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五霸中的老二,晉文公。前麵那位是肥皂劇,這位則是一部人生悲喜劇。十九年流亡,八年在位,就成就了他的霸主之名。


    在這十九年中,他與春秋五霸中的其他三位,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都產生過交集。楚莊王這時還沒有出生。在位的是他的爺爺楚成王(前文說“風馬牛不相及”的那位),這位楚成王雖沒有稱霸,卻說退了齊桓公的八國聯軍,擊敗了宋襄公,當然最後輸給了晉文公。有此產生了“退避三舍”這個典故。要不然這霸主之位恐怕就是他了。


    好了,稱王稱霸以及先前的勵誌故事我們不講了。我們專講這些家夥被懟的故事。


    說是晉文公人生中的最高成就是幫周襄王複位。對這位名義上的天子來說,無疑於再造之恩。


    看著眼前這位功高蓋主的諸侯,該如何賞賜呢?襄王決定,賞他塊地吧!


    晉文公沒要。為什麽不要?你想啊,這時候的周王,他就是一個空架子,名義上的天子。手裏就巴掌大的一塊地方。襄王賞賜的地,能有多大。而晉文公此時恐怕最不缺的就是地。我幫你坐穩了天子之位,你就給我這麽點回報。可是對於周襄王來說,這已經是很大的賞賜了。


    於是晉文公推辭不受,而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我想給自己挖一個有墓道的墳坑,望天子批準。


    啥玩意?


    在周朝,這種有墓道的墳坑隻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晉文公雖然是當時天下說了最算的人物,他卻沒有這個待遇。


    晉文公究竟是怎麽想的?他很在意這個墳坑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嫌周襄王的賞賜太少。而且打心眼裏看不起他。說這話無疑是給他難堪。


    周襄王答應了嗎?當然沒有。但也不好一口回絕。那他是怎麽說的呢?


    “昔日我的先王得到天下,劃出國都周圍方圓千裏的地方作為甸服,以供奉上帝山川諸神的祭祀,準備百姓萬民的財用,防備有不來朝貢和意想不到的禍患。其餘土地平分給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使他們各有安寧的居處,以順應天地,不致遭遇到災害。先王哪有什麽私利呢?內官不過九嬪,外官不過九卿,隻夠用來供奉神靈而已,豈敢滿足放縱聲色食欲來擾亂各種法度?隻有死後和活著時的服飾器物上的色彩花紋,是用來監臨統率百姓,而顯示尊卑貴賤的。天子還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呢?現在上天降災禍於周室,我不過是守著先王遺產的人。因為我無能煩勞了叔父,而擅自將先王的隧葬大典賞賜給叔父,以報答對於我個人的恩惠,叔父恐怕會表麵接受而實際憎惡,並且非難我。”


    在這裏,周襄王稱晉文公為叔父。他們究竟是什麽親戚關係呢?晉國的首任國君唐叔虞是周成王同為邑薑所生,是親兄弟。不過此事已經過去了將近四百年,和五百年前是一家差不多。


    周襄王接著說:“我怎敢有所吝惜?古人有句話說:‘改換身上的玉佩,就要改變走路的樣子。’叔父如果能發揚光大偉大的德行,更換朝代姓氏,改變典章製度,創建統一天下的大業,顯示自己的功勞,然後采用天子擁有的一切典章製度,來安定百姓。那時,我將流放和躲藏到邊遠的地方,又有什麽話可說呢?”


    誒,等等。更換朝代似有必要,更換姓氏幹嘛?周襄王姓姬,可是晉文公他也姓姬啊!


    咱們接著往下看,周襄王說道:“如果天下還是姬姓,叔父還是公侯,那麽按照先王定下的規矩,那麽隧葬製度就不能改變。”


    好了,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果你想隧葬,你就去做天子。你做了天子,你就別姓姬。


    最後他說:“叔父你努力顯揚光明的德行(意指推翻周朝),自然可以使用隧葬。我怎敢以個人的酬勞而改變前代的典章製度,來侮辱天下人的智商。這是要把先王與百姓放到哪裏?政令又如何能夠施行呢?如果這樣您不樂意,叔父在自己的地盤裏舉行帶墓道的葬禮,我怎麽能知道?”


    晉文公聽了這通大道理,終於慫了。於是不敢請求隧葬了,接受了襄王賞賜的土地回家了。


    這個故事有意思吧!


    下一次我們講楚莊王的一個同樣故事,問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靈之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岱之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岱之鄰並收藏心靈之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