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寫武俠的人,或者說看了數不清武俠的人,黃易這個名字是很特別的。


    我是個80後,小時候不像現在有很多的娛樂設施,也沒有現在那麽多信息獲得的途徑,經常從地上拾起一個紙頭都能看上半天,之後回味無窮。以現在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小的小孩子都會拿起手機、打開電腦,找到自己喜歡的一切。當然現在的自己也是這樣,想看小說,就打開電腦,打開手機,各種各樣的搜索引擎、圖書網站賦予了太多便利,當然相較於以前,也湧現了越來越多的作家、寫手,產生了太多太多的文字,或許是得來得容易便不知珍惜,或許是太多了難免良莠不齊,總之,再看小說時已沒有了往昔的入神、沉迷。


    記得以前,身處農村的自己最喜歡的便是一年中兩三次的集會,因為那是或會有很多很多賣舊書的,一般都是在學校附近醒目處,在牆上釘一排釘子,然後用麻繩扯好,把一些舊書一本本掛上。那時候我們就在附近逡巡,找機會把一些沒見過的書挨個翻一翻,那時候的人很淳樸,書攤老板會和藹地笑著看我們認真翻看那些舊書。到最後我會拿出平日攢下來的、為數不多的零用錢,買下一兩本,回家慢慢看。因為那時候的書很少有全本的,不是缺上冊就是缺上冊,我就隻買有下冊的,上冊的內容自己去推斷,卻不能接受看一本沒有結果的書。還有就是買之前先翻看結局,自認為結局不好的書一定不看、一定不買。隨著後來人生閱曆的增多,什麽是好什麽是壞也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改觀,少年時的執著卻依然曆曆在心頭。


    其實那時候很少有正兒八經的書看,大多數都是一些假托的名字,以至於後來我看到一些知名大師的生平作品名單時,自己都嚇一跳,原來自己以前評價的這個人寫的怎麽怎麽樣,都是被這些莫名其妙的書害得。舉個例子,古龍的《無影神劍》、《鐵劍天魔傘》你們看過麽?沒有吧,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寫過這兩本書。不過那時候書上署名都是古龍、金庸、梁羽生、柳殘陽,我們也不懂。


    再後來,市麵上出現了“金庸新”、“古龍巨”、“臥龍生名”等“著名”作家,一直到了高中時期到縣城去上學,很多書屋裏的名作家係列巨著才把我的三觀掰過來一點點。高中三年,看了梁羽生的係列、古龍的係列,將三聯版的金庸全集買回去無數——因為有的版字太小、錯字太多、排版錯誤什麽的,看出來了吧,都是盜版的,因為也隻買得起盜版的。


    然後在高二的時候,看到了黃易寫的《覆雨翻雲》。我看過最長的是五冊的《天龍八部》、《大俠傳奇》,第一次看到十多本一部的《覆雨翻雲》時都驚呆了,也第一次看到了“破碎虛空”的概念,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什麽鬼”、“懵逼”。之後更長的《尋秦記》還帶穿越效果,直至雙主角路線的《大唐雙龍傳》,直接從我高中連載到大學。好吧,寫這些書的那個人真能編。當時覺得,他寫的是對舊有武俠甚至說小說係統的顛覆,當然以我當時簡單的腦袋也沒有想到,顛覆之後接下來的就是順理成章開創了新的時代——一個夾雜著玄幻、異俠、穿越的新小說時代。


    十幾年過去了,這些新得不能再新的流派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中,書籍、影視乃至於廣播劇,到處都充斥著這些新的概念。當然這些也不能泯滅我對傳統武俠的喜愛,隻是在讀書時多了一些選擇。


    如今黃易大師去了,若強言悲傷,也顯得有些做作了。當今生活的壓力,親人逝世也未必能給與我們太多沉湎於悲傷的時間,更何況是一個從未謀麵的陌生人。若說可惜,那又有什麽好可惜的?一個人去後還留下許多能被人留在心中的東西,很多人都記得他曾在某一個領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也沒有什麽遺憾了吧。


    時間流轉,滄海會變桑田,青山會變成什麽?不管變成什麽,曾經的巍巍青山,終將留下不滅記錄。


    或許,千載之下,青山依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烽煙江湖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負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負雨並收藏烽煙江湖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