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楚莊王,前麵那位楚成王的孫子。關於這位楚莊王有個“一鳴驚人”的典故。


    這位楚莊王還是比較運氣。他繼位的時候,五霸中的其它四位都已經掛了。於是他一枝獨秀。就像前麵那個故事,某年某月,楚莊王也迎來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擺了周天子一道。前麵那位晉文公是“請隧”,這位則是“問鼎”。


    而這位周天子,是前麵那個故事中周襄王的孫子,周定王。但出場人物不是周定王本人,而是他的大夫王孫滿。


    說是楚莊王去討伐陸渾之戎,來到洛河邊上。在周天子的地盤內搞起了軍事演習。這可嚇壞了周定王。


    不過呢,楚莊王這時還不見得有推翻周王的決心。如果真有的話,恐怕他就不會公開閱兵,而是偷襲都城了。


    於是周定王便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


    這個王孫滿,他可不姓王。是說他是王的孫子名字叫做滿的。什麽王?自然是周王。就是說他姓姬,叫姬滿。


    這個王孫滿,他顯然不是個武夫。周室衰微已經何止百年。搞個宮廷政變還需要找幫手,要跟別人掐架估計連周邊的小國都打不過。但能動嘴皮子的人還是有的。這位王孫滿就是一位。


    他來到楚莊王這裏。楚莊王突然向他問起:“九鼎您見過吧?它有多大多小,有多輕多重啊?”


    楚莊王問這話的動機是什麽?後世的王權論者都認為楚莊王此時有取代周王的野心。其實未必。


    我們先看看王孫滿是怎麽回答的。


    他說:“您說的大小、輕重在於德行而不在於鼎本身。當初夏代剛剛擁立有德之君的時候,用圖像描繪遠方各種奇異的事物。於是以九州進貢的金屬鑄成九鼎,並將所畫的事物鑄在鼎上反映出來。各種事物都在上麵,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惡的事物。這樣百姓進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就不會碰到螭魅罔兩那類邪物。因此能使上下和協,承受上天賜福。”


    “夏桀昏亂無德,九鼎遷到商朝,達六百年。商紂殘暴,九鼎又遷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雖小,也重得無法遷走。如果奸邪昏亂,九鼎再大,也輕得可以遷走。”


    “上天賜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個盡頭。成王將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時,曾占卜周朝傳國三十代,享七百年,這是上天所決定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退,天命還未更改。九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


    很多人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王孫滿作為周的臣子,怎麽可能自行給王朝定一個期限?關鍵是周王朝確實傳了三十代三十七個王,傳國791年。古人大概是相信史書記載的那些通過占卜預知的事,但現代人恐怕是沒有幾個人相信的。


    反正我這裏是把它作為一個故事。至於它究竟是真的假的並不太重要。


    現在咱們再倒回去分析楚莊王問鼎的大小輕重的動機,恐怕與晉文公請隧是一樣的。不過是借機羞辱一下王室。


    前文屈完出使八國聯軍,通過外交促使齊桓公退兵,是以楚國的軍事實力為基礎的。晉文公請隧不成,是因為受到秦穆公和楚成王的牽製。而楚莊王此時沒有取代周王,也是並無掌控天下的實力。


    如果真的認為,就憑王孫滿的一張嘴,就可以澆滅一代梟雄楚莊王的野心,實在是太yy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靈之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岱之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岱之鄰並收藏心靈之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