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如何改善將士們的生活
在各級長官們忙著組織各種慶功宴、祝捷酒會的時候,石頭也是大肆的忙碌了起來。當然,他一貫從戰場上鍛煉出來的本能讓他自然不會考慮到什麽享受和慶祝,他眼下需要考慮的事情是怎麽讓宜豐的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以及怎樣給獨立團建立完備的補充製度。既然已經在宜豐這裏在紮下了腳根,他不僅要站的正,而且還要站的穩。一個地方小縣,對於別人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麽,這兩年被鬼子攻占的省都有好幾個了,城市都無數,更別說是縣城了。但對石頭來說可不一樣,這是他第一次掌管一縣,第一次負責二三十萬人的生存,不僅僅是打仗方麵的,還包括日常勞作,這種嶄新的體驗,讓他背負著很重的壓力,同時也是充滿了幹勁。
所謂付出越多,收獲就越多。這兩年來,石頭在戰場上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十分深刻,他無數次的帶著手下的弟兄們冒險出擊,無數次的置身於死地背水一戰。然而,正是這在外人看起來近乎求死一般的舉動,讓他們不斷的取得勝利,不斷的發展壯大。到如今,更是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四千戰兵的強大獨立團。宜豐也是一樣,小的小了一點,窮是窮了一點,但在地主鄉紳幾乎被他一掃而空的情況下,他相信可以帶著手下的這幫兄弟和百姓們幹出一番事業出來。
首先就是各地的田地耕種,前段時間,他指揮團裏的弟兄抄沒田產,一半的良田如今都歸獨立團將士們所有,當時已經是九月份,正是糧食快要收獲的季節。如今這些地主鄉紳們早已完蛋,秋糧的收入自然是被他們納入軍糧的範疇裏麵。當然,如今獨立團的家底實在是太過豐厚了,糧食堆滿一個個倉庫,這些秋收的糧食正好拿來借給流民百姓們。等到明年,地裏收了糧,這些借出去的糧食便能重新收上來。到時候,借用的糧食和普通百姓們上交的租糧一起,又足夠重新堆滿倉庫了,隻要保證這樣一個良性的循環,不僅將士們的口糧有了保證,老百姓們也填飽了肚子。隻要有口飽飯吃,誰還想著上山當土匪,過著朝夕不保的日子?
如此一來,地方穩定,將士們可以安心的訓練,戰鬥力也相應的大大提高,打起鬼子來就更有力了。
當然了,糧食隻是一個方麵,管好百姓和將士們的肚子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任務。眼下畢竟是戰爭年代,軍隊的戰鬥力還是第一位的。而想要提高一支部隊的戰鬥力,無非要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方麵就是提高兵員的素質,提高軍官們的指揮水平。另一方麵,就是加強武器裝備和彈藥儲備。武器方麵,他們倒是不缺,先前在大城的時候,他們將鬼子的倉庫給搬了一個空,繳獲的東西多到來不及搬,外加上軍部補充下來的一批武器彈藥,不僅能將新編的部隊全部給裝備齊全,更是還能組織起炮連這樣頗為奢侈的部隊,雖然炮連的主力作戰火器是擲彈筒,但勝在數量夠足,攜帶方便,並且在短距離之內,能夠造成相當強的殺傷力。
充足的武器彈藥似乎一直以來就是他們的優勢,在沒有改編成獨立團之前,302團的戰力就遠超一般的步兵團,這其中固然有老兵眾多,悍將如雲的關係,但更多的還是依靠著他們不弱於日軍的武器和火力,雖然沒有山炮和野炮,也沒有空中優勢,但一場場勝仗中繳獲的步槍、輕重機槍讓他們在短兵相接中的火力並不弱於日軍。尤其是步槍的穩定性,幾乎很少出現卡殼的情況,更是保證了火力的連貫性和殺傷力。
火力的問題暫時不需要擔心,那麽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兵員的素質和官兵的素養了。而要想提高士兵們的素質,自然就是要加大訓練的強度和難度,最好還要通過實戰來讓他們盡快的適應戰場,讓他們在最短時間裏成為一個合格的戰士。而要達成這一點,首先要做的第一點,就是改善士兵們的夥食。或許很多人覺得這簡直是匪夷所思,改善夥食跟兵員素質有什麽關係?其實這主要跟生活的年代有關係。
如果是和平富足的年代,自然家家戶戶不缺米糧,家家戶戶養豬養雞養鴨,肉類也能自足。但如今這世道,連米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是肉食了,人不吃肉,飯量就大,身體各方麵的營養跟不上,不僅力氣欠缺,骨頭的生長也不健全,這樣的病弱之體,在短兵相接的搏鬥中自然要比日軍差了很多。所謂窮習文,富習武,練武的人,如果營養跟不上,練著練著就把身體給練垮了,石頭想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局麵。獨立團的將士們不僅要有跟鬼子拚命的決心和勇氣,有跟鬼子以命換命的血性,更要有麵對麵將鬼子格殺的能力,不僅隻是個別武藝出眾的將士,石頭需要半數以上的士兵都具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想法是美好的,現實也是很殘酷,擺在石頭麵前的一個個難題更是十分的艱巨。最主要也是最難辦的問題,就是肉從哪裏來?
一般來說,想要吃肉,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養豬。豬可是好東西,生長快,產肉量足,就是肉骨頭拿來熬湯,也是大補的美味。往常的光景,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頭,除了年節的關頭殺一頭全家食用之外,其它的都是賣錢以補貼家用,但現在肯定是不行的。
豬的食物一般來說是米糠或者殘羹冷炙,再不就是豬草。在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米糠也是人的重要食物之一,很多人家用米糠作餅或是熬粥來充饑,也能支撐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可能拿來喂豬的。那就隻有每天割豬草來喂,但這也是一個麻煩事情,雖然豬草的生長周期非常的快,但卻隻長在水邊,割起來麻煩不說,數量上麵也是有限,其它的雜草,豬其實也吃,但並不愛吃,並不能長期喂,所以這樣一來,豬的數量其實就被限製住了。
另外就是養牛和養羊了。我們常聽說長工家的孩子從小替地主放牛,其實這個牛並不是用來吃的牛,而是用來耕地的牛。牛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貴重物品,不是一般人家能買的起的,家裏能有一頭牛的話,就能多耕十幾畝地,誰會傻到殺牛吃肉?還有一點就是牛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來說要兩年以上才能長成熟一頭,自然就顯得更加的寶貴了。養羊倒是不錯,不過羊群的繁殖能力並不突出,每胎一般一到二隻,想要成規模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可偏偏石頭現在缺的就是時間,他現在就需要大量的肉類來供應部隊,好從現在起就改善軍隊的夥食,在日軍撤離之後,即刻起開始培養軍隊,以便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戰鬥。
這些都被排除之後,剩下的就是雞鴨之類家禽了,這類家禽相比較於這些牲畜繁殖速度上快的實在太多在,母雞孵蛋,一孵就是一窩,非常容易成規模,顯然對於獨立團這種規模的部隊來說,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石頭腦子裏麵沒有任何這方麵的概念,在他的概念裏,養雞和養鴨顯然都需要喂養米糧之類的食料,這種消耗獨立團能不能承受得起?以宜豐當前的米糧存儲情況,這樣的消耗是不是劃算?
石頭不懂這些,所以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之後,他便急召林秀峰前來議事,這幾個月來,林團附在地方政務上的出色表現給了他極大的幫助,也讓獨立團眾將士們刮目相看,林秀峰的突出表現,也是讓石頭在全縣的政務上越發的倚重。
林秀峰風塵仆仆的回到團部,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官山一帶調配人員和物資沿河道兩旁開墾荒田。宜豐雖然號稱七分是山,但河道縱橫,沿河兩旁的土地,還是有不少可供開墾的,尤其是官山周圍,這裏是耶溪的發源地,泉水清澈,營養豐富,不管是飲用還是灌溉都再好不過。以前因為這裏多半是土匪積聚之地,地主豪紳們自然不會將目光放到這裏來,普通的百姓們也是沒有這個財力來開墾,所以大都荒蕪,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石頭決定大規模的開墾荒田,擴大耕種,大大的增加全縣糧食的產量,這樣一來,每家每戶的收入增加了,全縣的稅收自然也就提升了。
而官山一帶的荒田,大都是為了安置“天不管”收編的老弱,在青壯都編入了補充營的情況下,為了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田地的開墾工作來不得半點的馬虎。這也是林秀峰需要親自到場指揮的原因,不過如今石頭相召,他也是放下了手頭的事情,急急的趕回來報道。
如今徒然間聽到石頭準備大規模的養雞養鴨來增加肉類的補給,林秀峰不由也是有些大眼瞪小眼,他因為家族淵源,在政務的事情上麵從小就有接觸,對於地方的事務遠比石頭他們要擅長,但他們這種人,誰會去研究這種養殖上麵的事情?
【各位書友戰友,中秋節快樂!】
在各級長官們忙著組織各種慶功宴、祝捷酒會的時候,石頭也是大肆的忙碌了起來。當然,他一貫從戰場上鍛煉出來的本能讓他自然不會考慮到什麽享受和慶祝,他眼下需要考慮的事情是怎麽讓宜豐的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以及怎樣給獨立團建立完備的補充製度。既然已經在宜豐這裏在紮下了腳根,他不僅要站的正,而且還要站的穩。一個地方小縣,對於別人來說可能算不上什麽,這兩年被鬼子攻占的省都有好幾個了,城市都無數,更別說是縣城了。但對石頭來說可不一樣,這是他第一次掌管一縣,第一次負責二三十萬人的生存,不僅僅是打仗方麵的,還包括日常勞作,這種嶄新的體驗,讓他背負著很重的壓力,同時也是充滿了幹勁。
所謂付出越多,收獲就越多。這兩年來,石頭在戰場上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十分深刻,他無數次的帶著手下的弟兄們冒險出擊,無數次的置身於死地背水一戰。然而,正是這在外人看起來近乎求死一般的舉動,讓他們不斷的取得勝利,不斷的發展壯大。到如今,更是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四千戰兵的強大獨立團。宜豐也是一樣,小的小了一點,窮是窮了一點,但在地主鄉紳幾乎被他一掃而空的情況下,他相信可以帶著手下的這幫兄弟和百姓們幹出一番事業出來。
首先就是各地的田地耕種,前段時間,他指揮團裏的弟兄抄沒田產,一半的良田如今都歸獨立團將士們所有,當時已經是九月份,正是糧食快要收獲的季節。如今這些地主鄉紳們早已完蛋,秋糧的收入自然是被他們納入軍糧的範疇裏麵。當然,如今獨立團的家底實在是太過豐厚了,糧食堆滿一個個倉庫,這些秋收的糧食正好拿來借給流民百姓們。等到明年,地裏收了糧,這些借出去的糧食便能重新收上來。到時候,借用的糧食和普通百姓們上交的租糧一起,又足夠重新堆滿倉庫了,隻要保證這樣一個良性的循環,不僅將士們的口糧有了保證,老百姓們也填飽了肚子。隻要有口飽飯吃,誰還想著上山當土匪,過著朝夕不保的日子?
如此一來,地方穩定,將士們可以安心的訓練,戰鬥力也相應的大大提高,打起鬼子來就更有力了。
當然了,糧食隻是一個方麵,管好百姓和將士們的肚子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和任務。眼下畢竟是戰爭年代,軍隊的戰鬥力還是第一位的。而想要提高一支部隊的戰鬥力,無非要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方麵就是提高兵員的素質,提高軍官們的指揮水平。另一方麵,就是加強武器裝備和彈藥儲備。武器方麵,他們倒是不缺,先前在大城的時候,他們將鬼子的倉庫給搬了一個空,繳獲的東西多到來不及搬,外加上軍部補充下來的一批武器彈藥,不僅能將新編的部隊全部給裝備齊全,更是還能組織起炮連這樣頗為奢侈的部隊,雖然炮連的主力作戰火器是擲彈筒,但勝在數量夠足,攜帶方便,並且在短距離之內,能夠造成相當強的殺傷力。
充足的武器彈藥似乎一直以來就是他們的優勢,在沒有改編成獨立團之前,302團的戰力就遠超一般的步兵團,這其中固然有老兵眾多,悍將如雲的關係,但更多的還是依靠著他們不弱於日軍的武器和火力,雖然沒有山炮和野炮,也沒有空中優勢,但一場場勝仗中繳獲的步槍、輕重機槍讓他們在短兵相接中的火力並不弱於日軍。尤其是步槍的穩定性,幾乎很少出現卡殼的情況,更是保證了火力的連貫性和殺傷力。
火力的問題暫時不需要擔心,那麽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兵員的素質和官兵的素養了。而要想提高士兵們的素質,自然就是要加大訓練的強度和難度,最好還要通過實戰來讓他們盡快的適應戰場,讓他們在最短時間裏成為一個合格的戰士。而要達成這一點,首先要做的第一點,就是改善士兵們的夥食。或許很多人覺得這簡直是匪夷所思,改善夥食跟兵員素質有什麽關係?其實這主要跟生活的年代有關係。
如果是和平富足的年代,自然家家戶戶不缺米糧,家家戶戶養豬養雞養鴨,肉類也能自足。但如今這世道,連米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是肉食了,人不吃肉,飯量就大,身體各方麵的營養跟不上,不僅力氣欠缺,骨頭的生長也不健全,這樣的病弱之體,在短兵相接的搏鬥中自然要比日軍差了很多。所謂窮習文,富習武,練武的人,如果營養跟不上,練著練著就把身體給練垮了,石頭想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局麵。獨立團的將士們不僅要有跟鬼子拚命的決心和勇氣,有跟鬼子以命換命的血性,更要有麵對麵將鬼子格殺的能力,不僅隻是個別武藝出眾的將士,石頭需要半數以上的士兵都具有這樣的能力。
當然,想法是美好的,現實也是很殘酷,擺在石頭麵前的一個個難題更是十分的艱巨。最主要也是最難辦的問題,就是肉從哪裏來?
一般來說,想要吃肉,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養豬。豬可是好東西,生長快,產肉量足,就是肉骨頭拿來熬湯,也是大補的美味。往常的光景,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頭,除了年節的關頭殺一頭全家食用之外,其它的都是賣錢以補貼家用,但現在肯定是不行的。
豬的食物一般來說是米糠或者殘羹冷炙,再不就是豬草。在人都吃不飽的情況下,米糠也是人的重要食物之一,很多人家用米糠作餅或是熬粥來充饑,也能支撐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自然是不可能拿來喂豬的。那就隻有每天割豬草來喂,但這也是一個麻煩事情,雖然豬草的生長周期非常的快,但卻隻長在水邊,割起來麻煩不說,數量上麵也是有限,其它的雜草,豬其實也吃,但並不愛吃,並不能長期喂,所以這樣一來,豬的數量其實就被限製住了。
另外就是養牛和養羊了。我們常聽說長工家的孩子從小替地主放牛,其實這個牛並不是用來吃的牛,而是用來耕地的牛。牛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貴重物品,不是一般人家能買的起的,家裏能有一頭牛的話,就能多耕十幾畝地,誰會傻到殺牛吃肉?還有一點就是牛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來說要兩年以上才能長成熟一頭,自然就顯得更加的寶貴了。養羊倒是不錯,不過羊群的繁殖能力並不突出,每胎一般一到二隻,想要成規模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可偏偏石頭現在缺的就是時間,他現在就需要大量的肉類來供應部隊,好從現在起就改善軍隊的夥食,在日軍撤離之後,即刻起開始培養軍隊,以便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戰鬥。
這些都被排除之後,剩下的就是雞鴨之類家禽了,這類家禽相比較於這些牲畜繁殖速度上快的實在太多在,母雞孵蛋,一孵就是一窩,非常容易成規模,顯然對於獨立團這種規模的部隊來說,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石頭腦子裏麵沒有任何這方麵的概念,在他的概念裏,養雞和養鴨顯然都需要喂養米糧之類的食料,這種消耗獨立團能不能承受得起?以宜豐當前的米糧存儲情況,這樣的消耗是不是劃算?
石頭不懂這些,所以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之後,他便急召林秀峰前來議事,這幾個月來,林團附在地方政務上的出色表現給了他極大的幫助,也讓獨立團眾將士們刮目相看,林秀峰的突出表現,也是讓石頭在全縣的政務上越發的倚重。
林秀峰風塵仆仆的回到團部,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官山一帶調配人員和物資沿河道兩旁開墾荒田。宜豐雖然號稱七分是山,但河道縱橫,沿河兩旁的土地,還是有不少可供開墾的,尤其是官山周圍,這裏是耶溪的發源地,泉水清澈,營養豐富,不管是飲用還是灌溉都再好不過。以前因為這裏多半是土匪積聚之地,地主豪紳們自然不會將目光放到這裏來,普通的百姓們也是沒有這個財力來開墾,所以大都荒蕪,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石頭決定大規模的開墾荒田,擴大耕種,大大的增加全縣糧食的產量,這樣一來,每家每戶的收入增加了,全縣的稅收自然也就提升了。
而官山一帶的荒田,大都是為了安置“天不管”收編的老弱,在青壯都編入了補充營的情況下,為了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田地的開墾工作來不得半點的馬虎。這也是林秀峰需要親自到場指揮的原因,不過如今石頭相召,他也是放下了手頭的事情,急急的趕回來報道。
如今徒然間聽到石頭準備大規模的養雞養鴨來增加肉類的補給,林秀峰不由也是有些大眼瞪小眼,他因為家族淵源,在政務的事情上麵從小就有接觸,對於地方的事務遠比石頭他們要擅長,但他們這種人,誰會去研究這種養殖上麵的事情?
【各位書友戰友,中秋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