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列入地榜之人,毋庸置疑,俱是當世拔群的青年。
他們要麽所學功法超越同輩,要麽憑著潛質一馬當先。興許在氣血強度、江湖閱曆、對敵經驗等層麵,他們有一小部分人,比起那些年紀、體質正處於人生巔峰的同品級武者,要稍遜半籌。但論到未來成就的高度,這些人必然要具備更多的可能。
而能夠從眾多同輩中脫穎而出,進入地榜最後賽程,與在位地星爭奪新一屆席位的挑戰者,哪怕某些地方稍有欠缺,也絲毫不妨礙他們被視作準地榜級的人物。何況這些人裏,還存在著像劍癡杜允欽這般,在爭鋒對象上挑三揀四的家夥。
既然如此,這些人便同樣少不了看重名聲之人——比如十大宗門的後起之秀。
葉天相信沒人會真的完全不在乎中乘武學的獎勵,特別是別家的中乘武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其一,在這種情況下得來的武學,即便不得任意外傳,卻總歸能夠留給自己後人的。不過葉天還堅信,在追逐這些中乘武學之前,十大宗門以及部分頂尖宗門的弟子會更看重最終的地榜席位。
畢竟作為後起之秀,本身就意味著宗門的資源傾斜會比其他師兄弟、師姐妹多,宗門內的武學亦能有各種換取的方式,根本沒必要去計較一次半次利益得失。
這樣一來,相當於出線者裏,便有至少半數的人不會將目光放在地榜後段。那剩下的半數人裏,假設全部去爭當前地榜空缺的最後十一席,看似也激烈,其實平均才三個人爭一席罷了。
葉天似乎想通了什麽,眼神大亮。
間隔一個時辰之後,地榜爭奪戰繼續開展。
經過上午的幾場對決,下午所有人的情緒都要高亢許多。
首先登台的是出線者之一,東海六公子中的勇公子莫開。
所謂東海六公子,指的是在東武林三郡內,能代表禮、仁、信、義、勇、智六種德行,並且非高門大派出身的六位武者。六人裏,禮、仁、信三位是沐川郡人氏,智公子祖籍新安,義公子與勇公子祖籍平寧。
莫開少年時拜過幾家武館學刀,弱冠後曾遊曆中原,得一老刀客指點,終有所成,於二十四歲這年步入六品。這麽說看似天賦、機緣比場中好些人不如,但事實上即將三十的他,在二十七歲時已躋身四品行列。
須知天下武林,武者無數,隻是三年時間能從六品晉入四品的人絕對不多。更關鍵之處在於,莫開的修為能如此突飛猛進,不是這三年裏另有什麽奇遇,而是他在生死之中一刀一刀拚出來的。
在他步入六品那一年,他孤身回到平寧郡,成為當地其中一名抵禦夷人海匪的武者。
說他全力以赴或許顯得太輕描淡寫,用舍生忘死會更準確些。他在未躋身四品的那三年裏,每戰必衝鋒在前,死於他刀下的夷人海匪累計不下百數,夷族的隊正(夷族軍製統領五十人隊的低級武官,通常為七品至六品)也有好幾人,甚至百夫長(通常為五品)也差點殺了一個。
至於他自己經曆過多少次生死關頭,有多少次被同伴誤以為魂歸西天,卻是誰都記不清了。
這些事情傳開後,知道莫開這名字的人越來越多。基於他名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江湖上便將他歸為東海六公子中的勇公子,以讚歎他的勇武。
“可惜了。”葉天聽說了他的事跡,對他亦是頗為欽佩,然而看著他一步一步慢慢登上擂台,心裏又有些不是滋味。
莫開五官分明,麵容堅毅,身材俊挺,但其實他在過去與夷人海匪的廝殺中,左腿受了刀傷落下殘疾,是一個瘸子。
顧琉璃感慨道:“不管如何,終究是一名鐵骨錚錚的男兒漢。”
“據我所知,莫開未曾習得中乘武學,躋身四品已經是極限。”蘇玲瓏說道:“這次獎勵若是未能把握住,他繼續留在平寧,恐怕終身無望晉級三品。”
莫開當年回到平寧,初時不適應戰場廝殺,受了傷,為一家三流宗門所救治,自此他便投身過去。那家宗門未曾擁有中乘武學,莫開不願為私利改投別家,自然也就錯失參閱中乘武學的機會。
“地榜空缺著十五席,他該不會仍要挑戰胡安泰吧?”顧琉璃詫異道。
胡安泰是平寧郡唯一一家頂尖宗門星羅山的弟子,也是此前東武林三郡除沐川郡以外,唯一位列地榜(現在還有邱如白)的青年武者,同樣擅長刀法,位居地榜第五十六席的地囚星。
三年前,莫開名聲在外,胡安泰代表星羅山邀請莫開投附,被瘸了一條腿的莫開直接當眾拒絕。感覺丟了顏麵的胡安泰提出與莫開切磋刀法,在一盞茶之內擊落莫開手中鋼刀,留下一句“不外如是”,長笑離去。
同年的地榜爭奪戰,胡安泰先聲奪人,於首日登上地囚星一席,莫開在最後一天進行挑戰,苦撐一盞茶後再次不敵。
隨後兩年,莫開每年都要挑戰胡安泰幾次,盡管每次堅持的時間越來越長,不過迄今為止,結果均以敗陣告終。
曾有人藉此笑言:勇公子的“勇”是匹夫之勇。卻也有人說:勇公子的“勇”不僅是兼人之勇,更是知恥後勇之“勇”。這些話傳到莫開耳邊,莫開隻是一笑置之,接著便一瘸一拐的繼續練他的刀去了。
葉天推猜道:“十有八九吧。我想他就算再希望得到中乘武學,也應該是以擊敗胡安泰的方式。”
蘇玲瓏搖頭道:“胡安泰固然惹人討厭,但莫開也不免太一根筋了。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何必急於一時。”
顧琉璃忽然道:“會不會是莫開在拿胡安泰砥礪刀法?”
“你這麽一說,還真有這可能。”蘇玲瓏想了想,分析道:“莫開沒有中乘刀法能學,也不願轉附別家宗門,找一刀法比自己強,又不至於強得難以招架的人來反複磨煉,確實不失為一個提高自己的方法。”
幾人說話間,莫開已經告訴了裁判自己要挑戰的目標。
沒有出乎那些知悉莫開過去的人的意料,他要挑戰的對象,仍是那地囚星胡安泰。
平寧一郡之地的青年第一人。
他們要麽所學功法超越同輩,要麽憑著潛質一馬當先。興許在氣血強度、江湖閱曆、對敵經驗等層麵,他們有一小部分人,比起那些年紀、體質正處於人生巔峰的同品級武者,要稍遜半籌。但論到未來成就的高度,這些人必然要具備更多的可能。
而能夠從眾多同輩中脫穎而出,進入地榜最後賽程,與在位地星爭奪新一屆席位的挑戰者,哪怕某些地方稍有欠缺,也絲毫不妨礙他們被視作準地榜級的人物。何況這些人裏,還存在著像劍癡杜允欽這般,在爭鋒對象上挑三揀四的家夥。
既然如此,這些人便同樣少不了看重名聲之人——比如十大宗門的後起之秀。
葉天相信沒人會真的完全不在乎中乘武學的獎勵,特別是別家的中乘武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其一,在這種情況下得來的武學,即便不得任意外傳,卻總歸能夠留給自己後人的。不過葉天還堅信,在追逐這些中乘武學之前,十大宗門以及部分頂尖宗門的弟子會更看重最終的地榜席位。
畢竟作為後起之秀,本身就意味著宗門的資源傾斜會比其他師兄弟、師姐妹多,宗門內的武學亦能有各種換取的方式,根本沒必要去計較一次半次利益得失。
這樣一來,相當於出線者裏,便有至少半數的人不會將目光放在地榜後段。那剩下的半數人裏,假設全部去爭當前地榜空缺的最後十一席,看似也激烈,其實平均才三個人爭一席罷了。
葉天似乎想通了什麽,眼神大亮。
間隔一個時辰之後,地榜爭奪戰繼續開展。
經過上午的幾場對決,下午所有人的情緒都要高亢許多。
首先登台的是出線者之一,東海六公子中的勇公子莫開。
所謂東海六公子,指的是在東武林三郡內,能代表禮、仁、信、義、勇、智六種德行,並且非高門大派出身的六位武者。六人裏,禮、仁、信三位是沐川郡人氏,智公子祖籍新安,義公子與勇公子祖籍平寧。
莫開少年時拜過幾家武館學刀,弱冠後曾遊曆中原,得一老刀客指點,終有所成,於二十四歲這年步入六品。這麽說看似天賦、機緣比場中好些人不如,但事實上即將三十的他,在二十七歲時已躋身四品行列。
須知天下武林,武者無數,隻是三年時間能從六品晉入四品的人絕對不多。更關鍵之處在於,莫開的修為能如此突飛猛進,不是這三年裏另有什麽奇遇,而是他在生死之中一刀一刀拚出來的。
在他步入六品那一年,他孤身回到平寧郡,成為當地其中一名抵禦夷人海匪的武者。
說他全力以赴或許顯得太輕描淡寫,用舍生忘死會更準確些。他在未躋身四品的那三年裏,每戰必衝鋒在前,死於他刀下的夷人海匪累計不下百數,夷族的隊正(夷族軍製統領五十人隊的低級武官,通常為七品至六品)也有好幾人,甚至百夫長(通常為五品)也差點殺了一個。
至於他自己經曆過多少次生死關頭,有多少次被同伴誤以為魂歸西天,卻是誰都記不清了。
這些事情傳開後,知道莫開這名字的人越來越多。基於他名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江湖上便將他歸為東海六公子中的勇公子,以讚歎他的勇武。
“可惜了。”葉天聽說了他的事跡,對他亦是頗為欽佩,然而看著他一步一步慢慢登上擂台,心裏又有些不是滋味。
莫開五官分明,麵容堅毅,身材俊挺,但其實他在過去與夷人海匪的廝殺中,左腿受了刀傷落下殘疾,是一個瘸子。
顧琉璃感慨道:“不管如何,終究是一名鐵骨錚錚的男兒漢。”
“據我所知,莫開未曾習得中乘武學,躋身四品已經是極限。”蘇玲瓏說道:“這次獎勵若是未能把握住,他繼續留在平寧,恐怕終身無望晉級三品。”
莫開當年回到平寧,初時不適應戰場廝殺,受了傷,為一家三流宗門所救治,自此他便投身過去。那家宗門未曾擁有中乘武學,莫開不願為私利改投別家,自然也就錯失參閱中乘武學的機會。
“地榜空缺著十五席,他該不會仍要挑戰胡安泰吧?”顧琉璃詫異道。
胡安泰是平寧郡唯一一家頂尖宗門星羅山的弟子,也是此前東武林三郡除沐川郡以外,唯一位列地榜(現在還有邱如白)的青年武者,同樣擅長刀法,位居地榜第五十六席的地囚星。
三年前,莫開名聲在外,胡安泰代表星羅山邀請莫開投附,被瘸了一條腿的莫開直接當眾拒絕。感覺丟了顏麵的胡安泰提出與莫開切磋刀法,在一盞茶之內擊落莫開手中鋼刀,留下一句“不外如是”,長笑離去。
同年的地榜爭奪戰,胡安泰先聲奪人,於首日登上地囚星一席,莫開在最後一天進行挑戰,苦撐一盞茶後再次不敵。
隨後兩年,莫開每年都要挑戰胡安泰幾次,盡管每次堅持的時間越來越長,不過迄今為止,結果均以敗陣告終。
曾有人藉此笑言:勇公子的“勇”是匹夫之勇。卻也有人說:勇公子的“勇”不僅是兼人之勇,更是知恥後勇之“勇”。這些話傳到莫開耳邊,莫開隻是一笑置之,接著便一瘸一拐的繼續練他的刀去了。
葉天推猜道:“十有八九吧。我想他就算再希望得到中乘武學,也應該是以擊敗胡安泰的方式。”
蘇玲瓏搖頭道:“胡安泰固然惹人討厭,但莫開也不免太一根筋了。君子報仇十年未晚,何必急於一時。”
顧琉璃忽然道:“會不會是莫開在拿胡安泰砥礪刀法?”
“你這麽一說,還真有這可能。”蘇玲瓏想了想,分析道:“莫開沒有中乘刀法能學,也不願轉附別家宗門,找一刀法比自己強,又不至於強得難以招架的人來反複磨煉,確實不失為一個提高自己的方法。”
幾人說話間,莫開已經告訴了裁判自己要挑戰的目標。
沒有出乎那些知悉莫開過去的人的意料,他要挑戰的對象,仍是那地囚星胡安泰。
平寧一郡之地的青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