,花在,木也在,隻是陡然間失去了顏色。
李岩心中一凜,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境況,向後疾退,然而隻有黑白兩色的空間似是被他身形牽動一般,瞬間感染了立身之處。絲毫不敢大意,李岩將“負天絕雲”真氣布滿全身,防止有霧狀毒氣侵襲,“三昧真火”伺機待發,若有異毒入體便要立時煉化,也不再退,向前疾進,直奔仍是未曾斷絕的歌聲來源處而去。
隻是無論他如何前行,那黑白二色的空間似是無窮無盡一般,總覺著再進一步,便能觸摸到唱歌那人,卻每每在最後時刻偏離了方向。李岩心知有異,憶起師父曾說過一路奇門遁甲之術,最擅長迷人五感,若無更好辦法,隻能以不變應萬變。當即止步停身,閉塞耳目,用心體悟四周動靜,明顯感到身周氣流異於他處。若說之前的空間流風自然,此間氣流卻是忽輕忽重,連樹木花枝的搖曳幅度都似在變化不停。隱在暗處的那人歌聲唱了三遍,終於止歇。隻是李岩身周的氣息卻依舊未曾複原,想來他的舉動已引起那人的好奇心。
忽然一陣狂風吹起,吹落了片片竹葉,有些落在地上,有些落在李岩衣上,轉瞬又被風卷走,李岩始終一動不動。又是一蓬竹葉落了下來,李岩“濤生雲滅”挾著一道劍光陡然出鞘,指出一道奇特軌跡,繞過數十片竹葉,刺中正在朝他頭頂落下的一片,同時聽到側後方不遠處氣流稍微有異,卻絕不是故意造出來的風聲這般異狀,想也不想,長劍離手,勢若閃電一般在那處一閃即回。經過多次練習以及實戰中的應用,這一手“落梅風”的手法幾已趨於爐火純青的地步。猛然之間,體表壓迫之感消失殆盡。
李岩抬手接回長劍,睜開眼來,天地色彩恢複正常。隻是他閉目之前明明一直是在朝外追擊敵人,此時才發現麵對的卻是來路的天王寺西門。門前地上應是寺中僧人一早便打掃過,哪裏有什麽落葉,隻有一個被截為兩段的布娃娃,做得很是簡單,便是此間常見的晴天娃娃。轉過身去,林邊樹下他飛劍來回之處,一個木偶也被斬為兩段。
他拾起被破壞掉的娃娃與木偶,返回室內,將兩物放在案上。晴天娃娃畫著一個笑臉,自頸部被斜斜斬斷,充滿笑意的臉龐更顯說不出的詭異;木偶刻得栩栩如生,身著俗名叫做十二單的晴之裝束,明顯是女性,隻是卻沒有麵貌。
藤原紀平臉色一變,道了句:“我有一事很是懷疑,這兩件物事能否交於我拿去確定一下?”樓明月道:“於我等也無用處,公子輕便。”藤原紀平拿了匆匆離去,連禮也忘了施,看來事情真是不簡單。
李岩向三人發問:“方才有沒有看到我站立的複方有異常?”樓明月道:“沒有啊,從這邊正好可以看到西門你站的的地方,一切如常,隻是你好好的就在那裏轉起圈來。還有就是我們什麽都沒看到,你兩劍憑空斬去,就斬出這麽兩件物事出來。”李岩沉思不語。
樓明月卻道:“想不到這小小的倭國還沒有大唐疆域一道那麽大,竟有這許多詭奇怪異之事。不過跟咱們也沒關係,終日在流光,今日終於出來了,若說尋人,此刻著急也無用,咱們也去外麵轉一轉,看看這異域風情。”李岩無所謂,九娘母女卻是高興得很,便一起出去了。
四人轉出中庭便看到了五重佛塔,現在佛塔前擺了香案,上麵供奉著昨日樓明月捐與天王寺的四天王像,前來膜拜的信徒絡繹不絕。本多法師坐在一側的蒲團上,雙手合十,誦經不絕。此刻他見到四人出來,起身來迎,又感謝了樓明月贈天王像之德,才道:“我聽內府殿說了,隻怕幾位還要在此間住幾日,還請不要拘束。心之歸處即是吾鄉,此地雖無大唐繁華,也有值得留戀之處,且讓貧僧帶眾位領略一番如何?”樓明月道:“法師既要禮佛,又事務繁忙,不敢有勞。”
本多法師笑道:“是我去就佛,還是佛來就我;是我去就事,還是事來就我。本來無事,何必自擾。貴客請!”說著舉步引三人而行。
實際天王寺頗大,除了佛塔、金堂、講堂之外,還有四大院,分別是傳法修行的“敬田院”,向病患施粥舍藥的“施藥院”,收容病患的“療病院”以及收容老弱的“悲田院”。李岩道:“中土佛教興盛,雖也有施粥舍藥之說,卻少有這般直接寺內設院,專程扶危濟困,悲天憫人之心,令晚輩拜服。”他這一番說話也是當真發自內心。
本多法師愕然說道:“這都是惠真法皇從中土回來時帶來的傳統,難不成繁華天朝竟然已失了這等集無量功德的道統麽?”樓明月歎道:“此時中土佛心宗一脈講出世,論頓悟,又適逢連年戰火,在入世一途上倒是差了些。將來清平世道降臨,想必會有改變。隻是如此一來,貴寺生計便要艱難得多了。”
本多法師笑道:“出家之人身無長物,一切皆是施主施舍,今以施主施舍之物廣施所需之人,豈非代為施主行善布德。此乃善中之善,又何必慮及其他。難波京民風淳樸,此間四院皆在,除卻‘敬田院’空空如也。我常問街中病弱為何不來,皆曰自食其力即可。”李岩低頭沉思,想不到這化外之地,竟也有桃源般存在,原本的輕視之心少了許多。
樓明月麵不改色,帶了李岩、九娘母女入室。此時大唐擺宴方式已經變化多端,合坐一桌的情形越來越多,此間卻仍是一人一桌的布局。坐在上首的藤原紀平見他們來了,也起身相迎,四人在知客的引領下各自坐下,連楊霞也分到一張桌子。本多法師也入座,見客人到齊,雙掌一擊,命人上菜。之後一道道齋菜端了出來,每人桌上布了一道,都是三菇六耳烹製而成,外加各類豆製品。藤原紀平原本來到此處必然要吃,此刻隻覺得跟九娘的手藝無疑天上差到地下。總體來說,在倭國也算是了不得的美味了。
每上一道菜,本多法師就問“如何”,樓明月便讚上幾句。本多法師笑道:“說起此間齋菜,那可是一絕,任是京都的寺院都做不出來。這還是百年前惠真法皇從大唐帶來的手藝,入我門來才能習得此藝。”
樓明月微微點頭,說道:“莫不是當年在大慈恩寺掛單的惠真法師麽?怪不得呢,我說這齋菜有大慈恩寺的味道。”此言無異於極大的讚賞,本多法師興致起來了,連連問起自己知曉的一些大唐寺廟,隻是他所知也都是百年前的信息。樓明月神色有些黯然:“可惜,惠真法師學法的大慈恩寺已不存在了,連廣安城也已在五十年前的戰火中化為灰燼。此後大唐都城遷往天都,那座名為西京的大城連同內裏的繁華風流,在當前也隻是一座廢墟而已。”
這些消息倭國卻是沒有得到過,本多法師聽了,麵向西方合十施禮,臉上也是惋惜之色。在惠真法皇的筆記中,大唐物華天寶,作為京師的廣安城簡直就是神仙都城,倭國的京都便是仿廣安城而建。
藤原紀平笑道:“此時不說掃興之事。我讓人給大家表演個戲法看。”說著微一示意,身後一個身著狩衣、頭戴立烏的青年轉了出來,手中持著一支折扇,對著大夥兒躬身一禮說道:“在下僧聞,前來獻技,以博一笑。獻醜了!”待抬起頭來,都見他麵貌很是俊朗,隻是表情很是奇特,一笑起來如沐春風,不笑時猶如萬載玄冰一般。
在大夥兒注視中,僧聞也不緊張,將折扇往腰間一插,從袖中摸出一張白紙,手指虛懸,似是道士化符一般。之後巧施妙手,瞬間折成一隻紙鶴,嘴裏念念有詞,手一揚,將紙鶴拋在空中。紙鶴原本縮在翅中的腦袋探了出來,雙翅也漸漸展開,竟在庭內飛了起來,引起一片驚呼。楊霞小孩心性,更是看得目不轉睛。
李岩仔細端詳,從武功層麵確實怎麽都解釋不了僧聞是怎麽做到的,好在可以捕捉到紙鶴飛行軌跡,不虞如暗器一般傷到人。
大家正看得入神,僧聞輕叱一聲,紙鶴忽然不見。李岩有些驚訝,幹脆閉上眼睛,默運神功,將神思伸展出去,漸漸又捕捉到了紙鶴軌跡,卻見緩緩落在本多法師座下。睜目看時,卻又看不到,但神思和內力卻又能感受到。看來近日的苦練沒有白費,內力雖沒見精深多少,隻是更加氣隨意動,如臂使指而已。
僧聞忽然臉色一變,又從袖中拿出一張紙來,這次畫符時間更長,完了咬破中指,將一滴血滴在紙上,又瞬間折成一隻紙鶴,血跡正好在鶴首。他再次將紙鶴放飛出去,這次卻不見紙鶴消失,在空中盤旋了幾圈,落在本多法師桌上。同一時間,本多法師座下竟發出一聲鶴唳,原本消失不見的紙鶴現出身來。
僧聞沉默一會兒,收了雙鶴在手,手指一彈,一股火焰升起,將雙鶴化為灰燼。看來表演已完,大夥兒都鼓起掌來。僧聞臉色卻有些不太好,回去本位,在藤原紀平耳邊說了幾句,藤原紀平的臉色也難看起來。
本多法師似有所悟,笑道:“內府殿,貴屬是陰陽師吧?”藤原紀平的職務是內大臣,是以以“內府殿”稱之。藤原紀平聞言道:“還是法師見多識廣。”其實倭國陰陽師早就有,蓋因陰陽術傳自中土戰國時陰陽家一脈,又兼納道家各種經典,包含陰陽讖緯、天文曆法、醫理咒術等,太過於博大精深,實是一等一的易學難通,是以頗少人習得此道。不知為何,近年東瀛出了幾個實力強橫的陰陽師,來又漸漸起勢了,隻是整體上還是稀有、神秘的派係。
藤原紀平道:“不錯,僧聞正是道虹法皇座下弟子。”道虹是倭國有名的陰陽師大家,為倭皇的座上賓,本多法師自然知曉,接著問道:“聽聞陰陽師精通陰陽,方才我見僧聞法師麵呈異色,莫非發現了什麽?”
藤原紀平皺皺眉,轉首對僧聞說道:“你說與本多法師聽吧。法師是有大智慧大法力之人,想必不會介意。”僧聞“嗨”了一聲,才向本多法師說道:“實不相瞞,方才我見席間有小孩子,便想用陰陽術演變一個戲法,實則所用法術是我陰陽家的式神之術。式神可用來攻擊,也可以用來防禦,還可以用來探尋陰霾死氣。比如附近若是有陰謀害人之物,式神會自動尋找,因此陰陽師一脈才能近侍天皇。”
本多法師點了點頭:“莫非方才式神在此間尋覓到了死氣不成?”
僧聞點點頭,又搖了搖頭:“隻是沒那麽簡單。原本隻是一個遊戲,中途式神突然失控消失,之後我又用秘術才找到消失的式神,上麵已布滿了死氣,完全斷絕了與我本身的聯係。因此……”神色黯了下來。
本多法師笑道:“方外之人看破生死,法師直說便是。”僧聞道:“式神狀態已表明,近日法師將有大難,恐是不解之禍,請法師提前準備後事。”本多法師麵色如常,隻是道了聲:“南無大悲毗盧遮那佛。
法師的師弟正惠住持大聲道:“師兄修持精深,得佛祖庇佑,豈是汝等可以妄斷生死!”僧聞卻道:“佛家篤信因果,當知有其果則必有因。外事則不是我輩能明了的。”說完閉目不再多言。本多法師也示意正惠莫要多說,正色說道:“早年貧僧曾在平安京見過道虹法皇一麵,當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想來僧聞法師也必得真傳,才能陪伴內府殿身邊。法師所言不差,有因必有果,昔年之因,今日之果,正是如此。”
說完之後仍是言笑不禁。為了緩和莫名得緊張氣氛,李岩也讓楊霞下場展露了一趟拳腳劍法。座中人首次得見中土武學,演練者又是一個眉目如畫的小小女童,登時贏得采聲雷動,氣氛也活躍了不少。
之後本多法師陪同樓明月、藤原紀平聊起近來時事、風土人情,又邀請樓明月多住幾日,領略難波京風情。樓明月道:“難波京風物宜人,本欲長待,隻是俗人必然為俗務纏身,此行除了經商之外,還是要尋一個人的,隻怕不能久待。”本多法師歎道:“本來欲向貴客了解下中土佛教精要,看來又要錯過了。”樓明月道:“來日方長,待尋到了人,我等還是要回難波京的。到時沒有了掛礙,咱們再來煮茶論道。”本多法師道:“但願如此。”
李岩冷眼旁觀,隻是覺得經過中間那麽一鬧,剩下的晚宴熱鬧歸熱鬧,隱隱竟有一絲悲涼之意。
第二一早本待出發,藤原紀平過來說道,平安京傳來音信,卓先生外出平城京已有月餘,若是返回的話,隻怕還是會途經此地,不如幹脆等待一番,省得來回奔走。又說自己在此地有些事情要調查清楚,也要留上一段時間。樓明月在此地人生地不熟,聞聽此言,隻得作罷,又命九娘烹茶待客。
藤原紀平誌向高遠,律己甚嚴,隻是他家族昌盛已久,仍是免不了奢靡之風,對來自於天朝的食用之物基本沒有任何抵抗力。樓明月道:“我有一套大唐宮中流傳出來的貢品茶具,隻是連年奔波,無暇使用,今見公子確是喜歡茶道,有意轉贈予公子,還望不棄。”說著令楊霞捧出一個匣子。
藤原紀平昨日見她贈送天王寺天王像,一直耿耿於懷,此時聞言大喜過望,口中卻道:“我觀貴客也是愛茶之人,貴邦有言,君子不奪人之所好,這樣豈非不妥。”樓明月微笑不語,隻是命楊霞奉上。
藤原紀平欣喜之極,接了過來。匣子應是有些年頭了,頗有古意,盒蓋陽刻了“邢窯元熙一年貢,恭賀改元”字樣,藤原紀平雖不知“元熙一年”是那個皇帝的年號,也知非同小可,手竟有些微微顫抖。
樓明月道:“公子且打開一觀,看可否比得上四天王像。”
藤原紀平依言打開,裏麵是一隻茶壺與七隻小小茶杯,一體俱為白色,隱隱竟有透明之態,杯壺上都有勾有修竹圖案,簡單之中盡顯風雅。樓明月持起一直茶杯,覆過來露出杯底,見到一個陰刻的“盈”字,對藤原紀平說道:“有此字證明為專供皇家大盈庫。”藤原紀平收好茶具,再三拜謝。
正說話間,又是一陣歌聲響起,雖然仍是和歌,但因為語句簡單,都聽了出來,正是昨日的“難波裏,羞赧雪中梅,冬處淡香雲水靜,昨今春滿渡津圍,簇簇此花回”。藤原繼平本來興致頗高,此時臉色又是陡然一變。
李岩心知歌聲絕非尋常,不然不會藤原紀平與本多法師都頗為在意,甚至說忌憚、驚懼也不為過。聽著歌聲似是在西門外,他再不猶豫,穿窗而出,直奔歌聲來源處。西門外花木頗多,雖景色宜人,卻是少有行人,李岩翻牆而過,落在西門外花木間,忽覺眼前一暗。原本明媚陽光照耀的草地上,景物沒有任何變化,花在,木也在,隻是陡然間失去了顏色。
李岩心中一凜,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境況,向後疾退,然而隻有黑白兩色的空間似是被他身形牽動一般,瞬間感染了立身之處。絲毫不敢大意,李岩將“負天絕雲”真氣布滿全身,防止有霧狀毒氣侵襲,“三昧真火”伺機待發,若有異毒入體便要立時煉化,也不再退,向前疾進,直奔仍是未曾斷絕的歌聲來源處而去。
隻是無論他如何前行,那黑白二色的空間似是無窮無盡一般,總覺著再進一步,便能觸摸到唱歌那人,卻每每在最後時刻偏離了方向。李岩心知有異,憶起師父曾說過一路奇門遁甲之術,最擅長迷人五感,若無更好辦法,隻能以不變應萬變。當即止步停身,閉塞耳目,用心體悟四周動靜,明顯感到身周氣流異於他處。若說之前的空間流風自然,此間氣流卻是忽輕忽重,連樹木花枝的搖曳幅度都似在變化不停。隱在暗處的那人歌聲唱了三遍,終於止歇。隻是李岩身周的氣息卻依舊未曾複原,想來他的舉動已引起那人的好奇心。
忽然一陣狂風吹起,吹落了片片竹葉,有些落在地上,有些落在李岩衣上,轉瞬又被風卷走,李岩始終一動不動。又是一蓬竹葉落了下來,李岩“濤生雲滅”挾著一道劍光陡然出鞘,指出一道奇特軌跡,繞過數十片竹葉,刺中正在朝他頭頂落下的一片,同時聽到側後方不遠處氣流稍微有異,卻絕不是故意造出來的風聲這般異狀,想也不想,長劍離手,勢若閃電一般在那處一閃即回。經過多次練習以及實戰中的應用,這一手“落梅風”的手法幾已趨於爐火純青的地步。猛然之間,體表壓迫之感消失殆盡。
李岩抬手接回長劍,睜開眼來,天地色彩恢複正常。隻是他閉目之前明明一直是在朝外追擊敵人,此時才發現麵對的卻是來路的天王寺西門。門前地上應是寺中僧人一早便打掃過,哪裏有什麽落葉,隻有一個被截為兩段的布娃娃,做得很是簡單,便是此間常見的晴天娃娃。轉過身去,林邊樹下他飛劍來回之處,一個木偶也被斬為兩段。
他拾起被破壞掉的娃娃與木偶,返回室內,將兩物放在案上。晴天娃娃畫著一個笑臉,自頸部被斜斜斬斷,充滿笑意的臉龐更顯說不出的詭異;木偶刻得栩栩如生,身著俗名叫做十二單的晴之裝束,明顯是女性,隻是卻沒有麵貌。
藤原紀平臉色一變,道了句:“我有一事很是懷疑,這兩件物事能否交於我拿去確定一下?”樓明月道:“於我等也無用處,公子輕便。”藤原紀平拿了匆匆離去,連禮也忘了施,看來事情真是不簡單。
李岩向三人發問:“方才有沒有看到我站立的複方有異常?”樓明月道:“沒有啊,從這邊正好可以看到西門你站的的地方,一切如常,隻是你好好的就在那裏轉起圈來。還有就是我們什麽都沒看到,你兩劍憑空斬去,就斬出這麽兩件物事出來。”李岩沉思不語。
樓明月卻道:“想不到這小小的倭國還沒有大唐疆域一道那麽大,竟有這許多詭奇怪異之事。不過跟咱們也沒關係,終日在流光,今日終於出來了,若說尋人,此刻著急也無用,咱們也去外麵轉一轉,看看這異域風情。”李岩無所謂,九娘母女卻是高興得很,便一起出去了。
四人轉出中庭便看到了五重佛塔,現在佛塔前擺了香案,上麵供奉著昨日樓明月捐與天王寺的四天王像,前來膜拜的信徒絡繹不絕。本多法師坐在一側的蒲團上,雙手合十,誦經不絕。此刻他見到四人出來,起身來迎,又感謝了樓明月贈天王像之德,才道:“我聽內府殿說了,隻怕幾位還要在此間住幾日,還請不要拘束。心之歸處即是吾鄉,此地雖無大唐繁華,也有值得留戀之處,且讓貧僧帶眾位領略一番如何?”樓明月道:“法師既要禮佛,又事務繁忙,不敢有勞。”
本多法師笑道:“是我去就佛,還是佛來就我;是我去就事,還是事來就我。本來無事,何必自擾。貴客請!”說著舉步引三人而行。
實際天王寺頗大,除了佛塔、金堂、講堂之外,還有四大院,分別是傳法修行的“敬田院”,向病患施粥舍藥的“施藥院”,收容病患的“療病院”以及收容老弱的“悲田院”。李岩道:“中土佛教興盛,雖也有施粥舍藥之說,卻少有這般直接寺內設院,專程扶危濟困,悲天憫人之心,令晚輩拜服。”他這一番說話也是當真發自內心。
本多法師愕然說道:“這都是惠真法皇從中土回來時帶來的傳統,難不成繁華天朝竟然已失了這等集無量功德的道統麽?”樓明月歎道:“此時中土佛心宗一脈講出世,論頓悟,又適逢連年戰火,在入世一途上倒是差了些。將來清平世道降臨,想必會有改變。隻是如此一來,貴寺生計便要艱難得多了。”
本多法師笑道:“出家之人身無長物,一切皆是施主施舍,今以施主施舍之物廣施所需之人,豈非代為施主行善布德。此乃善中之善,又何必慮及其他。難波京民風淳樸,此間四院皆在,除卻‘敬田院’空空如也。我常問街中病弱為何不來,皆曰自食其力即可。”李岩低頭沉思,想不到這化外之地,竟也有桃源般存在,原本的輕視之心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