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看著劉衽,想知道他的抉擇到底是什麽。


    的確,他是儒生出身,所以申不害等人其實並沒有對他報以希望。


    無非是與孔丘蛇鼠一窩,還能有什麽好期待的。


    但淳於髡與荀況不這麽想,他們都與劉衽有過較多的接觸,所以更加了解他。


    淳於髡隻是定定地望著劉衽,而荀況卻忍不住開口喊道:“孟軻,莫要忘了你當初的堅持!置天下百姓於不顧!”


    “荀況!你也曾經學儒,為何與我等為敵!”子路脾氣最為暴躁,看荀況這般說話,著實有些不忿,開口訓斥道。


    “呸!”荀況怒視子路:“你們這些人,學問都學到狗身上去了!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豈是你們這些人所能肆意掌控的?莫要將我與你們混為一談,羞煞我也!”


    子路大怒,挽起袖子,就要衝上去揍他一頓,卻被一旁的顏回攔住了:“子路,何必與他們這些人一般見識?他們此行,也不過是想奪取九鼎,為自己的主君謀取天下罷了,有什麽資格指責我等?”


    顏回白白淨淨,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確是孔子門下學問最為高深的一人。


    孔子有事不在的時候,其他弟子都是把他當成老師請教學問的,所以他在七十二賢之中威望也最高,子路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要爭口舌之辯,淳於髡怕過誰來:“不錯!我等的確是為了九鼎而來。就是因為我等看透了這周王室的腐朽無能,要另立新主,成就天下蒼生於連年戰亂,有何不可?商湯代夏,周武稱王,這都是乃是順天而為。反倒是你們這些人逆天行事,日後必有報應!”


    七十二賢與荀況五人你一眼我一語,當場爭吵起來。


    場麵一時吵鬧至極。


    但站在兩端的孔丘和劉衽卻始終一言不發。


    “孔宣,別來無恙。你果真是好魄力,好智慧。”


    半晌,劉衽吐出這一句話。


    底下的眾人聽得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劉衽在說什麽。


    算起來,這是兩人第二次正式見麵。


    上一次還是在萬仙陣中。


    一個法力無邊,卻不得自由;一個初出茅廬,卻大殺四方。


    孔宣為了追尋更高的境界,不惜放棄修行了千萬載的孔雀真身,散去大羅金仙的道行,投身人道從頭開始,稱得上是好魄力;他通過對闡教教義的重新吸收理解,短短百年就能另辟蹊徑,創下儒家之道,當真是大智慧。


    如此風流人物,三界之中都是屈指可數。


    “你也不差。我原以為,從小給你灌輸儒家思想,接受孔伋的教導,日後或許你會與我站在同一邊。”


    “卻沒猜到,你終究還是走回了截教之道。”


    孔丘已經了然,劉衽這話,其實就是表明自己已經做出選擇了。


    自打當初孔丘第一次見過劉衽,就對他十分欣賞。


    他如今確實是借了闡教的庇護,但不代表,他就完完全全與元始天尊保持一致。


    至少元始天尊,是做不出招納別教弟子的行為的。


    隻可惜。


    “截教的人,怎麽都這麽食古不化,冥頑不靈?”


    “你錯了,這叫執著。”


    對道,對教,對師。


    孟軻收起正氣尺,左手招來一道不阿劍氣。


    孔丘鎮壓氣運的手段又不是怨氣,正氣尺並不能起到克製的作用,因此還不如劍氣管用。


    “諸位師弟,出手!”


    顏回眼尖,看到孟軻此舉,知道他已經做出選擇了,既然如此,就不能放任他破壞夫子的謀劃。


    七十二賢紛紛散開,站定各自的位置。


    劉衽獨鬥白起的場麵他們剛才也都看到了,雖說劉衽還隻有合道之境,但他的手段和法寶太多太強,一個一個去試探已經沒有意義,還不如一開始就使出最強的手段,眾人一起出手。


    劉衽瞥了一眼,他也曾見過天庭的天罡大陣,這儒家賢者大陣顯然是借鑒了天罡大陣而創立出來了。


    不用說,有這份見識和手腕的,也隻有孔宣了。


    “三清本是一家,三家之法自然有其共同之處。”


    “但終歸還是有所差別,所以才有三清分家。”


    “儒家出自三清的教義,所以我認同儒家,但不認同你孔宣的儒。”


    “教分闡、截,從此以後,儒也分孔、孟!”


    劉衽周身光芒大盛,劍氣脫體而出,一劍劈向孔丘施加的封印。


    九鼎在封印之下,也隱約感應到了有人在破除封印,一個個發出歡快的嗡鳴聲,與之相呼應。


    孔丘如今已經重新修到了賢道的金仙境界。


    他很清楚大劫的規則,所以他不能直接出手。


    但他手下,還有七十二個賢能的弟子。


    “小兒,休得無禮!”


    七十二賢的修為都在合道和返虛之間,在大陣的增幅之下,威力更勝。


    七十二人的文氣匯成一卷爍爍放光的竹簡書,上麵篆刻著兩個大字“論語”!


    這其中又有十人,學問最為精深,號稱“孔門十哲”,分別是:顏回、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


    這十人論境界也隻是稍低於孟軻的合道之境。


    孔門十哲合力催動懸空的“論語”,隻見一條條熒光閃閃的儒家至理,從那“論語”之中飄然而出。


    “我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


    句句經典如同蠶絲作繭一般,將劉衽重重包裹,在他耳邊環繞,試圖在他潛意識中留下印記,說服他接受自己的道理。


    這不僅僅是力量之爭,更是問心的道理之爭。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來與這些孔儒門生論一論道!


    劉衽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回想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火靈聖母,通天教主,截教群仙……


    孔伋,荀況,大禹,三皇五帝……


    截教大道,人族之路。


    經過這麽多位人皇數千年的努力,人族汲取各教的營養,正在慢慢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人族之中,已經內化了闡教教義,黃老道理,天庭之道,天文地理。


    唯獨這截教,還有真真正正地屬於人族,沒有真真正正地與人族緊密結合。


    墨家?


    也許吧。


    但劉衽並不認同。


    截教的教義精髓在“勇猛精進,有教無類”這兩句話,墨家所傳不全,有失偏頗。


    “有教無類”,實乃大仁大愛;


    “勇猛精進”,實乃大義大勇。


    這才是真正的仁義!


    孔宣所傳的“仁”、“禮”卻為尊尊卑卑,劉衽實在不能接受。


    既然如此,還不如各自為政!


    教分闡、截,從此以後,儒也分孔、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教之火靈門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象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象馬並收藏截教之火靈門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