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牧道:“待會兒我要去向王世充說話,必須於此設立營寨,以確保糧道暢通,否則若被李世民派小隊人馬襲劫運糧隊伍,可使我們窮於應付。”
楊公卿道:“那就不如索性建一座石堡,可與慈澗遙相呼應,工具與匠人可從洛陽調來,如此即使慈澗失陷,李世民亦不能長驅直進,直追洛陽,而我們若迫不得已退返洛陽,也不懼李世民銜尾追擊。”
沈牧訝道:“我們今天剛打過一場漂亮的大仗,教李世民不敢小覷我們,楊公對慈澗是否能穩守仍這麽沒信心嗎!”
楊公卿歎道:“我對少帥當然信心十足。但對王世充則是另一回事!誰曉得明天他又會想出什麽蠢主意來。”
沈牧大有同感,道:“那建一座似點樣子的石堡要多少時間?”
楊公卿道:“為抵禦唐軍攻打洛陽,早在城內儲存大批鑿好的方石,準備必要時修補破損的城牆。若把部分運來建有堡,而人手足夠的話,可於十來天的時間弄成一座有抵禦能力並容納數百守兵的石堡出來。”
沈牧訝道:“可以這麽快建成石堡,令人想象不到,那就不如夾道建起兩座石堡,其防守之力將以倍數增強。”
楊公卿欣然道:“好主意。不過最好不要由我們提出,由我私下去和跋野剛商議,他追隨王世充足有十年,是王世充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他的提議王世充較易入耳。”
沈牧思索的道:“跋野剛和王世充同是胡人,可能有血緣關係,又或同是大明尊教有關係,該是跟王世充說話的理想人選,楊公想得周到。”
楊公卿苦笑道:“周到?唉,應說辛苦才是。在戰場上,拿主意的人若出問題,神仙難救。”
沈牧道:“打過今天這場戰後,我對整個形勢從悲觀轉為樂觀,現在誰都該曉得我是有誠意助王世充擊退李世民。現在隻要能說服王世充接納竇建德;另一方麵則向竇建德痛陳利害,請他出兵來援,李世民將進退兩難,陷進被動的劣境。”
楊公卿沉吟片晌,沉聲道:“竇建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沈牧微一錯愕,好一會兒才道:“坦白說,直到此刻我仍摸不清楚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說話得體,隻說該說的話,圓滑得不會惹人反感。不過他的缺點,也極可能是他的優點,是過度的自信。像攻陷黎陽後,他曾想過揮軍渡河攻擊虎牢,這不但代表他不把王世充放在眼內,還低估李世民的威脅。”
楊公卿道:“難怪王世充怕他,竇建德攻陷黎陽,對王世充構成很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絕無聯手抗唐的可能。”
此時麻常和十多名手下策騎奔至,道:“聖上有請少帥!”
沈牧和楊公卿交換疑惑的眼神,均猜不到王世充因何事這麽急著要見他沈牧。
王世充踞坐總管府大堂南端的“龍座”,諸大將段達、單雄信、邴元真、張誌、陳智略、郭善才和跋野剛等分坐兩旁,氣氛嚴肅。
見沈牧來到,眾將均向他含笑打招呼,態度尊敬。顯示他沈牧在他們心中建立起一定的地位,贏得他們的敬意。
王世充將拿在手上的書簡,遞給站在椅後的親兵,淡淡道:“給少帥過目。”
沈牧大感愕然,王世充冷哼道:“這是李世民使人射進營地的書函,信是給朕的,話卻是向你說。”
沈牧接過信件,展開細看一遍,其他人除王世充外,顯然未悉飛箭傳書的內容,露出好奇神色。
以李世民的作風,此信內容當然不會光是無聊的話。
沈牧看罷合起書函,啞然失笑道:“好一個李世民,就這麽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可令聖上心中不舒服,而我則進退兩難。”
大將陳智略忍不住問道:“李世民究竟在信內耍什麽花樣?”
王世充悻然道:“朕怎會因此介懷,少帥可自行決定該怎麽辦。”
眾人更是摸不著頭腦,不過誰都曉得王世充說自己不介懷,與實情剛好相反,否則不會說這氣話。
沈牧在右方那排椅子的最後一張坐下,把信件擱在幾上,拍著扶手哈哈笑道:“李世民在信內邀我三更時分到他營地見麵,我究竟該去還是不該去呢?”
諸將恍然。
李世民這著確非常厲害,信是給王世充,話卻是向沈牧說,正點出王世充與沈牧間最大的矛盾。且擺明不尊敬王世充,明示在李世民心中,隻有沈牧堪作對手,王世充根本不被他放在眼內。
張誌幹咳一聲,道:“聖上須小心這有可能是李世民布下對付少帥的陷阱。”
沈牧心中暗讚,張誌這句話非常得體,將話事權交回王世充手上。
邴元真歎道:“這封信是非常高明的離間計,聖上勿要中李世民的圈套。”
隻聽王世充手下兩名大將爭著為他說好話,當知眾將對他沈牧生出倚重之心,問題是王世充心胸狹隘,理智上曉得諸將所說屬實,情緒上仍難接受。
單雄信皺眉道:“李世民會有什麽話和少帥說?少帥若是可輕易動搖的人,今天就不會在這裏和我們出生入死的共抗唐軍。”
沈牧心懷大慰,卻知道諸將都為他說好話,會更招王世充之忌,可偏拿不出別的辦法。
王世充果然仍神色不善,冷冷道:“這麽說!諸位卿家均認為少帥不宜赴會,對嗎?”
一直沒有作聲的跋野剛道:“照我看以李世民的作風,此會絕非鴻門宴。且即管真是陷阱,以少帥的身手,要突圍逃走誰攔得住。或者李世民經過今仗,知難而退亦屬可能。”
王世充冷哼道:“若他是知難而退,該直接來向我提出。”
郭善才道:“我還想到另一個可能性,就是李世民想弄清楚少帥的心意,然後決定應否退兵。”
對王世充諸將來說,不論是追隨他多年的老部下,又或像段達、單雄信和邴元真等從李密處投降過來的將領,均曉得沈牧是擊敗李密的大功臣,今天一仗全憑他撐著大局,所以郭善才這番分析人人認為理所當然。隻有王世充愈聽愈不是味道。
王世充見眾人大多點頭同意郭善才的見解,臉容一沉,同沈牧道:“少帥比任何人更清楚你自己與李世民的關係,且說到底少帥是客卿身份,不受朕直接管轄,所以此事應由少帥自行決定。”
沈牧心中暗歎,表麵仍從容自若,淡淡道:“多謝聖上!李世民既敢約我,我沈牧就敢去見他。他對我說過什麽話,我會一字不漏轉述與聖上,聖上請信任我。現在我唯一的目標是守穩慈澗,其他的事既無暇去理,亦無暇去想。”
他對王世充是說盡好話,給足他麵子。若王世充還想不開想不透,那是他自取滅亡,他沈牧還可以幹什麽?
唐軍營寨前擺開一桌酒菜,隻有兩個席位,李世民悠然自得的安坐靠著寨門的位子,身後立著尉遲敬德、龐玉、秦叔寶、長孫無忌一眾心腹大將,在營寨火把光的照耀下,隆而重之的恭候沈牧大駕。
沈牧單人匹馬從慈澗城營方向馳來,直抵酒席前,輕輕鬆鬆的甩瞪下馬,任得趕來為他牽馬的唐軍伺候馬兒。笑道:“世民兄果是信人,小弟初時還以為把酒言歡隻是隨口說說,現在才曉得是真的。”
李世民長身而起,從容道:“我們終曾是知交,縱使要決生死於戰場上,在可能的情況下也應該來個敘敘舊情。少帥請入座!”
他身後諸將無不目光灼灼的盯著沈牧的一舉一動,眼神充滿敵意,又隱含尊敬。
沈牧來到另一邊的席位,大模大樣坐下,李世民親自為他斟滿一杯,然後坐下舉杯道:“我大唐軍營內嚴禁喝酒,違令者斬,所以今晚的宴會,不得不在寨外舉行。酒是附近村落張羅回來的米酒,充滿鄉土風味。讓我先敬少帥一杯。”
兩人舉杯對飲。
李世民回頭向手下諸將道:“你們退回寨內,本王有幾句心腹話要和少帥說。”
諸將齊露愕然之色,又知李世民言出必行,軍令如山,無奈下退得一幹二淨,隻剩兩人在營寨外隔桌對坐。
沈牧計算酒席離寨門足有二百步的距離,訝道:“世民兄不怕我突然發難?世民兄武功雖高,可是若我肯以命換命,拚著硬捱世民兄一擊,說不定在世民兄的手下來救護之前,重創世民兄。”
李世民哈哈笑道:“若少帥是這種人,我李世民根本不屑和你共桌談心,我李世民絕對信任你,更相信不會看錯你。”
沈牧苦笑道:“我確不會這樣無恥。唉!你老哥害得我很慘,使我和王世充再添心病。究竟我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李世民又為他斟酒,微笑道:“以前我是力勸少帥而不果,今趟卻想痛陳利害。少帥勿要笑我,因為大家始終曾做過兄弟好友。”
沈牧舉杯道:“這一杯就是為我們以前的兄弟之情而喝的,飲過這一杯,以前的兄弟情一筆勾消。若我命喪世民兄之手,做鬼亦不會怪世民兄,隻會怪自己不自量力,妄圖與世民兄為敵。”
李世民喝一聲“好”,兩方再盡一杯。
沈牧放下酒杯,油然道:“世民兄有什麽利害須向小弟痛陳?我倒希望有點新意思,若都是我早曉得的,我們就不用花時間,各自早點回去睡他娘的一覺。”
李世民往前微傾,雙目閃閃生輝,凝視沈牧,微笑道:“我想和少帥來一場豪賭。”
沈牧把掃視寨門情況的目光收回來,迎上李世民銳利似能洞穿任何秘密的眼神,大感意料之外的訝道:“豪賭?我們賭什麽?”
李世民道:“賭的當然是洛陽,假若我李世民不能在半年內攻陷洛陽,我李世民從此不問任何軍事政事,但我如能成功,閣下須放棄爭霸大業。我可任你解散少帥軍,又或把少帥軍歸順於我,我李世民保證會善待少帥的每一名手下。”
沈牧虎目精芒乍閃,嘿然道:“半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世民兄不怕作繭自縛?”
李世民笑道:“若我說的是一年之期,少帥是否還肯賭此一鋪?任何賭博,沒有風險就沒有樂趣。”
沈牧歎道:“世民兄的膽子比我還大,若換過小弟是你老兄,際此慈澗勝負未分之際,怎敢說此豪情壯語!”
李世民仰望星空,徐徐道:“讓世民亦來一個假設,若洛陽的主事者是少帥而非王世充,我李世民絕不敢下重注作此豪賭。”
沈牧一呆道:“你的痛陳利害果然與別不同。你不怕我說服王世充死守慈澗,由於有洛陽作後援,說不定可堅持上一年半載。世民兄那時豈非要眼睜睜瞧著手上的籌碼輸個一幹二淨。”
兩人表麵客氣友善,事實上卻是針鋒相對,各不退讓。
李世民啞然笑道:“少帥會否對王世充過份高估?少帥表現愈出色,愈招王世充之忌。鄭國政權內外交困,派係鬥爭和隻重同宗將領更是不得人心。少帥可以有良好的願望,可惜事實偏是冷酷無情。”
沈牧微笑道:“王世充始終是曾帶過兵打過仗的人,在戰場上刀來箭往,豈容他有餘瑕玩弄肮髒手段。”
李世民淡淡道:“那我就把王世充迫返洛陽,予他多點時間考慮自身的處境。不瞞少帥,我已命懷州總管黃君漢和猛將張夜叉在河陽集結三萬大軍,隻要成功渡過孟津,將可克日攻陷回洛。不用世民提醒少帥,回洛和洛口,乃供應糧食予洛陽兩大糧倉之一。回洛失守,對慈澗這方麵的軍糧供應,怕多少會有點影響吧!”
沈牧立時處於下風,苦笑道:“幸好尚有洛口,一天虎牢仍在,洛口可源源不絕把本身藏糧由洛水運往洛陽,以保洛陽糧食無缺,支援慈澗的鄭軍,更可向大河下遊諸城買糧。何況現在回洛已加強防守,世民兄是否言之過早?”
李世民長笑道:“虎牢!哈!虎牢!”
接著眸神深深注視沈牧,微笑道:“為了虎牢,世民另遣三軍,每軍萬人,一由行軍總管史萬寶率領,自宜陽進軍伊厥。另一軍由劉德威指揮,自太行東圍河內。河內乃現今鄭軍在大河以北唯一據點,此鎮失守,大河北岸盡入我手,憑我大唐水師的實力,少帥是否仍有疑惑我們能置大河於控製之下呢?”
頓了頓續道:“大河既任我縱橫,最後一軍由上穀公王君廓率兵,渡河枕軍洛口,斷去洛陽最後一條糧道,洛口的糧草要運往洛陽,那時須問過我李世民才成。”
沈牧回複冷靜,淡淡道:“想不到世民兄對紙上談兵興致極濃,小弟就奉陪到底。世民兄對攻陷伊闕似乎成竹在胸,小弟卻是大惑難解。籌安、伊闕兩城,一據洛水之南,一據伊水之西,兩城相隔不過一日馬程,唇齒相依。壽安有經驗老到的張鎮周坐鎮,隻要他發兵呼應,史萬寶憑什麽本領攻陷伊闕?伊闕城外尚有龍門堡,況且若襄陽錢獨關與朱粲聯軍北上,史萬寶將四麵受敵,能否逃回來向世民兄問好請安,勢成疑問。”
李世民笑而不答道:“這處請恕世民賣個關子,任由少帥自行想象如何?”
沈牧倒抽一口涼氣道:“世民兄是否在暗示張鎮周向你歸降?”
他絕非大驚小怪,因為若張鎮周投降一事屬實,不但對鄭軍士氣打擊無比估量,隨之而來的後果更是不堪想象。首先是伊闕不保,且切斷與洛陽的聯係。大唐軍那時會如蝗蟲般蠶食洛陽南麵所有城鎮,北麵的大河則在唐軍手上,再失慈澗,洛陽將隻餘東線虎牢唯一的呼吸孔道透氣。
李世民岔開道:“不知少帥是否懂下圍棋,對我來說,王世充和它的軍隊是一條大龍,若正麵對撼,我縱勝亦傷亡慘重。所以得采取圍堵和斬截的策略,堵死他每一個活口,然後逐一收氣,到隻剩下洛陽一隻眼,獨眼焉能造活?少帥請指教。”
沈牧苦笑道:“小弟從未學過下圍棋,獨眼活不了,那麽一雙眼是否能活?另一個活口就是虎牢,更是另一條活龍的來路。”
李世民微笑道:“若世民沒有牽製竇建德或你少帥軍的方法,根本不敢東來,寧願在關中坐看竇建德和王世充鬥個頭崩額裂。”
沈牧一震道:“我的少帥軍?”
李世民漫不經意的道:“杜伏威既已歸唐,李子通還有什麽作為?降我大唐,還可封侯拜將,風風光光。少帥軍雖朝氣勃勃,士氣昂揚,但仍是羽翼未成,自保或可有餘。隻要李子通做出北上之態,少帥的彭梁軍將動彈不得,派不出一兵半卒往援虎牢。”
沈牧整片頭皮發麻起來,至此才領教到李世民兵法如神,算無遺策。
李世民好整以暇的油然道:“至於竇建德,一方麵要留下部分兵力以壓製北麵高開道和羅藝的蠢蠢欲動,更要應付東麵另一支義軍的挑戰,這支義軍由山東孟海公率領,與徐圓朗齊名,竇建德想收拾他怕要費一番工夫。”
楊公卿道:“那就不如索性建一座石堡,可與慈澗遙相呼應,工具與匠人可從洛陽調來,如此即使慈澗失陷,李世民亦不能長驅直進,直追洛陽,而我們若迫不得已退返洛陽,也不懼李世民銜尾追擊。”
沈牧訝道:“我們今天剛打過一場漂亮的大仗,教李世民不敢小覷我們,楊公對慈澗是否能穩守仍這麽沒信心嗎!”
楊公卿歎道:“我對少帥當然信心十足。但對王世充則是另一回事!誰曉得明天他又會想出什麽蠢主意來。”
沈牧大有同感,道:“那建一座似點樣子的石堡要多少時間?”
楊公卿道:“為抵禦唐軍攻打洛陽,早在城內儲存大批鑿好的方石,準備必要時修補破損的城牆。若把部分運來建有堡,而人手足夠的話,可於十來天的時間弄成一座有抵禦能力並容納數百守兵的石堡出來。”
沈牧訝道:“可以這麽快建成石堡,令人想象不到,那就不如夾道建起兩座石堡,其防守之力將以倍數增強。”
楊公卿欣然道:“好主意。不過最好不要由我們提出,由我私下去和跋野剛商議,他追隨王世充足有十年,是王世充最信任的外姓將領,他的提議王世充較易入耳。”
沈牧思索的道:“跋野剛和王世充同是胡人,可能有血緣關係,又或同是大明尊教有關係,該是跟王世充說話的理想人選,楊公想得周到。”
楊公卿苦笑道:“周到?唉,應說辛苦才是。在戰場上,拿主意的人若出問題,神仙難救。”
沈牧道:“打過今天這場戰後,我對整個形勢從悲觀轉為樂觀,現在誰都該曉得我是有誠意助王世充擊退李世民。現在隻要能說服王世充接納竇建德;另一方麵則向竇建德痛陳利害,請他出兵來援,李世民將進退兩難,陷進被動的劣境。”
楊公卿沉吟片晌,沉聲道:“竇建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沈牧微一錯愕,好一會兒才道:“坦白說,直到此刻我仍摸不清楚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說話得體,隻說該說的話,圓滑得不會惹人反感。不過他的缺點,也極可能是他的優點,是過度的自信。像攻陷黎陽後,他曾想過揮軍渡河攻擊虎牢,這不但代表他不把王世充放在眼內,還低估李世民的威脅。”
楊公卿道:“難怪王世充怕他,竇建德攻陷黎陽,對王世充構成很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絕無聯手抗唐的可能。”
此時麻常和十多名手下策騎奔至,道:“聖上有請少帥!”
沈牧和楊公卿交換疑惑的眼神,均猜不到王世充因何事這麽急著要見他沈牧。
王世充踞坐總管府大堂南端的“龍座”,諸大將段達、單雄信、邴元真、張誌、陳智略、郭善才和跋野剛等分坐兩旁,氣氛嚴肅。
見沈牧來到,眾將均向他含笑打招呼,態度尊敬。顯示他沈牧在他們心中建立起一定的地位,贏得他們的敬意。
王世充將拿在手上的書簡,遞給站在椅後的親兵,淡淡道:“給少帥過目。”
沈牧大感愕然,王世充冷哼道:“這是李世民使人射進營地的書函,信是給朕的,話卻是向你說。”
沈牧接過信件,展開細看一遍,其他人除王世充外,顯然未悉飛箭傳書的內容,露出好奇神色。
以李世民的作風,此信內容當然不會光是無聊的話。
沈牧看罷合起書函,啞然失笑道:“好一個李世民,就這麽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可令聖上心中不舒服,而我則進退兩難。”
大將陳智略忍不住問道:“李世民究竟在信內耍什麽花樣?”
王世充悻然道:“朕怎會因此介懷,少帥可自行決定該怎麽辦。”
眾人更是摸不著頭腦,不過誰都曉得王世充說自己不介懷,與實情剛好相反,否則不會說這氣話。
沈牧在右方那排椅子的最後一張坐下,把信件擱在幾上,拍著扶手哈哈笑道:“李世民在信內邀我三更時分到他營地見麵,我究竟該去還是不該去呢?”
諸將恍然。
李世民這著確非常厲害,信是給王世充,話卻是向沈牧說,正點出王世充與沈牧間最大的矛盾。且擺明不尊敬王世充,明示在李世民心中,隻有沈牧堪作對手,王世充根本不被他放在眼內。
張誌幹咳一聲,道:“聖上須小心這有可能是李世民布下對付少帥的陷阱。”
沈牧心中暗讚,張誌這句話非常得體,將話事權交回王世充手上。
邴元真歎道:“這封信是非常高明的離間計,聖上勿要中李世民的圈套。”
隻聽王世充手下兩名大將爭著為他說好話,當知眾將對他沈牧生出倚重之心,問題是王世充心胸狹隘,理智上曉得諸將所說屬實,情緒上仍難接受。
單雄信皺眉道:“李世民會有什麽話和少帥說?少帥若是可輕易動搖的人,今天就不會在這裏和我們出生入死的共抗唐軍。”
沈牧心懷大慰,卻知道諸將都為他說好話,會更招王世充之忌,可偏拿不出別的辦法。
王世充果然仍神色不善,冷冷道:“這麽說!諸位卿家均認為少帥不宜赴會,對嗎?”
一直沒有作聲的跋野剛道:“照我看以李世民的作風,此會絕非鴻門宴。且即管真是陷阱,以少帥的身手,要突圍逃走誰攔得住。或者李世民經過今仗,知難而退亦屬可能。”
王世充冷哼道:“若他是知難而退,該直接來向我提出。”
郭善才道:“我還想到另一個可能性,就是李世民想弄清楚少帥的心意,然後決定應否退兵。”
對王世充諸將來說,不論是追隨他多年的老部下,又或像段達、單雄信和邴元真等從李密處投降過來的將領,均曉得沈牧是擊敗李密的大功臣,今天一仗全憑他撐著大局,所以郭善才這番分析人人認為理所當然。隻有王世充愈聽愈不是味道。
王世充見眾人大多點頭同意郭善才的見解,臉容一沉,同沈牧道:“少帥比任何人更清楚你自己與李世民的關係,且說到底少帥是客卿身份,不受朕直接管轄,所以此事應由少帥自行決定。”
沈牧心中暗歎,表麵仍從容自若,淡淡道:“多謝聖上!李世民既敢約我,我沈牧就敢去見他。他對我說過什麽話,我會一字不漏轉述與聖上,聖上請信任我。現在我唯一的目標是守穩慈澗,其他的事既無暇去理,亦無暇去想。”
他對王世充是說盡好話,給足他麵子。若王世充還想不開想不透,那是他自取滅亡,他沈牧還可以幹什麽?
唐軍營寨前擺開一桌酒菜,隻有兩個席位,李世民悠然自得的安坐靠著寨門的位子,身後立著尉遲敬德、龐玉、秦叔寶、長孫無忌一眾心腹大將,在營寨火把光的照耀下,隆而重之的恭候沈牧大駕。
沈牧單人匹馬從慈澗城營方向馳來,直抵酒席前,輕輕鬆鬆的甩瞪下馬,任得趕來為他牽馬的唐軍伺候馬兒。笑道:“世民兄果是信人,小弟初時還以為把酒言歡隻是隨口說說,現在才曉得是真的。”
李世民長身而起,從容道:“我們終曾是知交,縱使要決生死於戰場上,在可能的情況下也應該來個敘敘舊情。少帥請入座!”
他身後諸將無不目光灼灼的盯著沈牧的一舉一動,眼神充滿敵意,又隱含尊敬。
沈牧來到另一邊的席位,大模大樣坐下,李世民親自為他斟滿一杯,然後坐下舉杯道:“我大唐軍營內嚴禁喝酒,違令者斬,所以今晚的宴會,不得不在寨外舉行。酒是附近村落張羅回來的米酒,充滿鄉土風味。讓我先敬少帥一杯。”
兩人舉杯對飲。
李世民回頭向手下諸將道:“你們退回寨內,本王有幾句心腹話要和少帥說。”
諸將齊露愕然之色,又知李世民言出必行,軍令如山,無奈下退得一幹二淨,隻剩兩人在營寨外隔桌對坐。
沈牧計算酒席離寨門足有二百步的距離,訝道:“世民兄不怕我突然發難?世民兄武功雖高,可是若我肯以命換命,拚著硬捱世民兄一擊,說不定在世民兄的手下來救護之前,重創世民兄。”
李世民哈哈笑道:“若少帥是這種人,我李世民根本不屑和你共桌談心,我李世民絕對信任你,更相信不會看錯你。”
沈牧苦笑道:“我確不會這樣無恥。唉!你老哥害得我很慘,使我和王世充再添心病。究竟我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李世民又為他斟酒,微笑道:“以前我是力勸少帥而不果,今趟卻想痛陳利害。少帥勿要笑我,因為大家始終曾做過兄弟好友。”
沈牧舉杯道:“這一杯就是為我們以前的兄弟之情而喝的,飲過這一杯,以前的兄弟情一筆勾消。若我命喪世民兄之手,做鬼亦不會怪世民兄,隻會怪自己不自量力,妄圖與世民兄為敵。”
李世民喝一聲“好”,兩方再盡一杯。
沈牧放下酒杯,油然道:“世民兄有什麽利害須向小弟痛陳?我倒希望有點新意思,若都是我早曉得的,我們就不用花時間,各自早點回去睡他娘的一覺。”
李世民往前微傾,雙目閃閃生輝,凝視沈牧,微笑道:“我想和少帥來一場豪賭。”
沈牧把掃視寨門情況的目光收回來,迎上李世民銳利似能洞穿任何秘密的眼神,大感意料之外的訝道:“豪賭?我們賭什麽?”
李世民道:“賭的當然是洛陽,假若我李世民不能在半年內攻陷洛陽,我李世民從此不問任何軍事政事,但我如能成功,閣下須放棄爭霸大業。我可任你解散少帥軍,又或把少帥軍歸順於我,我李世民保證會善待少帥的每一名手下。”
沈牧虎目精芒乍閃,嘿然道:“半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世民兄不怕作繭自縛?”
李世民笑道:“若我說的是一年之期,少帥是否還肯賭此一鋪?任何賭博,沒有風險就沒有樂趣。”
沈牧歎道:“世民兄的膽子比我還大,若換過小弟是你老兄,際此慈澗勝負未分之際,怎敢說此豪情壯語!”
李世民仰望星空,徐徐道:“讓世民亦來一個假設,若洛陽的主事者是少帥而非王世充,我李世民絕不敢下重注作此豪賭。”
沈牧一呆道:“你的痛陳利害果然與別不同。你不怕我說服王世充死守慈澗,由於有洛陽作後援,說不定可堅持上一年半載。世民兄那時豈非要眼睜睜瞧著手上的籌碼輸個一幹二淨。”
兩人表麵客氣友善,事實上卻是針鋒相對,各不退讓。
李世民啞然笑道:“少帥會否對王世充過份高估?少帥表現愈出色,愈招王世充之忌。鄭國政權內外交困,派係鬥爭和隻重同宗將領更是不得人心。少帥可以有良好的願望,可惜事實偏是冷酷無情。”
沈牧微笑道:“王世充始終是曾帶過兵打過仗的人,在戰場上刀來箭往,豈容他有餘瑕玩弄肮髒手段。”
李世民淡淡道:“那我就把王世充迫返洛陽,予他多點時間考慮自身的處境。不瞞少帥,我已命懷州總管黃君漢和猛將張夜叉在河陽集結三萬大軍,隻要成功渡過孟津,將可克日攻陷回洛。不用世民提醒少帥,回洛和洛口,乃供應糧食予洛陽兩大糧倉之一。回洛失守,對慈澗這方麵的軍糧供應,怕多少會有點影響吧!”
沈牧立時處於下風,苦笑道:“幸好尚有洛口,一天虎牢仍在,洛口可源源不絕把本身藏糧由洛水運往洛陽,以保洛陽糧食無缺,支援慈澗的鄭軍,更可向大河下遊諸城買糧。何況現在回洛已加強防守,世民兄是否言之過早?”
李世民長笑道:“虎牢!哈!虎牢!”
接著眸神深深注視沈牧,微笑道:“為了虎牢,世民另遣三軍,每軍萬人,一由行軍總管史萬寶率領,自宜陽進軍伊厥。另一軍由劉德威指揮,自太行東圍河內。河內乃現今鄭軍在大河以北唯一據點,此鎮失守,大河北岸盡入我手,憑我大唐水師的實力,少帥是否仍有疑惑我們能置大河於控製之下呢?”
頓了頓續道:“大河既任我縱橫,最後一軍由上穀公王君廓率兵,渡河枕軍洛口,斷去洛陽最後一條糧道,洛口的糧草要運往洛陽,那時須問過我李世民才成。”
沈牧回複冷靜,淡淡道:“想不到世民兄對紙上談兵興致極濃,小弟就奉陪到底。世民兄對攻陷伊闕似乎成竹在胸,小弟卻是大惑難解。籌安、伊闕兩城,一據洛水之南,一據伊水之西,兩城相隔不過一日馬程,唇齒相依。壽安有經驗老到的張鎮周坐鎮,隻要他發兵呼應,史萬寶憑什麽本領攻陷伊闕?伊闕城外尚有龍門堡,況且若襄陽錢獨關與朱粲聯軍北上,史萬寶將四麵受敵,能否逃回來向世民兄問好請安,勢成疑問。”
李世民笑而不答道:“這處請恕世民賣個關子,任由少帥自行想象如何?”
沈牧倒抽一口涼氣道:“世民兄是否在暗示張鎮周向你歸降?”
他絕非大驚小怪,因為若張鎮周投降一事屬實,不但對鄭軍士氣打擊無比估量,隨之而來的後果更是不堪想象。首先是伊闕不保,且切斷與洛陽的聯係。大唐軍那時會如蝗蟲般蠶食洛陽南麵所有城鎮,北麵的大河則在唐軍手上,再失慈澗,洛陽將隻餘東線虎牢唯一的呼吸孔道透氣。
李世民岔開道:“不知少帥是否懂下圍棋,對我來說,王世充和它的軍隊是一條大龍,若正麵對撼,我縱勝亦傷亡慘重。所以得采取圍堵和斬截的策略,堵死他每一個活口,然後逐一收氣,到隻剩下洛陽一隻眼,獨眼焉能造活?少帥請指教。”
沈牧苦笑道:“小弟從未學過下圍棋,獨眼活不了,那麽一雙眼是否能活?另一個活口就是虎牢,更是另一條活龍的來路。”
李世民微笑道:“若世民沒有牽製竇建德或你少帥軍的方法,根本不敢東來,寧願在關中坐看竇建德和王世充鬥個頭崩額裂。”
沈牧一震道:“我的少帥軍?”
李世民漫不經意的道:“杜伏威既已歸唐,李子通還有什麽作為?降我大唐,還可封侯拜將,風風光光。少帥軍雖朝氣勃勃,士氣昂揚,但仍是羽翼未成,自保或可有餘。隻要李子通做出北上之態,少帥的彭梁軍將動彈不得,派不出一兵半卒往援虎牢。”
沈牧整片頭皮發麻起來,至此才領教到李世民兵法如神,算無遺策。
李世民好整以暇的油然道:“至於竇建德,一方麵要留下部分兵力以壓製北麵高開道和羅藝的蠢蠢欲動,更要應付東麵另一支義軍的挑戰,這支義軍由山東孟海公率領,與徐圓朗齊名,竇建德想收拾他怕要費一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