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是一個略帶傷感的夢。在夢中我處在一所極大的房子中,好像是一間體育館。有許多人在隨著音樂跳操。我走過她們,卻沒有看到一張熟悉的臉。最後,我看到一個女孩正站在窗邊,望著窗外。她身穿和她們一樣的緊身衣。夕陽投射在她身上,留下一個極美麗的影子。我走向她。她轉過身來,對我微笑。那是一個我熟識的朋友。已經多年未曾謀麵,何以她還是如此年輕。
我還沒有來得及聽清她說的話,便已經醒來,心中充滿了遺憾。
我怎麽會在許多年之後突然夢到她?
雨水節是她的生日,這一點我始終記得。
我很早就認識她。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轉到鄰近城郊的一所學校。那時我長得很小,經常會被不論比我大還是同齡的孩子們欺負。那一天在放學的路上,我再一次遭到三四個孩子的圍堵,並被打哭。
“不許欺負人!”我聽到一個甜美的聲音。那是一個高我一頭的女孩,留著齊耳短發,係得很標準的紅領巾,佩著三道杠。她不比他們高,也不比他們強壯。但我不知道她哪來的這種震懾力。他們停了手,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認識她,她在我隔壁的班裏,是少先隊的大隊長。她年長我一歲,但看起來要大得更多。每逢周一開隊會的時候,她總是站在最為顯眼的位置,接受各中隊長的報告。在收隊回教室時,我們又會全體從她的身邊經過。但她從來沒有看過我們,總是凝望遠方。
“不要哭了!我送你回家。”她當時說。我依稀記得,為了安慰我,她在我的臉上輕輕地親了一下。那一段時間,正在放映印度的影片《流浪者》,我們都記得裏麵那個美麗的女主人公的名字。而她的名字偏偏就叫麗妲。
下一個周一我再次看到她。她敬隊禮的那個平淡無奇的姿勢,那天卻顯得這樣美麗。她當時穿著很短的紅裙子。當我們集體走過她的身邊時,我不自覺地朝她那邊看。她也開始注意我們。那一瞬,似乎她的眼睛正在和我對視。“往前看,小不點!”聽到老師的吆喝,我立刻轉回頭目視前方。轉頭的那一刻,眼前卻似乎留下她嘴邊一個難於察覺的微笑。
我在那所學校沒呆多久。上小學的那幾年中,我換了四所學校。那所學校我呆的時間最短。
五年之後,我考上了市裏的一所重點高中。在分班的名單裏,一個名字赫然在目:薑麗妲。這不就是她麽。
我們成了同班同學。我的個子依然很小,她依然比我高。她有著一雙很濃的眉,長長的睫毛。她留了長發,在兩邊紮成了辮子。她的座位在我身後兩米的地方。下課時我總是不自覺地回頭看她。她卻好像毫無察覺,似乎全然不記得我了。她不再像小時候是個大幹部,隻是英語的科代表。
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她的座位調到了我的身後。我也有了找借口跟她說話的機會。於是我跟她提起小學時候的事。
“你就是那個小不點嗎?”她問,“不過你現在看起來依然很小。”她補充說。
我問她是不是還記得曾經吻過我的臉,“有這回事嗎?不會吧!”我們的後半截談話被另一個女同學梅聽了去,“那你們是青梅竹馬了!”
雖然那隻是一句玩笑,她卻一下子紅了臉,拿了課本去打她。
我看過全班的學生登記表,知道那一年的除夕,剛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她的十六歲生日。我想向她祝賀,卻不知道該用什麽方法。因為在寒假裏,我根本無法聯係到她。那時候,我家裏根本還沒有電話,更不用說手機和qq了。
開學後,她的座位又調到了我的前麵,她的眼睛有些近視,卻不肯配戴眼鏡。她喜歡英語,我卻不喜歡。但我總想找機會去跟她說話。我想找到一些問題,以便向她討教,但我生來就不善於提問。她卻給了我好多這樣的機會,她會拿了物理的問題來問我。力學的幾個定律,在她腦子裏經常是一片混亂。
我們偶爾也會討論到課本以外的東西。我忘記了那個嚴肅的話題究竟怎樣引起。我說每一個取得成就的人都會有一種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她聽了,歪過頭問我:“那麽你覺得你是不是有責任感呢?”
那也許是整個高中,我們最深的一次交流。
文理分班的時候,她去了文科班。從那之後,隻有在上下學的途中,我才會碰到她。我和她的家在航空城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她家住在民航宿舍,我家則屬於飛機製造廠。我總是算準離校的時間,以便可以和她坐上同一輛公共汽車。大多數情況下,梅會和她在一起。雖然我們經常會突然碰到對方的目光,卻幾乎沒有再說過什麽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難以忍耐那種每每欲言又止的感覺,決定避開她。當看到她坐上這輛車,我就去等下一輛車。她是否對此有所察覺,或者也有相同的感覺。因為有幾次我已經在車上,她便停下上車的腳步。
這樣,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
那是一個下雨天,不知怎的,居然隻有我一個人在等車。車來了,當我剛剛收了雨傘上車,正好一個人冒雨跑到我的身後。在車門關上的一刹那,她的胳膊肘重重地撞在了我的後背上。
“sorry。”她說,“哦,是你呀!”
我們相視而笑。車上人不多,後麵還有兩個空位。
“有坐!”她向我示意。我跟著她走過去,可是到近前一看,座位早已被從車窗進來的雨水打濕了。她看看我,做了一個奇怪的表情。那一刻,我看著她的眼睛,突然發覺,我已經和她一樣高了。
她到站了。雨還沒有停。
“我送你吧!”
“不用的,我不怕雨澆!”她跳下車,向遠處跑去。
在車門關上的前一秒鍾,我也跳下車,去追趕那雨中的背影。一邊想著該叫她什麽,但是我什麽也沒有叫,隻是對著她的背影喊:“等一等!”
她停下了,象突然刹住了腳步。那一刻我感覺空氣似乎都凝固了,不,其實這隻是我的錯覺,因為雨一直下個不停。我跑上前,將傘遮住她的頭頂。她這時才轉過頭來看我。“還是讓我送送你吧!”我說。
“那多麻煩你,我們又不同路。”
“那有什麽關係?”
其實我的傘並不大,我根本無法在不與她接觸的情況下,保證自己不被澆濕。但是天公卻不作美,我們朝著她家的方向走了不到五十步遠,雨就停了。
“好啦!雨停了,你快回家吧!”
我當時一定覺得萬分沮喪。但是我卻隻是清晰地記得雨珠從她的眉梢滑落的情形。在那時,我真的是這樣想的,而且,我曾經認為,她是我所見到的最美麗的女孩。她有著清純的臉龐,在我的印象中,那時十六歲的她比我現在看到的二十六歲的女孩更有成熟的魅力。
不過在我們原來的班上,並不是她而是她的好朋友梅,才是眾所矚目的中心。當夏天來臨,梅第一次穿著係著飄帶的連衣裙走進班裏的時候,超過半數的女生圍了上去,擋住了男生的目光。我卻在注意麗妲,她拉著梅的雙手,欣賞梅的裙擺。那天麗妲換了黑色的緊身短袖上衣,白色的緊身西褲,配上半高跟的涼鞋,顯得亭亭玉立。我卻希望看到麗妲第二天也會穿上裙子,那樣是否會比梅更加美麗。但她每天依然穿著長褲。那三年中,我從未看到過她穿裙子。她這樣的女孩似乎不應該那樣保守,或者那隻是我的錯覺。
高二快結束的時候,學校組隊參加市裏的韻律操比賽。梅和麗妲都在其中。那一年中韻律操正開始風靡全國。不過梅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比賽,據說比賽不能穿普通的運動服,而要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即使是梅這樣比較時尚的女孩,也感到很難為情。
後來我們聽說,麗妲她們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據說那件身體操服為她們賺取了不少的分數。
直到高考前夕,那次比賽的照片才貼上了學校的宣傳欄。照片拍得十分清晰,又放得十分大。麗妲處在十分顯著的位置,使人疑心那照片就是專門為她拍的。麗妲穿著體操服跳操的樣子,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我感到身邊有異樣的目光。是不是我在那張照片前麵停留得太久。扭過頭去,卻發覺站在我身邊的就是麗妲本人。她抬眼看看我,說:“照片照得不太好!是嗎?”那天我第一次發現,沒有穿高跟鞋的她其實比我矮了很多,可以讓我的視線越過她的頭頂。
高考剛剛結束,我便悄然離開了家,進而失去了與很多同學的聯係,等到入學之後再一一地去修複。
我沒有麗妲的消息,不知她考到了哪裏。我依稀記得,她報的是位於海角的外語學院。幹嗎不試一試呢?於是我寫了一封短信。我原以為會石沉大海,卻意外收到她的回信,而且她的信有那樣長。
我平均一個月給她去三封信。稱呼從“麗妲姐姐”到“麗妲”最後到“妲”。
她在信裏談到她的愛好和她的煩惱,她的習慣,還有她所到過的地方。我這時才知道,她身上所穿的看似樸素的衣服,其實是她媽媽從國外給她帶回的高級時裝。她到過的風景名勝幾乎比我聽說過的還要多,而且經常是飛來飛去。
在這座城市的東麵,是另一座大的城市。再那邊是海,而她在海的那一端。好多次,我想跨過海,去找她。可是說來可笑,四年中的七個寒暑假,我卻從來沒有去找過她,我甚至不知道她家的確切地址。我總是在想,也許她並不喜歡見到我。因為在我們的通信中,所有的話都是在談她,而她對於我的事情,卻從未表示過關切。終於,在兩年之後,我們中斷了通信。
不過,在四年級的五一前夕,我還是給她去了信,說我將會前往。“收到你的信我好意外!”她回複到,“你來吧!我去接你。”
但是直到假期結束,我也沒有赴約。又寫了一封信去致歉。
“你為什麽不來!害得我把所有安排都取消了,在學校裏白等了你好幾天。”
生活在照舊,但我的心卻難以平靜。如果我再不去見她,恐怕我一生都會後悔。於是,在六月裏的一天,我扔下了還沒有做完的畢業論文,買了一張水路聯票,跨海去找她。
躺在船艙的鋪位上,我想象著麗妲的樣子,想象著她穿著飄逸的裙子或時髦的短褲。她到港口來接我,滿頭的長發都變成了波浪,卻穿了一件肥大的半袖t恤和六分褲。那一身我覺得和眼前這個時尚的城市顯得極不協調。一起走在外語學院滿眼的時尚男女之中,我覺得她更像是在我的航空學院中常見的女孩。
“哦,你長得這麽高了!”她說。
“我高中畢業就有這麽高了!”我說。
“真的嗎?我總是記得你很小。”
晚上,我們到食堂去吃小灶。她問我將來的打算。我說我回我的飛機製造廠。她說她想到國外讀研,但一直沒聯係成。她不想去民航。如果考研出國不成,她想先找一個美國獨資企業,或者先去深圳,然後找機會出國。而對於考國內的研究生,她說她學的是語言,又不想當語言學家。
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麽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整天想著出國。我不願想象,整日生活在一群白皮膚、藍眼睛、黃頭發的人中間是什麽感覺。她卻反過來問我,“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有意思麽?”
這時,她的身邊突然出現一個身穿花襯衫的男生,眼睛直盯盯地看著我,問她我是誰。她隻是說“我小弟!”
“你有這麽大的小弟?”
那家夥走後,我問她那人是誰?她告訴我那是她的第七任前男朋友。她說這話的時候,隻是用拇指點點背後他離去的方向,另一隻手正在往嘴裏塞一個肉包子。她的吃相如此貪婪,完全不像一個淑女。看著我驚訝的眼神,她突然笑了,“是不是嚇著了。小弟!”
我很魯莽地問她:“你喜歡他麽?”
“什麽喜歡不喜歡的,玩玩唄。”她說。
我一時語塞。
第二天上午她去一家美資公司麵試,我則百無聊賴地在外語學院裏徘徊,坐在花園裏觀察過往的男生女生,在我這個土包子看來,真的像正在上演一場時裝秀。
當她再次出現在我麵前的時候,已然換了一身極為成熟的裝束。顯然是剛剛從麵試地點回來。白色的長袖絲織襯衫,領口帶著複雜的花樣,略顯藍灰色的一步裙,更要命的是她頭頂的那個發髻。當她踩著高跟鞋一路小跑過來的樣子,完全像一個中年職業婦女。
我盯著她的臉,幾滴汗水分明已經潤濕了臉上的胭脂。“怎麽啦?我的發型好看嗎?”她問。
“說實話麽?我覺得像楊過看小龍女。”
“什麽意思?”
“你的發型看起來像我的姑姑!”
她先是吃驚,轉而一臉慍色,“我花一百塊錢盤的頭,就這麽讓你糟踏!”一九九一年的一百塊錢,其實很貴呢。她胡亂地扯下頭上的卡子,讓長發披散下來,“氣死我了!”她說。
下午,我們到城市裏最著名的廣場。她穿了一件白色的連衣裙,被海風吹著不斷地飄動。她過來拉我的手,“小弟弟,沒談過戀愛吧!”
“你怎麽知道?”我問。
“一摸你的手,我就知道。”她說,“要不要我給你開一個戀愛速成課。我不介意你作我的第十一任男朋友。”
“但是我介意!”我大聲說。
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的反應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倆同時都愣住了。她鬆開了我的手。那一刻周圍的空氣都似乎凝固起來。
“你怎麽啦!”她說,“我在開玩笑呢!真是個小古板。”
畢業後,她去了深圳,從此沒了音訊。在那三年之中,我幾乎要把她忘記。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梅。“麗妲回來了,你知道麽?”我搖搖頭。“她還問起你呢,這是她的電話號碼。”我給她打了電話,但並沒有去找她。她說她工作很忙,我想她並不想見我。
很難描述我對她的那種感受。小的時候,我一直把她看成姐姐。本來我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縮小我們之間的差距。然而真正長大之後,我才真正發覺,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她喜歡充滿挑戰和動蕩不安的生活,正如她問我: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有意思麽?更主要的是,我聽說,她正在和一個美國人談戀愛,以便和他結婚,進而移民。她出國的願望這樣強烈,其實不僅僅是我,每一個和她相識的人都懷疑她結婚的動機。
我努力不離開我的家鄉,卻總是難以擺脫一種漂泊的感覺。
從前到後,我給她打了七次電話,間隔卻越來越長。從一個星期,到十天,再到半個月,一個月。最後一次打電話,我記得是二月十七日。
“聽說你快要出國了,是麽?”
“是的,還有……我要結婚了。”她的聲音低沉,我沒有聽出絲毫的幸福。
我想說,你真的要嫁給那洋鬼子麽?可是既然我自己下定決心不去追求她,又何必去管她嫁給誰呢?也許她真的愛他,他真的能夠讓她幸福呢!“祝福你!”我說。
“哦。”她回答。
“還有,祝你生日快樂!”最後我說。
“真的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的生日,”她說,“我真的很感動,真的,謝謝你!”
那是我最後一次聽到她的聲音。
我聽說,她到了美國後不久,便離了婚。所以有人說她結婚隻是為了移民。半年之後她又結了婚,但這一次婚姻也沒有長久。
後來,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逐漸淡去。
再到後來,家裏聯網之後,多年不見的老同學之間郵件又多了起來。從梅那裏,我要到了麗妲的郵箱地址。在給她的郵件之中,我寫了頭一句話:“我是羽,你好嗎?”那天已是二月十八,接著,我寫了後一句話:“祝你生日快樂!”
收她的回信用了我很長時間。在她的回信開始是一句短短的英文:“謝謝你!”她告訴我,她現在在信息行業,經常在世界各大城市間奔波。下個月將去南美中部的一個國家,到那裏發展業務。她說感到有些厭倦和疲憊,時常想家,又不知道哪裏是自己的歸宿。最後是一張照片。照片中她好像是站在停機坪前方,身後是幾架錯落相間的大型客機,上麵印著航空公司的名字,不過沒有一個字是中文。
她穿著白色的套裝,帶著墨鏡。上衣裏麵是淡紫色的襯衫,下身是很短的裙子。在空曠的背景中顯得寂寞和孤立。
在我們畢業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感覺,相知相識的朋友,轉眼各奔東西,而這一別之後,也許今生今世不再見麵。但是隻要一想到她還好好地活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就不會感到有多憂傷。但是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縮減了空間的距離,即使她遠在地球的另一邊,你也會得到她的消息。
一個多月之後,我們當時的班長發起了一次聯誼會。那一次去的多數是在本地工作的同學。在我們談興正濃的時候,飛突然對我說:“你聽說了嗎?薑麗妲死了。”
死了?
那一天是3月30日,他不是要提前兩天,拿他的愚人節笑話來捉弄我吧!
“不會吧!”我說,“一個星期前我還給她發郵件。”
“那她給你回信了嗎?”他追問。
是啊!她沒有。
“不信你去問梅。”
其實梅就坐在我的對麵,早就在聽我們的談話。在我們問詢的目光所及之處,突然變得安靜下來。她沒有回應我們,隻是咬著嘴唇。
後來我聽人說,半個月前,她從南美中部一個城市中轉途中,所乘坐的小型公務機墜毀,無人生還。網上有那次空難的詳細信息,甚至還有失事的b公司生產的飛機型號和照片,據說是uclg故障。
“你不是說b公司飛機的uclg是你們生產的嗎?”飛後來問我。
那天我回到家裏時已經很晚,妻早已睡下。我推說要準備第二天的技術報告,躲進了書房。打開電腦,找出麗妲的照片,放大到她的臉充滿整個屏幕。我不願意讓妻子知道,因為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向她解釋我如此傷心的緣由。
當我再次回到車間,看到擺放的成批的uclg構件半成品時。心裏總是想到那架失事的飛機。我反複地翻閱關於該型號uclg構件的所有技術文件,同時又擔心看到中間出現任何一個錯誤。我不願相信她真的出了事。因為除了那個不知來源的消息,並沒有任何別的佐證。
當b公司的美方技術支持比爾來訪的時候,我對他提起網上報道的那次事故。兩天之後他專門來找我,很認真地說:“我查了公司的紀錄,在98年2月18日到3月30日之間,沒有你所說的那次事故紀錄,你的消息來源可靠嗎?”後來,他又專門告訴我,從我們公司采購的uclg部件,還沒有一件在使用中出現問題。
但是麗妲卻從此再無消息,像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直到九九年高中六十年校慶之際,我們才聽到一個有關麗妲的消息。說是學校不久前得到了她的一筆捐贈。但錢卻不是由她本人而是由她妹妹寄過來的。
難道她真的遭遇了不幸?
掌聲響起的時候,我們都默然。是不是我們都對她有著誤解。她遠比我們想象的高尚。
後來,我又夢到過她,還是在那座體育館中,她已經化作一尊潔白的大理石雕像。她站在一米多高的基座上,使我們不得不仰視。她的目光越過我們頭頂,凝視遠方。她站在我們當中,顯得那樣年輕。
那一天,本應該是麗妲三十七歲的生日,真實的她也許已經永遠地留在了二十九歲,不會跟著我們一起變老。
看著那尊天使般的雕像,我突然覺得,她本是一位墮入凡間的天使,而天國是她遲早要回去的地方。她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表達她對每一個人的愛。多年來隻是默默地麵對人們也包括我對她的誤解。我終於懂得,對於她的懷念本不屬於我一個人。其實每一個她所愛的人都在幫我分擔失去她的痛苦。而我們卻應該為保有一份美好的記憶而感到欣慰。
我還沒有來得及聽清她說的話,便已經醒來,心中充滿了遺憾。
我怎麽會在許多年之後突然夢到她?
雨水節是她的生日,這一點我始終記得。
我很早就認識她。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轉到鄰近城郊的一所學校。那時我長得很小,經常會被不論比我大還是同齡的孩子們欺負。那一天在放學的路上,我再一次遭到三四個孩子的圍堵,並被打哭。
“不許欺負人!”我聽到一個甜美的聲音。那是一個高我一頭的女孩,留著齊耳短發,係得很標準的紅領巾,佩著三道杠。她不比他們高,也不比他們強壯。但我不知道她哪來的這種震懾力。他們停了手,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認識她,她在我隔壁的班裏,是少先隊的大隊長。她年長我一歲,但看起來要大得更多。每逢周一開隊會的時候,她總是站在最為顯眼的位置,接受各中隊長的報告。在收隊回教室時,我們又會全體從她的身邊經過。但她從來沒有看過我們,總是凝望遠方。
“不要哭了!我送你回家。”她當時說。我依稀記得,為了安慰我,她在我的臉上輕輕地親了一下。那一段時間,正在放映印度的影片《流浪者》,我們都記得裏麵那個美麗的女主人公的名字。而她的名字偏偏就叫麗妲。
下一個周一我再次看到她。她敬隊禮的那個平淡無奇的姿勢,那天卻顯得這樣美麗。她當時穿著很短的紅裙子。當我們集體走過她的身邊時,我不自覺地朝她那邊看。她也開始注意我們。那一瞬,似乎她的眼睛正在和我對視。“往前看,小不點!”聽到老師的吆喝,我立刻轉回頭目視前方。轉頭的那一刻,眼前卻似乎留下她嘴邊一個難於察覺的微笑。
我在那所學校沒呆多久。上小學的那幾年中,我換了四所學校。那所學校我呆的時間最短。
五年之後,我考上了市裏的一所重點高中。在分班的名單裏,一個名字赫然在目:薑麗妲。這不就是她麽。
我們成了同班同學。我的個子依然很小,她依然比我高。她有著一雙很濃的眉,長長的睫毛。她留了長發,在兩邊紮成了辮子。她的座位在我身後兩米的地方。下課時我總是不自覺地回頭看她。她卻好像毫無察覺,似乎全然不記得我了。她不再像小時候是個大幹部,隻是英語的科代表。
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她的座位調到了我的身後。我也有了找借口跟她說話的機會。於是我跟她提起小學時候的事。
“你就是那個小不點嗎?”她問,“不過你現在看起來依然很小。”她補充說。
我問她是不是還記得曾經吻過我的臉,“有這回事嗎?不會吧!”我們的後半截談話被另一個女同學梅聽了去,“那你們是青梅竹馬了!”
雖然那隻是一句玩笑,她卻一下子紅了臉,拿了課本去打她。
我看過全班的學生登記表,知道那一年的除夕,剛好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是她的十六歲生日。我想向她祝賀,卻不知道該用什麽方法。因為在寒假裏,我根本無法聯係到她。那時候,我家裏根本還沒有電話,更不用說手機和qq了。
開學後,她的座位又調到了我的前麵,她的眼睛有些近視,卻不肯配戴眼鏡。她喜歡英語,我卻不喜歡。但我總想找機會去跟她說話。我想找到一些問題,以便向她討教,但我生來就不善於提問。她卻給了我好多這樣的機會,她會拿了物理的問題來問我。力學的幾個定律,在她腦子裏經常是一片混亂。
我們偶爾也會討論到課本以外的東西。我忘記了那個嚴肅的話題究竟怎樣引起。我說每一個取得成就的人都會有一種對於社會的責任感。她聽了,歪過頭問我:“那麽你覺得你是不是有責任感呢?”
那也許是整個高中,我們最深的一次交流。
文理分班的時候,她去了文科班。從那之後,隻有在上下學的途中,我才會碰到她。我和她的家在航空城中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她家住在民航宿舍,我家則屬於飛機製造廠。我總是算準離校的時間,以便可以和她坐上同一輛公共汽車。大多數情況下,梅會和她在一起。雖然我們經常會突然碰到對方的目光,卻幾乎沒有再說過什麽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難以忍耐那種每每欲言又止的感覺,決定避開她。當看到她坐上這輛車,我就去等下一輛車。她是否對此有所察覺,或者也有相同的感覺。因為有幾次我已經在車上,她便停下上車的腳步。
這樣,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
那是一個下雨天,不知怎的,居然隻有我一個人在等車。車來了,當我剛剛收了雨傘上車,正好一個人冒雨跑到我的身後。在車門關上的一刹那,她的胳膊肘重重地撞在了我的後背上。
“sorry。”她說,“哦,是你呀!”
我們相視而笑。車上人不多,後麵還有兩個空位。
“有坐!”她向我示意。我跟著她走過去,可是到近前一看,座位早已被從車窗進來的雨水打濕了。她看看我,做了一個奇怪的表情。那一刻,我看著她的眼睛,突然發覺,我已經和她一樣高了。
她到站了。雨還沒有停。
“我送你吧!”
“不用的,我不怕雨澆!”她跳下車,向遠處跑去。
在車門關上的前一秒鍾,我也跳下車,去追趕那雨中的背影。一邊想著該叫她什麽,但是我什麽也沒有叫,隻是對著她的背影喊:“等一等!”
她停下了,象突然刹住了腳步。那一刻我感覺空氣似乎都凝固了,不,其實這隻是我的錯覺,因為雨一直下個不停。我跑上前,將傘遮住她的頭頂。她這時才轉過頭來看我。“還是讓我送送你吧!”我說。
“那多麻煩你,我們又不同路。”
“那有什麽關係?”
其實我的傘並不大,我根本無法在不與她接觸的情況下,保證自己不被澆濕。但是天公卻不作美,我們朝著她家的方向走了不到五十步遠,雨就停了。
“好啦!雨停了,你快回家吧!”
我當時一定覺得萬分沮喪。但是我卻隻是清晰地記得雨珠從她的眉梢滑落的情形。在那時,我真的是這樣想的,而且,我曾經認為,她是我所見到的最美麗的女孩。她有著清純的臉龐,在我的印象中,那時十六歲的她比我現在看到的二十六歲的女孩更有成熟的魅力。
不過在我們原來的班上,並不是她而是她的好朋友梅,才是眾所矚目的中心。當夏天來臨,梅第一次穿著係著飄帶的連衣裙走進班裏的時候,超過半數的女生圍了上去,擋住了男生的目光。我卻在注意麗妲,她拉著梅的雙手,欣賞梅的裙擺。那天麗妲換了黑色的緊身短袖上衣,白色的緊身西褲,配上半高跟的涼鞋,顯得亭亭玉立。我卻希望看到麗妲第二天也會穿上裙子,那樣是否會比梅更加美麗。但她每天依然穿著長褲。那三年中,我從未看到過她穿裙子。她這樣的女孩似乎不應該那樣保守,或者那隻是我的錯覺。
高二快結束的時候,學校組隊參加市裏的韻律操比賽。梅和麗妲都在其中。那一年中韻律操正開始風靡全國。不過梅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比賽,據說比賽不能穿普通的運動服,而要像體操運動員一樣。即使是梅這樣比較時尚的女孩,也感到很難為情。
後來我們聽說,麗妲她們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據說那件身體操服為她們賺取了不少的分數。
直到高考前夕,那次比賽的照片才貼上了學校的宣傳欄。照片拍得十分清晰,又放得十分大。麗妲處在十分顯著的位置,使人疑心那照片就是專門為她拍的。麗妲穿著體操服跳操的樣子,幾乎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我感到身邊有異樣的目光。是不是我在那張照片前麵停留得太久。扭過頭去,卻發覺站在我身邊的就是麗妲本人。她抬眼看看我,說:“照片照得不太好!是嗎?”那天我第一次發現,沒有穿高跟鞋的她其實比我矮了很多,可以讓我的視線越過她的頭頂。
高考剛剛結束,我便悄然離開了家,進而失去了與很多同學的聯係,等到入學之後再一一地去修複。
我沒有麗妲的消息,不知她考到了哪裏。我依稀記得,她報的是位於海角的外語學院。幹嗎不試一試呢?於是我寫了一封短信。我原以為會石沉大海,卻意外收到她的回信,而且她的信有那樣長。
我平均一個月給她去三封信。稱呼從“麗妲姐姐”到“麗妲”最後到“妲”。
她在信裏談到她的愛好和她的煩惱,她的習慣,還有她所到過的地方。我這時才知道,她身上所穿的看似樸素的衣服,其實是她媽媽從國外給她帶回的高級時裝。她到過的風景名勝幾乎比我聽說過的還要多,而且經常是飛來飛去。
在這座城市的東麵,是另一座大的城市。再那邊是海,而她在海的那一端。好多次,我想跨過海,去找她。可是說來可笑,四年中的七個寒暑假,我卻從來沒有去找過她,我甚至不知道她家的確切地址。我總是在想,也許她並不喜歡見到我。因為在我們的通信中,所有的話都是在談她,而她對於我的事情,卻從未表示過關切。終於,在兩年之後,我們中斷了通信。
不過,在四年級的五一前夕,我還是給她去了信,說我將會前往。“收到你的信我好意外!”她回複到,“你來吧!我去接你。”
但是直到假期結束,我也沒有赴約。又寫了一封信去致歉。
“你為什麽不來!害得我把所有安排都取消了,在學校裏白等了你好幾天。”
生活在照舊,但我的心卻難以平靜。如果我再不去見她,恐怕我一生都會後悔。於是,在六月裏的一天,我扔下了還沒有做完的畢業論文,買了一張水路聯票,跨海去找她。
躺在船艙的鋪位上,我想象著麗妲的樣子,想象著她穿著飄逸的裙子或時髦的短褲。她到港口來接我,滿頭的長發都變成了波浪,卻穿了一件肥大的半袖t恤和六分褲。那一身我覺得和眼前這個時尚的城市顯得極不協調。一起走在外語學院滿眼的時尚男女之中,我覺得她更像是在我的航空學院中常見的女孩。
“哦,你長得這麽高了!”她說。
“我高中畢業就有這麽高了!”我說。
“真的嗎?我總是記得你很小。”
晚上,我們到食堂去吃小灶。她問我將來的打算。我說我回我的飛機製造廠。她說她想到國外讀研,但一直沒聯係成。她不想去民航。如果考研出國不成,她想先找一個美國獨資企業,或者先去深圳,然後找機會出國。而對於考國內的研究生,她說她學的是語言,又不想當語言學家。
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麽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整天想著出國。我不願想象,整日生活在一群白皮膚、藍眼睛、黃頭發的人中間是什麽感覺。她卻反過來問我,“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有意思麽?”
這時,她的身邊突然出現一個身穿花襯衫的男生,眼睛直盯盯地看著我,問她我是誰。她隻是說“我小弟!”
“你有這麽大的小弟?”
那家夥走後,我問她那人是誰?她告訴我那是她的第七任前男朋友。她說這話的時候,隻是用拇指點點背後他離去的方向,另一隻手正在往嘴裏塞一個肉包子。她的吃相如此貪婪,完全不像一個淑女。看著我驚訝的眼神,她突然笑了,“是不是嚇著了。小弟!”
我很魯莽地問她:“你喜歡他麽?”
“什麽喜歡不喜歡的,玩玩唄。”她說。
我一時語塞。
第二天上午她去一家美資公司麵試,我則百無聊賴地在外語學院裏徘徊,坐在花園裏觀察過往的男生女生,在我這個土包子看來,真的像正在上演一場時裝秀。
當她再次出現在我麵前的時候,已然換了一身極為成熟的裝束。顯然是剛剛從麵試地點回來。白色的長袖絲織襯衫,領口帶著複雜的花樣,略顯藍灰色的一步裙,更要命的是她頭頂的那個發髻。當她踩著高跟鞋一路小跑過來的樣子,完全像一個中年職業婦女。
我盯著她的臉,幾滴汗水分明已經潤濕了臉上的胭脂。“怎麽啦?我的發型好看嗎?”她問。
“說實話麽?我覺得像楊過看小龍女。”
“什麽意思?”
“你的發型看起來像我的姑姑!”
她先是吃驚,轉而一臉慍色,“我花一百塊錢盤的頭,就這麽讓你糟踏!”一九九一年的一百塊錢,其實很貴呢。她胡亂地扯下頭上的卡子,讓長發披散下來,“氣死我了!”她說。
下午,我們到城市裏最著名的廣場。她穿了一件白色的連衣裙,被海風吹著不斷地飄動。她過來拉我的手,“小弟弟,沒談過戀愛吧!”
“你怎麽知道?”我問。
“一摸你的手,我就知道。”她說,“要不要我給你開一個戀愛速成課。我不介意你作我的第十一任男朋友。”
“但是我介意!”我大聲說。
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的反應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倆同時都愣住了。她鬆開了我的手。那一刻周圍的空氣都似乎凝固起來。
“你怎麽啦!”她說,“我在開玩笑呢!真是個小古板。”
畢業後,她去了深圳,從此沒了音訊。在那三年之中,我幾乎要把她忘記。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梅。“麗妲回來了,你知道麽?”我搖搖頭。“她還問起你呢,這是她的電話號碼。”我給她打了電話,但並沒有去找她。她說她工作很忙,我想她並不想見我。
很難描述我對她的那種感受。小的時候,我一直把她看成姐姐。本來我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縮小我們之間的差距。然而真正長大之後,我才真正發覺,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她喜歡充滿挑戰和動蕩不安的生活,正如她問我: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有意思麽?更主要的是,我聽說,她正在和一個美國人談戀愛,以便和他結婚,進而移民。她出國的願望這樣強烈,其實不僅僅是我,每一個和她相識的人都懷疑她結婚的動機。
我努力不離開我的家鄉,卻總是難以擺脫一種漂泊的感覺。
從前到後,我給她打了七次電話,間隔卻越來越長。從一個星期,到十天,再到半個月,一個月。最後一次打電話,我記得是二月十七日。
“聽說你快要出國了,是麽?”
“是的,還有……我要結婚了。”她的聲音低沉,我沒有聽出絲毫的幸福。
我想說,你真的要嫁給那洋鬼子麽?可是既然我自己下定決心不去追求她,又何必去管她嫁給誰呢?也許她真的愛他,他真的能夠讓她幸福呢!“祝福你!”我說。
“哦。”她回答。
“還有,祝你生日快樂!”最後我說。
“真的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的生日,”她說,“我真的很感動,真的,謝謝你!”
那是我最後一次聽到她的聲音。
我聽說,她到了美國後不久,便離了婚。所以有人說她結婚隻是為了移民。半年之後她又結了婚,但這一次婚姻也沒有長久。
後來,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逐漸淡去。
再到後來,家裏聯網之後,多年不見的老同學之間郵件又多了起來。從梅那裏,我要到了麗妲的郵箱地址。在給她的郵件之中,我寫了頭一句話:“我是羽,你好嗎?”那天已是二月十八,接著,我寫了後一句話:“祝你生日快樂!”
收她的回信用了我很長時間。在她的回信開始是一句短短的英文:“謝謝你!”她告訴我,她現在在信息行業,經常在世界各大城市間奔波。下個月將去南美中部的一個國家,到那裏發展業務。她說感到有些厭倦和疲憊,時常想家,又不知道哪裏是自己的歸宿。最後是一張照片。照片中她好像是站在停機坪前方,身後是幾架錯落相間的大型客機,上麵印著航空公司的名字,不過沒有一個字是中文。
她穿著白色的套裝,帶著墨鏡。上衣裏麵是淡紫色的襯衫,下身是很短的裙子。在空曠的背景中顯得寂寞和孤立。
在我們畢業的時候。經常會有這種感覺,相知相識的朋友,轉眼各奔東西,而這一別之後,也許今生今世不再見麵。但是隻要一想到她還好好地活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就不會感到有多憂傷。但是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縮減了空間的距離,即使她遠在地球的另一邊,你也會得到她的消息。
一個多月之後,我們當時的班長發起了一次聯誼會。那一次去的多數是在本地工作的同學。在我們談興正濃的時候,飛突然對我說:“你聽說了嗎?薑麗妲死了。”
死了?
那一天是3月30日,他不是要提前兩天,拿他的愚人節笑話來捉弄我吧!
“不會吧!”我說,“一個星期前我還給她發郵件。”
“那她給你回信了嗎?”他追問。
是啊!她沒有。
“不信你去問梅。”
其實梅就坐在我的對麵,早就在聽我們的談話。在我們問詢的目光所及之處,突然變得安靜下來。她沒有回應我們,隻是咬著嘴唇。
後來我聽人說,半個月前,她從南美中部一個城市中轉途中,所乘坐的小型公務機墜毀,無人生還。網上有那次空難的詳細信息,甚至還有失事的b公司生產的飛機型號和照片,據說是uclg故障。
“你不是說b公司飛機的uclg是你們生產的嗎?”飛後來問我。
那天我回到家裏時已經很晚,妻早已睡下。我推說要準備第二天的技術報告,躲進了書房。打開電腦,找出麗妲的照片,放大到她的臉充滿整個屏幕。我不願意讓妻子知道,因為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向她解釋我如此傷心的緣由。
當我再次回到車間,看到擺放的成批的uclg構件半成品時。心裏總是想到那架失事的飛機。我反複地翻閱關於該型號uclg構件的所有技術文件,同時又擔心看到中間出現任何一個錯誤。我不願相信她真的出了事。因為除了那個不知來源的消息,並沒有任何別的佐證。
當b公司的美方技術支持比爾來訪的時候,我對他提起網上報道的那次事故。兩天之後他專門來找我,很認真地說:“我查了公司的紀錄,在98年2月18日到3月30日之間,沒有你所說的那次事故紀錄,你的消息來源可靠嗎?”後來,他又專門告訴我,從我們公司采購的uclg部件,還沒有一件在使用中出現問題。
但是麗妲卻從此再無消息,像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直到九九年高中六十年校慶之際,我們才聽到一個有關麗妲的消息。說是學校不久前得到了她的一筆捐贈。但錢卻不是由她本人而是由她妹妹寄過來的。
難道她真的遭遇了不幸?
掌聲響起的時候,我們都默然。是不是我們都對她有著誤解。她遠比我們想象的高尚。
後來,我又夢到過她,還是在那座體育館中,她已經化作一尊潔白的大理石雕像。她站在一米多高的基座上,使我們不得不仰視。她的目光越過我們頭頂,凝視遠方。她站在我們當中,顯得那樣年輕。
那一天,本應該是麗妲三十七歲的生日,真實的她也許已經永遠地留在了二十九歲,不會跟著我們一起變老。
看著那尊天使般的雕像,我突然覺得,她本是一位墮入凡間的天使,而天國是她遲早要回去的地方。她用她特殊的方式去表達她對每一個人的愛。多年來隻是默默地麵對人們也包括我對她的誤解。我終於懂得,對於她的懷念本不屬於我一個人。其實每一個她所愛的人都在幫我分擔失去她的痛苦。而我們卻應該為保有一份美好的記憶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