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料考證,這世間的第一批智慧生靈,約莫是在一萬八千年前。他們最初誕生於大海,後至陸地繁衍。算是所有族類的祖先。”
書齋內,一位老先生正在講曆史。
“隨著時間推移,這批智慧生靈開始察覺天地規律,並刻意練習為己所用。這就是最初修道的雛型。在這一段摸索時期,出現多種多樣與天地溝通的方式。也就演化出許多種族來。在一萬五千年前,這種異族齊聚的盛況達到頂峰。所謂盛極將衰,為了印證自身天道、搶奪靈氣資源,各個族群相繼爆發戰爭。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混戰,稱之為’百族奪天’時代。這一戰,持續了整整兩千年。”老先生閉著眼睛,搖頭晃腦的緩緩講述。
“百族奪天時代,既是一個大混戰時期,也是個種族大融合時期。為了生存,有的族群放棄了平凡的五穀雜糧,完全靠天地氣韻為食,實現脫胎換骨,這就是以後的仙族。有的族群與其他生靈簽訂契約,實現融合共生,這就是妖族的由來。還有的,返璞歸真,徹底放棄天道,退出靈氣爭奪的戰場,以保全自身,這些人就淪為了凡人。”
史,總是枯燥無味。下麵的弟子們更喜歡聽修行術法,所以這老掉牙的黃曆隻是讓他們昏昏欲睡。
箐笙坐在窗邊,這一段曆史她已經聽過很多遍了。所以也不由得有些分心。
“百族奪天時代後,幸存下來的,隻有仙、妖、鬼、人、佛。其餘種族都滅絕了。由於持久大戰,天下生靈塗炭,百廢待興。所以進入一個休養生息階段。”
窗外,對著內庭小院,種著海棠樹。院中幾口大缸,睡蓮慵懶的浮在水麵上,海棠輕輕點頭,箐笙也感受到清風拂麵,它們共同聆聽著從別處傳來的朗朗讀書聲。箐笙有點發呆。
海棠再次點頭。一雙手從樹旁伸過來,扶著它的枝葉開始修剪。
箐笙看到了他。無舟站在院落裏,安靜的修剪花枝。晨曦落在他粗糙的麻衣上,與修下的綠葉一起。
“那時候的五族,相處友好,共同生活。但好景不長,等各族恢複生息後,種族矛盾再次成為焦點。於是一萬年前,爆發了第二曠世之戰。稱為五族封疆之戰。也就是在此戰之後,各族自居一地,設立界碑,形成了至今各界割據的局麵。”老先生眼神不大好。他自顧自的講書,完全沒有注意到下麵的弟子們早就心不在焉。
箐笙這時也隻看著窗外,無心聽講。
無舟換了一棵樹修剪,生鏽的剪子“哢嚓哢嚓”,仿佛比先生的聲音更清晰。
這時無舟抬頭,箐笙忽然意識到自己正在盯著他發呆。趕緊收回視線。
“隨著修行界的發展,凡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變。從莽荒部落,到開朝建國。與鬼族妖族一樣,他們奉行君主。並建立了多個朝代和國家。雖然凡間各國分分合合小戰不斷,但沒有改變當今天下太平的大現狀。”
箐笙正在看書時,旁邊一道陰影壓下裏。她抬頭一看,一隻灰白相間的大狗出現在窗沿上。
那是一隻體型碩大的狗,長鼻尖耳,說不出的桀驁姿態。箐笙莫名的有點驚訝。
“修道者講究道心廣博,所以修行界對於凡人是包容的。不僅尊重他們的領土,還教授他們醫術、風水等知識。並且對於一些有資質的凡人,不論是修行鬼道、妖術、仙法還是佛學,一旦成功入道,即便出身凡胎也都視出同族。在這近萬年的和平包容下,修道界的發展,也促使了凡人快速進步……”
忽然間,那隻凶神惡煞的大狗從窗沿跳下。大爪子一掌向箐笙撲來。
“呀!”箐笙慌忙一叫,翻身躲開。
那隻大狗沒有理她,踩過她的書案,迅速朝背後的大門跑去。緊接著,無舟也出現在窗外。他看了一眼大狗的方向,一個閃身,隨即追出。
幾個反應較快的弟子,也趕緊側身躲避。
兩個影子立顯即逝。
“嗯?怎麽了?”聽到箐笙尖叫,老先生緩緩睜開眼睛。他眼神不好,尋了半天,發現一個女弟子站了起來。
他自然沒有發現剛剛的一幕,隻當是:“你站起來可是有問題要問?”
“啊……不不……剛剛,我……”箐笙擺擺手,指著門外,但哪裏還有影子。
“那你是對我講的,有不同看法?”
“我……”箐笙不知該如何解釋。前麵的弟子們大多茫然,後麵的幾個弟子倒偷笑起來。
老先生很認真的問:“那你站起來,是要出恭?”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出來。
箐笙一臉窘迫,坐在一旁看見內情的徐豈,也忍不住笑出聲。
就在徐豈準備替她解釋的時候,箐笙吸了口氣,鎮定下來:“是的,弟子是對先生剛才所講的,有異議。”
老先生點點頭:“嗯。那好,你是對哪一段有異議?”
徐豈很感興趣的聽。
箐笙躬身正色:“先生最後說:在和平包容下,修行界的發展促使了凡人快速進步。弟子認為這不對。”
“哦?說來聽聽。”老先生再次閉眼,認真聆聽。
雖然沒怎麽聽講,但對於這個時間的曆史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
“其一:我認為人間的進步並不快。再之前姑且不談,就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百族奪天後說起,那時出現了當今凡人的先祖。當時的人類已經從部落禪讓製,發展為建朝世襲製。既然民以食為天,我們先來看土地。《考工記》有載:當時的土地九夫為井,方十裏為成。可見當時的農耕已有了一定規模。就算從那時算起,這項土地製度足足運用了四千年,直到新朝建立,才以新法替代舊法,承認了私田。要知道,凡人的人均壽命頂多八十年。想想看,光這一項製度就貫穿了多少輩人。”
老先生聽著,箐笙繼續講:“再說耕種器具。鐵器出現之後,鐵犁花了近一千年才逐步替代銅犁,又過了兩千三百年,才又出現轅曲犁。並且在弟子遊曆人間期間,親眼看見在不少地方,這項幾千年前發明的工具當今仍然被使用。”
“人間的建築就更不說了。早在百族奪天時代的凡人房屋已開始使用榫卯木架構。但是直到五千年後木架構房屋才趨於成熟,普遍使用鬥拱,並發展磚石結構。又過了五千年,才正式製定了“以材為主”的建築模數製。直到現在,建築結構與以前也沒有太大區別。”
“每一項重要變革的相隔時間,少則數百年,多則幾千年。對於修道者而言,或許感觸不深,但對於凡人而言,這會是多少代人的曆史。這樣的發展速度,又怎麽能稱得上快速?”
箐笙也不翻書,娓娓道來。引來不少弟子側目。
老先生聽得認真,他捋了捋胡子:“曆史的發展當以整個族群而論,不應與個人壽命相較。譬如蜉蝣朝生夕死,但整個族群的起源興許比人類還要早哩。同理,蜉蝣一萬五千年來,隻是增加了數量。但凡人已經曆了好幾個社會。比起世上大多數生靈,凡人的發展速度已經十分快速。”
“那隻是因為比較對象是蜉蝣,智慧程度完全不在同一水準上。”
“但若是與其他四族比,卻沒有可比性。修行界和凡間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式。”
“如果是這樣,接下來就是弟子想說第二點不對了。”箐笙說。
老先生點點頭,示意她說下去。
書齋內,一位老先生正在講曆史。
“隨著時間推移,這批智慧生靈開始察覺天地規律,並刻意練習為己所用。這就是最初修道的雛型。在這一段摸索時期,出現多種多樣與天地溝通的方式。也就演化出許多種族來。在一萬五千年前,這種異族齊聚的盛況達到頂峰。所謂盛極將衰,為了印證自身天道、搶奪靈氣資源,各個族群相繼爆發戰爭。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混戰,稱之為’百族奪天’時代。這一戰,持續了整整兩千年。”老先生閉著眼睛,搖頭晃腦的緩緩講述。
“百族奪天時代,既是一個大混戰時期,也是個種族大融合時期。為了生存,有的族群放棄了平凡的五穀雜糧,完全靠天地氣韻為食,實現脫胎換骨,這就是以後的仙族。有的族群與其他生靈簽訂契約,實現融合共生,這就是妖族的由來。還有的,返璞歸真,徹底放棄天道,退出靈氣爭奪的戰場,以保全自身,這些人就淪為了凡人。”
史,總是枯燥無味。下麵的弟子們更喜歡聽修行術法,所以這老掉牙的黃曆隻是讓他們昏昏欲睡。
箐笙坐在窗邊,這一段曆史她已經聽過很多遍了。所以也不由得有些分心。
“百族奪天時代後,幸存下來的,隻有仙、妖、鬼、人、佛。其餘種族都滅絕了。由於持久大戰,天下生靈塗炭,百廢待興。所以進入一個休養生息階段。”
窗外,對著內庭小院,種著海棠樹。院中幾口大缸,睡蓮慵懶的浮在水麵上,海棠輕輕點頭,箐笙也感受到清風拂麵,它們共同聆聽著從別處傳來的朗朗讀書聲。箐笙有點發呆。
海棠再次點頭。一雙手從樹旁伸過來,扶著它的枝葉開始修剪。
箐笙看到了他。無舟站在院落裏,安靜的修剪花枝。晨曦落在他粗糙的麻衣上,與修下的綠葉一起。
“那時候的五族,相處友好,共同生活。但好景不長,等各族恢複生息後,種族矛盾再次成為焦點。於是一萬年前,爆發了第二曠世之戰。稱為五族封疆之戰。也就是在此戰之後,各族自居一地,設立界碑,形成了至今各界割據的局麵。”老先生眼神不大好。他自顧自的講書,完全沒有注意到下麵的弟子們早就心不在焉。
箐笙這時也隻看著窗外,無心聽講。
無舟換了一棵樹修剪,生鏽的剪子“哢嚓哢嚓”,仿佛比先生的聲音更清晰。
這時無舟抬頭,箐笙忽然意識到自己正在盯著他發呆。趕緊收回視線。
“隨著修行界的發展,凡人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變。從莽荒部落,到開朝建國。與鬼族妖族一樣,他們奉行君主。並建立了多個朝代和國家。雖然凡間各國分分合合小戰不斷,但沒有改變當今天下太平的大現狀。”
箐笙正在看書時,旁邊一道陰影壓下裏。她抬頭一看,一隻灰白相間的大狗出現在窗沿上。
那是一隻體型碩大的狗,長鼻尖耳,說不出的桀驁姿態。箐笙莫名的有點驚訝。
“修道者講究道心廣博,所以修行界對於凡人是包容的。不僅尊重他們的領土,還教授他們醫術、風水等知識。並且對於一些有資質的凡人,不論是修行鬼道、妖術、仙法還是佛學,一旦成功入道,即便出身凡胎也都視出同族。在這近萬年的和平包容下,修道界的發展,也促使了凡人快速進步……”
忽然間,那隻凶神惡煞的大狗從窗沿跳下。大爪子一掌向箐笙撲來。
“呀!”箐笙慌忙一叫,翻身躲開。
那隻大狗沒有理她,踩過她的書案,迅速朝背後的大門跑去。緊接著,無舟也出現在窗外。他看了一眼大狗的方向,一個閃身,隨即追出。
幾個反應較快的弟子,也趕緊側身躲避。
兩個影子立顯即逝。
“嗯?怎麽了?”聽到箐笙尖叫,老先生緩緩睜開眼睛。他眼神不好,尋了半天,發現一個女弟子站了起來。
他自然沒有發現剛剛的一幕,隻當是:“你站起來可是有問題要問?”
“啊……不不……剛剛,我……”箐笙擺擺手,指著門外,但哪裏還有影子。
“那你是對我講的,有不同看法?”
“我……”箐笙不知該如何解釋。前麵的弟子們大多茫然,後麵的幾個弟子倒偷笑起來。
老先生很認真的問:“那你站起來,是要出恭?”
“哈哈哈哈……”眾人大笑出來。
箐笙一臉窘迫,坐在一旁看見內情的徐豈,也忍不住笑出聲。
就在徐豈準備替她解釋的時候,箐笙吸了口氣,鎮定下來:“是的,弟子是對先生剛才所講的,有異議。”
老先生點點頭:“嗯。那好,你是對哪一段有異議?”
徐豈很感興趣的聽。
箐笙躬身正色:“先生最後說:在和平包容下,修行界的發展促使了凡人快速進步。弟子認為這不對。”
“哦?說來聽聽。”老先生再次閉眼,認真聆聽。
雖然沒怎麽聽講,但對於這個時間的曆史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
“其一:我認為人間的進步並不快。再之前姑且不談,就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百族奪天後說起,那時出現了當今凡人的先祖。當時的人類已經從部落禪讓製,發展為建朝世襲製。既然民以食為天,我們先來看土地。《考工記》有載:當時的土地九夫為井,方十裏為成。可見當時的農耕已有了一定規模。就算從那時算起,這項土地製度足足運用了四千年,直到新朝建立,才以新法替代舊法,承認了私田。要知道,凡人的人均壽命頂多八十年。想想看,光這一項製度就貫穿了多少輩人。”
老先生聽著,箐笙繼續講:“再說耕種器具。鐵器出現之後,鐵犁花了近一千年才逐步替代銅犁,又過了兩千三百年,才又出現轅曲犁。並且在弟子遊曆人間期間,親眼看見在不少地方,這項幾千年前發明的工具當今仍然被使用。”
“人間的建築就更不說了。早在百族奪天時代的凡人房屋已開始使用榫卯木架構。但是直到五千年後木架構房屋才趨於成熟,普遍使用鬥拱,並發展磚石結構。又過了五千年,才正式製定了“以材為主”的建築模數製。直到現在,建築結構與以前也沒有太大區別。”
“每一項重要變革的相隔時間,少則數百年,多則幾千年。對於修道者而言,或許感觸不深,但對於凡人而言,這會是多少代人的曆史。這樣的發展速度,又怎麽能稱得上快速?”
箐笙也不翻書,娓娓道來。引來不少弟子側目。
老先生聽得認真,他捋了捋胡子:“曆史的發展當以整個族群而論,不應與個人壽命相較。譬如蜉蝣朝生夕死,但整個族群的起源興許比人類還要早哩。同理,蜉蝣一萬五千年來,隻是增加了數量。但凡人已經曆了好幾個社會。比起世上大多數生靈,凡人的發展速度已經十分快速。”
“那隻是因為比較對象是蜉蝣,智慧程度完全不在同一水準上。”
“但若是與其他四族比,卻沒有可比性。修行界和凡間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式。”
“如果是這樣,接下來就是弟子想說第二點不對了。”箐笙說。
老先生點點頭,示意她說下去。