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見粟的話點醒了原味饅頭,反正逃不出去,如今有了遼軍和風見粟的人馬歸隊,多少有了一戰之力,不如幹脆和清軍拚了,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厘清了思路後,原味饅頭開始布陣, 而遼軍此時也十分配合,因為遼王係的玩家也都知道,論起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原味饅頭是玩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


    他先是將體力相對較為充沛的風見粟手底下的五千人以及遼軍安排到了第一線,讓一直苦戰的其餘晉軍將士暫時休息一下,好恢複恢複體力。


    而那些老百姓,則是將他們保護在後方,但繼續派人堅定地阻擋住他們混亂的衝擊,保證明軍的陣型不被打亂。但由於清軍是四麵包圍之勢,因此也不可能完全替他們遮擋住所有的清軍,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很快,清軍的進攻便開始了。


    首先對明軍發起攻擊的是蒙古的弓騎兵,他們依然是靈活地在戰馬上馳騁,不斷朝著天空拋射,用箭雨來消耗明軍。但這一次,有了遼軍在,情況變得不一樣了。


    遼軍派出大批的燧發槍火槍手和蒙古人對射。雖然弓箭的精度和範圍都比燧發槍要更強,但這些燧發槍手排成極為緊密的線列,擁有密集火力這一巨大的優勢。


    反觀蒙古騎兵,因為要不斷騎馬來回奔跑,因此陣型非常鬆散,這樣一來能夠直接參戰的兵力很少,大部分都被自己人給阻攔在外麵,無法實際參加戰鬥。


    這樣一來,使用燧發槍的遼軍反而相比蒙古弓騎兵擁有更強的火力, 加上燧發槍是密集開槍, 雖然蒙古人騎著馬具有很高的機動性,但也架不住自己的前後左右數十米的範圍內全都被火力所覆蓋,因此他們引以為豪的機動性反而變成了一種累贅。


    每一次燧發槍的齊射,都伴隨著無數蒙古騎兵的落馬,雖然蒙古騎兵相當英勇,即使傷亡慘重也不願意後撤,彷佛是為了在火槍麵前捍衛騎射的榮譽似地,前仆後繼地向遼軍衝殺上來,但這一切在更為先進的戰法麵前都是徒勞無功的。


    到了後來,見互相對射自己不是對手,蒙古人便也不再使用騎射的方式作戰了,而是舉起彎刀發動了決死衝鋒。可惜遼軍早已十分熟悉如何應對騎兵的衝鋒,因此絲毫不慌亂。


    他們立即變換陣型,以三段擊來迎接這些勇猛的騎士。


    結果不言而喻,在燧發槍的麵前,騎兵如果玩正麵衝鋒這一套,那就和送死沒有什麽區別。最終, 蒙古八旗被多爾袞強令退場的時候,幾乎已經傷亡過半。


    但除了遼軍的火器對抗蒙古騎兵有奇效外, 麵對其他的清軍就沒有那麽好運了。以滿洲八旗為主的清軍其他各路軍隊, 采取多麵合圍的態勢,向明軍發起了猛攻。


    八旗的人數依然占據優勢,因此在每一條線上都壓製住了晉軍。而遼軍的對手也換成了滿洲步弓手。步弓手同樣可以結成緊密的戰陣,在單位密度上並不輸給燧發槍多少,因此遼軍的優勢也就蕩然無存。


    這一時期火槍和弓箭相比,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火槍手不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便可以快速成軍,如果遇到了訓練有素的弓箭手且雙方人數持平甚至弓箭手人數占優的情況,那麽火槍手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遭遇壓製的明軍陷入了苦戰,而多爾袞也親自出城,指揮八旗逐步蠶食明軍的陣地,對明軍步步緊逼。


    清軍對於這次殲滅明軍是誌在必得,明軍為了求生也爆發出了全部的戰鬥力,雙方都殺紅了眼,戰況異常慘烈。


    一連廝殺了一天一夜,雙方也依然沒有罷兵停戰的意思,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都在依靠著意誌力死撐,比拚著誰先到極限。


    雖然明軍非常頑強,但終究在人數上處於劣勢,而且還被包圍,陣型上也十分不利。而且明軍的背後就是百姓,這些百姓簡直就像是一堵牆,天然地阻斷了明軍的退路。


    而清軍則可以利用這一點,隻將兵力集中到三麵,從而更好地打擊明軍。


    至於老百姓那一邊,隻要隨便安排百來號人揮舞著馬刀恐嚇一下,老百姓就根本不敢亂跑,隻能乖乖地待在原地瑟瑟發抖。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軍終於漸漸露出了頹勢。原本密不透風、進退有度的陣型開始出現了破綻,雖然明軍很努力地去填補那些漏洞,但卻是左支右絀,疲態盡顯。


    <a id="wzsy" href="http://www.fantuankanshu.com">fantuankanshu.com</a>


    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向清軍方麵傾斜,多爾袞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因為連續對明朝戰爭的失利而蒙在他頭上的那層陰影終於要散去了。隻要全殲了晉遼兩軍,大明就又變回了曾經那個任由八旗拿捏的軟柿子。


    而朝鮮也自然會重新落入大清的掌控之中。作為這一係列戰爭的總策劃和總指揮,如此巨大的功勞將會讓他的地位迅速穩固,甚至再進一步......多爾袞的腦海裏閃過了那個一直都有,但卻不敢實施的念頭。


    就在此時,一直被軟禁在鄭軍大營中的鄭森,正站在高處眺望著遠方明清交戰的方向。


    雖然鄭軍一直作壁上觀,但派出去觀摩戰場形勢的探子一直沒斷,所有的探子回來後便第一時間被鄭森找來詢問最新的戰況。


    每當明軍轉危為安的時候,他便喜悅地手舞足蹈,而一旦明軍陷入危局,他便提心吊膽地咬緊下唇,一言不發地默默凝視遠方,在心中為明軍祈禱。


    當他聽到晉王因為不忍傷害百姓而徹底陷入包圍,遼王義無反顧地衝入敵陣去援救晉王,然後明軍和清軍激烈地廝殺之時,心中再也按捺不住,他衝到士兵們麵前,拔出腰間的佩劍,朗聲問道:


    “諸位弟兄!你們可是大明的子民?”


    他的聲音十分洪亮,清晰地傳入了在場的士兵們的耳中。


    士兵們都納悶地看著自己的少主,不知道他這話究竟是何意,長久以來,他們都一直是給鄭家打工,全然不知道朝廷或者是大明對自己有何意義。


    不過他們確實都是土生土長的明朝人,因此一個大膽的士兵回答道:“少主,咱們弟兄大多是福建人士,這福建歸大明管,那我們自然就是大明的子民了。”


    此時,發現鄭森的異樣,鄭軍的將領們紛紛也都跑了過來,見情況不對,他們連忙攔住鄭森,不讓他再繼續說話。一名將領上前對鄭森道:


    “少主,明軍要完了,咱們趕緊撤吧,不然戰事恐怕會波及到我們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想拯救大明但係統卻讓我做吉祥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更驚鴻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更驚鴻客並收藏想拯救大明但係統卻讓我做吉祥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